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85714Y - 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85714Y CN201385714Y CN200920106315U CN200920106315U CN201385714Y CN 201385714 Y CN201385714 Y CN 201385714Y CN 200920106315 U CN200920106315 U CN 200920106315U CN 200920106315 U CN200920106315 U CN 200920106315U CN 201385714 Y CN201385714 Y CN 20138571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essed sheet
- strut
- motorcycle
- support limit
- spr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raking Elements And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包括: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分别设有通孔与连接在摩托车架上的第一旋转轴连接;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分别与第二旋转轴铰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与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连接;挂销固设在左冲压板外表面;侧支撑踏杆固设在左脚撑杆外表面;侧支撑限位弹簧的两个挂钩分别挂接在挂销和侧支撑踏杆上;主支撑踏杆固设在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上;下弹簧挂板固设在右冲压板外表面,并与固设在摩托车架上的上弹簧挂板配合,分别挂接主支撑限位弹簧的两个挂钩;连接杆两端分别固设在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内侧。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达到驻车时省力、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摩托车的驻车装置由两部分组成:如图10所示,主支架101,主要由主支架杆、定位弹簧、连接部件以及限位装置组成,设于摩托车车身底部与摩托车架相连,作用是驻车时实现整个车身的支撑;侧支架102,主要由侧支架杆、定位弹簧、连接部件以及连接限位装置组成,设于摩托车车身底部的左侧与摩托车架相连,作用是实现侧向驻车。
现有技术的这种驻车装置虽然能满足摩托车驻车要求,但存在如下问题:
1、使用主支撑时,驾驶者向下踩踏主支架杆时很费力;
2、使用侧支撑驻车时,由于只能实现单侧向支撑,因此在复杂路况下不能满足驻车要求;
3、主侧支撑转换时,操作复杂;驻车装置由两个支架构成,制造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一是提供一种摩托车驻车装置,用以实现左右双侧驻车,达到驻车时省力的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二是提供一种摩托车,达到操作简单、降低制造成本的效果。
为实现目的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驻车装置,包括:
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所述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分别设有通孔,并与连接在摩托车架上的第一旋转轴连接;
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分别与第二旋转轴铰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与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连接;
挂销,固设在左冲压板外表面;
侧支撑踏杆,固设在左脚撑杆外表面;
侧支撑限位弹簧,该侧支撑限位弹簧两端的挂钩分别挂接在所述挂销和侧支撑踏杆上;
主支撑踏杆,固设在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上;
下弹簧挂板,固设在右冲压板外表面,并与固设在摩托车架上的上弹簧挂板配合,挂接主支撑限位弹簧的两个挂钩;
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内侧。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摩托车驻车装置通过将主支架和侧支架合二为一形成一个独立的机构,有如下效果:侧支撑时有两个脚撑杆可左右双侧支撑;主支撑时非常省力。
为实现目的二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摩托车,包括:
摩托车驻车装置包括:
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所述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分别设有通孔,并与连接在摩托车架上的第一旋转轴连接;
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分别与第二旋转轴铰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与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连接;
挂销,固设在左冲压板外表面;
侧支撑踏杆,固设在左脚撑杆外表面;
侧支撑限位弹簧,该侧支撑限位弹簧两端的挂钩分别挂接在所述挂销和侧支撑踏杆上;
主支撑踏杆,固设在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上;
下弹簧挂板,固设在右冲压板外表面,并与固设在摩托车架上的上弹簧挂板配合,挂接主支撑限位弹簧的两个挂钩;
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内侧;
摩托车车架包括:
限位销,该限位销穿过摩托车架上开设的通孔。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装有本实用新型的摩托车,有如下效果:主侧支撑转换时,操作简单;降低了制造成本。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非驻车状态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支撑驻车状态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主支撑驻车状态图;
图7为装配有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前视结构图;
图8为装配有本实用新型摩托车的后视结构图;
图9为上弹簧挂板结构图;
图10为装配有现有技术主侧驻车支架的摩托车结构图。
1-摩托车架; 21-左冲压板; 22-右冲压板;
3-第二旋转轴; 4-侧支撑踏杆; 51-左脚撑杆;
52-右脚撑杆; 6-第一旋转轴; 7-限位销;
8-挂销; 9-侧支撑限位弹簧; 10-主支撑踏杆;
11-上弹簧挂板;12-主支撑限位弹簧;13-下弹簧挂板;
14-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驻车装置包括:
