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61578U -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 Google Patents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61578U
CN201661578U CN2010201264150U CN201020126415U CN201661578U CN 201661578 U CN201661578 U CN 201661578U CN 2010201264150 U CN2010201264150 U CN 2010201264150U CN 201020126415 U CN201020126415 U CN 201020126415U CN 201661578 U CN201661578 U CN 2016615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in body
adaptor
rotating main
bite
spin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2641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芳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T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ZTE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TE Corp filed Critical ZTE Corp
Priority to CN20102012641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615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615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615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主体,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旋转主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部件;第一转接件,穿设在旋转主体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转动并用于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内部,并与第一转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与旋转主体在垂直于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拆卸,方便维修、更换,维护成本低,外表美观,转动角度可控制,定位准确。

Description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通讯终端,例如usb数据卡等,已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中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在生活和工作中随处可见。
当前使用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一般是使用一个外接在旋转主体上的具有旋转功能的转接件来实现。目前这种结构有以下问题:
1、转接件的外观尺寸都较大,对于旋转部件装配转接件处需要的空间也相应较大。
2、转接件内的各部件不易拆卸,转接件中的一个小零件坏了,整个转轴就报废。
针对相关技术中上述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以至少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主体,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旋转主体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部件;第一转接件,穿设在旋转主体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转动并用于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内部,并与第一转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与旋转主体在垂直于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
进一步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孔,设置在旋转主体上,安装孔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线A1相同;导向筋,沿第一旋转轴线A1方向设置在旋转主体中;第一转接件包括:凸台和与凸台连接的第一咬合部,凸台穿设在安装孔中并用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第二转接件具有适合与第一咬合部相配合的第二咬合部,第二转接件还具有适合与导向筋配合的导槽,第二咬合部通过导槽与第一咬合部离合;压紧装置,沿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设置在第二转接件与旋转主体之间,用于将第二转接件压紧在第一转接件上。
进一步的,压紧装置为弹簧。
进一步的,安装孔为对所述凸台径向限位的圆形孔。
进一步的,第一咬合部为鼓形齿的形状。
进一步的,第一咬合部上设有沿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设置的定位轴,第二转接件上设有适合与定位轴配合的轴套。
进一步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外盖,盖在旋转主体外。
进一步的,旋转主体与外盖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或圆形的结构。
进一步的,旋转主体还具有第二旋转轴线B1,第二旋转轴线B1与第一旋转轴线A1垂直。
进一步的,鼓形齿的齿形为沿第一咬合部呈间隔30度或45度或60度或90度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的另一端,并用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并第二转接件与第一转接件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与旋转主体在垂直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所以旋转主体转动就能带动第二转接件转动,从而相对于第一转接件以及和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待连接部件转动,实现了旋转主体的转动,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中或穿设在旋转主体中,无需另外连接外接的转接件,因而克服了现有的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外观尺寸都较大,对于旋转部件装配转接件处需要的空间也相应较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结构简单、紧凑的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的装配结构;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的爆炸结构;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转接件的装配顺序和过程;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转接件的装配顺序和过程;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压紧装置的装配顺序和过程;以及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外盖50的装配顺序和过程;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的两端的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包括:旋转主体10,其可以根据需要具有各种合适的形状,用来连接usb数据卡或其他通讯终端,具体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各种连接部件进行连接,由于该具体连接方式并不是本专利的关注重点,所以在此不再赘述;
