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39324Y -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 - Google Patents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39324Y CN201339324Y CNU2008201364221U CN200820136422U CN201339324Y CN 201339324 Y CN201339324 Y CN 201339324Y CN U2008201364221 U CNU2008201364221 U CN U2008201364221U CN 200820136422 U CN200820136422 U CN 200820136422U CN 201339324 Y CN201339324 Y CN 201339324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ck sheet
- pressure
- bearing
- prestressed reinforcement
- equ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n-Site Construction Work That Accompanies The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Concrete (AREA)
Abstract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由可反复安装拆解的新型张拉端和固定端构造系统构成。是一种在预应力钢筋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条件下在最终退张拆卸夹片之前将预应力钢筋先行退张的构造系统,使预应力钢筋在最终退张前的拉力值减小到其剩余的抗拉强度值所形成的材料伸长度足以顺利退张,既可以充分利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设计标准值,提高其材料性能利用率,减少预应力钢筋的用量,同时缩小整个构造系统包括张拉端、固定端和预应力钢筋孔道的构造规格;又避免因预应力钢筋的工作拉力用到极限而无法完好退张不能重复使用,为周期移动使用的砼预制构件组合、分解的后张法预应力构造系统的资源节约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周期组合、分解的砼预制构件结构的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钢筋的退张构造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达到周期移动使用的机械设备(如建筑塔式起重机、无线信号塔、石油的采油机、风力发电机、地矿的勘探机等)组合基础的砼预制构件的预应力构造系统能反复退张使预应力钢筋重复使用的目的,无粘结后张法的预应力钢筋拉力设计值仅为其抗拉强度标准值的40%左右,这种强度设计值与规范规定的强度设计值为其强度标准值的71%尚有31%左右的差距,这是为了实现预应力钢筋能多次重复使用以达到节约材料、降低成本的目的技术措施造成的另一种可观的资源和成本的浪费。而现有的预应力钢筋的退张方法与构造措施无法实现在利用剩余的强度标准值(71~100%)范围内保证预应力钢筋重复使用的材料力学性质的条件下实现预应力钢筋的无损坏退张。其技术现状是,要么为完好退张实现重复使用的需要而降低预应力钢筋的拉力设计值,造成增加预应力钢筋用量,钢筋用量的增加连锁造成其整个构造系统包括张拉端、固定端和钢筋孔道的构造相应增大形成的进一步综合浪费;要么把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设计值用到规定的极限,造成预应力钢筋的退张破坏只能是一次性使用的浪费;两者都无法避免材料和成本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任务是提供一种在预应力钢筋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条件下能在最终退张拆卸锚固夹片之前将预应力钢筋先行退张的构造系统,使预应力钢筋在最终退张前的拉力值提前减小到其剩余的抗拉强度值所形成的材料伸长度足以顺利退张拆卸锚固夹片,然后使预应力钢筋与锚具彻底分解。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设计标准值,提高其材料性能利用率,减少预应力钢筋的用量,同时缩减整个构造系统包括固定端、张拉端和预应力钢筋孔道的构造规格;又可以避免因预应力钢筋的拉力值用到规定的极限而无法完好退张以实现其重复使用的状况。为进一步降低用于砼预制构件组合、分解的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构造系统的资源节约和降低成本提供了新的技术条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由预应力钢筋在与锚具彻底分离前先行减小预应力的固定端、张拉端及连接贯通其间的预应力钢筋孔道和置于其中并将固定端与张拉端连接的预应力钢筋的系统构造以及为增加预应力钢筋使用次数服务的其它构造措施共同构成的新型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构造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构造有下列二种形式:
