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54626Y -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 Google Patents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54626Y
CN201254626Y CNU2008200754719U CN200820075471U CN201254626Y CN 201254626 Y CN201254626 Y CN 201254626Y CN U2008200754719 U CNU2008200754719 U CN U2008200754719U CN 200820075471 U CN200820075471 U CN 200820075471U CN 201254626 Y CN201254626 Y CN 201254626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bobbin
checkout gear
main control
control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7547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坚
孔繁苓
刘敦平
李向杰
王志芳
邢承风
陈�峰
祁春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HONGDA TEXTILE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7547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54626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54626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54626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一种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设在粗纱机上,包括牵伸检测部、主控单元、可编程序控制器、多个变速控制装置、锭翼、下龙筋及多个检测装置;下龙筋上设筒管转动体,筒管转动体上装筒管;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调整锭翼电机与筒管转动体电机的转速比及下龙筋升降方向,达到自动重新生头成功率高,消除从前罗拉到锭翼假捻器处纱线产生涌头或飘纱现象,避免产生飞花,降低纱线浪费的效果;通过调整锭翼电机、筒管转动体电机、下龙筋电机及筒管转动体电机的转速,使筒管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的纱线能抵挡运输过程中涡流状气流冲击,避免满筒粗纱在运送过程中的纱线脱落,减少纱线的损失,有效提高成纱产量和质量。

Description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粗纱机自动操作技术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
背景技术
纺织行业中粗纱机在正常纺纱过程中,筒管满纱后需要停机进行人工落纱。实施自动落纱,关键是需要处理好拉断粗纱后粗纱的两个端头,这个处理工作的目的在于,一方面为继续进行的下一循环工序的重新生头创造条件,另一方面是要保证满筒粗纱在粗细联输送系统运输过程中不脱纱,为此,目前该行业已经开发了多种自动操作的粗纱机落纱设备,以及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自动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现有的这些设备虽然解决了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和满纱后粗纱卷绕成型的自动化操作问题,但是,仍存在改进的空间。比如:在重新生头时一开机其锭速即按着工艺满速运转,而由于粗纱筒管的植绒部比较窄,使得纱条不可能在粗纱机启动的瞬间即很有效地粘附在筒管植绒部的表面,因此自动重新生头成功率较低;另外,开机启动后,由于锭速过快,会使得部分锭子产生散飘头,导致产生大量飞花,这些飞花飘落到棉条或粗纱条上,致使产生大量纱疵,使成纱产量、质量均大幅降低;再者,在生头后,进入正常纺纱工序时,首先进入第一层纺纱阶段,这时下龙筋直接向上运动,植绒部上会有部分植绒露出,当进行第二层纺纱时,第二层纱线即会粘到露出的植绒上,粘到露出的植绒上的纱线在进入下一道工序时,只能剔除,造成纱线的浪费。再比如:现有的设备,在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成型后,纱线不能很好的避免满筒粗纱在粗细联输送系统在运输过程中涡流状气流的冲击,使满筒粗纱在运送过程中的纱线脱落情况时有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调整传动锭翼电机与传动筒管转动体电机的转速比以及下龙筋的升降方向,达到自动重新生头成功率高,消除从前罗拉到锭翼假捻器处纱线产生涌头或飘纱的现象,避免产生飞花,降低纱线浪费的效果;通过调整传动锭翼电机、传动筒管转动体电机、传动下龙筋电机和传动筒管转动体电机的转速以及筒管转动体的转动方向,完成筒管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该卷绕定型的纱线能够抵挡运输过程中涡流状气流的冲击,避免满筒粗纱在运送过程中的纱线脱落,减少纱线的损失,有效提高成纱产量和质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粗纱机上,包括牵伸检测部1,主控单元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多个变速控制装置61、62、64和65,锭翼4,下龙筋5以及多个检测装置11、21、41、51和53;该下龙筋5上设置筒管转动体511,该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与前述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
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1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装置12连接的检测装置11组成;该检测装置1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变速控制装置61、62、64、65分别驱动电机M1、M2、M4、M5,并与主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
该锭翼4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锭翼由电机M4传动,且与检测装置41连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由电机M2传动,且与检测装置21连接,该检测装置2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测装置51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上还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装置53与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位置感应信号并发送动作信号。
前述的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中筒管转动体511是齿轮或者同步带轮。
前述的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中筒管上部设有植绒部,该植绒部的宽度为15至30mm。
前述的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中检测装置是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接近开关或者编码器;所述变速控制器是变频器或者伺服控制器;所述主控单元是工控机、单板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者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C);所述电机是伺服电机、变频电机或者异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的有益效果,其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可以通过调整传动锭翼电机与传动筒管转动体电机的转速比以及下龙筋的升降方向,达到自动重新生头成功率高,消除从前罗拉到锭翼假捻器处纱线产生涌头或飘纱的现象,避免产生飞花,降低纱线浪费的效果;也可以通过调整传动锭翼电机、传动筒管转动体电机、传动下龙筋电机和传动筒管转动体电机的转速以及筒管转动体的转动方向,完成筒管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该卷绕定型的纱线能够抵挡运输过程中涡流状气流的冲击,避免满筒粗纱在运送过程中的纱线脱落,减少纱线的损失,有效提高成纱产量和质量。本装置结构设计简单,可以降低设备成本,控制结构设计合理,程序简化,便于操作,使用效果理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牵伸检测部、M1传动牵伸装置的电机、12牵伸装置、11牵伸检测装置、M4传动锭翼的电机、4锭翼、41锭翼检测装置、511筒管转动体、M5传动筒管转动体的电机、52筒管、51筒管检测装置、5’上龙筋、5下龙筋、M2传动下龙筋的电机、21下龙筋升降检测装置、61变速控制装置、62变速控制装置、64变速控制装置、65变速控制装置、2主控单元、PLC为可编程序控制器、6升降平衡装置、53下龙筋位置检测装置、53’下龙筋位置感应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其是设置在粗纱机上,包括,主控单元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多个变速控制装置61、62、64和65,锭翼4,下龙筋5以及多个检测装置11、21、41、51和53;该下龙筋5上设置筒管转动体511,该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与前述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
