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83414U -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 Google Patents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83414U
CN201483414U CN2009201567803U CN200920156780U CN201483414U CN 201483414 U CN201483414 U CN 201483414U CN 2009201567803 U CN2009201567803 U CN 2009201567803U CN 200920156780 U CN200920156780 U CN 200920156780U CN 201483414 U CN201483414 U CN 2014834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eeve body
sleeve
receptacle
location division
switching contro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5678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聂羽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092015678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834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834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83414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Cores, Or Mand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至少包括有:套筒本体,底端面向内形成一具有凹设的容置部、顶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四角形的接合部及一连通容置部的定位孔;顶持件,容置于套筒本体的定位孔及控制件的接纳部或定位部之间;控制件,组设于套筒本体外侧方,且内壁面上设有一个以上接纳部及一个以上定位部,接纳部与定位部间呈交错错置的环状排列于环片体的内壁面上。上述构造,不但具有将已松脱的螺帽或螺栓随着套筒本体而一并被夹出外,同时,也可利用单手指的拨动控制件转动,而作为使螺帽或螺栓能自动从套筒本体的容置部内掉落下来,达到简易便利的操作控制特性。

Description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筒构造,特别涉及一种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背景技术
常用的套筒构造,请参阅图1,其包括有一套筒主体10,顶端面向内凹设有六角形孔101,且底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四角形孔(图中未示),并使六角形孔101与四角形孔呈相连通状,该套筒主体10的外表面形成有凹环部102,且于凹环部102的适当处形成有一贯穿连通于六角形孔101的定位孔103,并使该定位孔103内可容置有一滚珠15,以致使一具有开口区域180暨薄片圆形状的圈片环18能以紧配合的方式套置于凹环部102上,恰能使已设置于圈片环18上的限位孔181能对齐于定位孔103,而使得一较滚珠15直径小的限位孔能以更加紧密的方式将滚珠15压迫暨确实定位于圈片环18的限位孔181及定位孔103之间,而达到常态下能使滚珠15的内端面会略凸出进入六角形孔101内,且能确保滚珠15被固定而不会往外侧自动脱落或掉落的现象;
当螺帽受压而欲进入六角形孔101内时,会因螺帽顶端的斜面往上移动而推动已略凸出于六角形孔101内的滚珠15一部分往定位孔103的外侧方移动,且会迫使移动中的滚珠15受力抵推挤压圈片环18的限位孔181向外侧移动,此时,由于圈片环18的开口区域180指圈片环18的两相近暨未连结成一体的二端面而言,因此,圈片环18受力向套筒主体10的外侧移动时,则会迫使圈片环18的二端面会沿着套筒主体10的凹环部102的外径方向略微移动,直至该螺帽的侧端面或侧角移动至受滚珠15强力抵顶为止,即可直接将螺栓或螺帽给予松脱拆除后,会随着套筒主体10而一并被取出的现象,且必需再使用另外一只手使力去抓住拉动螺栓往不同方向移动后,方能达到将螺栓及套筒给予完全分离取出;但是,当套筒主体10所拆卸下的组件是螺帽时,则会因螺帽(即扁平)完全被埋入套筒主体10的六角形孔101内,以致使一并随着套筒主体10被取的螺帽,无法直接用手指扳动而分开,而必需通过辅助件(如:起子、细杆..等)插入螺帽的中心后再用力向下扳动,方能达到螺帽与套筒主体10分开的现象;如此的使用操作,往往带给使用者相当的麻烦和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至少包括有:套筒本体,底端面向内形成一具有凹设的容置部、顶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四角形的接合部及一连通容置部的定位孔;顶持件,容置于套筒本体的定位孔及控制件的接纳部或定位部之间;控制件,组设于套筒本体外侧方,且内壁面上设有一个以上接纳部及一个以上定位部,接纳部与定位部间呈交错错置的环状排列于环片体的内壁面上。
