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52077Y - 液冷散热器 - Google Patents

液冷散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52077Y
CN201352077Y CNU2008202358497U CN200820235849U CN201352077Y CN 201352077 Y CN201352077 Y CN 201352077Y CN U2008202358497 U CNU2008202358497 U CN U2008202358497U CN 200820235849 U CN200820235849 U CN 200820235849U CN 201352077 Y CN201352077 Y CN 20135207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rue
dividing plate
liquid cooling
flow passage
main flo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2358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建伟
李泉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Vertiv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Emerson Network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2358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5207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5207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5207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良导热散热主体,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主流道,在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至少一块隔板,以将所述主流道分割成多个并联连接的子流道。散热主体利用型材截面的易加工性,通过在主流道中设置隔板,可将主流道设计成为多种样式、多种形状,可改变流道形状(例如矩形、圆形、长圆形、齿形等)来增大液流过流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对于难以成型的型材,可以将主流道和隔板设计为分离式,即将主流道和隔板分别成型,再进行组合装配,由此形成复杂形状,来保证该液冷散热器双层流道的实现。

Description

液冷散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液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目前,液冷散热器多采用机加工形式加工而成,尤其双层流道散热器,都是利用机加工加工出需要的双层流道和相应的连接流道。此种方法有相应的不足:1、流道形状不能够太复杂,散热效果不能达到最好;2、受机加工限制,流道深度有一定的限制;3、机加工工作量大,成本高,批量生产可生产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液冷散热器散热效果不够好,流道深度有一定限制,批量生产可生产性低等缺陷,提供一种液冷散热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良导热散热主体,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主流道,在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至少一块隔板,以将所述主流道分割成多个并联连接的子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中,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多个主流道,所述多个主流道串联连接;在每个主流道内均设置有所述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中,在一个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1块或两块隔板。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隔板与相应的主流道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中,在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插槽,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相配合的插接部;所述隔板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插槽插装入所述主流道。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隔板与相应的主流道固定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液冷散热器中,所述隔板与相应的主流道通过拉铝或挤压一体成型。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散热主体利用型材截面的易加工性,通过在主流道中设置隔板,可将主流道设计成为多种样式、多种形状,可改变流道形状(例如矩形、圆形、长圆形、齿形等)来增大液流过流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对于难以成型的型材,可以将主流道和隔板设计为分离式,即将主流道和隔板分别成型,再进行组合装配,由此形成复杂形状,来保证该液冷散热器双层流道的实现。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散热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液冷散热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散热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液冷散热器的第一和第二实施例中,其包括散热主体11、安装在散热主体11两侧的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以及进液接头14和出液接头15,在图1所示的第一实施例中,进液接头14和出液接头15是安装在第一端盖12上;而在图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中,进液接头14和出液接头15是安装在散热主体11上。
该散热主体11可以采用导热性能良好的材料做成,在实际使用中,优选易挤压成型的材料例如铝,在需用铝材时,对该散热主体11进行加工时,还可采用拉铝工艺。散热主体11内至少设有一个主流道111,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在于,利用型材截面的易加工性,在每个主流道111中设置至少一块隔板112,从而可将该主流道111分隔成并联连接的多个子流道,通过隔板112的分隔,如图2和4所示可将主流道111设计成为多种样式和多种形状,从而可改变流道形状(矩形、圆形、长圆形、齿形等)来增大液流过流面积、提高散热效率;在该散热主体11内,如果具有多个主流道111,则各个主流道111之间为串联关系,而每个主流道111中的多个子流道为并联关系;串联连接后的流道的进液口和出液口分别于进液接头14和出液接头15连接,为流道引入和导出冷却流体。
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分别安装在各个主流道111的两端,从而将各个主流道111的两端封闭。并且在第一端盖12上开设有分别与进液口和出液口相连通的开孔。为了防止通道内的流体的泄漏,在连通槽与第一端盖12、第二端盖13之间还可以设有密封垫圈或密封垫。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流道111中的隔板112可以与主流道111为分离式,在使用时才进行组合安装,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可以对隔板112的形状进行更复杂、更多样化的设计,从而可将主流道111中的子流道的形状按不同要求和需要进行灵活设计;另外,对于分离式的主流道111和隔板112也可以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安装,例如将隔板112焊接在主流道111内;再者,主流道111与隔板112也可以一体成型,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易于加工,对于铝材制成的散热主体11,就可通过拉铝或挤压快速完成加工。
如图2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散热主体11内设置有7个主流道111,其中,每个主流道111都通过一块隔板112将其分隔出多个子流道,在该实施例中,隔板112有两种形式,对于第一种形式的隔板,其为横截面为矩形的一般的板材,在主流道111中左右侧对称各设置一个插槽,在该隔板两侧的边缘设置成与该插槽相配合的插接部,另外在设计中也可将该插槽设计为与该隔板的厚度向配合,从而该隔板就通过该插槽,插装在该主流道1 1 1中,从而将该主流道分隔成两个子流道,即一个是上层子流道,一个是下层子流道;第二种形式的隔板,其横截面为“丰”字形的隔板,同样在主流道111中左右对称各设置一个插槽,该隔板就通过该插槽,插装在该主流道111中,从而将该主流道分隔成8个子流道,其中4个为上层子流道,另外4个为下层子流道。在本实施例中,有4个主流道采用第一种形式的隔板,有3个子流道采用第二种形式的隔板。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散热主体11内设置有4个主流道111,其中有一个主流道111通过一块隔板112进行分隔,其采用的隔板112就是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形式的隔板;另外三个主流道111采用两块隔板进行分隔,其中一块隔板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一种形式的隔板,另一块隔板为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种形式的隔板,在采用两块隔板的主流道111中,在左右两侧对称各设置一个插槽,并在中部设置一个插槽,并在中部插槽的端部机加工出一通道,使得第一种形式的隔板分隔出的子流道和第二种形式的隔板分隔出的子流道可相互连通,当安装隔板时,当两块隔板都插装入主流道内中,形成10个子流道,即5个上层子流道和5个下层子流道。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几个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具体情况,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Claims (7)

