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78212U - 辅助触头装置 - Google Patents

辅助触头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78212U
CN201478212U CN2009202166453U CN200920216645U CN201478212U CN 201478212 U CN201478212 U CN 201478212U CN 2009202166453 U CN2009202166453 U CN 2009202166453U CN 200920216645 U CN200920216645 U CN 200920216645U CN 201478212 U CN201478212 U CN 20147821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ver
contact
handle
fixed contact
sp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216645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科军
杨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ark Electrics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oark Electr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ark Electrics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Noark Electrics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216645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7821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7821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7821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eakers (AREA)

Abstract

一种辅助触头装置,它包括外壳、手柄、第一杠杆、第二杠杆、第三杠杆、第四杠杆、第五杠杆、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第一接线装置、第二接线装置、第三接线装置、第四接线装置、第五接线装置、第六接线装置和限位机构,通过选择带有凸出臂的第五杠杆或不带有凸出臂的第五杠,就可组装成FS运行模式或OC运行模式的两种不同的辅助触头的产品,使FS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产品与OC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产品之间的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达到最佳,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多、寿命长、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Description

辅助触头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触头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指示断路器的分断/闭合状态和/或在故障脱扣时发出警报信号的辅助触头装置。
背景技术
辅助触头装置是断路器的辅助单元中最常见的一种电器装置。常见的辅助触头装置分两种,一种是只能指示断路器的分断/闭合状态,而另一种则不仅能指示断路器的分断/闭合状态,而且还能在断路器故障脱扣时发出报警信号。辅助触头装置的指示断路器分断/闭合状态和/或在故障脱扣时发出警报信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触头的通/断切换来控制指示和/或警报电路的通/断,从而实现利用断路器的分断、闭合、跳闸三种状态,来控制包括指示、报警在内的各种用途的辅助控制电路的通/断。常用的单断电三端子型式的触头元件辅助触头装置中最多有两个动触头A和B;动触头A对应与两个静触E、F协同工作,并在静触头E与静触头F之间切换通/断;动触头B对应与两个静触头H、G协同工作,并在静触头H与静触头G之间切换通/断。由此可见,现有的辅助触头装置产品可以通过E、F、H、G四个静触头的节点提供四路辅助控制电路的接入,理论上讲它最多可能出现以下四种动、静触头的通/断状态:
第一种通/断状态是A-E通、A-F断、B-H通、B-G断;
第二种通/断状态是A-E断、A-F通、B-H通、B-G断;
第三种通/断状态是A-E断、A-F通、B-H断、B-G通;
第四种通/断状态是A-E通、A-F断、B-H断、B-G通。
然而,在现有技术的辅助触头装置中,由于断路器可能出现的工作状态只有三种,即闭合状态、分断状态和跳闸状态,因此,上述的由四个静触头节点提供的四路辅助控制电路的四种通/断状态所表示的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最多是三种,也可以是两种。在表示断路器的三种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由静触头节点可能提供的四路控制电路中所对应的通/断状态是:如果设上述第一种通/断状态表示断路器的闭合状态,则第二种通/断状态或第四种通/断状态表示为断路器的分断状态,而第三种通/断状态表示为断路器的跳闸状态。在表示断路器的两种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由静触头节点可能提供的四路控制电路中所对应的断路器的工作状态是:如果设上述第一种通/断状态或第二种通/断状态表示断路器的闭合状态,则第三种通/断状态或第四种通/断状态表示为断路器的分断状态,该分断状态可能是人为分断,也可能是跳闸分断。
