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6418U -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26418U
CN201526418U CN2009202178681U CN200920217868U CN201526418U CN 201526418 U CN201526418 U CN 201526418U CN 2009202178681 U CN2009202178681 U CN 2009202178681U CN 200920217868 U CN200920217868 U CN 200920217868U CN 201526418 U CN201526418 U CN 2015264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 wheel
tunnel
wind
microscler
whe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1786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新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21786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264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264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264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10/00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in buildings
    • Y02B10/30Wind power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Wind Motors (AREA)

Abstract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由沿隧道路长方向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的若干风能发电单元组成。每个风能发电单元的结构是:在隧道顶面上设置细长形风轮及与其联接的传动轮,在左壁面、右壁面及地面上设置长形风轮及与其联接的传动轮或发电机,所述各传动轮啮合传动到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均固定在隧道的地面;在相邻风能发电单元沿隧道路长方向的所述各风轮之间设置沿隧道路长方向的挡风板,挡风板不接触所述风轮;在所述各风轮与车之间设置保护网,保护网不妨碍车行。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能利用车辆在隧道中行使产生的风力或自然风力发电。

Description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力发电技术,特别是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在地铁隧道、铁道隧道、桥梁路道上行使的车辆速度快,产生的风力较强。如何利用车行产生的较强的无用风力发电呢?风力发电技术已成熟,大大小小的风力发电机已使用,但现有的风力发电机大都靠涡轮(俗称风扇)驱动,叶片尺寸大,在隧道中安装存在严重的妨碍和安全问题。这是迄今几乎没有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利用隧道中车行产生的无用风力发电,回收能量,设计了一种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利用车行产生的无用风力发电,可供照明、信号灯使用,甚至能补给暖通设备使用和作别用。
本实用新型按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由沿隧道路长方向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的若干风能发电单元组成。每个风能发电单元的结构是:在隧道顶面上设置细长形风轮及与其联接的传动轮,在左壁面、右壁面及地面上设置长形风轮及与其联接的传动轮或发电机,所述各传动轮啮合传动到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均固定在隧道的地面;在相邻风能发电单元沿隧道路长方向的所述各风轮之间设置沿隧道路长方向的挡风板,挡风板不接触所述风轮;在所述各风轮与车之间设置保护网,保护网不妨碍车行。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能利用车辆在隧道中行使产生的风力或自然风力发电。
所述每一单元的第一种结构是:
如图1至图3示,板19固定在隧道顶面,挂板11与挂板18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联接在板19的底面,传动轮12安装在与细长形风轮I联接的右轴13,传动轮17安装在与细长形风轮I联接的左轴16,细长形风轮I由圆筒15和叶片14构成;右轴13伸到传动轮12外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挂板11,左轴16伸到传动轮17外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挂板18,且使细长形风轮I处于两路轨1或车3的正上方。
支板20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面,传动轮21安装在与长形风轮II联接的上轴22,长形风轮II由圆筒24和叶片23构成,使传动轮21与传动轮17啮合传动,上轴22伸到传动轮21上方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支板20,长形风轮II的下端中心与发电机26的转子轴25联接,发电机26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
支板9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面,传动轮8安装在与长形风轮III联接的上轴10,长形风轮III由圆筒7和叶片6构成,使传动轮8与传动轮12啮合传动,上轴10伸到传动轮8上方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支板9,长形风轮III的下端中心与发电机4的转子轴5联接,发电机4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
立板28与立板34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且使立板28与立板34处于两路轨1、两车轮2之间;转子IV(图2示)、定子32、轴承29构成外转子式发电机,转子IV由转子圆筒33和叶片30构成,定子32的轴与立板28和立板34垂直固定;或者如图4图5示,机座39与立板44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且使机座39与立板44处于两路轨1、两车轮2之间;发电机38固定在机座39上,长形风轮V的左端中心与发电机38的转子轴40联接,长形风轮V由圆筒41和叶片42构成,在长形风轮V的右端中心联接轴43,轴43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立板44。
