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81775U - 电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电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81775U
CN201681775U CN2010201702583U CN201020170258U CN201681775U CN 201681775 U CN201681775 U CN 201681775U CN 2010201702583 U CN2010201702583 U CN 2010201702583U CN 201020170258 U CN201020170258 U CN 201020170258U CN 201681775 U CN201681775 U CN 2016817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plate
connecting rod
bar
rod
le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7025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晓辉
徐晓阳
王云峰
管瑞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u Switchgear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7025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817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817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817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电开关装置,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操作机构、脱扣装置、挡板、触头装置,操作机构包括第一、第二侧板、弹性装置、杠杆、稳定杆、运动杆、锁扣杆、上、下连杆和手动操作装置,稳定杆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上连杆携锁扣杆同轴设置于第一、第二侧板之间,且在上连杆上铰设有支撑架,支撑架与第一、第二侧板滑配,下连杆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杠杆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下部,手动操作装置设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上部,且与运动杆的上端连接,弹性装置支撑在支撑架和下连杆上。避免动、静触头重新闭合而引发事故,保证分断能力,并且减少对触头的损坏,提高电开关装置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电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电开关装置的功能是保护电路,当检测到电路上存在诸如由短路或过载等引起的电气故障时,便自动切断电路。可见,电开关装置具有断路器的功能,在电路中发生短路电流的情况下,由于受到电动斥力的作用,电开关装置的触头装置的动触头会先于操作机构响应脱扣信号的动作而斥开,但是由于电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需要通过四连杆结构逐步传动,操作机构的各部件之间的配合时间较长,因此,动触头斥开后因受弹簧力的作用而会回落,具有重新与静触头闭合的趋势。也就是说,操作机构对脱扣信号的响应动作相对于动触头的斥开动作而言存在过长的滞后现象,不足以避免动触头的回落。可见,操作机构的动作不及时是导致动触头重新与静触头闭合的原因所在,而动触头重新与静触头闭合不仅对触头装置造成损害,影响电开关装置的使用寿命,而且还导致不能成功分断故障电路,引出事故。
鉴上,如何有益地提高操作机构对脱扣信号的响应速度的问题始终受到业界的关注,但是迄今为止未见有获得成功的文献报道。