发明专利89100530.7公开了一种“标准多路断路器用的辅助控制和指示开关”的现有技术,所述开关其实是一种能以断路器的闭合、分断和跳闸三种工作状态控制所述开关的两个动触头分别与各自的触头组内的两个静触头通/断切换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缺点是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触头切转动作慢,寿命低。发明专利00119302.3公开了一种“用于带有跳闸装置的电气开关器件的辅助指示模块”的现有技术,所述的辅助指示模块其实也是一种辅助触头装置,其特点是它具有在OC运行模式与FS运行模式之间选择切换。所谓的OC运行模式,即由断路器的闭合和分断两种工作状态控制辅助触头装置的两个动触头分别与各自的触头组内的两个静触头通/断切换,以指示断路器的闭合(即断路器的主触头的闭合)和分断(即断路器的主触头的分断),它不能分辩是人为分断还是跳闸分断。所谓的FS运行模式,即由断路器的闭合状态、分断状态和跳闸状态控制辅助触头的两个动触头分别与各自的触头组内的两个静触头通/断切换,以指示断路器的闭合、分断和跳闸三种状态,其中分断是指人为分断,跳闸是指跳闸分断。该现有技术的缺陷是结构复杂、产品的价格昂贵,触头切换动作慢,寿命低,可靠性差。由于辅助触头装置的在与断路器相耦合后不再需要在OC运行模式与FS运行模式之间选择切换,因此,一个OC运行模式和FS运行模式兼有的辅助触头装置是不经济的。从经济性与使用要求看,一种辅助触头装置只有OC或FS一种运行模式,不仅能满足使用要求,还可降低制造成本。然而,结合上述关于辅助触头的通/断状态的工作原理可知,由于OC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装置与FS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装置的动、静触头之间的通/断切换状态不同,所以两种辅助触头装置的操作机构的结构也会不同,为此,从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出发,使OC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装置与FS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装置的零部件的通用达到最优化,是本技术领域当前所需解决的具有重要意义的问题,也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
此外,现有技术的辅助触头装置还存在触头动作慢、寿命低、结构复杂、零件繁多、制造成本高、功能少等缺点。对于一个优质的辅助触头装置而言,其功能不仅包括由触头的通/断功能实现的各种指示、报警和控制功能,还应包括复位功能、测试功能、机械指示功能等各种辅助功能,而所谓功能少,就是指不同程度的欠缺这些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断路器的辅助触头装置,它具有结构简单、使用功能多、制造成本低、寿命长、触头动作速度快等优点,只需更换一个零件就可实现由OC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装置变成FS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装置,使OC运行模式与FS运行模式两种辅助触头装置之间的零件的通用性达到最优化。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辅助触头装置包括外壳、手柄、第一杠杆、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第四接线端子、第五接线端子、第六接线端子,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第一接线板、第二接线板、第一静触头、第二静触头、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第三弹簧;所述的手柄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一接线板连接,第二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板连接;所述的第三接线端子与第一静触头连接,第四接线端子与第二静触头连接,第五接线端子与第三静触头连接,第六连接端子与第四静触头连接。
所述辅助触头装置还包括第二杠杆、第三杠杆、第四杠杆、第五杠杆、第一摇臂、第二摇臂、第一弹簧、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三弹簧的一端与外壳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杠杆连接;所述的第四杠杆和第五杠杆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的第五杠杆与第四杠杆耦合连接;所述的第二杠杆和第三杠杆分别枢转地安装在第四杠杆上,所述的第二杠杆与第三杠杆耦合连接;所述第一杠杆的一端枢转连接在手柄上,另一端与第二杠杆枢转连接;
所述的第一摇臂和第二摇臂分别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所述的第一摇臂与第四杠杆耦合连接,所述的第二摇臂与第五杠杆耦合连接;所述的第一弹簧的一端与第一摇臂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动触头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摇臂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触头连接;
所述的第一动触头通过触头连接结构200与第一接线板安装连接,所述第一动触头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以第一接线板为支点,在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之间快速转换,以实现第一动触头在第一静触头与第二静触头之间的通/断切换;所述的第二动触头通过连接结构与第二接线板安装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在第二弹簧的弹力作用下,以第二接线板为支点,在第三静触头和第四静触头之间快速转换,以实现第二动触头在第三静触头与第四静触头之间的通/断切换。
以上是辅助触头装置OC运行模式的产品组件,当辅助触头装置选取采用FS运行模式时,可通过增加和更换部分元件得以实现,具体包括:在所述的第五杠杆上具有凸出臂,凸出臂通过凸出臂耦合结构300与手柄耦合连接并协同工作;所述手柄上具有一个触发凸出臂的限位装置;所述的限位装置与手柄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上。
