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18237U - 导电积层体 - Google Patents

导电积层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518237U
CN201518237U CN200920177311XU CN200920177311U CN201518237U CN 201518237 U CN201518237 U CN 201518237U CN 200920177311X U CN200920177311X U CN 200920177311XU CN 200920177311 U CN200920177311 U CN 200920177311U CN 201518237 U CN201518237 U CN 2015182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optical diffusion
diffusion layer
conductive layer
res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7731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奕璋
洪维泽
林怡菁
梁乃云
叶正欣
赖信凯
曾智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filed Critical Far Eastern New Century Corp
Priority to CN20092017731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5182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5182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51823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触控面板的导电积层体包括一第一基板、一光学扩散层及一第一导电层。该光学扩散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且其厚度是介于1微米至2微米之间,该光学扩散层包括多个粒径是介于0.5微米至1微米之间的水溶性粒子及多个凹陷部,所述凹陷部的最大深度是介于0.5微米到1微米之间。该第一导电层形成于该光学扩散层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且包括一与该光学扩散层紧密结合的第一表面,及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形状设置的第二表面。

Description

导电积层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电积层体,特别是涉及一种使用于触控面板的导电积层体。
背景技术
近年来,人们开始广泛地使用具有触控面板的各类信息机器,因此触控面板的相关研究也愈来愈多,现有触控面板的类型很多,包括光学型、超音波型及电阻薄膜型等等,其中以电阻薄膜型因构造简单及成本较低而最受瞩目,不过,电阻薄膜型触控面板或多或少都会发生以下问题:(1)电阻薄膜在被点击时,会因点击的应力而产生牛顿环现象;(2)由于所使用的基板的位相差值及表面光泽度较大,会产生眩光现象;(3)为抑制牛顿环及眩光现象而做的改变往往会导致清晰度下降;及(4)耐久性不够,通常在10万次直线擦动试验后,电阻薄膜就会产生剥离或破裂现象,进而造成电阻值上升。
如图1所示,现有的电阻薄膜型触控面板主要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上部电极基板91与一下部电极基板92、一形成于该上部电极基板91的邻近该下部电极基板92的一侧面上的上部电极93、一形成于该下部电极基板92的邻近该上部电极基板91的一侧面上的下部电极94,及多个设置于该上部电极93与下部电极94之间的隔离构件95。
中国TW 508524即揭示一电阻薄膜型触控面板用的透明导电膜,其是设置在透明接触式面板的至少一电极基板上,以构成该电极,而形成该电极的透明导电膜具有结晶粒积层结构,且其结晶粒积层的表面形状的算数平均粗度(Ra)为0.4nm≤Ra≤4.0nm,而均方粗度(Rms)则为0.6nm≤Rms≤3.0nm,借此防止眩光的发生。在该案实施例中,该透明导电膜为一氧化铟-氧化锡膜,且在其表面所观察到的金属氧化物的平面内的平均粒径为40nm≤Ra≤200nm。然,虽然此案借由该透明导电性膜的表面形状可以抑制眩光现象,但是仍存在有牛顿环及耐久性的问题。
因此,仍有需要发展出一种能抑制牛顿环现象的发生且耐久性佳的导电积层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能抑制牛顿环现象的发生且耐久性佳的导电积层体。
于是,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用于触控面板,该导电积层体包括一第一基板、一光学扩散层及一第一导电层。该光学扩散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且其厚度是介于1微米(μm)至2微米之间,该光学扩散层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形成多个向该第一基板凹陷的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的最大深度是介于0.5微米到1微米之间,该光学扩散层包括多个粒径是介于0.5微米至1微米之间的水溶性粒子。该第一导电层形成于该光学扩散层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该第一导电层包括一与该光学扩散层紧密结合的第一表面,及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形状设置的第二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借由光学扩散层中的水溶性粒子及凹陷部,以及随着光学扩散层的凹陷部而形成的第一导电层的特殊表面形状,使得使用其制得的触控面板的牛顿环及眩光现象确实得以改善,并保有一定的清晰度,且经由耐久性试验也显示该触控面板的耐久性佳,所以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现有透明接触式面板;