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当电路中发生短路电流时,操作机构能减少部件之间的传动环节而藉以使动触头回落之前相对于静触头保持一定开距,阻止动触头与静触头重新闭合,避免损及触头装置、延长使用寿命和防止事故发生的电开关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电开关装置,包括操作机构、与操作机构相配合的用于致动操作机构动作的脱扣装置、挡板、触头装置,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彼此面对面设置的并且彼此连接的第一、第二侧板、弹性装置、杠杆、稳定杆、运动杆、锁扣杆、上、下连杆和手动操作装置,稳定杆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并且与运动杆相配合,运动杆的一侧与第一侧板滑动配合,而另一侧与第二侧板滑动配合,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上下移动,上连杆携锁扣杆同轴设置于第一、第二侧板之间,并且在上连杆上铰设有一支撑架,该支撑架与第一、第二侧板滑配,其中,锁扣杆的上端的一侧与所述脱扣装置相对应,而另一侧与稳定杆相对应,下连杆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并且与所述挡板相配合,其中,下连杆的上端与上连杆的下端相配合,并且还与锁扣杆的下端相配合,杠杆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下部,该杠杆的一端与所述运动杆的下端相配合,而另一端与所述挡板相配合,手动操作装置设在第一、第二侧板之间的上部,并且与所述运动杆的上端连接,弹性装置支撑在所述支撑架和所述下连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侧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撑架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滑动槽,所述的第二侧板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撑架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滑动槽;所述的支撑架的一端与上连杆相铰接,另一端设有一支撑轴,支撑轴供所述的弹性装置的上端支承,支撑轴的一个轴端探入第一滑动槽,另一个轴端探入第二滑动槽,从而使支撑架与第一、第二侧板滑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弹性装置包括上、下导杆和弹簧,上导杆的长度方向的下端的中央开设有一下导杆伸缩孔,上导杆的顶端具有一支承座,该支承座支承在所述的支撑架上,下导杆的上端插入所述的下导杆伸缩孔中,而另一端的端部具有一支承头,支承头支承在所述下连杆上,弹簧套置在上、下导杆上,该弹簧的上端支承在所述支承座上,而下端则支承在所述支承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连杆由彼此对置的形状相同的并且彼此连接的一对上连杆片构成,在各上连杆片的顶端具有一用于在再扣时作用于所述脱扣装置的鸟头状突起,各上连杆片的中部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开设有悬臂轴头槽,而各上连杆片的上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具有一凹弧面3,上连杆片的下端延伸有一长腿,所述的支撑架连接在一对上连杆片之间,位于一对上连杆片的下端并且探出于一对上连杆片,所述的下连杆由彼此对置的形状相同的并且彼此相连接的一对下连杆片构成,各下连杆片的上部构成有第一、第二连杆臂,在第一连杆臂的顶部具有一钩状突起,所述的长腿与第二连杆臂的上端相配合,并且在第二连杆臂朝向第一连杆臂的一侧的中部具有一凸起,所述的第一侧板上具有一第一限位突起,第一限位突起的突起方向朝向所述的第二侧板,在第二侧板上同样具有一第二限位突起,第二限位突起的突起方向朝向所述的第一侧板,并且与第一限位突相对应,所述的一对下连杆片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杆臂上的凸起与第一限位突起相配合,而一对下连杆片中的另一个第二连杆臂上的凸起与第二限位突起相配合,所述的锁扣杆的上端的居中部位具有一工作块,该工作块的一侧与所述脱扣装置相对应,另一侧与所述的稳定杆相对应,锁扣杆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延伸有一锁扣致动轴头,锁扣致动轴头与所述的凹弧面相配合,锁扣杆的下端的对应两侧各延伸有锁扣轴头,锁扣轴头与所述的钩状突起相配合,所述的运动杆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近中部延伸有一悬臂,所述的悬臂轴头槽挂置在悬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运动杆的上端开设有一稳定杆配置槽,并且在运动杆的上端的一侧突设有彼此纵向平行的一对限位块平台,一对限位块平台中的其中一个限位块平台位于所述稳定杆配置槽的一侧,而另一个限位块平台则位于稳定杆配置槽的另一侧,所述的稳定杆包括第一、第二杆体、复位弹簧和回复弹簧,第一、第二杆体彼此连接,由第二杆体携第一杆体枢轴设置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之间,并且第二杆体探入所述的稳定杆配置槽中,在第二杆体的上端的一侧具有一作用块,该作用块与所述