FS运行模式下的辅助触头装置包括以下三种工作状态:所述手柄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手柄与凸出臂分离。所述手柄由“闭合”位置搬到“分断”位置时,所述的凸出臂耦合结构300使手柄与凸出臂接触并限制第五杠杆回位,第二动触头处在与第三静触头接通的位置。在手柄处于“分断”位置时,拨动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解除手柄与凸出臂的耦合连接,解除凸出臂的回位限制,第二动触头处在与第四静触头接通的位置。
所述的手柄与第四杠杆之间的凸出臂耦合结构300具体可包括:形成在所述的凸出臂上的凸块、形成在所述的手柄上的凸沿,所述凸沿成圆弧状,并与凸出臂上的凸块耦合连接。在手柄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的凸块与凸沿分离;在手柄处于“分断”位置时,所述的凸块与凸沿保持接触,凸沿挡住凸块以限制凸出臂的回位;通过人为拨动所述的限位装置,使限位装置上的斜面挤压所述的凸块,凸块从凸沿中强制脱出,从而解除凸出臂的回位限制。
无论采用0C运行模式与FS运行模式,杠杆与动触头之间均可采用以下方式连接,以使动触头动作更加可靠、通断更迅速、寿命更长,具体如下:在第一动触头与第一连接板之间,以及在第二动触头与第二连接板之间,各分别设有动触头连接结构200;所述的动触头连接结构200包括:所述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的一端是一个带有折弯的片状端部,所述片状端部顶端的两侧设有两个凸耳;在第一接线板或第二接线板上分别设有凹槽;所述的片状端部插入到所述的凹槽内,所述两个凸耳加持在所述的凹槽的两侧。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分别作用在第一动触头、第二动触头的中部,通过弹力驱使所述的片状端部贴紧所述凹槽的底面,从而使片状端部只可以以所述的凹槽的底面为支点转动。在弹簧力作用下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初始与第二静触头(或第四静触头)接通,与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另一端连接的第一摇臂(或第二摇臂)在第四杠杆(或第五杠杆)推动下作逆时针(或顺时针)运动,使摇臂逐渐将弹簧拉长,当越过死点后在弹簧力作用下将动触头往摇臂运动方向即弹簧作用力方向拉动,使动触头以接线板上的凹槽为支点快速转动,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便于第一静触头(或第三静触头)接通,此时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处于拉长状态,并起蓄能作用。当第四杠杆(或第五杠杆)回位取消对第一摇臂(或第二摇臂)作用力后,第一弹簧(或第二弹簧)蓄能释放,快速拉动第一动触头(或第二动触头)恢复原始位置即与第二静触头(或第四静触头)接通。
辅助触头装置所处报警状态主要是通过以下结构显示在机壳外的:所述的第五杠杆的一端设有指示凸起和指示标记;在所述的外壳设有与指示凸起和指示标记对应的开口;所述的指示凸起和指示标记可从辅助触头装置的外壳的前面看到,并通过所述的开口显示实现指示作用。
所述凸起可用于接收动作输入,当辅助触头装置所处报警状态时,不需要断路器合闸来解除报警,可通过外力从机壳外推动第五杠杆实现。具体的说:所述的第五杠杆的一端设有上述凸起;所述的外壳设有与凸起对应的开口,便与凸起活动;推动所述露于外壳外的第五杠杆上的凸起,使第五杠杆运动,第五杠杆带动第二摇臂及对应的触头动作切换,从而解除报警信号。即所述凸起可用于接收动作输入,当外力作用于凸起时,通过推动凸起使第五杠杆动作,第五杠杆作用于第二摇臂上,以实现第二动触头在第三静触头、第四静触头之间的通/断切换。
所述的第二杠杆与第三杠杆之间设有杠杆间的锁扣结构400,通过该杠杆间的锁扣结构400使第二杠杆与第三杠杆相互耦合连接;所述的锁扣结构400包括形成在第二杠杆上的V形槽和形成在第三杠杆上的V形齿,所述V形槽与V形齿偶合匹配工作。具体的说:当V形槽与V形齿相啮合时,第二杠杆与第三杠杆相互锁住,使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稳定在“闭合”或“分断”状态的位置;当V形槽与V形齿相分离时,第二杠杆与第三杠杆解锁,使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由“闭合‘的位置转换到“跳闸”状态的位置。
另外,在所述的第三杠杆上还可设有脱扣柄,它与断路器的跳闸杆耦合并受所述的跳闸杆控制,当断路器脱扣跳闸时,所述断路器的跳闸杆触动辅助触头装置的脱扣柄动作,脱柄的动作驱使第三杠杆上的V形齿从第二杠杆上的V形槽分离,从而导致第二杠杆与第三杠杆解锁,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由“闭合”位置转换到“跳闸”位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在断路器闭合状态时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所处的状态及位置。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在断路器分断状态时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所处的状态及位置。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在断路器闭合状态时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所处的状态及位置。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在断路器分断状态时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所处的状态及位置。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在断路器跳闸状态时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所处的状态及位置。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了锁扣结构。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触头装置的连接结构200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辅助触头装置的动触头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两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不限于以下实施例。
