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8361Y -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 Google Patents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68361Y
CN201268361Y CNU200820099773XU CN200820099773U CN201268361Y CN 201268361 Y CN201268361 Y CN 201268361Y CN U200820099773X U CNU200820099773X U CN U200820099773XU CN 200820099773 U CN200820099773 U CN 200820099773U CN 201268361 Y CN201268361 Y CN 20126836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lf side
right half
boss
connecting plate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9977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志畅
朱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ifan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Lifan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9977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6836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6836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6836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Interior And Exterior Ornaments, Soundproofing, A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半侧,左、右半侧分别由中护罩(1)和下护罩(2)连接构成,所述中护罩(1)位于下护罩(2)的前上方,中护罩(1)的后边缘与下护罩(2)的前边缘相搭接并通过内侧面的自攻螺钉相连接;两下护罩(2)的底边前部分别相向延伸直至对接,所述左、右半侧的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板(3)连接,使左、右半侧的下部半封闭。本实用新型位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前下侧,使车头至车体下部具有明朗、连贯的车身线条,使车身线条更加流畅、更具动感,不但不影响发动机的散热,而且其前部开口具有聚风作用,使发动机的风冷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覆盖件,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摩托车前部车体的中下围覆盖件。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骑式摩托车的发动机前侧位置无覆盖件,以满足风冷发动机风冷、散热的需要,但这也使得普通骑式摩托车在发动机处显得有些空洞,造型单调。近年来,人们已不限于将摩托车作为单纯的代步工具,摩托车逐步向追求时尚、彰显个性的方向发展,普通的骑式摩托车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我们需要一种能够填补摩托车油箱下方空缺、美化车身,但又不影响发动机风冷效果的覆盖件。由于摩托车车身前部容易吸引人的目光,如果在摩托车的车身前部的发动机处增加覆盖件,就会使得摩托车外型的可变因素增多,设计师可利用此覆盖件的造型,使摩托车的车身更加流畅、更具视觉冲击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它既能美化摩托车发动机处的车身,又不影响发动机的风冷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包括对称布置的的左、右半侧,左、右半侧分别由中护罩和下护罩连接构成,所述中护罩位于下护罩的前上方,中护罩的后边缘与下护罩的前边缘相搭接;两下护罩的底边前部分别相向延伸直至对接,所述左、右半侧的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板连接,使左、右半侧的下部半封闭;
