CN201719868U -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19868U
CN201719868U CN2010202069174U CN201020206917U CN201719868U CN 201719868 U CN201719868 U CN 201719868U CN 2010202069174 U CN2010202069174 U CN 2010202069174U CN 201020206917 U CN201020206917 U CN 201020206917U CN 201719868 U CN201719868 U CN 2017198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ative cell
depositing reservoir
water
flocculation
separation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20691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飘扬
刘建斌
罗华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Wanba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Wanba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Wanba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Wanbangd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20691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198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198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1986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on Of Suspended Particles By Flocculating Ag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以提高絮凝净化效果、提高絮凝效率。该澄清池包括: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絮凝反应单元、与该絮凝反应单元相连通的澄清单元。絮凝反应单元包括:第一反应室,底部与进水管相连,内部有多个涡流反应器,用于对通过进水管流入的水和混凝剂进行一次絮凝反应;第二反应室,顶部或上部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顶部相连通,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用于对从第一反应室流入的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澄清池,提高了絮凝净化效果和絮凝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高效澄清池。
背景技术
在污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污水处理方式为,在澄清池中进行絮凝和沉淀两个过程,其中:絮凝过程是在污水与混凝剂混合后,水中的杂质胶体在混凝剂的作用下脱稳,并通过絮凝设备将水中的胶体相互凝聚,形成肉眼可见的絮凝体,该絮凝体中包裹着水中的杂质颗粒,在絮凝过程中杂质被泥渣层阻留从而从水中分离,在澄清池上部收集清水。
目前,澄清池形主要包括水力循环澄清池和机械搅拌式澄清池,两者的区别在于,水利循环澄清池依靠水流速度和流向来达到脱稳胶体相互凝聚效果,实现絮凝过程;而机械搅拌式澄清池通过机械搅拌来实现絮凝过程。然而,水利循环澄清池由于其利用的是水的自然流速来实现稳脱胶体的凝聚,而一般情况下水流速度较慢,使得胶体之间不能进行充分的碰撞,从而使得絮凝反应效率较低;而机械搅拌式澄清池由于其施力不均衡则可能导致凝聚的絮凝体被打碎,从而导致絮凝体较小,不易沉淀,继而导致絮凝净化效果较差、絮凝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以提高絮凝反应的絮凝净化效果和提高絮凝效率。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包括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絮凝反应单元、与该絮凝反应单元相连通的澄清单元,其中:
所述絮凝反应单元包括:
第一反应室,底部与进水管相连,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用于对通过进水管流入的水和混凝剂进行一次絮凝反应;
第二反应室,顶部或上部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顶部相连通,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用于对从第一反应室流入的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
所述澄清单元包括:
澄清分离室,底部与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底部或下部相连通,用于对从第二反应室底部流入的水进行沉淀处理;
集水槽,安装在所述澄清分离室外侧的上部,用于收集澄清分离室中进行沉淀处理之后流入的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澄清池,一方面,由于在第一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水流从进水管进入到第一反应室,经过涡流反应器的孔洞时,流速和方向变化,使水流形成微涡流,混凝剂水解形成的絮凝体在微涡流的作用下快速扩散,加强了絮凝体与水中杂质的碰撞机会,充分吸附水中杂质,提高絮凝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包含有絮凝体的水流从第一反应室进入到第二反应室中时,经过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的孔洞形成更微小的微涡流,既能进一步提高絮凝体与絮凝体之间的碰撞机会,形成大片的絮凝体,以便在后续的澄清分离过程中更好的沉淀,从而提高了絮凝净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涡流反应器的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反应室嵌套在第二反应室中的俯视图;