图1、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辅助触头装置用于指示断路器的闭合/分断状态,其中分断状态包括人为分断和跳闸分断两种情况。图3、4、5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的辅助触头装置不仅可指示断路器的闭合/分断状态,而且还能在断路器故障脱扣时指示跳闸状态并发出警报,其中分断状态是指人为分断,而跳闸状态是指跳闸分断。
如图1至图7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是用于指示断路器(图中未示出)的分断/闭合状态和/或在所述断路器故障脱扣时发出警报,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必需与所述的断路器安装在一起使用。辅助触头装置的手柄1需与所述的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图中未示出)的操作方向一致并相互连接、相互联动。辅助触头装置的脱扣柄51与所述断路器的跳闸杆(图中未示出)或断路器的其它脱扣致动件(图中未示出)耦合连接,以将所述的断路器的脱扣跳闸动作传递给辅助触头装置。由此可见,辅助触头装置所作出的指示、报警或控制动作,均由所述断路器的操作手柄和跳闸杆的动作控制,辅助触头装置的动作状态完全代表了所述断路器的工作状态。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由外壳7、手柄1、第一杠杆2、第五杠杆3、第二杠杆4、第三杠杆5、第四杠杆6、第一静触头12、第四接线端子13、第一动触头14、第一弹簧15、第二静触头16、第四静触头17、第二弹簧18、第二动触头19、第三静触头20、第六接线端子21、第二接线板22、第五接线端子23、第二摇臂24、第二接线端子25和第三弹簧26组成,手柄1与第一杠杆2枢转连接,第一杠杆2与第二杠杆4枢转连接,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耦合连接,第二杠杆4和第三杠杆5分别与第四杠杆6枢转连接,第四杠杆6与第五杠杆3耦合连接,第四杠杆6和第五杠杆3分别与第一摇臂9和第二摇臂24耦合连接,第一摇臂9和第二摇臂24分别与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8连接,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8分别与第一动触头14和第二动触头19连接,第一动触头14和第二动触头19的一端分别通过连接结构200安装连接于第一接线板10和第二接线板22,第一动触头14的一端设于第一静触头12和第二静触头16之间,第二动触头19的一端设于第三静触头20和第四静触头17之间,第一接线板10、第二接线板22分别连接于第一接线端子8、第二接线端子25,第一静触头12、第二静触头16、第三静触头20和第四静触头17分别连于第三接线端子11、第四接线端子13、第五接线端子23和第六接线端子21,第五杠杆3与第三弹簧26的一端连接,第三弹簧26的另一端与外壳7连接,手柄1、第一摇臂9和第二摇臂24分别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第二杠杆4和第三杠杆5分别枢转地安装在第四杠杆6上,第四杠杆6和第五杠杆3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一个扭簧安装在第三杠杆5的枢轴上,确保断路器闭合时第三杠杆5的V形齿与第四杠杆6的V形槽相耦合。另一个扭簧安装在手柄1枢轴上,使手柄1在机构断开时自动回位到初始位置。
本文使用了多种连接结构,各连接结构的具体含义解释如下:上述所谓的枢转连接,是指两个零件通过一根枢轴连接后还存在一个可相对转动的自由度的连接方式。所谓耦合连接是指:两个零件之间存在接触关系,但不一定始终接触的连接,这种接触或不接触的配合形成了相互协同工作关系;在接触时,两个零件之间存在作用力、位移或运动的传递;在不接触时,两个零件之间不存在作用力、位移或运动的传递。当单独使用“连接”一词时,该连接是指两个零件之间始终接触的连接,其中包括机械连接或电连接。所谓的安装连接是指两个或更多的零件安装在一起,安装后零件之间还存在有规则的相对运动或联动,这种运动或联动构成了零件之间的协同工作关系,而该工作关系是据零件的工作要求而设计的。
如图7、8所示,上述的连接结构200包括形成在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一端的片状端部190、形成在所述片状端部190顶端的两侧设有两个突起的凸耳191、形成在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上的凹槽221。所述片状动触头所述片状状端部190具有一个类似于V字形的折弯,以分割动触头的支撑区和摆动区;并采用金属片,作为导电体的同时可灵活产生弹性形变,促进动触头快速反应。由于两个凸耳191的存在,在片状端部190顶部形成了一个由两凸耳191包围的槽结构,用于更好的夹持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当片状端部190装入所述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的凹槽221使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与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形成安装连接后,所述的两个凸耳191卡在所述的凹槽221两端的两个端面上。第一弹簧15(或第二弹簧18)的弹力驱使所述的片状端部190始终贴紧所述的凹槽221的底面,从而在第一弹簧15(或第二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所述的连接结构200约束了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与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之间活动关系,将动触头的运动限定在一定范围内,避免以下几种相对运动产生自由运动关系,即:由凹槽221的侧壁约束了所述的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上的片状端部190的左右移动(第一自由度)和转动(第二自由度);由凹槽221的底面约束了所述片状端部190的上下移动(第三自由度);由凹槽221两端的两个端面与所述的形成在片状端部190上的两个凸耳191约束了片状端部190的前后自由移动(第四自由度)。因此,所述的连接结构200使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与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之间只保留了一个相对运动的自由度,使所述片状端部只可以以所述的凹槽221的底面为支点转动,亦即所述的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只可以以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上的凹槽221的底面为支点转动。由于采用了连接结构200和第一弹簧15(或第二弹簧18),使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的通/断切换动作非常快。
