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40585U - 一种防风罩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风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40585U
CN201440585U CN2009201104727U CN200920110472U CN201440585U CN 201440585 U CN201440585 U CN 201440585U CN 2009201104727 U CN2009201104727 U CN 2009201104727U CN 200920110472 U CN200920110472 U CN 200920110472U CN 201440585 U CN201440585 U CN 20144058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rricane globe
end cover
lower bottom
bottom base
handl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1047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方东
郭昕阳
吴建军
赵雪松
张万吉
谷伯寅
王玮
孟庆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State Grid Corp of China SGCC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
Priority to CN20092011047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4058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4058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4058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able Instal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风罩,包括:上端盖、下底座和连接装置;所述上端盖设置有操作孔;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设置有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导线相适应;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之间,实现将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闭合之后形成操作腔室。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将防风罩固定安装在发生断股的单根导线上,将焊接点封闭在防风罩内部,使焊接所需要的保护气氛不受防风罩外部风的影响,保证焊接操作的顺利进行。

Description

一种防风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电线路维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风罩。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架空输电线路的数量日益增加。但是,架空输电线路由于处于空中,在运行过程中容易遭受雷击、导线风偏放电、人为如吊车碰线放电等外力的破坏,导致铝丝绞制导线电烧蚀断股甚至更严重的损伤现象。
当架空输电线路的铝丝绞制导线发生较严重损伤需要检修时,常规的检修方法,首先需要中断发生导线损伤的输电线路的电力供应,再将断股导线释放到地面,切断重接。现有这种断股导线重接的方式通常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
随着输电线路导线制造和维护技术的发展,出现了焊接连接绞线断股单丝的方法。通过氩弧焊焊接,能够完全恢复断股导线的电学性能。接续导线时,再通过预绞式护线条的修补,恢复断股导线的力学性能,最终实现导线的快速修补。
目前,在架空导线上直接采用氩弧焊焊接绞线断股单丝将成为替代传统停电、落线、断线重接方式的一种新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发现,焊接铝线需要氩气作为保护气,进行现场焊接操作时,需要在避风环境下进行,因为微风即可将氩气气氛吹散;但是,现场架空线一般在15米以上,不可避免会受到风的影响,风速较大时将严重影响焊接操作和焊接质量;由此可见,现有技术还不能完全满足现场空中焊接断股架空导线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风罩,使焊接的保护气氛不受罩外风的影响,适用于现场空中焊接断股架空导线。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防风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下底座和连接装置;
所述上端盖设置有操作孔;
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设置有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导线相适应;
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之间,实现将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闭合之后形成操作腔室。
优选的,所述操作孔还设置有覆盖所述操作孔口部且能够贯通进入所述防风罩内部的软质材料层。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还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孔相适应的观察窗。
优选的,所述观察窗为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
优选的,所述操作孔为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隔45度角。
优选的,所述连接装置为合页和锁扣。
优选的,所述开口部位设置有软质材料垫。
优选的,所述下底座上设置有石棉焊接台板。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下底座均采用轻质金属材料。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为圆周。
优选的,所述上端盖下部还设置有滑动式轨道,以便改变所述观察窗和操作孔的朝向。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和特点:
首先,本实用新型通过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将防风罩固定安装在发生断股的单根导线上,将焊接点封闭在防风罩内部,使焊接所需要的保护气氛不受防风罩外部风的影响,保证焊接操作的顺利进行;
除此之外,通过在防风罩上设置操作孔,使焊接工人能够将手持的相关焊接工具伸入防风罩,开展断股导线的焊接修补操作;通过在防风罩上设置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保证焊接工人能够在眼睛不受电弧光伤害的前提下,观察焊接操作,从而保证作业顺利进行和焊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防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防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风罩,将发生断股的单根子导线上的焊接点封闭在防风罩内部,使焊接所需要的保护气氛不受防风罩外部风的影响,保证焊接操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所述防风罩具体包括:上端盖、下底座和连接装置;所述上端盖设置有操作孔;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设置有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导线相适应;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之间,实现将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闭合之后形成操作腔室。
应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时,当防风罩被现场架空线运送到发生断股的单根子导线处时,焊接工人只需打开防风罩上的连接装置,通过防风罩上的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将防风罩固定安装在发生断股的单根子导线上,从而将焊接点封闭在防风罩内部,进而通过在防风罩上设置操作孔,使焊接工人能够将手持的相关焊接工具伸入防风罩,开展断股导线的焊接修补操作;通过在防风罩上设置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保证焊接工人能够在眼睛不受电弧光伤害的前提下,观察焊接操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风罩使得焊接所需要的保护气氛不受防风罩外部风的影响,应用在架空输电线路导线上,保证焊接操作的顺利进行。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防风罩的结构示意图,所述防风罩具体包括:上端盖101、下底座102和连接装置103;所述上端盖101上设置有操作孔104;所述上端盖101和下底座102的闭合处设置有两个保证导线105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106,所述开口106的尺寸与所述导线105相适应;所述连接装置103设置于所述上端盖101和下底座102之间,实现将所述上端盖101和下底座102闭合之后形成操作腔室。
