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201697Y - 直踏反弹自行车 - Google Patents

直踏反弹自行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201697Y
CN201201697Y CNU2008200706537U CN200820070653U CN201201697Y CN 201201697 Y CN201201697 Y CN 201201697Y CN U2008200706537 U CNU2008200706537 U CN U2008200706537U CN 200820070653 U CN200820070653 U CN 200820070653U CN 201201697 Y CN201201697 Y CN 20120169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ividual event
bicycle
thread
pedal
steel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7065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安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82007065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20169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20169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20169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cycle And Bicycle Fram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直踏反弹赛车、直踏反弹变速车、直踏反弹电动两用车、直踏反弹三轮车、以及用直踏反弹机构设计制造的其他交通工具。直踏反弹自行车与传统自行车的区别是:用直踏反弹推进结构替代传统自行车的脚蹬做圆周运动推进结构。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自行车构造含有自行车前叉、车轮、车把,其特征在于其构造还含有由直踏反弹车架、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直踏反弹装置、换向及牵引装置。其优点是:转化效率高、省力、速度快、能持久,遇到顶风、上坡更能发挥它的优势,而且直踏反弹自行车结构简单、装卸容易,有利于保养、维修。

Description

直踏反弹自行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特别是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直踏反弹赛车、直踏反弹变速车、直踏反弹电动两用车、直踏反弹三轮车、以及用直踏反弹机构设计制造的其他交通工具。
背景技术:
许多年来国内外流行的传统自行车,尽管外观、式样千变万化,但是,它们的基本结构没有变。媒体时常发表自行车创新的报道,但是没有影响传统自行车的结构,特别是脚蹬作圆周运动推进结构没有变,传统自行车有如此强大的生命力说明它有许多可贵的优点,特别是实用性强、结构简单、脚蹬作圆周运动时非常平稳,没有撞击、没有噪音。脚蹬上受到的人体作用力分解为两个分力,第一分力与脚蹬圆周圆周运动的轨迹相切,转化为前进推动力是有用功率;第二推动力是无用功率,是体力的浪费,所以传统自行车的转化效率低。为了提高转化效率过去有人研究直踏自行车并获得专利。直踏自行车的特点是:直踏向下返回向上,往返运动。在返回向上的过程中不应该影响主动轴的转动。所以必须与主动轴脱节或者打滑。自行车飞轮就有这种功能,这就是研究人员利用飞轮实现这一功能的原因。飞轮用于现自行车后轴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在行驶的过程中始终是沿着一个方向转动,很少倒转、打滑。如果用到直踏自行车上就存在着很大问题,飞轮由倒转转为正转时要空转一个不小的距离(弧长)然后突然撞击挂档。由于直踏自行车是上下往返运动,频繁的撞击不仅产生频繁的噪音,更重要的频繁的撞击会使骑车人感到非常劳累,所以对于直踏自行车没有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人在1980年曾经研究过直踏自行车,空转撞击现象不解决,好比在沙滩上建高楼。虽然经过苦思冥想,由于没有找到合理的使用的结构而作罢。自2006年4月我集中全力第二次设计直踏自行车,终于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在研究过程中又发现直踏加反弹更省力,于是完成了直踏反弹自行车的设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同时直踏反弹自行车的直踏反弹设计也使用于直踏反弹赛车、直踏反弹变速车、直踏反弹电动两用车、直踏反弹三轮车、以及用直踏反弹机构设计制造的其他交通工具。