另外,在所述第一动触头14和第二动触头19上设有供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8穿过的开槽192,在第一接线板10和第二接线板22上也设有供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8穿过的开槽222,如图7所示,所述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8分别挂接在第一动触头14和第二动触头19的中部,当触头通断切换时,所述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8可在开槽192和开槽222内动作,并带动第一动触头14和第二动触头19做开断运动。上述开槽不仅节约空间还有助于动触头的快速运动。
下面结合图1和2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工作原理。
当断路器处于闭合过程中并最终到达如图1所示的闭合位置时,手柄1通过第一杠杆2带动第二杠杆4动作,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啮合耦合并推动第三杠杆5带动第四杠杆6克服扭簧力运动,第四杠杆6推动第一摇臂9摆动并带动第一弹簧15过死点,在第一弹簧15拉力作用下拉动第一动触头14以第一接线板10上一凹槽221为支点迅速旋转,并与第一静触头12接通。与此同时第四杠杆6推动第五杠杆3摆动,第五杠杆3推动另一组触头的第二摇臂24摆动并带动第二弹簧18过死点,在第二弹簧18拉力作用下拉动第二动触头19以第二接线板22上的凹槽221为支点迅速旋转,并与第三静触头20接通。此时两组触头的同时通/断动作,都是用作指示断路器的闭合状态。
当断路器处于断开过程并最终达到如图2所示分断位置时,第四杠杆6的运动解除了与第一摇臂9的耦合,第五杠杆3通过第三弹簧26拉动第四杠杆6运动并解除与第二摇臂24的耦合。第一摇臂9、第二摇臂24和第一动触头14、第二动触头19分别由第一弹簧15和第二弹簧18蓄能释放快速拉动自动复位,使第一动触头14、第二动触头19与第二静触头16、第四静触头17接通。此时两组触头的通断都是用作指示断路器的分断状态。
如图3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二实施例,是在上述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增加了限位装置27,同时还在第五杠杆3靠近手柄1一侧增加了凸出臂29。限位装置27与手柄1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所述限位装置27与手柄1通过一根限位扭簧连接,所述限位扭簧的一端抵在手柄1上,另一端抵在限位装置27上,用于使限位装置回位。凸出臂29形成在第五杠杆3上,并通过耦合结构300与手柄1耦合连接、协同工作。所述限位装置27可由人为手动操作以触发凸出臂29,用于人为推动凸出臂29运动以解除第五杠杆71的凸出臂29与手柄1之间的耦合,具体如下:
当手柄1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的手柄1与凸出臂29分离(如图3所示)。当手柄1人为地由“闭合”位置扳到“分断”位置时,此时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的位置如图4所示,所述的耦合结构300正处于手柄1与凸出臂29的耦合状态,此时手柄1与凸出臂29接触并限制凸出臂29回位,以使第二动触头19仍处在与第三静触头20的接通位置,而第一动触头12回位并与第二静触头接通。通过人为拨动限位装置27使其绕枢轴旋转,直至触发凸出臂29运动,从而解除手柄1与凸出臂29之间的耦合连接,即解除凸出臂29的回位限制,使第二动触头19回位并与第四静触头17接通,此时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的位置如图5所示。
图3至5给出了所述的耦合结构300和限位装置27的一个优先实施例,该实施例的耦合结构300包括形成在所述的凸出臂29上的凸块和形成在手柄1上的凸沿30,凸沿30成圆弧状。在所述限位装置27上具有一个触指28,用于在测试中触发凸出臂29使凸出臂解除与手柄的耦合。在手柄1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的凸出臂29上的凸块与手柄1的凸沿30分离,使手柄1与凸出臂29分离(如图3所示)。在手柄1处于“分断”位置时,即由“闭合”位置扳到“分断”位置时,所述凸出臂29上的凸块与手柄1的凸沿30保持接触,凸沿30挡住凸块以限制凸出臂29回位,也就是限制第五杠杆3回位(如图4所示)。当通过为人拨动所述的限位装置27,使限位装置27转动,从而带动限位装置27上的触指斜面28移向并挤压凸出臂29上的凸块,将凸块从凸沿30的限制中脱出,从而解除凸出臂29的回位限制(如图5所示)。
从图3至5所示可以看出,通过选择带有凸出臂29的第五杠杆3或不带有凸出臂29的第五杠杆3,和通过选择安装限位装置27或不安装限位装置27,可以组装成不同功能的辅助触头装置。具体说:当选择带有凸出臂29的第五杠杆3时,需选择安装限位装置27,由此组装成的产品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具有FS运行模式的辅助触头装置;当选择不带有凸出臂29的第五杠杆3时,由此组装成的产品为背景技术中所述的具有OC运行模的辅助触头装置,在此选择时,限位装置27可以继续保留,也可以不保留,保留或不保留都不影响辅助触头装置OC运行模式下的正常工作。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该技术特征,使OC运行模式的产品与FS运行模式的产品之间的通用化程度达到了最佳,从而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图3至5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工作原理。
