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62760U -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62760U
CN201562760U CN2009202610247U CN200920261024U CN201562760U CN 201562760 U CN201562760 U CN 201562760U CN 2009202610247 U CN2009202610247 U CN 2009202610247U CN 200920261024 U CN200920261024 U CN 200920261024U CN 201562760 U CN201562760 U CN 201562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und connection
connection box
metal structural
cable
cable shiel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6102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灏文
安宝
贺朝国
朱永胜
覃佐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6102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62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62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6276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 Insertion, Bundling And Securing Of Wires For Electric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包括线缆屏蔽层、环状金属结构件、平面金属结构件和接地盒,其中线缆屏蔽层放于平面金属结构件下凹处,平面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的下盖相连,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的上盖相连,环状金属结构件与平面金属结构件用于当接地盒盖上时,环状金属结构件的环状部分与线缆屏蔽层压合,使线缆屏蔽层与平面金属结构件接触导通。利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将压线夹的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上盖连接,可以利用接地盒合盖实现线缆屏蔽层的接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存在的安装需要工具,操作不方便,在特殊环境操作困难、费时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屏蔽层接地技术,特别涉及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背景技术
电源线、信号线等有拉远要求的线缆都有屏蔽层需要接地,从而在线缆遭到雷击的时候可以为雷击电流提供泄放的通道,将雷击电流通过线缆的屏蔽层引导接地泄放。现有技术一般如如图1所示,包括接地盒100、环状金属结构件101和平面金属结构件102,其中环状金属结构件101和平面金属结构件102将线缆屏蔽层104环压,平面金属结构件102和接地盒100的下盖相连,即平面金属结构件102接地,螺钉组件103将环状金属结构件101和平面金属结构件102固定,从而实现线缆屏蔽层104的接地,具体安装方式如图2所示,包括:201、拨开线缆屏蔽层104,将线缆屏蔽层104放入平面金属结构件102;202、将环状金属结构件101压上平面金属结构件102;203、紧固螺钉103,使线缆屏蔽层104接地。其中,接地盒100在安装最后需要盖上,并应锁紧。
但本实用新型提出人发现现有技术中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存在安装需要工具,操作不方便,在特殊环境操作困难、费时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安装需要工具,在特殊环境操作困难、费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方式来实现的: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包括线缆屏蔽层、环状金属结构件、平面金属结构件和接地盒,其中线缆屏蔽层放于平面金属结构件下凹处,平面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的下盖相连,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的上盖相连,环状金属结构件与平面金属结构件用于当接地盒盖上时,环状金属结构件的环状部分与线缆屏蔽层压合,使线缆屏蔽层与平面金属结构件接触导通。
利用本实用新型中所提供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将压线夹的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上盖连接,可以利用接地盒合盖实现线缆屏蔽层的接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存在的安装需要工具,操作不方便,在特殊环境操作困难、费时等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的安装方式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4C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5A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接地盒盖上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B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接地盒盖上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将压线夹的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上盖连接,可以利用接地盒合盖实现线缆屏蔽层的接地,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存在的安装需要工具,在特殊环境操作困难、费时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如图3所示,包括线缆屏蔽层301、环状金属结构件302、平面金属结构件303和接地盒304,其中线缆屏蔽层301放于平面金属结构件303下凹处,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304的下盖3041相连,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与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相连,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与平面金属结构件303用于当接地盒304盖上时,环状金属结构件302的环状部分与线缆屏蔽层301压合,使线缆屏蔽层301与平面金属结构件303接触导通。
由于平面金属结构件303与接地盒304的下盖3041相连,即平面金属结构件303接地,故而线缆屏蔽层301与平面金属结构件303接触导通,即实现了线缆屏蔽层301的接地。
利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环状金属结构件可以在出厂前安装于接地盒上盖,在现场安装线缆的过程中,利用接地盒合盖,就可以实现线缆屏蔽层的接地。本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线缆屏蔽层的接地在现场安装时不需使用螺钉进行紧固,解决了现场安装时螺钉紧固需要工具,操作不方便,且在特殊环境操作困难、费时等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中,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与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相连具体为通过如图4A所示的粘胶4011将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与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相连。其中,粘胶可以为背胶或胶水或其他粘胶。或者,还可以包括第一螺钉组件4012或第一铆钉组件4013,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与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相连具体为通过如图4B所示的第一螺钉组件4012或如图4C所示的第一铆钉组件4013将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与所述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相连。其中,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与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的连接由于不涉及安装过程中的线缆,因而也可以使其在出厂前完成,这样,降低了安装过程的复杂度,使操作更方便简易。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中,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包括如图5A所示的锁扣卡位5011,接地盒304的下盖3041包括如图5A所示的锁扣组件5012,接地盒盖上包括通过接地盒的上盖的锁扣卡位5011和下盖的锁扣组件5012进行连接。或者,还包括第二螺钉组件502,接地盒304的盖上可以为通过如图5B所示的第二螺钉组件502将接地盒304的上盖3042和下盖3041连接或锁紧。应当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接地盒盖上还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其他锁紧方式,如焊接,如铆接等等,在本实施例中可以不做限定,只需保证接地盒的盖上可以提供足够的压力给环状金属结构件302,从而保证接地的可靠。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中,环状金属结构件302可以为带有弹性的金属结构件,如材料使用铜或铍等弹性好导电性佳的金属,既可以容差,适应线缆的不同粗细,又可以保证接地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中,平面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的下盖相连,在此可理解为接触导通,包括平面金属结构件和接地盒的下盒的制作工艺采用一体压铸工艺或一体机械加工工艺,平面金属结构件和接地盒的下盒接触导通。这样可以减少安装步骤,增强线缆屏蔽层压线夹的工艺和精度。应当理解的是,平面金属结构件与接地盒的下盖相连,还可以为其他方式,如使用螺钉紧固,铆接等,在此可以不做限定。
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9)