在靠近细长形风轮I、长形风轮II、长形风轮III与车3侧面之间设置倒U形保护网27,保护网27底端固定于两路轨1外侧的隧道地基,保护网27不与长形风轮I、长形风轮II、长形风轮III及车3接触。
在靠近转子IV的外侧与车3底部之间设置倒U形保护网31,保护网31底端固定于两路轨1内侧的隧道地基,保护网31不与转子IV、车3底部接触。
如图2示,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6,挡风板36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转子IV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5,挡风板35处于相邻单元的转子IV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转子IV的顶端。
如图3示,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挡风板37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挡风板37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II的顶端。
如图5示,在相邻单元的风轮V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5,挡风板35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V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V的顶端。
所述每一单元的第一种结构最适用于已投入使用的隧道。
所述每一单元的第二种结构是:
如图6图7示,圆筒62、圆筒65的上端及圆筒64的左右端安装方法与第一种结构相应的圆筒7、圆筒24的上端及圆筒15的左右端安装方法相同;细长形风轮VII由圆筒64和叶片63构成,长形风轮VIII由圆筒62和叶片62’构成,长形风轮IX由圆筒65和叶片65’构成。在圆筒62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60,轴60穿过安装在支板58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58处于支板9的正下方,支板58的右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面,传动轮59安装在轴60的下端部;在圆筒65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66,轴66穿过安装在支板67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67处于支板20的正下方,支板67的左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面,传动轮68安装在轴66的下端部;转子VI、轴承50、轴承53、定子52构成另一种外转子式发电机,转子VI由转子圆筒51和叶片61构成,转子VI的左右两头分别穿过打在路轨45下面基础的圆洞48和圆洞56,分别在转子VI的左右端安装传动轮47和传动轮57,传动轮47、传动轮57分别与传动轮68、传动轮59啮合传动;定子52的轴49、轴54穿过转子圆筒51的中孔分别固定于设置在两路轨45外侧隧道地基上的支柱46、支柱55。
如图7示,在相邻单元的转子V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69,挡风板69处于相邻单元的转子V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转子V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风轮V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70,挡风板70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V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VII的顶端。
如第一种结构一样,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VIII之间、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IX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见图3)。
所述每一单元的第三种结构是:
如图8图9示,圆筒88、圆筒91的上端及圆筒90的左右端安装方法与第一种结构相应的圆筒7、圆筒24的上端及圆筒15的左右端安装方法相同;细长形风轮XI由圆筒90和叶片89构成,长形风轮XII由圆筒88和叶片88’构成,长形风轮XIII由圆筒91和叶片91’构成。在圆筒88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85,轴85穿过安装在支板84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84处于支板9的正下方,支板84的右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传动轮83安装在轴85的下端部;在圆筒91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92,轴92穿过安装在支板93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93处于支板20的正下方,支板93的左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传动轮94安装在轴92的下端部;长形风轮X由轴74、圆筒76和叶片87构成,轴74的左右端分别穿过打在路轨71、路轨86下面基础的圆洞75和圆洞82,分别在轴74的左右部安装传动轮72和传动轮81,传动轮72、传动轮81分别与传动轮94、传动轮83啮合传动;轴74的左端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支柱73,轴74的右端穿过传动轮81,并用轴承(图中未画)与支柱77安装,支柱73、支柱77分别固定于两路轨71外侧隧道地基上;发电机80的轴79与轴74的右端联接,发电机80固定于86右侧隧道地基上。
如图9示,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95,挡风板95处于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长形风轮X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细长形风轮X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96,挡风板96处于相邻单元的细长形风轮X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细长形风轮XI的顶端。