当断路器处于闭合工作时,手柄1通过第一杠杆2、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带动第四杠杆6运动,第四杠杆6推动第一摇臂29摆动,并带动第一弹簧15过死点,在第一弹簧15拉力作用下拉动第一动触头14以第一接线板10上的凹槽221为支点迅速旋转,并于第一静触头12接通,如图3所示。此组触头是用作指示断路器闭合状态,根据需求安装此触头组。与此同时第四杠杆6推动第五杠杆3摆动,第五杠杆3推动另一组触头的第二摇臂24摆动并带动第二弹簧18过死点,在第一弹簧18拉力作用下拉动第二动触头19以第二接线板22上的凹槽221为支点迅速旋转,并于第三静触头20接通。此组触头是用作指示断路器正常工作状态,并为断路器故障脱扣断开作指示准备。
当断路器由人为分断工作时,手柄带动连杆依次运动,第四杠杆6的运动解除了与第一摇臂9的耦合,第一摇臂9和第一动触头14由第一弹簧15蓄能释放自动复位,使动第一动触头14与第二静触头16接通,如图4所示。此组触头是用作指示断路器分断状态。与此同时,在手柄1的回位过程中手柄1锁住第五杠杆3,阻止了第五杠杆3随第四杠杆6一起回位,使第五杠杆3与第二摇臂24保持耦合,与之相关的触头组保持原状态并不动作。此组触头是用作指示断路器人为分断状态指示。使用螺丝刀拨动限位装置27,限位装置27解除手柄1与第五杠杆3之间的耦合,进行测试报警功能。
如图5所示,如线路发生过载、短路等故障时,断路器带动第三杠杆5动作,解除了第三杠杆5与第二杠杆4互锁,使第四杠杆6与第五杠杆3通过第三弹簧26的拉力迅速的回位,手柄1回位滞后于第五杠杆3的回位,使之手柄1不能锁住第五杠杆3。第一摇臂9和第一动触头14由第一弹簧15蓄能释放快速自动回位,使第一动触头14与第二静触头16接通。此组触头是用作指示断路器分断状态。第二摇臂24和第二动触头19由第二弹簧`18蓄能释放快速自动复位,使第二动触头19与第四静触头17接通。此组触头是用作提供断路器跳闸断开信号指示。此时第五杠杆3上的指示标记(图中未示出)通过外壳7上的孔的可观察到,实现了断路器跳闸后的机械指示。第五杠杆3通过其上的凸起31从外壳凸出,并且可以推动其对第二动触头19所在的触头组的动作,即取消断路器跳闸断开信号指示,实现人工解除报警功能,不需要闭合断路器。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的第一实施例或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之间设有锁扣结构400,通过该锁扣结构400使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相互耦合连接。所述的锁扣结构400包括形成在第二杠4上的V形槽41和形成在第三杠杆5上的V形齿52,当V形槽41与V形齿52相啮合时,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相互锁住,即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之间不能相对运动,也就是第二杠杆4、第三杠杆5与第四杠杆6之间不能相对运动。在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相互锁住时,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稳定在“闭合”状态的位置,此时的第一动触头14、第二动触头19分别与第一静触头12、第三静触头20接通(如图1和图3所示)。在辅助触头装置处于“分断”状态时,所述的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仍保持相互锁住,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稳定在“分断”状态的位置,此时的第一动触头14、第二动触头19分别与第二静触头16、第三静触头20接通(如图4所示)。当所述的V形槽41与V形齿52相互分离时,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解锁,使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由“闭合”状态的位置转换到“跳闸”状态的位置,此时的第一动触头14、第二动触头19分别与第二静触头16、第四静触头17接通(如图2、5所示)。在不受外力触动的情况下,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之间自动保持相互锁住的状态,在外力触动下,也就是在第三杠杆5上的脱扣柄51受到外力触动下可致使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之间由相互锁住状态转换为相互分离状态,也即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解锁。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是与断路器配合使用的,所述的脱扣柄51是与断路器的跳闸杆(图中未示出)相耦合的,所以上述的脱扣柄51受外力触动就是指受断路器的跳闸杆的触动,也就是说,断路器的跳闸动作可通过其上的跳闸杆来触动辅助触头装置的脱扣柄51,脱扣柄51的动作驱使第三杠杆5上的V形齿52从第二杠杆4上的V形槽41分离,以控制辅助触头装置转换到“跳闸”状态。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五杆3的一端设有一个指示标记和凸起31,所述指示标记印制在凸起31的附近,在外壳7的正面设有能容纳所述指示凸起31的开口71,所述开口71与指示标记、凸起31对应,指示标记通过开口71向外界提供显示标记,并且该开口71使所述的凸起31伸到外壳7的外面。当第五杆3由某工作状态转换到另一工作状态时,凸起31的位置也随之变化,通过该变化,可向外输出机械动作或位移,该机械动作或位移可用于本辅助触头装置的状态显示,也可用于对其它辅助单元的控制。所述的凸起31还可用于动作或位移的输入,通过推动凸起31可对第二动触头19所在的触头组进行测试。外力推动凸起31时,凸起31的动作带动第五杠杆3动作,并使第五杠杆3作用于第二摇臂24,从而带动第二动触头使第二动触头实现其在第三静触头20与第四静触头17之间的通/断切换。由此可见,通过凸起31,可进一步扩展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很多有用的辅助功能。
