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325542Y - 自行车折叠机构 - Google Patents
自行车折叠机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325542Y CN201325542Y CNU2008202139220U CN200820213922U CN201325542Y CN 201325542 Y CN201325542 Y CN 201325542Y CN U2008202139220 U CNU2008202139220 U CN U2008202139220U CN 200820213922 U CN200820213922 U CN 200820213922U CN 201325542 Y CN201325542 Y CN 201325542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wer connector
- projection
- hole
- adaptor union
- folding mechanis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Quick-Acting Or Multi-Walled Pipe Joint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包括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上连接器底部设置有容置孔,在容置孔的端部处开设有卡孔;沿靠近所述上连接器底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凸块,所述凸块在靠近该凸块的中部位置开设有导向槽;在靠近所述下连接器头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插入导向槽;自行车折叠机构还包括快拆组件和旋转组件;快拆组件包括手柄和位于手柄端部的连接部,所述手柄通过该连接部与所述凸块相连,旋转组件包括套件和卡钩,所述套件套设在下连接器上,且在套件和下连接器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牢固,能避免自行车在骑乘过程中因上、下连接器发生脱离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用部件,尤其是一种用于自行车上的折叠机构。
背景技术
由于自行车具有价格低廉、行走便捷等多种优点,在中国其很快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随着人们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行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传统的自行车逐渐被造型、结构新颖的自行车所代替,折叠式自行车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折叠式自行车的最核心部件是折叠机构,如图1所示,自行车折叠机构包括上连接器11`、下连接器12`、用以可转动连接上、下两连接器11`、12`的第一转轴13`和用以与第一转轴13`相配合把上、下连接器11`、12`锁在一起的锁紧组件14`,所述锁紧组件14`包括设置在下连接器12`上的第二转轴141`、可转动的与第二转轴141`连接的螺杆142`以及与所述螺杆142`相连的手柄143`;其中,螺杆142`设置在下连接器12`与第一转轴13`相平行的一边上,所述手柄143`下端设置有偏心轮;在对所述上、下连接器11`、12`进行锁紧时,通过位于向上连接器12`方向上旋动手柄143`,该手柄143`通过其偏心轮拉紧螺杆142`,进而锁紧上、下连接器11`、12`。
上述结构的自行车折叠机构虽然亦能实现上、下连接器11`、12`的锁紧,但在对上、下连接器11`、12`的锁紧后,为了防止手柄143`在重力等外力作用下,向下滑落,往往要把手柄143`通过塑胶安全扣15`固定在上连接器11`处,在使用者长时间的骑乘过程中,在自行车车身震动等外力的作用下,手柄143`很容易发生脱落,从而造成上、下连接器11`、12`发生脱离,引发安全事故;另,由于该种结构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在使用时,其整体的受力点集中位于上、下连接器11`、12`连接处的螺杆142`处,长时间的使用很容易导致该螺杆142`的断裂,进而引发上、下连接器11`、12`发生脱离的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自行车折叠机构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该自行车折叠机构结构牢固,能避免自行车在骑乘过程中因上、下连接器发生脱离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自行车折叠机构,包括可相互配合实现连接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所述上连接器底部设置有供下连接器头部插入且与所述下连接器相适配的容置孔,在该容置孔的端部处开设有卡孔;沿靠近所述上连接器底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凸块,所述凸块在靠近该凸块的中部位置沿与上连接器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上开设有导向槽;在靠近所述下连接器头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一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插入导向槽且可沿导向槽滑动;所述自行车折叠机构还包括用以相互配合使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连接或折叠的快拆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快拆组件包括手柄和位于手柄端部的连接部,所述手柄通过该连接部与所述凸块相连,且通过操纵该手柄可控制所述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连接的松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下连接器相适配的套件和沿套件端部向外延伸出的卡钩,所述套件套设在所述下连接器上,且在所述套件和下连接器之间还设置有用以控制套件动作的弹性复位装置,通过操纵所述套件可使位于套件端部的卡钩与上连接器的卡孔相卡掣或相脱