图2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的一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制得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较佳使用例;
图4是一剖面示意图,说明使用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制得的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使用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触控面板的导电积层体的一较佳实施例包括一第一基板1、一光学扩散层2及一第一导电层3。
光学扩散层2设置于该第一基板1的一侧面11上,且其厚度是介于1微米至2微米之间,该光学扩散层2包括有多个粒径是介于0.5微米至1微米之间的水溶性粒子21,且该光学扩散层2远离该第一基板1的一侧面22上形成多个向该第一基板1凹陷的凹陷部23,所述凹陷部23的最大深度是介于0.5微米到1微米之间。
第一导电层3形成于该光学扩散层2远离该第一基板1的一侧面22上,该第一导电层3包括一与该光学扩散层2紧密结合的第一表面31,及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31的形状设置的第二表面32。
该第一基板的材质可以是聚酯系树脂(polyester-based resin)、醋酸系树脂(acetate-based resin)、聚醚砜系树脂(polyethersulfone-based resin)、聚碳酸酯系树脂(polycarbonate-based resin)、聚酰胺系树脂(polyamide-based resin)、聚酰亚胺系树脂(polyimide-based resin)、聚烯烃系树脂(polyolefin-based resin)、丙烯酸酯系树脂(acrylic-based resin)、聚氯乙烯系树脂(polyvinyl chloride-based resin)、聚苯乙烯系树脂(polystyrene-based resin)、聚乙烯醇系树脂(polyvinyl alcohol-based resin)、聚芳酯系树脂(polyarylate-based resin)、聚苯硫系树脂(polyphenylene sulfide-based resin)、聚二氯亚乙烯系树脂(polyvinylidene chloride-based resin)或(甲基)丙烯酸酯系树脂((methyl)acrylic-based resin)等。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一基板的材质是聚酯系树脂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脂(PET)。
该光学扩散层是借由将一乳化液涂布于该第一基板上,并依序经由固化处理及水洗处理而得的,该乳化液是令一树脂溶液与一含有水溶性粒子的胶体溶液均匀混合而得。更详细地说,该乳化液经过固化处理后会在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形成一固化膜,再将此固化膜经水洗处理后,该固化膜表层上的水溶性粒子会溶离,进而形成所述凹陷部,如此一来,即可得到一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扩散层。
该树脂溶液中所使用的树脂可选自于紫外光固化型(ultraviolet curable)树脂、热塑型(thermoplastic)树脂或热固型(thermosetting)树脂。其中紫外光固化型树脂的一具体例如丙烯酸酯(acrylate resin);热塑型树脂的具体例包括丙烯酸树脂(acrylic resin)、缩醛树脂(acetal resin)等;热固型树脂的具体例包括环氧树脂(epoxy resin)、聚亚胺酯(polyurethane)等。在本案实施例中,该树脂溶液为一丙烯酸酯溶液。
所述水溶性粒子是选自于明胶(gelatin)、水胶(hydrogel)、聚乙烯醇(PVA),或它们的一组合。在本案实施例中,所述水溶性粒子为聚乙烯醇。而上述的含有水溶性粒子的胶体溶液是借由将前述的水溶性粒子溶于一如甲苯的有机溶剂内而得到的。
较佳地,以该光学扩散层总重量计,所述水溶性粒子的含量占3wt%至7wt%。
较佳地,该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是介于10纳米(nm)至50nm之间。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20nm。
该第一导电层是利用溅镀的方式形成于该光学扩散膜上,且该第一导电层的材质可以是氧化铟、氧化锡、氧化锌、铟锡氧化物、锡锑氧化物、锌铝氧化物或铟锌氧化物等。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一导电层的材质是铟锡氧化物。
如图3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制得的触控面板的第一较佳使用例包括一第一导电单元4、一第二导电单元5及多个间隔件6。
第一导电单元4是由如上所述的导电积层体所构成,该第二导电单元5包括一第二基板51及一设置于该第二基板51的邻近该第一导电层41的一侧面52上的第二导电层53,而所述间隔件6设置于该第一导电层41与该第二导电层53之间。
第二基板及该第二导电层的材质分别与上述第一基板及第一导电层相同,所以不再赘述。
较佳地,该第二导电层的厚度是介于10nm至100nm之间。在本案实施例中,该第二导电层的厚度为30nm。
如图4所示,使用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制得的触控面板的第二较佳使用例包括一第一导电单元7、一第二导电单元8及多个间隔件9。
第一导电单元7和该第二导电单元8皆是由如上所述的导电积层体所构成,因此,该第一导电单元7包括一第一导电层71;该第二导电单元8包括一第一导电层81,而所述间隔件9设置于所述第一导电层71、81之间。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将就以下实施例来作进一步说明,但是应了解的是,所述实施例仅为例示说明之用,而不应被解释为本实用新型实施的限制。
<化学品来源>
