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1594U - 双屏幕的枢轴 - Google Patents

双屏幕的枢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61594U
CN201661594U CN2009202747998U CN200920274799U CN201661594U CN 201661594 U CN201661594 U CN 201661594U CN 2009202747998 U CN2009202747998 U CN 2009202747998U CN 200920274799 U CN200920274799 U CN 200920274799U CN 201661594 U CN201661594 U CN 201661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
section
locating piece
main body
are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74799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朝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eohab Enterpris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eohab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eohab Enterprise Co Ltd filed Critical Leohab Enterpris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74799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61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61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615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双屏幕的枢轴包括一第一本体、一第二本体、一连接轴、一凸轮组、一弹片组与一定位组。该第一本体结合第一屏幕,该第二本体结合第二屏幕,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能够相对转动,该凸轮组与该弹片组提供相对转动并能在任意位置定位的效果,且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至预定角度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借助该定位组而形成定位并无法往回转动,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持续相对转动越过预定角度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脱离定位关系能够相对转动而形成闭合。

Description

双屏幕的枢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揭示一种使用于电子产品的双屏幕的枢轴,尤指一种能够稳固的定位的双屏幕的枢轴。
背景技术
双屏幕的电子产品或笔记型计算机能够满足多人同时观看屏幕的需求,参照图20与图21,为一种双屏幕的笔记型计算机。其在计算机本体91枢设有一第一屏幕92,该第一屏幕92另枢设有一第二屏幕93,使该第一屏幕92与第二屏幕93可相对折合或展开,并可将第一屏幕92覆盖于计算机本体91上,而该计算机本体91设置于由壳座94与壳盖95所枢接而成的壳体,该壳盖95的内面设有齿条951,使该第一屏幕92与第二屏幕93掀启后可将该第二屏幕93的端边抵靠于上述的齿条951,以同时调整该第一屏幕92与第二屏幕93的倾斜角度而利于多人同时观看。除此之外,第一屏幕92更设有一钩部921,第二屏幕93设有一扣槽931,让钩部921勾设于扣槽931,进一步使第一屏幕92与第二屏幕93能够获得稳定的定位效果而不会产生自动脱离的现象。
只是,前述的笔记型计算机借助壳座与壳盖的设置才能够将本体设于壳座,以及让第二屏幕抵靠在壳盖,但这样的设计增加了笔记型计算机的重量,对于笔记型计算机轻量化的要求是有矛盾的。再者,钩部的设置让第一屏幕无法有光滑的表面,且突设的钩部存在有容易误伤使用者的风险,前述专利的设计虽然满足了双屏幕的定位效果,但是其设计存有增加重量与容易误伤使用者的风险,确实有待加以改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双屏幕的枢轴的目的在于欲解决先前技术所存在的缺陷,进一步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首要目的为,当双屏幕相对展开至最佳观赏角度时,定位件的触部落入该定位段的定位部,该触部挡止于该定位部的定位挡面,令该定位件无法产生回转,且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无法产生闭合,此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获得稳固的定位效果,进一步使两个屏幕获得稳固的定位。
本实用新型次要目的为,借助直接在枢轴上设定位组而达到定位功效,这样的设计不影响两个屏幕的外表面,且无需额外增加壳座与壳盖,满足了安全与轻量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另一目的为,借助持续让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对转动,利用该转动件的凸轮部顶压该定位件的凸轮部,此时该定位件产生位移,该触部因而脱离该主体的定位段而进入该滑移段,此时,触部远离定位挡面而失去了定位的功效,因此,操作者能够让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对回转,而关闭两个屏幕。