如第一种结构一样,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II之间、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I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见图3)。
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所述两路轨之间的部分及与这部分相联接的所述两路轨外的所述发电机;或者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隧道左右壁的部分及与这部分相联接所述发电机;或者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隧道左右壁的部分和隧道地面的部分;或者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隧道左右壁的部分及与这部分相联接所述发电机、隧道顶面的部分。
当自然风或车行产生的风吹向所述风轮使其转动,风轮直接带转与其所联接的所述发电机发电,或者风轮通过与其联接的传动轮将动力传递给发电机或与发电机联接的其它传动轮,这个传动轮带转发电机发电,发出的电经处理后存入蓄电池或直接使用。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
1、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结构简单、占空间小、造价低、易安装、效率高、环保。
2、车在隧道中运行的速度较恒定,所以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发出的电力较稳定,易处理,能大大简化电力电子设备,降低其成本。能利用车行产生的无用风力发电,若供照明、信号灯使用,不但节省靠消耗物质发出的电力,而且节省许多输电设备和电缆。
3、城市地铁隧道中地铁列车运行时间长,一趟列车与下趟列车间隔时间短(约3分钟),若在城市地铁隧道中安装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其利用率高,发电量可观。现在采用LED节能灯,只需少量的电能,估计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发出的电足够供给甚至能供给暖通设备。
4、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能回收车行浪费的部分可观的能量,所以若车在安装了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的隧道中行使,该车相当于节能明显的节能车。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C-C剖视图;
图6为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D-D剖视图;
图8为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的E-E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至图3示,板19固定在隧道顶面,挂板11与挂板18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联接在板19的底面,传动轮12安装在与细长形风轮I联接的右轴13,传动轮17安装在与细长形风轮I联接的左轴16,细长形风轮I由圆筒15和叶片14构成;右轴13伸到传动轮12外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挂板11,左轴16伸到传动轮17外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挂板18,且使细长形风轮I处于两路轨1或车3的正上方。
支板20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面,传动轮21安装在与长形风轮II联接的上轴22,长形风轮II由圆筒24和叶片23构成,使传动轮21与传动轮17啮合传动,上轴22伸到传动轮21上方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支板20,长形风轮II的下端中心与发电机26的转子轴25联接,发电机26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
支板9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面,传动轮8安装在与长形风轮III联接的上轴10,长形风轮III由圆筒7和叶片6构成,使传动轮8与传动轮12啮合传动,上轴10伸到传动轮8上方的端部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支板9,长形风轮III的下端中心与发电机4的转子轴5联接,发电机4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
立板28与立板34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且使立板28与立板34处于两路轨1、两车轮2之间;转子IV(图2示)、定子32、轴承29构成外转子式发电机,转子IV由转子圆筒33和叶片30构成,定子32的轴与立板28和立板34垂直固定;或者如图4图5示,机座39与立板44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且使机座39与立板44处于两路轨1、两车轮2之间;发电机38固定在机座39上,长形风轮V的左端中心与发电机38的转子轴40联接,长形风轮V由圆筒41和叶片42构成,在长形风轮V的右端中心联接轴43,轴43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立板44。
在靠近细长形风轮I、长形风轮II、长形风轮III与车3侧面之间设置倒U形保护网27,保护网27底端固定于两路轨1外侧的隧道地基,保护网27不与长形风轮I、长形风轮II、长形风轮III及车3接触。
在靠近转子IV的外侧与车3底部之间设置倒U形保护网31,保护网31底端固定于两路轨1内侧的隧道地基,保护网31不与转子IV、车3底部接触。
如图2示,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6,挡风板36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转子IV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5,挡风板35处于相邻单元的转子IV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转子IV的顶端。
如图3示,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挡风板37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挡风板37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II的顶端。