1.丙烯酸酯溶液:购自于Eternal Chemical;型号为5537C-50,其是一200重量份中含有50%的固成分及50%的甲苯溶剂的丙烯酸酯溶液。
2.聚乙烯醇:购自于Kuraray;型号为BP-17。
[制备导电积层体]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制备步骤如下:
(1)提供一PET透明基板。
(2)以甲苯作为溶剂配制一固含量为9%的聚乙烯醇胶体溶液。
(3)将4000g的丙烯酸酯溶液与1000g的步骤(2)的聚乙烯醇胶体溶液均匀混合,以形成一含有多个水溶性粒子的乳化液,并将该乳化液与5000g的甲苯均匀混合以得到一经稀释的乳化液,再将该经稀释的乳化液涂布于该步骤(1)的透明基板上,并以能量为230毫焦耳/平方公分的紫外光照射固化,以形成一厚度约1.2μm的固化膜。
(4)将步骤(3)的固化膜浸置于50℃~60℃的热水中约2分钟,使该固化膜表层上的水溶性粒子溶离而形成多个凹穴,进而制得具有本实用新型的光学扩散层的半成品,且以该光学扩散层总重量计,所述水溶性粒子的含量为4.3wt%。
(5)将步骤(4)的半成品置于一由80%氩气与20%氧气所构成的压力为4×10-1Pa的氛围中,并使用由氧化铟及氧化锡的混合物烧结体所构成的靶进行溅镀,于该光学扩散层的一侧面上形成厚度约为20nm的铟锡氧化物层(即所述第一导电层),进而制得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
<实施例2、3及比较例1>
实施例2、3及比较例1是以与实施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导电积层体,只是其中的操作参数不尽相同,而不同的操作参数如下表1所示。
表1
Figure G200920177311XD00051
[制备触控面板样品]
<使用例1>
本使用例是先取一透明基板,并以溅镀的方式在该透明基板的一侧面上形成厚度约为30nm的铟锡氧化物层(即所述第二导电层),以制得所述触控面板的第二导电单元,接着,取实施例1的导电积层体作为第一导电单元,并如图3所示地将多个厚度为20μm的间隔件设置于上述第一导电单元及第二导电单元之间,且所述间隔件彼此间距约为150μm,以制得所述触控面板样品。
<使用例2、3及使用比较例1>
使用例2、3及使用比较例1是以与使用例1相同的步骤制备触控面板样品,只是其中的实施例1的导电积层体分别是以实施例2、3及比较例1的导电积层体取代。
[测试方法]
<雾度(haze)、内部扩散值与外部扩散值>
发明人使用日本电色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所制的雾度计(型号为NDH-2000),并依据JIS-K7105测试方法量测雾度,再经由下式(I)及(II)计算而得到内部扩散值与外部扩散值,需特别说明的是,使用例1~3及使用比较例1的内部扩散值与外部扩散值分别是藉由量测实施例1~3及比较例1的测试样品并经计算而得的,所述数值如下表2所示。
进行测量前,先以3M胶带平贴实施例1~3及比较例1的步骤(4)制得的半成品的具有凹穴的一侧面,借此得到实施例1~3及比较例1的测试样品,再以雾度计分别测量所使用的胶带、前述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步骤(1)的透明基板,以及前述实施例与比较例的测试样品的雾度。
触控面板的内部扩散值=贴上胶带后的测试样品的雾度-胶带的雾度-透明基板的雾度(I)
触控面板的外部扩散值=半成品的雾度-内部扩散值-透明基板的雾度(II)
<笔输入耐久性试验>
发明人使用由聚缩醛制得的笔(笔前端R为0.8mm),以负载5.0N于使用例1~3的触控面板样品的第二导电单元的第二基板上(参见图3)进行来回滑动,该笔的笔压载重为250g,每5万次来回滑动后就测定其直线度(linearity),当直线度超过1.5%的来回滑动次数定义为笔输入耐久性,其中,直线度的测定方法如下:
于该第一导电层及该第二导电层间施加直流电压5V,令该笔的测量开始位置A的输入电压为EA;测量结束位置B的输出电压为EB;与A距离为X的测量点X的输出电压为EX,且测量点X的输出电压理论值为EXX,则可由下式(III)及(IV)计算得到直线度(%):
EXX(理论值)=[X·(EB-EA)/(B-A)]+EA                (III)
直线度(%)=[(|EXX-EX|)/(EB-EA)]·100             (IV)
<字体显示测试>
发明人将触控面板置于一液晶显示器(LCD)面板上,并借由观察字体显示的情形,进行清晰度、牛顿环及抗眩等现象的等级评价。
清晰度评价
清晰度评价分为三等级:3代表未发生显示字体不清晰;2代表虽发生显示字体不清晰,但是未构成问题;1代表显著发生显示字体不清晰。
牛顿环评价
牛顿环评价分为三等级:3代表未发生牛顿环造成字体显示问题;2代表虽发生牛顿环,但是未构成字体显示问题;1代表显著发生牛顿环进而造成字体显示问题。
抗眩评价
抗眩评价分为三等级:3代表未发生眩光造成字体显示问题;2代表虽发生眩光,但是未构成字体显示问题;1代表显著发生眩光进而造成字体显示问题。
表2
  使用例1   使用例2   使用例3  使用比较例1
  内部扩散值   0.2   1.0   2.0  0.1
  使用例1   使用例2   使用例3  使用比较例1
  外部扩散值   0.7   4.0   7.0  0.5
  耐久性(万次)   >10   >10   >10  9
  清晰度评价   3   3   2  3
  牛顿环评价   2   2   3  1
  抗眩评价   2   2   3  1
由表2可知,上述使用例的耐久性试验皆佳,且值得说明的是,当外部扩散<0.7,导电积层体的抗眩效果较差;当外部扩散>7.0,导电积层体的雾度偏高且清晰度较差,而当内部扩散<0.2,导电积层体的抗牛顿环效果较佳;当内部扩散>2.0,导电积层体的雾度偏高且清晰度较差。因此,除了控制水溶性粒子及凹陷部的大小,以及第一导电层的表面形状外,还可借由调控内部扩散值及外部扩散值,以得到具有更好的抗牛顿环及耐久性佳的导电积层体,且使用其制得的触控面板也具有抗牛顿环、耐久性佳、抗眩光及清晰度良好等优点。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导电积层体借由光学扩散层中的水溶性粒子及凹陷部,以及该第一导电层的特殊表面形状,确实同时改善了现有导电积层体的牛顿环现象及耐久性问题,并使以其制得的触控面板保有一定程度的清晰度及抗眩旋光性,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Claims (3)

