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29345Y -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29345Y
CN201229345Y CNU2008201211245U CN200820121124U CN201229345Y CN 201229345 Y CN201229345 Y CN 201229345Y CN U2008201211245 U CNU2008201211245 U CN U2008201211245U CN 200820121124 U CN200820121124 U CN 200820121124U CN 201229345 Y CN201229345 Y CN 20122934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ston
liquid
bowl cover
liquid sample
cup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2112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吕欣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v Xinlong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634289&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1229345(Y)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12112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2934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2934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29345Y/zh
Priority to CN200980125937.9A priority patent/CN102084248B/zh
Priority to PCT/CN2009/000748 priority patent/WO2010003310A1/zh
Priority to US13/003,152 priority patent/US8511149B2/en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ampling And Sample Adjustment (AREA)

Abstract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杯盖(1)、杯身(7)和底座(15),所述杯身(7)的杯口(4)处活动安装有杯盖(1),所述杯身(7)底部密封连接有底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身(7)内部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将杯身(7)内部分为储液腔(9)和检液排液腔(10),所述储液腔(9)位于检液排液腔(10)上部,所述隔板(8)底部设有小通孔(11),所述检液排液腔(10)直接通过小通孔(11)与储液腔(9)连通,所述杯盖(1)上设有活塞座(12),所述活塞座(12)上设置有活塞(22),活塞(22)设有卡接端(26)和工作端(27),所述卡接端(26)与活塞座(12)相配合,所述工作端(27)与杯身(7)的杯口(4)内壁相配合。

