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613778U -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 Google Patents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613778U
CN201613778U CN2010201180329U CN201020118032U CN201613778U CN 201613778 U CN201613778 U CN 201613778U CN 2010201180329 U CN2010201180329 U CN 2010201180329U CN 201020118032 U CN201020118032 U CN 201020118032U CN 201613778 U CN201613778 U CN 2016137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ll
section
wheel rim
nut
outer shrou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0201180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朝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Original Assignee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filed Critical Alex Global Technology Inc
Priority to CN2010201180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6137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6137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6137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一种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该轮组包含一个轮圈,及数个轮辐单元,该轮圈包括两片分别位在一个中央垂面的相反侧的侧环壁、与所述侧环壁连接的一片内环基壁与一片外环基壁、一片连接在内、外环基壁间并位在该中央垂面上的补强连壁,及数个彼此间隔且贯穿该内环基壁、该外环基壁与该补强连壁的螺帽架孔,每个轮辐单元都包括一个插置于螺帽架孔内的锁头螺帽,上述锁头螺帽具有一个架设在该外环基壁上的头部。借此可在减轻整体轮圈重量的情况下,利用补强连壁的支撑,来达到轮圈上供锁头螺帽架设部位的结构强度。

Description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内外两层基壁的轮圈,并在该轮圈上安装数个轮辐单元的轮组。
背景技术
早期轮圈在设计上只利用单个环基壁来连接平行的侧环壁,此种单层式轮圈的结构强度较差,容易产生变形。而图1所示的以往双层式轮圈1也是呈中空环圈状,并包含:两片平行的侧环壁11,以及连接在所述侧环壁11间的一片螺帽架壁12与一片补强环壁13。该螺帽架壁12是连接在所述侧环壁11的径向内端111间,并具有数个彼此间隔的螺帽架孔121。而该补强环壁13是间隔位在该螺帽架壁12的径向外侧,并具有数个分别对应连通螺帽架孔121的通孔131,上述通孔131的孔径大于螺帽架孔121。
安装时是通过数个彼此间隔的轮辐单元2和车辆的轮毂(图未示)连结,每个轮辐单元2都包括一个架设在轮圈1上的锁头螺帽21,以及一条拉撑在锁头螺帽21及轮毂间的辐条22。该锁头螺帽21具有一个外径较小的组装部211,以及一个外径扩大的头部212。所述锁头螺帽21是由通孔131插入,令组装部211插伸在该螺帽架孔121内,且头部212靠置在该螺帽架壁12上。
已知双层式轮圈1虽然可以利用补强环壁13来防止侧环壁11在受力时往侧边扩张变形,但是另一方面轮圈1受力的部分也包括位在螺帽架壁12上且供锁头螺帽21穿过的螺帽架孔121周缘,因此,该螺帽架壁12需要具有较佳的支撑强度,才能让辐条22维持预定的张力。而一般轮圈1厂商是以增加螺帽架壁12厚度的方式来提高支撑强度,此种方式虽然可行,但却不符合轻量化的设计原则。
参阅图2、图3与图4,本创作人为了增加螺帽架壁的支撑强度且降低其厚度,乃构思在双层式轮圈3的一片螺帽架壁31与一片补强环壁32的中央部位间,连接一片中连环壁33,但依此构造,如果一样想在该螺帽架壁31上制成螺帽架孔311,却会在钻铣该中连环壁33的穿孔331时,出现制造上的瓶颈。如图3与图4所示,由于需要在螺帽架壁31设置孔径较小的螺帽架孔311,并在补强环壁32设置孔径较大的通孔321,而且还需要在该中连环壁33设置孔径等于通孔321的穿孔331,所以必须利用一支上段91直径粗且下段92直径细的钻头9来钻设。在钻孔时该钻头9的下段92会直接钻过该补强环壁32与该中连环壁33,并向下钻入该螺帽架壁31内,且钻头上段91也会随着钻入该补强环壁32及该中连环壁33内,但是由于该钻头9于上段91与下段92间连接有一段倾斜的斜肩段93,因此该中连环壁33于对应该斜肩段93的穿孔331处,会形成孔径小于锁头螺帽41的头部412的锥孔状,因此该头部412难以通过穿孔331以平靠在该螺帽架壁31上。
