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33669Y - 一种内胀夹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内胀夹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333669Y
CN201333669Y CNU2009201131419U CN200920113141U CN201333669Y CN 201333669 Y CN201333669 Y CN 201333669Y CN U2009201131419 U CNU2009201131419 U CN U2009201131419U CN 200920113141 U CN200920113141 U CN 200920113141U CN 201333669 Y CN201333669 Y CN 201333669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uck
hole
awl piece
rod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92011314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栋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UNITED TOO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UNITED TOO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UNITED TOOL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UNITED TOOL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92011314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333669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333669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333669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胀夹头,包括一个壳体、拉杆,壳体安装于支架中,拉杆包括左杆、中杆,中杆有一个锥台形外表面,壳体的侧壁与所述锥台形外表面的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二锥块,壳体的外表面、第二锥块的相应处套设有可胀开的夹套,中杆的一端连接有带有端盖的右杆,一面壁带有通孔的推板套设在右杆的外表面,推板的面壁上固设有筒体,所述筒体也加工出一锥台形的外表面,筒体内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壳体与筒体锥台形外表面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一锥块,第一锥块沿着轴线0-0’旋转而成的圆的纵截面半径大于第二锥块沿着轴线0-0’旋转而成的圆的纵截面半径,该内胀夹头对于内腔有偏差的工件,也能很牢固卡紧。

