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401461Y -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401461Y
CN201401461Y CN2009201184384U CN200920118438U CN201401461Y CN 201401461 Y CN201401461 Y CN 201401461Y CN 2009201184384 U CN2009201184384 U CN 2009201184384U CN 200920118438 U CN200920118438 U CN 200920118438U CN 201401461 Y CN201401461 Y CN 20140146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tchet
pawl
spring
energy saving
vehicle energ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092011843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连正银
高岩良
韩世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HUAN YIBANG ENERGY-SAVING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UHUAN YIBANG ENERGY-SAV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UHUAN YIBANG ENERGY-SAVI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YUHUAN YIBANG ENERGY-SAVI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092011843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40146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40146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40146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节能增效器跳动大、传动不平稳的问题。本汽车节能增效器包括壳体、棘爪座、棘爪、棘轮盘,上述的棘爪座、棘轮盘均位于壳体内,棘爪铰接在棘爪座上,且棘爪能嵌于棘轮盘的棘齿上,棘爪通过连接轴铰接于棘爪座上,在棘爪上设有能使棘爪嵌于棘轮盘的棘齿上的弹簧,弹簧套接在连接轴上。本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将棘爪与棘轮盘的棘齿设置成相匹配的弧形结构,能使棘爪与棘轮盘顺畅接触且转动时不易磨损,提高了节能增效器的使用寿命;采用套接在连接轴上的弹簧作用使棘爪与棘轮配合,该汽车节能增效器的传动可靠性高、传动平稳。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汽车传动系统中能充分利用汽车行驶的惯性能量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特别是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会频繁地出现速度变化,常伴有加速、减速和滑行运动,有时是发动机驱动车辆,也有时是汽车惯性反向驱动发动机,而这些变化驾驶员无法随时掌握和控制,所以在汽车行驶过程中所具有的惯性能量通过传动轴传到发动机产生倒拖时白白地浪费掉,这样就造成了惯性能量的损失、油料消耗增加,同时加大了汽车行驶过程中尾气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充分利用汽车行驶中的惯性能量,减少汽车行驶过程中撞击、倒拖及节省燃油,专利申请号为200620116903.7授权公告号CN2929432Y的申请人公开了一种“汽车增效器”,该汽车增效器安装于传动系统中,其外壳体内装有棘爪轮,棘轮盘通过轴承与棘爪轮连接,棘爪在棘轮的外圆周上与棘轮结合。
上述的汽车增效器,解决了汽车在行驶过程中惯性能量的利用问题,但上述专利中扭簧位于棘爪外,棘爪和棘轮配合时通过直线过度,所以当增效器运转时,其传动传动不平稳,跳动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使用稳定性高、传动平稳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汽车节能增效器包括壳体、棘爪座、棘爪、棘轮盘,上述的棘爪座、棘轮盘均位于壳体内,上述的棘爪铰接在棘爪座上,且棘爪能嵌于棘轮盘的棘齿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通过连接轴铰接于棘爪座上,在棘爪上设有能使棘爪嵌于棘轮盘的棘齿上的弹簧,所述的弹簧套接在连接轴上。
本汽车节能增效器安装在汽车传动系统中,棘轮盘套接在棘爪座上,棘爪座与发动机输出端连接,棘轮盘连接到车轮的轮胎轴上,棘爪座通过棘爪带动棘轮盘单向转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动。当棘爪座转动时,棘爪能与棘轮的棘齿接触,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使棘爪能与棘轮盘上的棘齿相啮合。
在上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所述的棘爪上具有连接孔,上述弹簧的一端嵌于连接孔处。这样使得棘爪受到弹簧力的作用而能与棘齿更好的配合。
