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702711U - 一种增力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增力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702711U
CN201702711U CN2010201423284U CN201020142328U CN201702711U CN 201702711 U CN201702711 U CN 201702711U CN 2010201423284 U CN2010201423284 U CN 2010201423284U CN 201020142328 U CN201020142328 U CN 201020142328U CN 201702711 U CN201702711 U CN 2017027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ation division
application
described support
support portion
outer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4232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国根
沈逸峰
徐永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02014232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7027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7027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702711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增力扳手,包括施力手柄、减速机构和施力套筒,所述的施力手柄和施力套筒分别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连,所述减速机构的外部还设有用于定位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于所述减速机构的壳体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一侧弯曲,该伸出端还设有支撑定位部;所述减速机构的壳体、所述的支撑部及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为一体式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整体结构强度大、工艺简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增力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扳手,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更换汽车轮胎的增力扳手。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型汽车不再是高档消费品,而是越来越多的进入普通家庭。汽车的驾驶者一般都掌握简单故障的排除或维修方法,汽车的后备箱内大多会存放一些备用的维修工具,用于更换汽车轮胎的扳手则是其中的必备工具之一。
更换汽车轮胎是一项十分费力的工作,拆卸用于固定轮胎的螺栓更是其中较困难的部分。对于小型汽车而言,其后备箱的空间有限,很难像大型汽车一样放置扭矩较大的带长扳杆的扳手。因此,人们研制出了占用空间相对较小的增力扳手,然而,其中一些增力扳手虽然输出扭矩大,但尺寸仍然较大,不便携带;还有些增力扳手结构虽然小巧,但输出扭矩不够,用来拆卸或紧固汽车轮胎的螺栓时,显得不够方便。
申请号为200720151469.0,公开日为2008年7月2日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增力扳手,包括筒体,在筒体两侧形成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筒体内侧具有间隔设置的第一内齿部、第二内齿部和第三内齿部;第一行星轮组耦接于第一内齿部;第二行星轮组耦接于第二内齿部和第一行星轮组;第三行星轮组耦接于第三内齿部和第二行星轮组;输入轴耦接于第一行星轮组;支撑部固连于筒体的外壁;第一端盖固连于筒体的第一开口端;第二端盖固连于筒体的第二开口端。该发明采用三级行星齿轮组减速机构,使得输出扭矩得到显着增加,同时,筒体内齿部的齿数可以适当减少,因此可采用直径较小的筒体设计,从而满足尺寸要求,便于携带。但是,该技术方案仍然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增力扳手的支撑部固连于筒体的外壁,二者需要另外装配,因此在该支撑件与筒体结构的相连处强度不够,容易损坏,使用寿命短;
(2)支撑部的端部还设有一个套筒配合部,该套筒配合部需要与套筒相配合,用于固定于轮胎上除待卸螺栓以外的其它螺栓上,由于该套筒配合部需要另外配合一个套筒,装配工艺复杂,材料成本高,且无法满足需要较大受力的场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强度大、工艺简单、成本低的增力扳手。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增力扳手,包括施力手柄、减速机构和施力套筒,所述的施力手柄和施力套筒分别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轴和输出轴相连,所述减速机构的外部还设有用于定位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于所述减速机构的壳体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一侧弯曲,该伸出端还设有支撑定位部;所述减速机构的壳体、所述的支撑部及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为一体式结构,即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而制成。
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伸出端端部,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为套筒式结构,具体为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上设有一竖向设置的外端面,在该外端面上设有一内凹的用于套装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处的柱形定位孔,所述柱形定位孔的中轴线与所述施力套筒的中轴线相平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上设有的竖向设置的外端面还可以与所述施力套筒的外端面相平齐。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定位部的外端面上设有的柱形定位孔为一光孔。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位于所述支撑部的伸出端端部,所述的支撑定位部为实心结构,其外端面为一竖直面,所述支撑定位部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压紧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处的定位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撑定位部的外端面与施力手柄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施力套筒的外端面与施力手柄之间的距离,以方便定位。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支撑定位部的下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定位凸台,所述的定位面设于该定位凸台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减速机构的壳体由一筒体和分别安装于该筒体前后两个开口端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组成,所述的第一端盖与所述的输入轴相适配,所述的第二端盖与所述的输出轴相适配;所述的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均设有一段沿其中心轴孔水平向外伸出的套体。