如图1至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触头装置的第四杠杆6和第五杠杆3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所谓的同轴形式,是指第五杠杆3和第四杠杆6围绕同一轴(或同一支点)转动,但它们并不一定同步转动。同理,限位装置27与手柄1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也是指限位装置27和手柄1围绕同一轴(或同一支点)转动,但它们并不一定同步转动。

Claims (9)

1.一种辅助触头装置,它包括外壳(7)、手柄(1)、第一杠杆(2)、第一接线端子(8)、第二接线端子(25)、第三接线端子(11)、第四接线端子(13)、第五接线端子(23)、第六接线端子(21),第一动触头(14)、第二动触头(19)、第一接线板(10)、第二接线板(22)、第一静触头(12)、第二静触头(16)、第三静触头(20)、第四静触头(17)、第三弹簧(26)、第二杠杆(4)、第三杠杆(5)、第四杠杆(6)、第五杠杆(3);
所述的手柄(1)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
所述的第一接线端子(8)与第一接线板(10)连接,第二接线端子(25)与第二接线板(22)连接;所述的第三接线端子(11)与第一静触头(12)连接,第四接线端子(13)与第二静触头(16)连接,第五接线端子(23)与第三静触头(20)连接,第六连接端子(21)与第四静触头(17)连接;
所述的第三弹簧(26)的一端与外壳(7)连接,另一端与第五杠杆(3)连接;所述的第四杠杆(6)和第五杠杆(3)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所述的第五杠杆(3)与第四杠杆(6)耦合连接;所述的第二杠杆(4)和第三杠杆(5)分别枢转地安装在第四杠杆(6)上,所述的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耦合连接;所述第一杠杆(2)的一端枢转连接在手柄(1)上,另一端与第二杠杆(4)枢转连接;
其特征在于:
它还包括第一摇臂(9)、第二摇臂(24)、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8),
所述的第一摇臂(9)和第二摇臂(24)分别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所述的第一摇臂(9)与第四杠杆(6)耦合连接,所述的第二摇臂(24)与第五杠杆(3)耦合连接;
所述的第一弹簧(15)的一端与第一摇臂(9)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动触头(14)连接;所述的第二弹簧(18)的一端与第二摇臂(24)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动触头(19)连接;
所述的第一动触头(14)与第一接线板(10)安装连接,所述第一动触头(14)在第一弹簧(15)的弹力作用下,以第一接线板(10)为支点,在第一静触头(12)和第二静触头(16)之间快速移动,以实现第一动触头(14)在第一静触头(12)与第二静触头(16)之间的通/断切换;
所述的第二动触头(19)与第二接线板(22)安装连接,所述第二动触头(19)在第二弹簧(18)的弹力作用下,以第二接线板(22)为支点,在第三静触头(20)和第四静触头(17)之间快速移动,以实现第二动触头(19)在第三静触头(20)与第四静触头(17)之间的通/断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五杠杆(3)上还设有凸出臂(29),凸出臂(29)通过耦合结构(300)与手柄(1)耦合连接并协同工作;
所述手柄(11)上具有一个触发凸出臂(29)的限位装置(27);所述的限位装置(27)与手柄(11)以同轴的形式枢转地安装在外壳(7)上;
所述手柄(1)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手柄(1)与凸出臂(29)分离;所述手柄(1)由“闭合”位置搬到“分断”位置时,所述的耦合结构(300)使手柄(1)与凸出臂(29)接触并限制第五杠杆(3)回位,第二动触头(19)处在与第三静触头(20)接通的位置;
在手柄(1)处于“分断”位置时,拨动限位装置(27),所述限位装置(27)解除手柄(1)与凸出臂(29)的耦合连接,解除凸出臂(29)的回位限制,第二动触头(19)处在与第四静触头(17)接通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动触头(14)或第二动触头(19)的一端是一个带有折弯的片状端部(190);在第一接线板(10)或第二接线板(22)上分别设有凹槽(221);所述的片状端部(190)插入到所述的凹槽(221)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片状端部(190)顶端的两侧设有两个凸耳(191),所述两个凸耳(191)加持在所述的凹槽(22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动触头(14)和第二动触头(19)上分别设有供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8)穿过的开槽(192);在所述第一接线板(10)和第二接线板(22)上也分别设有供第一弹簧(15)、第二弹簧(18)穿过的开槽(222)。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五杠杆(3)的一端设有凸起(31)和指示标记;在所述的外壳(7)设有与凸起和指示标记对应的开口(71);所述凸起(31)和指示标记通过所述的开口(71)实现指示作用;所述凸起(31)作为动作输入,推动凸起(31)使第五杠杆(3)作用于第二摇臂(24),实现第二动触头在第三静触头(20)与第四静触头(17)之间的通/断切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手柄与第四杠杆之间的耦合结构(300)包括形成在所述的凸出臂(29)上的凸块、形成在所述的手柄(1)上的凸沿(30),所述凸沿(30)成圆弧状,并与凸出臂(29)上的凸块耦合连接;