直踏反弹自行车与传统自行车的区别是:用直踏反弹推进结构替代传统自行车的脚蹬做圆周运动推进结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构造含有自自行车车把、自行车前叉、自行车车座、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其构造还含有由直踏反弹车架、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直踏反弹装置、以及换向及牵引装置。
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车架:直踏反弹车架与各式各样的传统自行车架的基本区别是:在车架两侧有左导向钢管1及右导向钢管1,左、右导向钢管1通过上焊接固定键5下焊接固定键30成为直踏反弹自行车架的一部分。上焊接固定键5将左、右导向钢管1、车架-车座钢管6焊接固定为一体(图2、图3),下焊接固定键30将左右导向钢管(1)、及车架-前斜梁钢管(29)焊接固定为一体(也可焊接也可不焊接车架-中轴钢管(28)),车架-中轴钢管28内部有中轴27及中轴滚动轴承,在左右导向钢管1的上部各有两个相对的窗口2,窗口的形状相同、尺寸相同、高度相同。两个相对的窗口2相差180°,左右导向钢管1的上端有螺纹,它们分别与左右空心盖7上的下螺纹相配合,拧紧固定。图1是有水平粱的车架示意,图3是没有水平粱的车架示意。
本实用新型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软着陆精密单项推动器由安装在自行车中轴27上的左单项进动器23及右单项推进器24构成(图3);左右单项推进器结构相同、尺寸相同、左右对称,所以我们重点介绍做单项推进器的结构就可以了解全部。单项推进器的主要结构是内圆环及外环,内圆环称作基础圆环(图6),外环称作单项推动环(图8),基础圆环是双面结构,称作基础圆环A面37,内侧称作基础圆环B面39(图7),A面、B面、各有N个钢体滑动槽45,A面、B面钢体滑动槽的结构相同、尺寸相同、分布相同,我们设计双面的目的是尽量缩小空转距离(弧长)。提高精度,防震、防噪音,因此A面、B面应该错开一个角度,根据图5的设计在基础圆环圆周上这个角度对应的弧长是0.6毫米;请看图8,单项推动环的内圆上有N+1或N-1个均匀分布的单项推动槽48,单项推动槽48的一个侧面是斜面,称作单项推动槽斜面50,它的另一个侧面是单项推动槽载重面49,单项推动槽48的底部有软着陆弹性体51,软着陆弹性体51有两个重要的弹性面,一个是切线方向弹性面52,另一个是离心方向弹性面53,软着陆弹性体51是易更换的,旧软着陆弹性体自侧面抽出新软着陆弹性体自侧面推入;在左单项推进器的内侧有内侧环形罩40(图8),内侧环形罩的圆周上有细螺纹,它与单行推动环对应的细螺纹相配合拧紧固定,左单项推进器的外侧有外侧环形罩,它与右单项推进器外侧环形罩41结构相同、相互对称(图3),在外侧环形罩41的圆周上有细螺纹,它与单项推动环对应的细螺纹相配合拧紧、固定;本专利申请附图是按N=12绘制的;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的中心区有轴孔47及定位平台46,它们与中轴27、及中轴定位槽31是精密配合(也可不用定位平台方式而用键销结构方式使中轴与轴孔精密配合),定位螺丝34穿过圆孔33(图7)与中轴上的螺孔相配合拧紧、固定,外侧环形罩41上的圆形窗口44是调节固定螺丝34用的,防尘罩36与外侧环形板41相配合拧紧、固定,螺孔43是固定链条轮42用的;左单项推进器的外圆是线槽35(图3、图4),两个线头固定键26将左牵引钢丝21的上端及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一端固定在线槽35中,同样右单项推进器24的外圆是线槽35,两个线头固定键26将右牵引钢丝22的上端及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线槽35中;图5是左单项推进器23侧视图,为了看到内部结构,图5没有绘制外侧环形罩41,我们看到的是基础圆环A面37,在A面的N个钢体滑动槽45中各安装一枚滑动钢体60及一枚离心力弹簧59(图9),基础圆B面39(图7)的N个钢体滑动槽45中也各安装一枚滑动钢体60及一枚离心力弹簧59。