此外,在钻孔时尚须注意该钻头9的进刀量,必须恰好让斜肩段93位在该螺帽架壁31的上方,若是向下钻设过浅时,该中连环壁33容易局部残余而产生一个隆凸部位332,螺帽架孔311的孔缘不能形成整周平整的孔缘,无法让轮辐单元4的一个头部412平稳贴靠在该螺帽架壁31上,导致轮辐单元4螺锁后较不稳固,令轮辐单元4难以稳定靠置,必须要增加后段加工去磨除该隆凸部位332。又若是向下钻设过深时,就会使得该螺帽架壁31的该处部位(图未示)变薄,容易受力而导致该螺帽架壁31变形,将会破坏该处部位的结构强度,因此,就加工工艺而言,其钻设操作较不易精准,而且容易在该补强环壁32与该螺帽架壁31间残留有切屑,所以该双层式轮圈3设计上仍有不理想的部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在轻量化设计原则下提高支撑强度,并降低加工成本的具有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本实用新型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是架设在一个轮毂上,并包含:一个轮圈,及数个用来连接该轮圈及所述轮毂的轮辐单元,该轮圈包括两片位在一个中央垂面的相反侧的侧环壁、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内环基壁,及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外环基壁,而每个轮辐单元都包括一个安装在该轮圈上的锁头螺帽;该轮圈还包括一片位在该中央垂面上且同体连接在该内环基壁与该外环基壁间的补强连壁,及数个彼此间隔且分别沿着该中央垂面贯穿该内环基壁、该外环基壁与该补强连壁以供锁头螺帽插入的螺帽架孔,上述锁头螺帽具有一个架设在该外环基壁上的头部。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每片侧环壁都具有一个和内环基壁接连的径向内端,及一个远离该径向内端的径向外端,该内环基壁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的径向内端接连的弯弧段,及一段由所述弯弧段逐渐相向且往中央倾斜延伸的中连段,该外环基壁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接连且往径向外端弧凸的弧凸段、两段分别由所述弧凸段逐渐往中央延伸的衔接段,及一段连接所述衔接段且往中央逐渐朝径向内端弧凹的抵靠段,该抵靠段横跨该中央垂面,而该补强连壁是同体连接在该中连段与抵靠段的中央部位间。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每个锁头螺帽还具有一个直径缩小且插置于该螺帽架孔内的组装部,该头部具有一个倾斜连接该组装部的贴靠环面,而该抵靠段具有一个位于顶面且对应供所述锁头螺帽的贴靠环面贴靠的凹靠环面。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每个螺帽架孔由外而内的孔径都相同。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该外环基壁的抵靠段的厚度大于该内环基壁的中连段的厚度。
本实用新型所述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该外环基壁的抵靠段由连接于所述衔接段的两端逐渐地往该中央垂面的方向增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在于:通过在内、外环基壁间设置一体连接的补强连壁,并使螺帽架孔的顶部形成在外环基壁上,通过补强连壁支撑在螺帽架孔的周围,不但可使内、外环基壁及补强连壁共同形成一个「工形」结构,还可在减轻整体轮圈重量的情况下,提高轮圈的支撑强度,相对地可因此采用加工便宜、快速的冲孔方式来进行孔洞的加工,不需额外处理隆凸的部位。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以往双层式轮圈的一剖视示意图,同时显示该轮圈与一轮辐单元的对应关系;
图2是另一种以往双层式轮圈的一局部立体图,同时显示该轮圈与一轮辐单元的对应关系;
图3是图2的双层式轮圈的一剖视示意图;
图4是图2的双层式轮圈的一钻孔成型的过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轮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显示该轮组与一轮毂的对应关系;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分解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剖视组合示意图。
图中:1.轮圈;11.侧环壁;111.径向内端;12.螺帽架壁;121.螺帽架孔;13.补强环壁;131.通孔;2.轮辐单元;21.锁头螺帽;211.组装部;212.头部;22.辐条;3.轮圈;31.螺帽架壁;311.螺帽架孔;32.补强环壁;321.通孔;33.中连环壁;331.穿孔;332.隆凸部位;4.轮辐单元;41.锁头螺帽;412.头部;5.轮毂;50.旋转中心线;6.轮圈;60.中央垂面;61.侧环壁;611.径向内端;612.径向外端;62.内环基壁;621.弯弧段;622.中连段;623.突卡部;63.外环基壁;631.弧凸段;632.衔接段;633.抵靠段;634.凹靠环面;64.补强连壁;641.顶部;642.底部;65.螺帽架孔;651.顶部;66.插销通道;7.轮辐单元;71.锁头螺帽;711.头部;712.组装部;713.贴靠环面;72.辐条;8.插接件;9.钻头;91.上段;92.下段;93.斜肩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5、图6与图7,本实用新型轮组的较佳实施例是架设在一个轮毂5上,并围绕该轮毂5的一条旋转中心线50,上述轮组包含:一个双层式的轮圈6,以及数个将轮圈6架设在轮毂5上的轮辐单元7。每个轮辐单元7都包括一个架设在轮圈6上的锁头螺帽71,及一条拉撑在该锁头螺帽71及轮毂5间的辐条72。该锁头螺帽71具有一个直径较大的头部711,以及一个直径缩小并供辐条72螺装固定的组装部712。该头部711具有一个倾斜连接该组装部712的贴靠环面713。
