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91960Y - 水冷头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水冷头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91960Y
CN201191960Y CNU2008200099657U CN200820009965U CN201191960Y CN 201191960 Y CN201191960 Y CN 201191960Y CN U2008200099657 U CNU2008200099657 U CN U2008200099657U CN 200820009965 U CN200820009965 U CN 200820009965U CN 201191960 Y CN201191960 Y CN 201191960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head structure
lid
cooling head
structure improv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996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家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er Mas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00996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91960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91960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91960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ydraulic Turbi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水冷头结构改良,包括一第一盖体、一第二盖体与一调节件,所述的第一盖体凸设有复数个导热部,所述的导热部之间形成复数个流道,所述的第二盖体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所述的第二盖体是盖合在所述的第一盖体上,而与第一盖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的进水口与出水口是与所述的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的调节件是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盖体底部,且往下凸设有复数个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流道中,且各凸出部底部形成有导引面;如此,利用所述的凸出部缩小所述的流道的截面积,加快流动在所述的容置空间的水冷液的速度,从而借着流速较快的水冷液有效地将废热带走。

Description

水冷头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水冷头结构,特别涉及的是一种可加快流动在其内部的水冷液的流速,而能有效散热的水冷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电子装置(如计算机)的执行速度愈来愈快,为了达成高速运算的要求,在电子装置内的中央处理器或显示芯片等发热源相对的便会产生出高温,而当过多的热量未能有效排除时,即容易造成电子装置的不稳定。
为解决发热源过热的问题,一般都采用散热器与散热风扇的组合,以强制冷却的方式将热量排除,而达到维持所述的发热源的正常运作的效果。但是上述的散热风扇在高转速的下所产生的扰人噪音与高耗电量,常常是制造业者所难以克服的问题。因此,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困扰,一种水冷头结构即因应而生。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现有的水冷头结构包括:一下盖10a与一上盖20a,其中所述的下盖10a是具有复数个散热片11a,且所述的散热片11a之间形成复数个供水冷液流动的流道12a。
再者,所述的上盖20a是盖合在所述的下盖10a上方,并且所述的上盖20a具有一进水口21a与一出水口22a,供水冷液进出所述的水冷头。
因此,通过所述的下盖10a的底面接触在发热源(图未示),使得所述的发热源所产生的热量能够传导至所述的散热片11a,然后再通过水冷液在所述的进水口21a、复数流道12a与所述的出水口22a之间的循环流动(如箭头所示),而将所述的散热片11a所吸收的热量快速导离,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惟,在现有的水冷头结构中,在越靠近所述的发热源的部位才是有效的热交换区域,而在越靠近散热片11a顶部的部位即形成无效的热交换区域,所以流动在所述的流道12a内的水冷液在散热片11a顶部的部份是吸收不到废热的,因此,水冷液与散热片11a无法有效地进行热交换,且水冷液在流道12a内的流速是一致的,但各流道12a受热程度不同,因此散热效果较差。
因此,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感上述问题的可改善性,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问题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头结构改良,用以克服上述缺陷。其通过调节件上的复数凸出部将流道的截面积缩小,以加快水冷液的流速,从而能通过流速较高的水冷液有效地将废热带走。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水冷头结构改良,包括:一第一盖体,所述的第一盖体凸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导热部,所述的导热部之间形成复数个流道;一第二盖体,所述的第二盖体盖合在所述的第一盖体上,所述的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盖体设有与所述的容置空间连通的至少一进水口与至少一出水口;以及一调节件,所述的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二盖体底部,所述的调节件凸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流道中,且每一凸出部底部形成有非水平面的导引面。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的凸出部可限制水冷液仅能流动在如流道底部的有效的热交换区域,使得水冷液与导热部能有效的进行热交换,产生较佳的热交换性。
其次,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的凸出部伸入所述的流道中,使得流道的截面积缩小,以增加其流阻,并加快水冷液的流速,且使得水冷液的流速随着所述的导引面产生渐进式的变化,令水冷液在流经特定位置时的流速达到最高,进而可快速且有效地将热量导离,提升散热效率。
最后,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所述的调节件对流道施加阻力,而无需提高其它与水冷头连接的外部装置(如泵)的功率,即可提升部份区域的水冷液的流速,使用上的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水冷头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水冷头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
图7是图6的7-7剖视示意图;
图8是图6的8-8剖视示意图;
图9是图6的9-9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三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a-下盖;11a-散热片;12a-流道;20a-上盖;21a-进水口;22a-出水口;10-第一盖体;11-导热部;12-流道;20-第二盖体;21-进水口;22-出水口;30-调节件;31-凸出部;311-导引面;30’-调节件;31’-凸出部;311’-导引面;40-发热源;A-容置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一实施例,所述的水冷头结构包括:一第一盖体10、一第二盖体20与一调节件30,其中所述的第一盖体10与第二盖体20是可对应组成一中空盒体(如图3所示),其外形未有限制,可依照不同的需要做适度变化。
