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6643Y - 分流阀 - Google Patents

分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6643Y
CN201206643Y CNU2008200942205U CN200820094220U CN201206643Y CN 201206643 Y CN201206643 Y CN 201206643Y CN U2008200942205 U CNU2008200942205 U CN U2008200942205U CN 200820094220 U CN200820094220 U CN 200820094220U CN 201206643 Y CN201206643 Y CN 2012066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body
inlet
valve
connecting passage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942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发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942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66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66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66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ultiple-Way Val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流阀,其包括外阀套、内阀体以及与内阀体相连的推杆,外阀套开设有至少一个外出口和至少一个外入口,内阀体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道,该内阀体在推杆推拉作用下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外阀套的至少一个出口和至少一个入口。通过在内阀体上开设至少一个连接通道,以连通对应的外出口和外入口,此结构无需设置多个分支管或者阀芯,从而降低成本,简化分流阀结构,而且,只需通过推杆的推拉作用即可实现连通,使分流阀操作变得极为便利。

Description

分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阀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分流阀。
背景技术
分流阀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尤其在液压、气动的传送控制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控制作用。传统的分流阀例如在管道上设置多个分支管,每个分支管口上设有阀门,以控制分支管分流的通断。这种结构安装时工序繁多、检测麻烦,而且材料消耗较多,增加了分流阀的成本。
目前,也有的分流阀设置多个密封圈把阀体内腔分隔成多个互不连通的空间,通过控制各个空间的流体流通,从而实现分流的效果。然而这种分流阀制造不方便,并且要求密封性极好的密封圈才能达到较好的分流效果,但是密封圈的使用寿命有限,需要经常更换,这给实际应用带来很大不便。还有些分流阀采用阀芯及其附属控制结构,这种阀芯及控制结构通常较为复杂,制造和组装时极为不便,并且同样存在维修和检测麻烦,尤其检测时故障出处较多,排查故障耗时较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及操作便利的分流阀。
一种分流阀,其包括外阀套、内阀体以及与所述内阀体相连的推杆,所述外阀套开设有至少一个外出口和至少一个外入口,内阀体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道,该内阀体在推杆推拉作用下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通道连通所述外阀套的至少一个出口和至少一个入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所述分流阀在内阀体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道,以连通对应的外出口和外入口,此结构无需设置多个分支管或者阀芯,从而降低成本,简化分流阀结构,而且,只需通过推杆的推拉作用即可实现连通,使分流阀操作变得极为便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阀处于第一连通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阀处于第二连通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阀的止动机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分流阀的止动机构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流阀100。该分流阀100包括外阀套10、内阀体20以及与内阀体20相连的推杆30。外阀套10开设有至少一个外出口11和至少一个外入口12。内阀体20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道。该至少一个连接通道在推杆30推拉作用下连通所述至少一个外出口11和至少一个外入口12。
外阀套10可以为一圆筒,两端通过密封圈19封闭。内阀体20可以是一个与外外阀套10相紧密配合的柱体,如圆柱体。本实施例在内阀体20的两端都相连一个推杆30,各推杆30对应穿出外阀套10的密封圈19,以便于使用者可从任一端推拉内阀体20。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在内阀体20的任一一端设置一个推杆30。本实施例中的外阀套10开设有相对应的三个外出口11和三个外入口12,且对应的外出口11和外入口12在外阀套10的同一圆周上。
本实施例中,连接通道包括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其中第一连接通道包括开设于内阀体20中的内腔201以及在内腔201的腔壁开设的三个内出口21和三个内入口23,三个内出口21和三个内入口23分别与外阀套10的三个外出口11和三个外入口12相对应。第二连接通道包括沿着内阀体20外壁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沟槽22,具体可以是三个沟槽22。三个沟槽22分别与三个外出口11和三个外入口12相对应,例如每个沟槽22的两端通过调整内阀体20可以分别与对应的外出口11和外入口12相通。本实施例中,沟槽22是绕着内阀体20一周的环形槽,沟槽22可以不与内腔201相通。在其他实施例中,沟槽22也可以是绕着内阀体20局部周长的弧形槽,或者是螺旋形槽。本实施例的连接通道同时包括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连接通道可以是第一或第二连接通道,当采用一个第二连接通道时,内阀体20可以是一个实心的柱体。
分流阀100还可设置有止动机构,其包括设置在外阀套10内表面的挡块41,本实施例中在靠近内阀体20两端附近分别设有两个挡块41。每侧的两个挡块41分别用于将内阀体20卡止于相应的位置,即为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对应将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接通相对应的外出口11和外入口12。
如图1所示,当内阀体20抵靠图示右侧的两个挡块41时,内腔201开设的三个内出口21与外阀套10的三个外出口11对应导通,例如采用如图1所示的一一对应的导通。同样地,内腔201开设的三个内入口23和外阀套10的三个外入口12一一对应导通,此时,内阀体20处于第一连通位置。
实际应用中,可以对三个外出口11和三个外入口12进行选择是否排气或进气,例如,在气体排出三个外出口11后和进入三个外入口12前设置阀门控制,通过阀门的开关控制,可达到一通一、一通二、一通三、二通一、二通二、三通一、三通二或三通三的效果。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直接开设所需要数量的外出口11和外入口12,以及对应的内出口21、内入口23和沟槽22。
