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9127Y - 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269127Y CN201269127Y CNU2008201520802U CN200820152080U CN201269127Y CN 201269127 Y CN201269127 Y CN 201269127Y CN U2008201520802 U CNU2008201520802 U CN U2008201520802U CN 200820152080 U CN200820152080 U CN 200820152080U CN 201269127 Y CN201269127 Y CN 201269127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xhaust branch
- branch pipe
- timing gear
- arranges
- ro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xhaust Silenc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的隔热装置,该装置包括隔热套和隔热罩壳,所述的隔热套由无机纤维毡预制成型,其内壁尺寸较排气管外壁尺寸略大,裹于排气管的外部,所述隔热套的外部用卡箍进行固定;所述的隔热罩壳覆盖于隔热罩的外侧,用螺栓和螺母与冷却水管及气缸盖螺柱固定。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装置用于达到杜绝火灾险情的产生、操作人员烫伤的可能性并降低舱室环境温度,同时具有环保功能,不会对环境造成大型污染。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PA6-V型中高速柴油机,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装置用于改善PA6柴油机排气系统的隔热性能。
背景技术
对于PA6-V型柴油机,柴油经强烈燃烧做功后产生的废气,经过排气管进入废气涡轮,从而带动增压器工作。图1是PA6-V型柴油机的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该排气管是由A1缸排气支管E、B1缸排气支管J、A排标准排气支管F、B排标准排气支管I、A排末端排气支管G、B排末端排气支管H以及连接各排气支管的波纹管组成,所述的A1缸排气支管E的一个端口接有六个依次连接的标准排气支管F,标准排气支管F的另一端连接A排末端排气支管G,所述的B1缸排气支管的一个端口接有六个依次连接的标准排气支管I,标准排气支管I的另一端连接B排末端排气支管H,所述的B排末端排气支管H与A排末端排气支管G连接,A1缸排气支管E与B1缸排气支管J连接,各个排气支管之间设有波纹管,具体包括各个相邻标准排气支管之间的波纹管K,A1缸排气支管E与增压器间的波纹管L,B1缸排气支管J与增压器间的波纹管M和波纹管N。
气缸内的燃烧温度可达到1400~1600℃,排气管内的空气温度也可达到500~600℃。在以往的实际使用过程中,曾发生过因高压油管内的柴油泄漏并飞溅到排气管而引起火灾的事故;而操作人员不小心触碰到排气管引起的烫伤事故层出不穷。为了改善这种状况,曾经采用过在排气管外包裹超细玻璃纤维棉隔热层的技术方案。超细玻璃纤维棉有良好的隔热性能,但脆性大,用超细玻璃纤维棉材料做成隔热套既不耐磨也不耐折,防水性也较差,一旦淋湿就不能继续使用,并且超细玻璃纤维棉的毛羽极易飞散而对环境产生污染,而且超细玻璃纤维棉纤维吸入人体在肺中沉积可引起肺癌,落在皮肤上会使人奇痒无比。为了减少超细玻璃纤维棉对环境的污染和为舰船操作人员提供更安全的工作环境,需要使用更环保的材料来实现排气管的隔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利用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装置用于达到杜绝火灾险情的产生、操作人员烫伤的可能性并降低舱室环境温度,同时具有环保功能,不会对环境造成大型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以达到上述发明目的:
一种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的隔热装置,该装置包括隔热套和隔热罩壳,所述的隔热套由无机纤维毡预制成型,其内壁尺寸较排气管外壁尺寸略大,裹于排气管的外部,所述隔热套的外部用卡箍进行固定;所述的隔热罩壳覆盖于隔热罩的外侧,用螺栓和螺母与排气管固定。
所述的排气管是由A1缸排气支管、B1缸排气支管、标准排气支管、A排末端排气支管、B排末端排气支管以及连接各排气支管的波纹管组成,所述的A1缸排气支管的一个端口接有六个依次连接的标准排气支管,标准排气支管的另一端连接A排末端排气支管,所述的B1缸排气支管的一个端口接有六个依次连接的标准排气支管,标准排气支管的另一端连接B排末端排气支管,所述的B排末端排气支管与A排末端排气支管连接,A1缸排气支管与B1缸排气支管连接,各个排气支管之间设有波纹管。