如图5示,在相邻单元的风轮V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5,挡风板35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V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V的顶端。
实施例2:如图6图7示,圆筒62、圆筒65的上端及圆筒64的左右端安装方法与第一种结构相应的圆筒7、圆筒24的上端及圆筒15的左右端安装方法相同;细长形风轮VII由圆筒64和叶片63构成,长形风轮VIII由圆筒62和叶片62’构成,长形风轮IX由圆筒65和叶片65’构成。在圆筒62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60,轴60穿过安装在支板58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58处于支板9的正下方,支板58的右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面,传动轮59安装在轴60的下端部;在圆筒65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66,轴66穿过安装在支板67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67处于支板20的正下方,支板67的左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面,传动轮68安装在轴66的下端部;转子VI、轴承50、轴承53、定子52构成另一种外转子式发电机,转子VI由转子圆筒51和叶片61构成,转子VI的左右两头分别穿过打在路轨45下面基础的圆洞48和圆洞56,分别在转子VI的左右端安装传动轮47和传动轮57,传动轮47、传动轮57分别与传动轮68、传动轮59啮合传动;定子52的轴49、轴54穿过转子圆筒51的中孔分别固定于设置在两路轨45外侧隧道地基上的支柱46、支柱55。
如图7示,在相邻单元的转子V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69,挡风板69处于相邻单元的转子V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转子V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风轮V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70,挡风板70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V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VII的顶端。
如第一种结构一样,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VIII之间、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IX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见图3)。
实施例3:如图8图9示,圆筒88、圆筒91的上端及圆筒90的左右端安装方法与第一种结构相应的圆筒7、圆筒24的上端及圆筒15的左右端安装方法相同;细长形风轮XI由圆筒90和叶片89构成,长形风轮XII由圆筒88和叶片88’构成,长形风轮XIII由圆筒91和叶片91’构成。在圆筒88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85,轴85穿过安装在支板84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84处于支板9的正下方,支板84的右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传动轮83安装在轴85的下端部;在圆筒91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92,轴92穿过安装在支板93上的轴承(图中未画)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93处于支板20的正下方,支板93的左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传动轮94安装在轴92的下端部;长形风轮X由轴74、圆筒76和叶片87构成,轴74的左右端分别穿过打在路轨71、路轨86下面基础的圆洞75和圆洞82,分别在轴74的左右部安装传动轮72和传动轮81,传动轮72、传动轮81分别与传动轮94、传动轮83啮合传动;轴74的左端用轴承(图中未画)安装于支柱73,轴74的右端穿过传动轮81,并用轴承(图中未画)与支柱77安装,支柱73、支柱77分别固定于两路轨71外侧隧道地基上;发电机80的轴79与轴74的右端联接,发电机80固定于86右侧隧道地基上。
如图9示,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95,挡风板95处于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长形风轮X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细长形风轮X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96,挡风板96处于相邻单元的细长形风轮X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细长形风轮XI的顶端。
如第一种结构一样,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II之间、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I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见图3)。

Claims (4)

1.一种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是:隧道风能发电装置由沿隧道路长方向间隔一段距离设置的若干风能发电单元组成;每个风能发电单元的结构是:在隧道顶面上设置细长形风轮及与其联接的传动轮,在左壁面、右壁面及地面上设置长形风轮及与其联接的传动轮或发电机,所述各传动轮啮合传动到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均固定在隧道的地面;在相邻风能发电单元沿隧道路长方向的所述各风轮之间设置沿隧道路长方向的挡风板,挡风板不接触所述风轮;在所述各风轮与车之间设置保护网,保护网不妨碍车行;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所述两路轨之间的部分及与这部分相联接的所述两路轨外的所述发电机;或者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隧道左右壁的部分及与这部分相联接所述发电机;或者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隧道左右壁的部分和隧道地面的部分;或者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可以只安装隧道左右壁的部分及与这部分相联接所述发电机、隧道顶面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是:板(19)固定在隧道顶面,挂板(11)与挂板(18)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联接在板(19)的底面,传动轮(12)安装在与细长形风轮(I)联接的右轴(13),传动轮(17)安装在与细长形风轮(I)联接的左轴(16),细长形风轮(I)由圆筒(15)和叶片(14)构成;右轴(13)伸到传动轮(12)外的端部用轴承安装于挂板(11),左轴(16)伸到传动轮(17)外的端部用轴承安装于挂板(18),且使细长形风轮(I)处于两路轨(1)或车(3)的正上方;