本实用新型又一目的为,因为滑移段与定位段形成阶梯落差,因此落入滑移段的触部并不会再进入定位段,而能够顺利的关闭两个屏幕。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双屏幕的枢轴的技术方案为,其包含有:一第一本体,其包括一第一部位与一第二部位,该第一本体的第二部位能够固定于第一屏幕;一第二本体,其包括一第一部位与一第二部位,该第二本体的第二部位能够固定于第二屏幕;一连接轴,其一端固设于该第一本体的第一部位,该连接轴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二本体的第一部位;一定位组,其包括一主体、一轴件、一转动件、一定位件与一弹性件;该主体位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之间,该主体包括一连动孔,该主体的连动孔套接该连接轴,该主体的外周缘形成一啮合段、一滑移段与一定位段;该轴件包括一头端、一身部与一结合端,该身部穿设该转动件与该定位件,该结合端结合于该第二本体的第一部位;该转动件的外周缘形成一啮合部,该啮合部啮合于该主体的啮合段,且该转动件能够相对该轴件转动,该转动件一面设有一第一凸轮区;该定位件套接该轴件,该定位件一面紧邻该转动件而设有一第二凸轮区,该第一凸轮区与该第二凸轮区彼此对应,该定位件两侧分别延伸有一翼部与一触部,该触部碰触该主体且能够沿着该主体移动,该弹性件一端钩设于该第二本体,该弹性件另一端钩设该翼部;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对转动时,该触部沿着该滑移段滑移,两个屏幕能够相对展开;该触部进入该定位段时,两个屏幕获得稳固的定位;持续操控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对转动,该第一凸轮区顶压该第二凸轮区,该触部脱离该定位段并进入该滑移段,两个屏幕能够相对闭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双屏幕的枢轴,当双屏幕相对展开至最佳观赏角度时,定位件的触部落入该定位段的定位部,该触部挡止于该定位部的定位挡面,令该定位件无法产生回转,且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无法产生闭合,此时,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获得稳固的定位效果,进一步使两个屏幕获得稳固的定位。
2.本实用新型的双屏幕的枢轴,借助直接在枢轴上设定位组而达到定位功效,这样的设计不影响两个屏幕的外表面,且无需额外增加壳座与壳盖,满足了安全与轻量的要求。
3.本实用新型的双屏幕的枢轴,借助持续让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对转动,利用该转动件的凸轮部顶压该定位件的凸轮部,此时该定位件产生位移,该触部因而脱离该主体的定位段而进入该滑移段,此时,触部远离定位挡面而失去了定位的功效,因此,操作者能够让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对回转,而关闭两个屏幕。
4.本实用新型的双屏幕的枢轴,因为滑移段与定位段形成阶梯落差,因此落入滑移段的触部并不会再进入定位段,而能够顺利的关闭两个屏幕。
本新型的其它目的、优点和本实用新型的新颖特性将从以下详细的描述与相关的附图得到更加显明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屏幕的枢轴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屏幕的枢轴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屏幕的枢轴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所取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的5-5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的6-6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结合一屏幕,且两个屏幕呈关闭状。
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7的延续,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相对转动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转动件与定位件相对转动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图8的延续,表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形成定位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双屏幕的枢轴形成定位的立体外观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结合一屏幕,且两个屏幕相对展开并定位。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图10的延续,表定位件的触部沿着该主体的定位段滑动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3的14-14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图13的延续,表定位件的触部脱离该主体的定位段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结合一屏幕,且两个屏幕脱离定位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5的17-17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由图15的18-18剖面线所取的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分别结合一屏幕,且两个屏幕掀转形成关闭的示意图。