所述的隔热套包括覆盖于A1缸排气支管上的A1缸隔热套、覆盖于每个标准排气支管上的标准隔热套、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直管部分上的A排末端隔热套、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弯管部分上的环抱弯管隔热套、覆盖于B1缸排气支管上的B1缸隔热套、覆盖于B排末端排气支管直管部分上的B排末端隔热套、覆盖于B排末端排气支管弯管部分上的环抱弯管隔热套、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和B排末端排气支管之间连接部分的环抱法兰隔热套,各波纹管上包覆有波纹管隔热套,每两个相邻隔热套重叠,重叠部分用卡箍进行固定。
所述的隔热罩壳由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下部罩壳、A排中部下罩壳、正时齿轮端A排下部罩壳、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上部罩壳,A排中部上罩壳、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正时齿轮相对端上罩壳、正时齿轮相对端中部罩壳、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正时齿轮端B排下罩壳、B排下部罩壳、正时齿轮相对端B排下部罩壳、B排上部罩壳、B排中部上罩壳组成,其中,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下部罩壳、A排中部下罩壳、正时齿轮端下部罩壳分别由缸盖搭板固定在缸盖螺柱上;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上部罩壳、正时齿轮相对端上罩壳和正时齿轮相对端中部罩壳固定在支架上,A排中部上罩壳通过A排支架固定在空冷器上,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固定在正时齿轮端支架上,正时齿轮端B排上部罩壳也固定在正时齿轮端支架上,正时齿轮端B排下部罩壳、B排中部下罩壳和正时齿轮端B排下部罩壳由缸盖搭板固定在缸盖螺柱上,正时齿轮端侧面盖板通过螺栓固定在正时齿轮端支架、正时齿轮端A排上罩壳和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上,上述各个罩壳间的空隙由连接板覆盖。
所述的隔热罩壳由薄壁不锈钢制成。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带来了如下技术效果: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预制成型的无机纤维毡裹覆于排气管上,并用多块罩壳将其外部覆盖,这样将排气管与外界隔离开来,进而降低了表面的温度。即使有油星飞溅到罩壳表面也不会发生燃烧,同时也不会烫伤操作人员。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无机纤维毡根据排气管的各个部分形状预制成型,在裹覆时用卡箍固定,避免了空隙和松动,又能够最大限度的吸收热量。无机纤维毡的形式还不会对外界造成污染,净化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图1是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裹上隔热套后的结构俯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裹上隔热套后的结构左侧视图。
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裹上隔热套后的结构正视半剖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结构正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结构俯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F向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结构侧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联接示意图。
图中:
E-A1缸排气支管 F-A排标准排气支管 G-A排末端排气支管
H-B排末端排气支管 I-B排标准排气支管 J-B1缸排气支管
K、L、M、N-波纹管 1-A1缸隔热套 2-A排标准隔热套
3-卡箍 4-A排末端隔热套 5-B1缸隔热套
6-B排标准隔热套7-B排末端隔热套 8-环抱弯管隔热套
9-环抱法兰隔热套 10-卡箍 11-波纹管隔热套 12-卡箍
13、14、、15-法兰隔热套 16-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下部罩壳
17-A排中部下罩壳 18-正时齿轮端A排下部罩壳
19-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上部罩壳 20-A排中部上罩壳
21-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 22、23、24-缸盖搭板
25-正时齿轮相对端上罩壳 26-正时齿轮相对端中部罩壳
27-连接板 28-B排支架 29-连接板 30-连接支架
31-连接板 32-正时齿轮端支架 33-连接板 34-A排支架
35-盖板 36-支架 37-正时齿轮端侧面盖板
38-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 39-正时齿轮端B排下罩壳
40-缸盖搭板 41-支架 42-B排下部罩壳
43-支架 44-缸盖搭板 45-正时齿轮相对端B排下部罩壳