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所述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分别设有通孔,并与连接在摩托车架1上的第一旋转轴6连接;
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分别与第二旋转轴3铰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3与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连接;
挂销8,固设在左冲压板21外表面;
侧支撑踏杆4,固设在左脚撑杆51外表面;
侧支撑限位弹簧9,该侧支撑限位弹簧9的两个挂钩分别挂接在所述挂销8和侧支撑踏杆4上;
主支撑踏杆10,固设在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上;
下弹簧挂板13,固设在右冲压板22外表面,并与固设在摩托车架1上的上弹簧挂板11配合,挂接主支撑限位弹簧12的两个挂钩;
连接杆14,该连接杆14两端分别固设在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内侧,其中所述连接杆14将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连接成一个整体,该连接杆14与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配合,实现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的限位功能。
当摩托车处于非驻车状态时,如图4所示,通过侧支撑限位弹簧9和主支撑限位弹簧12将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拉离地面。连接杆14(未图示)被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限制上移,从而限定了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的位置。通过限位销7限制了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绕第一旋转轴6的转动。
当摩托车处于侧支撑驻车状态时,如图5所示,通过踩下侧支撑踏杆4使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绕第二旋转轴3旋转。当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旋转到图示状态时,连接杆14(未图示)被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限制继续转动。通过侧支撑限位弹簧9保持侧支撑的状态。
当摩托车处于主支撑驻车状态时,如图6所示,通过踩下主支撑踏杆10使整个驻车装置旋转,当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触地后摩托车被向上抬起。当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旋转到图示状态时,连接杆14(未图示)被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限制继续转动;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旋转到图示状态时,被限位销7(未图示)限制定位。通过侧支撑限位弹簧9和主支撑限位弹簧12保持主支撑的状态。如图5所示,主支撑踏杆10受力点在其最右端受向下压力,所述受力点与第二旋转轴3的之间水平距离远大于第一旋转轴6与第二旋转轴3之间的水平距离。由杠杆原理可知,用较小的力就可以将摩托车支撑起来。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驻车装置具有如下特点:
1、能够实现左右双侧驻车,满足复杂路况下侧向驻车的要求;
2、与传统主支架相比,本实用新型主支撑时可省40%左右的力;
3、增加第二旋转轴3,将侧支撑与主支撑结合为一体,简化了驻车装置。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选用的主支撑限位弹簧12的刚度大于侧支撑限位弹簧9的刚度。由于主支撑限位弹簧12比侧支撑限位弹簧9的刚度大,当驾驶者踩下侧支撑踏杆4时,保证主支撑踏杆10不会一起被带动旋转。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将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底部设置成防滑面,例如将防滑面设置成有凸点的表面或将防滑面设置成有十字交叉条纹的表面。通过加设防滑面,可以加强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与地面的静摩擦力,提高驻车稳定性。
实施例四
如图7、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摩托车,包括:
摩托车驻车装置包括:
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所述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分别设有通孔,并连接在摩托车架1上的第一旋转轴6连接;
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分别与第二旋转轴3铰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3与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连接;
挂销8,固设在左冲压板21外表面;
侧支撑踏杆4,固设在左脚撑杆51外表面;
侧支撑限位弹簧9,该侧支撑限位弹簧9的两个挂钩分别挂接在所述挂销8和侧支撑踏杆4上;
主支撑踏杆10固设在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上;
下弹簧挂板13,固设在右冲压板22外表面,并与固设在摩托车架1上的上弹簧挂板11配合,挂接主支撑限位弹簧12的两个挂钩;
连接杆14,该连接杆14两端分别固设在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内侧,其中所述连接杆14将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连接成一个整体,该连接杆14与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配合,实现左脚撑杆51和右脚撑杆52的限位功能;
摩托车车架包括:
限位销7,该限位销7穿过摩托车架1上开设的通孔,用于左冲压板21和右冲压板22在非驻车状态和主侧支撑状态下的定位。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一种摩托车具有如下特点:
1、主支撑与侧支撑结合为一体,当主侧支撑转换时,操作方便、简单;
2、将主侧支架设计成一个整体,只是传统主侧支架制造成本的60%,降低了整个摩托车制造的成本。
实施例五
如图9所示,本实施例将上弹簧挂板11设计成U型的形状。例如用截面为圆形的钢丝制作成U型的上弹簧挂板11,可以使主支撑限位弹簧12在U型钢丝上底部滑动,节省踩下主支撑踏杆10时施加的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进行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等同替换亦不能使修改后的技术方案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摩托车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所述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分别设有通孔,并与连接在摩托车架上的第一旋转轴连接;
