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24978U -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24978U
CN201524978U CN2009201786092U CN200920178609U CN201524978U CN 201524978 U CN201524978 U CN 201524978U CN 2009201786092 U CN2009201786092 U CN 2009201786092U CN 200920178609 U CN200920178609 U CN 200920178609U CN 201524978 U CN201524978 U CN 2015249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oosing
insert
head
denture
spann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78609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大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ngxiangkai Industry Co Ltd
Jing Xiang Kai In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ngxiangka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ngxiangkai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ngxiangkai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78609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249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249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2497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ntal Prosthetic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包括:一施力单元,在两端之一分叉有二支撑臂,另端连接一可转动的握持单元;一传动系统,埋设于两支撑臂之一的内部,包含一挠性传动件,两端各自固设一齿轮;一主动轮,与齿轮啮接而输出握持单元的动力;一枢纽单元,与一从动轮相连,该从动轮啮接齿轮而输出主动轮的动力;一中空状的头,联结于两支撑臂之间而能摆动,在内部安装一非圆形的插入件、一离合机构和一选向装置;该离合机构接收枢纽单元的动力,以驱动插入件旋转;该选向装置决定插入件单向卡掣作用。本实用新型针对可让具备摆动的头的扳手,也能输出大、小两种扭力值。

Description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工具的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背景技术
早期的棘轮扳手,是在一施力单元的端部成型一头,头外露出一插入件。在头内安装一棘轮传动机构和一选向装置,此棘轮传动机构会传动插入件旋转,且旋转方向由选向装置来决定,使插入件产生单向卡掣作用。如此一来,只要让多边形的插入件插入一套筒中,并在一螺锁用途的工件上面套住套筒,即能利用施力单元的来回摆动,达到锁紧或旋松工件的效能。
众所周知,只有锁紧或旋松的剎那间,需要扳手对工件施予最大的扭力值;其余时间,即使以手指也能扭转呈松动状的工件。但是,施力单元的摆动,因习惯而有角度范围的限制,远比自转性的扭动速率还慢。更何况,来回摆动期间的插入件、套筒等平稳度不易维持,松动的工件会造成扳手晃动的缺点。
针对上述弊端,手工具业者研发一种输出大、小扭力值的棘轮扳手。具体可以参考EP0486710、US4545267、US5105688、US6070499、W08803999、WO9207692及中国台湾公告第494828号等专利案可知,此类棘轮扳手的主要构造,是将一转轴置入施力单元的内部,此转轴深入头的端部,固设一啮接棘轮传动机构的齿轮,并在转轴另端结合一握持单元。除了松紧工件的瞬间,需要棘轮扳手输出最大扭力以外,其余时间,只要单向扭转握持单元,即可传输动力至棘轮传动机构,使露出头外的插入件旋转,并以较小的扭力驱动工件旋转。
但是,这些专利案的构造,却不适用灵活摆动的头,如何让具备摆动的头的扳手,也能输出大、小两种扭力值,就成为本实用新型需克服的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于具摆动的头的扳手,不能输出大、小两种扭力的问题。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包括:
一施力单元,在两端之一分叉有二支撑臂,另端连接一可转动的握持单元;
一传动系统,埋设于两支撑臂之一的内部,包含一挠性传动件,两端各自固设一齿轮;一主动轮,与齿轮啮接而输出握持单元的动力;一枢纽单元,与一从动轮相连,该从动轮啮接齿轮而输出主动轮的动力;
一中空状的头,联结于两支撑臂之间而能摆动,在内部安装一非圆形的插入件、一离合机构和一选向装置;该离合机构接收枢纽单元的动力,以驱动插入件旋转;该选向装置决定插入件单向卡掣作用。
进一步,该扳手还包括有一支撑轴,设置在另个支撑臂,配合枢纽单元共同支撑住头及其内部的选向装置;该枢纽单元一端具有一输入柱,结合有从动轮和一定位于支撑臂的闭塞件,且枢纽单元在另端成型有一输出部和若干环绕输出部外围的齿,该齿与离合机构具备啮接关系。
再进一步,该离合机构包括:一位于选向装置下方的动力轮,在中间部位贯穿一第一致动孔,其孔形与插入件相符而能彼此套合在一起;该动力轮一面环绕一正齿列,啮接于输出部周围的齿,且另面的边缘与若干分隔块相抵,并环绕有一第一顺向齿列;这些分隔块成型于头的内面,相邻二分隔块之间形成一道轨槽;一具备弹性的离合轮,其一面环绕一第二顺向齿列,另面环绕一第一逆向齿列,维持啮接第一顺向齿列的关系,并在离合轮外围设有多个滑动凸块,每一滑动凸块置入相对的轨槽中;一底板,封住头的开口而能转动,其中间部位贯穿一第二致动孔,其孔形与插入件相符而能彼此套合在一起,并在底板一面环绕一第二逆向齿列。
更进一步,该选向装置包括:一选向盘,封住头的开口而能转动,在中间部位陷入一承载槽,且槽底贯穿有一圆孔,并在紧邻圆孔处竖立至少一抵制片,该抵制片具有一斜边,使深入圆孔的插入件容纳在承载槽中;一位于选向盘下方的作动件,在壁面凹陷有二形状与抵制片相符的契合槽,且背对契合槽的壁面凸伸若干脚片,这些脚片穿过设置在动力轮的限制槽而可推动离合轮;一基座,被支撑轴和枢纽单元支撑在头的内部,在基座的中间部位贯穿一内孔,容许选向盘的抵制片及作动件置入孔中。
又进一步,该抵制片接触作动件或契合槽的壁面,具有凹凸配合的形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让具备摆动的头的扳手,也能输出大、小两种扭力值,其通过转动握持单元,进而经过传动系统带动离合机构,该离合机构又进一步带动插入件,该插入件对工件施予小扭力,同时也可以直接通过扳手本身的转动来实现大扭力的输出。
附图说明
图1是组合立体图,表现本实用新型扳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具体形状;
图2是剖视图,表现图1中沿I-I线剖开的内部结构的联结关系;
图3是剖视图,局部放大图2的头;
图4是立体剖视图,表现单一头的外壳部位;
图5是分解立体图,表现装配在头里面的各组件具体形状;
图6是组装立体图,表现图5中各组件组装后与传动系统的联结关系;
图7是剖视图,表现图1沿II-II线剖开的内部结构的联结关系;
图8是局部剖视立体图,表现头内各组件在未选向时的联结关系;
图9是局部剖视立体图,表现头内各组件在选向后的联结关系。
图中:
扳手        100
握持单元    10             转轴          11
传动系统    12             主动轮        13
齿轮        131            挠性传动件    132
从动轮      14             枢纽单元      15
输入柱      16             闭塞件        161
输出部          17        齿            18
凸部            19
施力单元        20        支撑臂        21
贯孔            22        容纳室        23
支撑轴          24        杆身          25
凸部            26
头              30        孔洞          31
分隔块          32        轨槽          33
凹部            34
插入件          40        珠体          41
按钮            42        环框          43
通孔            44        压缩弹簧      45
轴杆            46        缺口          47
选向装置        50        选向盘        51
承载槽          52        圆孔          53
抵制片          54        斜边          55
作动件          56        契合槽        57
脚片            58
基座            60        内孔          61
平面            62        小孔          63
离合机构        70        环片          71
