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43240U -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43240U
CN201543240U CN2009202374672U CN200920237467U CN201543240U CN 201543240 U CN201543240 U CN 201543240U CN 2009202374672 U CN2009202374672 U CN 2009202374672U CN 200920237467 U CN200920237467 U CN 200920237467U CN 201543240 U CN201543240 U CN 2015432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arm support
steering structure
aircraft
permanent magn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3746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TAIBA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TAIBA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TAIBA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TAIBAO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3746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4324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432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43240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包括主支架、摆臂支架、转轴件、永磁铁组件、线圈组件以及尾翼件,线圈组件通过控制线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支架和摆臂支架通过转轴件转动连接,所述永磁铁组件设置于摆臂支架的首端,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主支架上与永磁铁组件相对的位置,所述尾翼件与摆臂支架的末端连接。本实用新型控制简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的飞行器具有紧凑的整体结构,其仿生程度程度高,与现有产品相比增加了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飞行器玩具的零部件结构,特别是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具有转向功能的遥控飞行器大多采用在飞行器的尾翼上垂直设置方向舵的形式,通过在飞行器在飞行时控制方向舵的方向来实现飞行器的转向。在飞行过程中,当方向舵面居中时,舵面两侧的气流基本一致,飞行器直线前飞。当方向舵面左偏时,由于舵面左侧的气流在舵面的作用下,左侧的阻力大于右侧的阻力,即左侧的气流速度小于右侧的速度,由此左侧产生的反作用力大于右侧,使飞行器向左转弯。当方向舵面右偏时,由于舵面右侧的气流在舵面的作用下,右侧的阻力大于左侧的阻力,即右侧的气流速度小于左侧的速度,由此右侧产生的反作用力大于左侧,使飞行器向右转弯。由于上述方向舵为额外设置的零部件,因此采用这种转向结构的飞行器外观会受到极大影响,特别是飞行鸟、飞行蜻蜒等飞行器采用这种转向结构时,其仿生程度会大大降低;此外,由于上述方向舵设置于飞行器的尾翼上,为了能够对方向舵的角度进行控制,一般需要在机身和方向舵之间设置转向控制线,一方面此控制线的设置极大地影响了飞行器的外形美观,另一方面飞行器在碰撞时此控制线极易折断从而缩短飞行器的使用寿命,因此,上述缺点的存在使得此转向结构的实用性大大减小。
除了上述采用方向舵的飞行器,现在市面上还有一部分通过控制双翼的水平方向来实现转向的飞行器。当此类飞行器的双翼向一侧倾斜时,飞行器双翼受力不等,飞行器得到一个指向倾斜一侧的力矩,这个力矩使飞行器绕纵轴转动,飞行器转向倾斜一侧。虽然通过这方法飞行器能够实现转向,但其具有控制不精确、转向半径过大的缺点,并不具备良好的推广前景。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用、易于控制的飞行器转向结构,采用这种转向结构的飞行器仿生程度高,并且具有紧凑的整体结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包括主支架、摆臂支架、转轴件、永磁铁组件、线圈组件以及尾翼件,线圈组件通过控制线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支架和摆臂支架通过转轴件转动连接,所述永磁铁组件设置于摆臂支架的首端,所述线圈组件设置于主支架上与永磁铁组件相对的位置,所述尾翼件与摆臂支架的末端连接。
所述线圈组件和永磁铁组件之间保持一定的位移距离。
所述永磁铁组件包括并排摆放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与线圈组件相对的一面为N磁极,另一面为S磁极,所述第二磁铁与线圈组件相对的一面为S磁极,另一面为N磁极,所述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通过两者之间的磁吸力紧密靠接。
所述线圈组件包括空心线圈,所述空心线圈设置于永磁铁组件的中心位置上方。
所述尾翼件包括平尾安装支架和平尾,所述平尾固定安装于平尾安装支架上,所述平尾安装支架与摆臂支架的末端连接。
所述摆臂支架的末端设有平尾上下角度调节齿,所述平尾安装支架上设有与平尾上下角度调节齿相对应的齿槽。
所述转轴件包括固定轴、固定螺丝和固定螺母,所述主支架和摆臂支架通过固定螺丝和固定螺母固定串接于固定轴上。
所述固定轴上设有转向限位孔,所述摆臂支架上设有与转向限位孔相对应的转向限位柱。