所述的第一盖体10设有复数个导热部11,所述的导热部11为间隔地设置,导热部11在本实施例中为以导热材料制成的散热片,所述的散热片之间形成复数个流道12,以供水冷液流动。所述的散热片可为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地间隔设置,使得所述的散热片之间可形成有复数个呈规则状排列或不规则状排列的流道12。
所述的第二盖体20是设置有一进水口21与一出水口22,以提供水冷液进出所述的盒体。其中所述的进水口21与出水口22的数量未有限定,当然也可设置有多个进水口21与出水口22。
所述的调节件30在本实施例中与第二盖体20是呈分离式的设计,所述的调节件30往下凸设有复数个与所述的流道12对应的凸出部31,且每一凸出部31底部形成有非水平面的一导引面311(请配合参阅图5所示),所述的凸出部31为间隔地设置,且与所述的流道12对应地形成规则状或不规则状地排列。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凸出部31为隔板,且每一凸出部31的宽度恰与对应的流道12的宽度相同,意即所述的隔板与形成所述的流道12的两相对壁面之间没有间隙(如图8所示),使得在流道12的局部区段可形成封闭状的截面。所述的导引面311在本实施例中为中央往下凸出的弧面,但并不以此为限,可视设计上的需求改变所述的导引面311的形状;通过上述的组成以形成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头结构改良。
请配合参阅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组装时,所述的调节件30是组装在所述的第二盖体20底部,再利用焊接、铆接或黏合等方式使所述的第二盖体20密封地盖合在所述的第一盖体10上,所述的第二盖体20与第一盖体10之间并形成一用以容置水冷液的容置空间A,所述的容置空间A是与所述的第二盖体20的进水口21、出水口22相连通。
此时,所述的调节件30是位于所述的容置空间A中,且所述的调节件30的复数个凸出部31(即隔板)并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第一盖体10的复数流道12中,形成一种层流(Laminar flow)式的流道设计,使得水冷液可以层流方式流动,且减少水冷液与所述的第一盖体10之间的撞击。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通过所述的第一盖体10的底面贴附在一发热源40(请配合参阅图7所示),使得所述的发热源40所产生的热可以通过所述的第一盖体10而传导至所述的导热部11,然后再通过水冷液在所述的进水口21与所述的出水口22之间的循环流动(如箭头所示),用以将所述的导热部11所吸收的热量快速导离,以达到快速散热的目的。
同时,由于所述的凸出部31凸伸在所述的流道12中,且所述的导引面311的中央部位是往下凸出,让流道12的局部区段的截面积缩小,而令流阻变大,因此使得在所述的流道12内的水冷液的流速可随着所述的导引面311产生渐进式的变化(如箭头所示),且在靠近所述的导引面311中央部位时的流速达到最快(在图7中箭头愈长表示流速愈快),进而可快速且有效地将热量导离,产生较佳的散热效果。
再者,由于水冷液受到所述的凸出部31的限制,因此水冷液不会进入如所述的导热部11顶部的无效热交换区域,可避免水冷液与导热部11进行无效的热交换,使得所述的导热部11与水冷液之间具有较佳的热交换性。
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
所述的调节件30’与所述的第二盖体20为一体成型制成的单一构件,且所述的调节件30’是直接自所述的第二盖体20底部往下延伸形成,所述的调节件30’同样设有复数个凸出部31’,且各凸出部31’底部也形成有导引面311’。因此可节省构件数量,降低水冷头结构的整体制造与组装成本。
请参阅图1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的第三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差异处在于:
导热部11为以导热材料制成的导热柱,且其截面未有限定,可呈圆形(如图11所示)或方形等,所述的导热柱可为等间距或非等间距地间隔设置,使得所述的导热柱之间同样形成有复数个呈规则状排列或不规则状排列的流道12,以供水冷液流动。当然,所述的导热部11也可为同时包含上述的散热片与导热柱的组合(图未示)。
通过本实用新型水冷头结构改良,具有如下述的特点与功能:
1、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30的凸出部31是伸入流道12中,以限制水冷液在有效的热交换区域(如靠近流道12底部位置)流动,使得水冷液与导热部11能够进行有效的热交换,进而具有较佳的热交换性。
2、本实用新型的调节件30的凸出部31伸入所述的流道12中,使得流道12局部区段的截面积缩小,进而增加其流阻,以加速流经所述的局部区段的水冷液的流速。同时借着所述的凸出部31的导引面311而使水冷液的流速产生渐进式的变化,令水冷液在流经特定发热位置(如中央处理器的芯片)时的流速达到最高,而可快速且有效地将热量导离,使得散热效率提升。
3、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所述的调节件30而针对流道12中较靠近发热源40的局部区段施加阻力,以进行水冷液流速的控制,而无需提高其它与水冷头连接的外部装置(如泵)的功率,而对水冷液进行加压使其在较热处提升流速,因此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的成本较为节省。
以上说明对本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盖体,所述的第一盖体凸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导热部,所述的导热部之间形成复数个流道;
一第二盖体,所述的第二盖体盖合在所述的第一盖体上,所述的第二盖体与第一盖体之间形成一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二盖体设有与所述的容置空间连通的至少一进水口与至少一出水口;以及
一调节件,所述的调节件设置在所述第二盖体的底部,所述的调节件凸设有复数个间隔设置的凸出部,所述的凸出部分别对应地凸伸在所述的流道中,且每一凸出部底部形成有非水平面的导引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盖体底面贴附在一发热源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部为散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部为导热柱。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部为等间距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热部为不等间距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道为层流式设计的流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节件与所述的第二盖体为一体成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出部为隔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出部的宽度与对应的所述的流道的宽度相同。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头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引面为中央凸出的弧面。
CNU2008200099657U 2008-04-28 2008-04-28 水冷头结构改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1960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99657U CN201191960Y (zh) 2008-04-28 2008-04-28 水冷头结构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99657U CN201191960Y (zh) 2008-04-28 2008-04-28 水冷头结构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91960Y true CN201191960Y (zh) 2009-02-04