以一通三为例,此时,需要开通一个外入口12如图示靠左侧的外入口12,而开通三个外出口11,那么进来的气体将通过内阀体20的内腔201分别由三个内外出口21和11排气,从而实现“一通三”的功能。此时,由空气动力学可知,内外出口21和11的排气压强呈递减趋势,即图示靠左侧的内外出口21和11的排气压强最大,图示靠右侧的内外出口21和11的排气压强最小。因此,通过选择连通入口,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排气压强,并实现气体入口和出口的多种对应关系。
当由三个外入口12同时进气时,气体通过三个内入口23进入内腔201,然后通过三个内出口21以及三个外出口11导出,此为三通三的情况。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三个外出口11的排气压强将比一通三时的排气压强大,且三个外出口11的排气压强基本相同。使用者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排气压强相同的进排气工作方式。
在二通三时,例如开通图示靠左侧的两个外入口12而关闭右侧的外入口12,三个外出口11全部开通,此时,图示靠左侧的两个外出口11的排气压强大致相等,且都大于右侧的外出口11的压强。由此可知,在不同的开通情况下,外出口11的排气压强各不相同,但是可以由空气动力学计算出相应的压强强弱,以供实际需要选择。
当用推杆30将内阀体20推拉至左侧的两个挡板41时,如图2所示,三个沟槽22分别与三个外出口11和三个外入口12对应导通。当气体由三个外入口12进入时,通过对应的三个沟槽22流向相应的三个外出口11,此时,内阀体20处于第二连通位置。与前面第一连通位置不同的是,此时各个外入口12的进气相互独立,通过相应的沟槽22由对应的外出口11独立地导出,也即各个外入口12的进气和各个外出口11排气都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涉,实现一对一的连通,三条单独的气体通道。当然,在此第二连通位置也可通过设置的阀门控制其中任意气体通道的开关或者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对应的通道外出口11、外入口12及沟槽22的数量。
实际应用中,可以将沟槽22的轴向槽宽设置为小于外出口11和外入口12的直径,以减少滞留在内阀体20的沟槽22内的残余气体。本实施例中,内阀体20的三个内出口21及三个内入口23分别与三个沟槽22沿着内阀体20轴线相互间隔交替设置,从而通过推杆30在往A方向与B方向的推动下,在第一和第二连通位置之间进行切换。如果调整好内入口23/内出口21与沟槽22之间的距离,例如大于一个内入口23/内出口21的直径,那么,第一和第二连通位置之间的切换则将在连续工作的情况下完成。
本实施例中,内阀体20的内出口21与外阀套10的外出口11为一对一关系,在其他实施例中,内阀体20的内出口21与外阀套的外出口11可以是一对多关系,例如,内阀体20只设有一个内出口21,外阀套10设有三个外出口11,此时,只要两侧挡板41距离适当,可以在推杆30作用下选择单个内出口21与三个外出口11中的任一个相导通。同样地,内阀体20的内入口23与外阀套10的外入口12也可为一对多关系。
本实施例中,沟槽22与外阀套10的外出口11及外入口12为一对一关系,同样地,沟槽22与外阀套10的外出口11及外入口12也可为一对多关系,例如,在内阀体20上开设一个沟槽22,外阀套10设有三个外出口11和三个外入口12,可以在推杆30作用下选择单个沟槽22与三个外入口12及三个外出口11中的任意一对相导通。
另外,外/内出口11、21,外/内入口12、23,以及沟槽22的数量也不限于本实施例所示的三个,具体应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或减少它们的数量。上述实施例中以气体的传送为例,分流阀100也可应用于液体或其他流体的传送。
此外,止动机构除采用挡块41的结构形式外,还可采用其他结构。如图3所示,止动机构可以是形成于外阀套10内表面让内阀体20在其内滑动的滑槽42,该滑槽42可使整个内阀体20的外壁容置于其内,滑槽42长度大于内阀体20的长度,大致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两侧挡板41的间距,从而可以将内阀体20限制在第一连通位置或第二连通位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止动机构还可以是包括分设于内阀体20和外阀套10且相对应的凸块44和凹槽45,如图4所示,在外阀套10内表面开设四对凹槽45,在内阀体20外壁凸设两对凸块44,紧邻的凹槽45之间的距离大致等于内出口11或内入口12与沟槽22之间的距离,以将内阀体20限制在第一连通位置或第二连通位置。当然,可以理解的是,凸块44与凹槽45的形成位置可以互换,即将凹槽45形成于内阀体20外壁,而凸块44凸设于外阀套10内表面。止动机构也可以位于内阀体20轴线一侧设置,如包括左右两则各一个挡板41,或者是在轴线上侧的两个紧邻的凹槽45与一个凸块44的结构形式。另外,密封圈19如果足够牢固,能适应推杆30的推拉作用力时,密封圈19也可作为止动机构,由此无需额外设置上述止动结构。
在上述实施例中,分流阀100通过在其内阀体20上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道,以连通对应的外出口11和外入口12,此结构无需设置多个分支管或者阀芯,从而降低成本,简化分流阀100结构。而且,只需通过推杆30的推拉作用即可实现连通,使分流阀100操作变得极为便利。此外,还可通过第一和/或第二连接通道,实现多种连通方式,增加连通选择的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分流阀,其包括外阀套、内阀体以及与所述内阀体相连的推杆,所述外阀套开设有至少一个外出口和至少一个外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体开设有至少一个连接通道,所述内阀体在推杆推拉作用下通过所述至少一个连接通道连通所述至少一个出口和至少一个入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包括沿内阀体外壁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沟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包括开设于内阀体中的内腔以及在内腔的腔壁开设的至少一个内出口和至少一个内入口,所述内出口和内入口分别与所述外阀套的外出口和外入口相对应。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通道包括第一连接通道和第二连接通道,所述第一连接通道包括开设于内阀体中的内腔以及在内腔的腔壁开设的至少一个内出口和至少一个内入口,所述内阀体的内出口和内入口分别与所述外阀套的外出口和外入口相对应,所述第二连接通道包括沿内阀体外壁周向设置的至少一个沟槽,所述第一连接通道的外出口/外入口和第二连接通道的沟槽沿着内阀体轴线相互间隔交替设置。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阀体的内出口与所述外阀套的外出口为一对一关系或者一对多关系,所述内阀体的内入口与所述外阀套的外入口为一对一关系或者一对多关系。
6、如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与所述外阀套的外出口及外入口为一对一关系或者一对多关系。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所述外阀套的外出口和外入口之间连通的止动机构。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机构选择性地将内阀体限制在第一连通位置和第二连通位置,在第一连通位置,所述外阀套的至少一个外出口和至少一个外入口对应与所述内阀体的至少一个内出口与所述外阀套的至少一个内入口相连通,在第二连通位置,所述外阀套的至少一个外出口和至少一个外入口分别与所述至少一个沟槽对应连通。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机构是凸设于外阀套内表面的挡块、或形成于外阀套内表面让内阀体在其内滑动的滑槽或者分设于内阀体和外阀套且相对应的凸块和凹槽。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沟槽沿内阀体轴线方向的槽宽小于与其相对应的外出口和外入口的直径。
CNU2008200942205U 2008-05-27 2008-05-27 分流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66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42205U CN201206643Y (zh) 2008-05-27 2008-05-27 分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942205U CN201206643Y (zh) 2008-05-27 2008-05-27 分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6643Y true CN201206643Y (zh) 2009-03-11