所述两中护罩相对称,所述中护罩的后边缘向外折弯延伸有搭接部,在该搭接部背离中护罩外表面的平面上,设有纵截面为“∏”形的空心凸台,该凸台顶面开有中心孔,在所述下护罩的前边缘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内孔相对应的圆柱,该圆柱从凸台下方插入凸台内孔中,通过从凸台顶面旋入的自攻螺钉将凸台和圆柱连接;
所述两中护罩的中前部相对称,在其中一个下护罩的底部对接边上设有一延伸片,该延伸片上卡有簧片螺母,在所述簧片螺母的上方搭接另一下护罩延伸出的搭接块,螺钉由内向外依次穿过搭接块、延伸片和簧片螺母的螺孔,将两下护罩连接;
所述两下护罩分别在前端内侧面上设有连接柱,该连接柱与所述下连接板两侧面所设的螺钉沉孔相对,用自攻螺钉穿过螺钉沉孔旋入所述连接柱,将所述下连接板和左、右半侧的下护罩连接;
在所述两下护罩前前端下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相向延伸的支板,两支板的前部搭接且设有相对的连接孔,位于下方的支板前部卡有簧片螺母;在所述下连接板的下部设有安装沉孔,用螺钉依次穿过所述下连接板的安装沉孔、两支板的连接孔和簧片螺母的螺孔,将三者连接。
本实用新型由五块覆盖件构成,左、右半侧分别由中护罩和下护罩组成,而左、右半侧的底边前部对接,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板连接,从而使两左、右半侧形成下部半封闭的壳体。本实用新型位于发动机的前下侧,弥补了此处造型单调的不足,覆盖件的造型美化了前部车身,使车头至车体下部具有明朗、连贯的车身线条,使车身线条更加流畅、更具动感;从摩托车的车头往后看,本实用新型由下连接板将左、右半侧连接成“U”形,摩托车行驶中的迎面风,可从下连接板上方的开口(即“U”形开口)中进入,对发动机进行风冷,因而本实用新型不但不会影响发动机的风冷,还因前上部开口的聚风作用,使发动机的风冷效果更好。
在所述左、右半侧下部的内侧面且靠近边缘处,设有限位桩,所述下连接板的两侧边向后折弯有翻边,该翻边与侧边相平行且相距一个侧边壁厚的距离;当下连接板与所述左、右半侧连接时,所述翻边位于左、右半侧的下部边缘与所述限位桩之间,下连接板的两侧边与左、右半侧的外表面相平齐。在靠近左、右半侧内侧面的边缘处设计限位桩,使限位桩与左、右半侧下部曲面过渡的边缘之间形成限位槽,相应地,在下连接板的两侧边设计翻边,该翻边插入前述限位槽中,便于下连接板与左、右半侧的装配连接;下连接板的翻边与两侧边之间,正好有一个覆盖件壁厚的距离,当翻边插入左、右半侧的前述限位槽中,下连接板的两侧边的外表面与左、右半侧的外表面相平齐。
所述左、右下护罩底部的对接边上设有相配合的限位片和限位沉槽,当所述限位片陷入限位沉槽时,所述左、右下护罩底部的外表面对接边相平齐。设计相配合的限位片和限位沉槽,可保证左、右下护罩的底面对接平整。
所述中护罩后边缘的搭接部为短节片状支耳,在该支耳上设置所述凸台,仅在连接点处设置短节片状支耳,结构简单、节省材料。
所述中护罩后边缘的支耳为三个,每个支耳上设置一个所述凸台。
所述圆柱顶部中心设有盲孔,该圆柱顶面抵在所述凸台的内顶壁上。圆柱顶部预设盲孔作为自攻螺钉的螺纹底孔,连接时,自攻螺钉能较轻松地旋入圆柱,提高装配效率;圆柱顶面抵在凸台的内顶壁上,便于自攻螺钉连接,以保证自攻螺钉与圆柱的螺纹连接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位于摩托车发动机的前下侧,使车头至车体下部具有明朗、连贯的车身线条,使车身线条更加流畅、更具动感,不但不影响发动机的散热,而且其前部开口具有聚风作用,使发动机的风冷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装车状态)。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向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右半侧两下护罩的俯视图。
图6为下连接板的主视图。
图7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图3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图2的C-C剖视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由对称布置的左、右半侧和下连接板3组成,左、右半侧的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板3连接,使左、右半侧的下部半封闭。左、右半侧分别由中护罩1和下护罩2连接构成,两中护罩1相对称,如图2和图5所示,两下护罩2也对称设置,由于两下护罩2的尾部可安装在发动机的不同位置,故将其设计得长短不同,右半侧的下护罩2较长,但除了尾部长短不同,两下护罩2其它部位的轮廓相对称。如图1和图3所示,中护罩1位于下护罩2的前上方,中护罩1的后边缘与下护罩2的前边缘相搭接,形成大致呈“z”形的罩体,包围在发动机的前侧和下方,美化了前部车身,使车身线条更加流畅、更具动感。如图3、图4和图8所示,中护罩1的后边缘向外折弯延伸有三个短节片状支耳14,在每个支耳14背离中护罩1外表面的平面上,设有一个纵截面为“∏”形的空心凸台4,凸台4的内孔下端将支耳14贯通,该凸台4顶面开有中心孔4a,该中心孔4a作为自攻螺钉6的过孔;在下护罩2的前边缘内侧面上,设有与凸台4内孔相对应的三个圆柱5,圆柱5顶部中心设有盲孔5a,圆柱5的顶面抵在凸台4的内顶壁上。圆柱5顶部预设盲孔5a作为自攻螺钉6的螺纹底孔,连接时,自攻螺钉6能较轻松地旋入圆柱5,提高装配效率,圆柱5顶面抵在凸台4的内顶壁上,便于自攻螺钉6的连接,以保证自攻螺钉6与圆柱5的螺纹连接长度,圆柱5从凸台4下方即支耳14的下表面插入凸台4内孔中,自攻螺钉6从凸台4顶面穿过中心孔4a,旋入圆柱5的盲孔5a中,将凸台4和圆柱5连接,自攻螺钉6的螺钉头压在凸台4的顶面上。