Description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快速检测装置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出样本中所含物质,为技术人员提供定性判断的依据。目前已经有许多快速检测装置,其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是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该装置能够避免技术人员接触到样品,操作简单,并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例如2006年10月25日公告号为CN1834622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液体样本中的被分析物的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检测装置包括将液体样本引入第一腔体的开口,第二腔体,第二腔体与第一腔体通过通孔连接,其中检测元件收容在第二腔体内,检测装置还包括第三腔体,第三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通道连接,并且第三腔体内含有活动元件,活动元件有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活动元件将第三腔体分为第一区和第二区,第一区有一排气口,活动元件与第三腔体的壁面气密封配合以避免第一区和第二区内的气体相互流通。该检测装置中包括三个腔体,其中第三腔体为整个检测提供动力,第三腔体内部的活塞运动后导致第三腔增大,进而导入第二腔体的空气,最终使得第二腔体和第三腔体的气压整体下降,这样第一腔体与第二腔体之间形成气压差。液体样本原来靠张力保持平衡的状态被打破,这样液体样本就从第一腔体流向第二腔体,液体样本流经设在第二腔体内部的检测试纸后一部分被检测试纸吸收,这样就在检测试纸上显现出检测结果。该检测装置虽然只需要按动活塞就能完成整个操作,但是结构复杂,尤其是在第三腔体中必须涉及到活塞控制,活塞装置包括了活塞室、活塞、排气口、用于连接第二腔室和第一腔室的通道,还有密封圈等结构。其中,活塞室为杯身的隔板上的一部分,隔板位于杯身内部,这就给生产加工增加了难度;活塞室内安装活塞,而活塞必须在安装基座前装入,这就使得装配较为繁琐。
由于第三腔室是靠空气传递动力,因此必须产生足够的负压。但是该检测装置中,第一腔室在盖体的密封元件以及活塞上部的密封圈作用下形成密闭空间,在形成密闭空间之前活塞仍然在下降,并将第二腔室与第三腔室之间的压差增大,而且此过程中第一腔室的进气量是在迅速减少;一旦活塞下移不仅第三腔室体积增加而且第一腔室的体积也在增加,由于第一腔室进气量的减少导致第一腔室的气压小于大气压,这样的话第一腔室相对外界大气是处于负压状态;同时,活塞下移造成第二、三腔室的气压下降,这样第二、三腔室也处于负压状态,但是它们的气压要小于第一腔室的气压,因此在第一腔室和第二、三腔室之间存在压差。由于第一腔室的负压状态使得该压差达不到最大值,因而会减少第二腔室的注液量。注液量减少会降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引起技术人员的误判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加工以及装配方便,生产成本低,能产生足够大的压差的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能够在液体样本收集完成后任意时间启动检测操作,确保技术人员监督每个样本的检测过程,并能保证每个样本检测的安全性和公证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杯盖、杯身和底座,所述杯身的杯口处活动安装有杯盖,所述杯身底部密封连接有底座,所述杯身内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杯身内部分为储液腔和检液排液腔,所述储液腔位于检液排液腔上部,所述隔板底部设有小通孔,所述检液排液腔直接通过小通孔与储液腔连通,所述杯盖上设有活塞座,所述活塞座上设置有活塞,活塞设有卡接端和工作端,所述卡接端与活塞座相配合,所述工作端与杯身的杯口内壁相配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隔板呈Z形,隔板底部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小通孔位于隔板底部。使液体样本始终能汇集在一起,在液体样本不够的情况下可以充分利用液体样本,有利于降低该检测装置的使用条件,以应对液体样本较少的检测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为提高密封性能,所述卡接端通过卡接密封圈与活塞座密封连接,所述卡接密封圈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工作端通过活塞密封圈与杯口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密封圈设有V形凹槽,所述活塞密封圈的V形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杯身底部。当杯盖拧向杯身时,活塞与杯盖密封连接,活塞的工作端与杯口内壁密封连接,这样就使储液腔与大气隔绝,杯盖在旋拧的同时不断与杯口贴合,在此过程中储液腔内部的空气被压缩,使得储液腔的气压大于大气压;由于活塞密封圈的V形凹槽位于储液腔内部,而另外一个面与大气连接,这样在活塞密封圈的V形凹槽的位置就受到储液腔压缩空气的挤压,使得活塞密封圈在V形凹槽的开口变大,进而活塞密封圈更加紧贴活塞和杯口内壁,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活塞呈环状其横截面呈Z形,这样的结构节省材料而且牢固,所述杯盖顶部设有取液口I,所述取液口I通过活塞与储液腔连通,所述取液口I上设有硅胶片I,该硅胶片I与杯盖密封连接。该结构的杯盖可以在液体样本检测完成后通过掀开硅胶片,从取液口I取出液体样本,以便做其它检测,避免现场重复取样的麻烦,大大减轻了就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杯盖在取液口I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硅胶片I对应取液口I呈盘状且中间设有凸起的形状。