图20:为现有的双屏幕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立体外观图。
图21:为现有的双屏幕的笔记型计算机的示意图。
91计算机本体    92第一屏幕       921钩部        93第二屏幕
931扣槽         94壳座           95壳盖         951齿条
10第一本体      101第一部位      102第二部位    11连动孔
12固定孔        20第二本体       201第一部位    202第二部位
21穿孔          22第一容孔       23第二容孔     24凸部
241凹陷         25固定孔         30连接轴       301第一端
302第二端       31挡缘           32螺纹部       33间隔件
34间隔片        35固定件         40凸轮组       41凸轮件
411第一面       412第二面        413穿孔        414结合部
415凸轮部       42凸轮片         421连动孔      422凸轮部
50弹片组        51弹片           511连动孔      60定位组
61主体          611连动孔        612啮合段      613滑移段
6131阶梯落差部  614定位段        6141起始部     6142定位部
6143脱离部      6144定位挡面     62轴件         621头端
622身部         623结合端        63转动件       631穿孔
632啮合部        633第一凸轮区  6331内圈凸轮部   6332外圈凸轮部
64定位件         641穿孔        642第二凸轮区    6421内圈凸轮部
6422外圈凸轮部   643容部        644翼部          645触部
65弹性体         66弹性件       661第一端        662第二端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述如后,此仅供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种结构的限制。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屏幕的枢轴的立体外观图。本实用新型的双屏幕的枢轴包括一第一本体10、一第二本体20、一连接轴30、一凸轮组40、一弹片组50与一定位组60。该第一本体10结合第一屏幕,该第二本体20结合第二屏幕,该第二本体20与该第一本体10能够相对转动,该凸轮组40与该弹片组50提供相对转动并能在任意位置定位的效果,且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至预定角度时,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借助该定位组60而形成定位并无法往回转动,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持续相对转动越过预定角度时,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脱离定位关系能够相对转动而形成闭合。
参照图2与图3,为本实用新型双屏幕的枢轴的立体分解图。该第一本体10呈L形片体,其包括一第一部位101与一第二部位102,该第一部位101设有一呈非圆形的连动孔11,该第二部位102设有数个固定孔12能够固定于第一屏幕。
该第二本体20呈L形片体,其包括一第一部位201与一第二部位202,该第一部位201设有一呈圆形的穿孔21、一呈非圆形的第一容孔22与一呈非圆形的第二容孔23,以及该第一部位201更朝向相反于第二部位202的方向形成的一凸部24,该凸部24的两个相反的壁面分别形成一凹陷241。该第二部位202设有数个固定孔25能够固定于第二屏幕。
同时参照图4,该连接轴30的断面呈非圆形,该连接轴30包括第一端301与第二端302,该连接轴30邻近第一端301形成一挡缘31,该连接轴30第一端301固设于该第一本体10的连动孔11,该挡缘31贴设于该第一本体10的第一部位101。该连接轴30第二端302形成一螺纹部32,该连接轴30穿过该第二本体20的穿孔21,该连接轴30与该第二本体20能够相对转动。该连接轴30两端301、302之间穿过该第二本体20并依序穿设有一间隔件33、该凸轮组40、该弹片组50、一间隔片34与一固定件35。该固定件35位于该连接轴30第二端302并螺锁于该螺纹部32,该固定件35能够防止该间隔件33、该凸轮组40、该弹片组50与该间隔片34脱离该连接轴30。该间隔片34一面贴设于该弹片组50,该间隔片34并随着该连接轴30转动,该固定件35螺锁于该螺纹部32。
该凸轮组40包括一凸轮件41与一凸轮片42。该凸轮件41包括一第一面411、一第二面412与一穿过两面411、412的穿孔413,该凸轮件41第一面411凸设一结合部414,该凸轮件41第二面412形成有一凸轮部415,该凸轮部415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该结合部414结合于该第二本体20的第一容孔22,该凸轮件41能够随着该第二本体20转动,该连接轴30穿设于该凸轮件41的穿孔413。