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包括弹簧、沿下连接器表面与所述下连接器轴线相垂直的开设的弹簧槽以及开设在所述套件上与所述弹簧槽相对应位置处的弹簧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槽和弹簧孔内且与弹簧槽和弹簧孔相推抵,在靠近所述弹簧孔位置处的套件上还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位于弹簧孔长度延伸方向上且在该通孔内设置有挡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所述上连接器包括连接杆和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侧的锁套,所述供下连接器插入的容置孔设置在连接杆的端部处,所述锁套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处;且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锁套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所述上连接器为连接杆,所述供下连接器插入的容置孔设置在该连接杆的端部处,且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连接杆的边缘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所述凸块有两个且在每个凸块上垂直于所述导向槽的方向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凸块上的每个定位孔相对应处分别开有狭长孔和U形孔,在所述每个定位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导向板通过位于所述定位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凸块可滑动的相连接,所述快拆组件的连接部与所述螺栓相连接且通过扳动快拆组件的手柄可控制所述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连接的松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所述快拆组件的连接部包括位于手柄端部的支叉以及与所述支叉相连接的连接轴,沿所述连接轴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螺栓相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快拆组件通过穿入该连接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凸块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在所述快拆组件与凸块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螺栓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有益效果:(1)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下连接器的头部可插入上连接器下端的容置孔内,而且在所述上连接器又设置有用以锁紧上下连接器的凸块,并且在下连接器上又设置有旋转组件,通过该旋转组件与上连接器配合,更加牢固的使得上、下连接器相连接,从而避免了骑乘者在骑乘过程中,上、下连接器脱离而引发安全事故;(2)由于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快拆组件,通过操纵该快拆组件,可很方便的实现上、下连接器的连接和折叠,操作非常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背景技术中的自行车折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折叠机构从相互连接状态到折叠状态的动作结构示意图,其中,
图7A为打开手柄的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7B为旋转套件的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7C为向上推动上连接杆的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7D为向下旋转上连接杆的动作结构示意图,
图7E为上连接杆和下连接杆处于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进行释意的是,本实用新型所陈述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折叠机构的具体部件名称,名称中的方位名词“上”和“下”只是为了便于区分具体部件而使用,并不是对所述具体部件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的方位或对其在使用过程中所起功用而做的限制。
参见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实施例包括上连接器10、下连接器20、快拆组件30和旋转组件40;其中,在快拆组件30和旋转组件40相互配合作用下,所述上连接器10和下连接器20可实现相连接或相折叠。
所述上连接器10底部即其在与所述下连接器20在连接时相邻的一端设置有容置孔101,在该容置孔101的端部处开设有卡孔1011,在靠近上连接器10底部位置处向外延伸形成凸块102、103。
所述凸块102、103优选有两个,在凸块102、103靠近其自身中部位置分别开设有导向槽1021、1031,该导向槽1021、1031分别与上连接器轴向相平行;在凸块102、103上还开设有定位孔1022、1032,该定位孔1022、1032分别垂直于所述导向槽1021、1031的延伸方向设置。显而易见,本实用新型的凸块个数亦可是一个或多个。
所述下连接器20头部大小与上连接器10的容置孔101相适配,其可插入该容置孔101中;该下连接器20设置有导向板201,所述导向板201靠近下连接器20头部位置设置即其在与所述上连接器10在连接时相邻的一端设置,该导向板从该下连接器20表面向外延伸形成,其与导向槽1021相适配。
在所述导向板201与还分别开有狭长孔2011和U形孔2012,所述狭长孔2011和U形孔2012分别与所述凸块102、103上的每个定位孔1022、1032相对应。