上述构造,通过套置于套筒本体上的控制件适当处以交叉间隔排列环设形成有接纳部及定位部,且在控制件受力转动时,使得已位于其上的接纳部及定位部因转动的移动位置改变来作为提供已容置于套筒本体的定位孔内的顶持件容置之用,且能决定顶持件的一部分位置是否继续凸伸进入至套筒本体的容置部内的依据,如此,其不但具有将已松脱的螺帽或螺栓随着套筒本体而一并被夹出外,同时,也可利用单手指的拨动控制件转动,而作为使螺帽或螺栓能自动从套筒本体的容置部内掉落下来,达到简易便利的操作控制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套筒构造的立体分解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的组合状态示意图。
图4为图3的组合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5为图3的转动操作后的组合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另一组合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的逆时针转动的初时的组合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8为图7的逆时针再转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局部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请参阅图2至图8所示,其至少包括有套筒本体1、顶持件2及控制件3,套筒本体1的底端面向内形成一具有凹设的容置部10、其顶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四角形的接合部12、一连通容置部10与接合部12间的连通孔11、一环设于套筒本体1外周侧的凹环槽13及一连通容置部10与凹环槽13间的定位孔14,该容置部10的形状可为多边形状或规则循环排列状,且该容置部10作为待松脱或待锁紧对象4容置之用,并使凹环槽13可设置于已具有容置部10的套筒本体1外侧的适当处;而该接合部12供驱动件(图中未示,如:棘轮扳手、电动或气动扳手等)的驱动部容置后的扳动之用;该定位孔14供顶持件2容置之用;
一顶持件2可容置于套筒本体1的定位孔14及控制件3的接纳部33或定位部34之间活动,且能使顶持件2外端缘受控制件3内壁缘的压迫来作为决定是否使顶持件2的最内侧缘能凸伸进入至套筒本体1的容置部10内,而达到具有确实抵顶于对象4的侧面或侧角上的卡制依据;而上述的顶持件2以滚珠、或具有球型状端面的短杆、或具有弧形状的块体、或具有弧形状的板块…等为最佳;
一控制件3,其具有弹性回复的特性为最佳,尤其为一具有间隔区域35的近圆形中空状的环片体30,该环片体30内壁面上设有复数个接纳部33及复数个定位部34,且接纳部33的尺寸大于定位部34的尺寸,并使接纳部33与定位部34间呈交错错置的环状排列于环片体30的内壁面上;具有近圆形状环片体30的最大内径略大于套筒本体1的凹环槽13的最大外径,且环片体30的转动能带动已位于其上的接纳部33及定位部34跟着转动,并通过接纳部33及定位部34因转动的移动位置改变来作为提供已容置于套筒本体1的定位孔14内的顶持件2容置之用,而达到具有卡定的定位作用,且能决定顶持件2的最内侧缘位置是否继续凸伸进入至套筒本体1的容置部10内的依据;另外,已设置于控制件3内壁缘的接纳部33及限位部34均呈凹陷状(即外表面呈凸出状)或孔状的设计,且接纳部33的凹入尺寸或直径尺寸分别大于定位部34的凹入尺寸或直径尺寸,以作为容置顶持件2最外侧缘容置之用,而达到具有松脱控制或卡定控制的双操作性;
在常态下,由于控制件3的环片体30的间隔区域35作用而使得环片体30具有弹性回复的特性,以利控制件3能套设于套筒本体1的凹环槽13上暨呈松配合的可转动方式,且能使已设置于环片体30上的定位部34与已设置于凹环槽13上的定位孔14呈对齐状,而致使已容置于定位孔14内的顶持件2外侧端能卡入抵顶于环片体30的定位部34内,且能使顶持件2最内侧缘则略凸出于套筒本体1的容置部10内;因此,当对象4(即螺帽)于常态下欲强制置入套筒本体1的容置部10内时,则能通过物件4(即螺帽)顶缘沿着套筒本体1的容置部10往上插入踫触至已凸出于容置部10一部分的顶持件2最内侧缘,且会因对象4(即螺帽)往上的力量大于压制顶持件2不动的环片体的自身弹力的力量下,而致使顶持件2受物件4(即螺帽)顶缘往上推动力量而迫使顶持件2向右侧推动环片体30也向右侧移动(即环片体30的间隔区域35的间隙空间会增大),直至对象4(即螺帽)的侧面或侧角受顶持件2的抵顶夹持住为止,即可扳动套筒本体1转动而达到将对象4(即螺帽)给予松开,且能使已松开后的物件4(即螺帽)能随着套筒本体1而一并被取出(如图3、图4、图6所示);
