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8475U - 微型同轴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微型同轴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78475U
CN201478475U CN2009201340950U CN200920134095U CN201478475U CN 201478475 U CN201478475 U CN 201478475U CN 2009201340950 U CN2009201340950 U CN 2009201340950U CN 200920134095 U CN200920134095 U CN 200920134095U CN 201478475 U CN201478475 U CN 2014784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ing part
mini
insulation pressing
base
insulating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3409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国清
郭建广
王玉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Original Assignee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filed Critical Advanced Connectek Shenzhen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3409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784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784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7847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其包含有:一屏蔽外壳,系为金属且具有一基座、一固定座以及一压线盖;一绝缘本体,系设置在屏蔽外壳内,且具有一底座以及一绝缘压合件,该绝缘压合件形成在底座外侧,且具有弹性而可向内弯折盖合,当压线盖盖合时,同时迫使绝缘压合件弯折;一端子,系设置在绝缘本体中且具有一导线接触板,由导线接触板的两相对侧边向下延伸以分别形成一电性接触臂。当一同轴缆线设置到连接器上时,其中心导线可被绝缘压合件牢牢压紧而与端子有良好的电性接触,藉此稳定讯号传输。

Description

微型同轴连接器
【新型所属之技术领域】
本创作系属于一种连接器,尤指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其无须焊接加工,且可有效维持同轴缆线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接触,进而提升讯号传输的效率与稳定度。
【先前技术】
现有的同轴连接器可连接一同轴缆线,且包含一金属外壳、一绝缘套以及一端子,金属外壳呈现L型并且具有一容置空间以及一压线盖,绝缘套设置于容置空间内,端子则设置在绝缘套内,且具有一可与同轴缆线的中心导线相焊接的焊杯,当绝缘套以及端子设置到金属外壳内之后,则弯曲金属外壳的压线盖而封闭绝缘套与端子,并将同轴缆线末端的中心导线焊接固定于内部。然而,同轴连接器需要透过人工配合放大镜来焊接将同轴缆线的中心导线焊接固定在焊杯上,因此加工程序耗时,导致连接器产率无法提高。
美国专利第5,263,877号揭露了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改良,其可连接一同轴缆线,且同样包括一金属外壳、一绝缘套及一端子。金属外壳压线盖的内表面上固定有一压合组件,当绝缘套与端子全部置入金属外壳,且盖合金属外壳的压线盖之后,压合组件将同轴缆线的中心导线压合于端子的焊杯上,使得同轴缆线与端子电性连接,达到传输讯号的功能。然而,压合组件位于金属外壳的压线盖上,压线盖弯曲时无法使压合组件精确压合在中心导线上,导致中心导线无法良好接触并且定位于焊杯上,因而降低电性接触的稳定度,导致同轴连接器无法顺利传输讯号。
其后仍有人发展出数种同轴连接器,不外乎是以上述焊接或是压合方式来固定中心导线,但仍有上述透过焊接方式导致的低产率以及透过压合方式导致的讯号传输不良等问题。
【新型内容】
本创作人有鉴于目前的同轴连接器具有产率不佳以及讯号传输不良等问题,改良其不足与缺失,进而创作出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
本创作主要目的系提供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其无须焊接加工,且可有效维持同轴缆线与连接器之间的电性接触,进而提升讯号传输的效率与稳定度。
为达上述目的,系令前述微型同轴连接器包含有:
一屏蔽外壳,系为金属且具有一基座、一固定座以及一压线盖,基座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固定座自基座上朝外突延伸且具有一缆线槽,压线盖自基座朝外突伸且可向固定座弯折而盖合容置空间与缆线槽;
一绝缘本体,系设置在屏蔽外壳的容置空间内,且具有一底座以及一绝缘压合件,在底座上形成有一容腔,该绝缘压合件形成在底座外侧,且具有弹性而可向内弯折盖合于容腔内,当压线盖盖合时,同时迫使绝缘压合件弯折;以及