所述主支架和摆臂支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包括直部和圆周部,所述主支架上设有复位弹簧定位点,所述摆臂支架上设有复位弹簧支点,所述主支架或摆臂支架上设有圆周凸块9,所述复位弹簧的直部固定于复位弹簧定位点和复位弹簧支点之间,圆周部套接于圆周凸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线圈组件施以不同的控制信号时,线圈组件和永磁铁组件之间会产生不同方向的作用力,使得摆臂支架向不同方向转动,由于尾翼件与摆臂支架连接,当摆臂支架转动时尾翼件也会随之转动,尾翼件受力改变,使得飞行器得到一个转向力矩,飞行器实现转向。上述方法控制简单,通过精确控制摆臂支架的转动角度便能实现对飞行器转向角度的控制,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能够直接设置于飞行器的机身和尾翼件之间,采用此转向结构的飞行器具有紧凑的整体结构,其仿生程度程度高;采用此转向结构的飞行器在机身和尾翼之间不需要设置转向控制线,其外观得到改善,使用时不会因转向控制线折断而损坏,增加了使用寿命,具有良好的市场推广前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图;
图2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的飞行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包括主支架1、摆臂支架2、转轴件3、永磁铁组件4、线圈组件5以及尾翼件6,线圈组件5通过控制线17与控制电路连接,主支架1和摆臂支架2通过转轴件3转动连接,转轴件3包括固定轴12、固定螺丝13和固定螺母14,主支架1和摆臂支架2通过固定螺丝13和固定螺母14固定串接于固定轴12上,永磁铁组件4设置于摆臂支架2的首端2a,线圈组件5设置于主支架1上与永磁铁组件4相对的位置,尾翼件6与摆臂支架2的末端2b连接,其中尾翼件6包括平尾安装支架6a和平尾6b,平尾6b固定安装于平尾安装支架6a上,平尾安装支架6a与摆臂支架2的末端2b连接。
为便于永磁铁组件4的移动,空心线圈与永磁铁组件4保持一定的位移距离。
为了能够对平尾6b的上下角度进行调节,摆臂支架2的末端2b设有平尾上下角度调节齿10,平尾安装支架6a上设有与平尾上下角度调节齿10相对应的齿槽11,通过上述的平尾上下角度调节齿10和齿槽11,可以手动调节平尾6b的上下角度,使飞行器飞行时具有更好的飞行状态。
此外,为了能够限定摆臂支架2的转向角度,固定轴12上设有转向限位孔15,摆臂支架2上设有与转向限位孔15相对应的转向限位柱16,转向限位孔15和转向限位柱16相互配合使得摆臂支架2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结构设置于飞行器的机身和尾翼件6之间,当摆臂支架2转动时尾翼件6也会随之转动,尾翼件6受力改变,使得飞行器得到一个转向力矩,飞行器实现转向。
为了实现对摆臂支架2转动方向的控制,永磁铁组件4包括并排摆放的第一磁铁4a和第二磁铁4b,第一磁铁4a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N磁极,另一面为S磁极,第二磁铁4b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S磁极,另一面为N磁极,第一磁铁4a和第二磁铁4b通过两者之间的磁吸力紧密靠接,线圈组件5包括空心线圈,空心线圈设置于永磁铁组件4的中心位置上方,空心线圈与永磁铁组件4保持一定的位移距离。
空心线圈两端的磁极方向会随着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变化而变化,当空心线圈指向永磁铁组件4的磁极端为N磁极时,根据同磁性相斥异磁性相吸的原理,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N磁极的第一磁铁4a受到来自线圈组件5的斥力,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S磁极的第二磁铁4b受到来自线圈组件5的吸力,在上述斥力和吸力的共同作用下摆臂支架2会向第二磁铁4b的方向转动;同理,当空心线圈指向永磁铁组件4的磁极端为S磁极时,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N磁极的第一磁铁4a受到来自线圈组件5的吸力,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S磁极的第二磁铁4b受到来自线圈组件5的斥力,在上述吸力和斥力的共同作用下摆臂支架2会向第一磁铁4a的方向转动。从上述可知,只需控制线圈组件5的磁极方向便可以实现对摆臂支架2转向的控制,由于线圈组件5的磁极方向决定于空心线圈中流过的电流方向,因此通过控制空心线圈中的电流方向便可以对摆臂支架2转向进行控制,进一步由于摆臂支架2能够带动尾翼件6转动,而尾翼件6的方向决定了飞行器的飞行方向,因此通过对线圈组件5中线圈的电流方向控制便可以实现飞行器飞行方向的控制。
为了使线圈组件5不通电时摆臂支架2恢复正常转向角度,本实用新型设置有用于摆臂支架2复位的复位装置,其中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7,复位弹簧7设置于主支架1和摆臂支架2之间,复位弹簧7包括直部7a和圆周部7b,主支架1上设有复位弹簧定位点8a,摆臂支架2上设有复位弹簧支点8b,主支架1或摆臂支架2上设有圆周凸块9,复位弹簧7的直部7a固定于复位弹簧定位点8a和复位弹簧支点8b之间,圆周部7b套接于圆周凸块9上。当线圈组件5通电时,摆臂支架2线圈组件5和永磁铁组件4之间的作用力下向某一个方向偏转,此时复位弹簧7会产生一个反方向的作用力,当线圈组件5的供电消失时,线圈组件5和永磁铁组件4之间的作用力消失,复位弹簧7产生的反方向作用力使得摆臂支架2反向转动,摆臂支架2恢复到正常的转向角度。增加了此复位弹簧7后,在线圈组件5中的线圈不通电时,摆臂支架2会恢复到正常的位置,飞行器会持续向前飞行而不产生偏转。
