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67082Y - 变速踏板车 - Google Patents

变速踏板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67082Y
CN201367082Y CNU2009200789695U CN200920078969U CN201367082Y CN 201367082 Y CN201367082 Y CN 201367082Y CN U2009200789695 U CNU2009200789695 U CN U2009200789695U CN 200920078969 U CN200920078969 U CN 200920078969U CN 201367082 Y CN201367082 Y CN 20136708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pression bar
power
return
foot plate
power depre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07896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92007896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6708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6708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6708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踏板车,它包括有车支架(1)、前后车轮(2、3)、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方上的动力压杆(4)、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和设置在动力压杆(4)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其主要特点是动力压杆(4)的上端活动连接有活动踏板(7)并使该活动踏板分为限位端与省力端两部分,在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设有能限制活动踏板向上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10);其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采用连杆式推动棘轮旋转结构和变速传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为二轮至四轮踏板车,踏动方式符合人体站立踏动姿式,易于平稳发力;同时,它具有低、中、高三级变速效果,输出的动力大。

Description

变速踏板车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往复式踏动的踏板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变速功能的单动力或双动力的踏板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售的二至三轮滑板车,主要是靠人的一只脚蹬地获得动力后利用惯性行车的,它需要单脚频繁蹬地才行,不太方便。在已公告的专利文献中,专利号为ZL01237990.5文献公开了一种挠式双踏板车,虽拉索能在双踏板一上、一下互动中实现自动回位,但车支架采用中部凸起的机构,使得挠式双踏板离地较高,使用时人体重心不稳,踏动时有前倾后仰之感,不利于人力的踏动发力;专利ZL01135643.X文献公开了一种挠式双踏板一上、一下互动的脚踏车,但链条完全靠弹簧回位,一则安装困难,二则弹簧的振动也易导致脱链。再有,由于人进行上下踏动的习惯距离(即幅度)在16cm左右,为此会限制输入动力的行程,所以现有技术的踏板车在直立踏动时,总是输入动力(或动能)不足,导致踏板车速度太低和无法上坡,而且它们也无结构上的变速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符合人体站立踏动发力的、输入动力较大且有变速效果的往复式变速踏板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变速踏板车,它包括有车支架(1)、前后车轮(2、3)、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方上的动力压杆(4)、可使动力压杆的一端向上挠的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和设置在动力压杆(4)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4)的上端通过轴(6)活动连接有活动踏板(7)并使该活动踏板分为限位端与省力端两部分,在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设有能限制活动踏板向上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10);其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具有与动力压杆(4)活动连接的动力连杆(14),动力连杆(1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的棘轮或单向轴承的外圈上或内圈的延伸部上,棘轮或单向轴承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参见图1)。