一端子,系设置在绝缘本体容腔之中且具有一导线接触板,由导线接触板的两相对侧边向下延伸以分别形成一电性接触臂。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当一同轴缆线安装到微型同轴连接器时,同轴缆线内的中心导线设置于端子的导线接触板上,且随着端子一并安装于绝缘本体容腔内,随后压线盖盖合并且同时迫使绝缘本体的绝缘压合件压合于中心导线之上,藉此将中心导线牢固定位于端子上。由于绝缘压合件形成在绝缘本体上,故能准确的盖合于容腔中并完全压合于中心导线上而不偏差,因此中心导线可确实与端子的导线接触板紧密接触,达到良好的电性接触效果,令端子可稳定传输讯号;此外,绝缘压合件系以弹性材料制作,受到弯折时不会轻易折断,可避免绝缘压合件自底座意外脱落而导致中心导线松脱的问题;又绝缘本体上的导引斜坡可顺利导引绝缘压合件压入容腔内而不会歪斜;再者,绝缘本体的导引斜边可导引同轴缆线的网状导体顺利进入承托部容槽内,有助于同轴缆线的定位。
前述屏蔽外壳的压线盖相对基座呈垂直朝上,前述绝缘本体的绝缘压合件贴合压线盖内表面。
前述绝缘压合件在未设置于屏蔽外壳容置空间内之前,其预设状态为自底座一侧径向向外水平突伸。
前述绝缘本体底座上形成有一与容腔连通的缺槽,该端子的导线接触板周缘向上延伸有二设置在缺槽内的夹拑部,两夹拑部之间形成有一夹缝。
前述绝缘本体底座的容腔内靠近绝缘压合件处形成有一龛槽,该导线接触板上形成有一插设部,该插设部两侧分别形成有尖端而分别插设龛槽两内侧面内。
前述绝缘本体底座靠近绝缘压合件的容腔两侧顶缘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斜坡。
前述绝缘本体底座上径向向外突伸有一相对绝缘压合件的承托部,该承托部上形成有一容槽,在容槽两侧的顶缘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斜边。
前述绝缘本体的绝缘压合件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防滑肋。
前述压线盖相对绝缘压合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压纹。
前述屏蔽外壳基座的侧壁上形成有二定位槽,该绝缘本体底座两侧分别径向向外突伸有一定位块以设置于相对应的定位槽内。
前述压线盖末端延伸有至少一对包夹部。
前述端子的导线接触板上贯穿形成有一导线对位孔。
前述底座各定位块以紧迫方式紧密固定在相对应定位槽内。
【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创作微型同轴连接器可与一同轴缆线(40)相连接,该同轴缆线(40)由具有一中心导线(41),且中心导线(41)上中心依序向外包覆有一内绝缘材(42)、一网状导体(43)以及一外绝缘套(44)。
本创作微型同轴连接器包含有:一屏蔽外壳(10)、一绝缘本体(20)以及一端子(30)。
该屏蔽外壳(10)为金属且具有一基座(11)、一固定座(13)以及一压线盖(15)。
该基座(11)上贯穿形成有一容置空间(110),容置空间(110)具有一开口端(111),该开口端(111)作为微型同轴缆线连接器的插槽而能收容一相对应的插头。基座(11)侧壁上形成有二定位槽(116)。
该固定座(13)自基座(11)上朝外突延伸且具有一缆线槽(131)以便收容同轴缆线(40)的外绝缘套(44)。
该压线盖(15)自基座(11)朝外突伸,可朝上垂直突伸,压线盖(15)可向固定座(13)弯折而盖合容置空间(110)与缆线槽(131)。压线盖(15)末端延伸有至少一对包夹部(161)(162)以牢固包夹同轴缆线(40)。此外,压线盖(15)内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压纹(151)。
该绝缘本体(20)设置在屏蔽外壳(10)的容置空间(110)内,且具有一底座(21)、一绝缘压合件(23)以及一承托部(25)。
在底座(21)上贯穿形成有一容腔(22)。底座(21)两侧分别径向向外突伸有一定位块(26)以设置于基座(11)的相对应定位槽(116)内,该定位块(26)形状略为不规则,可为梯形,具有斜面,并且以紧迫方式紧密固定在相对应定位槽(116)内。
请进一步参照图4至图7,该绝缘压合件(23)形成在底座(21)外侧,贴合压线盖(15)内表面,可相对并且受到压纹(151)压紧。绝缘压合件(23)具有弹性而可向内弯折盖合于容腔(22)内,当压线盖(15)盖合时,同时迫使绝缘压合件(23)一并弯折。绝缘压合件(23)在未设置于屏蔽外壳(10)容置空间(110)内之前,其预设状态为自底座(21)一侧径向向外水平突伸。此外,绝缘压合件(23)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防滑肋(235)以避免与中心导线(41)产生相对滑动。
该承托部(25)自底座(21)上径向向外突伸且相对绝缘压合件(23),该承托部(25)上形成有一容槽(251)以便能容纳同轴缆线(40)的网状导体(43)。在容槽(251)两侧的顶缘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斜边(253)。
此外,底座(21)的容腔(22)内靠近绝缘压合件(23)处形成有一龛槽(220)。底座(21)上形成有一与容腔(22)连通的缺槽(221)。底座(21)靠近绝缘压合件(23)的容腔(22)两侧顶缘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斜坡(223)以便顺利引导绝缘压合件(23)盖合于容腔(22)内。
该端子(30)设置在绝缘本体(20)容腔(22)之中且具有一导线接触板(31),在导线接触板(31)上贯穿形成有一导线对位孔(311)以便组装人员能轻易将同轴缆线(40)的中心导线(41)对位于该导线对位孔(311)上,由导线接触板(31)的两相对侧边向下延伸以分别形成一电性接触臂(32)而能接触相对应插头的端子。导线接触板(31)周缘向上延伸有二设置在缺槽(221)内的夹拑部(33),两夹拑部(33)之间形成有一夹缝(34)。同轴缆线(40)的中心导线(41)可受夹拑部(33)挟持而位于夹缝(34)之间,而能避免中心导线(41)脱落。导线接触板(31)上形成有一插设部(35),该插设部(35)两侧分别形成有尖端而分别插设底座(21)龛槽(220)两内侧面内。
