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4669Y - 轿车用后消声器 - Google Patents

轿车用后消声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4669Y
CN201354669Y CNU2009201261643U CN200920126164U CN201354669Y CN 201354669 Y CN201354669 Y CN 201354669Y CN U2009201261643 U CNU2009201261643 U CN U2009201261643U CN 200920126164 U CN200920126164 U CN 200920126164U CN 201354669 Y CN201354669 Y CN 2013546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drainage channel
buffer cavity
rear muffler
cha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12616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长贵
龙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12616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46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46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46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轿车用后消声器,在筒体外层与筒体内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沿筒体的长度分布,排水通道的首端通过筒体内层底部开设的进水孔与中压腔相通,排水通道的尾端对应高压腔的后部,且排水通道的尾端通过筒体外层底部开设的排水孔与外界相通;在排水通道上还设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能够使流经该处的气流放缓流速。本实用新型能够尽可能地将后消声器筒体内的积水排出,并不会产生其它的噪音,在符合后消声器使用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积水腐蚀性的影响,不但节省了用户的维修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后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可靠、实施容易等特点。

Description

轿车用后消声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轿车构件,尤其涉及小轿车上的后消声器。
背景技术
轿车用后消声器安装在前消声器的后方,起消除排气噪音的作用。传统的后消声器包括筒体、进气管、排气管、端板和隔板等部件,其中筒体由两层叠置的不锈钢板包边而成,筒体的前后两端由端板密封,在前端板上焊接有前挂耳,后端板上焊接有后挂耳。筒体的内部由两块带孔的隔板分隔成三个腔室,从前往后依次为低压腔、中压腔和高压腔。所述进气管的后端依次穿过前端板和两块隔板,伸入到高压腔中,而排气管的前端依次穿过后端板和两块隔板,伸入到低压腔中。
在发动机工作的情况下,后消声器筒体内部的温度相对于靠近发动机的前消声器来说降低了很多,这样后消声器筒体内的部分气体会发生冷凝,极易产生积水且无法排出。后消声器筒体的前端一般略高于后端,这样低压和中压两腔产生的积水就通过腔室间隔板下部的导流孔积聚在中压腔和高压腔内,至少达3000毫升。由于汽车的尾气中含有NOx,因此后消声器内的积水呈酸性或弱酸性。随着使用时间的加长,筒体内部带有酸性的积水会慢慢腐蚀隔板、筒体内壁、进气管以及排气管,不仅增加了用户的维修成本,而且缩短了后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另外,在后端板上焊接后挂耳时,焊接产生的高温将后端板的防锈、防腐保护层破坏,虽然焊接点距离后端板底部有一定距离,但筒体内积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液面会上升到焊接点的高度,这样极易加剧腐蚀后端板与后挂耳的焊接处,造成后端板损坏,整个消声器失效报废。
有的厂家通过在后消声器筒体的底部增加排水孔来排出积水,但不管将排水孔设置在哪个腔室的底部,都会产生其它的排气噪音。这是因为不光积水会通过排水孔排出,筒体内的部分高温高压气体也会从排水孔排入大气,由于筒体内的高温高压气体中蕴含有大量的能量,直接通过排气孔向外排放,能量的突然释放会产生啸叫,不符合后消声器的使用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排出积水的轿车用后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轿车用后消声器,包括筒体、进气管、排气管、前端板、后端板、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其中筒体为双层结构,筒体的两端分别由前、后端板密封,筒体的内部由两块带孔的隔板分隔成三个腔室,从前往后依次为低压腔、中压腔和高压腔,其关键在于:在所述筒体外层与筒体内层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沿筒体的长度方向分布,排水通道的首端通过筒体内层底部开设的进水孔与中压腔相通,排水通道的尾端对应高压腔的后部,且排水通道的尾端通过筒体外层底部开设的排水孔与外界相通;在所述排水通道上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能够使流经该处的气流放缓流速。