簧圈            72        弹性件        73
扣环            74
动力轮          80        正齿列        81
第一顺向齿列    82        第一致动孔    83
限制槽          84        离合轮          85
径向环          86        滑动凸块        87
第一逆向齿列    88        第二顺向齿列    89
底板            90        第二致动孔      91
第二逆向齿列    9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图1显示一扳手100,包括一握持单元10、一施力单元20和一头30。该握持单元10组装于施力单元20的端部且可扭动旋转;该施力单元20另端呈分叉状而形成有二支撑臂21,并在两支撑臂21之间枢接着头30且能予以摆动;该头30呈扁圆形体,两面之一突出一插入件40,另面安装有一按钮42和一选向装置50。随着按钮42的按压动作,让一珠体41凸出于四方柱形插入件40的壁面,或使珠体41沉入插入件40中。该选向装置50可被拨转,控制插入件40执行单向卡掣作用。
该扳手100的内部构造,请参照图2及图3所示,在握持单元10及施力单元20里面安装一转轴11、一传动系统12及一支撑轴24。该转轴11的局部被握持单元10包覆,二者结合为一体而能一起作动;转轴11露出握持单元10的部分深入一贯孔22中,此贯孔22位于施力单元20的内部,与一设置在支撑臂21的容纳室23相通。
该传动系统12埋设在容纳室23中,包括一主动轮13、二齿轮131、一挠性传动件132、一从动轮14和一枢纽单元15。该主动轮13锁固于深入贯孔22的转轴11端部,使握持单元10与施力单元20联结在一起而可扳动或自转。两齿轮131各自固定在挠性传动件132的端部,其中之一齿轮131啮接于主动轮13,另一齿轮131与从动轮14具备啮接关系,可将握持单元10的扭力输出至从动轮14。该枢纽单元15呈杆状而穿入支撑臂21中,两端之一沿着轴向延伸一较小直径的输入柱16,并与末尾的从动轮14和一闭塞件161结合在一起。此外,该枢纽单元15另端成型一输出部17和一凸部19,该输出部17外围环绕若干齿18,深入头30内而与一位于选向装置50下方的离合机构70具备啮接关系。其中,该闭塞件161呈环形而镶嵌在容纳室23开口,配合支撑臂21维持枢纽单元15的平衡。该闭塞件161由轴承予以实施较佳,利于枢纽单元15转动。
该支撑轴24为阶梯状的圆柱体,以较大直径部位螺接于另一支撑臂21,并视较小直径部位为一杆身25而深入头30内,且杆身25端面延伸有一凸部26。两凸部19、26位于头30内且彼此相对,共同支撑着选向装置50。
接着,如图4所示,中空环形体的头30具有二孔洞31、若干分隔块32与一凹部34。两孔洞31彼此相对地贯穿于头30的壁面,供支撑轴24与枢纽单元15穿过对应的孔洞31,可支持头30在两支撑臂21之间作灵活的摆动。这些分隔块32成型于头30的内面下方,且相邻二分隔块32之间形成一道轨槽33。该凹部34是陷入头30开口处的环形槽,紧邻着前述分隔块32。
为了进一步说明头30里面的组装情况,请配合图4到图7可获得更详细的了解。
先从插入件40来看,其顶端的周围成型一圈环框43,并在中间位置贯穿一通孔44,该通孔44穿过插入件40的整个柱身而呈阶层状,容许一压缩弹簧45留置于通孔44的中段位置。前述按钮42呈扁圆造型而置入环框43中,且中心区域沿着轴向延伸一轴杆46。该轴杆46为阶段状的圆棒,穿过插入件40的通孔44以及孔内的压缩弹簧45,并在杆身对应珠体41的位置凹陷一缺口47。随着按钮42的按压动作,以轴杆46较大直径部位挤压着弹簧45,同时轴杆46的缺口47会让珠体41下沉。施予按钮42的外力消失后,轴杆46会迅速弹起,且缺口47周遭壁面可推动珠体41往外凸出。
支撑插入件40的选向装置50,包括一选向盘51、一作动件56及一基座60。该选向盘51呈环片状而横放在头30的开口上方,在内环部位陷入一承载槽52,且槽底贯穿有一圆孔53,供插入件40深入圆孔53而让环框43容纳在承载槽52中。该选向盘51紧邻圆孔53处朝下竖立着二对称的抵制片54,各抵制片54成型有一斜边55。该作动件56呈环片状而位于选向盘51下方,其面对抵制片54的壁面凹陷有二契合槽57,各契合槽57形状与对应的抵制片54彼此相合,且背对契合槽57的壁面凸伸四脚片58。至于基座60,如图所示概呈矩形体,在中间部位贯穿有一内孔61,容许选向盘51的抵制片54及作动件56置入孔中。该基座60外围成型有二平行的平面62,各平面62具有一贯穿至内孔61的小孔63,让对应的凸部19、26插进孔内,支撑基座60悬挂于头30里面。特别是,抵制片54接触作动件56或契合槽57的壁面,可以成型凹凸配合的形状,帮助抵制片54取得短暂的定位效果,如图8及图9所示。
接着看到选向装置50下方的离合机构70,主要包括一动力轮80、一离合轮85及一底板90。该动力轮80是环齿轮而可置入头30内,其一面在边缘环绕一圈由若干齿块构成的正齿列81,另面环绕一圈由若干齿块构成的第一顺向齿列82,且边缘抵住分隔块32顶面,使正齿列81与输出部17周围的齿18具备啮接关系。在动力轮80中间部位贯穿一第一致动孔83,该第一致动孔83形状与插入件40的非圆形段相符,且孔壁凹陷有数量等同于脚片58的限制槽84,各限制槽84供对应的脚片58插入,让作动件56能顺着基座60的内孔61壁面滑动。
