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67682Y - 简易缓降装置 - Google Patents

简易缓降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67682Y
CN201267682Y CNU2008201351575U CN200820135157U CN201267682Y CN 201267682 Y CN201267682 Y CN 201267682Y CN U2008201351575 U CNU2008201351575 U CN U2008201351575U CN 200820135157 U CN200820135157 U CN 200820135157U CN 201267682 Y CN201267682 Y CN 20126768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pe
slow descending
descending device
easy slow
eas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3515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廖英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3515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6768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6768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6768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缓降装置,主要在一机体内部设有一减速绳轮组,以及设有若干导引轮;其中,机体两侧的内壁固设有若干第一推齿,减速轮组透过一轮轴将一绳轮轴设于机体内部,使其可与轮轴相对径向转动以及轴向位移,绳轮在其绳沟两侧的盘面环设有若干第二推齿可供与第一推齿啮合进而构成机械干涉,以及在其绳沟两个相对应的沟壁设有相互交错配置的隆丘;俾可利用绳轮与机体两侧内壁交互产生机械干涉的作用达到减速、缓降功效,以及在隆丘的作用下使绳索与绳轮构成紧密的夹挤作用而不致于打滑,且当过度荷重时不至于急速下降而发生危险。

Description

简易缓降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缓降装置,尤指一种构造简单而且更为可靠的简易缓降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社会形态变迁,都市中高楼林立,近年来火灾频繁,高楼大火往往使得灾情惨重,甚至使人丧失生机,而近百年来难得一见的震灾,也使人们面临严重的求生考验,其中尤以大楼逃生方式最是迫切,又最常被忽略,通常大楼都配备有缓降逃生装置(逃生绳设备),以期能够提高人员获救的机率。
如图1所示,即为一种普遍常见的缓降逃生装置,类似的习用缓降逃生装置主要在建筑物的主体上固设有一固定架1供吊挂缓降机2,由该缓降机2所绕置的钢索3做为人员朝向地面垂降的途径,该钢索3的一端设有一供人员穿戴使用的束带4,钢索3本身则在缓降机2内部机构的刹车作用下,减缓钢索3通过缓降机2速度,让吊挂人员得以缓缓地安全垂降至地面。
又,一般习用缓降机利用远心刹车原理,或如图2所示,其主要设有一刹车鼓5以及一组供钢索3绕置的滑轮6,滑轮6的轮轴则在弹簧7的作用下,透过刹车皮8与刹车鼓构成摩擦接触,以期藉由刹车皮8的摩擦阻尼作用使滑轮达到减速效果;然而,刹车皮8在使用之后就会产生磨耗,加上其用以作用于刹车皮8的弹簧7会有弹性疲乏的现象,导致偶有因为刹车失效而发生人员快速坠落地面的意外。
再者,由于习用缓降机的钢索3仅利用表面摩擦作用与滑轮6构成传动接触,因此当钢索因为受重力拉扯而使索径变小时,钢索3与滑轮6之间就会因为摩擦接触作用不足而打滑,进而发生垂降人员失速坠落地面的意外。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构造简单而且更为可靠的简易缓降装置。
为达上揭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缓降装置主要在一机体内部设有一减速绳轮组,以及设有若干导引轮;其中,机体两侧的内壁固设有若干第一推齿,该减速轮组透过一轮轴将一绳轮轴设机体内部,让绳轮可与轮轴相对径向转动以及轴向位移,各导引轮相对轴设在机壳供绳索进出的开口处,用以对绳索构成限位作用,使绳索确实绕置于绳轮的绳沟中。
该绳轮在其绳沟两侧的盘面环设有若干第二推齿可供与第一推齿啮合进而构成机械干涉,以及在其绳沟两个相对应的沟壁设有相互交错配置的隆丘;整体缓降装置即在导引轮的作用下使绳索确实绕置于绳轮的轮沟,并且在隆丘的作用下使绳索不致于打滑,以及在绳索尚未受力时,绳轮首先与机体内部其中一侧的内壁构成机械干涉,当绳索垂降受力时,绳轮即朝向受力方向转动并且在第一、第二推齿相互推顶的作用下,使绳轮与轮轴相对轴向位移并且转而与机体内部另一侧内壁构成机械干涉,俾可利用绳轮与机体两侧内壁交互产生机械干涉的作用达到减速、缓降功效。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一,在于整体缓降装置利用第一、第二推齿相互机械干涉及相互推顶的作用,让绳轮在受力转动的过程中与机体两侧内壁交互产生机械干涉,不但可以达到极佳的减速效果、具有较佳的可靠度,且当过度荷重时不至于急速下降而发生危险。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二,在于整体缓降装置利用轮沟两侧呈交错配置的隆丘设计,令绳索呈扭曲方式绕置于轮沟中,进而与绳轮构成紧密的夹挤作用,不致于发生打滑现象,且不伤害绳索组织,更大幅提升整体缓降装置的可靠度。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三,在于整体缓降装置的体积小、安全度高、便于携带或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四,在于人员可以安全带或缓降握环辅助逃生,并可附加多组安全带,方便协助年幼或年长者垂降。