该凸轮片42设有一连动孔421,且该凸轮片42的一面形成有一凸轮部422,该凸轮部422具有凹凸不平的表面,该连接轴30穿设于该凸轮片42的连动孔421,该凸轮片42能够随着该连接轴30转动,该凸轮片42的凸轮部422与该凸轮件41的凸轮部415能够吻合的对接,以及当该凸轮件41与该凸轮片42错位时,该凸轮片42压迫该弹片组50。
该间隔件33一面贴设于该第二本体20,该间隔件33另一面贴设于该凸轮组40的凸轮件41,该间隔件33随着该连接轴30转动并能够顺畅的相对该第二本体20与该凸轮件41转动。
该弹片组50包括数个弹片51,该弹片51为盘型提供弹性回复力,该弹片51设有一连动孔511,该连动孔511供该连接轴30穿设,当该凸轮片42与该凸轮件41产生错位时,该弹片组50能够利用其弹性压缩与释放提供该凸轮片42与该凸轮件41之间的定位效果,使该凸轮组40相对转动时能在任意位置定位的效果。
该定位组60包括一主体61、一轴件62、一转动件63、一定位件64、一弹性体65与一弹性件66。
该主体61位于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之间,该主体61设有一连动孔611,该连动孔611套接该连接轴30,该主体61的外周缘设有一啮合段612,该啮合段612环设于该主体61,该啮合段612形成数个齿状,邻近该啮合段612设有一滑移段613,该滑移段613呈光滑表面并环设于该主体61的外表面且局部表面形成一定位段614,该定位段614位于该啮合段612与该滑移段613之间,该滑移段613与该定位段614之间形成一阶梯落差部6131。该定位段614包括一起始部6141、一定位部6142与一脱离部6143,该定位部6142形成凹陷状而与该起始部6141形成高低落差,该起始部6141与该定位部6142之间形成一定位挡面6144,该定位挡面6144邻接该起始部6141,该脱离部6143形成一渐缩的轨道。
请同时参照图5,该轴件62包括一头端621、一身部622与一结合端623。该身部622依序穿设该转动件63、该定位件64与该弹性体65,该结合端623穿设于该第二本体20的第二容孔23,并铆设该结合端623,令该轴件62与该第二本体20不分离。
该转动件63包括一穿孔631,该穿孔631套接该轴件62的身部622。该转动件63的外周缘形成一啮合部632,该啮合部632形成数个齿状,该啮合部632啮合于该主体61的啮合段612。该转动件63一面贴设于该轴件62的头端621,该转动件63另一面设有一第一凸轮区633,该第一凸轮区633包括至少一凸轮部,本实施例中设有一内圈凸轮部6331与一外圈凸轮部6332,该两凸轮部6331、6332除了分别位于内外圈之外,该两凸轮部6331、6332更位于相对的两端。
同时参照图6与图7,该定位件64包括一穿孔641,该穿孔641套接该轴件62的身部622。该定位件64一面紧邻该转动件63而设有一第二凸轮区642,该第二凸轮区642包括至少一凸轮部,本实施例中设有一内圈凸轮部6421与一外圈凸轮部6422,该两凸轮部6421、6422除了分别位于内外圈之外,该两凸轮部6421、6422更位于相对的两端,该第二凸轮区642的内圈凸轮部6421对应该第一凸轮区633的外圈凸轮部6332,该第二凸轮区642的外圈凸轮部6422对应该第一凸轮区633的内圈凸轮部6331。该定位件64相反于该第二凸轮区642的一面设有一容部643,该容部643能够局部容纳该弹性体65。该定位件64两侧分别延伸有一翼部644与一触部645,该触部645碰触该主体61且能够沿着该滑移段613与该定位段614移动。
该弹性件66包括第一端661与第二端662,该弹性件66第一端661钩设于该第二本体20的凸部24的凹陷241,该弹性件66第二端662钩设于该定位件64的翼部644。
此时,该第一本体10结合第一屏幕,该第二本体20结合第二屏幕,且两个屏幕形成相对闭合。
参照图8与图9,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必需相对枢转才能够让两个屏幕相对展开,该凸轮组40的凸轮件41与凸轮片42相对转动,并借助该弹片组50提供弹性顶掣让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时,能够在转动过程中获得定位,只是这种利用弹片组50获得的定位效果属于轻量定位,当双屏幕相对展开至最佳观赏角度时,能够借助该定位组60获得稳固的定位效果。
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时,该定位组60的转动件63沿着该主体61滚动,该啮合部632啮合于该啮合段612。该定位件64与该第二本体20之间借助该弹性件66而连接在一起,该定位件64随着该第二本体20相对该第一本体10转动。该转动件63因为啮合于该主体61而产生转动,因此,此时该转动件63与该定位件64产生空转。该定位件64受到该第二本体20的带动,该定位件64的触部645沿着该主体61的滑移段613移动。持续让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该触部645进入该主体61的定位段614的起始部6141。
参照图10至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形成定位的示意图。持续让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当两个屏幕相对的展开角度为预定角度约250度时,该定位件64的触部645落入该定位段614的定位部6142,且该触部645挡止于该定位部6142的定位挡面6144,令该定位件64无法产生回转,且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无法产生闭合,此时,该第一本体10与该第二本体20获得稳固的定位效果,进一步使两个屏幕获得稳固的定位。