的工作块相对应,在所述脱扣装置作用于所述工作块的一侧时,由工作块的另一侧作用于作用块,第二杆体的下端开设有一第一复位弹簧定位孔,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复位弹簧定位孔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侧板之间,所述第一杆体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用于使第一杆体的上端相对于第二杆体转动的颈,并且在第一杆体的上端朝向所述第二杆体的一侧延伸有一用于限制所述运动杆运动的限制块,该限制块与所述的限位块平台的顶端端面相对应,回复弹簧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限制块上,下端与第一杆体的下端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侧板上开设有第一、第二移动槽,所述的第二侧板上开设有第三、第四移动槽,所述运动杆的对应两侧各延设有一对凸台,其中一侧的一对凸台与第一、第二移动槽相滑配,而另一侧的一对凸台与第三、第四移动槽相滑配。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下部的一侧固设有一第一枢轴,而在所述的第二侧板的下部的一侧并且与第一枢轴相对应的部位固设有第二枢轴,第一、第二侧板通过第一、第二、第三铆固轴铆合连接,所述的一对上连杆片的中部各开设有彼此的位置相对应的上连杆片通孔,而所述的锁扣杆上开设有锁扣杆通孔,藉由上连杆片通孔和锁扣通孔将上连杆和锁扣杆同轴设置于第一铆固轴上,所述的一对下连杆片的下端各开设有彼此的位置相对应的下连杆片通孔,其中一枚下连杆片上的下连杆片通孔枢置在所述的第一枢轴上,而另一枚下连杆片上的下连杆片通孔枢置在所述的第二枢轴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一稳定杆枢置轴,所述的第二杆体上开设有杆体枢置孔,所述的稳定杆枢置穿入杆体枢置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杠杆上开设有一杠杆枢置孔,杠杆枢置孔与所述的第一侧板的下部枢轴连接或者与所述的第二侧板的下部枢轴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手动操作装置包括旋钮和传动件,旋钮与传动件的上部插接配合,传动件的下部设有一随旋钮的转动而上下运动的传动杆,所述运动杆的上端部开设有一传动杆槽,所述的传动杆探入于传动杆槽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开关装置由于对操作机构进行了改进,在操作机构获得来自于脱扣装置的信号后,只需通过锁扣杆和下连杆两个部件进行力的传递,因此,当触头装置首先被短路电流斥开后,操作机构快速动作,确保触头装置的动触头在弹簧作用下回复与静触头接触之前由下连杆推动挡板将动触头挡住,避免动、静触头重新闭合而引发事故,保证分断能力,并且减少对触头的损坏,提高电开关装置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开关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3为操作机构的手动操作装置的结构图。
图4为操作机构的运动杆的后视图。
图5为操作机构处于断开位置的示意图。
图6为操作机构就绪位置的示意图。
图7为操作机构处于脱扣位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专利局的审查员尤其是公众能够更加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申请人将在下面以实施例的方式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但是对实施例的描述均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实用新型构思所作出的仅仅为形式上的而非实质性的等效变换都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范畴。
请见图1,图1所示的电开关装置实质上是公知的,即由操作机构1、脱扣装置2、电磁铁装置3、挡板4、触头装置5和控制装置6构成,控制装置6控制电磁铁装置3动作后,通过挡板4致动触头装置5的合分闸。当发生短路故障时,控制装置6控制脱扣装置2动作,带动操作机构1,由操作机构1通过挡板4致动触头装置5,使动静触头保持在打开位置。