硅胶片I可以嵌入在杯盖上部并且与杯盖表面持平,这样就使产品的外形美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杯盖上设有活塞安装口,所述活塞安装口的直径与活塞座内侧的直径相同,所述活塞的卡接端穿过活塞安装口位于杯盖的外侧,所述卡接端通过卡接密封圈与活塞座密封连接,所述活塞在位于卡接端设有取液孔II,所述取液孔II与储液腔连通,所述取液孔II设有硅胶片II,所述活塞在位于卡接端还设有易拉条,所述易拉条位于杯盖外部,所述工作端设有倒钩,所述活塞座内壁上设有与该倒钩对应的卡环。由于易拉条将活塞卡在杯盖上,推动活塞时都会因为易拉条的阻挡作用而使活塞不能进入杯身,使用时先将易拉条撕开,然后推动活塞。该结构的杯盖在旋拧过程中不压缩储液腔内的空气,只有在收集安装好液体样本后再按动活塞的卡接端才能进行检测操作。活塞被按入杯身后倒钩与卡环连接在一起,这样活塞就不容易从杯盖脱离。当技术人员人数不够时,该技术人员可将收集好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单独顺序检测,以便亲自观察每个样本的检测过程。取液孔II的结构同样可以达到在液体样本检测完成后通过掀开硅胶片II,从取液口II取出液体样本的目的,以便做其它检测,避免现场重复取样的麻烦,大大减轻了就术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杯身在杯口下方设有凸缘,所述凸缘上设有呈三角形或者梯形的倒齿,所述杯盖底部的内侧设有对应该倒齿的锁齿。当杯盖顺势向拧紧的方向旋拧时,杯盖的锁齿紧压倒齿并使倒齿发生弹性形变,继续旋拧后倒齿进入锁齿另一侧,倒齿的弹性形变消失恢复至原由形态,倒齿就被锁齿卡住,使得杯盖与杯身形成一体,防止杯盖与杯身之间产生松动,也能避免杯盖再次被打开,以防液体样本被他人调换或者参入其他成分,使得在使用该检测装置时更具公平公正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底座呈圆盘状,其边缘通过底座密封圈与杯身底部密封连接成一体。底座与杯身连接在一起后就将检液排液腔密闭,以往的底座大小只能刚刚好封住小通孔以及检测试纸所在的位置,使得检液排液腔空间较小,即使在压差大的情况下注液量仍然有限。而这样改进后检液排液腔体积增大,能够容纳更多的液体样本,这样流经检测卡的液体就明显增加,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底座上设有弧形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上端位于小通孔的下方,所述导流槽的下端设有挡流板,导流槽的下端与分流槽连通,所述分流槽包括前挡板和后挡板,所述前挡板与后挡板之间首尾密封连接,所述后挡板高度大于挡流板高度。在储液腔收集液体样本开始时,有可能液体样本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小通孔处滴落几滴进入导流槽内,此时挡流板就能挡住从小通孔下方滴落的液体样本,从而避免滴落的液体样本在检测未开始时进入分流槽内。在导流槽的下端的挡流板还能够缓冲从导流槽上快速流下的液体,避免在分液槽内的检测试纸遭受到流速过快的液体的冲击,防止检测试纸遭到损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所述前挡板高度大于后挡板高度。在检测过程中液体样本会从分流槽内溢出,而这样的设置可以引导溢出的液体流入检液排液腔空敞的地方,尽量保证所有流入检液排液腔的液体样本都能与检测卡接触。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结构得到简化,装置内部仅包括两个腔室,其中一个腔室仅与另外一个腔室连同,另外一个腔室用于收集存放液体样本,在自然状态时仅靠液体张力和该密闭腔室的气压保持静止,而在杯盖内部的活塞推动液体样本所在腔室的空气时检测才开始,与以往的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比较,结构更简单,生产加工以及装配方便;工作方式更合理,产生的压差足够大,又因用于做检测的腔室体积比以往结构中的要大,因此在增大压差的情况下注液量明显增加,避免检测过程出现注液量少而无法完成检测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具体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I;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II;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II;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杯盖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第一种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I;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第二种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II。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该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包括了杯盖1、杯身7、检测卡25和底座15。杯盖1内部设有一个活塞22,该活塞22通过设置在杯盖1内部的活塞座12密封连接在杯盖1上,该活塞座12呈圆环状。如图3、5所示,活塞22也呈环状,且它的横截面呈Z形,活塞22设有卡接端26和工作端27,卡接端26的外圆直径小于工作端27的外圆直径。卡接端26的外圆直径同时小于活塞座12的内圆直径,卡接端26通过卡接密封圈23与活塞座12的内侧密封连接,该卡接密封圈23的横截面呈圆形。如图4所示,杯盖1上还设有一个取液口I 2,该取液口I2刚好和活塞座12所在区域连通,杯盖1在位于取液口I 2外侧设有凹槽,因此取液口I 2的横截面呈T形。在该取液口I 2上设有与取液口I 2形状相同的硅胶片I 3,因此硅胶片I 3对应取液口I 2呈圆盘状且中间设有凸起的形状,凸起直径稍大于取液口I 2的最小直径,这样硅胶片I 3在发生弹性形变后就能与杯盖1之间形成密封连接的关系。