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装置:直踏反弹装置由左直踏反弹装置及右直踏反弹装置构成,二者结构相同、尺寸形同、相互对称,所以我们重点介绍左直踏反弹装置便可以了解全部;请看图2、图4,左直踏反弹装置中左直踏杆15的上部位于左导向钢管1的内部,直踏杆由两个保持适当距离纵向滚动轮16及两个保持适当距离横向滚动轮17,滚动轮有两种形式:一是单滚动轮,二是双滚动轮。双滚动轮可以横跨窗口2,沿窗口2两侧上下滚动,单滚动轮的直径略小于导向钢管的内径,双滚动轮的直径也略小于对应的内壁之间的尺寸;上焊接固定键5的上方是弹性垫圈4,在直踏杆的上部有易装卸载重钢体19(图10),它由载重钢体基础件54、载重钢体动键55及载重钢体固定螺丝56构成,载重钢体19的两端自两个对应的窗口2伸出窗外;储能弹簧18环绕导向钢管1位于导向钢管1上部,两个半圆桶形弹性片3(图11)位于二者之间,它有两个保护面,一是防漆膜磨损保护面58二是防窗口磨损保护面57,弹性片3有足够的弹性,将防窗口磨损保护面57紧扣在窗口2的侧面,弹性片3是易更换的,损坏了换新即可;在左右直踏杆的下端有减震弹性片20(也可没有减震弹性片,但效果差),左牵引钢丝21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紧贴下表面),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20上部一起固定(图4),同样右牵引钢丝22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紧贴下表面),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上部一起固定;储能弹簧18有两种形式:一是压力弹簧,如图2、图3所示,它的上端在空心盖7下,它的下端可固定在上焊接固定键5上,储能时弹簧压缩,反弹时弹簧伸张释放能量,二是拉力弹簧,拉力弹簧位于载重钢体19的下方,储能时弹簧拉伸,反弹时弹簧收缩释放能量;左直踏杆15的下端有左脚蹬64,右直踏杆66的下端有右脚蹬65,左、右直踏杆的上端有两个线头固定键14,用来固定换向牵引线11两端的线头。
本实用新型换向及牵引装置:换向及牵引装置包括左右两个空心盖7、滑轮支架8、载重换向滑轮10、换向滑轮12(载重换向滑轮10、换向滑轮12也可合二为一共用一个换向滑轮),以及固定滑轮支架8用的左右两个螺帽9,请看图2;空心盖7下部内螺纹称作下螺纹,导向钢管1(空心圆管)上端的外螺纹称作上螺纹,将左右两个空心盖7分别与左右导向钢管上端的螺纹配合拧紧固定,滑轮支架8的底部有两个圆孔,它们与左右上螺纹相对应,圆孔的直径大于上螺纹的外径,因此可以下放到底部,然后用左右两个螺帽9将滑轮支架固定;换向牵引钢丝11的一端穿过左空心盖7的空心,用左直踏杆15上端的线头固定键14将线头固定,换向牵引钢丝11的右端绕过载重换向滑轮10,穿过右空心盖7的空心,用右直踏杆66上端线头固定键14将线头固定;左牵引钢丝21的上端固定在左单项推进器23的线槽35中,左牵引钢丝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上部一起固定,右牵引钢丝22的上端固定在右单项推进器24的线槽35中,右牵引钢丝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用线头固定键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上部一起固定;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左端固定在左单项推进器的线槽35中,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右端绕过换向滑轮12固定在右单项推进器的线槽35中,图4是换向牵引线路示意图,为了表达清楚图4放大了换向滑轮12的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自行车包括直踏反弹赛车、直踏反弹变速车、直踏反弹电动两用车、直踏反弹三轮车以及用直踏反弹结构制造的其他交通工具,其优点是:转化效率高、省力、速度快、能持久,遇到顶风、上坡更能发挥它的优势,而且直踏反弹自行车结构简单、装卸容易,有利于保养、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自行车的结构示意图,本图是有水平钢粱的车架。
图2是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车架局部及直踏反弹装置的局部示意图,本图是没有水平钢粱的车架。