请见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对图1中所示意的操作机构1的结构作了改进,操作机构1包括手动操作装置10、弹性装置11、杠杆12、第一、第二侧板13、14、稳定杆15、运动杆16、锁扣杆17和上、下连杆18、19,在上连杆18的下端连接有即铰接有一支撑架182,第一、第二侧板13、14彼此面对面设置并且彼此连接在一起,手动操作装置10固定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的上端,并且与运动杆16连接,稳定杆15枢轴设置于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并且与运动杆16相配合,运动杆16可上下移动地滑配于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锁扣杆17分别与脱扣装置2、稳定杆15和上、下连杆18、19相配合,并且锁扣杆17与上连杆18同轴设置于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上连杆18与运动杆16以及与下连杆19相配合,下连杆19的下部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并且与挡板4相配合,弹性装置11的上端支承在支撑架182上,下端则支承在下连杆19上,杠杆12枢轴设置于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一端与运动杆16相配合,另一端与挡板4相配合。
继续见图2,第一、第二侧板13、14通过第一、第二、第三铆接轴147、142、143铆合连接,在第一侧板13上开设有第一、第二移动槽131、132,而在第二侧板14上开设有第三、第四移动槽144、145,并且在第一侧板13上形成有一突出于第一侧板13的平面的第一限位突起133,第一限位突起133的突出方向朝向第二侧板14,在第二侧板14上同样形成有一突出于第二侧板14的平面的第二限位突起146,该第二限位突起146的突起方向朝向第一侧板13,并且与第一限位突起133相对应。此外,在第一侧板13上开设有第一滑动槽134,而在第二侧板14上开设有第二滑动槽148,以及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设有稳定杆枢置轴141,在第一侧板13的一侧的下部固设有一第一枢轴13a,而在第二侧板14的下部固设有一第二枢轴14a,第一、第二枢轴13a、14a彼此对应。
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2,前述的手动操作装置10(也可称旋转装置)包括旋钮101和传动件102,而传动件102包括彼此啮合的第一齿轮1023和第二齿轮1024、用于容纳第一、第二齿轮1023、1024的壳体1025、作为第一齿轮1023的传动轴的转轴1022以及与第二齿轮1024的传动轴相连接的传动杆1021。旋钮101与传动件102的转轴1022连接(插接连接),通过由第一、第二齿轮1023、1024构成的齿轮传动装置将旋钮101的水平转动传递到传动杆1021的垂直转动。
请见图4并且仍结合图2,在运动杆16的高度方向的上部开设有一用于容配传动杆1021的传动杆槽161,在运动杆16的两侧各延设有一对凸台165,运动杆16的一侧的一对凸台165与前述的第一、第二移动槽131、131相容配,而运动杆16的另一侧的一对凸起165与前述的第三、第四移动槽144、145相容配,在运动杆16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供稳定杆15探入的稳定杆配置槽162,运动杆16的下部开设有一杠杆槽163。在运动杆16的偏上端的一侧突设有彼此平行的一对限位块平台166(图4示),一对限位块平台166中的其中一个限位块平台166位于稳定杆配置槽162的一侧,而另一个则位于稳定杆配置槽162的另一侧。在运动杆16的一侧并且对应于前述的稳定杆配置槽162的一侧的槽口部位的偏上方延伸有一悬臂164,在该悬臂164的对应壁体上各延伸有一悬臂轴头1641。
依然见图2,前述稳定杆15包括第一、第二杆体151、152、复位弹簧153和回复弹簧154,稳定杆15通过其上开设的杆体枢置孔1522枢置于前述的稳定杆枢置轴141上,在第一杆体15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开设有一圈凹槽,藉由该凹槽构成为颈1512,由该颈1512起到使第一杆体151的上端相对应于第二杆体152转动,在第一杆体151的上端并且朝向所述第二杆体152的一侧延伸有一用于限制运动杆16运动的限位块1513,该限位块1513与前述的限位块平台166的上端端面相对应。在第二杆体152的上端的一侧具有一作用块1523,该作用块1523与前述的锁扣杆17相对应并且由锁扣杆17推动。回复弹簧154的一端即上端与第一杆体151的顶部固定,更具体地讲挂置在限制块1513的底部,回复弹簧154的另一端即下端固定在延设于第一杆体151下部的回复弹簧挂脚1511上,复位弹簧153的一端即图2所示的右端钩固在开设于第二杆体152下部的第一复位弹簧定位孔1521上,另一端即图2所示的左端固定在第三铆接轴143上。
