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47018U - 改进型折叠器 - Google Patents

改进型折叠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47018U
CN201447018U CN2009200464250U CN200920046425U CN201447018U CN 201447018 U CN201447018 U CN 201447018U CN 2009200464250 U CN2009200464250 U CN 2009200464250U CN 200920046425 U CN200920046425 U CN 200920046425U CN 201447018 U CN201447018 U CN 20144701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axis hole
shaft
button handle
eccentri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046425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坤灿
王�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iant China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ia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iant China Co Ltd filed Critical Giant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046425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4701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4701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47018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一种改进型折叠器由前座和后座组成,前座和后座一侧铰链连接而另一侧设有扣紧机构,扣紧机构由两端转动固定于后座的转轴、扣柄以及端部固定于转轴的扳手组成,扣柄通过尾部上轴孔活动穿套于转轴,而扣柄另一端可钩住前座上对应卡座的卡钩,转轴中部形成与轴孔对应的偏心轴,轴孔底部至少旋固一个端部伸入轴孔内并支撑于偏心轴的下调节螺丝,轴孔上部还旋固一个端部可伸入轴孔内并支撑于偏心轴的上调节螺丝,轴孔两端部分别设有两沉孔,扣柄与该后座间连接有便于扣柄复位的拉紧弹簧,偏心轴的偏心面设有凹槽,在转轴相对该轴孔转动的同时,上调节螺丝端部限定于凹槽内转动,本实用新型具有折叠操作简易同时具有极佳锁扣与连接强度。