图3是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车架局部及直踏反弹结构局部示意图,本图是没有水平钢粱的车架。
图4是本实用新型换向牵引线路的示意图。为了将牵引线路表达清楚,本图放大了换向滑轮12的直径。
图5是本实用新型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的示意图。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由安装在自行车中轴27左右两端的左单项推进器23及右单项推进器24构成。左、右单项推进器的结构相同、尺寸相同、相互对称。所以本图绘制的是左单项推进器。为了看到内部结构,没有绘制外侧环形罩41。
图6是本实用新型左单项推进器基础圆环的A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图6的A-A剖面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左单项推进器的单项推动环侧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滑动钢体及离心力弹簧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易装卸载重钢体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半圆筒形防磨损弹性片(双)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准备软着陆—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软着陆开始—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软着陆完成—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本申请人在这里先说明一点,在描述过程中或在附图里一个标记号码数字会出现二次或多次,这是本申请人想更清楚表达本实用新型的构造。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直踏反弹自行车与国内外流行的传统自行车的区别是用直踏反弹推进结构替代传统自行车的脚蹬做圆周运动推进结构。直踏反弹自行车构造含有自自行车车把、自行车前叉、自行车车座、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其构造还含有由直踏反弹车架、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直踏反弹装置、以及换向牵引装置。
在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中:
直踏反弹车架与各种传统自行车架的区别是车架左右两侧有左导向钢管1及右导向钢管1,左右导向钢管1通过上焊接固定键5、下焊接固定键30成为车架的一部分。上焊接固定键5将左右导向钢管1、车架-车座钢管6焊接固定为一体,下焊接固定键30将左右导向钢管(1)、及车架-前斜梁钢管(29)焊接固定为一体(也可焊接也可不焊接车架-中轴钢管(28)),车架-中轴钢管28内部有中轴27及中轴滚动轴承,在左右导向钢管1的上部各有两个相对的窗口2,固定在左直踏杆15、右直踏杆66上的两个载重钢体19的两端,自相对的两个窗口伸出窗外,载重钢体19以窗口为轨道上下运动,因此左右直踏杆也沿着既定方向上下运动(倾斜的或垂直的)。为了防止窗口2的侧面磨损,在相对的两个窗口的左侧及右侧各安装一个半圆筒形弹性片3(图11),由于弹性片3有足够的弹性所以能够紧扣在相对的两个窗口的左侧及右侧。弹性片3装卸方便,磨损之后换新即可。储能弹簧18位于导向钢管及两个半圆筒形弹性片3的外围。储能弹簧18有两种形式:一是压力储能弹簧如图2、图3所示,它的顶端可固定在空心盖7上,压力储能弹簧位于载重钢体19的上方,储能时载重钢体19压缩储能弹簧,反弹时,弹簧伸张释放能量,推动载重钢体19向下运动;二是拉力储能弹簧,它位于载重钢体19的下方,它的下端可固定在上焊接固定键5上,储能时弹簧拉伸,反弹时弹簧收缩释放能量,牵动载重钢体19向下运动。在上焊接固定键5的上边有左右两个弹性垫圈4,它们分别套在左、右导向钢管的外围,当左载重钢体19向下运动与左弹性垫圈4实现软着陆时左直踏杆15下端的脚蹬64到达最低点,显然它完全可以承担人体的重量,同样当右载重钢体19向下运动与右弹性垫圈4实现软着陆时,右直踏杆66下端的脚蹬65达到最低点。左右导向钢管上端的螺纹分别与左右空心盖的下螺纹相配合拧紧、固定。滑轮支架8下部有两个与左右上螺纹相对应的圆孔,圆孔的直径略大于导向钢管的上螺纹的外径,所以两个圆孔可以下放到左右导向钢管的上螺纹的底部,然后用两个固定螺帽9分别拧紧、固定。载重换向滑轮10及换向滑轮12通过左右空心盖7安装在左右导向钢管的上方,简单合理,保养、维修、装卸方便。