Family

ID=40336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996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91960Y (zh) 2008-04-28 2008-04-28 水冷头结构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91960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362A (zh) * 2014-12-12 2016-07-06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内燃机车的整流模块
DE102017206239A1 (de) * 2017-04-11 2018-10-11 Baumüller Nürnberg GmbH Kühlkörper eines Umrichters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43362A (zh) * 2014-12-12 2016-07-06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内燃机车的整流模块
CN105743362B (zh) * 2014-12-12 2018-08-24 中车大连电力牵引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内燃机车的整流模块
DE102017206239A1 (de) * 2017-04-11 2018-10-11 Baumüller Nürnberg GmbH Kühlkörper eines Umrichters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465562B (zh) 一种链式交错型微通道结构
CN210805960U (zh) 液冷板和具有其的电池模组、动力电池包
WO2012086058A1 (ja) 冷却器
CN103096690A (zh) 散热器
CN214505645U (zh) 用于电池包的冷却板、电池包以及车辆
CN108054461A (zh) 软包装动力电池用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202617585U (zh) 水冷式散热装置
CN106208496A (zh) 一种液冷电机壳体
CN107104086A (zh) 液冷散热装置及电机控制器
US20130119717A1 (en) Thermoelectric module and temperature controlled vehicle seat comprising the same
CN201892439U (zh) 层叠片式水冷散热器
CN208338138U (zh) 车辆及其电机控制装置、电机控制器散热机箱
CN102563998A (zh) 平板水冷散热装置
CN201191960Y (zh) 水冷头结构改良
CN207800824U (zh) 一种软包装动力电池用液冷板及电池模组
CN102348366A (zh) 散热器
CN105700652A (zh) 散热器
CN206060428U (zh) 一种液冷电机壳体
CN209281303U (zh) 一种紧凑型液冷主动均热被动散热式机箱
CN115117514B (zh) 一种交错逆流式一体化冷却系统及电动车
CN202473901U (zh) 板带式集成电路水冷散热组件
CN216773236U (zh) 一种具有多层流道的水冷板
CN201894036U (zh) 蜂窝状水冷散热器
CN206686498U (zh) 用于风力发电功率模块的大尺寸水冷板
CN205721586U (zh) 散热器及液冷散热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204

Termination date: 2013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