46-B排上部罩壳 47-B排中部上罩壳 48-螺栓 49-垫圈
50-碟簧 52-标准排气管 53-隔热套 54-卡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的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的隔热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阐述,但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总的思路是在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制成一个隔热装置,将排气管与外界隔离开来,避免与外界操作人员和易燃的燃油接触。该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套和隔热罩壳,所述的隔热套由无机纤维毡预制成型,其内壁尺寸较排气管外壁尺寸略大,裹于排气管的外部,所述隔热套的外部用卡箍进行固定;所述的隔热罩壳覆盖于隔热罩的外侧,用螺栓和螺母与冷却水管及气缸盖螺柱固定。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裹上隔热套后的结构俯视图。由图可以看出,在16个排气支管和排气总管及其波纹管都裹上了隔热套。上述隔热套在A排部分包括覆盖于A1缸排气支管E上的A1缸隔热套1、覆盖于每个A排标准排气支管F上的标准隔热套2、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G直管部分上的A排末端隔热套4和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G弯管部分上的环抱弯管隔热套8。
B排部分包括覆盖于B1缸排气支管J上的B1缸隔热套5、覆盖于每个B排标准排气支管I上的标准隔热套6、覆盖于B排末端排气支管H直管部分上的B排末端隔热套7、覆盖于B排末端排气支管H弯管部分上的环抱弯管隔热套8、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G和B排末端排气支管H之间连接部分的环抱法兰隔热套9,各波纹管上包覆有波纹管隔热套11,每两个相邻隔热套重叠,重叠部分用卡箍3进行固定。
为了隔热套与排气管更易于贴合,我们将隔热套用无机纤维毡预制成型,使其恰好与各个相应的排气支管的外形轮廓相同。为了更好地隔热,各相邻隔热套具有重叠部分,在各个相邻隔热套重叠部分用卡箍进行固定。隔热套在排气支管上的固定形式如图3中的两幅图所示,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裹上隔热套后的结构左侧视图,图3b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裹上隔热套后的结构正视半剖图。图中的标准排气管52外覆盖有隔热套53,隔热套的两端各有一个卡箍54。
隔热套通过卡箍将排气管包裹后,需要在隔热套的外侧固定一个罩壳,将整个排气管与外界隔离,组成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装置的外壳部分。隔热罩壳的设置与排气管在柴油机上的结构相对应,并在各关键部位设置了支架。其具体的结构如图4~7所示。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结构正视图。由图可知,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下部罩壳16由缸盖搭板24固定在缸盖螺柱上。A排中部下罩壳17由缸盖搭板22固定在缸盖螺柱上,正时齿轮端A排下部罩壳18由缸盖搭板23固定在缸盖螺柱上。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上部罩壳19、正时齿轮相对端上罩壳25和正时齿轮相对端中部罩壳26固定在支架36上。A排中部上罩壳20通过A排支架34固定于空冷器上。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21固定于正时齿轮端支架32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结构俯视图。由图可知,连接板27将B排上部罩壳46和B排中部上罩壳47之间的缝隙遮盖。连接板29将B排中部上罩壳47和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38之间缝隙遮盖。连接板31将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21和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38之间的缝隙遮盖。连接板33将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21和A排中部上罩壳20之间的缝隙遮盖。连接板35将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上部罩壳19和正时齿轮相对端上罩壳25之间的缝隙遮盖。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F向结构示意图,图6的F向视图。由图可知,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38固定于正时齿轮端支架32上。正时齿轮端B排下部罩壳39由缸盖搭板40固定在缸盖螺柱上。