此时,仅需单手手指直接施力于控制件3的环片体30上,且会迫使环片体30于套筒本体1的凹环槽13内呈逆时针转动状,即会迫使控制件3的凹陷状接纳部33及凹陷状定位部34均会跟着呈逆时针转动,换句话说,当凹陷状定位部34受顶持件2外侧端的阻力作用而欲逆时针转动时,则必须因环片体30自身的弹性回复特性,而使得环片体30在逆时针转动之初就能使其形成边向外侧转动边扩张的现象,而使得环片体30的间隔区域35的间隙变大(如图7所示,即环片体30的定位部34至接纳部33间的内壁缘会压迫于顶持件2的最外侧缘上),直至环片体30的接纳部33转动至套筒本体1的定位孔14或顶持件2的位置处止,此时,该顶持件2的最外侧缘与接纳部33内壁缘间形成有一足以吸收顶持件2最内侧缘完全移入至定位孔14间的空隙(即因接纳部33的尺寸大于定位部34的尺寸),而能使得顶持件2不再强力抵顶于已松开后的物件4(即螺帽)的侧面或侧角上,因此,会使得顶持件2能顺利移入抵顶于凹陷状接纳部33内壁缘处,同时,该顶持件2的最内侧缘则不再抵顶于已松开后的物件4(即螺帽)上或不再位于容置部10内(如图5、图8所示),而达到使已松开后的对象4(即螺帽)能自套筒本体1的容置部10内自动掉落出来,以达到简易便利的操作控制特性。
请参阅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再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环片体30内壁面上设有复数交错环状排列的凹陷状接纳部33及凹陷状定位部34间不相互连通状,改变为,在凹陷状接纳部33与凹陷状定位部34间可通过一导部36加以连通,且该导部36可为槽状或孔状,并使导部36仅作为顶持件2最外侧缘转动时的移动路径之用,而可达到减少环片体30在转动时因阻力所需的力量,如此,其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环片体30内壁面上设有复数交错环状排列的接纳部33及定位部34均呈凹陷状,改变为,接纳部33与定位部34均呈孔状,且孔状的接纳部33的直径尺寸大于孔状的定位部34的直径尺寸,以作为容置顶持件2外侧缘容置之用,而达到具有松脱控制或卡定控制的双重操作性功效,如此,其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不在此赘述。
请参阅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实施例图,其主要的改变在于:将原来环片体30内壁面上设有复数交错环状排列的接纳部33及定位部34均呈凹陷状,改变为,接纳部33与定位部34均呈孔状,且孔状的接纳部33的直径尺寸大于孔状的定位部34的直径尺寸,以作为容置顶持件2外侧缘容置之用,而达到具有松脱控制或卡定控制的双重操作性功效;再者,该孔状接纳部33与孔状定位部34之间则设置有一导部37加以连通,且该导部37可为槽状或孔状,并使导部37仅作为顶持件2最外侧缘转动时的移动路径之用,而达到减少环片体30在转动时因阻力所需的力量,如此,其运用的技术手段及原理,均已于上述内容中详加描述,不在此赘述。

Claims (10)

1.一种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有:
套筒本体,底端面向内形成一具有凹设的容置部、顶端面向内凹设形成有四角形的接合部及一连通容置部的定位孔;
顶持件,容置于套筒本体的定位孔及控制件的接纳部或定位部之间;
控制件,组设于套筒本体外侧方,且内壁面上设有一个以上接纳部及一个以上定位部,接纳部与定位部间呈交错错置的环状排列于环片体的内壁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以上接纳部及一个以上定位部设置于近圆形中空状的控制件的环片体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的接纳部及定位部均呈凹入状,且凹入状接纳部的凹陷尺寸大于凹入状定位部的凹陷尺寸。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的接纳部及定位部均呈孔状,且孔状接纳部的直径尺寸大于孔状定位部的直径尺寸。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件为滚珠、或具有球型状端面的短杆、或具有弧形状的块体、或具有弧形状的板块。
6.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的环片体具有弹性回复的特性,且环片体的最大内径略大于套筒本体外周侧的环状凹环槽的最大外径,该凹环槽与容置部间形成有定位孔加以连通。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的容置部与接合部间由连通孔加以连通。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持件为滚珠、或具有球型状端面的短杆、或具有弧形状的块体、或具有弧形状的板块。