在上述解决方案中,由于活动踏板的中部位置与动力压杆的上端活动连接,且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端部向上转动的幅度受其设置的活动连接构件的制约,使得当动力压杆处于完全回位的上挠状态(=最高位的上挠状态)时,活动踏板的省力端与动力压杆之间总有一定的夹角,可有三种踏法,产生三级变速效果(参见图2):第一种是低速踏法,即最初(如用前脚的后跟)只踏动活动踏板省力端的端点,直到活动踏板向下与动力压杆平行接触或紧贴为止,此过程完成省力行程,由于省力行程(a)大于动力压杆轴的行程(b),故比较省力,然而活动踏板省力端的端点向下行走的行程虽较大,但动力压杆上端的下降距离则相对较小,可用于踏板车上坡。此时若继续向下踏动,则(用前脚掌)踏动动力压杆与活动踏板的连接端点部,直到活动踏板与动力压杆处于最低位。这样,整个一次的动力压杆向下行程由两段明显不同的踏下动作行程完成,实际增加了踏下的行程,尤其是前段的较长踏下行程能提高动能,所以它是一种中速且力大的踏法或增加输出动力方法。而且,这种踏动分二段行程完成的设计有利于前脚平稳发力,其脚的提升与压下也符合人体站立踏动发力规律,减轻疲劳现象。这就是第二种中速踏法,即(如用前脚的后跟和前脚掌)分别向下踏动活动踏板省力端的端头和踏动动力压杆与活动踏板的连接端点部,直至活动踏板与动力压杆处于最低位。这种踏法能获得较大的动能和较快的行驶速度。第三种是高速踏法,即(如用前脚掌)只踏动动力压杆与活动踏板的连接端点部,直至活动踏板与动力压杆处于最低位,这是在最短的踏下行程和时间里让动力压杆迅速完成一次全下行位移,从而达到高速的动力输出,适用于踏板车高速行使。此外,本实用新型采用其设计与安装都比较容易的连杆式推动旋转的方式,将来自动力压杆上的推力传递给棘轮或单向轴承等单向机构,并转变为旋转力,然后再经变速机构增速之后再驱使驱动齿轮高速旋转,从而驱动车轮向前行驶。
上述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的活动连接构件(10)可由其两端分别与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和车支架相连接的拉绳、链条、可折叠拉杆或可伸缩拉杆构成;也可由安装在车支架上的限位挡块构成,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上缘在动力压杆处于回位状态时能与限位挡块接触。当活动踏板向上挠至最高位时,拉绳、可折叠拉杆、可伸缩拉杆或限位挡块会牵拉着或限制着活动踏板,使活动踏板与动力压杆之间形成一定的夹角,以便二段踏动的实现。
上述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由回位压杆(11)和随回位压杆连动的回位踏板(12)构成,回位压杆(11)与动力压杆(4)构成能彼此一上、一下的挠板式结构(参见图1)。其中,回位压杆(11)与动力压杆(4)之间连接关系具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案:一是回位压杆与动力压杆两者本身连为一体,直接形成一上、一下的挠板结构;二是回位压杆与动力压杆分开,但均同轴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两者之间设有回位连接弹簧,该回位连接弹簧可以使回位压杆与动力压杆一上、一下连动(参见图20)。在此类结构中,第一,回位压杆并不只起动力压杆的回位作用,换言之可设计回位压杆也输出动力,从而成为动力压杆,此时前、后两动力压杆彼此互为回位杆;第二,回位压杆(11)、回位踏板(12)可采用与动力压杆(4)、活动踏板(7)相同的结构和连接方式,且在回位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也设有相同的能限制踏板向上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这样,挠板结构的前、后各有一套结构相同的往复式变速踏板结构,以增大动力的输出。在这样两套动力压杆的动力输出系统中,就有两套相互配合的连杆动力传动机构组件,即在前、后两条动力压杆(4)之下活动连接有两条动力连杆(14),两条动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同轴连接或异轴连接的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双棘轮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
上述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也可由设在动力压杆上的拉簧、压簧、扭簧或弹力绳构成,或者由设在动力压杆或活动踏板上的鞋勾或鞋套构成。弹力的回位机构或勾套式的回位机构也能使动力压杆在踏下之后回位,不过弹力的回位机构会对踏下的动力产生一定的阻力,而勾套式的回位机构是向上提起活动踏板与动力压杆回位的,反复提起回位,容易产生一定疲劳感。同样,由动力压杆、活动踏板、弹力回位机构(或勾套式回位机构)、限制活动踏板向上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构成的往复式变速踏板结构也可设计为二套系统,并行安装在车支架上,此时动力输出系统也有二套与之配合,即在左、右两条动力压杆(4)之下活动连接有两条动力连杆(14),两条动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同轴连接的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双棘轮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