所述操作孔104的设置以保证焊接工人能够将手持的相关焊接工具伸入防风罩内,防止由于操作孔开口过大导致的焊接保护气氛的外泄。
此外,所述开口106的尺寸与所述导线105相适应,以使导线贯穿通过防风罩内部,并通过该开口能够将防风罩固定在发生断股的单根导线上,防止由于开口过大导致的焊接保护气氛的外泄。
设置于所述上端盖101和下底座102之间的连接装置103能够方便将上端盖101和下底座102打开,进行同断股导线的卡接,并在同断股导线卡接完毕后将所述上端盖101和下底座102闭合,此时,在上端盖101和下底座102的内部形成供断股导线焊接修补操作的腔室。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为了更方便焊接工人的操作,在防风罩上进一步开设与操作孔相适应的观察窗107,便于操作工人在焊接修补操作的同时,能够方便从所述观察窗107内观察到内部焊接的情况,本实施例中提供的防风罩如图2所示。
由于在焊接断股导线时,通常采用氩弧焊方式,这样就会在焊接过程中产生强烈刺眼的电弧,如果不采用保护措施,这样的电弧将会对焊接工人的眼睛产生严重的损害。考虑到这一点,该实施例中,在观察窗的部位安装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焊接过程中,焊接工人透过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观察操作腔室内的焊接情况。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在焊接起弧之前透光率较高,透光程度较好,能够使焊工清楚地看到焊接区域;在焊接起弧之后,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透光率下降,使焊接工人仅能看到电弧和接电弧附近的区域,在不影响焊接操作的同时保护了焊接工人的眼睛,使得整个焊接操作更方便、快捷。
为了更方便焊接工人的操作,本实施例中,将操作孔增设为两个,以便焊接工人将手持焊接填料和焊枪分别从两个操作孔送入防风罩内部,所述两个操作孔如图2中104和104’所示。根据操作习惯,可将两个操作孔104和104’设置于观察窗下部方便双手伸入的位置,两个操作孔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隔45度角。当然,根据具体操作需要,所述操作孔与观察窗之间的具体位置安排、所述两个操作孔之间的具体位置也可以有其他的方式,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再一一进行赘述。
为了充分保证焊接操作过程中操作腔室内的焊接保护气氛,两个操作孔104和104’的口部还安装有覆盖所述操作孔口部且能够贯通进入所述防风罩内部的软质材料层,焊接工人可穿过所述软质材料层,将手持焊接填料和焊枪分别从两个操作孔送入防风罩内部,同时,软质材料层能够缩小操作腔室和外界导通的间隙,达到保证焊接操作过程中操作腔室内的焊接保护气氛的效果。在具体实时本实施例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具体应用情境,将软质材料层设置为紧密拼贴在一起的若干片的结构,如四片、八片,图2中104和104’所示即为将软质材料层设置为紧密拼贴在一起的八片结构,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针对所述软质材料层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制,可供本领域技术人员灵活配置应用。
通常,覆盖在操作孔口部的软质材料层可采用透明塑料、橡胶等,本实用新型对此并不做具体限制。
通常,为方便操作人员将防风罩提升运送至高空操作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风罩采用轻质金属材料制成,例如铝或不锈钢薄板。这时,为了防止夹持断股导线的金属开口损伤导线,可以在开口接触导线的部位安装与开口相适应的橡胶垫,同时保证一定的弹性夹持力。
本实施例技术方案中的连接装置具体可以为合页和锁扣。应用时,焊接工人首先打开防风罩锁扣,此时上端盖与下底座还通过合页连接,,当将断股导线放入夹持导线的开口位置后,合上端盖和下底座,通过开口位置处的橡胶垫防止硬连接损伤导线,接着锁上锁扣,利用闭合时开口处橡胶垫的弹性变形夹持导线,实现防风罩在导线的固定。
为了延长防风罩的使用寿命,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时,可以在所述下底座上嵌入石棉垫,做为石棉焊接台板,防止焊接过程中产生的电弧损伤下底座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的形状在此并无具体限制,可以为圆孔、方孔或其他任意形状。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两个开口应当设置在所述上端盖底端和下底座相闭合的位置处,以保证在打开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后,能够将断股导线卡入防风罩内部,具体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将两个开口均设置在上端盖底部与下底座闭合的位置;也可以在垂直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的所述上端盖底端和下底座上端侧面上各开有半圆槽,形成两个圆孔,用以夹持断股导线。
此外,图1、图2所示的防风罩,防风罩的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均为圆周,当然,防风罩的具体形状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时,可以根据具体应用情境将防风罩设计为方形、球形甚至其他任意的形状,本实用新型在此并不做具体限制。当防风罩的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均为圆周时,还可以在所述上端盖下部、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位置处上部设置滑动式轨道,此时,上端盖相对下底座可以发生360度水平方向自由旋转,用以当已将防风罩固定安装在断股导线上,但观察窗和操作孔的朝向对焊接工人所处的位置有所偏差时,方便改变所述观察窗和操作孔的朝向。
以上实施例技术方案提供的防风罩不仅可以应用在架空输电线路上,还可以应用在地面加工厂房内,同样满足焊接操作过程中保护气氛免受风的影响。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防风罩,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盖、下底座和连接装置;
所述上端盖设置有操作孔;
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设置有两个保证导线从所述防风罩内部贯穿的开口,所述开口的尺寸与所述导线相适应;
所述连接装置设置于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之间,实现将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闭合之后形成操作腔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孔还设置有覆盖所述操作孔口部且能够贯通进入所述防风罩内部的软质材料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还设置有与所述操作孔相适应的观察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为快速切换透光率玻璃。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孔为两个,位于同一水平面并相隔45度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为合页和锁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部位设置有软质材料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底座上设置有石棉焊接台板。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下底座均采用轻质金属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和下底座的闭合处为圆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防风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盖下部还设置有滑动式轨道,以便改变所述观察窗和操作孔的朝向。
CN2009201104727U 2009-07-30 2009-07-30 一种防风罩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4058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104727U CN201440585U (zh) 2009-07-30 2009-07-30 一种防风罩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104727U CN201440585U (zh) 2009-07-30 2009-07-30 一种防风罩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40585U true CN201440585U (zh) 2010-04-21