在背景技术中提到直踏自行车成败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解决由空转撞击产生的频繁的噪音及骑车人不能适应的频繁的震动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比在沙滩上建高楼,必然以失败告终。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实现了防震、防噪音,成功的解决了这个技术难题。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由安装在中轴27左右两端的左精密单项推进器23及右精密单项推进器24构成。左右精密单项推进器的结构相同、尺寸相同、相互对称。所以重点了解左精密单项推进器的结构就可以了解全部。左精密单项推进器的核心是内圆环及外环,内圆环称作基础圆环,外环称作单项推动环,基础圆环是双面,外侧称作基础圆环A面37,内侧称作基础圆环B面39,A面、B面各有N个钢体滑动槽45,每个钢体滑动槽中各有一枚滑动钢体60及一枚离心力弹簧59(图9)。在单项推动环(图8)的内圆上均匀分布N+1或N-1个单项推动槽48,槽的一个侧面是斜面称作单项推动槽斜面50,槽的另一个侧面称作单项推进槽载重面49,单项推动槽48的底面是软着陆弹性体51,弹性体51有两个重要的弹性面,一个是切线方向弹性面52,另一个是离心方向弹性面53。软着陆弹性体51是易更换的,将旧软着陆弹性体51自侧面抽出,将新软着陆弹性体自侧面推入即可。单项推动环的外圆是线槽35,基础圆环的中心区是轴孔47及定位平台46,它们分别与中轴27及中轴定位槽31精密配合(当然也可用键销方式使中轴27与轴孔47精密配合),然后用固定螺丝34拧紧固定,这种结构装卸方便。在左精密单项推进器的线槽35中用两个线头固定键26固定两个线头,一是左牵引钢丝21的上端,二是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左端。同样在右精密单项推进器24的线槽35中用两个线头固定键26固定两个线头,一是右牵引钢丝22的上端,二是在绕过换向滑轮12之后的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右端。左牵引钢丝21的下端绕过左直踏杆15下端的减震弹性片20之后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20的上部一起固定。右牵引钢丝22的下端绕过右直踏杆66下端的减震弹性片20之后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上部一起固定。要想实现防震、防噪音,必须尽量缩小空转距离,根据图5的设计空转距离在0-0.6毫米之间变化,平均值是0.3毫米。能取得这样好的效果,来自结构上的两个特征:1、N:N+1或N-1结构,在精密单项推进器的A面或B面,如果钢体滑动槽45的数量为N,那么单项推动槽48的数量为N+1,如果单项推动槽48的数量为N,那么钢体滑动槽45的数量为N+1,前者比后者更精密,可以证明N:N+1结构简单、合理,空转距离(弧长)最小,N小空转距离大,N大空转距离小但体积大重量增加,附图是按N=12绘制的。2、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的双面结构,A面B面钢体滑动槽的数量相同、结构相同,但A面B面相差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在基础圆圆周上对应的弧长是单面最大空转距离的二分之一。例如图5是精密单项推进器A面,A面最大空转距离是1.2毫米。A面B面相错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在基础圆圆周上对应的弧长是1.2毫米的二分之一是0.6毫米。当A面的空转距离最大是1.2毫米时,B面的空转距离是0.6毫米,当B面的空转距离最大是1.2毫米时,A面的空转距离是0.6毫米。这就是说A面B面同时应用,空转距离在0—0.6毫米之间变化,平均空转距离是0.3毫米。