第一种:位于砼预制构件(1)中的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最未一端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交接处设有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其内径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内径相同的1号承压圈(2),1号承压圈(2)的外平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在1号承压圈(2)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1号承压圈(2)L形凹槽内径配合的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的1号承压垫圈(4),1号承压垫圈(4)与1号承压圈(2)和预应力钢筋孔道(3)同内径同轴心;1号承压垫圈(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在1号承压垫圈(4)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1号承压垫圈(4)的圆形凹槽内径相配合其内径大于1号承压垫圈(4)内径的1号退张外管(7),1号退张外管(7)的长度大于等于2倍锚固夹片(14),1号退张外件(9)由1号退张外管(7)和1号退张外管卡键(8)连接组合而成,1号退张外管(7)的内圆面上设有螺纹与1号退张内管(10)外圆面上的螺纹相配合1号退张外管(7)的外圆面上均匀分布有1号退张外管卡键(8),1号退张外管卡键(8)的横剖面为其内圆面与1号退张外管(7)的外圆面吻合的环形的一部分,其两侧面为一个方向的延长线交于1号退张外管(7)的圆心另一方向与1号退张外管(7)纵轴同方向的平面,其长度为外向端与1号退张外管(7)齐平,内向端与1号承压垫圈(4)分离,1号退张外管卡键(8)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1号退张内管(10)的内径大于等于1号承压垫圈(4)的内径并小于锚环(12)的外径,其纵剖面为L形,其外向一端内面的圆筒形凹槽与锚环(12)的圆柱形配合且外向端齐平;其外圆面上设有与1号退张外管(7)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锚环(12)为圆柱形,其上设有外大内小的圆锥形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预应力钢筋(15)从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穿过,以锚固夹片(14)锚固;锚固夹片(14)由内圆孔外圆锥形的圆锥形管纵向分为三件而成,其内圆柱面上有齿形螺纹,其外圆锥形与锚环(12)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相配合;1号退张内管(10)与1号退张内管卡键(11)连接组合成为1号退张内件(16),1号退张内管(10)的外螺纹长度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2倍的长度,1号退张内管卡键(11)的横剖面为其内圆面与1号退张内管(10)的外圆面吻合的环形的一部分,其两侧面为一个方向的延长线交于1号退张内管(10)的圆心另一方向与1号退张内管(10)纵轴同方向的平面,1号退张内管卡键(11)均匀分布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张拉端设有能包容全部置于砼表面以外的构造的张拉端保护筒(17),张拉端保护筒(17)为有底圆筒,其筒口外沿设有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其筒口内圆面外沿部分设有内螺纹与1号承压垫圈(4)的外圆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与1号承压圈(2)之间设有封闭垫圈(19);如图1、8、9所示。
能与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的第一种构造形式中的1号退张外件(9)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两类构造形式:
其第一类为:2号退张外件(22)由2号退张外管(20)和2号退张外管卡键(21)配合组合而成,2号退张外管(20)的长度与1号退张外管(7)相同,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的横剖面与1号退张外管卡键(8)相同,其长度为外向端与2号退张外管(20)的外向端齐平,内向端与1号承压垫圈(4)的外端面分离;其2号退张外管(20)与1号退张外管(7)的内外径、长度及内螺纹相同,其不同在于:在2号退张外管(20)的外圆面上沿2号退张外管(20)纵轴线均匀分布有与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环形一部分的横剖面的一部分配合的纵向凹槽,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如图2、8、10所示。
其第二类为:3号退张外件(23)是横剖面为边数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的正多边形的内圆外正多边形或边数为大于等于6的整偶数且内角相等隔边等长的多边形的内圆外多边形的异形管状体;3号退张外件(23)其内向端为圆管形,圆管形的长度大于1号承压垫圈(4)L形凹槽的深度,它的外圆面与1号承压垫圈(4)的圆形内凹槽配合,3号退张外件(23)的长度和内圆面的内螺纹与1号退张外管(7)相同;如图3、8、11所示。
能与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的第一种构造形式中的1号退张内件(16)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构造形式为2号退张内件(26);如图4、5、6、12所示。