B排中部下罩壳42、正时齿轮端B排下部罩壳45由缸盖搭板43和缸盖搭板44固定在缸盖螺柱和支架41上。B排下部罩壳42由缸盖搭板23固定在缸盖螺柱上。正时齿轮相对端B排下部罩壳45和B排上部罩壳46通过缸盖搭板44和支架43固定。B排中部上罩壳47通过B排支架28固定于空冷器上。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覆盖有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结构侧视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16PA6STC柴油机排气管隔热装置的隔热罩壳联接示意图。正时齿轮端侧面盖板37由螺栓48、垫圈49和碟簧50固定在正时齿轮端支架32、正时齿轮端A排上罩壳21和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38上。
上述隔热套在排气管上的固定,采用卡箍进行连接,具有拆装维修方便、隔热效果显著的特点。隔热罩壳覆盖于隔热套外部,采用薄壁不锈钢板材制成,用螺栓和螺母固定。为了检验本实用新型的隔热效果,我们做了对比试验。下表1是PA6-V型柴油机在100%功率、转速为1050转/分状态下测得的隔热套表面温度,同时对排气管内部的排气温度也进行了测量。下表2是PA6-V型柴油机某一机型在100%功率、转速为1050转/分状态下测得的隔热罩壳表面温度。
通过上述试验可知,用无机纤维毡包裹排气管,并用罩壳将温度较高的排气管覆盖,隔热罩表面的温度降低到安全温度以下。从而杜绝火灾险情的产生、操作人员烫伤的可能性,并降低舱室环境温度。
表1 隔热套表面温度和排气管温度 单位:℃
表2 隔热罩壳表面温度 单位:℃
Claims (5)
1.一种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隔热套和隔热罩壳,所述的隔热套由无机纤维毡预制成型,其内壁尺寸较排气管外壁尺寸略大,裹于排气管的外部,所述隔热套的外部用卡箍进行固定;所述的隔热罩壳覆盖于隔热罩的外侧,用螺栓和螺母与冷却水管及气缸盖螺柱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气管是由A1缸排气支管、B1缸排气支管、标准排气支管、A排末端排气支管、B排末端排气支管以及连接各排气支管的波纹管组成,所述的A1缸排气支管的一个端口接有六个依次连接的标准排气支管,标准排气支管的另一端连接A排末端排气支管,所述的B1缸排气支管的一个端口接有六个依次连接的标准排气支管,标准排气支管的另一端连接B排末端排气支管,所述的B排末端排气支管与A排末端排气支管连接,A1缸排气支管与B1缸排气支管连接,各个排气支管之间设有波纹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套包括覆盖于A1缸排气支管(E)上的A1缸隔热套(1)、覆盖于每个A排标准排气支管(F)上的标准隔热套(2)、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G)直管部分上的A排末端隔热套(4)、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G)弯管部分上的环抱弯管隔热套(8)、覆盖于B1缸排气支管(J)上的B1缸隔热套(5)、覆盖于每个B排标准排气支管(I)上的标准隔热套(6)、覆盖于B排末端排气支管(H)直管部分上的B排末端隔热套(7)、覆盖于B排末端排气支管(H)弯管部分上的环抱弯管隔热套(8)、覆盖于A排末端排气支管(G)和B排末端排气支管(H)之间连接部分的环抱法兰隔热套(9),各波纹管上包覆有波纹管隔热套(11),每两个相邻隔热套重叠,重叠部分用卡箍(3)进行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罩壳由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下部罩壳(16)、A排中部下罩壳(17)、正时齿轮端A排下部罩壳(18)、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上部罩壳(19)、A排中部上罩壳(20)、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21)、正时齿轮相对端上罩壳(25)、正时齿轮相对端中部罩壳(26)、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38)、正时齿轮端B排下罩壳(39)、B排下部罩壳(42)、正时齿轮相对端B排下部罩壳(45)、B排上部罩壳(46)、B排中部上罩壳(47)组成,其中,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下部罩壳(16)、A排中部下罩壳(17)、正时齿轮端下部罩壳(18)分别由缸盖搭板固定在缸盖螺柱上;正时齿轮相对端A排上部罩壳(19)、正时齿轮相对端上罩壳(25)和正时齿轮相对端中部罩壳(26)固定在支架(36)上,A排中部上罩壳(20)通过A排支架固定在空冷器上,正时齿轮端A排上部罩壳(21)固定在正时齿轮端支架(32)上,正时齿轮端B排上部罩壳(38)也固定在正时齿轮端支架(32)上,正时齿轮端B排下部罩壳(39)、B排中部下罩壳(42)和正时齿轮端B排下部罩壳(45)由缸盖搭板固定在缸盖螺柱上,正时齿轮端侧面盖板(37)、正时齿轮端支架(32)、正时齿轮端A排上罩壳(21)和正时齿轮端B排上罩壳(38)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上述各个罩壳间的空隙由连接板覆盖。