在上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所述的连接轴上设有凹槽,上述的弹簧的另一端位于凹槽内。卷簧的一端连接在棘爪上,另一端卡固在连接轴上,在卷簧的作用力下,棘爪具有向外撑开的趋势,使棘爪与棘齿配合时更稳固。
在上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所述的弹簧为卷簧。
作为第二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所述的弹簧为盘簧。
作为第三种情况,在上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所述的弹簧为扭簧。
在上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所述的棘轮盘内侧具有圆弧平滑内凹的棘齿,所述的棘爪上具有圆弧平滑外凸的与棘齿接触的接触部,所述的接触部形状与棘齿内侧形状相匹配。将棘爪的接触部与棘齿的内凹形状设置成相匹配的弧形,使单向转动时传动更平稳;而当棘爪与棘齿打滑时,能更顺畅的使棘爪从一个棘齿过度到另一个棘齿上。
作为另一种方案,在上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所述的棘爪上具有圆弧平滑外凸的与棘齿接触的接触部。设置此接触部使棘齿盘转动时棘爪能快速的与棘齿接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将棘爪与棘轮盘的棘齿设置成相匹配的弧形结构,能使棘爪与棘轮盘顺畅接触且转动时不易磨损,提高了节能增效器的使用寿命;采用套接在连接轴上的弹簧作用使棘爪与棘轮的配合,所以该汽车节能增效器的传动可靠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的棘爪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中的棘爪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3、棘爪座;4、棘爪;41、接触部;42、通孔;43、沉孔;44、连接孔;5、棘轮盘;51、棘齿;6、连接轴;61、凹槽;7、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汽车节能增效器包括壳体1、棘爪座3、棘爪4、棘轮盘5,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设置在壳体1内用于汽车节能增效器带动车轮转动。
棘爪座3、棘轮盘5均位于壳体1内,棘轮盘5内开有棘齿51,棘轮盘5套接在棘爪座3上。在棘轮盘5与棘爪座3之间设有六个棘爪4,并分别通过六根连接轴6铰接在棘爪座3上。棘爪4上设有通孔42和沉孔43,沉孔43和通孔42同轴设置,在沉孔43处开有连接孔,通孔42用于与连接轴6配合,沉孔43用于放置卷簧,该卷簧为扁平形的卷簧,卷簧的一端设置在连接孔44上,另一端设置在连接轴6的凹槽61上,扁卷簧具有更好的扭转力,在卷簧的作用下棘爪4能嵌于棘轮盘5的棘齿51上并与棘齿51相配合。
棘爪4上具有圆弧平滑外凸的与棘齿接触的接触部41,而与棘爪4配合的棘齿51可以设置成平直线的结构,在棘爪4上设置此接触部41使棘齿盘转动时棘爪4能快速的与棘齿51接触。当然为了使棘爪4与棘齿51配合的更好,本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将棘轮盘5内侧的棘齿51设置成具有圆弧平滑内凹的形状,并在棘爪4上设置有圆弧平滑外凸的接触部41,该接触部41的形状与棘齿51内侧形状相匹配。将棘爪4的接触部41与棘齿51的内凹形状设置成相匹配的弧形,在棘爪座3带动棘齿盘5单向转动时传动更平稳;而当棘爪4与棘齿51打滑时,能更顺畅的使棘爪4从一个棘齿51过度到另一个棘齿51上。
本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安装在汽车传动系统中,棘轮盘5套接在棘爪座3上,棘爪座3与发动机输出端连接,棘轮盘5连接到车轮的轮胎轴上,棘爪座3通过棘爪4带动棘轮盘5单向转动,从而带动车轮转动。当发动机带动棘爪座3转动时,此时棘爪4的接触部41与棘齿51的圆弧平滑内凹部相配合,棘爪座3通过棘爪4能带动棘轮盘5平稳转动;而当车轮平稳滑行时棘爪4与棘齿51出现打滑,棘爪4能更顺畅的从一个棘齿51过度到另一个棘齿51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与实施例1相应,其中弹簧7为盘簧,盘簧套在连接轴6上且盘簧的一端位于在连接孔44内,另一端设置在连接轴6的凹槽61上。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与实施例1相应,其中弹簧7为扭簧,扭簧套在连接轴6上且扭簧的一端位于在连接孔44内,另一端设置在连接轴6的凹槽61上。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壳体1、棘爪座3、棘爪4、接触部41、通孔42、沉孔43、连接孔44、棘轮盘5、棘齿51、连接轴6、凹槽61、弹簧7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8)