如图1、2、3、5所示,杯身7产用透明材质,其上部设有一个带螺纹的杯口4,在杯口4下方设有环状的凸缘13;在杯身7内部设有一个Z形隔板8,它将杯身7内部的空间隔开为上下两个,上面是用来收集液体的储液腔9,下面是用于检测液体的检液排液腔10;隔板8上部呈水平状部分的体积比隔板8下部呈水平状部分的体积要小,因此其中间的竖直部分与杯身7的距离很近,使得检液排液腔10的形状类似L形。检测卡25上有检测样本的检测试纸,该检测卡25安装在检液排液腔10位于隔板8与杯身7距离最短的地方。隔板8底部弯曲呈倒立的拱形,所以其横截面呈弧形,隔板8的底部位置设有小通孔11,并且隔板8的底部设有小通孔11地方向下设有延伸部分。储液腔9和检液排液腔10之间直接通过小通孔11连通。在杯口4处拧紧有杯盖1,活塞22的工作端27设有活塞密封圈24,活塞密封圈24设有V形凹槽,因此活塞密封圈24的横截面呈V形,工作端27和杯口4内侧的杯壁之间通过活塞密封圈24密封连接,并且该活塞密封圈24的V形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杯身7底部,这样杯盖1旋拧在杯口4上就形成了活塞机构。在杯身7的凸缘13上还设有环状分布的梯形呈倒齿14,而在杯盖1的底部的内侧设有同样分布状况的、对应该倒齿14形状的锁齿5。当杯盖1沿着杯口4旋拧进入杯身7的时候,活塞22下端会与杯身7之间形成密封连接关系,这样杯盖1就把储液腔9封闭;最后旋拧杯盖1直至倒齿14与锁齿5相扣,这样杯盖1就不能从杯身7上脱离;与此同时,下移的杯盖1推动活塞22下移,进而使储液腔9的空间逐渐缩小,压动空气往小通孔11进入检液排液腔10内。
如图1、2、3、5所示,底座15呈圆盘状,其边缘通过底座密封圈16与杯身7底部密封连接,连接后再用超声波焊接,这样检液排液腔10就只能通过小通孔11于储液腔9连通,而不能与其它地方连通。在底座15上部即位于检液排液腔10内的该侧,设有弧形导流槽17,导流槽17的上端刚好位于小通孔11的下方,并且隔板8的向下延伸部分伸入至导流槽17;还设有分流槽18,分流槽18位于检液排液腔10安装检测卡25处,该检测卡25底端插入分流槽18内,从而检测卡25竖直设置在杯身7内部,分流槽18包括前挡板19和后挡板20,前挡板19与后挡板20前后密封连接,前挡板19高度大于后挡板20高度;导流槽17的下端与分流槽18的后挡板20连接,进而导流槽17下端与分流槽18连通;该导流槽17的下端还设有挡流板21,后挡板20高度大于该挡流板21高度。
进行检测时,首先打开杯盖1将液体样本从杯口4收集到杯身7里,此时液体流进杯身7并在隔板8的作用下从小通孔11处开始在储液腔9内汇集起来,由于小通孔11非常小,液体自身表面张力以及检液排液腔10内气体的压力同时作用使得液体不能从小通孔11流入检液排液腔10内,此时液体样本处于静止状态。然后将杯盖1旋拧在杯身7上,此时杯盖1内部的活塞22与杯身7通过活塞密封圈24形成密封连接。随着杯盖1旋拧产生的下移动作,由活塞22、杯盖1和杯身7封闭起来的储液腔9的体积不断减小,因为杯盖1下移的同时带动活塞22下移,进而活塞22推动储液腔9内的空气,使得储液腔9的空气不断被压缩;同时检液排液腔10被液体样本封闭后形成了一个密闭的空间,由于储液腔9内的压力不断增大,使得储液腔9与检液排液腔10之间产生压力差,当压差打破液体样本原有的平衡状态后,液体样本从小通孔11进入检液排液腔10。注入的液体在导流槽17的作用下流向分流槽18。注入的液体流速较快,此时在分流槽18下端的挡流板21就会起到缓冲液体的作用,使液体在导流槽17下端缓慢进入分流槽18内,这样就避免因为液体流速过快而造成的损坏。液体样本流进分流槽18后与检测卡25上的检测试纸接触,并被检测试纸吸收掉一部分,进而在检测试纸上显现出检测结果。注入的液体样本溢出后顺势会朝后挡板20的方向流向底座15上,这样就可以保证向检液排液腔10注入足够的液体样本。
与以往的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省去了为活塞22活动而单独构建的腔室,将活塞22的工作空间与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空间结合,再把用于检测液体的腔室密封并使其只与用于收集液体样本的腔室相连,从而大大简化检测装置结构,为生产降低了成本。该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合盖后储液腔9与检液排液腔10就共同形成了一个密封空间,由于是储液腔9的体积将缩小,即缩小用于收集液体的空间大小,这样杯身7内部整体空间就减小,进而在储液腔9和检液排液腔10之间产生的压差能完全作用于输送液体样本的过程,这与以往技术相比不仅可以产生足够大压差而且工作效率高。本实用新型在做完检测后还可以通过掀开硅胶片I 3,通过取液口I 2向检测装置提取被检测过液体样本做其他检测项目。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中杯身7、底座15以及检测卡25的结构都和第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杯盖1上设有一个活塞安装口6,如图4、6所示,活塞安装口6的直径与活塞座12内侧的直径相同,安装上活塞22后卡接端26穿过活塞安装口6位于杯盖1的外侧,在卡接端26通过两个纵向设置的卡接密封圈23与活塞座12的内侧密封连接,该卡接密封圈23的横截面呈圆形。活塞22在位于卡接端26还设有易拉条32,易拉条32位于杯盖1外部。易拉条32与活塞22固定连接,它增加了活塞22在该处的大小,使得活塞22通过易拉条32挡在了活塞22上。在工作端27设有四个环状分布的倒钩30,在活塞座12内壁上设有与该倒钩30对应的卡环31,卡环31向活塞座12中间凸起。使用时,同样先要收集液体样本,然后合盖,在小通孔11上的液体样本仍会在自身表面张力和检液排液腔10内的气压作用下保持平衡,处于静止状态。做好液体样本的采集和存放后任意时间内都可以通过撕开易拉条32然后按动活塞22凸出在杯盖1表面的部分使活塞22向杯身7内部移动,此时储液腔9的空气被大量压缩,在储液腔9和检液排液腔10之间产生的压差逐渐变大,最后使液体样本注入检液排液腔10内。活塞22在工作端26上的倒钩30最终扣在了卡环31上,这样活塞就能从杯盖被取下。活塞22在位于卡接端26设有取液孔II 28,取液孔II 28与储液腔9连通,在液孔II 28上设有硅胶片II 29,所以该实施例同样可以在做完检测后通过掀开硅胶片II 29,通过取液口II 28向检测装置提取被检测过液体样本做其他检测项目。
这样就将液体样本的保存和检测分离开,使检测过程显得灵活,极有利于现场技术人员人数不够的情况,这样就能使每个样品的检测都在技术人员的观察范围内,确保每个样品的检测过程都被技术人员监督;同样有利于为液体样本的检测争取更好的检测环境,使检测结果更具价值。