Description

改进型折叠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机构,特别是涉及折叠两连接管件的折叠器改进,尤其广泛用于自行车、电动车等管件连接。
背景技术
一般的折叠机构,都具有折叠收合功能,且折叠后体积小,携带和使用极为便利,因此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该折叠机构包括前座和后座,前座和后座一侧铰链连接,另一侧间设有可扣前座和后座的快拆组,该快拆组由扳手、转轴和锁扣杆组成,该锁扣杆一端通过转轴转动固定于后座,该扳手固定于该转轴,该锁扣杆和前座对应部分别设有能使前座和后座扣紧的卡钩和卡座,该前座和后座分别焊固于折叠管件的端面,由此使该折叠结构具有收合目的。但在实际使用时,仍存在有以下缺点有待解决:现有折叠机构中当打开该快拆组时,首先板手拨动转轴后,该锁扣杆松开,然后需要用手拉出该锁扣杆才能打开该快拆组,而且折叠久后容易松动,不能保证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具有折叠操作简易同时具有极佳锁扣与连接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由前座和后座组成,该前座和后座一侧铰链连接而另一侧间设有扣紧机构,该扣紧机构由两端转动固定于该后座的转轴、扣柄以及端部固定于该转轴的板手组成,该扣柄通过尾部上轴孔活动穿套于该转轴,而该扣柄另一端自由端形成一个可钩住该前座上对应卡座的卡钩,该转轴中部形成与该轴孔对应的偏心轴,该轴孔底部至少旋固一个端部伸入该轴孔内并支撑于该偏心轴的下调节螺丝,该轴孔上部还旋固一个端部可伸入该轴孔内并支撑于该偏心轴的上调节螺丝,该轴孔两端部分别设有两沉孔,并分别形成两干涉环面,该扣柄与该后座间连接有便于该扣柄复位的拉紧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偏心轴的偏心面设有凹槽,在该转轴相对该轴孔转动的同时,该上调节螺丝端部限定于该凹槽内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扳手端部形成U型的两支撑脚,该两支撑脚分别具有可套于该转轴两端的两固定孔,该转轴一个端部与对应的一个固定孔间至少分别具有可驱动该扳手带动该转轴转动的一个限定面和一个止转面,在该扳手套于该转轴时该限定面与该止转面间呈倾斜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转轴一个端部设有两个限定面,而对应的一个固定孔也设有两个止转面,该两个限定面形成的该转轴轴向剖面呈梯形,而该两个止转面与固定孔轴中心线并排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轴孔底部并排旋固两个端部可伸入该轴孔内并可支撑于该偏心轴的下调节螺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后座并排设有便于活动穿套于该转轴两端部的两凸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该卡座与该卡钩对应面分别呈便于扣紧的弧形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在把手转动到一定的角度时,扣柄将被该偏心轴连带打开,当扳手回复时,卡钩被拉簧拉回到原来的位置,扳手继续转动,扣柄通过该偏心轴的转动把前座拉紧,上调节螺丝可以调节该扣柄被打开的角度,当上调节螺丝向下旋入的时候,扣柄被打开的角度变大,反之变小;下调节螺丝可以调节扣柄与前座的锁紧度,当下调节螺丝旋入时,扣柄与前座的锁紧度变大,反之变小。
相对该扣柄之轴孔,该转轴中部形成偏心轴,这样旋固于该轴孔上的上调节螺丝,可以伸入到轴孔内并支撑于该偏心轴之凹槽转动,与此同时,相对该偏心轴,该转轴端部设有沉孔,并形成干涉环面,便于该转轴端部外周面转动止位于该干涉环面,驱动该扣柄以及该扣柄端部的卡钩拨离对应的该卡座,从而实现该后座与该前座分离。
由此当把手连带该转轴往锁紧方向转动时,由于弹簧的拉力作用,扣柄将自动复位,上调节螺丝与偏心轴的干涉分离,同时该转轴端部外周面与该轴孔端部干涉环面的干涉分离,随着扳手带动偏心转轴的转动,扣柄也逐渐下移,最后偏心轴圆周面与下调节螺丝接触,使扣柄与前座达到锁紧状态。
当把手连带该转轴往打开方向转动时,首先通过该转轴上偏心轴之凹槽支撑于该上调节螺丝,将上调节螺丝、扣柄和卡钩顶起,该转轴端部外周面转动止位于该干涉环面并受到干涉,由此带动上调节螺丝及扣柄和卡钩脱离该前座上对应的卡座,达到打开锁紧机构,其中该偏心轴上凹槽的设计使得扣柄顶起的位移量增大,这样可以设计更深的卡钩和更高的卡座,有利于扣紧机构的锁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紧机构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紧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扣紧机构处于打开状态构剖视图;
图8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扳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9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以下对照附图作说明:
1——前座                411——干涉环面
11——卡座               42——卡钩
2——后座                5——板手
21、22——凸部           51、52——支撑脚
3——转轴                511、521——固定孔
31——偏心轴             512——止转面
311——凹槽              61、62——调节螺丝
32——限定面             8——拉紧弹簧
4——扣柄                9——上调节螺丝
41——轴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和图9,以下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改进型折叠器,由前座1和后座2组成,该前座1和后座2一侧铰链连接而另一侧间设有扣紧机构,该扣紧机构由两端转动固定于该后座2的转轴3、扣柄4以及端部固定于该转轴3的板手5组成,该后座2并排设有便于活动穿套于该转轴3两端部的两凸部(21、22),该扣柄4通过尾部上轴孔41活动穿套于该转轴,而该扣柄另一端形成一个可钩住该前座1上对应卡座11的卡钩42,该转轴3中部形成与该轴孔41对应的偏心轴31,该轴孔41底部并排旋固两个端部伸入该轴孔41内并支撑于该偏心轴31的下调节螺丝(61、62),该偏心轴31的偏心面还设有凹槽311,该轴孔41上部还旋固一个端部可伸入该轴孔41内并支撑于该偏心轴31之凹槽311内的上调节螺丝9,在该转轴3相对该轴孔41转动的同时,该上调节螺丝9端部限定于该凹槽内311转动,该轴孔41两端部分别设有两沉孔,并分别形成两干涉环面411,该扣柄4与该后座2间连接有便于该扣柄复位的拉紧弹簧8。
该扳手5端部形成U型的两支撑脚(51、52),该两支撑脚(51、52)分别具有可套于该转轴3两端的两固定孔(511、521),该转轴3一个端部与对应的一个固定孔间分别具有可驱动该扳手带动该转轴转动的两个限定面和两个止转面,该两个限定面32形成的该转轴轴向剖面呈梯形,而该两个止转面512与固定孔轴中心线并排设置,这样设计,使得该转轴3端部插入该扳手5端部固定孔时始终紧密接触,长久使用也不会产生松动。
当把手5连带该转轴3往锁紧方向转动时,由于弹簧7的拉力作用,扣柄4将自动复位,随着扳手5带动转轴3的转动,扣柄4也逐渐下移,最后该转轴3端部外周面与该干涉环面在轴孔上方干涉(如图2、图4和图5所示),与此同时,该两下调节螺丝(61、62)与该偏心轴31外周面接触,使该扣柄4与前座1达到锁紧状态。
当把手5连带该转轴3往打开方向转动时,首先通过该偏心轴31之凹槽311支撑于该上调节螺丝9,将该扣柄4和卡钩42顶起,该凹槽311使得该扣柄4顶起的位移量增大,这样可以设计更深的卡钩42和更高的卡座11,有利于扣紧机构的锁紧,对应的该转轴3端部外周面转动止位于该轴孔41两端部的干涉环面411并受到干涉,此时干涉点位于该轴孔下方(如图3、图6和图7所示),由此带动该扣柄4及卡钩42脱离该前座1上的卡座11,达到打开状态。