第二种:位于砼预制构件(1)中的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最未一端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交接处设有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其内径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内径相同的3号承压圈(44),3号承压圈(44)的外平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3号承压圈(44)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3号承压圈(44)内径配合的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的2号承压垫圈(45),3号承压圈(44)与2号承压垫圈(45)和预应力钢筋孔道(3)同内径同轴心;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内向圆环形底面有剖面为矩形的凹槽与设于3号承压圈(44)的L形凹槽底面的凸键(27)配合使2号承压垫圈(45)不能在3号承压圈(44)的圆形凹槽内转动,凸键(27)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外侧设有其外圆周面与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向面的L形凹槽相配合并与2号承压垫圈(45)同内径的3号退张内管(31),3号退张内管(31)的外螺纹长度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长度的2倍,3号退张内管(31)的内向端的剖面为矩形的端部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剖面为矩形的凹槽与设于2号承压垫圈(45)L形凹槽底面的凸键(27)配合使3号退张内管(31)不能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圆形凹槽内转动,凸键(27)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如图4、9、12所示。
2号退张内管(24)的内外径与3号退张内管(31)相同,其外圆周面设有与3号退张内管(31)外螺纹旋向相反的右旋或左旋的外螺纹,其外螺纹长度大于锚固夹片(14)2倍的长度,其外向端纵剖面为L形,形成的管状凹槽与锚环(12)的圆柱体外形配合且外向端齐平,其外向端外圆面上均匀设有与2号退张内管卡键(25)剖面为环形一部分的部分剖面相配合其纵轴线与2号退张内管(24)纵轴线同方向凹槽,凹槽长度与锚环(12)厚度相同,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2号退张内件(26)由2号退张内管(24)和2号退张内管卡键(25)配合组合而成;
4号退张外件(34)由长度相等的3号退张外管(32)和3号退张外管卡键(33)连接组合而成,长度为锚固夹片(14)2倍以上的3号退张外管(32)的内螺纹为旋向相反的长度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与3号退张内管(31)和2号退张内管(24)的相反旋向的外螺纹配合;3号退张外管(32)的外圆面上沿3号退张外管(32)纵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有3号退张外管卡键(33),3号退张外管卡键(33)的形状与1号退张外管卡键(8)相同,3号退张外管卡键(33)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张拉端设有能包容全部置于砼表面以外的构造的张拉端保护筒(17),张拉端保护筒(17)为有底圆筒,其筒口外沿设有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其筒口内圆面外沿部分设有内螺纹与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圆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与3号承压圈(44)之间设有封闭垫圈(19);如图4、9、12所示。
能与本实用新型的张拉端的第二种构造形式中的4号退张外件(34)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两类构造形式:
其第一类为:5号退张外件(37)由长度相等的4号退张外管(35)和4号退张外管卡键(36)配合组合而成,其4号退张外管(35)与3号退张外管(32)的长度、内外径、内螺纹相同,其不同在于:在4号退张外管(35)的外圆面上沿4号退张外管(35)纵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有与4号退张外管卡键(36)的环形一部分横剖面配合的纵向凹槽,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4号退张外管卡键(36)的形状与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相同;如图5、10所示。
其第二类为:6号退张外件(38)是横剖面为边数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的正多边形的内圆外正多边形或边数为大于等于6的整偶数且内角相等隔边等长的多边形的内圆外多边形的异形管状体,6号退张外件(38)的长度、内径及内螺纹与3号退张外管(32)相同;如图6、11所示。
本实用新型用于退张前减小预应力钢筋(15)的预应力时旋转和控制旋转1号退张外件(9)或2号退张外件(22)或3号退张外件(23)或4号退张外件(34)或5号退张外件(37)或6号退张外件(38)或1号退张内件(16)或2号退张内件(26)的旋转套筒分为五种形式:
其1:1号旋转套筒(46)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1号退张内件(16)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1号旋转套筒(46)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1号旋转套筒(46)连接;如图13所示;
其2:2号旋转套筒(47)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2号退张内件(26)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2号旋转套筒(47)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2号旋转套筒(47)连接;如图14所示;