Claims (10)

1、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杯盖(1)、杯身(7)和底座(15),所述杯身(7)的杯口(4)处活动安装有杯盖(1),所述杯身(7)底部密封连接有底座(15),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身(7)内部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将杯身(7)内部分为储液腔(9)和检液排液腔(10),所述储液腔(9)位于检液排液腔(10)上部,所述隔板(8)底部设有小通孔(11),所述检液排液腔(10)直接通过小通孔(11)与储液腔(9)连通,所述杯盖(1)上设有活塞座(12),所述活塞座(12)上设置有活塞(22),活塞(22)设有卡接端(26)和工作端(27),所述卡接端(26)与活塞座(12)相配合,所述工作端(27)与杯身(7)的杯口(4)内壁相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8)呈Z形,隔板(8)底部的横截面呈弧形,所述小通孔(11)位于隔板(8)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接端(26)通过卡接密封圈(23)与活塞座(12)密封连接,所述卡接密封圈(23)的横截面呈圆形,所述工作端(27)通过活塞密封圈(24)与杯口(4)内壁密封连接,所述活塞密封圈(24)设有V形凹槽,所述活塞密封圈(24)的V形凹槽的开口方向朝向杯身(7)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22)呈环状其横截面呈Z形,所述杯盖(1)顶部设有取液口I(2),所述取液口I(2)通过活塞(22)与储液腔(9)连通,所述取液口I(2)上设有硅胶片I(3),该硅胶片I(3)与杯盖(1)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1)在取液口I(2)外侧设有凹槽,所述硅胶片I(3)对应取液口I(2)呈盘状且中间设有凸起的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盖(1)上设有活塞安装口(6),所述活塞安装口(6)的直径与活塞座(12)内侧的直径相同,所述活塞(22)的卡接端(26)穿过活塞安装口(6)位于杯盖(1)的外侧,所述卡接端(26)通过卡接密封圈(23)与活塞座(12)密封连接,所述活塞(22)在位于卡接端(26)设有取液孔II(28),所述取液孔II(28)与储液腔(9)连通,所述取液孔II(28)设有硅胶片II(29),所述活塞(22)在位于卡接端(26)还设有易拉条(32),所述易拉条(32)位于杯盖(1)外部,所述工作端(27)设有倒钩(30),所述活塞座(12)内壁上设有与该倒钩(30)对应的卡环(3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身(7)在杯口(4)下方设有凸缘(13),所述凸缘(13)上设有呈三角形或者梯形的倒齿(14),所述杯盖(1)底部的内侧设有对应该倒齿(14)的锁齿(5)。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呈圆盘状,其边缘通过底座密封圈(16)与杯身(7)底部密封连接成一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5)上设有弧形导流槽(17),所述导流槽(17)的上端位于小通孔(11)的下方,所述导流槽(17)的下端设有挡流板(21),导流槽(17)的下端与分流槽(18)连通,所述分流槽(18)包括前挡板(19)和后挡板(20),所述前挡板(19)与后挡板(20)之间首尾密封连接,所述后挡板(20)高度大于挡流板(21)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挡板(19)高度大于后挡板(20)高度。
CNU2008201211245U 2008-07-07 2008-07-07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934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11245U CN201229345Y (zh) 2008-07-07 2008-07-07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CN200980125937.9A CN102084248B (zh) 2008-07-07 2009-07-02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PCT/CN2009/000748 WO2010003310A1 (zh) 2008-07-07 2009-07-02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US13/003,152 US8511149B2 (en) 2008-07-07 2009-07-02 Detection device for fluid sampl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211245U CN201229345Y (zh) 2008-07-07 2008-07-07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29345Y true CN201229345Y (zh) 2009-04-29