如图5和图7所示,两下护罩2的底边前部分别相向延伸直至对接,左下护罩2底部的对接边上设有两个限位片12和两个限位沉槽13,与之相对应的右下护罩2底部的对接边上,设有与限位片12和限位沉槽13相配合的两个限位沉槽13和两个限位片12,当其中一个下护罩2的限位片12陷入另一个下护罩2的限位沉槽13时,两下护罩2底部的外表面对接边相平齐,这样就便于左、右半侧的对接安装。从图2和图5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左、右半侧仅在前下部的底面对接封闭,以及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板3连接,从而使左、右半侧的下部半封闭,但其组合而成的罩体的前、后、下方均有开口,对通风不会有任何阻挡,而且由于其前部开口具有聚风作用,迎面风由此集中贯入,使发动机的风冷效果更好。
如图5和图7所示,在左下护罩2底部的对接边上设有一延伸片7,该延伸片7上卡有簧片螺母7a,在所述簧片螺母7a的上方搭接由另一下护罩2延伸出的搭接块8,用盘头螺钉15由内向外依次穿过搭接块8、延伸片7和簧片螺母7a的螺孔,将两下护罩2连接。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两下护罩2分别在前端内侧面上各设有一个连接柱9,该连接柱9与下连接板3两侧面所设的螺钉沉孔3a相对,用自攻螺钉穿过螺钉沉孔3a旋入连接柱9,将下连接板3和左、右半侧的下护罩2连接,为便于自攻螺钉的连接,连接柱9的顶部设有螺纹底孔。
如图5至图7所示,在两下护罩前2前端下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相向延伸的支板10,两支板10的前部搭接且设有相对的连接孔10a,位于下方的支板10前部卡有簧片螺母10b,簧片螺母10b的螺孔也与连接孔10a相对;在下连接板3的下部中间位置设有安装沉孔3b,用盘头螺钉依次穿过下连接板3上的安装沉孔3b、两支板10的连接孔10a和簧片螺母10b的螺孔,将三者连接。
如图8和图9所示,在左、右半侧下部的内侧面且靠近边缘处,设有三个限位桩11,较高位置的两个限位桩11设置在中护罩1上,最低的一个限位桩11设置在中护罩2上,限位桩11与左、右半侧下部的边缘相平行,因而在限位桩11与左、右半侧的下部边缘之间形成限位槽;相应地,下连接板3的两侧边3c向后折弯有翻边3d,该翻边3d与侧边3c相平行且相距一个侧边3c壁厚的距离,当翻边3d插入前述限位槽中,即左、右半侧的下部边缘与三个限位桩11之间,下连接板3两侧边的外表面与左、右半侧的外表面相平齐,这样就便于下连接板与左、右半侧的装配连接,使其迅速定位,提高装配效率,图9示出了下连接板3与中护罩1接缝处的示意图。

Claims (6)

1、一种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称布置的左、右半侧,左、右半侧分别由中护罩(1)和下护罩(2)连接构成,所述中护罩(1)位于下护罩(2)的前上方,中护罩(1)的后边缘与下护罩(2)的前边缘相搭接;两下护罩(2)的底边前部分别相向延伸直至对接,所述左、右半侧的下部前端通过下连接板(3)连接,使左、右半侧的下部半封闭;
所述两中护罩(1)相对称,所述中护罩(1)的后边缘向外折弯延伸有搭接部,在该搭接部背离中护罩(1)外表面的平面上,设有纵截面为“∏”形的空心凸台(4),该凸台(4)顶面开有中心孔(4a),在所述下护罩(2)的前边缘内侧面上,设有与所述凸台(4)内孔相对应的圆柱(5),该圆柱(5)从凸台(4)下方插入凸台(4)内孔中,通过从凸台(4)顶面旋入的自攻螺钉(6)将凸台(4)和圆柱(5)连接;
所述两中护罩(1)的中前部相对称,在其中一个下护罩(8)的底部对接边上设有一延伸片(7),该延伸片(7)上卡有簧片螺母(7a),在所述簧片螺母(7a)的上方搭接另一下护罩(2)延伸出的搭接块(8),螺钉(15)由内向外依次穿过搭接块(8)、延伸片(7)和簧片螺母(7a)的螺孔,将两下护罩(2)连接;
所述两下护罩(2)分别在前端内侧面上设有连接柱(9),该连接柱(9)与所述下连接板(3)两侧面所设的螺钉沉孔(3a)相对,用自攻螺钉穿过螺钉沉孔(3a)旋入所述连接柱(9),将所述下连接板(3)和左、右半侧的下护罩(2)连接;