图4-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反应室嵌套在澄清分离室中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刮泥机的俯视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提高絮凝反应的絮凝净化效果、絮凝效率,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澄清池,该澄清池包括第一反应室和第二反应室,在第一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在第二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澄清池,一方面,由于在第一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水流从进水管进入到第一反应室,经过涡流反应器的孔洞时,流速和方向变化,加之涡流反应器内外壁的摩擦阻力,使水流形成微涡流,混凝剂水解形成的絮凝体在微涡流的作用下快速扩散,并加强絮凝体与杂质的碰撞机会,吸附更多的杂质,从而提高絮凝体的凝聚效率,增强吸附水中杂质的功能,提高絮凝效率;另一方面,由于第二反应室中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包含有絮凝体的水流从第一反应室进入到第二反应室中时,经过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的孔洞形成更微小的微涡流,既能进一步提高水中杂质与絮凝体的碰撞机会,又可避免将已经形成的大片絮凝体打碎,并且还能增强絮凝体与絮凝体的碰撞机会形成大片的絮凝体,以便在后续的澄清分离过程中更好的沉淀,从而提高絮凝净化效果。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澄清池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澄清池的结构示意图,该澄清池包括进水管8、与进水管8相连接的絮凝反应单元、与该絮凝反应单元相连通的澄清单元,其中:
絮凝反应单元包括:
第一反应室2,底部与进水管8相连接,该第一反应室2内部放置有多个如图2所示的涡流反应器11,用于对进水管8流入的混凝剂和水进行一次絮凝反应,生成絮凝体,絮凝体中包裹有杂质;涡流反应器11的数目可根据第一反应室2所需的速度梯度来决定;
第二反应室3,顶部或上部与第一反应室2的顶部相连通,该第二反应室3内部放置有多个如图3所示的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12,用于对从第一反应室2流入的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12的数目可根据第二反应室3所需的速度梯度来决定。
若第二反应室3的上部与第一反应室2的顶部相连通时,通过阀门连通第二反应室3的上部与第一反应室2的顶部。
澄清单元包括:
澄清分离室6,底部与第二反应室3的底部或下部相连通,用于对从第二反应室3底部或下部流入水进行沉淀处理;
若第二反应室3下部与澄清分离室6相连通,通过阀门连通第二反应室3和澄清分离室6;
集水槽4,安装在澄清分离室6外侧的上部,用于收集澄清分离室中进行沉淀处理之后流入的水。
集水槽4与澄清分离室6可通过阀门连通。
较佳地,为提高澄清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第一反应室2嵌套在第二反应室3中,如图4-1所示为第一反应室2嵌套在第二反应室3中的俯视图。图4-1表示第一反应室2跟第三反应室的结构均为圆柱体,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反应室2跟第二反应室3的结构还可以灵活设置,比如第一反应室2为圆柱体,第二反应室3为多边形柱体;或第一反应室2为多边形柱体,第二反应室3为圆柱体。
较佳地,为进一步提高澄清池内部空间的利用率,第二反应室3嵌套在澄清分离室6中,如图4-2所示为第二反应室3嵌套在澄清分离室6中的俯视图。图4-2表示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和澄清分离室6均为圆柱体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第一反应室2、第二反应室3和澄清分离室的结构可灵活设置。
较佳地,为进一步对水的颗粒物质进行沉淀,提高沉淀速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澄清分离室6中还设置有沉淀器5,该沉淀器5固定安装在澄清分离室6的内壁上,用于沉淀水中的颗粒物质;沉淀器5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斜管或斜板,该斜管或斜板的水平倾角一般设置为60°。
较佳地,为进一步提高对颗粒物质的沉淀效率和速度,沉淀器5中的斜管或斜板的内壁为打毛处理或者设置有波纹。
较佳地,为更好的清楚澄清池中的污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澄清池还包括污泥浓缩单元,该污泥浓缩单元与前述絮凝反应单元、澄清单元相连通。
污泥浓缩单元包括:
污泥浓缩室9,即为澄清池底部下部分,该污泥浓缩室9的底部设置有污泥斗13,污泥斗13连接有排泥管10;第二反应室3和澄清分离室6中由于重力作用沉入池底的絮凝体和颗粒物质通过泥斗13和排泥管10排出。
较佳地,为加快污泥处理效率与速度,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澄清池池底池底坡度设置为1/100~1/12;在澄清池池底固定安装有多个刮泥机7,在澄清池池顶设置有刮泥机电极1,该刮泥机7为具有旋转功能的设备,可如图5所示,由带有扇叶的环形金属体构成,通过扇叶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快速将图1所示的污泥浓缩室9底部的污泥刮入到泥斗13中。