Description

一种内胀夹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胀夹头。
背景技术
当前,市场上用于从内部固定工件的夹具有多种,如图7所示的一种内胀夹头,包括一个壳体100和一个可在该壳体100中与之相对移动的拉杆101,所述壳体100安装于支架中,所述拉杆101一端连接于液压缸中,另一端加工出一个锥台形外表面,壳体100的侧壁与所述锥台形外表面的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锥块104,锥块104与拉杆101一端接触的表面形状与拉杆101外表面相适配,所述壳体100的外表面、锥块104的相应处套设有可胀开的夹套103,其工作原理是,工件102套设于夹套103的外表面,当液压缸拉动拉杆101,使拉杆101移动,锥块104被推出,从而胀开夹套103,实现由工件102内腔对工件102的夹紧,在实施过程中,发明人发现,该内胀夹头存在缺陷,工件102内腔加工存在误差时、或工件102内腔有特殊要求时,也即一端内径大、一端内径小时,用该内胀夹头去夹持工件,就会造成内径小的一端被夹紧,而内径大的一端未被夹紧,加工时,未被夹紧的一端就会发生晃动,导致加工出来的工件质量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内胀夹头,该内胀夹头对于内腔有偏差的工件、或内腔有特殊要求的工件,也能很牢固卡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内胀夹头,包括一个壳体和一个可在该壳体中与之相对移动的拉杆,所述壳体安装于支架中,所述拉杆包括左杆、中杆,左杆连接于液压缸中,中杆有一个锥台形外表面,壳体的侧壁与所述锥台形外表面的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二锥块,第二锥块与中杆接触的表面为锥形配合,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第二锥块的相应处套设有可胀开的夹套,所述中杆的一端连接有带有端盖的右杆,一带有通孔的筒套设在右杆的外表面,所述筒上的筒体有一锥台形的外表面,筒体内放置有弹性组件,所述弹性组件的一端抵靠在筒板面壁上,另一端抵靠在右杆端盖上,所述壳体与筒体锥台形外表面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一锥块,第一锥块与筒体接触的表面形状与筒体外表面相适配,一工件套设在夹套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锥块的外表面先接触工件内腔,之后第二锥块的外表面接触工件内腔。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套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在其侧壁上开出若干条凹槽,并且凹槽的一端终止于夹套本体侧壁的某一位置处,另一端一直沿柱体方向延伸到夹套的端面,形成一开口。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凹槽开口方向相反,彼此交错设置在夹套本体侧壁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杆端部设置的端盖为可拆式端盖,将端盖设置为可拆式的端盖,便于安装,以及出现质量问题时,易于维修。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右杆与端部的可拆式连接为右杆端部旋合有螺母,该优选的实施例,加工比较方便。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的端部还设置有盖,可以起到遮挡的作用,防止灰尘等进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对于内腔有偏差的工件,或内腔有特殊要求的工件,也即一端内径大、一端内径小的工件也能很紧固地卡紧。
附图说明
图1为内胀夹头主视图
图2为夹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夹套的俯视图
图4为图1中沿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1中沿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1中I处放大图
图7为现有技术中内胀夹头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图6,内胀夹头主要由壳体1、拉杆2、锥形块、筒5、弹性组件6等构成。
所述壳体1具有一大、一小两个相连并呈圆柱形的内表面,所述壳体1一端安装于支架中,一拉杆2位于壳体1的内部,并可沿着轴线0-0’与壳体1相对移动,所述拉杆2大体被加工成三段,包括左杆20、中杆21、右杆22,所述左杆20一端通过活塞连接于液压缸中,左杆20的另一端有一个小头,连接中杆21的锥台形的外表面,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锥台形外表面的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二锥块3,所述第二锥块3的内表面与中杆21外表面相适配,并按锥度相反的方向叠置在一起,换句话说,第二锥块3的小头部分朝向右端。
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第二锥块3的相应处套设有可胀开的夹套4,所述夹套4见图2、图3,所述夹套4为一中空的圆柱体,并在其壁上开出若干条凹槽40、41、42、43,并且凹槽40、41、42、43的一端终止于夹套4本体侧壁的某一位置处,另一端一直沿柱体方向延伸到夹套4的端面,形成一开口,所述相邻凹槽40、41、42、43开口方向相反,也就是说凹槽40、42开口方向相同,凹槽41、43开口方向相同并与所述凹槽40、42开口方向相反,凹槽40、42相对于凹槽41、43交错设置在夹套4本体侧壁上,所述通孔、第二锥块3应当开设2个或2个以上,这样能保证较为均匀的胀开夹套4,图4中示出了较佳的通孔、第二锥块3的个数为3个,以及其相互错开角度120度。
所述中杆21的右端连接有带有可拆式端盖的右杆22,所述右杆22可拆式端盖为右杆22通过相互配合的螺纹旋合有螺母8,当然,右杆22可拆式端盖还可设置成别的形状,比如说卡入式连接等等。,所述右杆22有一个圆柱形的外表面,并且直径约为壳体1小端内径的1/2,一带有通孔的筒5套设在右杆22的外表面,所述筒5包括筒板51与筒体50,筒体50也加工出一锥台形的外表面,并可沿轴线0-0’相对移动,所述筒5的筒板51外表面与壳体1的内表面、筒板51内表面与右杆22的外表面相适配,这样可使环形筒板51沿着轴线0-0’直线运动,防止偏离轴线0-0’,所述筒体50锥台形外表面的小头与中杆21锥台形外表面的小头朝向一致,筒体50内放置有弹性组件6,并环绕着右杆22,优选的,所述弹性组件6为弹簧,安装方便,所述弹性组件6的一端抵靠在筒板51面壁上,另一端抵靠在右杆22的可拆式端盖上,所述壳体1与筒体50锥台形外表面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一锥块9,所述第一锥块9的锥度与中杆21外表面的锥度一致,并按锥度相反的方向叠置在一起,从上面所述可以理解,通孔、第一锥块9也应当开设2个或2个以上,图5示出了较佳的通孔、第一锥块9的个数为3个,以及其相互错开角度120度,并且第一锥块9与第二锥块3纵截面上的投影,角度错开60度。
所述壳体1的端部还设置有盖10,起遮挡作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实际作业中,第一锥块9须先胀开夹套4,之后第二锥块3再胀开夹套4,换句话说,所述第一锥块9的外表面应先胀紧工件7内腔,之后第二锥块3的外表面再胀紧工件7内腔,才能达到牢固夹持工件的作用,这就要求第一锥块9沿着轴线0-0’旋转而成的圆的纵截面半径R1必须大于第二锥块3沿着轴线0-0’旋转而成的圆的纵截面半径R2。
工作时,将工件7套设在夹套4的外表面,然后通过液压缸拉动拉杆2,中杆21、弹性组件6推动筒板51移动,使第二锥块3、第一锥块9向外移动,由于R1>R2,首先第一锥块9胀开夹套4,使夹套4与工件顶紧,当夹套4与工件7产生的摩擦力大于弹性组件6的弹力时,弹性组件6压缩,继续拉动拉杆2,弹性组件6被压缩,筒体50和第一锥块9位置不变,第二锥块3继续移动,与第二锥块3相应处的夹套4继续与工件7顶紧,从而使内腔不一致的工件7也能被顶紧。
不难理解,为了适应不同内表面的工件:如内表面为方形工件,将夹套4外表面适应性的修改成方形外表面,壳体1与拉杆2的截面为矩形或类矩形,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内胀夹头,包括一个壳体(1)和一个可在该壳体(1)中与之相对移动的拉杆(2),所述壳体(1)安装于支架中,所述拉杆(2)包括左杆(20)、中杆(21),左杆(20)连接于液压缸中,中杆(21)有一个锥台形外表面,壳体(1)的侧壁与所述锥台形外表面的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二锥块(3),第二锥块(3)与中杆(21)接触的表面为锥形配合,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第二锥块(3)的相应处套设有可胀开的夹套(4),
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杆(21)的一端连接有带有端盖的右杆(22),一带有通孔的筒(5)套设在右杆(22)的外表面,所述筒(5)上的筒体(50)有一锥台形的外表面,筒体(50)内放置有弹性组件(6),所述弹性组件(6)的一端抵靠在筒板(51)面壁上,另一端抵靠在右杆(22)端盖上,所述壳体(1)与筒体(50)锥台形外表面相应处开有通孔,通孔内放置有第一锥块(9),第一锥块(9)与筒体(50)接触的表面形状与筒体(50)外表面相适配,一工件(7)套设在夹套(4)的外表面,所述第一锥块(9)的外表面先接触工件(7)内腔,之后第二锥块(3)的外表面接触工件(7)内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胀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套(4)为一中空的柱体,并在其侧壁上开出若干条凹槽(40)、(41)、(42)、(43),并且凹槽(40)、(41)、(42)、(43)的一端终止于夹套(4)本体侧壁的某一位置处,另一端一直沿柱体方向延伸到夹套(4)的端面,形成一开口。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胀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40)、(42)开口方向相同,凹槽(41)、(43)开口方向相同并与所述凹槽(40)、(42)开口方向相反,凹槽(40)、(42)相对于凹槽(41)、(43)交错设置在夹套(4)本体侧壁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胀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杆(22)端部设置的端盖为可拆式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胀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杆(22)与端部的可拆式连接为右杆(22)端部旋合有螺母(8)。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胀夹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端部还设置有盖(10)。
CNU2009201131419U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内胀夹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33669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131419U CN201333669Y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内胀夹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9201131419U CN201333669Y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内胀夹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333669Y true CN201333669Y (zh) 2009-10-28

