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9473Y -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 Google Patents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69473Y
CN201269473Y CNU2008201524822U CN200820152482U CN201269473Y CN 201269473 Y CN201269473 Y CN 201269473Y CN U2008201524822 U CNU2008201524822 U CN U2008201524822U CN 200820152482 U CN200820152482 U CN 200820152482U CN 201269473 Y CN201269473 Y CN 20126947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bar
warning lamp
clamping components
internal perisporium
assembled configu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5248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5248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6947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6947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6947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主要包括有一警示灯与一夹持构件;该警示灯具有一壳体,以及一可安装在该壳体上的警示单元,且该壳体上形成有一结合部,使该警示灯可藉由该夹持构件夹持固定该结合部,而被夹持固定在该车把手上的末端部位,除可提供夜间或阴暗天气里骑乘所需的极佳警示效果外,其简易牢固地组装特性,也可克服常见警示灯容易受各家厂商车把手孔径尺寸不一限制,造成安装适用困难,以及安装不够牢固,容易因骑乘摇晃或震动产生松动,甚至脱落等诸多缺点。

Description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与握把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可简易且牢固地安装在自行车或类似车的车把手上,并可在夜间或阴暗天气里,产生各种灯光警示效果,以确保骑乘安全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背景技术
自行车在早期大多只充当代步工具,但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人口密度的增加、科技的研发,以及不断的产品创新,自行车不再只有代步功能,更朝向娱乐休闲、运动竞赛与特技表演等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成为符合节能与环保概念的代表性产品。
当自行车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如何在充满各式机动车辆的道路中安全骑乘,也开始受到消费者与业者的重视与探讨,特别是有关于夜间或阴暗天候下的行车安全,这方面的相关创新产品,常见者有前、后车灯,可安装在座垫立管、车架、轮圈等构件上的警示灯,其中,本发明人认为车把手末端上的警示灯设计,在行车安全上应该能够发挥明显的效果,主要因为车把手末端的位置,通常是在整个车辆与骑乘者肢体的边界部位,因此,当后方或前方机动车辆以该位置作为行车闪避的基准点时,可获得较准确与安全的闪避效果;相反地,以前、后车灯或座垫立管处安装的警示灯作为基准点,由于其大致系位于车辆或骑乘者的中心点位置,所以,当机动车辆靠近自行车时,便可能会造成闪避不及,而产生碰撞、翻覆意外,故车把手末端上的警示灯设计,确能发挥较佳的骑乘安全性,请参照中国台湾证书号数M249890新型专利案,便揭示有一种自行车把手的按压式触动开关警示灯结构,可供安装在自行车把手末端处,骑乘者可藉由按压操作,来启动、关闭警示灯,也可依据个人需求切换控制在连续或闪烁等预设灯光效果的状态下。
然而,该常见专利案所揭示的警示灯结构,仍有未臻完善之处,其主要原因在于:该警示灯是藉由外壳上的卡榫与车把手末端孔壁相互嵌塞紧配,来达到组装固定的效果,但在实际操作发现,一般的车把手只有外径尺寸会有制式的规格,其采用的管壁厚度,并没有被限制,连带地,使得各家业者所生产的车把手孔径尺寸,均没有固定规格大小,故所衍生的问题是,常见的警示灯只能安装在孔径尺寸刚好落于适用范畴内的车把手上,只要孔径稍大或偏小,均不适用,而造成许多消费者购买后,常无法顺利安装的困扰;其次,一般自行车在骑乘过程中,常会随着颠簸路面产生摇晃与震动,因此,常见警示灯采用嵌塞紧配的组装方式,便容易因为摇晃与震动,而产生松脱掉落;再者,常见警示灯在嵌塞或拆装过程中,其嵌塞部位容易受到破坏或磨损,所以一旦组装后,通常不建议拆卸下来,故无法提供灵活拆装,且一旦重复多次拆装,其嵌塞部位便会容易受到磨损,导致组装牢固性越来越差,除影响使用寿命外,也增加了松脱掉落的危险;以上种种缺点,均为一般消费者所垢病,实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采用夹持构件来夹持束紧或夹持卡扣限位该警示灯的结合部,可简易且牢固地安装,而不会有受到摇晃或震动产生松动,甚至脱落的疑虑。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可在夜间或阴暗天气里骑乘,便可藉以提供所需的极佳警示效果。