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6700Y -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6700Y
CN201206700Y CNU2008201144537U CN200820114453U CN201206700Y CN 201206700 Y CN201206700 Y CN 201206700Y CN U2008201144537 U CNU2008201144537 U CN U2008201144537U CN 200820114453 U CN200820114453 U CN 200820114453U CN 201206700 Y CN201206700 Y CN 20120670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isolation film
thermal isolation
heat insulation
therm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144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角磊升
吴伟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144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670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670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670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隔热膜,该隔热膜包括至少一个膜体层,该膜体层包括第一基材层(3)和第一反光层(2),所述第一基材层(3)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反光层(2)的一个表面接触,其中,该膜体层还包括中空隔热层(4),所述中空隔热层(4)与所述第一基材层(3)的另一个表面接触。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隔热片材,该隔热材料包括基材和隔热膜,其中,所述隔热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或者隔热片材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改善建筑物中的亮度和追求美观,大量使用玻璃,有些建筑物外壁甚至全部采用玻璃。然而,与设有保温层的墙体相比,玻璃的隔热效果很差;窗帘虽然可以挡住太阳光的射入,但其隔热效果差。为了在炎热时降低建筑物中的温度,通常在窗帘和玻璃之间增加反光布。反光布是由布和位于布的表面的由一层反光材料形成的隔热层组成。反光布隔热的原理是通过反光材料反射部分太阳光。使用反光布时,在经历长时间的阳光暴晒后,建筑物内仍然会积聚大量的热量,从而增加了空调的使用频率,耗费了大量的能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提供的隔热膜隔热效果较差的缺点,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隔热性能的隔热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膜,该隔热膜包括至少一个膜体层,该膜体层包括第一基材层和第一反光层,所述第一基材层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反光层的一个表面接触,其中,该膜体层还包括中空隔热层,所述中空隔热层与所述第一基材层的另一个表面接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隔热片材,该隔热材料包括基材和隔热膜,其中,所述隔热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时,当太阳光照射在隔热膜表层,第一反光层能反射了绝大部分的可见光并阻挡部分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大大降低传入的热量;中空隔热层由导热系数很低的材料组成,其隔热性能很好;当中空隔热层为玻璃微珠层时,还能反射部分的可见光,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具有良好的隔热效果。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粘贴在布的表面形成隔热布,在检测该隔热布的隔热效果时发现,在光照6小时后,箱体温度从20.1℃升高到23.9℃,而在对比例中,箱体温度从20.2℃升高到32.1℃。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2的隔热膜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为耐磨层、2为第一反光层、3为第一基材层、4为中空隔热层、5为第二反光层、6为第二基材层、7为压敏层和8为离型膜。