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52994U -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52994U
CN201652994U CN2010201730418U CN201020173041U CN201652994U CN 201652994 U CN201652994 U CN 201652994U CN 2010201730418 U CN2010201730418 U CN 2010201730418U CN 201020173041 U CN201020173041 U CN 201020173041U CN 201652994 U CN201652994 U CN 201652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er
runner
heat exchanger
exchanging unit
unit bodi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7304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明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Qutu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Qutu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Qutu Refriger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Qutu Refriger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02017304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52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52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5299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它包括至少两根集流管和设于相邻两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换热单元体,所述每根集流管内均设有隔开的进、出液流道;而每个换热单元体内则对应相邻两根集流管设置有两条迂回流道,其中一条迂回流道串联其中一根集流管的进、出液流道,而另一迂回流道则串联另一根集流管的进、出液流道;并且相邻两个换热单元体之间设有若干翅片。本实用新型可供至少两种冷媒介质同时流通换热,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在实际应用时可大幅缩小控温设备的内部空间,从而解决传统控温设备因采用两套以上换热器而体积过于庞大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属于制冷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空调、热交换器等控温设备系统的重要部件,它的性能及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到控温设备的工作效率和使用寿命。根据通讯基站或电器控制柜目前的实际情况,使用的控温系统大多需要在内部配置两套及两套以上的换热器部件,以对密闭基站(或机柜)内的温湿度进行连续监控调节。这种在控温系统内设置两个及两个以上的换热器,以流通不同冷媒介质的方式,不但占用了控温设备内部大量的空间,使整个控温设备的体积比较庞大,还不易于安装。如上所述,传统的换热器不具备两种及两种以上冷媒介质同时流通的功能,且不同冷媒介质之间不能实现自由换热,从而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换热器功能并提高换热效率,是提高换热器品质的重要命题,同时也是提高控温设备制冷系统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供至少两种冷媒介质同时流通换热的新型多通道热交换器,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能够解决传统控温设备因采用两个以上换热器而体积过于庞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它包括至少两根集流管和设于相邻两根集流管之间的若干换热单元体,所述每根集流管内均设有隔开的进、出液流道;而每个换热单元体内则对应相邻两根集流管设置有两条迂回流道,其中一条迂回流道串联其中一根集流管的进、出液流道,而另一迂回流道则串联另一根集流管的进、出液流道;并且相邻两个换热单元体之间设有若干翅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如下:所述相邻两根集流管中的第一集流管内设有第一进液流道、第一出液流道,而第二集流管内设有第二进液流道、第二出液流道;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均包括固定在上述相邻两根集流管上且并行布置的两片上行扁管和两片下行扁管,同时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还包括分别成型在第一集流管和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一回流腔和第二回流腔;其中所述两片上行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进、出液流道,另一端则同时连接第二回流腔,从而构成一条迂回流道;而所述两片下行扁管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进、出液流道,另一端则同时连接第一回流腔,从而构成另一条迂回流道。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中的两片上行扁管分别与两片下行扁管平行排布。
更进一步的是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中的上行扁管与相应的下行扁管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强筋。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上行扁管和下行扁管的内部均分布有若干供冷媒介质流动的平行通道。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相邻两个换热单元体之间的翅片首尾相连成波纹状。
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集流管上开有分别与进、出液流道相通的进、出液口。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工作时,各集流管上的进、出液口预先同制冷系统或者热交换器系统中的连接管道相接,单一的冷媒介质从一根集流管上部的进液口流入进液流道内,通过各个换热单元体内的迂回流道流至出液流道内,最后从该集流管下部的出液口流出。
当然本实用新型能供至少两种冷媒介质同时流通换热,为了便于说明,现以仅具有相邻两根集流管的本实用新型结构为例,其工作过程如下:其中一种冷媒介质从第一集流管上部的进液口流入第一进液流道,然后分别平行流经各换热单元体内的其中一根上行扁管后借助位于第二集流管内的第二回流腔回转流入另一根上行扁管内,进而流入第一集流管内的第一出液流道内,最后从第一集流管下部的出液口流出。而另一种冷媒介质则从第二集流管上部的进液口流入第二进液流道,然后分别平行流经各换热单元体内的其中一根下行扁管后借助位于第一集流管内的第一回流腔回转流入另一根下行扁管内,进而流入第二集流管内的第二出液流道内,最后从第二集流管下部的出液口流出。两种冷媒介质在各换热单元体内的上、下行扁管内对向流动,它们之间也能够相互热交换,以减少热损耗,增强换热效果。并且所述换热单元体之间排布的翅片便于上、下行扁管内的冷媒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增大了换热面积,增强了换热效果。而在每个换热单元体内的上行扁管与下行扁管之间焊接加强筋目的是增强换热器的抗振效果,同时也有有助于上、下行扁管之间的传热,加强两种冷媒介质间的换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可供至少两种冷媒介质同时流通换热,不仅换热效率高,而且在实际应用时可大幅缩小控温设备的内部空间,从而解决传统控温设备因采用两套以上换热器而体积过于庞大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各换热单元体中均并列排布两根上行扁管和两根下行扁管,在具体应用时能够增大冷媒介质的换热面积,提高换热效果。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两种不同的冷媒介质能够在各换热单元体内的上、下行扁管内对向流动,它们之间也能够相互热交换,以减少热损耗,从而大大增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效果,提高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品质。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换热单元体之间排布的翅片便于上、下行扁管内的冷媒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增大了换热面积,增强了换热效果;而在每个换热单元体内的上行扁管与下行扁管之间焊接加强筋目的是增强换热器的抗振效果,同时也有有助于上、下行扁管之间的传热,加强两种冷媒介质间的换热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实施例的剖解结构示意图(剖去每根集流管的一侧管壁,并去除集流管顶部端盖);