旋转主体1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旋转主体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部件80,例如,箱体、壳体等,旋转主体10可相对于第一待连接部件沿第一旋转轴线A1转动;旋转主体10内设有安装相关各部件(如下面描述的第一转接件20、第二转接件30等)的腔体;
第一转接件20,如图2所示,穿设在旋转主体10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10转动并用与旋转主体10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70,例如,箱体、壳体等固定连接,旋转主体10可相对于第二待连接部件沿第一旋转轴线A1转动;第二转接件30,如图2所示,设置在旋转主体10内部,并与第一转接件20可转动连接,第二转接件30与旋转主体10在垂直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以便第二转接件30与旋转主体10一起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件20,用与旋转主体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并第二转接件30与第一转接件20可转动连接,由于第二转接件30与旋转主体10在垂直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所以旋转主体10转动就能带动第二转接件30转动,从而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以及和第一转接件固定连接的第二待连接部件转动,实现了旋转主体10的转动,同时,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设置在旋转主体10中或穿设在旋转主体10中,充分利用了旋转主体10的内部空间,无需另外连接外接的转接件,因而克服了现有的具有旋转功能的终端设备外观尺寸都较大,对于旋转部件装配转接件处需要的空间也相应较大的问题,进而达到了结构简单、紧凑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可旋转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安装孔103,例如为圆孔,设置在旋转主体10上,安装孔103的轴线与第一旋转轴线A1相同或平行;导向筋101,例如为条状,块状,沿平行第一旋转轴线A1方向设置在旋转主体10中;
第一转接件20包括:凸台201和与凸台201连接的第一咬合部203,凸台201,例如为方形或长方形,穿设在安装孔103中并用与旋转主体10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第一咬合部203例如具有咬合齿或便于咬合的突出部;第二转接件30具有适合与第一咬合部203相配合的第二咬合部303,例如,为对应的咬合齿或凹陷部;
第二转接件30还具有适合与导向筋101配合的导槽301,旋转主体10设有便于第二转接件30安装在导向筋101上的安装槽105,第二咬合部303通过导槽301与第一咬合部203离合,在不转动时,第二咬合部303通过导槽301与第一咬合部203咬合在一起,形成稳定的配合定位;在转动时,第二咬合部303通过导槽301与第一咬合部203逐渐远离,并且,第二转接件30可以沿导向筋101滑动,从而使第二转接件30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既沿第一旋转轴线A1滑动,又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沿第一旋转轴线A1转动,压紧装置40,例如为弹性装置,沿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设置在第二转接件30与旋转主体10之间,用于将第二转接件30压紧在第一转接件20上。通过上述设置,方便拆卸,便于维修,如果有部件损坏,可以更换损坏的部件即可,不必更换整个连接结构,从而降低了成本。此外,还可以优化旋转主体10内的各部件的紧凑配合和稳定连接并在转动过程中,由于压紧装置40的作用使得第二咬合部303与第一咬合部203咬合的自动复位。
进一步的,如图2、图5所示,压紧装置40为弹簧或可伸缩物件,设置在旋转主体10的腔体内,该弹簧一端抵压在腔体的内壁中,另一端抵压在第二转接件30的端部,第二转接件30的端部例如可以为平台,弹簧就抵压在平台的端面上。这样,结构简单,造价低。
进一步的,安装孔103为对凸台201径向限位的圆形孔,以保证旋转主体10在相对第一转接件20的转动中,旋转主体10不偏离第一旋转轴线A1。安装孔103的径向尺寸要稍大于凸台201的尺寸,使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缝隙,例如,通过设置一定的公差来实现,既要不妨碍旋转主体10相对于凸台201旋转,又要把缝隙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保证转动第一旋转轴线A1的稳定。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咬合部203为鼓形齿形状,这种形状为垂直于一个鼓形的端面上的多个立体的齿排布形成,第二咬合部303具有与鼓形齿形状相对应的凹陷部,二者在轴向上的配合基本上没有缝隙,这样的咬合效果好,各个方位都得以定位,定位准确,连接稳定。在转动旋转主体10时,由于导向筋101的定位,第二转接件30随旋转主体10同步转动,这是,第一咬合部203的凸点受扭矩的作用,与第二咬合部303的凹点逐渐脱离,并逐渐顶到第二咬合部303的凸点上,从而使第二咬合部303沿第一旋转轴线A1方向远离第一咬合部203,并在导向筋101上滑动;当第二咬合部303完全脱离第一咬合部203时,一个转动节奏完成,如果松手,不再转动旋转主体10,则在压紧装置40的作用下,第二咬合部303会被压紧到与第一咬合部203咬合的位置,实现定位配合,不再转动,也实现了自动复位。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鼓形齿的齿形为沿第一咬合部203呈间隔30度或45度或60度或90度均匀分布。这样,一个转动节奏可以使旋转主体10实现设定角度的转动,所以,能够实现转动角度的控制,便于精调。设定角度可以为上述角度,也可以为上述角度之外的其他合适角度。
第二咬合部303通过导槽301与第一咬合部203逐渐远离,并且,第二转接件30可以沿导向筋101滑动,从而使第二转接件30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既沿第一旋转轴线A1滑动,又相对于第一转接件20沿第一旋转轴线A1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第一咬合部203上设有沿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或平行第一旋转轴线A1设置的定位轴205,定位轴205设置在第一咬合部203的中心并位于第一咬合部203的端部,第二转接件30上设有适合与定位轴205配合的轴套305,轴套305设置在第二转接件30上远离与第一咬合部203配合的一端,通过定位轴205与轴套305的配合,使得第一转接件20与第二转接件30在轴向上定位更加准确,另外,可以使弹簧在抵压在第二转接件30端部的同时,还能套在轴套305之外,限定了弹簧的位置,增强了弹簧的稳定性,防止弹簧蹿动影响第一转接件20与第二转接件30的转动。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6所示,可旋转的连接结构还可以包括外盖50,盖在旋转主体10外,这样增加了可旋转的连接结构的美观,而且保护了旋转主体10以及设置在旋转主体10内的上述各部件不受外来的损害和影响,保持内部的干净,还可以固定弹簧的位置。外盖50可以由不锈钢钢片做成,盖在旋转主体10外。
进一步的,旋转主体10与外盖50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或球形或圆形的结构。旋转主体10例如,可以做成缺少顶面和地面的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的形状,或大概呈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的形状,外盖50可以由不锈钢钢片做成折弯成截面为U形的外壳。这样,可旋转的连接结构作为整体,结构规则、美观,便于叠放、运输。