该离合轮85也是环齿轮,可置入头30内,其内环壁面成型一径向环86,而外环壁面依等分设有多个滑动凸块87,并在朝向动力轮80一面环绕一圈由若干齿块构成的第一逆向齿列88,另面则环绕一圈由若干齿块构成的第二顺向齿列89。该径向环86与插入件40无接触关系,其表面放置一簧圈72,得以支撑一环片71持续保有接触脚片58的状态。各滑动凸块87置入对应的轨槽33中,使该分隔块32恰好位于两滑动凸块87之间,足以引导离合轮85顺着轨槽33方向作动。
该底板90形状与头30的凹部34相符,其中心区域贯穿有一第二致动孔91,且朝向离合轮85的一面环绕一圈由若干齿块构成的第二逆向齿列92。该第二致动孔91形状与插入件40的非圆形段相符,使底板90与插入件40相套,利用一嵌入插入件40的扣环74,将底板90紧靠着头30的凹部34。在底板90和离合轮85之间夹有一弹性件73,致使离合轮85的第一逆向齿列88与第一顺向齿列82维持在啮接关系。
请参照图1至图5及图8、图9所示,扳手100欲锁紧工件时,可以先施予较小扭力值转动工件,然后以较大扭力值锁紧工件。
【输出小扭力值】扭转握持单元10,驱使转轴11端部的主动轮13带动整个传动系统12转动。动力经由枢纽单元15的齿18传递至啮接关系的正齿列81,导致动力轮80以第一致动孔83的孔壁驱使插入件40旋转。由于第一顺向齿列82啮接第一逆向齿列88的缘故,所以,动力轮80只能依图面顺时钟方向转动且发出齿块连续弹碰的「喀」声,同时,插入件40驱使工件往下持续深入一段距离。
【输出大扭力值】握紧握持单元10,让整个传动系统12连同动力轮80维持在不动的状态,再加上滑动凸块87受到分隔块32的转向拘束力影响,使离合轮85的第一逆向齿列88抵住动力轮80不能逆转等缘故,导致握持单元10往顺时钟方向扳动时,连同施力单元20的两支撑臂21带动头30一起同向作动,令插入件40施予较大的扭力而锁紧工件。
相反地,先施予较大扭力旋松工件,即能以较小扭力值轻松的转动工件;前题是,必须选择插入件40的旋转方向。
【选择旋转方向】随着选向盘51的拨转,抵制片54的斜边55会推移契合槽57的壁面,使作动件56顺着基座60内孔61移动一段距离。由于抵制片54有足够的长度,故脚片58在限制槽84的拘束下,会推动环片71挤压簧圈72而对径向环86施力,使离合轮85往底板90方向移动,直到第二顺向齿列89啮接第二逆向齿列92为止。
【输出大扭力值】握紧握持单元10,让整个传动系统12、动力轮80乃至于插入件40等维持在不动的状态,再加上滑动凸块87受到分隔块32的转向拘束力影响,使离合轮85抵住动力轮80不能逆转等缘故,导致握持单元10往逆时钟方向扳动时,连同施力单元20的两支撑臂21带动头30一起同向作动,令插入件40施予较大的扭力而旋松工件。
【输出小扭力值】接下来,只要扭转握持单元10,经由转轴11传递动力至传动系统12,让动力轮80的第一致动孔83驱动插入件40旋转。由于底板90受到离合轮85限制只能逆时钟转动的缘故,所以,动力轮80只能依图面逆时钟方向转动且发出齿块连续弹碰的「喀」声,同时,插入件40驱使工件往上持续旋转一段距离。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Claims (5)

1.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施力单元,在两端之一分叉有二支撑臂,另端连接一可转动的握持单元;
一传动系统,埋设于两支撑臂之一的内部,包含一挠性传动件,两端各自固设一齿轮;一主动轮,与齿轮啮接而输出握持单元的动力;一枢纽单元,与一从动轮相连,该从动轮啮接齿轮而输出主动轮的动力;
一中空状的头,联结于两支撑臂之间而能摆动,在内部安装一非圆形的插入件、一离合机构和一选向装置;该离合机构接收枢纽单元的动力,以驱动插入件旋转;该选向装置决定插入件单向卡掣作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扳手还包括有一支撑轴,设置在另个支撑臂,配合枢纽单元共同支撑住头及其内部的选向装置;该枢纽单元一端具有一输入柱,结合有从动轮和一定位于支撑臂的闭塞件,且枢纽单元在另端成型有一输出部和若干环绕输出部外围的齿,该齿与离合机构具备啮接关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离合机构包括:
一位于选向装置下方的动力轮,在中间部位贯穿一第一致动孔,其孔形与插入件相符而能彼此套合在一起;该动力轮一面环绕一正齿列,啮接于输出部周围的齿,且另面的边缘与若干分隔块相抵,并环绕有一第一顺向齿列;这些分隔块成型于头的内面,相邻二分隔块之间形成一道轨槽;
一具备弹性的离合轮,其一面环绕一第二顺向齿列,另面环绕一第一逆向齿列,维持啮接第一顺向齿列的关系,并在离合轮外围设有多个滑动凸块,每一滑动凸块置入相对的轨槽中;
一底板,封住头的开口而能转动,其中间部位贯穿一第二致动孔,其孔形与插入件相符而能彼此套合在一起,并在底板一面环绕一第二逆向齿列。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选向装置包括:
一选向盘,封住头的开口而能转动,在中间部位陷入一承载槽,且槽底贯穿有一圆孔,并在紧邻圆孔处竖立至少一抵制片,该抵制片具有一斜边,使深入圆孔的插入件容纳在承载槽中;
一位于选向盘下方的作动件,在壁面凹陷有二形状与抵制片相符的契合槽,且背对契合槽的壁面凸伸若干脚片,这些脚片穿过设置在动力轮的限制槽而可推动离合轮;
一基座,被支撑轴和枢纽单元支撑在头的内部,在基座的中间部位贯穿一内孔,容许选向盘的抵制片及作动件置入孔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其特征在于,该抵制片接触作动件或契合槽的壁面,具有凹凸配合的形状。
CN2009201786092U 2009-09-15 2009-09-15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49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86092U CN201524978U (zh) 2009-09-15 2009-09-15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86092U CN201524978U (zh) 2009-09-15 2009-09-15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24978U true CN201524978U (zh) 2010-07-14

Family

ID=425162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78609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24978U (zh) 2009-09-15 2009-09-15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2497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5492A (zh) * 2018-08-13 2018-12-18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棘轮式竖向万能扳手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15492A (zh) * 2018-08-13 2018-12-18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棘轮式竖向万能扳手
CN109015492B (zh) * 2018-08-13 2021-02-02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棘轮式竖向万能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87931A3 (en) Turret type tool post
CN206465032U (zh) 旋转式紧固装置
CN102145477A (zh) 一种棘轮扳手
CN201524978U (zh) 一种多重扭力输出的扳手
CN201544159U (zh) 一种双扭力输出的扳手
CN102019603B (zh) 一种棘轮扳手的扭力输出机构
KR20050083054A (ko) 자전거용 기어 변속장치
CN202322140U (zh) 绞盘机构
JP2828657B2 (ja) ハンマードリル
CN201235900Y (zh) 自行车的动力机构及使用该动力机构的自行车
CN202412231U (zh) 冲击块及包含该冲击块的冲击工具头
CN101683729A (zh) 三向棘轮扳手
CN201645375U (zh) 棘轮扳手
JP4822515B2 (ja) モータ駆動電気錠のデッドボルト制御機構
CN201483410U (zh) 一种具有两种扭力输出的扳手
JP4510592B2 (ja) 田植機における苗植付け機構
TWM433926U (en) Ratchet locking device
CN212421095U (zh) 棘轮起子的施力方向控制装置
CN2792711Y (zh) 一种棘轮扳手
TWM375587U (en) Wrench for outputting multiple torque
CN201500953U (zh) 直立摆动式工具
CN203818046U (zh) 单向棘轮扳手
CN211663395U (zh) 往复驱动机构及自行车
CN204748458U (zh) 兼具快转及扭力模式的手工具结构
CN201161300Y (zh) 锁紧式钻夹头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714

Termination date: 20140915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