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之五,在于安全带包括一供人员乘坐的坐带及一供套束在人员胸部的束带以增加对垂降人员的固定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习用缓降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习用缓降机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外壳内部结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外壳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机体内部结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机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缓降装置外壳内部结构平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整体缓降装置外观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缓降装置使用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整体缓降装置外观结构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速轮组的动作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缓降装置机体内部结构剖视图。
【图号说明】
1固定架          2缓降机
3钢索            4束带
5刹车鼓          6滑轮
7弹簧            8刹车皮
10机体           11第一推齿
12穿孔           13抵板
20减速轮组       21轮轴
22绳轮           221轮沟
222第二推齿      223隆丘
30导引轮         40绳索
41安全带         411坐带
412束带          50外壳
51插梢           52挂环
53安全钩扣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可参阅本案图式及实施例的详细说明而获得清楚地了解。
如图3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简易缓降装置包括有:一机体10、一减速轮组20、若干导引轮30,以及一绳索40,请同时配合参照图6所示;其中:
该机体10在其两侧内壁设有若干第一推齿11;于实施时,该机体10的两侧壁面设有若干穿孔12,各第一推齿11由机体10外部套入穿孔12,再于机体10的两侧壁面的外部固设有抵板13将各第一推齿11固定,使各第一推齿11得以相对凸出机体10两侧内壁。
该减速轮组20透过一轮轴21将一绳轮22轴设机体10内部,让绳轮22可与轮轴21相对径向转动以及轴向位移,该绳轮22在其绳沟221两侧的盘面环设有若干第二推齿222可供与第一推齿11啮合进而构成机械干涉,以及在其绳沟21两个相对应的沟壁设有相互交错配置的隆丘223。至于,各导引轮30相对轴设在机壳10供绳索40进出的开口处,如图7所示,由各导引轮30用以对绳索40构成限位作用,使绳索40确实绕置于绳轮22的绳沟221中,而该绳索40可采用裸线钢索或采用外覆棉纱绳的钢索。
再者,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当中的机体10可以透过插梢51固定的方式或是螺丝锁固的方式与一外壳50结合,该外壳50一体设有一挂环52供直接吊挂在建筑物的主体上,或是如图8及图9所示,配合在挂环52处装设一安全钩扣53,再利用安全钩扣53吊挂在建筑物上的固定架1使用,至于绳索40则可在其两端设有供人员穿戴的安全带41,甚至于可以如图10所示至少在其中一端设有复数组安全带,该安全带41可包括一供人员乘坐的坐带411及一供套束在人员胸部的束带412以增加对垂降人员的固定效果,以及增加人员使用数量,以方便协助年幼或年长者垂降,甚至可以增加一缓降握环来辅助垂降。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在绳索40尚未受力时,绳轮22首先与机体10内部其中一侧的内壁构成机械干涉;当绳索40垂降受力时,如图11所示,绳轮22即朝向受力方向转动并且在第一、第二推齿11、222相互推顶的作用下,使绳轮22与轮轴21相对轴向位移并且转而与机体10内部另一侧内壁构成机械干涉,利用绳轮22与机体10两侧内壁交互产生机械干涉的作用,不但可以达到极佳的减速效果,而且具有较佳的可靠度。
尤其,本实用新型的缓降装置更进一步在轮沟221两侧交错配置有若干隆丘223,各该隆丘223可以为如图11所示的凸肋状或如图12所示的凸点状,而且该绳轮22的轮沟221以如图所示的V型沟槽为佳;整体缓降装置即在轮沟221两侧呈交错配置的隆丘223作用下,可令绳索40呈弯曲方式绕置于绳轮22的轮沟221中,进而与绳轮22构成紧密的夹挤作用,不致于发生打滑现象,且不伤害绳索组织,更大幅提升整体缓降装置的可靠度。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型更具有以下的优点:
1、可以达到极佳的减速效果、具有较佳的可靠度,且当过度荷重时不至于急速下降而发生危险。
2、绳索与绳轮具有紧密的夹挤作用,不致于发生打滑现象,且不伤害绳索组织,更大幅提升整体缓降装置的可靠度。
3、整体缓降装置的体积小、安全度高、便于携带或固定安装。
4、人员可以安全带搭配缓降握环辅助逃生,并可附加多组安全带,方便协助护送年幼或年长者垂降。
5、安全带包括一供人员乘坐的坐带及一供套束在人员胸部的束带以增加对垂降人员的固定效果。
6、垂吊滑行时自动拉紧至定位点,不致松脱造成危险。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较佳可行的简易缓降装置,爰依法提呈新型专利的申请;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技术特点巳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揭示而作各种不背离本案实用新型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而应包括各种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替换及修饰,并为以下的申请专利范围所涵盖。