藉由上述技术手段,当一同轴缆线(40)安装到微型同轴连接器时,同轴缆线(40)内的中心导线(41)设置于端子(30)的导线接触板(31)上,且随着端子(30)一并安装于绝缘本体(20)容腔(22)内,随后压线盖(15)盖合并且同时迫使绝缘本体(20)的绝缘压合件(23)压合于中心导线(41)之上,藉此将中心导线(41)牢固定位于端子(30)上。由于绝缘压合件(23)形成在绝缘本体(20)上,故能准确的盖合于容腔(22)中并完全压合于中心导线(41)上而不偏差,因此中心导线(41)可确实与端子(30)的导线接触板(31)紧密接触,达到良好的电性接触效果,令端子(30)可稳定传输讯号;此外,绝缘压合件(23)系以弹性材料制作,受到弯折时不会轻易折断,可避免绝缘压合件(23)自底座(21)意外脱落而导致中心导线(41)松脱的问题;又绝缘本体(20)上的导引斜坡(223)可顺利导引绝缘压合件(23)压入容腔(22)内而不会歪斜;再者,绝缘本体(20)的导引斜边可导引同轴缆线(40)的网状导体(43)顺利进入承托部(25)容槽(251)内,有助于同轴缆线(40)的定位。
【图式简单说明】
图1是本创作与同轴缆线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创作端子结合同轴缆线的立体外观图。
图3是本创作结合同轴缆线而尚未关闭压线盖的实施状态图。
图4是本创作根据图3的俯视图。
图5是本创作根据图3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本创作接续图5的实施状态图,显示压线盖已盖合的状态。
图7系本创作根据图6的立体外观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屏蔽外壳    (11)基座        (110)容置空间    (111)开口端
(116)定位槽     (13)固定座      (15)压线盖       (151)压纹
(161)包夹部     (162)包夹部     (20)绝缘本体     (21)底座
(22)容腔        (220)龛槽       (223)导引斜坡    (23)绝缘压合件
(235)防滑肋     (25)承托部      (251)容槽        (253)导引斜边
(26)定位块      (30)端子        (31)导线接触板   (311)导线对位孔
(32)电性接触臂  (33)夹拑部      (34)夹缝         (40)同轴缆线
(41)中心导线    (42)内绝缘材    (43)网状导体      (44)外绝缘套

Claims (9)

1.一种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该微型同轴连接器包含:
一屏蔽外壳,为金属材料且具有一基座、一固定座以及一压线盖,基座上形成有一容置空间,固定座自基座上朝外突延伸且具有一缆线槽,压线盖自基座朝外突伸且可向固定座弯折而盖合容置空间与缆线槽;
一绝缘本体,设置在屏蔽外壳的容置空间内,且具有一底座以及一绝缘压合件,在底座上形成有一容腔,该绝缘压合件形成在底座外侧,且具有弹性而可向内弯折盖合于容腔内,当压线盖盖合时,同时迫使绝缘压合件弯折;以及
一端子,设置在绝缘本体容腔之中且具有一导线接触板,由导线接触板的两相对侧边向下延伸以分别形成一电性接触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屏蔽外壳的压线盖相对基座呈垂直朝上,前述绝缘本体的绝缘压合件贴合压线盖内表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压合件在未设置于屏蔽外壳容置空间内之前,其预设状态为自底座一侧径向向外水平突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底座上形成有一与容腔连通的缺槽,该端子的导线接触板周缘向上延伸有二设置在缺槽内的夹拑部,两夹拑部之间形成有一夹缝。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底座的容腔内靠近绝缘压合件处形成有一龛槽,该导线接触板上形成有一插设部,该插设部两侧分别形成有尖端而分别插设龛槽两内侧面内。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之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底座靠近绝缘压合件的容腔两侧顶缘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斜坡。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之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底座上径向向外突伸有一相对绝缘压合件的承托部,该承托部上形成有一容槽,在容槽两侧的顶缘上分别形成有一导引斜边。
8.如权利要求7所述之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绝缘本体的绝缘压合件内表面形成有至少一防滑肋。
9.如权利要求8所述之微型同轴连接器,其特征是该压线盖相对绝缘压合件的内表面上形成有至少一压纹。
CN2009201340950U 2009-07-28 2009-07-28 微型同轴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84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40950U CN201478475U (zh) 2009-07-28 2009-07-28 微型同轴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340950U CN201478475U (zh) 2009-07-28 2009-07-28 微型同轴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78475U true CN201478475U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14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3409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8475U (zh) 2009-07-28 2009-07-28 微型同轴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7847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7593A1 (zh) * 2010-05-07 2011-11-10 深圳市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弯式同轴电连接器