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主要包括有一警示灯与一夹持构件;该警示灯具有一壳体,以及一可安装在该壳体上的警示单元,且该壳体上形成有一结合部;该夹持构件可为C形环箍或握把套,该C形环箍或握把套可供夹持束紧于车把手外周壁上,并可藉由内周壁靠近外侧端处与该警示灯的结合部以凹凸方式相互卡扣限位,使该警示灯可被组装固定在该夹持构件上;另外,该夹持构件亦可直接以内周壁将该警示灯的结合部夹持束紧在该车把手的外周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有益效果在于:由于该警示灯并非采常见警示灯与车把手末端孔径相互嵌塞的紧配方式,而是另外以夹持构件来夹持束紧或夹持卡扣限位该警示灯的结合部,所以不会有常见容易受到各家厂商车把手孔径尺寸不一的影响,造成无法顺利安装适用的问题,相对地,也可简易且牢固地安装,而不会有受到摇晃或震动产生松动,甚至脱落的疑虑,故在夜间或阴暗天气里骑乘,便可藉以提供所需的极佳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外观组合图,并显示C形环箍形态的夹持构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警示灯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立体分解图,并显示另一C形环箍形态的夹持构件。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侧视剖面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侧视剖面图,并显示又一C形环箍形态的夹持构件。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立体分解图,并显示握把套形态的夹持构件。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立体分解图,并显示另一握把套形态的夹持构件。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局部立体分解图,并显示副把手形态的夹持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第一实施例,可供安装在自行车或类似车的车把手30末端部位上;主要包括有一警示灯10及一夹持构件20;其中:
该警示灯10,具有一壳体101,以及一可安装在该壳体101上的警示单元102;该壳体101适当处形成有一结合部11;该警示单元102可被操作启动,以产生灯光警示效果;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壳体101包括有相连的一本体部位10a与一头端部位10b;该本体部位10a可自该车把手30末端开口31容纳置入,该头端部位10b可裸露在车把手30末端外侧,该结合部11是自该头端部位10b延伸而成,本实施例的结合部11系为自该头端部位10b的内侧壁12周围往内轴向延伸呈适当厚度的环状壁结构,且该环状壁与该本体部位10a的外周壁13相隔有一段径向宽度,使彼此间界定有一环状槽室14,恰可供该车把手30末端容纳进入,且较佳组装方式是使通过该环状槽室14的车把手30末端缘与该头端部位10b的内侧壁12相互抵顶定位。另该警示单元102包括有一电路板15、至少一可安装在该电路板15上的电池151、一可连接该电路板15的触动开关152、一可连接该触动开关152的LED灯座153,以及一位于该LED灯座153与该触动开关152间的弹性回复元件154;该LED灯座153上的LED灯155可自该头端部位10b中央的通孔16局部突伸,并可被按压操作,以启动该触动开关152。
该夹持构件20,可将该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夹持固定在该车把手30外周壁32上;具体而言,本实施例的夹持构件20为一C形环箍,而具有一缺口21,且该缺口21二侧相对壁面分别设有一穿孔22及一螺孔23,可供穿伸螺锁一迫紧螺栓24;据此,当该C形环箍穿套在该警示灯10壳体101呈环状壁的结合部11上,且当迫紧螺栓24锁紧时,该C形环箍便得以透过其内周壁25,将该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夹持束紧在该车把手30外周壁32上;另较佳的组装方式是使该C形环箍的外侧端壁26与该警示灯10头端部位10b的内侧壁12相互抵顶定位。
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警示灯10具有简易及牢固的组装特性,组装时,可预先将C形环箍形态的夹持构件20穿套在该警示灯10的结合部11呈环状壁的外壁面上,并使夹持构件20外侧端壁26与警示灯10头端部位10b的内侧壁12相互抵顶定位,之后,再将警示灯10壳体101的本体部位10a对准车把手30末端部位的开口31后往内推移塞入,同时使车把手30末端缘穿套通过该警示灯10结合部11与本体部位10a外周壁13两者间所界定的环状槽室14内,直到车把手30末端缘与该头端部位10b的内侧壁12相互抵顶定位为止,最后,再将夹持构件20上的迫紧螺栓24旋转锁紧,即可将警示灯10的结合部11夹持束紧在该车把手30的外周壁32上,而完成警示灯10的安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第二实施例,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该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是以凹凸结合方式被卡扣定位于该夹持构件20的相对内周壁25上,如图5、图6所示,而夹持构件20的内周壁25是可直接且局部地夹持束紧该车把手30的外周壁32;具体而言,该结合部11同样是自该头端部位10b的内侧壁12往内轴向延伸呈环状壁,且与该本体部位10a间界定出一环状槽室14,但其内侧末端部位形成有一类似倒勾的环状限位卡缘111;相对地,该夹持构件20相对该结合部11的内周壁251具有较大的内径,使该夹持构件20在迫紧螺栓24锁紧前,该较大内径的内周壁251足以供该结合部11及末端限位卡缘111容纳进入,同时,利用该较大内径的内周壁251上形成一环状的限位卡沟252与该限位卡缘111相对应,当夹持构件20的迫紧螺栓24锁紧时,该夹持构件20一方面除了可以透过内周壁25直接夹持束紧该车把手30外周壁32外,另一方面可透过靠近外侧端的内周壁251其上限位卡沟252将限位卡缘111卡扣限位于内,使警示灯10可被牢固地组装于该夹持构件20上。