当上述的动力压杆、活动踏板、限制活动踏板向上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采用二套系统、且左、右并行安装在车支架上时,可以直接取消动力连杆,二条动力压杆(4)的一端直接固定连接在同轴连接的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双棘轮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其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既可采用的弹力回位机构,也可采用勾套式回位机构(参见图31)。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出与传动机构部分也可以采用齿轮齿条式结构、动力压杆两端拉绳或链条拉动式结构或者滑杆拉动式结构等现有技术。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积极效果:(1)动力压杆在回位状态时由于回位机构的作用而往上挠,可实现动力压杆在车支架上的安装位置相对较低,使整个车的重心偏低,故使用时平稳度较好。(2)动力压杆的上、下往复运动的幅度范围设计一般可以不超过16cm,这个幅度比较符合人类往复踏动的习惯,过低则输出动力不足,上坡无力,过高则容易产生疲劳。这种设计能克服目前市售的站立式往复踏板车的输出动力不足。(3)活动踏板上的力作用点有二个,一是活动踏板省力端的端点,另一个动力压杆的上端的轴点,从而有三种变速的踏法,本实用新型可视为低速、中速和高速的三档动力变速踏板机构。这种变速的设计提高了踏板车的适用范围和续驶能力,尤其具有较好的上坡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代步功能。(4)活动踏板的基本踏下动作由二段踏动行程完成,即先用前脚后跟踏动,然后逐步转在前脚掌上发力,比较符合人面向正前方向站立时的使用姿式和发力规律。因为,当人面向正前方向站立踏动时,人体的最佳姿式是抬起的前脚为平放或斜直放,抬起的后脚为斜放或横放;而本实用新型在回位状态下,其挠起的活动踏板更有利于前脚平放或斜直放。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平板式踏板,则在正前方向站立时不易踏动发力,而且由于挠式踏板安装位较高,前、后踏板在使用中会过度倾斜,也易使前脚疲劳和腰部疲劳。(5)本实用新型可设计为单变速踏板车,该车的车身长度可设计在70-95cm之间,且只有一只脚踏动输出动力,而另一只脚不动或只有小幅的回位踏动,因而行驶中晃动不大,稳定性与安全性高,且有一定的倒退功能。(6)本实用新型也可设计为双变速踏板车,形成多种产品,或是前后踏产品,或是左、右踏产品,其输出的动力更大。(7)因采用连杆式推动旋转的设计,因而设计容易、制作成本低,使用中的防尘、润滑、密封、齿轮旋转稳定性均要求低。(8)连杆推动单向机构的棘轮或单向轴承旋转,且阻力小,连杆推动单向机构的旋转角度可设计在大于100度而小于180度之间,故力的转换合理且效率高。(9)本实用新型的动力输出与传动机构部分同样可以采用齿轮齿条式结构、动力压杆两端拉动式结构或滑杆拉动式结构等现有技术。(10)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能使踏动者的手、胸、腰腹部及腿得到锻炼,适用于少年、青年、中年人群的使用。(11)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踏板车”是指往复式踏板车,既包括带手把的踏板车,也包括不带手把的滑板。由于本实用新型较好地解决了踏板车的动力输出与传递问题,所以它可用于设计从两轮到四轮、从单动力到双动力、从前后踏到左右踏、从体育用品到短途运输工具的“踏板车”以及室内踏板健身车上,也可与其他动力混合使用,成为混合动力型踏板车。本实用新型同日提交了发明专利申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动力压杆二段踏下行程示意图
图3-6是图1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可折叠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8是可伸缩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9是带滑槽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活动踏板上设置的连接预留孔示意图
图11是车支架上的限位挡块结构示意图
图12-1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全齿轮啮合传动示意图
图17是链条齿轮传动+齿轮啮合传动示意图
图18-21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扭簧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4扭簧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5是前踏式左、右双变速踏板车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6是扭簧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27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28是图27的A-A剖面示意图
图29是鞋套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0-31是本实用新型再一结构示意图
图32-34是活动踏板与动力压杆之间的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35是回位踏板的安装高度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挠板回位式单变速踏板车。
本实施例的变速踏板车为挠板回位式单变速踏板车结构,见图1,它具有车支架1、前后车轮2、3、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方上的动力压杆4;动力压杆4实际上通过轴5活动连接在车支架1上,动力压杆2的上端通过轴6活动连接有活动踏板7并使该活动踏板分为限位端8与省力端9两部分,在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设有能限制活动踏板向上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10,该活动连接构件采用拉绳或拉链结构,其中,如图2所示,向下踏动活动踏板省力端点时,活动踏板省力端点向下的行程(即省力端点在踏力作用下从最高止点向下行至与动力压杆平行接触或紧贴时的行程)a与此时活动踏板跟动力压杆连接轴6同步向下的行程b的比值,即a∶b一般可以为1∶1.2-3.0,最佳比为1∶1.7-2.3;动力压杆的回位机构A由回位压杆