Family

ID=425452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10472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440585U (zh) 2009-07-30 2009-07-30 一种防风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40585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877A (zh) * 2014-05-15 2014-09-03 何敬丽 一种四通型船用防风罩
CN107867299A (zh) * 2017-10-30 2018-04-03 重庆大学 一种安装在矿用猴车上的挡风装置
CN108581147A (zh) * 2018-04-30 2018-09-28 中山市宝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保焊的焊接防风罩
CN110667751A (zh) * 2018-12-17 2020-01-10 胡宇涵 一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防风罩
CN111843317A (zh) * 2020-08-25 2020-10-30 大连智汇达科技有限公司 环绕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15877A (zh) * 2014-05-15 2014-09-03 何敬丽 一种四通型船用防风罩
CN107867299A (zh) * 2017-10-30 2018-04-03 重庆大学 一种安装在矿用猴车上的挡风装置
CN107867299B (zh) * 2017-10-30 2019-11-01 重庆大学 一种安装在矿用猴车上的挡风装置
CN108581147A (zh) * 2018-04-30 2018-09-28 中山市宝军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气保焊的焊接防风罩
CN110667751A (zh) * 2018-12-17 2020-01-10 胡宇涵 一种摩托车电动自行车防风罩
CN111843317A (zh) * 2020-08-25 2020-10-30 大连智汇达科技有限公司 环绕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440585U (zh) 一种防风罩
CN204012597U (zh) 一种带电除冰装置
CN206849589U (zh) 绝缘子防雷装置及监测系统
CN103437586A (zh) 复合转动横担
CN206546747U (zh) 一种防风偏绝缘子串
CN105449583A (zh) 一种巡检机器人故障释放装置
CN201282036Y (zh) 带验电器的防雨雪拉闸杆
JP2008101587A (ja) 風車ブレードの落雷保護装置
CN107611905A (zh) 用于清理输电杆塔积冰的方法
CN203086055U (zh) 架空输电线路综合作业机器人
CN203825267U (zh) 一种自愈式防水电力架空光缆接头盒
CN203462806U (zh) 复合转动横担
CN204991307U (zh) 一种避雷器保护框架
CN107293371A (zh) 一种建筑施工专用安全型供电电缆及其制备方法
CN214271696U (zh) 一种索体开窗检查装置
CN105185487B (zh) 一种避雷器保护框架
CN212991853U (zh) 一种可快速调节的电缆抗震支架
CN206961590U (zh) 一种建筑施工专用安全型供电电缆
CN210920408U (zh) 一种新型高铁刹车气管
CN103137394A (zh) 一种跌落式熔断器
CN209657915U (zh) 一种多功能防雷绝缘子
CN206271478U (zh) 一种组合式弹性悬挂绝缘装置
CN112252186A (zh) 一种索体开窗检查装置及修复方法
CN208015076U (zh) 一种用于古树的防雷装置及其系统
CN205223750U (zh) 一种铁路道岔节能融雪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STATE ELECTRIC NET CROP.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MPANY

Effective date: 20130408

Owner name: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MPAN

Effective date: 2013040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100045 XICHENG, BEIJING TO: 100031 XICHENG, BEIJI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30408

Address after: 100031 Xicheng District West Chang'an Avenue, No. 86, Beijing

Patentee after: State Grid Corporation of China

Patentee after: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mpany

Address before: 100045 Beijing City West Fuxingmenwai No. 1 Nan Xiang Di Zang an dianyan building A1003

Patentee before: North China Grid Co., Ltd. Beijing Ultra-HV Company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42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