上连杆18是由彼此对置的形状相同的并且由铆接轴铆接连接的一对上连杆片181构成,前述的支撑架182铰接在一对上连杆片181之间的下端,支撑架182具有一支撑轴1821,支撑轴1821供下面还要详述的弹性装置11的上端支承,支撑轴1821的一个轴端探入前述的第一滑动槽134,而另一个轴端探入前述的第二滑动槽148,从而使支撑架182与第一、第二侧板13、14滑配。在各上连杆片181的上端具有一鸟头状突起1811,中部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开设有悬臂轴头槽1812,该悬臂轴头槽1812用于容配悬臂164的悬臂轴头1641,中部并且朝向上的一侧构成有凹弧面1813,该凹弧面1813用于与锁扣杆17相配合,上连杆片181的下端延设有一长腿1815,在各上连杆片181上开设有上连杆片通孔1814,通过上连杆片通孔1814使一对上连杆片181枢置于前述的第一铆固轴147上。
锁扣杆17的上端的居中部位具有一工作块171,该工作块171的一侧与脱扣装置2相对应,另一侧与作用块1523相对应,锁扣杆17的近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延设有锁扣致动轴头172,锁扣致动轴头172与前述的凹弧面1813相配合,锁扣杆17的下端的对应两侧各延伸有一锁扣轴头173,锁扣轴头173与下连杆19相配合,锁扣杆17通过其上开设的锁扣杆通孔174枢置在第一铆固轴147上,即与上连杆18同轴枢置于铆固轴147上。
所述的下连杆19由一对彼此对置的形状相同的下连杆片191构成,一对下连杆片191由三根彼此以三角形的位置关系而分布的第一、第二、第三铆固轴19a、19b、19c铆接连接,各下连杆片191的上端具有第一、第二连杆臂1911、1912,在第一连杆臂1911的顶端形成有一钩状突起19111,钩状突起19111与前述的锁扣杆17的锁扣轴头173相配合,第二连杆臂1912与前述的长腿1815相配合,在一对第二连杆臂1912的朝向第一连杆臂1911的一侧的中部延设有一凸起19121,一对凸起19121与第一、第二侧板13、14上的第一、第二限位突起133、146相对应。一对下连杆片19通过其下端开设的下连杆片通孔192分别枢轴设置于前述的第一枢轴13a及第二枢轴14a上。
继续见图2,弹性装置11包括上、下导杆111、112和弹簧113,在上导杆111的长度方向的下端的中央开设有一下导杆伸缩孔1111,上导杆111的顶部具有一支承座1112,支承座1112支承在前述的支撑轴1821上,下导杆112的上端插入上导杆伸缩孔1111中,在下导杆112的下端具有一支承头1121,支承头1121具有一支承口11211,支承口11211支承在前述的第三铆固轴19c上。弹簧113套设在上、下导杆111、112上,弹簧113的上端支承在支承座1112上,下端支承在支承头1121上。
前述的杠杆12通过其上的并且大体上位于中部的杠杆枢置孔121枢置在第一枢轴13a或枢置在第二枢轴14a上,杠杆12的一端122探入到前述的杠杆槽163中,另一端123与挡板4(也可称挡板装置)相配合。
请见图5、图6和图7并且结合图2,申请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即叙述断开位置、就绪位置和脱扣位置这三个位置之间的切换动作过程。
旋钮101指示“断开”位置,此时电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1的状态如图5所示,触头装置5处于断开状态;旋钮101指示“就绪”位置,同时电磁铁装置3动作,此时电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1的内部状态如图6所示,触头装置5处于闭合状态;旋钮101指示“脱扣”位置,此时电开关装置的操作机构1的内部状态如图7所示,触头装置5处于断开状态。
1.“断开”位置切换到“就绪”位置,用手或辅助装置将旋钮101向顺时针拨动,旋钮101带动传动件102转动,传动件102的传动杆1021推动运动杆16向下滑动,运动杆16的悬臂轴头1641在上连杆片181的悬臂轴头槽1812中滑动,带动上连杆片181逆时针转动,即上连杆18逆时针运动,支撑轴1821的两端分别在第一侧板13的滑动槽134和第二侧板14的第二滑动槽148的导向作用下向下滑动,由于弹性装置11的上导杆111支承在上连杆18的支架182上,由此,支架182推动上导杆111来压缩弹簧113。当旋钮101转过大约90度(90°)位置后,稳定杆15的限位块1513与运动杆16的限位块平台166相接触,最终将运动杆16锁住,回复弹簧154与弹簧113构成力平衡,最终使弹簧113处于储能状态。在这个位置切换的过程中,锁扣杆17与下连杆19始终没有动作。
2.“就绪”位置切换到“脱扣”位置,脱扣装置2得到脱扣信号后动作,推杆21打击锁扣杆17的工作块171,推动锁扣杆17转动,使锁扣杆17的锁扣轴头173脱离下连杆19的钩状突起19111,锁扣杆17与下连杆19解锁。下连杆19解锁后在弹簧113的作用下顺时针转动,直至下连杆19的下连杆片191的第二连杆臂1912上的凸起19121受到第一侧板13上的第一限位突起133和第二侧板14上的第二限位突起146的作用而限位,下连杆19的第三铆接轴19c推动电开关装置的挡板4,挡板4再推动触头装置5,使触头断开。锁扣杆17解锁后其工作块171在推杆21的推动下继续运动并推动稳定杆15的作用块1523,使稳定杆15的限位块1513脱离运动杆16的限位块平台166,稳定杆15与运动杆16解锁;同时,在弹簧113的作用下,上导杆111作用于支撑架182的支撑轴1821,支撑轴1821的两端分别在第一侧板13的第一滑动槽134和第二侧板14的第二滑动槽148的导向作用下向上滑动,使得上连杆片181顺时针转动,并带动运动杆16向上滑动。当上连杆片181的长腿1815与下连杆片191的第二连杆臂1912上的凸起19121接触后达到力平衡,脱扣动作结束。