11和回位压杆延伸部形成的回位踏板12构成,其中回位压杆11与动力压杆4连为一体,直接构成异V字型挠板结构,从而实现一上、一下的互动和动力压杆的回位;设置在动力压杆4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具有与动力压杆4轴活动连接的动力连杆14,动力连杆14的另一端即下端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的棘轮(或单向轴承)15的外圈上,该棘轮再通过动力齿轮16、变速小齿轮17、变速大齿轮18等构成的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其中,动力齿轮16与棘轮15同轴连接,变速小齿轮17和变速大齿轮18同轴连接在车支架上,动力齿轮16与变速小齿轮17之间通过闭合链条19传动连接,变速大齿轮18与驱动齿轮13通过另一闭合链条20传动连接,由此动力压杆4的动力输入给与其连接的动力连杆14,动力连杆14再驱动棘轮15旋转,棘轮的转动力再经变速传动机构后驱使车轮13转动。
图3-6是图1的变形结构,其特点是车支架离地面相对较低,并带来动力压杆安装位相对较低,但回位机构的结构约有变化。其中,图3的回位压杆11向上延伸,并在延伸端部上连接回位踏板12;图4的回位压杆11上通过轴活动连接有回位连杆21,回位连杆21的另一端通过轴活动连接在回位踏板12近中部位置,活动踏板12的前端部又通过轴活动连接在凸起的车支架1上;图5-6的回位踏板12的连接方式与图4稍有不同:图5中的回位踏板12的中前部与回位连杆21活动连接,回位连杆的后端部与车支架的后延伸支架22活动连接;图6中的回位踏板12的近中部而则与凸起的车支架1活动连接,而后端部与回位连杆21活动连接。所有这些方案都能实现回位踏板与回位压杆相互连动。
在上述诸方案中,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的活动连接构件10除可以采用拉绳或拉链之外,还可以采用可折叠拉杆(见图7)、可伸缩拉杆(见图8)或带滑槽拉杆(见图9)结构。其中,活动踏板7上还可以设有多个与连接构件10和动力压杆4连接的预留孔23(见图10),以实现活动踏板限位端8与省力端9之间的比例和连接构件10与踏板限位端之间的连接位置可调。当然,活动踏板省力端9也可以设计伸缩机构,以直接调节踏板省力端的长度(见图10)。此外,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的活动连接构件10还可以由安装在车支架上的限位挡块23替代,在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上缘上可增设滚轮24,以减少阻力(见图11)。
值得指出的是,(一)本实施例的挠板回位式单变速踏板车可以采用与上述相反的后踏前回位方式,见图12-14。图12中,回位压杆11的上部直接形成回位踏板12结构;图13中,回位踏板12活动连接在回位压杆11上;图14中,回位踏板12活动连接在回位压杆11上或通过连杆连接在回位压杆11上,但回位踏板12的前端活动连接在车支架1上。再有,图14结构还可以采用图15结构所示的安装方式,这样可以改变动力输出的踏法,即将图14的后踏方式改为图15的后蹬方式。(二)在本实施例中,动力齿轮16与变速小齿17之间、变速大齿18轮与驱动齿轮13之间可采用全啮合传动(见图16),也可采用链条传动和啮合传动(见图17)。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动力压杆下端也可固接一拐杆,该拐杆另一端固接在棘轮的内圈的延伸部上或棘轮轴上,此时棘轮的外圈可直接起到动力齿轮的作用,从而可取消独立的动力齿轮。图中的棘轮可由单向轴承取代。
实施例2:挠板回位式双变速踏板车。
本实施例的变速踏板车为挠板回位式双变速踏板车结构,见图18-21。其区别点是:在图18中,动力压杆4为前后两套,并连为一体,直接构成挠板结构,在一上、一下的连动中又相互形成对方的回位机构,动力输出与传递有独立的两套棘轮15系统,也称为异轴双棘轮结构,两条动力压杆14的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异轴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变速传动机构包括分别与异轴双棘轮15同轴连接的二个动力齿轮16、同轴连接在车支架上的二个变速小齿轮17和变速大齿轮18,其中二个动力齿轮16分别通过二条闭合链条19与二个变速小齿轮17传动连接,变速大齿轮18通过另一闭合链条20与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图19与图18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动力输出与传递采用同轴双棘轮结构,故变速传动机构所图所示有所变化,即:与动力压杆4活动连接的动力连杆14有二条,其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同轴的左、右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与双棘轮同轴连接的动力齿轮16、同轴连接在车支架上的变速小齿轮17和变速大齿轮18,其中动力齿轮16与变速小齿轮17通过闭合链条19传动连接,变速大齿轮18与驱动齿轮13通过另一闭合链条20传动连接。图20中,动力压杆4也为前后两套,并同轴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两者之间设有连接回位弹簧25,这样前后两动力压杆也能形成挠板结构,在一上、一下的连动中彼此构成对方的回位机构,当一方处于回位状态时,弹性的阻力可为零或很小,不过在图20的结构中,可采前、后同时踏下的踏法,其动力输出与变速传动机构与图18相同;图21与图20的结构大致相同,但动力输出与传递采用同轴双棘轮结构,故变速传动机构部分又与图19相同,只是后动力压杆4上的动力连杆14设在动力压杆的前端延伸部上。图20-21的连接回位弹簧25可采用扭簧26取代(见图22)。
实际上,在实施例1所述的诸种挠板回位式单变速踏板车结构中,都可在回位压杆上加接一个输出动力的动力连杆而成为挠板回位式双变速踏板车。
实施例3:弹力回位式单变速踏板车。