参照图13至图1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操控脱离定位的示意图。持续让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该定位件64的触部645沿着该主体61的定位段614滑动,此时,该转动件63的啮合部632持续与该主体61的啮合段612产生滚动,且该转动件63的第一凸轮区633沿着该定位件64的第二凸轮区642滑移,该转动件63的内圈凸轮部6331碰触该定位件64的外圈凸轮部6422,该转动件63的外圈凸轮部6332碰触该定位件64的内圈凸轮部6421,且该凸轮部6331、6332与凸轮部6422、6422之间利用斜面与斜面接触,此时,该定位件64的触部645在定位段614内由该定位部6142往该脱离部6143滑移。
当操作者持续让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对转动,当两个屏幕的展开角度越过预定角度而形成约280度时,该转动件63的内圈凸轮部6331的顶端抵触该定位件64的外圈凸轮部6422的顶端,该转动件63的外圈凸轮部6332的顶端抵触该定位件64的内圈凸轮部6421的顶端,该转动件63压迫该定位件64,此时该定位件64产生位移而压迫该弹性体65,该触部645因而脱离该主体61的定位段614,该触部645此时进入该滑移段613,因为此处的滑移段613与定位段614之间的阶梯落差部6131让落入滑移段613的触部645并不会再进入定位段614,此时,该触部645远离该定位挡面6144而脱离了定位的功效。
参照图19,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屏幕形成关闭的示意图。操作者能够让第一本体10与第二本体20相对回转,而关闭两个屏幕。
综上所述,虽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以上内容,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应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1)

1.一种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其包含有:
一个第一本体,包括一个第一部位与一个第二部位,该第一本体的第二部位能够固定于第一屏幕;
一个第二本体,包括一个第一部位与一个第二部位,该第二本体的第二部位能够固定于第二屏幕;
一个连接轴,一端固设于该第一本体的第一部位,该连接轴另一端穿设于该第二本体的第一部位;
一个定位组,包括一个主体、一个轴件、一个转动件、一个定位件与一个弹性件;
该主体位于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之间,该主体包括一个连动孔,该主体的连动孔套接该连接轴,该主体的外周缘形成一个啮合段、一个滑移段与一个定位段;
该轴件包括一个头端、一个身部与一个结合端,该身部穿设该转动件与该定位件,该结合端结合于该第二本体的第一部位;
该转动件的外周缘形成一个啮合部,该啮合部啮合于该主体的啮合段,且该转动件能够相对该轴件转动,该转动件一面设有一个第一凸轮区;
该定位件套接该轴件,该定位件一面紧邻该转动件而设有一个第二凸轮区,该第一凸轮区与该第二凸轮区彼此对应,该定位件两侧分别延伸有一个翼部与一个触部,该触部碰触该主体且能够沿着该主体移动,该弹性件一端钩设于该第二本体,该弹性件另一端钩设该翼部;
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相对转动时,该触部沿着该滑移段滑移,两个屏幕能够相对展开;该触部进入该定位段时,两个屏幕获得稳固的定位;在此状态下,该第一本体与该第二本体进一步相对转动时,该第一凸轮区顶压该第二凸轮区,该触部脱离该定位段并进入该滑移段,两个 屏幕能够相对闭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啮合段环设于该主体,该滑移段也环设于该主体且局部表面形成该定位段,该定位段位于该啮合段与该滑移段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啮合段环设于该主体,该滑移段也环设于该主体且局部表面形成该定位段,该定位段位于该啮合段与该滑移段之间。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段包括一个起始部、一个定位部与一个脱离部,该定位部形成凹陷状而与该起始部形成高低落差,该脱离部形成一个渐缩的轨道。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起始部与该定位部之间形成一个定位挡面,该定位挡面邻接该起始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轮区包括至少一个凸轮部,该第二凸轮区包括至少一个凸轮部,该转动件的凸轮部的顶端抵触该定位件的凸轮部的顶端,该转动件压迫该定位件,令该定位件产生位移,该触部因而脱离该主体的定位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凸轮区包括一个内圈凸轮部与一个外圈凸轮部,该第一凸轮区的两个凸轮部位于相对的两端,该第二凸轮区包括一个内圈凸轮部与一个外圈凸轮部,该第二凸轮区的两个凸轮部位于相对的两端,该第二凸轮区的内圈凸轮部对应该第一凸轮区的外圈凸轮部,该第二凸轮区的外圈凸轮部对应该第一凸轮区的内圈凸轮部,该转动件的两个凸轮部的顶端抵触该定位件的凸轮部的顶端,该转动件压迫该定位件,令该定位件产生位移,该触部因而脱离该主体的定位段。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组包括一个弹性体,该弹性体套接该轴件的身部,且该弹性体位于该第二本体与该定位件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定位件相反 于该第二凸轮区的一面设有一个容部,该容部能够局部容纳该弹性体。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滑移段与该定位段之间形成一个能够让该触部不会进入该定位段的阶梯落差部。