本实用新型根据后消声器筒体前端比后端略高的特点,在筒体内、外层底部之间设置排水通道,这样筒体中、高压腔内的积水可以通过筒体内层的进水孔流入排水通道的首端,流经排水通道后,从筒体外层的排水孔向外流出。以上方案可以将中压腔内的积水完全排出,而高压腔内残留的积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超过150毫升,从而有效降低了积水腐蚀性的影响,既节省了用户的维修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后消声器的使用寿命。高压腔内残留积水的液面低于后端板与后挂耳的焊接处,这样有效避免了积水对焊接处的腐蚀。
在排水通道排出积水的同时,中压腔内的部分高温、高压气体也会通过筒体内层的进水孔、排水通道和筒体外层的排水孔向外排出。由于在排水通道上设有缓冲腔,能延缓气流流动的速度,使气流在向外流动的过程中释放能量,这样有效消除了啸叫,不会产生其它的噪音,符合后消声器的使用要求。
在上述筒体外层的底部通过冲压形成排水通道,该排水通道呈蛇形分布。以上方案一方面有利于加工成型,另一方面,蛇形分布的排水通道在不影响排水的同时,能增大气流的行程,降低气流的流速,使气流更缓和、平稳。
在上述排水通道的前后端之间具有四个拐点,其中第一拐点和第四拐点处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第二或第三拐点处也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以上结构既不会造成流动死角,又能够达到良好的降噪效果。
为了使每个缓冲腔尽可能多地释放气流能量,上述缓冲腔为弧形,该缓冲腔中部的宽度最大,从缓冲腔的中部向两边宽度逐渐减小。
在上述排水通道的首端和尾端均设有扩容腔,该扩容腔为圆形。以上结构使得气流在进入排水通道时就能进行缓冲、释放能量,并且保证了气流在向外排出时能保持平和。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够尽可能地将后消声器筒体内的积水排出,并不会产生其它的噪音,在符合后消声器使用要求的同时,有效降低了积水腐蚀性的影响,不但节省了用户的维修成本,而且大大提高了后消声器的使用寿命,具有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可靠、实施容易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通道的展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筒体1、进气管2、排气管3、前端板4、后端板5、第一隔板6、第二隔板7、前挂耳9和后挂耳10等部件构成。其中筒体1为双层结构,分为不锈钢筒体外层1a和不锈钢筒体内层1b,筒体1的前端略高于后端,倾角为3°左右。所述筒体1的前端由前端板4密封,在前端板4的前端面焊接前挂耳9;筒体1的后端由后端板5密封,在后端板5的后端面焊接后挂耳10。所述筒体1的内部由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分隔成三个独立的腔室,从前往后依次为低压腔A、中压腔B和高压腔C。在第一、第二隔板6、7上均分布有通孔,低压腔A与中压腔B之间通过第一隔板6上的通孔连通,中压腔B与高压腔C之间通过第二隔板7上的通孔连通。所述进气管2的后端依次穿过前端板4、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伸入到高压腔C中,而排气管3的前端依次穿过后端板5、第二隔板7和第一隔板6,伸入到低压腔A中。
从图1、图2、图3和图4中可知,在筒体外层1a与筒体内层1b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8,该排水通道8由筒体外层1a的底部通过冲压形成,在筒体1的长度方向呈蛇形分布。筒体外层1a除排水通道8外,其余部分与筒体内层1b相贴合。在排水通道8的首端设有圆形扩容腔8b,该扩容腔8b对应中压腔B的中后部,在筒体内层1b底部对应该扩容腔8b中心的位置开设有进水孔1c,排水通道8首端的扩容腔8b通过进水孔1c与中压腔B相通。在排水通道8的尾端也设有圆形扩容腔8b,该扩容腔8b对应高压腔C的后部,在筒体外层1a底部对应该扩容腔8b中心的位置开设有排水孔1d,排水通道8尾端的扩容腔8b通过排水孔1d与外界相通。
从图1、图2、图3和图4中进一步可知,在排水通道8的前后端之间具有四个拐点,其中第一拐点和第四拐点处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8a,第二或第三拐点处也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8a,本实施例在第三拐点处设置缓冲腔8a。各缓冲腔8a均为弧形,缓冲腔8a中部的宽度最大,从缓冲腔8a的中部向两边宽度逐渐减小。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于排水通道8的前端略高于后端,这样筒体中、高压腔B、C内的积水可以通过筒体内层1b的进水孔1c流入排水通道首端的扩容腔8b,流经排水通道8后,从筒体外层1a的排水孔1d向外流出。因此,中压腔B内的积水可以完全排出,而高压腔C内残留的积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不超过150毫升,从而有效降低了积水腐蚀性的影响,既节省了用户的维修成本,又大大提高了后消声器的使用寿命。
在排水通道8排出积水的同时,中压腔B内的部分高温、高压气体也会通过筒体内层1b的进水孔1c、排水通道8和筒体外层1a的排水孔1d向外排出。排水通道8首、尾端的扩容腔8b以及各缓冲腔8a的容积比其余部分大,这样气流在流经扩容腔8b和缓冲腔8a时,流动的速度会放缓,同时进行缓冲、释放能量,蛇形分布的排水通道8增大了气流的行程,也有效降低了气流的流速,使气流更缓和、平稳,最后从排水通道8尾端的扩容腔8b通过排水孔1d向外排出的气体流量小,能量已经完全释放,从而有效消除了啸叫,不会产生其它的噪音,符合后消声器的使用要求。