较佳地,泥斗13设置在澄清池池底的最低位置。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流反应器11为空心球结构,表面开有小孔,孔径和开孔率可根据工艺需求灵活设置,一般情况下,开孔率设置为45%~60%,球体内外表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
较佳地,为提高涡流反应器的使用寿命、抗老化性能、耐腐蚀性以及无毒性,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流反应器所采用的材质为ABS塑料材质。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12由具有一定粗糙度的实心绳状弧边及圆环构成的空心球,表面开孔率设置为55%~7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反应室的外形结构可以是方形、矩形、圆形或其他较为复杂的形状,池深也可以根据需要处理的水量来灵活设置。
采用上述澄清池进行污水处理的原理如下:
污水由进水管8输入到第一反应室2;污水与混凝剂经过第一反应室2的涡流反应器11之后形成较强的微涡流,混凝剂与水中的杂质进行絮凝反应生成絮凝体,絮凝体在微涡流的作用下迅速扩散,加强絮凝体与水中杂质的碰撞机会,使得絮凝体充分吸附水中杂质,污水中的杂质颗粒吸附在絮凝体中;包含有絮凝体的水流经过第一反应室2的顶部或上部流入至第二反应室3,并经过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12之后形成微涡流,在微涡流的作用下,增强絮凝体之间的碰撞机会,凝聚成大片的絮凝体;包含有絮凝体的水流从第二反应室3的底部或下部流入污泥浓缩室9和澄清分离室6中,絮凝体由于重力作用沉入到污泥浓缩室9中进行浓缩,从而将清水与絮凝体分离;当澄清分离室6的水位上升并经过沉淀器5时,沉淀器5对水中的颗粒物质进行进一步的沉淀处理,颗粒物质沉淀到污泥浓缩室9中;经过沉淀器5沉淀处理的水从澄清分离室6的顶部溢出至集水槽4中或者通过阀门从澄清分离室6的上部流入至集水槽4中;絮凝体和颗粒物质浓缩到一定程度时通过泥斗13和排泥管10排出。
采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澄清池,一方面,在第一反应室中加入了涡流反应器从而提高了混凝剂与杂质的碰撞几率,提高了絮凝反应的效率,提高了净水水量和水质,并且在第二反应室中加入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从而提高了絮凝体与絮凝体之间的碰撞机会,凝聚成大片的絮凝体,易于沉淀,提高了絮凝体净化效果;另一方面,在澄清分离式设置有沉淀器,强化了对水中细小颗粒物质进行沉淀,进一步提高沉淀效率,改善水质;再一方面,在澄清池池底设置污泥浓缩室,充分利用池底空间,使得池体结构更紧凑,并在池底安装有多个刮泥机,从而提高了污泥处理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包括进水管、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絮凝反应单元、与该絮凝反应单元相连通的澄清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絮凝反应单元包括:
第一反应室,底部与所述进水管相连,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反应器,用于对通过进水管流入的水和混凝剂进行一次絮凝反应;
第二反应室,顶部或上部与所述第一反应室的顶部相连通,内部放置有多个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用于对从第一反应室流入的水进行二次絮凝反应;
所述澄清单元包括:
澄清分离室,底部与所述第二反应室的底部或下部相连通,用于对从第二反应室底部或下部流入的水进行沉淀处理;
集水槽,安装在所述澄清分离室外侧的上部,用于收集澄清分离室中进行沉淀处理之后流入的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分离室还包括:
沉淀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澄清分离室的内壁,包括若干倾斜设置的斜管或斜板,用于沉淀水中的颗粒物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或斜板的内壁为打毛处理或者设置有波纹。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应室嵌套在所述第二反应室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反应室嵌套在所述澄清分离室中。
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澄清池底部下半部分为污泥浓缩室,底部设置有污泥斗,该污泥斗连接有排泥管;所述第二反应室和澄清分离室中由于重力作用沉入池底的絮凝体和颗粒物质通过所述泥斗和排泥管排出。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澄清池池底坡度设置为1/100~1/12,所述泥斗设置在澄清池池底的最低位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多个刮泥机,固定安装在所述污泥浓缩室的底部,用于将所述污泥浓缩室中的絮凝体和颗粒物质刮入到所述泥斗中。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反应器的开孔率为45%~65%,球体内、外表面打毛处理;所述涡流网格絮凝反应器为打毛处理的实心绳状弧边及圆环构成的空心球,表面开孔率为55%~7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澄清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涡流反应器的材质为ABS塑料。
CN2010202069174U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98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69174U CN201719868U (zh)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2069174U CN201719868U (zh)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19868U true CN201719868U (zh) 2011-01-26