1.一种导电积层体,用于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积层体包括:
一第一基板;
一光学扩散层,设置于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且其厚度是介于1微米至2微米之间,该光学扩散层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形成多个向该第一基板凹陷的凹陷部,且所述凹陷部的最大深度是介于0.5微米到1微米之间,该光学扩散层包括多个粒径是介于0.5微米至1微米之间的水溶性粒子;以及
一第一导电层,形成于该光学扩散层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面上,该第一导电层包括一与该光学扩散层紧密结合的第一表面,及一相对于该第一表面的形状设置的第二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电积层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的厚度是介于10纳米至50纳米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电积层体,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层的厚度为20纳米。
CN200920177311XU 2009-09-04 2009-09-04 导电积层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182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7311XU CN201518237U (zh) 2009-09-04 2009-09-04 导电积层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77311XU CN201518237U (zh) 2009-09-04 2009-09-04 导电积层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518237U true CN201518237U (zh) 2010-06-30

Family

ID=42498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7731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18237U (zh) 2009-09-04 2009-09-04 导电积层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518237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0057B (zh) * 2010-10-15 2012-07-25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具有双硬化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724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基材及制造该导电基材的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80057B (zh) * 2010-10-15 2012-07-25 中国乐凯胶片集团公司 一种具有双硬化层的光学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3137244A (zh) * 2011-11-28 2013-06-05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导电基材及制造该导电基材的方法
CN103137244B (zh) * 2011-11-28 2015-12-09 远东新世纪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触控面板的导电基材及其制造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502934U (zh) 触控面板
CN204087183U (zh) 纳米碳管电容式触摸屏的层状结构
CN105224115B (zh) 曲面触控面板及可穿戴设备
CN102270524A (zh) 基于热塑性透明聚合物的银纳米线透明导电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203894715U (zh) 一种柔性触摸屏及触控设备
TWI639934B (zh) 觸控面板及其製造方法
CN109390080A (zh) 一种银纳米线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复合透明导电膜及其应用
CN105051832A (zh) 透明导电薄膜
CN102214499B (zh) 含纳米银线的软性透明导电膜及其制造方法
CN201518237U (zh) 导电积层体
CN103529616A (zh) 一种带触摸功能的电子纸显示模组及装置
CN205247024U (zh) 一种柔性石墨烯电子墨水显示屏
CN105242799B (zh) 曲面触控显示模组及可穿戴设备
CN203930764U (zh) 纳米银线导电层叠结构及触控面板
CN201570289U (zh) 导电积层体
CN205384883U (zh) 含粒子的双面ito导电膜
CN209168759U (zh) 一种银纳米线和透明导电氧化物复合透明导电膜
CN111295723B (zh) 嵌入式透明电极基板及其制造方法
CN203745671U (zh) 一种新型pet扩散膜
CN203746035U (zh) 触控面板的电极层的结构
CN113036051B (zh) 显示模组
CN104820518B (zh) 一种透明导电层合板体
CN205050572U (zh) 一种防雾耐热手机导电薄膜
CN211591645U (zh) 一种醇系纳米银线油墨涂布用的复合膜及纳米银线导电膜
CN109785998A (zh) 一种透明导电膜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630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