脚蹬自最低点到最高点的距离叫全行程。由于身体疲劳感随着膝关节弯曲角度的增大而增大。直踏反弹自行车的结构有利于压缩全行程,膝关节弯曲角度小,所以体力发挥处于省力。我们将全行程自中间分为两段,上段称作上行程,下段称作下行程。显然上行程处于次省力区下行程处于最省力区。当左脚蹬进入最省力区时作用在脚蹬上的体力F兵分四路,第一路F1转化为下行程前进推动力,第二路F2对右储能弹簧18储能,第三路F3牵引右脚向上,第四路F4牵引右精密单项推进器外环倒转。当左脚蹬64到达最低点时右脚蹬65上升到最高点,此刻右储能弹簧18反弹释放能量转化为上行程前进推动力(右脚向下运动只需要很小的力就可以牵引左脚向上运动,牵引左单项推动环倒转)。当右脚蹬65进入最省力区时作用在右脚蹬上的体力F兵分四路。第一路F1转化为下行程前进推动力,第二路F2对左储能弹簧储能,第三路F3牵引左脚向上,第四路F4牵引左精密单项推进器外环倒转,当右脚蹬65到达最低点时左脚蹬64到达到最高点,左储能弹簧18开始反弹释放能量转化为上行程前进推动力,(左脚向下运动只需要很小的力就可以牵引右脚向上运动,牵引右单项推动环倒转),当左脚蹬64进入最省力区时作用在脚蹬64上的体力F兵分四路F1+F2+F3+F4,如此循环,反弹结构将体力发挥集中在最省力区,所以直踏反弹自行车速度快、省力、能持久。图3、图4、图13、图14、图12中当右脚蹬65到达最低点时,左脚蹬64上升到最高点,左储能弹簧开始反弹,左直踏杆15下端的减震弹性片20将反弹冲击力转化为缓冲力通过左牵引钢丝21牵引左单项推动环由倒转改为正转准备软着陆。虽然缓冲力持续时间仅仅是一瞬间,就在这一瞬间之内切线方向弹性面52与滑动钢体软着陆面61之间的空转距离由0—0.6毫米(根据图5的设计)缩短到0距离,于是软着陆开始(图13)。在弹性体切线方向弹性面52被压缩的过程中单项推动槽载重面49与滑动钢体载重面62以同样的速度缩短它们之间的距离,最后实现对接。此刻软着陆完成(图14)。软着陆结束后弹性体切线方向弹性面受到的压强不再增加,由于软着陆弹性体51受到的压强是有限的所以使用寿命长。弹性体离心方向弹性面53将滑动钢体60离心方向冲击力转化为软着陆,随着单项推动环倒转,单项推动槽斜面50与滑动钢体曲面63相互作用产生的向心力迫使滑动钢体60退回钢体滑动槽45内。由于滑动钢体载重面62位于槽底,所以对接后不会发生打滑现象,为直踏反弹推进结构正常运行提供支持。
使用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自行车,双脚脚踏脚蹬上下运动,、直踏反弹车架、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直踏反弹推进装置、换向牵引装置这些装置里部件开始运作,同时带动链条轮转动,链条轮再带动自行车后轮转动,本实用新型直踏反弹自行车前进且实现本实用新型转化效率高、省力、速度快、能持久的优点。

Claims (5)

1、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其构造含有自行车车把、自行车前叉、自行车车座、自行车车轮,其特征在于:其构造还含有由直踏反弹车架、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直踏反弹装置、以及换向及牵引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直踏反弹车架是在车架两侧有左导向钢管(1)及右导向钢管(1),左右导向钢管通过上焊接固定键(5)、下焊接固定键(30)成为直踏反弹自行车架的一部分,上焊接固定键(5)将左右导向钢管(1)、车架-车座钢管(6)焊接固定为一体,下焊接固定键(30)将左右导向钢管(1)、及车架-前斜梁钢管(29)焊接固定为一体(也可焊接也可不焊接车架-中轴钢管(28)),车架-中轴钢管(28)内部有中轴(27)及中轴滚动轴承,在左右导向钢管(1)的上部各有两个相对的窗口(2),窗口的形状相同、尺寸相同、高度相同,两个相对的窗口(2)相差180°,左右导向钢管(1)的上端有螺纹,它们分别与左右空心盖(7)上的下螺纹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其特征在于:软着陆精密单项推动器由安装在自行车中轴(27)上的左单项进动器(23)及右单项推进器(24)构成,左、右单项推进器结构相同、尺寸相同、左右对称;左、右单项推进器的结构是内圆环及外环,内圆环称作基础圆环,外环称作单项推动环,基础圆环是双面结构,外侧称作基础圆环A面(37),内侧称作基础圆环B面(39),A面、B面各有N个钢体滑动槽(45),A面、B面钢体滑动槽的结构相同、尺寸相同、分布相同,A面、B面可错开一个角度;单项推动环的内圆上有N+1或N-1个均匀分布的单项推动槽(48),单项推动槽(48)的一个侧面是斜面,为单项推动槽斜面(50),它的另一个侧面是单项推动槽载重面(49),单项推动槽(48)的底部有软着陆弹性体(51),软着陆弹性体(51)有两个弹性面,一个是切线方向弹性面(52),另一个是离心方向弹性面(53).