本实施例的轮圈6是由铝合金或其它金属材料一体成型后弯折呈环圈状,最后利用两支插接件8结合。所述轮圈6并以一个中央垂面60为中心呈左右对称,上述中央垂面60垂直于该旋转中心线50。又,该轮圈6包括两片位在中央垂面60相反侧的侧环壁61、内外间隔地围绕该旋转中心线50且分别连接所述侧环壁61的一片内环基壁62与一片外环基壁63、一片位在中央垂面60上且同体连接在内环基壁62及外环基壁63间的补强连壁64,及数个彼此间隔且分别沿着该中央垂面60贯穿该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与补强连壁64的螺帽架孔65。
每片侧环壁61都具有一个和内环基壁62接连的径向内端611,及一个远离该径向内端611并供一个图中未示出的轮胎架设的径向外端612。
该内环基壁62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61的径向内端611接连的弯弧段621、一段由所述弯弧段621逐渐相向且往中央倾斜延伸的中连段622,及两个分别形成于弯弧段621与中连段622间且往外环基壁63突出的突卡部623。
而该外环基壁63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61接连且往径向外端612弧凸的弧凸段631、两段分别由所述弧凸段631逐渐往中央延伸的衔接段632,及一段连接所述衔接段632且往中央逐渐朝径向内端611弧凹的抵靠段633。上述弧凸段631和弯弧段621间配合衔接段632及突卡部623的凸形,而形成两个左右对应并可供插接件8插接的插销通道66。由于本实施例在内环基壁62及外环基壁63间已设置有补强连壁64,所以前述供插接件8插设的位置不需要设计成封闭状,就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又,所述抵靠段633横跨该中央垂面60,其厚度大于该内环基壁62的中连段622的厚度,乃由连接于所述衔接段632的两端逐渐地往该中央垂面60的方向增厚,并具有一位于顶面且对应所述锁头螺帽71的贴靠环面713的凹靠环面634。
所述补强连壁64是同体连接在上述中连段622与抵靠段633的中央部位间,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补强连壁64是在挤出或押出成型时,就和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一体连接,所以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就是上述补强连壁64的顶部641及底部642分别和外环基壁63及内环基壁62衔接。每一螺帽架孔65由外而内的孔径皆相同,其用以供锁头螺帽71架设的顶部651形成于外环基壁63的外侧面上,也就是说可以利用同一个冲头一次冲切而成。
如图8所示,安装时,所述锁头螺帽71分别由外往内插置,令组装部712伸入螺帽架孔65内与辐条72螺装固定,且让头部711靠置在抵靠段633上,及螺帽架孔65的顶部651孔缘,并使贴靠环面713贴靠在凹靠环面634上。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轮圈6在具有足够支撑强度的情况下,为了达到轻量化的目的,乃在内环基壁62与外环基壁63间设置补强连壁64,并让该补强连壁64位在中央垂面60上,再令所述螺帽架孔65全程贯穿该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与补强连壁64,锁头螺帽71的头部711直接套置在螺帽架孔65位在外环基壁63上的顶部651,也就是以「工形」结构来补强轮圈6上设置螺帽架孔65最脆弱部位的强度,可以让补强的结构直接位在承载支撑锁头螺帽71的中央部位上,强化整个抵靠段633的强度,如此一来,可大量减少内环基壁62的厚度,并略微增加外环基壁63中央部位的厚度,相对减轻轮圈6整体重量,就能达到所需强度,而且该内环基壁62、外环基壁63与补强连壁64间,为非实心的中空空间,所以本实用新型确实可在轻量化设计原则下达到提高支撑强度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螺帽架孔65是直接形成在补强连壁64设置处,让锁头螺帽71的头部711靠置在该抵靠段633上,所以螺帽架孔65可为内外孔径相同的设计,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采用一支相同直径的冲杆或钻头来冲孔或铣孔,如此就能以加工快速、成本较低的制孔方式来形成直径相同的螺帽架孔65,而且冲孔也较不会产生切屑,所以本实用新型也具有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加工方便性的功效,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6)