支板(20)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面,传动轮(21)安装在与长形风轮(II)联接的上轴(22),长形风轮(II)由圆筒(24)和叶片(23)构成,使传动轮(21)与传动轮(17)啮合传动,上轴(22)伸到传动轮(21)上方的端部用轴承安装于支板(20),长形风轮(II)的下端中心与发电机(26)的转子轴(25)联接,发电机(26)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
支板(9)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面,传动轮(8)安装在与长形风轮(III)联接的上轴(10),长形风轮(III)由圆筒(7)和叶片(6)构成,使传动轮(8)与传动轮(12)啮合传动,上轴(10)伸到传动轮(8)上方的端部用轴承安装于支板(9),长形风轮(III)的下端中心与发电机(4)的转子轴(5)联接,发电机(4)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
立板(28)与立板(34)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且使立板(28)与立板(34)处于两路轨(1)、两车轮(2)之间;转子(IV)、定子(32)、轴承(29)构成外转子式发电机,转子(IV)由转子圆筒(33)和叶片(30)构成,定子(32)的轴与立板(28)和立板(34)垂直固定;机座(39)与立板(44)沿水平方向间隔适当的距离垂直固定在隧道地基,且使机座(39)与立板(44)处于两路轨(1)、两车轮(2)之间;发电机(38)固定在机座(39)上,长形风轮(V)的左端中心与发电机(38)的转子轴(40)联接,长形风轮(V)由圆筒(41)和叶片(42)构成,在长形风轮(V)的右端中心联接轴(43),轴(43)用轴承安装于立板(44);
在靠近细长形风轮(I)、长形风轮(II)、长形风轮(III)与车(3)侧面之间设置倒U形保护网(27),保护网(27)底端固定于两路轨(1)外侧的隧道地基,保护网(27)不与长形风轮(I)、长形风轮(II)、长形风轮(III)及车(3)接触;
在靠近转子(IV)的外侧与车(3)底部之间设置倒U形保护网(31),保护网(31)底端固定于两路轨(1)内侧的隧道地基,保护网(31)不与转子(IV)、车(3)底部接触;
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6),挡风板(36)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转子(IV)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5),挡风板(35)处于相邻单元的转子(IV)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转子(IV)的顶端;
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挡风板(37)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风轮(I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7),挡风板(37)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I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III)的顶端;
在相邻单元的风轮(V)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35),挡风板(35)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V)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V)的顶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是:细长形风轮(VII)由圆筒(64)和叶片(63)构成,长形风轮(VIII)由圆筒(62)和叶片(62’)构成,长形风轮(IX)由圆筒(65)和叶片(65’)构成;在圆筒(62)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60),轴(60)穿过安装在支板(58)上的轴承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58)的右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面,传动轮(59)安装在轴(60)的下端部;在圆筒(65)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66),轴(66)穿过安装在支板(67)上的轴承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67)的左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面,传动轮(68)安装在轴(66)的下端部;转子(VI)、轴承(50)、轴承(53)、定子(52)构成另一种外转子式发电机,转子(VI)由转子圆筒(51)和叶片(61)构成,转子(VI)的左右两头分别穿过打在路轨(45)下面基础的圆洞(48)和圆洞(56),分别在转子(VI)的左右端安装传动轮(47)和传动轮(57),传动轮(47)、传动轮(57)分别与传动轮(68)、传动轮(59)啮合传动;定子(52)的轴(49)、轴(54)穿过转子圆筒(51)的中孔分别固定于设置在两路轨(45)外侧隧道地基上的支柱(46)、支柱(55);
在相邻单元的转子(V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69),挡风板(69)处于相邻单元的转子(V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转子(VI)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风轮(V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70),挡风板(70)处于相邻单元的风轮(VI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风轮(VII)的顶端;