图3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一集流管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实施例中的第二集流管内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2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图1实施例中的单根上行扁管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其中:a、集流管;b、换热单元体;c、翅片;1、第一集流管;101、第一进液流道;102、第一出液流道;103、第一回流腔;2、第二集流管;201、第二进液流道;202、第二出液流道;203、第二回流腔;3、上行扁管;301、平行通道;4、下行扁管;5、进液口;6、出液口;7、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首先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这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由两根集流管a、设于这两根集流管a之间的若干换热单元体b及设于相邻两个换热单元体b之间的若干翅片c共同组成。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将右侧的集流管a标注为第一集流管1,左侧的集流管a标注为第二集流管2。所述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的两端均通过端盖密封,而它们的侧壁上均开设有位于上部的进液口5和位于下部的出液口6(由于视图原因,图1中第一集流管1的进液口及第二集流管2的出液口均不可见)。
进一步结合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流管1内设有隔开的第一进液流道101和第一出液流道102,而第二集流管2内设有隔开的第二进液流道201和第二出液流道202。同时本实施例中换热单元体b的数量具体为13个,每个换热单元体b均由固定在第一、第二集流管1、2上的两片上行扁管3和两片下行扁管4,以及成型在第一集流管1上的第一回流腔103和成型在第二集流管2上的第二回流腔203共同组成。所述两片上行扁管3并行布置,它们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集流管1内的第一进、出液流道101、102,另一端则同时连接第二集流管上的第二回流腔203。而所述两片下行扁管4也并行布置,同时它们平行排布于两片上行扁管3的下方。两片下行扁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集流管2上的第二进、出液流道201、202,另一端则同时连接第一集流管1上的第一回流腔103。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行扁管3与相应的下行扁管4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强筋7,具体见图5。并且本实施例中所述相邻两个换热单元体之间的翅片c首尾相连成波纹状,具体加工时,每个翅片c的两端分别焊接固定在上行扁管3和下行扁管4上。再结合图6、图7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每个上行扁管3的内部均分布有若干供冷媒介质流动的平行通道301,而下行扁管4与上行扁管3结构相同,不再叙述。
结合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施例能供两种冷媒介质同时流通换热,其工作过程如下:其中一种冷媒介质从第一集流管1上部的进液口流入第一进液流道101,然后分别平行流经各换热单元体b内的其中一根上行扁管3后借助位于第二集流管2内的第二回流腔203回转流入另一根上行扁管3内,进而流入第一集流管1内的第一出液流道102内,最后从第一集流管1下部的出液口6流出。而另一种冷媒介质则从第二集流管2上部的进液口5流入第二进液流道201,然后分别平行流经各换热单元体b内的其中一根下行扁管4后借助位于第一集流管1内的第一回流腔103回转流入另一根下行扁管4内,进而流入第二集流管2内的第二出液流道202内,最后从第二集流管2下部的出液口流出。两种冷媒介质在各换热单元体b内的上、下行扁管3、4内对向流动,它们之间也能够相互热交换,以减少热损耗,增强换热效果。并且所述换热单元体b之间排布的翅片c便于上、下行扁管3、4内的冷媒介质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进一步增大了换热面积,增强了换热效果。而在每个换热单元体b内的上行扁管3与下行扁管4之间焊接加强筋7目的是增强换热器的抗振效果,同时也有有助于上、下行扁管3、4之间的传热,加强两种冷媒介质间的换热效率。
当然,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根集流管(a)和设于相邻两根集流管(a)之间的若干换热单元体(b),所述每根集流管(a)内均设有隔开的进、出液流道;而每个换热单元体(b)内则对应相邻两根集流管(a)设置有两条迂回流道,其中一条迂回流道串联其中一根集流管的进、出液流道,而另一迂回流道则串联另一根集流管的进、出液流道;并且相邻两个换热单元体(b)之间设有若干翅片(c)。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根集流管中的第一集流管(1)内设有第一进液流道(101)、第一出液流道(102),而第二集流管(2)内设有第二进液流道(201)、第二出液流道(202);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均包括固定在上述相邻两根集流管上且并行布置的两片上行扁管(3)和两片下行扁管(4),同时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还包括分别成型在第一集流管(1)和第二集流管(2)上的第一回流腔(103)和第二回流腔(203);其中所述两片上行扁管(3)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进、出液流道(101、102),另一端则同时连接第二回流腔(203),从而构成一条迂回流道;而所述两片下行扁管(4)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二进、出液流道(201、202),另一端则同时连接第一回流腔(103),从而构成另一条迂回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中的两片上行扁管(3)分别与两片下行扁管(4)平行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换热单元体中的上行扁管(3)与相应的下行扁管(4)之间焊接固定有加强筋(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行扁管(3)和下行扁管(4)的内部均分布有若干供冷媒介质流动的平行通道(30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换热单元体之间的翅片(c)首尾相连成波纹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多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流管(a)上开有分别与进、出液流道相通的进、出液口(5、6),并且进液口(5)在出液口(6)上方。
CN2010201730418U 2010-04-28 2010-04-28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2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30418U CN201652994U (zh) 2010-04-28 2010-04-28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730418U CN201652994U (zh) 2010-04-28 2010-04-28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52994U true CN201652994U (zh) 2010-11-24