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隔热罩壳由薄壁不锈钢制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520802U CN201269127Y (zh) | 2008-08-18 | 2008-08-18 | 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8201520802U CN201269127Y (zh) | 2008-08-18 | 2008-08-18 | 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269127Y true CN201269127Y (zh) | 2009-07-08 |
Family
ID=408417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820152080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69127Y (zh) | 2008-08-18 | 2008-08-18 | 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269127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2244A (zh) * | 2014-01-29 | 2014-04-23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内燃机排气接管 |
CN105114162A (zh) * | 2015-09-08 | 2015-12-0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排气管隔热装置 |
CN106979058A (zh) * | 2017-06-02 | 2017-07-25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缸气体发动机的排气管总成 |
-
2008
- 2008-08-18 CN CNU2008201520802U patent/CN201269127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42244A (zh) * | 2014-01-29 | 2014-04-23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内燃机排气接管 |
CN105114162A (zh) * | 2015-09-08 | 2015-12-02 |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摩托车排气管隔热装置 |
CN106979058A (zh) * | 2017-06-02 | 2017-07-25 | 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 多缸气体发动机的排气管总成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269127Y (zh) | 用于pa6-v型柴油机排气管上的隔热装置 | |
CN201121534Y (zh) | 发动机排气歧管 | |
CN101126338A (zh) | 内燃机排气管余热节油环保装置 | |
CN104005817B (zh) | 内燃机 | |
CN106762075A (zh) | 一种新型环保汽车排气管 | |
CN202402120U (zh) | 一种扣接式保温隔热套 | |
CN201705444U (zh) | 内燃机进、排气系统的隔热套 | |
CN211025686U (zh) | 碳/碳复合材料cvd生产尾气回收再利用燃气发电装置 | |
CN203146103U (zh) | 一种环保节能动力装置 | |
EP2872751B1 (en) | Exhaust module and reciprocating engine | |
CN204532502U (zh) | 一种新型4缸机缸盖集成排气歧管 | |
CN214118300U (zh) | 一种整体式发动机排气管隔热保温装置 | |
CN102434261A (zh) | 内燃机防火隔热降噪排气管 | |
CN207315497U (zh) | 一种发动机尾气排放管结构 | |
CN105935530A (zh) | 钢带式还原炉尾气回收处理系统 | |
CN206144649U (zh) | 汽车排气歧管和汽车排气系统 | |
CN2839600Y (zh) | 客车用柴油机高压油管 | |
CN200989230Y (zh) | 折叠缠绕式吸热装置兼裂解器 | |
CN218573194U (zh) | 一种带有防护结构的锅炉改造用烟气净化装置 | |
CN204567303U (zh) | 一种燃油汽车节能装置 | |
CN207929176U (zh) | 一种氨合成装置的送气筒 | |
CN215294859U (zh) | 一种横向加热锅炉的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3346368U (zh) | 富气加热装置 | |
CN203214187U (zh) | 一种生物质燃气发电余热利用装置 | |
CN205411972U (zh) | 一种试验室顶罩式灭火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