安装上述各个部件时,所述导向板201插入所述凸块102、103的导向槽1021、1032内,在定位孔1022、1032内设置有螺栓1023、1033,所述螺栓1023插入定位孔1022内并穿过导向板的狭长孔2011,所述螺栓1033插入定位孔1032并穿过导向板的U形孔2012,所述导向板201通过上述方式实现与凸块102、103的可滑动连接。如需要上、下连接器10、20相互分离进行折叠时,使螺栓1033滑离位于导向板201的U形孔2012,下连接器10的头部滑离容置孔101;此时,由于只有一个螺栓1033进行定位,上连接器10可以螺栓1033为中心进行转动,从而实现折叠;如需要上、下连接器10、20相连接时,使螺栓1023滑向导向板201的U形孔2012,下连接器10的头部进入容置孔101,由于导向板具有螺栓1023、1033同时定位,从而使上连接器10相对下连接器20相对固定。
所述快拆组件30包括手柄301和位于手柄301端部的连接部302,该手柄301通过连接部302与所述凸块102、103相连;且通过操纵该手柄301,对凸块102、103施加作用力,可控制所述上连接器10和下连接器连接的松紧。
所述连接部302包括包括位于手柄301端部的支叉3011、3012以及与所述支叉3011、3012相连接的连接轴3013、3014,沿所述连接轴3013、3014径向方向上分别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螺栓1023、1033相连接的连接孔3015、3016。
在安装快拆组件30时,使穿过凸块102、103的螺栓1023、1033在凸块102、103的外侧分别穿入连接轴3013、3014上的连接孔3015、3016中;在所述支叉3011、3012与凸块102、103相接处还设置有垫圈50、51,该垫圈50、51分别套设在螺栓1023、1033上。在加强上连接器10和下连接器20之间的连接时,通过操纵手柄301,使位于手柄上的连接轴3013、3014拉紧螺栓1023、1033,凸块102、103在螺栓1023、1033的作用下,使容置孔101孔径变小,进而加固上连接器10与下连接器20之间的连接关系。如果使上连接器10和下连接器20发生分离,向另一方向操作手柄,使拉紧的螺栓1023、1033松动,所述容置孔101在自身弹力作用下,恢复原状,进而使上连接器10与下连接器20之间的连接关系得以松动。
所述旋转组件40包括套件401和沿套件401端部向外延伸出的卡钩402;其中,所述套件401套设在所述下连接器20上,其大小和形状与所述下连接器20相适配;所述卡钩402与开设在容置孔101的端部处的卡孔1011相适配,其在上连接器10与下连接器20相连接时,所述卡钩402与卡孔1011相卡掣;在所述上连接器10与下连接器20需要折叠时,通过旋动套件401,带动卡钩402脱离卡孔1011,然后推动上连接器10,使其与下连接器20分离,即可实现折叠。
在所述套件401和下连接器10之间还设置有弹性复位装置,该弹性复位装置包括弹簧601、开设在所述下连接器20上的弹簧槽602以及开设在所述套件401上的弹簧孔603;其中,弹簧槽602沿下连接器20表面延伸且与所述下连接器20轴线相垂直,所述弹簧孔603与所述弹簧槽602相对应,所述弹簧601位于所述弹簧槽602和弹簧孔603内且与弹簧槽602和弹簧孔603相推抵;在旋动套件401后,在弹簧601的弹力作用下,可推动该套件401复位。另,在所述套件401上还可有通孔4011,该通孔4011位于弹簧孔603长度延伸方向且靠近弹簧孔603,在该通孔4011内设置有挡销4012。
参见图4、图5和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结构大致相同;其不同之处仅在于:在第一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器10为连接杆104,所述供下连接器20插入的容置孔101设置在该连接杆104的端部处,且所述凸块102、103设置在所述连接杆的边缘外侧;而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器10包括连接杆104和套设在所述连接杆104外侧的锁套105,所述供下连接器10插入的容置孔101设置在连接杆104的端部处,所述锁套105套入所述连接杆104的端部处,在该锁套105上还开有小连接孔1051,在所述连接杆104与该小连接孔1051相对应的亦开有孔1041,锁套105套入连接杆104后,通过小螺栓70穿入小连接孔1051和孔1041内而使锁套105固定在所述连接杆104上;所述凸块102、103设置在所述锁套105处。而其它具体结构基本与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其相同的结构采用了相同的标号进行标示。
参见图7,其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折叠机构从相互连接状态到折叠状态的动作顺序。如需要把处于连接状态的自行车折叠结构折叠起来,首先,如图7A所示,把动手柄301,使上连接杆10和下连接杆的连接松动;其次,如图7B所示,旋动套件401,使位于套件401上的卡钩402脱离卡孔1011;然后,如图7C所示,向上推动上连接器10,使其与下连接器20分离;而后,如图7B所示,向下转动上连接器10,使其最终折叠形成如图8所示的折叠状态。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自行车折叠机构,结构牢靠,操作方便,能有效避免骑乘者在骑乘过程中,上、下连接器10、20脱离而引发的安全事故。
Claims (7)
1.一种自行车折叠机构,包括可相互配合实现连接的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器底部设置有供下连接器头部插入且与所述下连接器相适配的容置孔,在该容置孔的端部处开设有卡孔;沿靠近所述上连接器底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凸块,所述凸块在靠近该凸块的中部位置沿与上连接器轴向相平行的方向上开设有导向槽;在靠近所述下连接器头部位置向外延伸形成一与所述导向槽相适配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插入导向槽且可沿导向槽滑动;所述自行车折叠机构还包括用以相互配合使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连接或折叠的快拆组件和旋转组件;所述快拆组件包括手柄和位于手柄端部的连接部,所述手柄通过该连接部与所述凸块相连,且通过操纵该手柄可控制所述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连接的松紧;所述旋转组件包括与下连接器相适配的套件和沿套件端部向外延伸出的卡钩,所述套件套设在所述下连接器上,且在所述套件和下连接器之间还设置有用以控制套件动作的弹性复位装置,通过操纵所述套件可使位于套件端部的卡钩与上连接器的卡孔相卡掣或相脱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装置包括弹簧、沿下连接器表面与所述下连接器轴线相垂直的开设的弹簧槽以及开设在所述套件上与所述弹簧槽相对应位置处的弹簧孔,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弹簧槽和弹簧孔内且与弹簧槽和弹簧孔相推抵,在靠近所述弹簧孔位置处的套件上还开设有通孔,该通孔位于弹簧孔长度延伸方向上且在该通孔内设置有挡销。