本实用新型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第三实施例,大致与上述第二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该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与本体部位10a的外周壁13间并没有界定出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环状槽室14,而是直接在结合部11上形成有一相连于该本体部位10a的内侧端壁112,如图7所示,且较佳组合方式是使该车把手30的末端缘与该结合部11的内侧端壁112相互抵顶定位。
本实用新型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第四实施例,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该夹持构件40是设为一握把套,如图8所示;具体而言,该握把套包括有一呈中空管状的硬质握把本体401,该握把本体401上沿轴向开设有一长形剖槽41,该长形剖槽41自内侧端延伸到外侧端,且自外周壁42贯通到内周壁43,同时,该长形剖槽41靠近内侧端44与外侧端45的二侧相对壁面更分别设有一穿孔46与一螺孔47,可分别供一迫紧螺栓48穿伸螺锁,且该握把本体401靠近外侧端处的内周壁431具有较大的内径,足以容纳该警示灯10壳体101呈环状壁的结合部11;据此,当该握把本体401穿套在该车把手30外周壁32与该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上,并锁紧其上的迫紧螺栓48时,该夹持构件40一方面除了可以透过内周壁43直接夹持束紧该车把手30外周壁32外,另一方面可透过靠近外侧端45的内周壁431将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夹持束紧在该车把手30的外周壁32上。当然,上述第二、三实施例的警示灯10结合部11与其相对夹持构件20的卡扣限位构造,也可应用于该实施例的握把本体401与警示灯10上;另该握把套形态的夹持构件40除了包括硬质握把本体401外,也可搭配其它软质构件,图中未示,以提供柔软舒适握持,但此部分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重点,故在此不多所赘述。
本实用新型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第五实施例,大致与上述第四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该夹持构件50的硬质握把本体501是由二半圆管状的壳盖51相对接合而成,如图9所示,且该等壳盖51二边侧靠近内侧端52与外侧端53的相对接合部位分别设有一穿孔54与一螺孔55,可分别供一迫紧螺栓56穿伸螺锁;据此,当该握把本体501穿套在该车把手30外周壁32与该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上,并锁紧其上的迫紧螺栓56时,该夹持构件50一方面除了可以透过内周壁57直接夹持束紧该车把手30外周壁32外,另一方面可透过靠近外侧端53的内周壁571将警示灯10壳体101的结合部11夹持束紧在该车把手30的外周壁32上。当然,上述第二、三实施例的警示灯10结合部11与其相对夹持构件50的卡扣限位构造,也可应用于该实施例的握把本体501与警示灯10上;另同样地,该握把套形态的夹持构件50除了包括硬质握把本体501外,也可搭配其它软质构件,图中未示,以提供柔软舒适握持,但此部分并非本实用新型的结构重点,故在此亦不多所赘述。
本实用新型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第六实施例,大致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其差别仅在于:将第一实施例C形环箍形态的夹持构件20置换成副把手形态的夹持构件60,如图10所示;因此,该副把手形态的夹持构件60包括有一夹持部位61,以及一自该夹持部位61延伸而成的握持部位62,且该夹持部位61上贯设有一套孔611,外壁开设有一连通于该套孔611的缺口612,并于缺口612二侧相对壁面分设有一穿孔613与一螺孔614,可供一迫紧螺栓63穿过该穿孔613后与该螺孔614相互螺锁;据此,其组装操作方式大致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只要预先将副把手形态的夹持构件60穿套定位在该警示灯10的结合部11呈环状壁的外壁面上,再将警示灯10穿套定位在该车把手30一末端部位上,最后,旋转锁紧该夹持构件60上的迫紧螺栓63,便可以套孔611的内周壁将警示灯10的结合部11夹持束紧在该车把手30的外周壁32上,而完成警示灯10的安装作业。当然,上述第二、三实施例的警示灯10结合部11与其相对夹持构件20的卡扣限位构造,也可应用于本实施例副把手形态的夹持构件60与警示灯10上。
藉由以上说明,可将本实用新型车把手警示灯组装构造的特色与可达成功效整理如下:
一、实用新型可藉由夹持构件20、40、50、60将警示灯10的结合部11直接夹持束紧在车把手30末端部位的外周壁32上,或是藉由夹持构件20、40、50、60一方面夹持束紧车把手30外周壁,另一方面可将警示灯10结合部11以凹凸结合方式卡扣限位在内周壁25、43、57上,使警示灯10能够简易且牢固地被安装在车把手30末端处,以供骑乘者在夜间或阴暗天气里,能够发挥极佳的灯光警示效果,而可藉以提高骑乘的安全性。
二、本实用新型的警示灯10,原则上只要本体部位10a可自车把手30末端开口31容纳置入,而其结合部11能够与夹持构件20、40、50相互卡扣限位,或者被夹持束紧在夹持构件20、40、50、60与车把手30外周壁32间,即可轻易地完成安装,因此,其结合部11与夹持构件20、40、50、60,或结合部11与车把手30外周壁32间的相对配合尺寸,可轻易地透过夹持构件20、40、50、60具有弹性缩合的特性,以及一般车把手30外径原本就有统一规格的要求,而允许有较大的误差值,故配合尺寸毋需十分地精准,便可达到简易且牢固地组装效果,而不会有常见警示灯与车把手孔径采嵌塞紧配的结构,容易受到各家厂商车把手孔径尺寸不一的影响,造成无法顺利安装适用的问题,相对地,也不会有受到摇晃或震动产生松动,甚至脱落的疑虑。
三、本实用新型的夹持构件20、40、50、60可为一般的C形环箍形态,也可以是具长形剖槽41或两壳盖51组合的握把套形态,或是副把手形态,由于这些夹持构件20、40、50、60均具有弹性缩合或可拆卸分离特性,所以能够被应用来提供警示灯10结合部11所需的夹持束紧或卡扣限位作用,且组装十分快速方便,同时,消费者也可依据个人喜好或需求,随意组合搭配C形环箍、握把套或副把手形态的夹持构件20、40、50、60,以满足消费者不同的组装需求。
四、本实用新型各种实施例的夹持构件20、40、50、60,均是透过迫紧螺栓24、48、56、63提供夹持束紧或卡扣限位所需的力量,并可随时藉由迫紧螺栓24、48、56、63的旋紧放松,轻易地将警示灯10拆卸取下,或重新安装,而不会造成相对组合结构间的破坏或磨损,故相较常见警示灯采嵌塞紧配的组装方式,具有更为灵活的组装拆卸特性与使用寿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同类产品中实有其极佳的进步实用性,同时遍查国内外关于此类结构的技术资料,文献中亦未发现有相同的构造存在在先,是以,本实用新型实已具备新型专利要件,依法提出申请。
惟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数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故举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可供安装在一车把手的末端部位;其特征在于:
其包括:
一警示灯,具有一壳体,以及一可安装在该壳体上的警示单元;该壳体预定部位形成有一结合部;该警示单元可被操作启动,以产生灯光警示效果;
一夹持构件,可穿套锁固在该车把手靠近末端部位处,并通过一内周壁固定该警示灯壳体的结合部,使该警示灯可被牢固地组装在该车把手靠近末端部位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持构件是通过该内周壁穿套及夹持锁固在该车把手靠近末端部位的外周壁上,并藉由靠近外侧端的内周壁与该警示灯壳体的结合部凹凸结合地卡扣限位。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警示灯的结合部是穿套定位在该车把手靠近末端部位的外周壁上,该夹持构件是通过该内周壁将该结合部夹持锁固在该车把手外周壁上。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持构件为一C形环箍,而具有该内周壁与一缺口,该缺口二侧相对壁面穿伸螺锁有一迫紧螺栓,使该夹持构件可通过该内周壁产生夹持束紧作用。
5、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持构件为一握把套,该握把套包括有一呈中空管状的硬质握把本体,该握把本体上沿轴向开设有一长形剖槽,该长形剖槽自内侧端延伸到外侧端,且自外周壁贯通到该内周壁,该长形剖槽二侧相对壁面更穿伸螺锁有一迫紧螺栓,使该握把套可通过该内周壁产生夹持束紧作用。
6、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持构件为一握把套,该握把套包括有一呈中空管状的硬质握把本体,该握把本体是由二半圆管状的壳盖相对接合而成,该等壳盖二边侧相对接合部位各穿伸螺锁有一迫紧螺栓,使该握把套可通过该等壳盖所共同界定的该内周壁产生夹持束紧作用。
7、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夹持构件为一副把手,且包括有一夹持部位,以及一自该夹持部位延伸而成的握持部位;该夹持部位具有一可形成该内周壁的套孔,且外壁开设有一可连通于该套孔的缺口,该缺口二侧相对壁面穿伸螺锁有一迫紧螺栓,使该夹持构件可通过该内周壁产生夹持束紧作用。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进一步包括有相连的一本体部位与一头端部位;该本体部位可自该车把手末端开口容纳置入,该头端部位则裸露在该车把手末端缘以外,且该结合部是自该头端部位往内轴向延伸而成呈环状壁,并与该本体部位外周壁间界定出一环状槽室,可供车把手末端缘穿套通过后与该头端部位的内侧壁相互抵顶定位。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进一步包括有相连的一本体部位与一头端部位;该本体部位可自该车把手末端开口容纳置入,该头端部位则裸露在该车把手末端缘以外,且该结合部是自该头端部位往内轴向延伸而成呈环状壁,并于相连该本体部位处形成有一内侧端壁,可供车把手末端缘抵顶定位。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的结合部是呈环状壁,并于环状壁内侧形成有一环状的限位卡缘,该夹持构件的相对内周壁设有一呈环状的限位卡沟,使该限位卡缘可被卡扣限位在该夹持构件的限位卡沟中。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壳体进一步包括有相连的一本体部位与一头端部位;该本体部位可自该车把手末端开口容纳置入,该头端部位则裸露在该车把手末端缘以外,且该结合部是自该头端部位往内轴向延伸而成;该警示单元进一步包括有一电路板、一可安装在该电路板上的电池、一可连接该电路板的触动开关、一可连接该触动开关的LED灯座,以及一位于该LED灯座与该触动开关间的弹性回复元件,且该LED灯座上具有一LED灯,可自该壳体的头端部位局部突伸,而可被按压操作,以启动该触动开关。