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VIII)之间、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IX)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风能发电装置,其特征是:细长形风轮(XI)由圆筒(90)和叶片(89)构成,长形风轮(XII)由圆筒(88)和叶片(88’)构成,长形风轮(XIII)由圆筒(91)和叶片(91’)构成;在圆筒(88)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85),轴(85)穿过安装在支板(84)上的轴承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84)的右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右壁,传动轮(83)安装在轴(85)的下端部;在圆筒(91)的下端面中心联接轴(92),轴(92)穿过安装在支板(93)上的轴承并与该轴承配合,支板(93)的左端沿水平方向垂直固定在隧道的左壁,传动轮(94)安装在轴(92)的下端部;长形风轮(X)由轴(74)、圆筒(76)和叶片(87)构成,轴(74)的左右端分别穿过打在路轨(71)、路轨(86)下面基础的圆洞(75)和圆洞(82),分别在轴(74)的左右部安装传动轮(72)和传动轮(81),传动轮(72)、传动轮(81)分别与传动轮(94)、传动轮(83)啮合传动;轴(74)的左端用轴承安装于支柱(73),轴(74)的右端穿过传动轮(81),并用轴承与支柱(77)安装,支柱(73)、支柱(77)分别固定于两路轨(71)外侧隧道地基上;发电机(80)的轴(79)与轴(74)的右端联接,发电机(80)固定于(86)右侧隧道地基上;
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95),挡风板(95)处于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长形风轮(X)的顶端;在相邻单元的细长形风轮(X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96),挡风板(96)处于相邻单元的细长形风轮(XI)的连心线上且不接触细长形风轮(XI)的顶端;
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II)之间、在相邻单元的长形风轮(XIII)之间沿路长方向设置挡风板。
CN2009202178681U 2009-10-09 2009-10-09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64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78681U CN201526418U (zh) 2009-10-09 2009-10-09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78681U CN201526418U (zh) 2009-10-09 2009-10-09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26418U true CN201526418U (zh) 2010-07-14

Family

ID=42517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1786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6418U (zh) 2009-10-09 2009-10-09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264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5435A (zh) * 2018-08-01 2018-11-16 济南大学 一种长大隧道风能发电辅助照明系统
CN111009138A (zh) * 2020-01-02 2020-04-14 义乌初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风能利用的隧道内监控设备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8825435A (zh) * 2018-08-01 2018-11-16 济南大学 一种长大隧道风能发电辅助照明系统
CN111009138A (zh) * 2020-01-02 2020-04-14 义乌初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风能利用的隧道内监控设备
CN111009138B (zh) * 2020-01-02 2020-12-04 中铁工程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风能利用的隧道内监控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31782U (zh) 一种地铁隧道式风力涡轮发电装置及其地铁隧道系统
CN101509476A (zh) 公路铁路行驶压力发电机
CN101050752A (zh) 双排往复联动定轨风帆车直接牵动电机发电技术
CN204551329U (zh) 带有风力发电装置的护栏
CN201526422U (zh) 轨道风能发电装置
CN201517474U (zh) 轨道风能发电装置
CN201526418U (zh) 隧道风能发电装置
CN201568216U (zh) 隧道风发电装置
CN201339540Y (zh) 路边新组合式风动发电装置
CN101858306B (zh) 隧道风动发电装置
CN201588739U (zh) 轨道风发电装置
CN206533149U (zh) 利用风光并网及压电技术的铁路空间整体发电系统
CN201344100Y (zh) 隧道风动发电装置
CN215010107U (zh) 给铁路电力机车供电的光伏和风力互补发电隧道
CN202628394U (zh) 风光能源互补发电、储电及供电的能源装置
CN209800163U (zh) 一种风光互补型高效电力发电装置
CN201321953Y (zh) 路边组合式风动发电装置
CN108612635A (zh) 减速带发电组
CN106877394A (zh) 一种利用风光并网及压电技术的铁路空间整体发电系统
CN201342953Y (zh) 列车自行风力发电装置
KR20110034185A (ko) 고효율 풍력발전유닛과 그를 구비한 운송수단
CN202022208U (zh) 一种自发电轨道机车
CN103147938B (zh) 重力动力增速装置及其利用该装置的车辆重力发电装置
CN202307941U (zh) 一种太阳能汽车用的伸缩光电板
CN202294805U (zh) 风能储存发电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1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