在所述两下护罩前(2)前端下部的内侧面上设有相向延伸的支板(10),两支板(10)的前部搭接且设有相对的连接孔(10a),位于下方的支板(10)前部卡有簧片螺母(10b);在所述下连接板(3)的下部设有安装沉孔(3b),用螺钉依次穿过所述下连接板(3)的安装沉孔(3b)、两支板(10)的连接孔(10a)和簧片螺母(10b)的螺孔,将三者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左、右半侧下部的内侧面且靠近边缘处,设有限位桩(11),所述下连接板(3)的两侧边(3c)向后折弯有翻边(3d),该翻边(3d)与侧边(3c)相平行且相距一个侧边(3c)壁厚的距离;当下连接板(3)与所述左、右半侧连接时,所述翻边(3d)位于左、右半侧的下部边缘与所述限位桩(11)之间,下连接板(3)的两侧边(3c)与左、右半侧的外表面相平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下护罩(2)底部的对接边上设有相配合的限位片(12)和限位沉槽(13),当所述限位片(12)陷入限位沉槽(13)时,所述两下护罩(2)底部的外表面对接边相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护罩(1)后边缘的搭接部为短节片状支耳(14),在该支耳(14)上设置所述凸台(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护罩(1)后边缘的支耳(14)为三个,每个支耳(14)上设置一个所述凸台(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5)顶部中心设有盲孔(5a),该圆柱(5)顶面抵在所述凸台(4)的内顶壁上。
CNU200820099773XU 2008-08-25 2008-08-25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836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9773XU CN201268361Y (zh) 2008-08-25 2008-08-25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9773XU CN201268361Y (zh) 2008-08-25 2008-08-25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68361Y true CN201268361Y (zh) 2009-07-08

Family

ID=40840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99773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8361Y (zh) 2008-08-25 2008-08-25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68361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4126B (zh) * 2008-08-22 2011-06-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覆盖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54126B (zh) * 2008-08-22 2011-06-08 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摩托车覆盖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930688B (zh) 空调器室内机的底盘以及具有其的空调器室内机
CN208184834U (zh) 一种防止热风回流的挡风板装置
CN103507863B (zh) 用于组装车辆的翼子板的装置
CN201268361Y (zh) 摩托车中下围覆盖件
CN101654126B (zh) 一种摩托车覆盖件
CN203739627U (zh) 汽车水箱立柱结构
CN206317769U (zh) 一种汽车用前保饰条结构
CN201688643U (zh) 冰箱箱壳及具有其的冰箱
CN205641200U (zh) 空调柜机
CN201198328Y (zh) 一种汽车驾驶室侧后导流板
CN207860296U (zh) 一种导流板
CN206871008U (zh) 前保险杠上长饰条的安装匹配结构
CN201268358Y (zh) 一种摩托车覆盖件的连接结构
CN201268360Y (zh) 摩托车前车体覆盖件总成
CN101633376B (zh) 一种摩托车覆盖件的连接结构以及前体覆盖件组合
CN101654127B (zh) 一种摩托车体覆盖件结构
CN205817019U (zh) 喷流焊装置的喷口泵浦分离式单悬臂结构
CN205872196U (zh) 一种汽车a柱结构及汽车
CN208886932U (zh) 一种改良的空调室外机电控盒
CN203381733U (zh) 一种适用于摩托车的前挡风玻璃组件
CN203550330U (zh) 车用空调系统的前蒸发器
CN206841533U (zh) 电动汽车及其行李箱盖
CN207345706U (zh) 一种汽车前保亮条固定安装结构
CN206510981U (zh) 汽车尾裙内板总成
CN201659880U (zh) 摩托车散热器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