Family

ID=406342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2112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29345Y (zh) 2008-07-07 2008-07-07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29345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3310A1 (zh) * 2008-07-07 2010-01-14 Lv Xinlong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WO2020088630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旋密封式流体检测装置
CN111397965A (zh) * 2020-03-11 2020-07-10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步法流体检测杯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0003310A1 (zh) * 2008-07-07 2010-01-14 Lv Xinlong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CN102084248B (zh) * 2008-07-07 2014-10-08 杭州迪图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WO2020088630A1 (zh) * 2018-11-02 2020-05-07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旋密封式流体检测装置
US11493452B2 (en) 2018-11-02 2022-11-08 Hangzhou Alltest Biotech Co., Ltd Rotating seal-type liquid testing apparatus
CN111397965A (zh) * 2020-03-11 2020-07-10 杭州奥泰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一步法流体检测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084248B (zh)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CN201329329Y (zh) 改进型便携可充式喷液瓶
CN101941664B (zh) 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
CN203965187U (zh) 一种深水取样装置
CN201229345Y (zh) 用于液体样本的检测装置
CN101059388B (zh) 一种容器气密性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N201740717U (zh) 覆压条件下注水煤样解吸特性实验罐
CN102305729A (zh) 负压抽提式原位气密采水技术
CN203595589U (zh) 真空袋漏气检测仪
CN105158048B (zh) 一种抽吸式固液分离器
CN208155639U (zh) 对可污染水体进行快速检测和采样工具
CN206479294U (zh) 一种工程机械减速机的密封性能测试系统
CN110456023A (zh) 一种动态监测煤储层敏感性和排采控制模拟试验方法
CN202210040U (zh) 负压抽提式原位气密采水技术
CN201749012U (zh) 一种用于检测出油阀偶件密封性的试验装置
CN203295479U (zh) 一种酿酒行业蒸馏过程中酒蒸汽的冷凝装置
CN201034193Y (zh) 采用隔膜活塞组件的真空截止阀
CN202778148U (zh) 具有手动排水功能的自动排水装置
CN202075108U (zh) 气门芯开启压力试验台
CN202255797U (zh) 一种检测减速器壳体密封性的装置
CN209495820U (zh) 一种气密性检测机
CN209564972U (zh) 根据ph补加二氧化碳装置
CN202063699U (zh) 电子式液体灌装装置
CN210948655U (zh) 一种分体式井口取样分离器
CN219278251U (zh) 一种防拔酒瓶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HANGZHOU DITU TECHNOLOG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LV XINLONG

Effective date: 20120321

Owner name: DAI JIELIN

Effective date: 20120321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OR Change of bibliographic data

Free format text: CORRECT: ADDRESS; FROM: 317605 TAIZHOU, ZHEJIANG PROVINCE TO: 310051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20321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266, Man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Co-patentee after: Dai Jielin

Patentee after: Hangzhou Ditu Tech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7605 room 310, Tianhe Road, Chengguan Town, Zhujiang Town, Zhejiang, Yuhuan County province 102

Patentee before: Lv Xinlong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DAI JIELIN

Effective date: 20140410

Owner name: LV XINLONG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ANGZHOU DITU TECHNOLOGY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40410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40410

Address after: 310051 room 310, Tianhe Road, Chengguan Town, Zhujiang Town, Zhejiang, Yuhuan County province 102

Patentee after: Lv Xinlong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266, Man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Hangzhou Ditu Tech Co. Ltd

Patentee before: Dai Jielin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429

Termination date: 20140707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