进一步的,如图3或图6所示,旋转主体10还围绕第二旋转轴线B1旋转,第二旋转轴线B1与第一旋转轴线A1垂直。旋转主体10上还可以设置类似于另一套第一转接件20与第二转接件30以及压紧装置40等连接部件,例如,第三转接件60,这样,旋转主体10还可以沿轴线B1旋转,旋转主体10就有了两个转轴,可以在两个垂直的方向上进行旋转,旋转主体10的转动更加灵活,可以适应复杂的现场需要。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便于拆卸,方便维修、更换,维护成本低,外表美观,转动角度可控制,定位准确。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旋转主体(10),围绕第一旋转轴线(A1)旋转,所述旋转主体(10)的第一端用于连接第一待连接部件;
第一转接件(20),穿设在所述旋转主体(10)的第二端,可相对所述旋转主体(10)转动,并用于与所述旋转主体(10)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第二转接件(30),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10)内部,并与所述第一转接件(20)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接件(30)与所述旋转主体(10)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上定位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孔(103),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10)上,所述安装孔(103)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平行;导向筋(101),沿平行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方向设置在所述旋转主体(10)内部;
所述第一转接件(20)包括:凸台(201)和与所述凸台(201)连接的第一咬合部(203),所述凸台(201)穿设在所述安装孔(103)中并用与所述旋转主体(10)外的第二待连接部件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转接件(30)具有适合与所述第一咬合部(203)相配合的第二咬合部(303),所述第二转接件(30)还具有适合与所述导向筋(101)配合的导槽(301),所述第二咬合部(303)通过所述导槽(301)与所述第一咬合部(203)离合;
压紧装置(40),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设置在所述第二转接件(30)与所述旋转主体(10)之间,用于将所述第二转接件(30)压紧在所述第一转接件(2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装置(40)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孔(103)为对所述凸台(201)径向限位的圆形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部(203)为鼓形齿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咬合部(203)上设有沿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的方向设置的定位轴(205),所述第二转接件(30)上设有适合与所述定位轴(205)配合的轴套(305)。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外盖(50),盖在所述旋转主体(10)外。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体(10)与所述外盖(50)形成长方体形或正方体形或圆形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主体(10)还围绕第二旋转轴线(B1)旋转,所述第二旋转轴线(B1)与所述第一旋转轴线(A1)垂直。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可旋转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鼓形齿的齿形为沿所述第一咬合部(203)呈30度或45度或60度或90度均匀分布。
CN2010201264150U 2010-02-24 2010-02-24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15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64150U CN201661578U (zh) 2010-02-24 2010-02-24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264150U CN201661578U (zh) 2010-02-24 2010-02-24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61578U true CN201661578U (zh) 2010-12-01

Family

ID=432319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26415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61578U (zh) 2010-02-24 2010-02-24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615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3938A1 (zh) * 2010-06-11 2011-12-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可旋转数据卡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53938A1 (zh) * 2010-06-11 2011-12-15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可旋转数据卡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64716B1 (en) Adaptor with rotary plug
US9948163B2 (en) In-line conveyor belt roller generator with magnetic torque limiting coupling
KR101721928B1 (ko) 회전 커넥터 장치
WO2008011220A3 (en) Connector to cassette interface system
CN103474595A (zh) 电池闩锁装置及对讲机
CN201661578U (zh) 可旋转的连接结构
CN204251095U (zh) 线体收纳盒
CN109669333A (zh) 可自动复位的显影盒
CN102859804B (zh) 插座连接器
CN102310837B (zh) 安全带卷绕装置
WO2019108420A1 (en) Compression mode flexible couplings
CN204992906U (zh) 单线圈磁悬浮振动器及电动牙刷
CN210640990U (zh) 一种角度可调的外置式摄像头装置
CN100358329C (zh) 铰链装置
CN203435125U (zh) 一种旋转式头戴耳机结构
CN209389811U (zh) 电动马达组件
CN206727363U (zh) 用于互联网电商设备的插头固定装置
CN202308385U (zh) 一种地插用铰链装置
CN102315752B (zh) 步进电机
CN111403954A (zh) 一种庭院移动式插座箱
KR102659296B1 (ko) 축을 이용한 동력 전달 효율을 향상시킨 밸브 액추에이터
CN209948209U (zh) 连接器把手、连接器壳体组件及连接器组件
CN219040896U (zh) 连接器把手、第一连接器、第二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JP3230259U (ja) 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コネクタ・ハウジング・アセンブリおよび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CN113839260B (zh)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装置和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201

Termination date: 2016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