Claims (5)

1、一种轿车用后消声器,包括筒体(1)、进气管(2)、排气管(3)、前端板(4)、后端板(5)、第一隔板(6)和第二隔板(7),其中筒体(1)为双层结构,筒体(1)的两端分别由前、后端板(4、5)密封,筒体(1)的内部由两块带孔的隔板(6、7)分隔成三个腔室,从前往后依次为低压腔(A)、中压腔(B)和高压腔(C),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外层(1a)与筒体内层(1b)的底部之间设置有排水通道(8),该排水通道(8)沿筒体(1)的长度方向分布,排水通道(8)的首端通过筒体内层(1b)底部开设的进水孔(1c)与中压腔(B)相通,排水通道(8)的尾端对应高压腔(C)的后部,且排水通道(8)的尾端通过筒体外层(1a)底部开设的排水孔(1d)与外界相通;在所述排水通道(8)上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8a),所述缓冲腔(8a)能够使流经该处的气流放缓流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轿车用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筒体外层(1a)的底部通过冲压形成排水通道(8),该排水通道(8)呈蛇形分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轿车用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通道(8)的前后端之间具有四个拐点,其中第一拐点和第四拐点处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8a),第二或第三拐点处也通过加宽形成有缓冲腔(8a)。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轿车用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腔(8a)为弧形,该缓冲腔(8a)中部的宽度最大,从缓冲腔(8a)的中部向两边宽度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轿车用后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通道(8)的首端和尾端均设有扩容腔(8b),该扩容腔(8b)为圆形。
CNU2009201261643U 2009-01-19 2009-01-19 轿车用后消声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46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261643U CN201354669Y (zh) 2009-01-19 2009-01-19 轿车用后消声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261643U CN201354669Y (zh) 2009-01-19 2009-01-19 轿车用后消声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4669Y true CN201354669Y (zh) 2009-12-02

Family

ID=41411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12616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54669Y (zh) 2009-01-19 2009-01-19 轿车用后消声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466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214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
CN104895656B (zh) * 2014-05-28 2018-02-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消声器及具有其的汽车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032145A (zh) * 2011-09-30 2013-04-10 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
CN104895656B (zh) * 2014-05-28 2018-02-23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汽车的消声器及具有其的汽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02422U (zh) 汽车消声器
CN102900491A (zh) 汽车消声器
CN201354669Y (zh) 轿车用后消声器
CN113153504A (zh) 一种无积水低噪声汽车排气消声器
WO2009096336A1 (ja) 内燃機関の排気系に接続される消音器
CN103670637A (zh) 车用自动排水消音器
CN202732058U (zh) 汽车消音器
CN101532411A (zh) 轿车用后消声装置
CN103410586B (zh) 一种多功能消声器结构
CN104406287A (zh) 一种汽车空调系统消音器
CN106321193A (zh) 一种轿车后消声器
CN201412209Y (zh) 汽车消声器
CN203499770U (zh) 一种轿车用消声器
CN201391347Y (zh) 小轿车后消声器
CN104791049A (zh) 汽车排气消音器
CN207847950U (zh) 一种压缩机消声组件、压缩机和空调器
CN203570392U (zh) 汽车排气消声器
CN102606268B (zh) 用于工程机械的抗性消声器
CN202690166U (zh) 汽车消声器
CN204851383U (zh) 外回压汽车消音鼓
CN202360186U (zh) 用于发电机组的低噪音消声器
CN209604125U (zh) 摩托车及其排气消声器
CN102865125B (zh) 汽车消声器
CN113675452B (zh) 用于燃料电池发动机的尾排消音装置及车辆
CN204225978U (zh) 一种汽车排气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202

Termination date: 2011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