软着陆弹性体(51)可更换,旧软着陆弹性体(51)自侧面抽出,新软着陆弹性体(51)自侧面推入;在左单项推进器的内侧有内侧环形罩(40),内侧环形罩的圆周上有细螺纹,它与单行推动环对应的细螺纹相配合拧紧固定,左单项推进器的外侧有外侧环形罩,它与右单项推进器外侧环形罩(41)结构相同、相互对称,在外侧环形罩(41)的圆周上有细螺纹,它与单项推动环对应的细螺纹相配合拧紧、固定;软着陆精密单项推进器的中心区有轴孔(47)及定位平台(46),它们与中轴(27)、及中轴定位槽(31)是精密配合(也可不用定位平台方式而用键销结构方式使中轴与轴孔精密配合),定位螺丝34穿过圆孔33(图7)与中轴上的螺孔相,定位螺丝(34)穿过圆孔(33)与中轴上的螺孔相配合拧紧、固定,外侧环形罩(41)上的圆形窗口(44)是调节固定螺丝(34)用的,防尘罩(36)与外侧环形板(41)相配合拧紧、固定;螺孔(43)是固定链条轮(42)用的;左单项推进器的外圆环是线槽(35),两个线头固定键(26)将左牵引钢丝(21)的上端及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一端固定在线槽(35)中,同样右单项推进器(24)的外圆环是线槽(35),两个线头固定键(26)将右牵引钢丝(22)的上端及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另一端分别固定在线槽(35)中;基础圆环A面(37)的N个钢体滑动槽(45)中各安装一枚滑动钢体(60)及一枚离心力弹簧(59),基础圆环B面(39)的N个钢体滑动槽(45)中也各安装一枚滑动钢体(60)及一枚离心力弹簧(59)。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直踏反弹装置由左直踏反弹装置及右直踏反弹装置构成,左直踏反弹装置及右直踏反弹装置二者结构相同、尺寸形同、相互对称;左直踏反弹装置中左直踏杆(15)的上部位于左导向钢管(1)的内部,左直踏杆(15)有两个保持适当距离纵向滚动轮(16)及两个保持适当距离横向滚动轮(17),滚动轮有两种形式:一是单滚动轮,二是双滚动轮。双滚动轮可以横跨窗口(2),沿窗口(2)两侧上下滚动;单滚动轮的直径略小于导向钢管的内径,双滚动轮的直径也略小于对应的内壁之间的尺寸;上焊接固定键(5)的上方有弹性垫圈(4),在直踏杆的上部有易装卸载重钢体(19),它由载重钢体基础件(54)、载重钢体动键(55)及载重钢体固定螺丝(56)构成,载重钢体(19)的两端自两个对应的窗口(2)伸出窗外;储能弹簧(18)环绕导向钢管(1)位于导向钢管上部,两个半圆桶形弹性片(3)位于二者之间,弹性片(3)有两个保护面,一是防漆膜磨损保护面(58),二是防窗口磨损保护面(57),弹性片(3)有足够的弹性,将防窗口磨损保护面(57)紧扣在窗口(2)的侧面;在左右直踏杆的下端有减震弹性片(20)(也可没有减震弹性片),左牵引钢丝(21)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紧贴下表面),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20)上部一起固定,同样右牵引钢丝(22)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紧贴下表面),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上部一起固定;储能弹簧(18)有两种形式:一是压力弹簧,它的上端在空心盖7下,它的下端可固定在上焊接固定键5上,储能时弹簧压缩,反弹时弹簧伸张释放能量,二是拉力弹簧,拉力弹簧位于载重钢体19的下方,储能时弹簧拉伸,反弹时弹簧收缩释放能量;左直踏杆(15)的下端有左脚蹬(64),右直踏杆(66)的下端有右脚蹬(65),左、右直踏杆的上端有两个线头固定键(14),用来固定换向牵引线(11)两端的线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踏反弹自行车,其特征在于:换向及牵引装置包括左右两个空心盖(7)、滑轮支架(8)、载重换向滑轮(10)、换向滑轮(12)(载重换向滑轮、换向滑轮也可合二为一共用一个换向滑轮),以及固定滑轮支架用的左右两个螺帽(9);空心盖(7)下部内螺纹称作下螺纹,导向钢管(1)(空心圆管)上端的外螺纹称作上螺纹,将左右两个空心盖(7)分别与左右导向钢管上端的螺纹配合拧紧固定,滑轮支架(8)的底部有两个圆孔,它们与左右上螺纹相对应,圆孔的直径大于上螺纹的外径,可下放到底部,用左右两个螺帽(9)将滑轮支架固定,换向牵引钢丝(11)的一端穿过左空心盖(7)的空心,用左直踏杆(15)上端的线头固定键(14)将线头固定,换向牵引钢丝(11)的另一端绕过载重换向滑轮(10),穿过右空心盖(7)的空心,用右直踏杆(66)上端线头固定键(14)将线头固定;左牵引钢丝(21)的上端固定在左单项推进器(23)的线槽(35)中,左牵引钢丝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用线头固定键(25)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上部一起固定,右牵引钢丝(22)的上端固定在右单项推进器(24)的线槽(35)中,右牵引钢丝的下端绕过减震弹性片(20),用线头固定键将线头及减震弹性片(20)上部一起固定;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左端固定在左单项推进器的线槽(35)中,换向倒转牵引线(13)的右端绕过换向滑轮(12)固定在右单项推进器的线槽(35)中。