1.一种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是架设在一个轮毂上,其包含:一个轮圈,及数个用来连接该轮圈及所述轮毂的轮辐单元,所述轮圈包括两片位在一个中央垂面的相反侧的侧环壁、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内环基壁,及一片连接在所述侧环壁间的外环基壁,而每个轮辐单元都包括一个安装在该轮圈上的锁头螺帽,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还包括一片位于该中央垂面上且同体连接在所述内环基壁与所述外环基壁间的补强连壁,及数个彼此间隔且分别沿着该中央垂面贯穿该内环基壁、该外环基壁与该补强连壁以供锁头螺帽插入的螺帽架孔,所述锁头螺帽具有一个架设在该外环基壁上的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每片侧环壁都具有一个和内环基壁接连的径向内端,及一个远离该径向内端的径向外端,所述内环基壁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的径向内端接连的弯弧段,及一段由所述弯弧段逐渐相向且往中央倾斜延伸的中连段;所述外环基壁具有两段分别与所述侧环壁接连且往径向外端弧凸的弧凸段、两段分别由所述弧凸段逐渐往中央延伸的衔接段,及一段连接所述衔接段且往中央逐渐朝径向内端弧凹的抵靠段,该抵靠段横跨该中央垂面,而所述补强连壁是同体连接在该中连段与抵靠段的中央部位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每个锁头螺帽还具有一个直径缩小且插置于该螺帽架孔内的组装部,所述头部具有一个倾斜连接该组装部的贴靠环面,而所述抵靠段具有一个位于顶面且对应供所述锁头螺帽的贴靠环面贴靠的凹靠环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每个螺帽架孔由外而内的孔径都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基壁的抵靠段的厚度大于所述内环基壁的中连段的厚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基壁的抵靠段由连接于所述衔接段的两端逐渐地往该中央垂面的方向增厚。
CN2010201180329U 2010-02-25 2010-02-25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137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80329U CN201613778U (zh) 2010-02-25 2010-02-25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0201180329U CN201613778U (zh) 2010-02-25 2010-02-25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613778U true CN201613778U (zh) 2010-10-27

Family

ID=430001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020118032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613778U (zh) 2010-02-25 2010-02-25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6137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172717B2 (en) Compliant carrier wall for improved gearbox load sharing
CN204398344U (zh) 一种用于制作细长复合材料发动机壳体的组合芯模
US9701156B2 (en) Attachment structure for visible wheel features
CN106687302A (zh) 铸铝车轮
US10065450B2 (en) Cycle whe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201613778U (zh) 具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CN206765697U (zh) 分离式抗冲击轮毂
JP2006513091A (ja) ホイール、特に軽金属ホイール
CN205292115U (zh) 一种组合式轮毂
CN204123882U (zh)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EP2463117B1 (en) Composite material wheel rim structure
CN2709212Y (zh) 分边拉接式轻量轮圈
CN201342903Y (zh) 具有双层式轮圈的轮组
US20060230873A1 (en) Steering whe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N102166918B (zh) 具侧壁段差强化结构的自行车轮圈
WO2004101294A1 (en) Spoke for bicycle and motorcycle wheels
CN205930003U (zh) 一种轮辋及其与非匹配轮辐的组合结构
CN216507689U (zh) 组合式轮毂
CN210454313U (zh) 一种轻量化的车轮
CN204222538U (zh) 自行车的轮圈结构
CN201841884U (zh) 组合轮毂
TWI542504B (zh) 包含輪組夾座之自行車前叉一體成型製造方法
CN205323233U (zh) 一种连接件及积木玩具
CN202130241U (zh) 自行车轮组结构
CN211335402U (zh) 轻量化、高性能钢铝结合结构商用车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1027

Termination date: 20130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