本实施例的变速踏板车为弹力回位式单变速踏板车结构,见图23。其特殊点是,图23踏板车的动力压杆4的回位机构采用连接于动力压杆与车支架之间的拉簧26结构,也可采用图24所示的扭簧27结构,当然图23踏板车也可采用压簧结构、图25所示的弹力绳结构或图27和图29所所示的鞋勾、鞋套结构。实际上,在实施例1中所述的所有方案的回位机构都可采用拉簧、压簧、扭簧、弹力绳、鞋勾或鞋套结构实现。
实施例4:弹力回位式左右双变速踏板车。
本实施例的变速踏板车为弹力回位式左右双变速踏板车,见图25-31。图25表达出,左右两套动力压杆4上连接有弹力绳28,两条弹力绳28连为一体,且挂套在车把上;当然,两条弹力绳也可采用两个扭簧29取代(见图26)。再有,左右两套动力压杆4的回位机构也可采用设在动力压杆或活动踏板上的鞋勾30结构(见图27)或鞋套31结构(见图29)。图30与图27结构相同,只是图30中设有座垫支架32。在图25-29中,与二条动力压杆4活动连接的动力连杆14有二条,其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同轴的左、右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变速传动机构包括与双棘轮同轴连接的动力齿轮16、同轴连接在车支架上的变速小齿轮17和变速大齿轮18,其中动力齿轮16通过闭合链条19与变速小齿轮17传动连接,变速大齿轮18通过另一闭合链条20与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图31所示双变速踏板车与图27的不同点在于:在图31结构中,二条动力压杆4直接固接在同轴左、右双棘轮外圈之上,从而省去了动力连杆(也可视为动力连杆与动力压杆合为一体),同时设有导向轮33。不过,图25-31所表达的弹力回位式左右双变速踏板车只能是其车后轮为二轮的三轮或四轮踏板车,即踏板车的后车轮应有二个(见图28)。
还需指出的是,上述实施例1-4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可用于二轮、三轮或四轮踏板车(含滑板)。实施例1-4所述本实用新型结构的活动踏板和动力变速传动机构部分均可以设置安全隔板。此外,第一,本实用新型所有实施例中的活动踏板限位端8的长度也可以设计为与省力端9的长度基本相等(见图32)或者大于省力端9的长度(见图33);第二,在实施例4的左右踏结构中,本实用新型可采用图34所示方式安装踏板,这样在踏下踏板时,活动踏板省力端点与动力压杆轴点均沿顺时针方向转下;第三,在本实用新型所有结构的踏板上均可以安装防滑挡块,使人的前脚或后脚不易在踏板上向前或向后滑动,也可以在踏板的表面设置沟糟、凸块、凸条或粘合有防滑的橡胶、塑料材料层等;第四,在本实用新型带有回位踏板的结构中,回位踏板可以有一个与动力踏板的最低位置的水平线的高度差h,h值一般以不超过16cm为宜(见图35);第五,本实用新型的棘轮(单向轮)的设定位置除设定在附图所示的动力齿轮轴上之外,也可以设在变速齿轮上,甚至是设在车轮轴的驱动齿轮上,所以单向机构的设置方案比较多,有前位置、中间位置或后位置的方案;第六,本实用新型的动力传动机构除了可以采用本说明书附图所示的往复式连杆动力传动机构之外,还可以采用如下的现有动力传动机构:①齿条齿轮式结构(即把本实用新型中的动力连杆设计为齿条结构,齿条驱动一齿轮转动,与齿轮同轴连接的主驱动轮再经变速机构驱使车轮转动),②如中国专利ZL01222047.7采用的曲杆+飞轮+变速齿轮组结构,③如中国专利ZL01237990.5和ZL01135643.X采用的两端拉索或链条拉动的结构,以及④滑动推杆拉动式结构等;第六,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增加电动驱动系统或以燃油为动力的驱动系统,使产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力源。

Claims (10)

1.一种变速踏板车,它包括有车支架(1)、前后车轮(2、3)、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方上的动力压杆(4)、可使动力压杆的一端向上挠的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和设置在动力压杆(4)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之间的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4)的上端通过轴(6)活动连接有活动踏板(7)并使该活动踏板分为活动踏板限位端与活动踏板省力端两部分,在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设有能限制活动踏板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10);其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具有与动力压杆(4)活动连接的动力连杆(14),动力连杆(14)的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车支架上的棘轮或单向轴承的外圈上或内圈的延伸部上,棘轮或单向轴承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与车支架之间的活动连接构件(10)由其两端分别与活动踏板限位端的前部和车支架相连接的拉绳、可折叠拉杆或可伸缩拉杆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由回位压杆(11)和随回位压杆连动的回位踏板(12)构成,回位压杆(11)与动力压杆(4)构成能彼此一上、一下的挠板式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回位压杆、回位踏板与动力压杆、活动踏板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相同且互为回位机构,两条动力压杆(4)之下活动连接有两条动力连杆(14),两条动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同轴连接或异轴连接的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