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如图1所示,所述隔热膜包括至少一个膜体层,该膜体层包括第一基材层3和第一反光层2,所述第一基材层3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反光层2的一个表面接触,其中,该膜体层还包括中空隔热层4,所述中空隔热层4与所述第一基材层3的另一个表面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中空隔热层4可以为由各种隔热性材料形成的各种中空的空间结构,例如,可以为由四块隔热性材料板形成的矩形中空空间,或者可以为由隔热性材料的中空微珠形成的层状结构。所述隔热性材料例如可以是玻璃、陶瓷、树脂或橡胶。中空的部分可以充入空气、二氧化碳和氮气。所述中空隔热层4的厚度可以为150-200微米,优选为180-200微米。本实用新型优选所述中空隔热层4由中空微珠形成,从原料的易得性考虑,进一步优选由中空玻璃微珠形成。所述中空玻璃微珠的外径可以为150-200微米,优选为180-200微米;所述中空玻璃微珠的壁厚可以为10-20微米,优选为10-15微米。所述中空玻璃微珠层可以用粘结剂将中空玻璃微珠固定在基材层上形成。粘结剂可以是常规的粘结剂,优选微紫外线固化的粘结剂,如UV胶。为了增强隔热效果,可以在粘结剂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是常规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苯并三唑。根据所需隔热的效果,所述中空玻璃微珠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
通过采用中空隔热层,不仅能够达到隔绝热量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降低隔热膜的重量,使隔热膜更轻便。
所述基材层可以是现有技术中的各种基材层,例如,可以是具有强度高和韧性好的聚酯塑料薄膜(PET)、聚乙烯塑料薄膜、聚丙烯塑料薄膜。基材层可以增强隔热膜的强度和韧性。所述基材层的厚度可以为本领域中常规所使用的厚度,优选为20-50微米。为了增强隔热膜的强度和韧性,所述基材层可以是多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反光层可以由各种反光性材料形成,例如,可以由纳米金属或金属氧化物形成的金属层。所述金属可以是本领域所使用的常规金属,优选为铝、银和钛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金属氧化物是氧化铝和/或铟锡氧化物。所述金属层可以通过电镀、真空蒸镀、磁控溅射的方法在基材层上形成。金属层能很好的反射可见光,阻隔红外线和紫外线,有效地实现隔热功能。所述反光层的厚度可以为50-100纳米,优选为50-80纳米。根据所需隔热的效果,所述反光层可以是一层或多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的隔热原理是,能量线如太阳光照射到隔热膜的第一反光层2时,由于反光层反射作用,大量的能量线被反射,较少的一部分能量线穿过第一反光层2照射到第一基材层3上,能量线经过第一基材层3后照射到中空隔热层4上,由于中空隔热层中含有大量的导热系数很低的物质,因此,能阻断一部分能量的传递。因此,当能量线照射本发明提供的隔热膜后,能有效地隔绝热量的传递。本发明中,所述导热系数很低的物质是指导热系数低于0.05瓦/米·度的物质。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还包括第二反光层5,如图2所示。所述第二反光层5与所述玻璃微珠层4的另一个表面接触。所述第二反光层5的厚度可以为50-100纳米。所述第二反光层5可以由与第一反光层2相同或不同的材料形成,并且所述第二反光层5的厚度可以与第一反光层2的厚度相同或不同。在隔热膜中增加第二反光5层后能使投射进来的小部分光线再次被反射到外面,从而进一步提高隔热膜的隔热效果。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还包括第二基材层6,该基材层可以直接与中空隔热层的另一表面接触。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的膜体层同时包括第二反光层和第二基材层时,如图2所示,该第二基材层优选与第二反光层的另一个表面接触。在隔热膜中增加第二基材层后能进一步增加隔热膜的强度和韧性。
为了提高隔热效果,所述膜体层可以为多层,优选为1-3个。
为了增加耐磨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还可以包括耐磨层1,该耐磨层1的一个表面与所述膜体层的一个表面接触。如图2所示,所述耐磨层1与所述第一反光层2的另一个表面接触。耐磨层由抗刮、耐酸耐碱的树脂形成。所述树脂可以是环氧丙烯酸树脂和/或聚氨酯丙烯酸树脂。这些树脂可以通过紫外固化或者物理固化。为了增强隔热效果,可以在该层中加入紫外线吸收剂。所述紫外线吸收剂可以是常规的紫外线吸收剂,例如苯并三唑。可以通过将紫外线吸收剂与液态的耐磨层树脂混合后再固化将紫外线吸收剂加入到耐磨层中。由这些树脂形成的耐磨层具有很强的韧性和耐磨性,硬物较难刮伤或刺穿该层,对隔热膜起保护作用。所述耐磨层1的厚度可以本领域所使用的常规尺寸,优选为10-30微米。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的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还包括压敏层7,该压敏层与所述膜体层的一个表面接触。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的膜体层同时包括第二反光层、第二基材层和压敏层时,如图2所示,所述压敏层7与所述第二基材层6的另一个表面接触。所述压敏层7的厚度为可以本领域所使用的常规尺寸,优选5-20微米。压敏层是由压敏胶形成的,压敏胶是一种透明无色清胶,不溶于水,对绝大多数基材具有很强的粘附作用。隔热膜通过压敏胶与基材粘为一体。所述压敏胶可以是丙烯酸酯压敏胶;所述基材可以是织物布、塑料板、玻璃或纸板。