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筒体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一侧弯曲。
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所述支撑部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第二端盖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一侧弯曲。
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部的形状可以为“L”形、弧形或折线形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由于减速机构的壳体、支撑部及支撑定位部连为一体,即采用一体化成型工艺而制成,实现了“三功能一体化”,无需另外装配,简化了产品的生产及装配工艺,节省了加工成本,同时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整体结构强度。使本实用新型可以满足更高强度要求的使用场合,有效避免产品由于工作强度过大而导致损坏,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其支撑定位部既可以为套筒式结构,还可以为实心结构,分别用于满足不同的使用场合。
(3)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其支撑定位部的下部还可以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定位凸台,凸台的凸出长度可以根据相应的螺距进行灵活设计。
(4)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其支撑部可以设于减速器壳体的筒体外壁上,还可以设于减速器壳体的第二端盖外壁上,使产品占用的空间进一步减小。
(5)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其支撑部的形状还可以根据具体的使用要求设计为“L”形,弧形、折线形等。
(6)本实用新型的增力扳手,应用广泛,支撑部的横截面可以为“工”字形,或在支撑部上设有通孔,从而减轻产品的整体重量、并节省材料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增力扳手的侧视图,此侧视图中,省去了第二端盖和施力套筒;
图2是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主视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主视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4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2所示的一种增力扳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一,其包括施力手柄1、减速机构2和施力套筒3,施力手柄1和施力套筒3分别与减速机构2的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相连,减速机构2的外部还设有用于定位的支撑部4,支撑部4的一端设于减速机构2的壳体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3一侧弯曲,该伸出端还设有支撑定位部5;减速机构2的壳体、支撑部4及支撑定位部5为一体式结构。
本实施例中,支撑定位部5位于支撑部4的伸出端端部,支撑定位部5为套筒式结构,具体为支撑定位部5上设有一竖向设置的外端面,即该外端面与施力套筒3的外端面相平齐,并且,支撑定位部5的外端面上设有一内凹的用于套装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处的柱形定位孔51,柱形定位孔51的中轴线与施力套筒3的中轴线相平行,并且,柱形定位孔51为一光孔。
本实施例中,减速机构2的壳体由一筒体23和分别安装于该筒体23前后两个开口端的第一端盖24和第二端盖25组成,第一端盖24与输入轴21相适配,第二端盖25与输出轴22相适配;第一端盖24和第二端盖25上均设有一段沿其中心轴孔水平向外伸出的套体。支撑部4为“L”形的杆状结构,其除两端部以外的中间部位的横截面均呈“工”字形,支撑部4与筒体23连为一体,即支撑部4的一端设于筒体23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3一侧弯曲。并且,支撑部4与筒体23外壁之间的结合处设有弧形过渡面41,以避免应力集中。
参见图2,本实施例中的增力扳手的减速机构2采用三级行星齿轮组减速机构,其具体包括第一行星齿轮组26、第二行星齿轮组27和第三行星齿轮组28,筒体23为圆筒形,其内壁设有内齿部,各行星齿轮组沿其传动轴长度方向在筒体23内纵向间隔布置,并与筒体23的内齿部相适配。减速机构2的输入轴21作为第一行星齿轮组26的传动轴,该输入轴21的一端伸出至第一端盖24的水平套体之外,并与施力手柄1相连,另一端与第二行星齿轮组27的传动轴输入端相连,同理,第二行星齿轮组27的传动轴输出端与第三行星齿轮组28的传动轴输入端相连,第三行星齿轮组28的传动轴输出端与减速机构2的输出轴22的一端相连,该输出轴22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二端盖25的水平套体之外,并与施力套筒3相连。
应用本实施例中的增力扳手更换汽车轮胎时,工作过程如下:将施力套筒3套装并固定于汽车轮胎上的待拆卸螺栓上,同时,通过柱形定位孔51将支撑定位部5套装于待拆卸螺栓之外的其它螺栓上,即将支撑定位部5套装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上,从而使操作更加稳固,进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减速、增力的目的。
实施例2
图3所示的一种增力扳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二,与上一个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支撑部4为弧形的杆状结构,其横截面呈“工”字形,本实施例的增力扳手的外形美观,占用空间小,结构坚固,受力更强。
实施例3
图4所示的一种增力扳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三,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支撑定位部5位于支撑部4的伸出端端部,支撑定位部5为实心结构,其外端面为一竖直面,该竖直面与施力手柄1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施力套筒3的外端面与施力手柄1之间的距离,以方便定位;支撑定位部5的底部设有用于压紧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处的定位面52,该定位面52可以为一水平定位面,还可以为一斜面。本实施例中,支撑部4为折线形的杆状结构,其具体包括竖直段42、倾斜段43和水平段44,竖直段42与倾斜段43之间的转角、倾斜段43和水平段44之间的转角均为钝角。并且,支撑部4上设有通孔,支撑定位部5的横截面为“工”字形,从而减轻产品重量。
实施例4
图5所示的一种增力扳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四,与实施例1所不同的是,支撑定位部5位于支撑部4的伸出端端部,支撑定位部5为实心结构,其外端面为一竖直面,该竖直面与施力手柄1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施力套筒3的外端面与施力手柄1之间的距离,以方便定位;支撑定位部5的底部设有用于压紧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处的定位面52。支撑定位部5的下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定位凸台,上述定位面52设于该定位凸台的底部。本实施例中,支撑部4为折线形的杆状结构,其具体包括竖直段42、倾斜段43和水平段44,竖直段42与倾斜段43之间的转角、倾斜段43和水平段44之间的转角均为钝角。
实施例5