9.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的环片体具有间隔区域,且环片体的最大内径略大于套筒本体外周侧的环状凹环槽的最大外径,该凹环槽与容置部间形成有定位孔加以连通,顶持件置于其内;所述顶持件为滚珠、或具有球型状端面的短杆、或具有弧形状的块体、或具有弧形状的板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本体的容置部与接合部间由连通孔加以连通。
CN2009201567803U 2009-06-16 2009-06-16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34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67803U CN201483414U (zh) 2009-06-16 2009-06-16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567803U CN201483414U (zh) 2009-06-16 2009-06-16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83414U true CN201483414U (zh) 2010-05-26

Family

ID=42422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56780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83414U (zh) 2009-06-16 2009-06-16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8341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3598A (zh) * 2017-03-28 2017-05-31 深圳市六八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方型螺柱拾取机构
CN109605262A (zh) * 2017-09-21 2019-04-12 薪萤企业有限公司 套筒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743598A (zh) * 2017-03-28 2017-05-31 深圳市六八工业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方型螺柱拾取机构
CN109605262A (zh) * 2017-09-21 2019-04-12 薪萤企业有限公司 套筒
CN114833757A (zh) * 2017-09-21 2022-08-02 薪萤企业有限公司 套筒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481996A (zh) 自行车快拆防松脱装置
CN101439417A (zh) 机床夹头的夹紧方法以及一种机床夹头夹紧装置
CN201483414U (zh) 套筒快脱切换控制构造
CN201871801U (zh) 切管机
CN101982275B (zh) 自动进给磁力复位切管机
CN201871800U (zh) 自动进给磁力复位切管机
CN202106346U (zh) 圆螺母套筒
CN203156117U (zh) 一种快换钻夹头
CN201333539Y (zh) 一种机床夹头夹紧装置
CN213671484U (zh) 一种便于安装冲压模具的冲床
CN202480047U (zh) 一种轴承外圈的拆卸装置
CN110091276B (zh) 一种可在刀体内部更换刀刃的螺丝刀
CN211029795U (zh) 一种可在刀体内部更换刀刃的螺丝刀
CN202702122U (zh) 电动扳手套筒自锁结构
CN203418461U (zh) U形换热管试压用快开夹具
CN102962517B (zh) 一种免拆卸转位的锯弓及其锯条连接夹头
CN203510044U (zh) 起子头扳手工具
CN202212579U (zh) 一种铅粒退料顶杆限位装置
CN206662357U (zh) 一种旋转锁紧式快换夹头
CN211195712U (zh) 一种自行车用双胎并装式轮辋
CN202241027U (zh) 一种螺钉拆装扳手
CN203064911U (zh) 耳箔收卷盘
CN204413950U (zh) 一种圆管扳手
CN218109589U (zh) 涨紧式齿轮倒棱夹具
CN203679223U (zh) 一种快换模具顶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26

Termination date: 2012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