在手柄处于“闭合”位置时,所述的凸块与凸沿(30)分离;在手柄处于“分断”位置时,所述的凸块与凸沿(30)保持接触,凸沿(30)挡住凸块以限制凸出臂(29)的回位;通过人为拨动所述的限位装置(27),使限位装置(27)上的斜面(28)挤压所述的凸块,凸块从凸沿(30)中强制脱出,从而解除凸出臂(29)的回位限制。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之间设有锁扣结构(400),该锁扣结构(400)包括形成在第二杠杆(4)上的V形槽(41)和形成在第三杠杆(5)上的V形齿(52),所述V形槽(41)与V形齿(52)偶合匹配工作。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辅助触头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第三杠杆(5)设有脱扣柄(51),它与断路器的跳闸杆耦合并受所述的跳闸杆控制,当断路器脱扣跳闸时,所述断路器的跳闸杆触动辅助触头装置的脱扣柄(51)动作,脱柄(51)的动作驱使第三杠杆(5)上的V形齿(52)从第二杠杆(4)上的V形槽(41)分离,从而导致第二杠杆(4)与第三杠杆(5)解锁,辅助触头装置的各运动件由“闭合”位置转换到“跳闸”位置。
CN2009202166453U 2009-09-15 2009-09-15 辅助触头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821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66453U CN201478212U (zh) 2009-09-15 2009-09-15 辅助触头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2166453U CN201478212U (zh) 2009-09-15 2009-09-15 辅助触头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78212U true CN201478212U (zh) 2010-05-19

Family

ID=424144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216645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78212U (zh) 2009-09-15 2009-09-15 辅助触头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78212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498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报警开关
CN109509687A (zh) * 2018-11-06 2019-03-22 安士缔(中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断路器的短接装置
CN113838719A (zh) * 2021-09-22 2021-12-24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触头及断路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76498A (zh) * 2010-08-24 2012-03-14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报警开关
CN102376498B (zh) * 2010-08-24 2014-02-26 上海电科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辅助报警开关
CN109509687A (zh) * 2018-11-06 2019-03-22 安士缔(中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断路器的短接装置
CN109509687B (zh) * 2018-11-06 2024-01-19 安士缔(中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应用于断路器的短接装置
CN113838719A (zh) * 2021-09-22 2021-12-24 德力西电气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触头及断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24631B (zh) 辅助触头装置
US10410810B2 (en) Switching device for LV electric installations
CN201478212U (zh) 辅助触头装置
US20210098219A1 (en) Circuit breaker
CN101630611B (zh) 选择性保护断路器
CN101958206B (zh) 可实现多控制输入和输出的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3681031A (zh) 转换开关的联锁装置
CN107359086A (zh) 断路器的故障指示辅助触头
CN203038867U (zh) 电路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103928272B (zh) 一种利用电动斥力快速脱扣的断路器结构及断路器
CN102646556B (zh) 一种欠压脱扣器
CN201242984Y (zh) 选择性保护断路器
CN101488423B (zh) 选择性保护开关及其操作机构
CN201237978Y (zh) 断路器操作机构的预储能合闸机构
CN203746774U (zh) 一种利用电动斥力快速脱扣的断路器结构及断路器
CN101630613B (zh) 低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3445072U (zh) 用于断路机构的防回跳装置
CN202616152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的操作机构
CN202616153U (zh) 一种小型断路器
CN101477924B (zh)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CN205428861U (zh) 一种断路器
CN201311893Y (zh) 一种控制与保护开关电器
CN201252065Y (zh) 断路器的电磁装置
CN101630610B (zh) 断路器的电磁装置
CN101958205A (zh) 一种选择性保护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19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915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