3.“脱扣”位置切换到“断开”位置,用手或辅助装置将旋钮101逆时针拨动,旋钮101带动传动件102转动,传动件102推动运动杆16向上滑动,由于杠杆12的一端122探入到运动杆16的杠杆槽163中,运动杆16向上滑动带动杠杆12顺时针转动,运动杆16带动上连杆片181转动,此时,支撑轴1821的两端分别在第一侧板13的滑动槽134和第二侧板14的滑动槽148的导向作用下向上滑动,上连杆片181的长腿1815推动下连杆19转动,同时,上连杆片181的鸟头状凸起1811推动脱扣装置2的推杆21,连杆181的凹弧面1813推动锁扣杆17的锁扣致动轴头172。旋钮101转过一定角度(大于45度)后,由于上连杆片181的鸟头状凸起1811对脱扣装置2的推杆21的致动,最终使脱扣装置2复位;由于上连杆片181的凹弧面1813对锁扣杆17的锁扣致动轴头172的致动以及上连杆片181的长腿1815对下连杆片191的第二连杆臂1912的致动,最终使锁扣杆17的锁扣轴头173与下连杆片191的第一连杆臂1911的钩状突起19111相锁止,即锁扣杆17和下连杆片191相锁定。杠杆12的顺时针转动使得杠杆12的另一端123致动挡板4,挡板4致动触头装置5,使触头装置5的动静触头51、52处于断开状态。

Claims (10)

1.一种电开关装置,包括操作机构(1)、与操作机构(1)相配合的用于致动操作机构(1)动作的脱扣装置(2)、挡板(4)、触头装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机构(1)包括彼此面对面设置的并且彼此连接第一、第二侧板(13、14)、弹性装置(11)、杠杆(12)、稳定杆(15)、运动杆(16)、锁扣杆(17)、上、下连杆(18、19)和手动操作装置(10),稳定杆(15)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并且与运动杆(16)相配合,运动杆(16)的一侧与第一侧板(13)滑动配合,而另一侧与第二侧板(14)滑动配合,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上下移动,上连杆(18)携锁扣杆(17)同轴设置于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并且在上连杆(18)上铰设有一支撑架(182),该支撑架(182)与第一、第二侧板(13、14)滑配,其中,锁扣杆(17)的上端的一侧与所述脱扣装置(2)相对应,而另一侧与稳定杆(15)相对应,下连杆(19)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并且与所述挡板(4)相配合,其中,下连杆(19)的上端与上连杆(18)的下端相配合,并且还与锁扣杆(17)的下端相配合,杠杆(12)枢轴设置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的下部,该杠杆(12)的一端与所述运动杆(16)的下端相配合,而另一端与所述挡板(4)相配合,手动操作装置(10)设在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的上部,并且与所述运动杆(16)的上端连接,弹性装置(11)支撑在所述支撑架(182)和所述下连杆(1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板(13)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撑架(182)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一滑动槽(134),所述的第二侧板(14)上并且在对应于支撑架(182)的位置开设有一第二滑动槽(148);所述的支撑架(182)的一端与上连杆(18)相铰接,另一端设有一支撑轴(1821),支撑轴(1821)供所述的弹性装置(11)的上端支承,支撑轴(1821)的一个轴端探入第一滑动槽(134),另一个轴端探入第二滑动槽(148),从而使支撑架(182)与第一、第二侧板(13、14)滑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装置(11)包括上、下导杆(111、112)和弹簧(113),上导杆(111)的长度方向的下端的中央开设有一下导杆伸缩孔(1111),上导杆(111)的顶端具有一支承座(1112),该支承座(1112)支承在所述的支撑架(182)上,下导杆(112)的上端插入所述的下导杆伸缩孔(1111)中,而另一端的端部具有一支承头(1121),支承头(1121)支承在所述下连杆(19)上,弹簧(113)套置在上、下导杆(111、112)上,该弹簧(113)的上端支承在所述支承座(1112)上,而下端则支承在所述支承头(112