双棘轮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由设在动力压杆上的拉簧、压簧、扭簧或弹力绳构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活动踏板、弹力回位机构和限制活动踏板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为二套,并行安装在车支架上,两条动力压杆(4)之下活动连接有两条动力连杆(14),其两条动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同轴连接的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双棘轮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由设在动力压杆或活动踏板上的鞋勾或鞋套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活动踏板、勾套式回位机构和限制活动踏板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为二套,并行安装在车支架上,两条动力压杆(4)之下活动连接有两条动力连杆(14),其两条动力连杆的另一端通过轴分别活动连接在同轴连接的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双棘轮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动力压杆、活动踏板、限制活动踏板活动范围的活动连接构件为二套,并行安装在车支架上,其二条动力压杆(4)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同轴连接的双棘轮(15)的外圈上,双棘轮再通过变速传动机构与车轮轴上的驱动齿轮(13)传动连接;其动力压杆回位机构(A)采用的弹力回位机构或勾套式回位机构。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变速踏板车,其特征在于动力传动机构组件(B)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齿轮齿条式结构、动力压杆两端拉绳或链条拉动式结构或者滑杆拉动式结构。
CNU2009200789695U 2009-02-09 2009-02-09 变速踏板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708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789695U CN201367082Y (zh) 2009-02-09 2009-02-09 变速踏板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0789695U CN201367082Y (zh) 2009-02-09 2009-02-09 变速踏板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67082Y true CN201367082Y (zh) 2009-12-23

Family

ID=414859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078969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67082Y (zh) 2009-02-09 2009-02-09 变速踏板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6708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8849A1 (zh) * 2009-02-09 2010-08-12 林苏钦 一种用于踏板车的往复式变速踏板结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88849A1 (zh) * 2009-02-09 2010-08-12 林苏钦 一种用于踏板车的往复式变速踏板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84808B2 (en) Rear-pedaling standing type bicycle structure
CN101480987A (zh) 一种用于踏板车的往复式变速踏板结构
JP2010538902A (ja) 2つの往復ペダルを備える人力用乗り物
CN101480988A (zh) 变速踏板车
CN203142913U (zh) 双体车
CN201367082Y (zh) 变速踏板车
CN201405995Y (zh) 一种具有倾斜度踏板的踏板车
CN201201699Y (zh) 一种健身运动车
CN201380931Y (zh) 驱动条驱动的自行车
CN101544263A (zh) 一种具有倾斜度踏板的踏板车
CN100360369C (zh) 一种步行式自行车
CN201457661U (zh) 一种用于踏板车的往复式变速踏板结构
JP2016128312A (ja) 体重利用の自転車
CN2734603Y (zh) 脚踏四轮自行车
CN2818294Y (zh) 四轮划滑驱动自行车
CN202011453U (zh) 一种可折叠踏板驱动轮滑式自行车
CN100447041C (zh) 三轮划滑驱动自行车
CN201169357Y (zh) 一种脚踏滑板车
CN206068064U (zh) 踏步自行车
CN1169386A (zh) 具有手臂助力提速装置的自行车
CN2820679Y (zh) 四轮划滑驱动自行车
CN2721504Y (zh) 手驱动三轮自行车
CN201415751Y (zh) 一种新型运动车
CN204582416U (zh) 一种脚踏健身车
CN1872613A (zh) 四轮划滑驱动自行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23

Termination date: 201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