CNU2008201524822U 2008-08-29 2008-08-29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6947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24822U CN201269473Y (zh) 2008-08-29 2008-08-29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524822U CN201269473Y (zh) 2008-08-29 2008-08-29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69473Y true CN201269473Y (zh) 2009-07-08

Family

ID=408420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52482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69473Y (zh) 2008-08-29 2008-08-29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69473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5172A (zh) * 2009-12-15 2011-06-15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04763964A (zh) * 2015-03-10 2015-07-08 刘晓英 一种骑行警示灯
CN109421868A (zh) * 2017-08-24 2019-03-05 海门市卓维纺织品有限公司 自行车副把手
CN109665031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刘子巨 自行车握把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095172A (zh) * 2009-12-15 2011-06-15 富士迈半导体精密工业(上海)有限公司 发光二极管灯具
CN104763964A (zh) * 2015-03-10 2015-07-08 刘晓英 一种骑行警示灯
CN109421868A (zh) * 2017-08-24 2019-03-05 海门市卓维纺织品有限公司 自行车副把手
CN109665031A (zh) * 2017-10-16 2019-04-23 刘子巨 自行车握把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69473Y (zh) 车把手的警示灯组装构造
TWI359764B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US20110051442A1 (en) Bike handlebar grip structure hanging caution/direction light device
DE60227822D1 (de) Speichenrad für ein Fahrrad
JP2006021757A (ja) 自転車用ハブアッセンブリ
EP2167370A2 (en) Cleat assembly for clipless pedal
EP2285657A1 (en) Handlebar for a bicycle
JP2009023511A (ja) 鞍乗型車両
JP4948963B2 (ja) シュラウド
GB0305998D0 (en) Vehicle safety lighting for use on a bicycle, motorcycle or like vehicle
WO2003035457A1 (en) Rear combination lamp of motorcycle
JP2005008139A (ja) 自動車のホイール用発光装置
JPH0930472A (ja) 自動二、三輪車におけるフロントフェンダ取付け構造
JP4417044B2 (ja) ライトユニット
US6793294B2 (en) Wheel assembly with spoke-covering members
USD475473S1 (en) Tail lens assembly
JP7091362B2 (ja) 自転車用クリートおよび自転車用ペダル
USD589862S1 (en) Wheel rim
JP2009040367A (ja) 鞍乗型車両
US20040116045A1 (en) Amusement and alert accessory for bicycles
CN101811541A (zh) 车把调节装置
US20030031019A1 (en) Light-emitting structure for tires
CN218671833U (zh) 转向灯、转向灯总成和代步车
CN101537862B (zh) 摩托车后转向灯与后挡泥板的安装结构
EP2017166B1 (en) Straddle type vehicl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