1、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汽车节能增效器包括壳体(1)、棘爪座(3)、棘爪(4)、棘轮盘(5),上述的棘爪座(3)、棘轮盘(5)均位于壳体(1)内,上述的棘爪(4)铰接在棘爪座(3)上,且棘爪(4)能嵌于棘轮盘(5)的棘齿(51)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4)通过连接轴(6)铰接于棘爪座(3)上,在棘爪(4)上设有能使棘爪(4)嵌于棘轮盘(5)的棘齿(51)上的弹簧(7),所述的弹簧(7)套接在连接轴(6)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4)上具有连接孔(44),上述弹簧(7)的一端嵌于连接孔(44)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轴(6)上设有凹槽(61),上述的弹簧(7)的另一端位于凹槽(61)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7)为卷簧。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7)为盘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簧(7)为扭簧。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轮盘(5)内侧具有圆弧平滑内凹的棘齿(51),所述的棘爪(4)上具有圆弧平滑外凸的与棘齿(51)接触的接触部(41),所述的接触部(41)形状与棘齿(51)内侧形状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棘爪(4)上具有圆弧平滑外凸的与棘齿(51)接触的接触部(41)。
CN2009201184384U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0146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184384U CN201401461Y (zh)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09201184384U CN201401461Y (zh)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401461Y true CN201401461Y (zh) 2010-02-10

Family

ID=416612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092011843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401461Y (zh) 2009-04-23 2009-04-23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401461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6345A (zh) * 2016-09-01 2017-01-04 温州市彼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汽车二次空气泵
CN106593669A (zh) * 2016-11-29 2017-04-26 潘云清 汽车节油控制系统
CN113803382A (zh) * 2021-09-16 2021-12-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棘轮式航空双速离合器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86345A (zh) * 2016-09-01 2017-01-04 温州市彼得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高效节能汽车二次空气泵
CN106593669A (zh) * 2016-11-29 2017-04-26 潘云清 汽车节油控制系统
CN113803382A (zh) * 2021-09-16 2021-12-17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棘轮式航空双速离合器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927784A (zh) 齿条辅助式电动转向系统
CN201401461Y (zh)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单向机构
CN202391253U (zh) 一种锁体结构
CN208530537U (zh) 一种电动车减速器驻车制动机构
CN203627596U (zh) 一种单向传动电动车动力装置
CN201096190Y (zh) 制动推杆合件
CN102192253A (zh) 双向超越离合器
CN201621203U (zh) 一种汽车节能滑行器的滑块式单向控制装置
CN201401462Y (zh) 一种汽车节能增效器的离合机构
CN103306537B (zh) 汽车后背门锁外开手柄机构
CN202274084U (zh) 一种汽车自动变速器驻车机构
CN207513378U (zh) 可实现电子控制开门的侧门锁传动机构
CN209972427U (zh) 一种车辆电子驻车制动动力装置及车辆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CN212177839U (zh) 一种电子驻车的机械解锁机构
CN203925049U (zh) 一种中门外手柄
CN209875921U (zh) 一种用于自动变速器或电动车减速器的紧凑型驻车机构
CN202790485U (zh) 一种自动变速器驻车系统中的推杆驱动装置
CN201970964U (zh) 车辆方向盘防盗装置
CN208417505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驻车机构
CN201026395Y (zh) 一种行走玩具的惯性驱动器
CN202509894U (zh) 一种具有内开二次开启功能的汽车中控门锁
CN111237454A (zh) 一种电子驻车的机械解锁机构
CN2827349Y (zh) 车用按摩装置
CN210234668U (zh) 一种车轮
CN202186287U (zh) 汽车节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210

Termination date: 2015042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