Claims (7)

1.一种改进型折叠器,由前座(1)和后座(2)组成,该前座(1)和后座(2)一侧铰链连接而另一侧间设有扣紧机构,其特征在于,该扣紧机构由两端转动固定于该后座(2)的转轴(3)、扣柄(4)以及端部固定于该转轴(3)的板手(5)组成,该扣柄(4)通过尾部上轴孔(41)活动穿套于该转轴,而该扣柄另一端形成一个可钩住该前座(1)上对应卡座(11)的卡钩(42),该转轴(3)中部形成与该轴孔(41)对应的偏心轴(31),该轴孔(41)底部至少旋固一个端部伸入该轴孔(41)内并支撑于该偏心轴(31)的下调节螺丝,该轴孔(41)上部还旋固一个端部可伸入该轴孔(41)内并支撑于该偏心轴(31)的上调节螺丝(9),该轴孔(41)两端部分别设有两沉孔,并分别形成两干涉环面(411),该扣柄(4)与该后座(2)间连接有便于该扣柄复位的拉紧弹簧(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其特征在于,该偏心轴(31)的偏心面设有凹槽(311),在该转轴(3)相对该轴孔(41)转动的同时,该上调节螺丝(9)端部限定于该凹槽内(311)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其特征在于,该扳手(5)端部形成U型的两支撑脚(51、52),该两支撑脚(51、52)分别具有可套于该转轴(3)两端的两固定孔(511、521),该转轴(3)一个端部与对应的一个固定孔间至少分别具有可驱动该扳手带动该转轴转动的一个限定面和一个止转面,在该扳手(5)套于该转轴(3)时该限定面与该止转面间呈倾斜接触。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其特征在于,该转轴(3)一个端部设有两个限定面(32),而对应的一个固定孔也设有两个止转面(512),该两个限定面(32)形成的该转轴轴向剖面呈梯形,而该两个止转面(512)与固定孔轴中心线并排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其特征在于,该轴孔(41)底部并排旋固两个端部可伸入该轴孔(41)内并可支撑于该偏心轴(31)的下调节螺丝(61、62)。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其特征在于,该后座(2)并排设有便于活动穿套于该转轴(3)两端部的两凸部(21、22)。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改进型折叠器,其特征在于,该卡座(11)与该卡钩(51)对应面分别呈便于扣紧的弧形面。
CN2009200464250U 2009-06-09 2009-06-09 改进型折叠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4701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464250U CN201447018U (zh) 2009-06-09 2009-06-09 改进型折叠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0464250U CN201447018U (zh) 2009-06-09 2009-06-09 改进型折叠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47018U true CN201447018U (zh) 2010-05-05

Family

ID=42551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046425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47018U (zh) 2009-06-09 2009-06-09 改进型折叠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47018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745A (zh) * 2009-06-09 2010-12-22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改进型折叠器
WO2012000267A1 (zh) * 2010-07-01 2012-01-05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锁装置的自行车折叠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20745A (zh) * 2009-06-09 2010-12-22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改进型折叠器
CN101920745B (zh) * 2009-06-09 2013-07-31 捷安特(中国)有限公司 改进型折叠器
WO2012000267A1 (zh) * 2010-07-01 2012-01-05 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 一种带自锁装置的自行车折叠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0745B (zh) 改进型折叠器
CN201447018U (zh) 改进型折叠器
CN2934695Y (zh) 隐轴式折叠锁紧机构
CN100569580C (zh) 改进型折叠器
CN203195109U (zh) 一种座椅脚垫
CN202266691U (zh) 带锁锻钢球阀结构
CN204137251U (zh) 铰接翻转机构及折叠车
CN208729843U (zh) 一种快开折刀
CN2910760Y (zh) 用于折叠自行车的折叠盒
CN203663346U (zh) 一种跑步机用折叠锁
CN205841479U (zh) 一种折叠板转轴结构
CN201056268Y (zh) 改进型折叠器
CN212195781U (zh)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锁
CN209509855U (zh) 一种用于家具折叠门的集成优化自动拆装机构
CN205899434U (zh) 转动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CN207177477U (zh) 一种门锁装置
CN201437383U (zh) 联动机构及折叠鞍座
CN209528946U (zh) 新型的搅打装置
CN201190718Y (zh) 锁紧件
CN201240477Y (zh) 折叠接头
CN106667114B (zh) 一种可旋转收拢扶手
CN217682785U (zh) 一种新型双轴切换连动装置
CN206417036U (zh) 一种婴儿推车折叠机构
CN201961461U (zh) 分段枢接的折叠器
CN205632840U (zh) 单边车轮扣合机构及折叠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50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90609

RGAV Abandon patent right to avoid re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