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器包括连接杆和套设在所述连接杆外侧的锁套,所述供下连接器插入的容置孔设置在连接杆的端部处,所述锁套固定设置在靠近所述连接杆的端部处;且所述凸块设置在所述锁套处。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器为连接杆,所述供下连接器插入的容置孔设置在该连接杆的端部处,且所述凸块位于所述连接杆的边缘外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有两个且在每个凸块上垂直于所述导向槽的方向上开设有定位孔;所述导向板与所述凸块上的每个定位孔相对应处分别开有狭长孔和U形孔,在所述每个定位孔内设置有螺栓,所述导向板通过位于所述定位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凸块可滑动的相连接,所述快拆组件的连接部与所述螺栓相连接且通过扳动快拆组件的手柄可控制所述上连接器和下连接器连接的松紧。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拆组件的连接部包括位于手柄端部的支叉以及与所述支叉相连接的连接轴,沿所述连接轴径向方向上设置有用以与所述螺栓相连接的连接孔,所述快拆组件通过穿入该连接孔内的螺栓与所述凸块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车折叠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快拆组件与凸块之间还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螺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139220U CN201325542Y (zh) | 2008-11-26 | 2008-11-26 | 自行车折叠机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2139220U CN201325542Y (zh) | 2008-11-26 | 2008-11-26 | 自行车折叠机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325542Y true CN201325542Y (zh) | 2009-10-14 |
Family
ID=411775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213922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325542Y (zh) | 2008-11-26 | 2008-11-26 | 自行车折叠机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325542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4210A (zh) * | 2012-01-12 | 2013-07-17 | 黄殿贵 | 插拉式折叠车把立管 |
CN104229045A (zh) * | 2013-06-18 | 2014-12-24 |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车的车手竖管 |
-
2008
- 2008-11-26 CN CNU2008202139220U patent/CN201325542Y/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204210A (zh) * | 2012-01-12 | 2013-07-17 | 黄殿贵 | 插拉式折叠车把立管 |
CN104229045A (zh) * | 2013-06-18 | 2014-12-24 | 久鼎金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自行车的车手竖管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79533A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201325542Y (zh) | 自行车折叠机构 | |
WO2009152768A1 (zh) | 一种管件折叠接头及其锁紧装置 | |
CN110081055B (zh) | 锁紧机构及显示装置 | |
CN202273949U (zh) | 扳动快拆装置 | |
CN203144746U (zh) | 洗衣机及其脚踏式开门装置 | |
CN101519100A (zh) | 一种折叠器手柄连杆锁紧安全装置 | |
US2414275A (en) | Folding handle bar for bicycles | |
CN101988355A (zh) | 杠杆式抽屉锁 | |
CN108736254B (zh) | 一种快速锁紧机构 | |
CN212685828U (zh) | 一种滑板车 | |
CN211335722U (zh) | 一种桶装水回收用运输装置 | |
CN214319343U (zh) | 一种净水设备滤芯快速装卸结构 | |
CN201737112U (zh) | 自行车把立管折叠结构 | |
CN201300938Y (zh) | 一种折叠器手柄连杆锁紧安全装置 | |
CN211167246U (zh) | 一种滑板车的折叠机构 | |
CN2924117Y (zh) | 轴压式折叠锁紧机构 | |
CN218431567U (zh) | 一种带保险机构的折叠器 | |
CN201176738Y (zh) | 机柜锁扣装置 | |
CN207277995U (zh) | 一种接插式连接方杆结构 | |
CN212654477U (zh) | 折叠滑板车 | |
KR200365670Y1 (ko) | 결착구의 해체가 방지된 마포걸레의 밀대 홀더 | |
CN100396546C (zh) | 自行车竖管折叠结构 | |
CN205615645U (zh) | 一种折叠结构的滑板车 | |
CN220164086U (zh) | 锁定机构及滑板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1014 Termination date: 20131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