1.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线缆屏蔽层、环状金属结构件、平面金属结构件和接地盒,其中所述线缆屏蔽层放于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下凹处,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下盖相连,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相连,
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用于当所述接地盒盖上时,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的环状部分与所述线缆屏蔽层压合,使所述线缆屏蔽层与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接触导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螺钉组件,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相连具体为通过第一螺钉组件将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铆钉组件,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相连具体为通过第一铆钉组件将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相连。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相连具体为通过粘胶将环状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相连。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螺钉组件,所述接地盒盖上包括通过第二螺钉组件将所述接地盒的上盖和下盖相连。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盒的上盖包括锁扣卡位,所述接地盒的下盖包括锁扣组件,所述接地盒盖上包括通过所述接地盒的上盖的锁扣卡位和所述下盖的锁扣组件进行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为带有弹性的金属片。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金属结构件的材料为金属铜。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屏蔽层压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与所述接地盒的下盖相连,包括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和所述接地盒的下盒的制作工艺采用一体压铸工艺或一体机械加工工艺,所述平面金属结构件和所述接地盒的下盒接触导通。
CN2009202610247U 2009-12-01 2009-12-01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62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10247U CN201562760U (zh) 2009-12-01 2009-12-01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610247U CN201562760U (zh) 2009-12-01 2009-12-01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62760U true CN201562760U (zh) 2010-08-25

Family

ID=426279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61024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562760U (zh) 2009-12-01 2009-12-01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62760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401A (zh) * 2010-12-16 2011-07-20 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 多芯屏蔽线用屏蔽支架
FR2982094A1 (fr) * 2011-10-27 2013-05-0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Agencement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de cables applicable a un boitier de convertisseur alternatif-continu
CN110190414A (zh) * 2019-05-30 2019-08-30 安徽华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石墨防雷接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130401A (zh) * 2010-12-16 2011-07-20 苏州能健电气有限公司 多芯屏蔽线用屏蔽支架
FR2982094A1 (fr) * 2011-10-27 2013-05-03 Valeo Equip Electr Moteur Agencement de connexion electrique de cables applicable a un boitier de convertisseur alternatif-continu
CN110190414A (zh) * 2019-05-30 2019-08-30 安徽华希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改良型石墨防雷接地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14752C (zh) 压紧式连接器及其使用方法
CN203631770U (zh) 新型接线端子
CN201562760U (zh) 一种线缆屏蔽层压线夹
CN107611636B (zh) 一种带电磁屏蔽功能的分体式金属接线盒
CN201199549Y (zh) 铜铝接线端子
CN201829878U (zh) 一种接线盒
CN214295522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汽车天窗上框
CN212114608U (zh) 一种电气工程用局部线缆固定结构
CN211182040U (zh) 用于电子设备的控制组件和具有其的电子设备
CN201138700Y (zh) 一种能更换绝缘体的重载电连接器
CN209963369U (zh) 航空插头
CN209401713U (zh) 一种电池盖
CN208256938U (zh) 一种取电装置
CN202282942U (zh) 带有接地功能的屏蔽玻璃
CN101917831A (zh) 电动汽车控制器外壳用密封结构
CN210110607U (zh) 一种按钮开关头装配结构
CN201562929U (zh) 太阳能光伏组件接线盒
WO2018198826A1 (ja)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および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の端子ボックス
CN201036160Y (zh) 一种利用穿刺方法对包皮导线取电压的穿心式电流互感器
CN210245762U (zh) 一种电子电气设备的接线装置
CN212305828U (zh) 一种接线面板
CN101924307A (zh) 线缆连接件
CN214044375U (zh) 一种多线缆穿隔密封结构
CN210984982U (zh) 电缆转接器和具有其的车辆
CN215831132U (zh) 一种用于飞机法兰对法兰接口的耐腐蚀的导电复合材料垫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