CN102377081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擎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103155289A (zh) * 2010-10-05 2013-06-12 株式会社起家来人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KR101788041B1 (ko) 2016-05-04 2017-10-19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WO2019019000A1 (zh) * 2017-07-25 2019-01-31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137593A1 (zh) * 2010-05-07 2011-11-10 深圳市电连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弯式同轴电连接器
CN102377081A (zh) * 2010-08-24 2012-03-14 擎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改进的同轴连接器的端子结构
CN103155289A (zh) * 2010-10-05 2013-06-12 株式会社起家来人 用于同轴电缆的连接器
KR101788041B1 (ko) 2016-05-04 2017-10-19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WO2017191906A1 (ko) * 2016-05-04 2017-11-09 주식회사 기가레인 동축 케이블 커넥터
CN109075513A (zh) * 2016-05-04 2018-12-21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
JP2019514161A (ja) * 2016-05-04 2019-05-30 ギガレーン カンパニー リミテッドGigalane Co., Ltd. 同軸ケーブルコネクタ
CN109075513B (zh) * 2016-05-04 2019-11-05 吉佳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同轴电缆连接器
US10566710B2 (en) 2016-05-04 2020-02-18 Gigalane Co., Ltd.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WO2019019000A1 (zh) * 2017-07-25 2019-01-31 启东乾朔电子有限公司 射频同轴连接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M365590U (en) Coaxial micro-connector
CN102904129B (zh) 同轴型电连接器及同轴型电连接器组合体
CN201478475U (zh) 微型同轴连接器
CN102709729B (zh) 连接端子、同轴电连接器及其接线结构
KR20140016189A (ko) 동축 케이블 조립체
CN205355339U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105490059A (zh) 正反插usb插座
CN201360091Y (zh) 移动通信设备的l型同轴连接器
CN1107261A (zh) 小型嵌入式安装连接器
CN202352863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01966368U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及其导电端子
CN206293659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106384903A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04289783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04289891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104538761A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201623311U (zh) 缆线连接器结构改良
CN201966339U (zh) 同轴电缆连接器
CN202013963U (zh) 一种数据线及其端子结构
JP3165099U (ja) ハウジング付きケーブル同軸コネクタ
CN219801314U (zh) 板对板连接器公座及连接器组合
CN105140682B (zh) 同轴连接器
CN104409895B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CN105006698B (zh) 插头电连接器
CN216529482U (zh) 同轴线缆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