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分别与第二旋转轴铰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与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连接;
挂销,固设在左冲压板外表面;
侧支撑踏杆,固设在左脚撑杆外表面;
侧支撑限位弹簧,该侧支撑限位弹簧两端的挂钩分别挂接在所述挂销和侧支撑踏杆上;
主支撑踏杆,固设在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上;
下弹簧挂板,固设在右冲压板外表面,并与固设在摩托车架上的上弹簧挂板配合,挂接主支撑限位弹簧的两个挂钩;
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限位弹簧的刚度大于所述侧支撑限位弹簧的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底部设置成防滑面。
4、一种摩托车,包括:摩托车车架和摩托车驻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摩托车驻车装置包括:
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所述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分别设有通孔,并与连接在摩托摩托车架上的第一旋转轴连接;
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分别与第二旋转轴铰接,并通过第二旋转轴与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连接;
挂销,固设在左冲压板外表面;
侧支撑踏杆,固设在左脚撑杆外表面;
侧支撑限位弹簧,该侧支撑限位弹簧两端的挂钩分别挂接在所述挂销和侧支撑踏杆上;
主支撑踏杆,固设在左冲压板和右冲压板上;
下弹簧挂板,固设在右冲压板外表面,并与固设在摩托车架上的上弹簧挂板配合,挂接主支撑限位弹簧的两个挂钩;
连接杆,该连接杆的两端分别固设在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内侧;
所述摩托车车架包括:
限位销,该限位销穿过摩托车架上开设的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限位弹簧的刚度大于所述侧支撑限位弹簧的刚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脚撑杆和右脚撑杆底部设置成防滑面。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弹簧挂板设计成U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06315U CN201385714Y (zh) | 2009-03-02 | 2009-03-02 | 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0920106315U CN201385714Y (zh) | 2009-03-02 | 2009-03-02 | 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85714Y true CN201385714Y (zh) | 2010-01-20 |
Family
ID=415782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092010631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85714Y (zh) | 2009-03-02 | 2009-03-02 | 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85714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2046A (zh) * | 2010-10-21 | 2011-02-02 | 杨文杰 | 一种杠杆式摩托车支架 |
CN110933976A (zh) * | 2019-11-20 | 2020-03-31 | 芜湖应天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能稳定支撑的手扶式播种机 |
-
2009
- 2009-03-02 CN CN200920106315U patent/CN20138571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962046A (zh) * | 2010-10-21 | 2011-02-02 | 杨文杰 | 一种杠杆式摩托车支架 |
CN110933976A (zh) * | 2019-11-20 | 2020-03-31 | 芜湖应天光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能稳定支撑的手扶式播种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2857300A1 (en) | Tricycle having two foldable wheels | |
CN203651386U (zh) | 后提升悬架系统 | |
CN201385714Y (zh) | 摩托车驻车装置及摩托车 | |
KR102474342B1 (ko) | 휠 높이 조절구조를 갖는 자전거 | |
CN202985010U (zh) | 踏板车车架随线装配夹具 | |
CN202703748U (zh) | 一种踏板摩托车助力式中心支架 | |
CN202035837U (zh) | 可调式摩托车展示架 | |
CN201792807U (zh) | 拆卸前轮式车顶自行车架前叉固定装置 | |
CN201169305Y (zh) | 一种车辆液压举升备胎架 | |
CN2318109Y (zh) | 踏板式摩托车起落架装置 | |
CN201214452Y (zh) | 二轮摩托车省力型中心支架 | |
CN2609827Y (zh) | 微型折缩自行车 | |
CN204713259U (zh) | 自行车行驶中坐位升降系统 | |
CN202429281U (zh) | 电动车、摩托车用省力支撑结构 | |
CN2537619Y (zh) | 能自动收起的摩托车边撑 | |
CN205499231U (zh) | 一种自行车花鼓刹车固定装置 | |
CN104890773A (zh) | 自行车行驶中坐位升降系统 | |
CN2934049Y (zh) | 一种机动车双摇臂式前悬架 | |
CN202138359U (zh) | 一种汽车移动架的调整机构 | |
CN206456353U (zh) | 一种高联动性踏板总成 | |
CN2389095Y (zh) | 伞把车 | |
CN201890089U (zh) | 一种六轮车的移动方向变换结构 | |
CN2677257Y (zh) | 支撑架 | |
CN2696964Y (zh) | 一种带后脚蹬的摩托车站架 | |
CN209241248U (zh) | 一种新型冰上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120 Termination date: 2018030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