其3:3号旋转套筒(48)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1号退张外件(9)或4号退张外件(34)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3号旋转套筒(48)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3号旋转套筒(48)连接;如图15所示;
其4:4号旋转套筒(49)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2号退张外件(22)或5号退张外件(37)的齿轮形外轮廓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4号旋转套筒(49)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4号旋转套筒(49)连接;如图16所示;
其5:5号旋转套筒(50)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3号退张外件(23)或6号退张外件(38)的正多边形或多边形外轮廓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5号旋转套筒(50)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5号旋转套筒(50)连接,如图17所示;
本实用新型与张拉端2种构造形式对应配合的固定端的构造形式为:
置于砼预制构件(1)中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一端同轴心同内径的2号承压圈(39)的外向面与固定端套管(40)同轴心连接,固定端套管(40)的内径大于2号承压圈(39)的内径,固定端外封口圈(29)为中心有外大内小圆锥形孔且其内向面的孔径与固定端套管(40)内径相同并连接,固定端外封口圈(29)的外向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截头圆锥形橡胶封闭件(5)与固定端外封口圈(29)的圆锥形孔配合;2号承压管(42)和1号承压管(41)和3号承压管(30)的外径略小于固定端套管(40)内径,其内径大于等于2号承压圈(39)内径,其长度与锚固夹片(14)之比:2号承压管(42)为大于等于1,1号承压管(41)为大于等于2,3号承压管(30)为大于等于3,或同时或分别组合或单件设于2号承压圈(39)和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之间;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为圆柱形,其外径略小于固定端套管(40)的内径,其上沿圆柱体中轴线方向设有预应力钢筋定位孔(6),一端装有预应力钢筋锚头(28)的预应力钢筋(15)穿过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上的预应力钢筋定位孔(6)和2号承压管(42)和1号承压管(41)和3号承压管(30)进入预应力钢筋孔道(3)到达张拉端;再从锚环(12)上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穿过,预应力钢筋(15)经张拉同时安装锚固夹片(14),使砼预制构件(1)形成整体;如图1、2、3、4、5、6、7所示。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一种在预应力钢筋达到其抗拉强度设计值条件下能在最终退张拆卸夹片之前将预应力钢筋先行退张的构造系统及配套方法,使预应力钢筋在最终退张前的拉力值降低到其剩余的抗拉强度值所形成的材料伸长度足以顺利退张拆卸夹片,使预应力钢筋与锚具彻底分解。这样,既可以充分利用预应力钢筋的强度设计标准值,提高其材料性能利用率,减少预应力钢筋的用量,同时减小整个构造系统包括张拉端、固定端和预应力钢筋孔道的构造规格;又可以避免因预应力钢筋的拉力值用到规定的极限而无法完好退张以实现其重复使用的状况。实现了无粘结后张法预应力构造系统的材料性能利用最大化、从而为周期移动使用的机械设备的砼预制构件组合基础及其它一切适用结构进一步的节资降耗开辟了新的技术途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张拉端构造(一)
图2——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张拉端构造(二)
图3——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张拉端构造(三)
图4——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张拉端构造(四)
图5——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张拉端构造(五)
图6——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张拉端构造(六)
图7——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固定端构造
图8——张拉端锚环(12)和1号退张内件(16)配合的A-A剖面图
图9——张拉端1号退张外件(9)和1号退张内管(10)配合的B-B剖面图
图10——张拉端2号退张外件(22)和1号退张内管(10)配合的C-C剖面图
图11——张拉端3号退张外件(23)和1号退张内管(10)配合的D-D剖面图
图12——张拉端锚环(12)和2号退张内件(26)配合的E-E剖面图
图13——1号旋转套筒(46)与1号退张内件(16)配合的剖面图
图14——2号旋转套筒(47)与2号退张内件(26)配合的剖面图
图15——3号旋转套筒(48)与1号退张外件(9)或4号退张外件(34)配合的剖面图
图16——4号旋转套筒(49)与2号退张外件(22)或5号退张外件(37)配合的剖面图
图17——5号旋转套筒(50)与3号退张外件(23)或6号退张外件(38)配合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7描述的与本实用新型2种张拉端构造形式配合的固定端构造,在张拉预应力钢筋15之前,首先应按规定位置安装各零部件。