Family

ID=404657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94220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6643Y (zh) 2008-05-27 2008-05-27 分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6643Y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809A (zh) * 2016-01-19 2016-03-30 苏州加雷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阀
CN105909586A (zh) * 2016-06-08 2016-08-31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分流阀
CN112087092A (zh) * 2020-09-10 2020-12-15 山东得普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式永磁电机水冷结构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443809A (zh) * 2016-01-19 2016-03-30 苏州加雷斯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组合阀
CN105909586A (zh) * 2016-06-08 2016-08-31 龙工(上海)精工液压有限公司 一种可调式分流阀
CN112087092A (zh) * 2020-09-10 2020-12-15 山东得普达电机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分区式永磁电机水冷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0902B2 (en) Spool valve
CN201206643Y (zh) 分流阀
ATE380963T1 (de) Steuerventil mit wirbelkammern
WO2005108831A3 (en) Multi-port flow selector manifold valve and manifold system
CN106687727A (zh) 双4端口电磁阀
CN105270157B (zh) 动力传动机构的模块化组件
CN210317969U (zh) 高低压切换阀
CN201227179Y (zh) 一种双通道式y型水龙头
CN101226033A (zh) 壳-套管式三介质复合换热器
GB2457859A (en) Diverter valve
CN102808980B (zh) 优化成对标准o型环密封件具有鲁棒性的流体阀端口
CN202188168U (zh) T型三通球阀
US2638122A (en) Valve
CN201866359U (zh) 带止回阀的动态流量平衡阀
CN206867815U (zh) 一种双通道y型过滤器结构
CZ291157B6 (cs) Mechanismus na tlakovou kapalinu, jako motor nebo hydraulické čerpadlo
CN109519630B (zh) 一种三通管件
US3735780A (en) Valve
CN201421225Y (zh) 一种家用空调节流管
CN215257910U (zh) 一种全封闭的插板阀
CN210510718U (zh) 一种管道式高效冷凝装置
CN208919397U (zh) 一种直插式三通道旋塞阀
CN102705226B (zh) 泵送装置及包含该泵送装置的泵送设备
CN109764018A (zh) 具有工作片内卸荷与回油逻辑功能的多路阀
CN202228719U (zh) 分流控制阀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11

Termination date: 2017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