Family

ID=434881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2069174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719868U (zh) 2010-05-28 2010-05-28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19868U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9872A (zh) * 2011-09-06 2012-01-11 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澄清槽
CN102674564A (zh) * 2012-05-17 2012-09-19 青岛天兰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脱碳混凝一体化澄清设备
CN104692509A (zh) * 2015-04-02 2015-06-10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精准回流式机械搅拌澄清池及处理工艺
WO2016095232A1 (zh) * 2014-12-19 2016-06-23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其涡流沉淀装置
CN106277252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净水处理中提高混凝沉淀及过滤效果的方法
CN107961567A (zh) * 2017-11-28 2018-04-27 深圳市万佳晟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泥浆分离装置
CN110342621A (zh) * 2019-05-27 2019-10-1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两段浓缩沉降高浓度选矿废水的处理设备
CN113087102A (zh) * 2021-05-08 2021-07-0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u型自动絮凝沉淀装置及其方法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09872A (zh) * 2011-09-06 2012-01-11 江苏海洲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澄清槽
CN102674564A (zh) * 2012-05-17 2012-09-19 青岛天兰环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脱碳混凝一体化澄清设备
WO2016095232A1 (zh) * 2014-12-19 2016-06-23 深圳市同盛绿色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水处理系统及其涡流沉淀装置
CN104692509A (zh) * 2015-04-02 2015-06-10 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精准回流式机械搅拌澄清池及处理工艺
CN106277252A (zh) * 2016-08-31 2017-01-04 华东交通大学 一种用于净水处理中提高混凝沉淀及过滤效果的方法
CN107961567A (zh) * 2017-11-28 2018-04-27 深圳市万佳晟环保产业有限公司 泥浆分离装置
CN110342621A (zh) * 2019-05-27 2019-10-1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两段浓缩沉降高浓度选矿废水的处理设备
CN110342621B (zh) * 2019-05-27 2021-12-28 安徽理工大学 一种两段浓缩沉降高浓度选矿废水的处理设备
CN113087102A (zh) * 2021-05-08 2021-07-09 徐州工程学院 一种u型自动絮凝沉淀装置及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19868U (zh)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澄清池
CN202223979U (zh) 一体化斜管沉淀池
CN101564609B (zh) 涡旋网格澄清池及其用于水处理中提高混凝反应及沉淀效果的澄清方法
CN208857025U (zh) 一种废水沉淀装置
CN205999096U (zh) 一种小型钢制高效除硬澄清装置
CN201932932U (zh) 一种应用于污水处理的泥水分离装置
CN201971670U (zh) 一种高效混凝沉淀池
CN108946988B (zh) 一种适用于农村地表径流悬浮物脱除的双螺旋沉淀池
CN103848467A (zh) 一种高效竖流式水处理气浮池
CN201524453U (zh) 一种高效絮凝澄清设备
CN202387260U (zh) 一种混凝沉淀反应器
CN103990302B (zh) 一种辐流式沉淀装置
CN210133923U (zh) 一种新型高效沉淀池
CN107244724A (zh)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及方法
CN105152324B (zh) 旋流污泥分级厌氧氨氧化反应器
CN102126775B (zh) 一体化高效接触絮凝反应器
CN201410314Y (zh) 一种新型斜管沉淀池
CN217025458U (zh) 一种内循环增效混凝沉淀反应器
CN215102771U (zh) 一种高效混凝结构泥水处理浓缩机
CN202028239U (zh) 摆动式污水加速沉淀池
CN104692559A (zh) 水处理上下全截面正方形高密度沉淀澄清一体化装备
CN108147642A (zh) 高效污泥浓缩池
CN210505856U (zh) 一种自来水厂生产废水的处理装置
CN207031054U (zh) 一种适用于分散污水排水特性的小型混凝沉淀池
CN206463554U (zh) 一种高效旋流式二沉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