Family

ID=43118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7304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52994U (zh) 2010-04-28 2010-04-28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5299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2719A (zh) * 2010-04-28 2010-09-15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CN113959117A (zh) * 2020-09-23 2022-01-21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32719A (zh) * 2010-04-28 2010-09-15 苏州昆拓冷机有限公司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CN113959117A (zh) * 2020-09-23 2022-01-21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CN113959117B (zh) * 2020-09-23 2022-06-17 杭州三花微通道换热器有限公司 换热器和多制冷系统空调机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732592B2 (ja) 蓄冷熱交換器
CN106813517B (zh) 一种换热器及具有该换热器的换热系统
US11133538B2 (en) Heat exchanger for cooling battery
CN102062549B (zh) 扁管热交换器
CN100587383C (zh) 一种蓄热换热器
CN204741054U (zh) 一种电池侧面散热模组
US10144266B2 (en) Tube having a container of phase change material for a heat exchange bundle, in particular for an evaporator of an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of a vehicle
CN107289674B (zh) 换热器及车辆热管理系统
CN204732500U (zh) 一种电动汽车液冷电池模组
CN101943526A (zh) 一种双热源多壳程逆流增速型管壳式换热器
CN201652994U (zh)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CN101696862B (zh) 一种具有加强结构的全焊接板束
CN101832719A (zh) 新型多通道换热器
CN102012175B (zh) 新型气液换热装置
CN203454474U (zh) 微通道换热装置及空调器
CN113606961B (zh) 一种具有辅助换热结构的三介质换热器
CN201104131Y (zh) 双排平行流换热器
CN202915770U (zh) 板壳式热交换器
CN212538899U (zh) 基于圆环形微通道的水冷风冷双冷换热器
CN114709509A (zh) 一种适用于电池包、电池组的微通道冷却装置
CN113654375A (zh) 通道式平行流三介质换热器原理
CN202770061U (zh) 一种多氟路串联布管的壳管换热器
CN201892440U (zh) 新型气液换热装置
CN201724474U (zh) 一种空调换热器
CN212046860U (zh) 新能源汽车用冷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SUZHOU QUTU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SUZHOU QUTU REFRIGERATOR CO.,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6 Industrial Park Sheng Pu Zhen Min Sheng Road No. 61

Patentee after: Suzhou Qutu Thermal Control System Co., Ltd.

Address befor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5126 Industrial Park Sheng Pu Zhen Min Sheng Road No. 61

Patentee before: Suzhou Qutu Refrigerator Co., Ltd.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90428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