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连杆(18)由彼此对置的形状相同的并且彼此连接的一对上连杆片(181)构成,在各上连杆片(181)的顶端具有一用于在再扣时作用于所述脱扣装置(2)的鸟头状突起(1811),各上连杆片(181)的中部并且朝向下的一侧开设有悬臂轴头槽(1812),而各上连杆片(181)的上端并且朝向上的一侧具有一凹弧面(1813),上连杆片(181)的下端延伸有一长腿(1815),所述的支撑架(182)连接在一对上连杆片(181)之间,位于一对上连杆片(181)的下端并且探出于一对上连杆片(181),所述的下连杆(19)由彼此对置的形状相同的并且彼此相连接的一对下连杆片(191)构成,各下连杆片(191)的上部构成有第一、第二连杆臂(1911、1912),在第一连杆臂(1911)的顶部具有一钩状突起(19111),所述的长腿(1815)与第二连杆臂(1912)的上端相配合,并且在第二连杆臂(1912)朝向第一连杆臂(1911)的一侧的中部具有一凸起(19121),所述的第一侧板(13)上具有一第一限位突起(133),第一限位突起(133)的突起方向朝向所述的第二侧板(14),在第二侧板(14)上同样具有一第二限位突起(146),第二限位突起(146)的突起方向朝向所述的第一侧板(13),并且与第一限位突起(133)相对应,所述的一对下连杆片(191)中的其中一个第二连杆臂(1912)上的凸起(19121)与第一限位突起(133)相配合,而一对下连杆片(191)中的另一个第二连杆臂(1912)上的凸起(19121)与第二限位突起(146)相配合,所述的锁扣杆(17)的上端的居中部位具有一工作块(171),该工作块(171)的一侧与所述脱扣装置(2)相对应,另一侧与所述的稳定杆(15)相对应,锁扣杆(17)的中部的对应两侧各延伸有一锁扣致动轴头(172),锁扣致动轴头(172)与所述的凹弧面(1813)相配合,锁扣杆(17)的下端的对应两侧各延伸有锁扣轴头(173),锁扣轴头(173)与所述的钩状突起(19111)相配合,所述的运动杆(16)的高度方向的一侧的近中部延伸有一悬臂(164),所述的悬臂轴头槽(1812)挂置在悬臂(164)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运动杆(16)的上端开设有一稳定杆配置槽(162),并且在运动杆(16)的上端的一侧突设有彼此纵向平行的一对限位块平台(166),一对限位块平台(166)中的其中一个限位块平台(166)位于所述稳定杆配置槽(162)的一侧,而另一个限位块平台(166)则位于稳定杆配置槽(162)的另一侧,所述的稳定杆(15)包括第一、第二杆体(151、152)、复位弹簧(153)和回复弹簧(154),第一、第二杆体(151、152)彼此连接,由第二杆体(152)携第一杆体(151)枢轴设置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并且第二杆体(152)探入所述的稳定杆配置槽(162)中,在第二杆体(152)的上端的一侧具有一作用块(1523),该作用块(1523)与所述的工作块(171)相对应,在所述脱扣装置(2)作用于所述工作块(171)的一侧时,由工作块(171)的另一侧作用于作用块(1523),第二杆体(152)的下端开设有一第一复位弹簧定位孔(1521),所述复位弹簧(153)的一端固定在复位弹簧定位孔(1521)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所述第一杆体(151)的高度方向的中部构成有一用于使第一杆体(151)的上端相对于第二杆体(152)转动的颈(1512),并且在第一杆体(151)的上端朝向所述第二杆体(152)的一侧延伸有一用于限制所述运动杆(16)运动的限制块(1513),该限制块(1513)与所述的限位块平台(166)的顶端端面相对应,回复弹簧(154)的上端固定在所述限制块(1513)上,下端与第一杆体(151)的下端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板(13)上开设有第一、第二移动槽(131、132),所述的第二侧板(14)上开设有第三、第四移动槽(144、145),所述运动杆(16)的对应两侧各延设有一对凸台(165),其中一侧的一对凸台(165)与第一、第二移动槽(131、132)相滑配,而另一侧的一对凸台(165)与第三、第四移动槽(144、145)相滑配。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侧板(13)的下部的一侧固设有一第一枢轴(13a),而在所述的第二侧板(14)的下部的一侧并且与第一枢轴(13a)相对应的部位固设有第二枢轴(14a),第一、第二侧板(13、14)通过第一、第二、第三铆固轴(147、142、143)铆合连接,所述的一对上连杆片(181)的中部各开设有彼此的位置相对应的上连杆片通孔(1814),而所述的锁扣杆(17)上开设有锁扣杆通孔(174),藉由上连杆片通孔(1814)和锁扣通孔(174)将上连杆(18)和锁扣杆(17)同轴设置于第一铆固轴(147)上,所述的一对下连杆片(191)的下端各开设有彼此的位置相对应的下连杆片通孔(192),其中一枚下连杆片(191)上的下连杆片通孔(192)枢置在所述的第一枢轴(13a)上,而另一枚下连杆片(191)上的下连杆片通孔(192)枢置在所述的第二枢轴(14a)上。