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1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装置12连接的检测装置11组成;该检测装置1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速度信号;
该变速控制装置61、62、64、65分别驱动电机M1、M2、M4、M5,并与主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
该锭翼4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锭翼由电机M4传动,且与检测装置41连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速度信号;
该下龙筋5由电机M2传动,且与检测装置21连接,该检测装置2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下龙筋运行位置信号;电机M2通过带动与下龙筋5连接的升降平衡装置6的上下移动,进而传动下龙筋5的升降;
该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测装置51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速度信号;
该下龙筋5上还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装置53与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下龙筋5停车位置感应信号并发送停车信号。
参阅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传动原理示意图,在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时,首先,电机M2运转传动下龙筋5向上运动,其它电机不转,当下龙筋5到达生头位置时,电机M2停止运转,传动锭翼的电机M4、传动筒管转动体的电机M5运转,使锭翼4和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的线速度相同,传动牵伸装置的电机M1静止不运转,与正常纺纱时运行方向相反运转1至6秒,本实施例控制在3秒停止接着传动锭翼的电机M4、传动筒管转动体的电机M5运转传动牵伸装置的电机M1和传动下龙筋的电机M2静止不运转,控制传动筒管转动体的电机M5的转速高于传动锭翼的电机M4的转速,使得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线速度与锭翼4线速度的比值为1.03,且与正常纺纱运行方向一致运转1至6秒,本实施例控制在5秒停止;然后,自动运行全车进入正常纺纱阶段;控制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运转,使下龙筋5先向远离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当粗纱覆盖筒管的植绒部后,再控制下龙筋5改变运行方向,向靠近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电机M1、电机M4和电机M5按正常纺纱的方向和速度运行,完成重新生头的作业。
当粗纱机纺到即将满纱,剩余粗纱长度值达到设定值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1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在低转速下继续运转,此速度为正常纺纱时的五分之一至六分之一,本实施例控制该速度为正常纺纱时的六分之一;传动下龙筋5的电机M2提高运转速度,此速度为正常纺纱时的5至6倍,使纱线按照大螺距排列,本实施例控制该速度为正常纺纱时的6倍;纱线快速达到筒管满纱成型的上部时,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1以及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停止运转,传动下龙筋5的电机M2继续高速运转,待纱线到达筒管满纱成型的顶端时,传动下龙筋5的电机M2也停止运转;控制下龙筋5保持位置不动,传动锭翼4的电机M4、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1以及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在低运转速度下运转,使纱线在筒管满纱成型的顶端缠绕数圈后,控制全部电机停止运转,本实施例控制缠绕3圈;待全部电机停稳后,控制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向正常纺纱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360度后,传动下龙筋5的电机M2运转,使下龙筋5向靠近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拉断纱线,完成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全部动作。
参阅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控制原理示意图,该装置中设置的多个变速控制装置61、62、64和65分别驱动电机M1、M2、M4和M5,并与主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当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向变速控制装置61、62、64和65发出信号,控制电机M1、M2、M4和M5驱动,使粗纱机按预先设计的程序完成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或者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
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1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装置12连接的检测装置11组成,该检测装置11检测电机M1的运行速度以及纱线的长度,并反馈给主控单元2,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1控制电机M1的动作;
下龙筋5上设置检测装置21,该检测装置21与主控单元2连接,检测龙筋纺纱运行位置并发送信号给主控单元2,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PLC),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2控制传动电机M2的动作;
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的锭翼4由电机M4传动,且与检测装置41连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该检测装置41检测电机M4的运行速度,并反馈给主控单元2,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4控制电机M4的速度;还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PLC),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4控制传动电机M4的动作;
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测装置51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该检测装置51检测电机M5的运行速度,并反馈给主控单元2,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5控制电机M5的速度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PLC),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5控制传动电机M5的动作;
下龙筋5上还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装置53与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下龙筋停车位置感应信号并将停车信号发送给主控单元2。在下龙筋5到达生头位置或者满纱位置时,主控单元2输出停车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PLC),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出给变速控制装置62控制传动下龙筋的电机M2的动作;