图6所示的一种增力扳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之五,与上一个实施例所不同的是,支撑部4的一端设于减速机构2壳体的第二端盖25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3一侧弯曲。本实施例中,支撑部4为折线形杆件,其包括两段倾斜段,且该两段倾斜段之间的转角为钝角。此外,支撑部4上与第二端盖25相结合的一端的宽度大于该支撑部4的伸出端端部。本实施例的增力扳手整体结构小巧,占用空间小。
上述的实施例中,当支撑定位部5采用套筒式结构时,其柱形定位孔51可以为圆柱形孔,还可以根据使用要求设计为用于与四角、五角或六角螺栓相适配的棱柱形孔。减速机构2还可以采用二级行星齿轮组减速机构,或采用除行星齿轮组减速机构以外的其它减速机构,如普通齿轮减速器、摆线针轮减速器、谐波减速器等。
上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增力扳手,包括施力手柄(1)、减速机构(2)和施力套筒(3),所述的施力手柄(1)和施力套筒(3)分别与所述减速机构(2)的输入轴(21)和输出轴(22)相连,所述减速机构(2)的外部还设有用于定位的支撑部(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的一端设于所述减速机构(2)的壳体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3)一侧弯曲,该伸出端还设有支撑定位部(5);所述减速机构(2)的壳体、所述的支撑部(4)及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为一体式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位于所述支撑部(4)的伸出端端部,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为套筒式结构,具体为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上设有一竖向设置的外端面,在该外端面上设有一内凹的用于套装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处的 柱形定位孔(51),所述柱形定位孔(51)的中轴线与所述施力套筒(3)的中轴线相平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上设有的竖向设置的外端面与所述施力套筒(3)的外端面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的外端面上设有的柱形定位孔(51)为一光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位于所述支撑部(4)的伸出端端部,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为实心结构,其外端面为一竖直面,所述支撑定位部(5)的底部还设有用于压紧并定位于与待拆卸螺栓相邻/相对/相间的螺栓处的定位面 (5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的外端面与所述施力手柄(1)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所述施力套筒(3)的外端面与所述施力手柄(1)之间的距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定位部(5)的下部设有一向下延伸的定位凸台,所述的定位面(52)设于该定位凸台的底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构(2)的壳体由一筒体(23)和分别安装于该筒体(23)前后两个开口端的第一端盖(24)和第二端盖(25)组成,所述的第一端盖(24)与所述的输入轴(21)相适配,所述的第二端盖(25)与所述的输出轴(22)相适配;所述的第一端盖(24)和第二端盖(25)上均设有一段沿其中心轴孔水平向外伸出的套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筒体(23)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3)一侧弯曲。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增力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4)的一端设于所述的第二端盖(25)外壁上,另一端向外伸出并向施力套筒(3)一侧弯曲。 
CN2010201423284U 2010-03-26 2010-03-26 一种增力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27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23284U CN201702711U (zh) 2010-03-26 2010-03-26 一种增力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423284U CN201702711U (zh) 2010-03-26 2010-03-26 一种增力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702711U true CN201702711U (zh) 2011-01-12

Family

ID=4343986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4232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702711U (zh) 2010-03-26 2010-03-26 一种增力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702711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8646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张国根 一种增力扳手
CN102747689A (zh) * 2012-07-13 2012-10-24 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宁阳制梁场 重载铁路t梁模板螺栓加固工具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98646A (zh) * 2010-03-26 2011-09-28 张国根 一种增力扳手
CN102747689A (zh) * 2012-07-13 2012-10-24 中铁十六局集团铁运工程有限公司宁阳制梁场 重载铁路t梁模板螺栓加固工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72170C (zh) 四轮微型车车架
CN103895709A (zh) 多用途车辆的车身骨架
CN201702711U (zh) 一种增力扳手
CN103693104A (zh) 一种模块化连接的轻量化车架主体
CN204527312U (zh) 纯电动汽车后纵梁前段结构
CN102009699A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201694262U (zh) 一种车架部件
CN102198646A (zh) 一种增力扳手
CN210000406U (zh) 用于新能源汽车的铝合金副车架
CN201079938Y (zh) 增力扳手
CN202827738U (zh) 全铝半挂车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半挂车
CN201446976U (zh) 汽车转向桥
CN203681653U (zh) 一种模块化连接的轻量化车架主体
CN204527313U (zh) 一种电动汽车后纵梁后段结构
CN111376980B (zh) 电动汽车
CN208035951U (zh) 一种气瓶轻量化防转动固定装置及应用其的lng车辆
CN202448989U (zh) 高速轨道车辆司机室外壳
CN201998995U (zh) 高速轨道车辆车体的侧顶结构
CN201580437U (zh) 一种车架下兜梁
CN201506392U (zh) 一种新型重卡车挡泥板支架
CN205498783U (zh) 一种汽车侧踏板及汽车
CN201739754U (zh) 客车车窗承载用缺角管
CN203601483U (zh) 一种电动滑板车的底座
CN201272571Y (zh) 一种摩托车的固定支撑改进结构
CN212890615U (zh) 一种公交车顶盖骨架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10112

Termination date: 201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