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侧板(13、14)之间设置有一稳定杆枢置轴(141),所述的第二杆体(152)上开设有杆体枢置孔(1522),所述的稳定杆枢置轴(141)穿入杆体枢置孔(1522)。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杠杆(12)上开设有一杠杆枢置孔(121),杠杆枢置孔(121)与所述的第一侧板(13)的下部枢轴连接或者与所述的第二侧板(14)的下部枢轴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动操作装置(10)包括旋钮(101)和传动件(102),旋钮(101)与传动件(102)的上部插接配合,传动件(102)的下部设有一随旋钮(101)的转动而上下运动的传动杆(1021),所述运动杆(16)的上端部开设有一传动杆槽(161),所述的传动杆(1021)探入于传动杆槽(161)内。
CN2010201702583U 2010-04-19 2010-04-19 电开关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817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02583U CN201681775U (zh) 2010-04-19 2010-04-19 电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02583U CN201681775U (zh) 2010-04-19 2010-04-19 电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81775U true CN201681775U (zh) 2010-12-22

Family

ID=43346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70258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681775U (zh) 2010-04-19 2010-04-19 电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8177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06046B (zh) 一种小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WO2017020816A1 (zh) 断路器储能操作机构
CN106449302A (zh) 断路器联锁组件
CN101447372B (zh) 断路器的脱扣机构
CN106449318A (zh) 断路器脱扣机构
CN111599653A (zh) 一种基于非牛顿流体的无损熔断器
CN217333977U (zh) 一种操作机构及开关装置
CN103441041A (zh) 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载扣装置
CN201681775U (zh) 电开关装置
CN205582757U (zh)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的连杆动作机构
CN103928272B (zh) 一种利用电动斥力快速脱扣的断路器结构及断路器
CN101640146B (zh) 断路器的脱扣机构
CN101826425B (zh) 电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05645713U (zh) 一种带分断指示装置的断路器
CN101540245B (zh) 小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2434937U (zh) 手车式断路器的闭锁装置
CN203746774U (zh) 一种利用电动斥力快速脱扣的断路器结构及断路器
CN201007977Y (zh) 电路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1435358Y (zh) 小型剩余电流动作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3325818U (zh) 塑壳断路器操作机构载扣装置
CN203644700U (zh) 电开关的操作机构
CN203733727U (zh) 断路器可合闸状态指示装置
CN205845864U (zh) 一种断路器机构储能装置
CN210607152U (zh) 断路器
CN106449205A (zh) 断路器能量存储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