为了便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的包装和运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还包括一层保护膜,即离型层8,如图2所示。所述离型层8与所述压敏层7的另一个表面接触。所述离型层由塑料材料形成,所述塑料可以是PET。所述离型层8的厚度为可以本领域所使用的常规尺寸,优选10-30微米。所述离型层可以防止隔热膜在包装和运输过程中受损。在使用该隔热膜时,将离型膜剥离隔热膜,将压敏层粘贴于基材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隔热膜可以方便地应用于由光产生的热的环境中。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热材料,该隔热材料包括基材和隔热膜,其中,所述隔热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所述基材可以为玻璃、塑料、布或纸板。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
在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聚酯膜为杜邦鸿基薄膜有限公司生产的8604聚酯膜。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
如图1所示,在作为第一基材层3的PET聚酯层的一个表面电镀一层铝作为第一反光层2;第一在基材层3的另一个表面涂布一层UV胶(广东然生化工有限公司,然生3341型UV胶),然后在胶上粘上一层外径为200微米,壁厚为20微米的中空玻璃微珠(深圳市华尔纳特种材料有限公司)后,用紫外线照射3分钟固化,得到如图1所示的隔热膜。中空玻璃珠内为空气,其中,第一基材层3、第一反光层2和中空隔热层4的厚度分别为25微米、50纳米和200微米,隔热膜总层厚约为250微米。
对比例1
按照实施例1所述方法制备隔热膜,不同的是,所述隔热膜不包括中空玻璃微珠层4。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
先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得具有图1所示结构的隔热膜,不同的是:第一基材层3、第一反光层2和中空隔热层4的平均厚度分别为50微米、60纳米和150微米。在第一反光层2另一个表面涂上一层UV涂料(宜兴市宏泰化工有限公司,PET-5M01型UV涂料),用紫外线照射3分钟,使其固化,从而形成耐磨层1,耐磨层1的平均厚度为15微米。在作为第二基材层6的PET聚酯层的上一个表面电镀一层铝作为第二反光层5。在中空隔热层4的另一个表面涂布一层紫外固化胶(广东然生化工有限公司,然生3341型UV胶)后与第二反光层5的另一个表面粘接,用紫外线照射3分钟固化。第二反光层5的平均厚度为80纳米,第二基材层6的平均厚度为25微米。在第二基材层6另一个表面涂上一层压敏胶(上海市鸿硕科技实业有限公司,3277型),形成压敏层7,压敏层7的平均厚度为10微米。最后在压敏层7的另一个表面粘上一层涂有离型剂(江西省进贤新华化工厂、离型硅油XH521)的聚酯膜,作为离型膜层8,离型膜层8的平均厚度为25微米,制得隔热膜2,其结构如图2所示。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
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隔热膜,不同的是:耐磨层1、第一反光层2、第一基材层3、中空隔热层4、第二反光层5、第二基材层6、压敏层7和离型膜层8的平均厚度分别为20微米、70纳米、30微米、180微米、70纳米、30微米、8微米和20微米,且中空玻璃微珠的壁厚平均为15微米。制得隔热膜3,其结构如图2所示。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
先按照实施例2的方法制备隔热膜,不同的是:耐磨层1、第二反光层5、第二基材层6、压敏层7和离型膜层8的平均厚度为10微米、100纳米、30微米,12微米和18微米,且在制备耐磨层时,向耐磨材料中混入了紫外线吸收剂苯并三唑(赛诺化工有限公司,UV-P),制得隔热膜4,其结构如图2所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热膜。
先按照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隔热膜,不同的是:采用两个膜体层顺次粘接而成,即第一个膜体层的中空隔热层4和第二个膜体层的第一反光层2粘接,粘接后的第一基材层3、第一反光层2和中空隔热层4各两层,厚度分别是25微米、50纳米和150微米。
实施例6
将实施例1制备的隔热膜通过UV胶粘附在布的一个表面上,形成隔热布C1。
对比例2
采用对比例1制得的隔热膜粘附在与实施例6相同的布的一个表面上,形成隔热布CC1。
实施例7-10
分别将实施例2-5制备的隔热膜除去离型层后粘在与实施例6相同的布的一个表面,形成隔热布C2-5。
隔热性能的测定
将实施例6-10制备的隔热布和对比例2制备的隔热布分别用于初始条件相同的隔热测试装置,该装置分为两个箱体,箱体一装有紫外灯和白炽灯,箱体二装有精密的数字温度计,中间是隔热布,两个箱体之间的热传导都通过隔热布,箱体和外界的绝热性良好。实验前分别记录箱体二中温度计的温度,然后分别在照射2小时、4小时和6小时时记录箱体二中温度计的温度,结果记录在表1中。
  表1
 