Claims (13)

1、一种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机体,其两侧内壁设有若干第一推齿;
一减速轮组,透过一轮轴将一绳轮轴设机体内部,并且可与该轮轴相对径向转动以及轴向位移,该绳轮在其绳沟两侧的盘面环设有若干第二推齿可供与第一推齿啮合进而构成机械干涉;以及一绳索,绕置于该绳轮的绳沟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绳沟两个相对应的沟壁设有相互交错配置的隆丘。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隆丘为凸肋状。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隆丘为凸点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绳索两端设有至少一供人员穿戴使用的安全带。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安全带包括有一供人员乘坐的坐带及一供套束在人员胸部的束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透过插梢固定的方式与一外壳结合。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透过螺丝锁固的方式与一外壳结合。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一体设有一挂环。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外壳一体设有一挂环,该挂环处装设有一安全钩扣。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中该绳轮的轮沟为V型沟槽。
12、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的两侧壁面设有若干穿孔,各该第一推齿由机体外部套入穿孔,再于机体的两侧壁面的外部固设有抵板将各该第一推齿固定。
13、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缓降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体更包括若干导引轮,相对轴设在机壳供绳索进出的开口处。
CNU2008201351575U 2008-09-01 2008-09-01 简易缓降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768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51575U CN201267682Y (zh) 2008-09-01 2008-09-01 简易缓降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351575U CN201267682Y (zh) 2008-09-01 2008-09-01 简易缓降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67682Y true CN201267682Y (zh) 2009-07-08

Family

ID=40840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3515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67682Y (zh) 2008-09-01 2008-09-01 简易缓降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6768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3514A (zh) * 2011-08-31 2012-04-25 何少敦 一种绳索缓降器的绕绳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23514A (zh) * 2011-08-31 2012-04-25 何少敦 一种绳索缓降器的绕绳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775880U (zh) 高灵敏度救生缓降器
CN205287282U (zh) 背带式高层逃生装置
CN102631754B (zh) 往复逃生器
CN108721795B (zh) 一种工况自适应式高层应急逃生装置
CN203400422U (zh) 能替换救生绳的高灵敏度救生缓降器
CN201267682Y (zh) 简易缓降装置
CN106215337A (zh) 高楼安全逃生装置
CN103028209A (zh) 具有摩擦补偿及失速保护的离心摩擦式缓降器
CN204106881U (zh) 一种高空速降逃生器
CN102039008B (zh) 一种高空缓降器
CN201565003U (zh) 高楼自行逃生装置
JP3151403U (ja) 避難装置の固定器具及びその下降緩衝装置
CN204106879U (zh) 一种具有双向救援功能的高空速降逃生器
CN112303151A (zh) 一种自减速用绳索减速器
CN102302827A (zh) 缓降器
CN102406988B (zh) 哑铃型高楼逃生器
CN201848025U (zh) 固定式逃生梯
CN204147445U (zh) 一种新型高层缓降逃生装置
CN202070033U (zh) 一种应用于高层建筑的应急逃生装置
CN101898015A (zh) 轻轨高空逃生装置
CN101780313B (zh) 高楼火灾自救逃生装置
CN201959430U (zh) 高楼逃生器
CN211434820U (zh) 逃生背包缓降装置的刹车机构
CN203763690U (zh) 一种手动、自动调速高楼逃生器
CN202223775U (zh) 缓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708

Termination date: 2013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