图1~6所描述的2种后张法预应力结构系统的张拉端构造在预应力钢筋15张拉前按规定位置安装各构造零部件,并且使1号退张内管10的内向端外螺纹分别与1号退张外管7或2号退张外管20或3号退张外件23的外向端内螺纹配合使1号退张内管10与1号承压垫圈4的外向面凹槽底部的距离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的长度;3号退张外管32或4号退张外管35或6号退张外件38的外向端和内向端的内螺纹分别与2号退张内管24的内向端外螺纹和3号退张内管31的外向端外螺纹配合且配合的长度相等并使2号退张内管24与3号退张内管31的距离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的长度;然后进行预应力钢筋15的张拉,完成砼预制构件1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述及的第一种张拉端构造系统需要拆解时,首先旋转张拉端保护筒17使其与1号承压垫圈4脱离;将与1号退张外件9或2号退张外件22或3号退张外件23配合的3号旋转套筒48或4号旋转套筒49或5号旋转套筒50与1号退张外件9或2号退张外件22或3号退张外件23配合;然后将与1号退张内件16配合的1号旋转套筒46与1号退张内件16配合并控制配合于1号退张内件16的1号旋转套筒46使1号退张内件16不旋转;即而旋转配合于1号退张外件9或2号退张外件22或3号退张外件23的3号旋转套筒48或4号旋转套筒49或5号旋转套筒50使1号退张内管10与1号承压垫圈4之间缩短的距离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的长度;然后退张预应力钢筋15拆卸锚固夹片14;如图1、2、3、13、14、15、16、17所示。
本实用新型述及的第二种张拉端构造系统需要拆解时,首先旋转张拉端保护筒17使其与2号承压垫圈45脱离;将与4号退张外件34或5号退张外件37或6号退张外件38配合的3号旋转套筒48或4号旋转套筒49或5号旋转套筒50与4号退张外件34或5号退张外件37或6号退张外件38配合;然后将与2号退张内件26配合的2号旋转套筒47与2号退张内件26配合并控制2号旋转套筒47使2号退张内件26不旋转;即而旋转配合于4号退张外件34或5号退张外件37或6号退张外件38的3号旋转套筒48或4号旋转套筒49或5号旋转套筒50使2号退张内管24与3号退张内管31之间缩短的距离大等于锚固夹片14的长度,然后退张预应力钢筋15并拆卸锚固夹片14;如图4、5、6、13、14、15、16、17所示。
为了增加预应力钢筋15的重复使用次数,在固定端的2号承压圈39与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之间设置了其长度分别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长度的3倍或2倍或1倍的3号承压管30和1号承压管41和2号承压管42,第一次安装时将3号承压管30和1号承压管41和2号承压管42同时装于2号承压圈39与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之间,当反复拆装到一定次数造成锚固夹片14对预应力钢筋15的截面损坏不利于结构安全时,将2号承压管42不再安装;再使用一定次数时,将1号承压管41不再安装而安装3号承压管30和2号承压管42;再使用一定次数后,只装3号承压管30;再使用一定次数后,只装1号承压管41;再使用一定次数后,只装2号承压管42;再使用一定次数后,使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直接与2号承压圈39配合;使预应力钢筋锚头28与锚固夹片14之间的预应力钢筋15长度递次缩短大于等于一个锚固夹片14的长度,以确保预应力钢筋15的安全并增加重复使用的次数;同时在每次缩短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与2号承压圈39之间的距离时,将预应力钢筋15的无预应力钢筋锚头28的一端截掉相当于锚固夹片14的长度;如图7.1、2、3、4、5、6所示。
Claims (2)
1.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的由退张内件、退张外件、锚环和配套的旋转套筒等零部件组合而成的张拉端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张拉端构造有下列二种形式:
第一种:位于砼预制构件(1)中的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最未一端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交接处设有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其内径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内径相同的1号承压圈(2),1号承压圈(2)的外平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在1号承压圈(2)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1号承压圈(2)L形凹槽内径配合的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的1号承压垫圈(4),1号承压垫圈(4)与1号承压圈(2)和预应力钢筋孔道(3)同内径同轴心;1号承压垫圈(4)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在1号承压垫圈(4)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1号承压垫圈(4)的圆形凹槽内径相配合其内径大于1号承压垫圈(4)内径的1号退张外管(7),1号退张外管(7)的长度大于等于2倍锚固夹片(14),1号退张外件(9)由1号退张外管(7)和1号退张外管卡键(8)连接组合而成,1号退张外管(7)的内圆面上设有螺纹与1号退张内管(10)外圆面上的螺纹相配合