CNU2008200706537U 2008-05-22 2008-05-22 直踏反弹自行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169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06537U CN201201697Y (zh) 2008-05-22 2008-05-22 直踏反弹自行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706537U CN201201697Y (zh) 2008-05-22 2008-05-22 直踏反弹自行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201697Y true CN201201697Y (zh) 2009-03-04

Family

ID=404240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70653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201697Y (zh) 2008-05-22 2008-05-22 直踏反弹自行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20169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40903A1 (zh) * 2008-05-22 2009-11-26 Wang Anhua 直踏反弹自行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9140903A1 (zh) * 2008-05-22 2009-11-26 Wang Anhua 直踏反弹自行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0033174A1 (en) Improved bicycle suspension systems
JPWO2009054161A1 (ja) 自転車
CN101196179A (zh) 无用功采集气动装置
CN201201697Y (zh) 直踏反弹自行车
CN102079359B (zh) 高速行驶摆杆驱动健身省力自行车
CN101284559A (zh) 直踏反弹自行车
CN101992683A (zh) 重力转化成动力的自行化节能车
CN201999162U (zh) 高速行驶摆杆驱动健身省力自行车
CN202827965U (zh) 一种往复式座凳非机动车
TWI684547B (zh) 加壓空氣輔助驅動式自行車架構
CN100360369C (zh) 一种步行式自行车
CN205998060U (zh) 一种折叠式齿轮传动自行车
CN106005198A (zh) 一种折叠式齿轮传动自行车
CN206288171U (zh) 一种摇摆自行车
CN206704441U (zh) 一种发条自行车
CN103507905A (zh) 一种往复式座凳非机动车
CN206068073U (zh) 电助力自行车
CN2393802Y (zh) 一种独轮自行车
CN109017148A (zh) 一种便于清除泥垢的自行车轮组偏心轮圈
CN105059447B (zh) 一种前后轮贴合型的折叠自行车
CN2202673Y (zh) 陆路轮式车辆上的自重能利用装置
Akpan et al. Design Modification and Production of a Bicycle Powered By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CN201472596U (zh) 舒适省力型双加力自行车
CN216269739U (zh) 一种双驱动三电池的电动自行车
CN2851095Y (zh) 自行车加速助力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304

Termination date: 2011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