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屏幕的枢轴,其特征在于:该连接轴另一端更穿设于一个凸轮组与一个提供该凸轮组相对转动时能在任意位置起到定位效果的弹片组,该连接轴第二端设有一个能够防止该凸轮组与该弹片组脱离该连接轴的固定件,该凸轮组包括一个凸轮件与一个凸轮片,该凸轮件的一面设有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结合于该第二本体的第一部位,该凸轮件能够随着该第二本体转动,该凸轮件相反于该结合部的一面形成一个凸轮部,该凸轮片随着该连接轴转动,该凸轮片的一面形成有一个凸轮部,该凸轮片的凸轮部与该凸轮件的凸轮部能够吻合的对接,当该凸轮件与该凸轮片错位时,该凸轮片压迫该弹片组,该连接轴设有一个间隔件,该间隔件一面贴设于该第二本体,该间隔件另一面贴设于该凸轮组,该间隔件随着该连接轴转动并能够顺畅的相对该第二本体与该凸轮件转动。 
CN2009202747998U 2009-12-18 2009-12-18 双屏幕的枢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1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47998U CN201661594U (zh) 2009-12-18 2009-12-18 双屏幕的枢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747998U CN201661594U (zh) 2009-12-18 2009-12-18 双屏幕的枢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61594U true CN201661594U (zh) 2010-12-01

Family

ID=432320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74799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1594U (zh) 2009-12-18 2009-12-18 双屏幕的枢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61594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67832A (zh) * 2011-10-17 2012-03-07 苏州诚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纽器
CN102980002A (zh) * 2011-09-06 2013-03-20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角度的支撑架
CN104121277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具有栓锁机构的铰链装置及情报机器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980002A (zh) * 2011-09-06 2013-03-20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角度的支撑架
CN102980002B (zh) * 2011-09-06 2015-04-01 环旭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可调整角度的支撑架
CN102367832A (zh) * 2011-10-17 2012-03-07 苏州诚骏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枢纽器
CN104121277A (zh) * 2013-04-24 2014-10-29 加藤电机(香港)有限公司 具有栓锁机构的铰链装置及情报机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90244B (zh) 组装玩具
CN201661594U (zh) 双屏幕的枢轴
CN103015804A (zh) 防盗葫芦锁
CN205089109U (zh) 车门铰链机构、车门连接机构和车辆
CN203213771U (zh) 合页定位球轴承
CN206596320U (zh) 一种滑轨的锁止机构
CN201794916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的铰链机构
CN201722993U (zh) 一种双排高性能复合型锁芯
CN204081766U (zh) 曲面板拨动式缓冲铰链
CN2934722Y (zh) 具自动闭锁的转轴结构
CN206526513U (zh) 一种车模手机架
CN202659713U (zh) 枢纽器及其凸轮结构
CN207920259U (zh) 一种锁芯盖滑动平稳顺畅的门锁
CN202381521U (zh) 自动开启转轴
TWM592212U (zh) 雙軸式鉸鏈結構
CN203940216U (zh) 安全钩钩体锻件
CN203655881U (zh) 一种新型铰链
CN211808766U (zh) 一种挂饰
CN207612314U (zh) 一种手机架
CN204002131U (zh) 一种自动快锁的连接锁组件
CN205210430U (zh) 眼镜架
TWI695690B (zh) 安全帽鏡片組
CN201170254Y (zh) 一种便于开启和关闭的挂钩
CN207179080U (zh) 一种锁紧力稳定的显示屏连接部件
CN201766005U (zh) 车用点火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2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