实验前的温度(℃) 2小时后的温度(℃) 4小时后的温度(℃) 6小时后的温度(℃)
C1 20.2 22.9 24.8 25.3
C2 20.1 22.2 23.3 24.4
C3 20.0 22.5 23.7 24.8
C4 20.1 21.9 23.1 23.9
C5 20.2 21.8 23.3 24.0
CC1 20.2 25.6 28.3 32.1
表1的结果表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隔热膜制成的隔热布隔热效果非常好,例如,在同等条件下照射6小时后,采用本发明提供的隔热布隔热时,箱体的温度最多升高5.1℃,而采用现有技术提供的隔热布隔热时,箱体的温度升高11.9℃度,隔热效果不明显。

Claims (11)

1、一种隔热膜,该隔热膜包括至少一个膜体层,该膜体层包括第一基材层(3)和第一反光层(2),所述第一基材层(3)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一反光层(2)的一个表面接触,其特征在于,该膜体层还包括中空隔热层(4),所述中空隔热层(4)与所述第一基材层(3)的另一个表面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该膜体层还包括第二反光层(5),所述第二反光层(5)的一个表面与所述中空隔热层(4)的另一个表面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该膜体层还包括第二基材层(6),所述第二基材层(6)的一个表面与所述第二反光层(5)的另一个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隔热层(4)的厚度为150-200微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隔热层(4)为中空微珠层。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微珠的外径为150-200微米,所述中空微珠的壁厚为10-20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膜体层为1-3个。
8、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该隔热膜还包括耐磨层(1),该耐磨层(1)的一个表面与所述膜体层的一个表面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该隔热膜还包括压敏层(7),所述压敏层(7)的一个表面与所述膜体层的另一个表面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该隔热膜还包括压敏层(7),所述压敏层(7)的一个表面与所述膜体层的一个表面接触。
11、一种隔热片材,该隔热片材包括基材和位于该基材表面的隔热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膜为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隔热膜。
CNU2008201144537U 2008-05-16 2008-05-16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670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44537U CN201206700Y (zh) 2008-05-16 2008-05-16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144537U CN201206700Y (zh) 2008-05-16 2008-05-16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6700Y true CN201206700Y (zh) 2009-03-11

Family

ID=404657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144537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206700Y (zh) 2008-05-16 2008-05-16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6700Y (zh)

Cited By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5552B (zh) * 2009-06-09 2011-01-05 马承银 一种具有热反射与热辐射功能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9448A (zh) * 2011-02-24 2011-11-30 上海金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陶瓷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4111A (zh) * 2011-05-10 2012-11-14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双层pet结构隔热膜
CN103085412A (zh) * 2013-02-18 2013-05-08 陈捷 隔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72304A (zh) * 2013-11-07 2014-03-26 苏州市君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纳米绝热保温材料
TWI480370B (zh) * 2012-12-12 2015-04-1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隔熱層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10527451A (zh) * 2019-08-30 2019-12-03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电信电气绝缘胶带
CN112060707A (zh) * 2020-08-19 2020-12-11 江苏斯瑞达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耐高温膜及其制备工艺

Cited By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565552B (zh) * 2009-06-09 2011-01-05 马承银 一种具有热反射与热辐射功能的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9448A (zh) * 2011-02-24 2011-11-30 上海金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纳米陶瓷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59448B (zh) * 2011-02-24 2014-07-02 上海浩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纳米陶瓷隔热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2774111A (zh) * 2011-05-10 2012-11-14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 双层pet结构隔热膜
TWI480370B (zh) * 2012-12-12 2015-04-11 Taiwan Textile Res Inst 隔熱層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CN103085412A (zh) * 2013-02-18 2013-05-08 陈捷 隔热片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72304A (zh) * 2013-11-07 2014-03-26 苏州市君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纳米绝热保温材料
CN103672304B (zh) * 2013-11-07 2016-06-15 苏州市君悦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纳米绝热保温材料
CN110527451A (zh) * 2019-08-30 2019-12-03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电信电气绝缘胶带
CN110527451B (zh) * 2019-08-30 2021-11-23 安徽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耐高温电信电气绝缘胶带
CN112060707A (zh) * 2020-08-19 2020-12-11 江苏斯瑞达材料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耐高温膜及其制备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06700Y (zh) 一种隔热膜和包括该隔热膜的隔热片材
WO2015067190A1 (zh) 太阳光反射镜柔性镜膜
JP2010529503A (ja) 調光薄膜
CN201566190U (zh) 一种耐刮反射窗膜
JP2011104887A (ja) 赤外線反射基板
CN203818685U (zh) 光致变色调光隔热膜
CN203427403U (zh) 一种电子产品屏幕用的钢化玻璃防爆膜
CN204914962U (zh) 广告级可喷绘、刻字反光膜
CN202378453U (zh) 一种喷绘用聚酯反光膜和喷绘聚酯反光膜
TW201117965A (en) Reflective object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thereof
CN201731435U (zh) 一种泡罩内壁涂覆高温硅胶的节能灯泡灯
CN103709948A (zh) 一种a/b胶双面胶及制作方法
CN203527990U (zh) 隔热复合膜
CN109143431A (zh) 一种高强级反光膜及其制备工艺
CN208672828U (zh) 一种高强级反光膜
CN102145607A (zh) 一种专门用于聚碳酸酯的防眩光转印膜及其使用方法
WO2021164325A1 (zh) 一种光学隐身材料
CN210314102U (zh) 耐光窗膜
CN208314440U (zh) 透明显示夹层玻璃
CN206544356U (zh) 一种黑白遮光膜
CN206589421U (zh) 立体反光板材
CN101209610A (zh) 纳米结构光学隔热膜片
JP5084281B2 (ja) 防眩性光輝フィルムの製造方法
CN203496381U (zh) 镀膜玻璃
TWI753823B (zh) 抗反射節能膜結構及其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