1号退张外管(7)的外圆面上均匀分布有1号退张外管卡键(8),1号退张外管卡键(8)的横剖面为其内圆面与1号退张外管(7)的外圆面吻合的环形的一部分,其两侧面为一个方向的延长线交于1号退张外管(7)的圆心另一方向与1号退张外管(7)纵轴同方向的平面,其长度为外向端与1号退张外管(7)齐平,内向端与1号承压垫圈(4)分离,1号退张外管卡键(8)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1号退张内管(10)的内径大于等于1号承压垫圈(4)的内径并小于锚环(12)的外径,其纵剖面为L形,其外向一端内面的圆筒形凹槽与锚环(12)的圆柱形配合且外向端齐平;其外圆面上设有与1号退张外管(7)的内螺纹配合的外螺纹;锚环(12)为圆柱形,其上设有外大内小的圆锥形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预应力钢筋(15)从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穿过,以锚固夹片(14)锚固;锚固夹片(14)由内圆孔外圆锥形的圆锥形管纵向分为三件而成,其内圆柱面上有齿形螺纹,其外圆锥形与锚环(12)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相配合;1号退张内管(10)与1号退张内管卡键(11)连接组合成为1号退张内件(16),1号退张内管(10)的外螺纹长度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2倍的长度,1号退张内管卡键(11)的横剖面为其内圆面与1号退张内管(10)的外圆面吻合的环形的一部分,其两侧面为一个方向的延长线交于1号退张内管(10)的圆心另一方向与1号退张内管(10)纵轴同方向的平面,1号退张内管卡键(11)均匀分布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张拉端设有能包容全部置于砼表面以外的构造的张拉端保护筒(17),张拉端保护筒(17)为有底圆筒,其筒口外沿设有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其筒口内圆面外沿部分设有内螺纹与1号承压垫圈(4)的外圆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与1号承压圈(2)之间设有封闭垫圈(19);
能与张拉端的第一种构造形式中的1号退张外件(9)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两类构造形式:
其第一类为:2号退张外件(22)由2号退张外管(20)和2号退张外管卡键(21)配合组合而成,2号退张外管(20)的长度与1号退张外管(7)相同,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的横剖面与1号退张外管卡键(8)相同,其长度为外向端与2号退张外管(20)的外向端齐平,内向端与1号承压垫圈(4)的外端面分离;其2号退张外管(20)与1号退张外管(7)的内外径、长度及内螺纹相同,其不同在于:在2号退张外管(20)的外圆面上沿2号退张外管(20)纵轴线均匀分布有与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环形一部分的横剖面的一部分配合的纵向凹槽,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正整数;
其第二类为:3号退张外件(23)是横剖面为边数为大于等于3的整数的正多边形的内圆外正多边形或边数为大于等于6的整偶数且内角相等隔边等长的多边形的内圆外多边形的异形管状体;3号退张外件(23)其内向端为圆管形,圆管形的长度大于1号承压垫圈(4)L形凹槽的深度,它的外圆面与1号承压垫圈(4)的圆形内凹槽配合,3号退张外件(23)的长度和内圆面的内螺纹与1号退张外管(7)相同;
能与张拉端的第一种构造形式中的1号退张内件(16)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构造形式为2号退张内件(26);
第二种:位于砼预制构件(1)中的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最未一端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交接处设有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其内径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内径相同的3号承压圈(44),3号承压圈(44)的外平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3号承压圈(44)的外侧设有其外径与3号承压圈(44)内径配合的剖面为外高内低的L形的2号承压垫圈(45),3号承压圈(44)与2号承压垫圈(45)和预应力钢筋孔道(3)同内径同轴心;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内向圆环形底面有剖面为矩形的凹槽与设于3号承压圈(44)的L形凹槽底面的凸键(27)配合使2号承压垫圈(45)不能在3号承压圈(44)的圆形凹槽内转动,凸键(27)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圆周面上设有外螺纹;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外侧设有其外圆周面与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向面的L形凹槽相配合并与2号承压垫圈(45)同内径的3号退张内管(31),3号退张内管(31)的外螺纹长度大于等于锚固夹片(14)长度的2倍,3号退张内管(31)的内向端的剖面为矩形的端部沿其圆周均匀分布有剖面为矩形的凹槽与设于2号承压垫圈(45)L形凹槽底面的凸键(27)配合使3号退张内管(31)不能在2号承压垫圈(45)的圆形凹槽内转动,凸键(27)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2号退张内管(24)的内外径与3号退张内管(31)相同,其外圆周面设有与3号退张内管(31)外螺纹旋向相反的右旋或左旋的外螺纹,其外螺纹长度大于锚固夹片(14)2倍的长度,其外向端纵剖面为L形,形成的管状凹槽与锚环(12)的圆柱体外形配合且外向端齐平,其外向端外圆面上均匀设有与2号退张内管卡键(25)剖面为环形一部分的部分剖面相配合其纵轴线与2号退张内管(24)纵轴线同方向凹槽,凹槽长度与锚环(12)厚度相同,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2号退张内件(26)由2号退张内管(24)和2号退张内管卡键(25)配合组合而成;