检测装置是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接近开关或者编码器,本实施例选用接近开关、编码器;变速控制器是变频器或者伺服控制器,本实施例选用变速控制装置64为变频器,其它变速控制装置为伺服控制器;所述主控单元是工控机、单板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者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C);本实施例选用主控单元;电机是伺服电机、变频电机或者异步电机,本实施例选用电机M4为变频电机,其它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涉及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电机、工控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以及感应装置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行详细赘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未进行说明的内容也为现有技术,不进行详细叙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粗纱机上,包括牵伸检测部(1)、主控单元(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多个变速控制装置(61、62、64、65)、锭翼(4)、下龙筋(5)及多个检测装置(11、21、41、51、53);该下龙筋(5)上设置筒管转动体(511),该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与前述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
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1)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装置(12)连接的检测装置(11)组成;该检测装置(1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变速控制装置(61、62、64、65)分别驱动电机(M1、M2、M4、M5),并与主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
该锭翼(4)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锭翼(4)由电机(M4)传动,且与检测装置(41)连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由电机(M2)传动,且与检测装置(21)连接,该检测装置(2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测装置(51)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上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装置(53)与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位置感应信号并发送动作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转动体(511)是齿轮或者同步带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筒管上部设有植绒部,该植绒部的宽度为15至3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是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接近开关或者编码器;所述变速控制器是变频器或者伺服控制器;所述主控单元是工控机、单板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者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C);所述电机是伺服电机、变频电机或者异步电机。
CNU2008200754719U 2008-07-25 2008-07-25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54626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54719U CN201254626Y (zh) 2008-07-25 2008-07-25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54719U CN201254626Y (zh) 2008-07-25 2008-07-25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54626Y true CN201254626Y (zh) 2009-06-10

Family

ID=407379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75471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54626Y (zh) 2008-07-25 2008-07-25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54626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064B (zh) * 2008-07-25 2011-06-22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
CN104389056A (zh) * 2014-10-27 2015-03-04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粗纱机自动生头方法
CN106637557A (zh) * 2017-02-15 2017-05-10 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粗纱机自动生头的控制方法
CN110565219A (zh) * 2019-09-30 2019-12-13 天津宏大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粗纱机棉条自动拉断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634064B (zh) * 2008-07-25 2011-06-22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
CN104389056A (zh) * 2014-10-27 2015-03-04 无锡宏源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粗纱机自动生头方法
CN106637557A (zh) * 2017-02-15 2017-05-10 常州市同和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粗纱机自动生头的控制方法
CN110565219A (zh) * 2019-09-30 2019-12-13 天津宏大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粗纱机棉条自动拉断装置
CN110565219B (zh) * 2019-09-30 2024-04-16 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粗纱机棉条自动拉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00823B (zh) 一种纺纱试验机
CN101634062B (zh)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的方法
CN103388200B (zh) 组合纺纱制线小样机
CN101962833A (zh) Jw导入式磁悬浮倍捻节能锭子
CN202913133U (zh) 全自动落纱粗纱机智能控制系统
CN201254626Y (zh) 粗纱机满纱后粗纱卷绕定型和重新生头的装置
CN201056601Y (zh) 高速智能短纤倍捻机
CN101328628B (zh) 高速半自动转杯纺纱机
CN101634064B (zh) 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
CN201077877Y (zh) 单锭电机控制半自动转杯纺纱机
CN104153071B (zh) 细纱成型智能控制系统
CN204780041U (zh) 一种锭速稳定的包覆纱加工设备
CN1083022C (zh) 生产加捻的纱线的方法和装置
CN103628209B (zh) 一种包覆式集聚纺纱方法及其装置
CN103114358A (zh) 一种提高纺纱效率的方法
CN107488911B (zh) 一种纺纱段逐段增预加捻纺纱装置与纺纱方法
CN201778163U (zh) 四轴悬锭粗纱机控制系统
CN203583071U (zh) 假捻装置
CN203284522U (zh) 一种四罗拉细纱机
US20040226278A1 (en) Modular air spinning frame
CN101070129B (zh) 在纺纱机上形成管纱的方法
CN101660236A (zh) 包覆倍捻机
CN203360673U (zh) 组合纺纱制线小样机
CN203440528U (zh) 兼具纺纱与落纱功能的粗纱机的传动机构
EP3877575B1 (en) Roving frame with segmented drafting cylinder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