1、一种液冷散热器,包括良导热散热主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至少一个主流道,在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至少一块隔板,以将所述主流道分割成多个并联连接的子流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散热主体内设置有多个主流道,所述多个主流道串联连接;在每个主流道内均设置有所述隔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一个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1块或两块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相应的主流道可拆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主流道内设置有插槽,在所述隔板上设置有与所述插槽相配合的插接部;所述隔板通过所述插接部和插槽插装入所述主流道。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相应的主流道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液冷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与相应的主流道通过拉铝或挤压一体成型。
CNU2008202358497U 2008-12-26 2008-12-26 液冷散热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5207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358497U CN201352077Y (zh) 2008-12-26 2008-12-26 液冷散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2358497U CN201352077Y (zh) 2008-12-26 2008-12-26 液冷散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52077Y true CN201352077Y (zh) 2009-11-25

Family

ID=41375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235849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352077Y (zh) 2008-12-26 2008-12-26 液冷散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52077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2075A (zh) * 2011-04-25 2012-10-3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均衡散热液冷装置
CN109526189A (zh) * 2018-11-29 2019-03-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环型微通道换热器及其流体流动换热实验装置
CN11251030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式电池包箱体
CN113507817A (zh) * 2021-06-04 2021-10-15 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板、模块及机箱
CN113795125A (zh) * 2021-09-22 2021-12-14 东莞市讯冷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水阻可调的水冷散热器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62075A (zh) * 2011-04-25 2012-10-31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均衡散热液冷装置
CN109526189A (zh) * 2018-11-29 2019-03-2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环型微通道换热器及其流体流动换热实验装置
CN112510302A (zh) * 2020-11-30 2021-03-16 湖南海博瑞德电智控制技术有限公司 液冷式电池包箱体
CN113507817A (zh) * 2021-06-04 2021-10-15 北京国科环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散热板、模块及机箱
CN113795125A (zh) * 2021-09-22 2021-12-14 东莞市讯冷热传科技有限公司 水阻可调的水冷散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52077Y (zh) 液冷散热器
CN103727805B (zh) 深度凝水除雾环保装置
CN114242674A (zh) 液冷板结构
CN109945698A (zh) 一种协同增强换热的微通道换热器结构设计方法及装置
CN217972694U (zh) 一种电渗析隔板
CN208385532U (zh)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双极板
CN211334455U (zh) 一种生产橡胶注塑成型用冷却模具
CN202388773U (zh) 应用于隔热条挤出模具的挤出模具本体结构
CN212372644U (zh) 多型腔易加工水路模具
CN209971388U (zh) 一种带薄壁金属嵌件的手机外壳模具
CN203992018U (zh) 零件共模的热冲压成型模具
CN209955339U (zh) 一种电子产品外壳压合治具及其下模
CN207916013U (zh) 一种增强改性聚丙烯材料生产专用冷却水槽
CN217752640U (zh) 一种塑胶模具的模仁水路结构
CN102398358A (zh) 一种应用于隔热条挤出模具的挤出模具本体结构
CN219256405U (zh) 一种模具的布线结构
CN218996843U (zh) 电芯冷却装置及电池系统
CN205951220U (zh) 深井形注塑模具喷泉式冷却系统
CN209869288U (zh) 一种应用于注塑模具的多合一热流道结构
CN212660484U (zh) 排水降温水冷板
CN201764666U (zh) 保温水箱及采用该保温水箱的温水便座
CN218700893U (zh) 一种金刚绳生产模具
CN212179640U (zh) 矩形石墨换热器
CN213107941U (zh) 一种汽车组合仪表罩模具
CN214177094U (zh) 一种双冷却装置及电机定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Nanshan District Xueyuan Road in Shenzhen city of Guangdong province 518055 No. 1001 Nanshan Chi Park B2 building 1-4 floor, building 6-10

Patentee after: Vitam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518057 Nanshan Distric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dustrial Park, Guangdong, Shenzhen Branch Road, No.

Patentee before: Aimosheng Network Energy Source Co., 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25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