4号退张外件(34)由长度相等的3号退张外管(32)和3号退张外管卡键(33)连接组合而成,长度为锚固夹片(14)2倍以上的3号退张外管(32)的内螺纹为旋向相反的长度相等的两部分,分别与3号退张内管(31)和2号退张内管(24)的相反旋向的外螺纹配合;3号退张外管(32)的外圆面上沿3号退张外管(32)纵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有3号退张外管卡键(33),3号退张外管卡键(33)的形状与1号退张外管卡键(8)相同,3号退张外管卡键(33)的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在张拉端设有能包容全部置于砼表面以外的构造的张拉端保护筒(17),张拉端保护筒(17)为有底圆筒,其筒口外沿设有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其筒口内圆面外沿部分设有内螺纹与2号承压垫圈(45)的外圆面上的外螺纹配合;在张拉端保护筒封口圈(18)与3号承压圈(44)之间设有封闭垫圈(19);
能与张拉端的第二种构造形式中的4号退张外件(34)实现互换而功能相同的两类构造形式:
其第一类为:5号退张外件(37)由长度相等的4号退张外管(35)和4号退张外管卡键(36)配合组合而成,其4号退张外管(35)与3号退张外管(32)的长度、内外径、内螺纹相同,其不同在于:在4号退张外管(35)的外圆面上沿4号退张外管(35)纵轴线方向均匀分布有与4号退张外管卡键(36)的环形一部分横剖面配合的纵向凹槽,凹槽个数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4号退张外管卡键(36)的形状与2号退张外管卡键(21)相同;
其第二类为:6号退张外件(38)是横剖面为边数为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的正多边形的内圆外正多边形或边数为大于等于6的整偶数且内角相等隔边等长的多边形的内圆外多边形的异形管状体,6号退张外件(38)的长度、内径及内螺纹与3号退张外管(32)相同;
用于退张前减小预应力钢筋(15)的预应力时旋转和控制旋转1号退张外件(9)或2号退张外件(22)或3号退张外件(23)或4号退张外件(34)或5号退张外件(37)或6号退张外件(38)或1号退张内件(16)或2号退张内件(26)的旋转套筒分为五种形式:
其1:1号旋转套筒(46)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1号退张内件(16)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1号旋转套筒(46)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1号旋转套筒(46)连接;
其2:2号旋转套筒(47)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2号退张内件(26)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2号旋转套筒(47)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2号旋转套筒(47)连接;
其3:3号旋转套筒(48)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1号退张外件(9)或4号退张外件(34)的齿轮形外轮廓横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3号旋转套筒(48)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3号旋转套筒(48)连接;
其4:4号旋转套筒(49)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2号退张外件(22)或5号退张外件(37)的齿轮形外轮廓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4号旋转套筒(49)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4号旋转套筒(49)连接;
其5:5号旋转套筒(50)为圆形筒状,其中心有与3号退张外件(23)或6号退张外件(38)的正多边形或多边形外轮廓剖面相配合且同轴同心的孔,套筒手柄(51)的纵轴线与5号旋转套筒(50)的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与5号旋转套筒(50)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其特征在于:
与张拉端2种构造形式对应配合的固定端的构造形式为:
置于砼预制构件(1)中与预应力钢筋孔道(3)的一端同轴心同内径的2号承压圈(39)的外向面与固定端套管(40)同轴心连接,固定端套管(40)的内径大于2号承压圈(39)的内径,固定端外封口圈(29)为中心有外大内小圆锥形孔且其内向面的孔径与固定端套管(40)内径相同并连接,固定端外封口圈(29)的外向面与砼预制构件(1)的外立面相平;截头圆锥形橡胶封闭件(5)与固定端外封口圈(29)的圆锥形孔配合;2号承压管(42)和1号承压管(41)和3号承压管(30)的外径略小于固定端套管(40)内径,其内径大于等于2号承压圈(39)内径,其长度与锚固夹片(14)之比:2号承压管(42)为大于等于1,1号承压管(41)为大于等于2,3号承压管(30)为大于等于3,或同时或分别组合或单件设于2号承压圈(39)和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之间;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为圆柱形,其外径略小于固定端套管(40)的内径,其上沿圆柱体中轴线方向设有预应力钢筋定位孔(6),一端装有预应力钢筋锚头(28)的预应力钢筋(15)穿过固定端预应力钢筋定位板(43)上的预应力钢筋定位孔(6)和2号承压管(42)和1号承压管(41)和3号承压管(30)进入预应力钢筋孔道(3)到达张拉端;再从锚环(12)上的预应力钢筋锥形锚孔(13)穿过,预应力钢筋(15)经张拉同时安装锚固夹片(14),使砼预制构件(1)形成整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364221U CN201339324Y (zh) | 2008-09-22 | 2008-09-22 |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364221U CN201339324Y (zh) | 2008-09-22 | 2008-09-22 |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39324Y true CN201339324Y (zh) | 2009-11-04 |
Family
ID=41234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136422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39324Y (zh) | 2008-09-22 | 2008-09-22 |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39324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1665A (zh) * | 2015-12-05 | 2016-03-23 |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粘结筋环锚密封体系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
CN111094653A (zh) * | 2017-07-28 | 2020-05-01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混凝土结构 |
-
2008
- 2008-09-22 CN CNU2008201364221U patent/CN201339324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21665A (zh) * | 2015-12-05 | 2016-03-23 | 柳州欧维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无粘结筋环锚密封体系及其安装施工方法 |
CN111094653A (zh) * | 2017-07-28 | 2020-05-01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混凝土结构 |
CN111094653B (zh) * | 2017-07-28 | 2021-09-14 |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混凝土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358485B (zh) |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小预应力构造系统 | |
CN201326524Y (zh) | 风力发电机组混合式塔筒 | |
CN103866761A (zh) | 端板重复利用预制混凝土桩的机械连接桩头及其制造方法 | |
CN101349110B (zh) | 预应力钢筋退张前降低预应力构造系统 | |
CN203510449U (zh) | 一种用于管桩生产中的新型张拉装置 | |
CN108442386B (zh) | 一种可拆芯扩体锚固结构装置及其组装施工方法 | |
CN104895252A (zh) | 锥套锁紧钢筋锚固装置及其锚固方法 | |
CN201339324Y (zh) |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退张前减少预应力构造系统 | |
CN101654958B (zh) | 后张法无粘结预应力钢筋预退张构造 | |
CN210194613U (zh) | 一种锚杆装置 | |
CN210067238U (zh) | 一种半灌浆套筒 | |
CN201730108U (zh) | 退张前缩小钢筋应力的构造 | |
CN201486153U (zh) | 后张法预应力钢筋预退张构造 | |
CN101781933B (zh) | 退张前提前降低钢筋应力的方法 | |
CN110953125A (zh) | 一种预制式多边形预应力钢混塔筒及其筒节的制造模具 | |
CN101644061B (zh) | 退张前降低钢筋应力构造 | |
CN201306004Y (zh) | 预应力钢筋退张前降低预应力构造系统 | |
CN201730343U (zh) | 退张前减少钢筋应力的构造 | |
CN201473964U (zh) | 退张前预先降低预应力钢筋应力构造 | |
CN203129335U (zh) | 一种t型预埋件 | |
CN202380644U (zh) | 后张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端头防护构造 | |
CN101914993B (zh) | 拆除锚具前降低预应力钢筋应力的构造 | |
CN201695699U (zh) | 预应力钢筋的提前降低应力构造 | |
CN101824827B (zh) | 退张前削减钢筋应力的构造 | |
CN209686720U (zh) | 套筒直接连接的混凝土预制构件模块及其螺纹钢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104 Termination date: 2010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