Family

ID=41285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920113141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33669Y (zh) 2009-01-20 2009-01-20 一种内胀夹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333669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239786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江苏威龙制药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体胶自动脱模机
JP2017144546A (ja) * 2016-02-12 2017-08-24 株式会社コスメック 仮ロック機能付きクランプ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7144546A (ja) * 2016-02-12 2017-08-24 株式会社コスメック 仮ロック機能付きクランプ装置
CN106239786A (zh) * 2016-08-31 2016-12-21 江苏威龙制药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体胶自动脱模机
CN106239786B (zh) * 2016-08-31 2019-05-07 江苏威龙制药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固体胶自动脱模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2160664A1 (ja) ホルダ装置
CN204584752U (zh) 一种车床加工薄壁工件的专用夹具
CN201333669Y (zh) 一种内胀夹头
CN210115475U (zh) 一种涨芯装置及内撑夹具
CN113664569A (zh) 一种薄壁筒形件外表面加工夹具
CN208341752U (zh) 一种斜楔自锁单元及中心架
CN210549531U (zh) 一种适用于舱体蒙皮类零件的简易工装
CN201211619Y (zh) 加工弹壳外形曲面的组合夹具
CN103737404B (zh) 用于加工薄壁套筒部件的夹具
CN209754054U (zh) 夹具
CN205341967U (zh) 一种油泵机壳体夹具
CN212526085U (zh) 一种用于圆筒型工件的车加工夹具
CN208696390U (zh) 一种多轴钻攻机床钻头自动安装夹
CN203875665U (zh) 一种轴用车镗孔夹具
CN210649548U (zh) 加工薄壁圆锥内孔的工装
CN210081188U (zh) 汽车发动机壳体的防震夹具
CN109366237B (zh) 一种车削工装
CN209754555U (zh) 可快速夹持工件的车床夹具
CN219561796U (zh) 一种医疗器械弹性旋转打标工装
CN211360702U (zh) 提高螺纹钎头精车外圆与内孔同轴度的装夹装置
CN214025359U (zh) 一种陶瓷部件加工设备用夹具
CN203843217U (zh) 一种无变形装夹工装
CN209465723U (zh) 一种自涨缸筒顶盘
CN220969548U (zh) 表面处理保护用堵孔塞装置
CN215546957U (zh) 一种高精度气动回转气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28

Termination date: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