上述只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只要其以基本相同的手段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支架(1)、摆臂支架(2)、转轴件(3)、永磁铁组件(4)、线圈组件(5)以及尾翼件(6),线圈组件(5)通过控制线(17)与控制电路连接,所述主支架(1)和摆臂支架(2)通过转轴件(3)转动连接,所述永磁铁组件(4)设置于摆臂支架(2)的首端(2a),所述线圈组件(5)设置于主支架(1)上与永磁铁组件(4)相对的位置,所述尾翼件(6)与摆臂支架(2)的末端(2b)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5)和永磁铁组件(4)之间保持一定的位移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永磁铁组件(4)包括并排摆放的第一磁铁(4a)和第二磁铁(4b),所述第一磁铁(4a)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N磁极,另一面为S磁极,所述第二磁铁(4b)与线圈组件(5)相对的一面为S磁极,另一面为N磁极,所述第一磁铁(4a)和第二磁铁(4b)通过两者之间的磁吸力紧密靠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组件(5)包括空心线圈,所述空心线圈设置于永磁铁组件(4)的中心位置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翼件(6)包括平尾安装支架(6a)和平尾(6b),所述平尾(6b)固定安装于平尾安装支架(6a)上,所述平尾安装支架(6a)与摆臂支架(2)的末端(2b)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臂支架(2)的末端(2b)设有平尾上下角度调节齿(10),所述平尾安装支架(6a)上设有与平尾上下角度调节齿(10)相对应的齿槽(1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件(3)包括固定轴(12)、固定螺丝(13)和固定螺母(14),所述主支架(1)和摆臂支架(2)通过固定螺丝(13)和固定螺母(14)固定串接于固定轴(12)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轴(12)上设有转向限位孔(15),所述摆臂支架(2)上设有与转向限位孔(13)相对应的转向限位柱(16)。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摆臂支架(2)复位的复位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包括复位弹簧(7),所述复位弹簧(7)设置于主支架(1)和摆臂支架(2)之间,所述复位弹簧(7)包括直部(7a)和圆周部(7b),所述主支架(1)上设有复位弹簧定位点(8a),所述摆臂支架(2)上设有复位弹簧支点(8b),所述主支架(1)或摆臂支架(2)上设有圆周凸块(9),所述复位弹簧(7)的直部(7a)固定于复位弹簧定位点(8a)和复位弹簧支点(8b)之间,圆周部(7b)套接于圆周凸块(9)上。
CN2009202374672U 2009-10-13 2009-10-13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32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374672U CN201543240U (zh) 2009-10-13 2009-10-13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374672U CN201543240U (zh) 2009-10-13 2009-10-13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43240U true CN201543240U (zh) 2010-08-11

Family

ID=425983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37467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43240U (zh) 2009-10-13 2009-10-13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4324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0957A (zh) * 2016-02-15 2017-08-22 智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振翅飞行玩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080957A (zh) * 2016-02-15 2017-08-22 智高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振翅飞行玩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17464U (zh) 一种单桨多连杆结构的航模
CN103523221B (zh) 带主动扭转控制的仿生飞行器
CN101871133B (zh) 一种使用旋转圆盘作为发射器的静电纺丝装置
CN106143903B (zh) 一种翅膀可扭转且能够实现多飞行运动的微型扑翼飞行器
CN103612755A (zh) 一种双节主翼仿生扑翼机
CN110001953A (zh) 一种翼型无人机及其飞行控制方法
CN203558206U (zh) 一种双节主翼仿生扑翼机
CN201543240U (zh) 一种飞行器转向结构
CN108360135A (zh) 剪纱驱动结构
CN210707862U (zh) 电磁舵机和飞行器
CN108750105A (zh) 一种实现扑固翼结构多角度精确转换的系统及方法
CN204773599U (zh) 一种并联式3d打印机加强型连接臂装置
CN208529153U (zh) 机器人头部转动结构
CN103158880B (zh) 空天电动直升机
CN201632058U (zh) 一种可用于玩具中的驱动装置
CN202128907U (zh) 一种多功能智能风筝
WO2017114244A1 (zh) 一种单轴飞行器
CN201565139U (zh) 新型玩具直升飞机
JP2010035605A (ja) 飛行玩具
CN204921495U (zh) 一种仿真人扇扇子
CN107357324B (zh) 控制力矩陀螺、控制力矩陀螺仪及行驶装置
CN113224905A (zh) 一种无传感器电机复位系统及其安装方法
CN202569556U (zh) 玩具直升飞机
CN205044848U (zh) 一种全向轮驱动的机器人驱动平台
CN106585981A (zh) 一种仿蜻蜓双翅微型扑翼飞行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811

Termination date: 2012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