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73157Y - 可变进气系统 - Google Patents

可变进气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73157Y
CN201173157Y CNU2008201071343U CN200820107134U CN201173157Y CN 201173157 Y CN201173157 Y CN 201173157Y CN U2008201071343 U CNU2008201071343 U CN U2008201071343U CN 200820107134 U CN200820107134 U CN 200820107134U CN 201173157 Y CN201173157 Y CN 20117315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riable
throttle valve
inlet
low speed
high spe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10713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志龙
叶启南
叶明仁
黄志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nyang Industry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82010713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7315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7315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7315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harging Evacu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进气系统,包括一节流阀体、以及一可变进气管。可变进气管与节流阀体相连通,并包括一管体、一分隔壁、一低速流道与一高速流道。分隔壁将管体分离定义出互相独立的低速流道与高速流道。分隔壁自可变进气管入口延伸超过可变进气管的出口、及阀体的入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当空气流出高速流道与低速流道后便直接进入节流阀体,消除了习知可变进气管的会合流道进入节流阀体前扰流产生的情形,因此不仅引擎于高速运转时,高速流道气流与低速流道气流相互碰撞干扰的情形降低,对于低速流道而言也形同延伸了长度,具提升低速扭矩的功效。

Description

可变进气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变进气系统,尤指一种适用于汽机车、可提升引擎进气效率的可变进气系统。
背景技术
一般车辆引擎运转为了兼顾低转速高扭力与高转速大马力的需求,配置有一可变进气系统以改进容积效率。理论上,引擎以低转速运转时,需要较细窄或较长的进气道,有利于提高进气管路内的气体流速,并因此增强惯性作用以及脉动效果;以高转速运转时,因需要大量而快速的进气,故进气道相对需较宽或短以降低流阻。
同时参考图1与图2,其分别绘示习知可变进气系统的组件分解图、及其细部构造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空气流。图中显示一机车载具包括有一引擎汽缸体11、一节流阀体12、一可变进气管13、及一空气滤清器14,上述各单元依所列顺序相连通组装。节流阀体12内设有一主节流阀片20。
可变进气管13包括一管体133、一分隔壁15、一会合流道18、一低速流道16与一高速流道17。管体133具有一可变进气管入口131、以及一可变进气管出口132。
低速流道16与高速流道17在管体133内由分隔壁15所分离定义出,且为相互独立的二通道,其中低速流道16较高速流道17管径为小。分隔壁15的延伸起、迄位置分别为可变进气管入口131、以及可变进气管出口132前一段距离。高速流道出口172处配置有一可变进气节流阀19。分隔壁并将可变进气管入口131分隔成低速流道入口161与高速流道入口171。
会合流道18的延伸范围起自低速流道出口162与高速流道出口172,迄于可变进气管出口132。
可变进气系统的运作为,当引擎在低速状态运转时,可变进气节流阀19关闭,来自空气滤清器14的过滤空气仅流通低速流道入口161。当引擎在高速状态运转时,可变进气节流阀19开启,来自空气滤清器14的过滤空气同时流通于低速流道16以及高速流道17。
上述可变进气系统设计有其缺点。当引擎在高速状态运转下,空气流出自低速流道出口162以及高速流道出口172,此时,上述两种空气流动在进入会合流道18后因相互推挤使压损增加、并产生相互干扰的扰流现象,如会合流道18的较小箭头所示,降低了进气效率。因此习知的设计并非十分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进气系统,以避免低速流道与高速流道所流出的空气在会合流道相互碰撞干扰,导致严重扰流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可变进气系统:包括一节流阀体、以及一可变进气管。上述节流阀体包括有一阀体入口,并容设有一主节流阀片。上述可变进气管包括一管体、一分隔壁、一低速流道与一高速流道。管体具有一可变进气管入口、以及一可变进气管出口。
可变进气管出口连通节流阀体的阀体入口,分隔壁将管体分离定义出互相独立的低速流道与高速流道,且低速流道较高速流道管径为小,高速流道容设有一可变进气节流阀。分隔壁自可变进气管入口起延伸超过可变进气管出口、及阀体入口。
分隔壁较佳延伸至邻近一阀片周缘位置,阀片周缘位置指当主节流阀片为完全开启时,主节流阀片最外缘的位置。
分隔壁与可变进气管的管体可为一体成型、或者分隔壁藉由锁附而固设于管体内。可变进气系统可更包含一空气滤清器,连通于可变进气管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藉由上述结构设计,消除了习知可变进气管的会合流道,因此不仅引擎于高速运转时,高速流道气流与低速流道气流相互碰撞干扰的情形降低,对于低速流道而言也形同延伸了长度,具提升低速扭矩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知可变进气系统的分解图;
图2是图1的细部构造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变进气系统分解图;
图4是图3的细部构造示意图。
符号说明
引擎汽缸体11,21            节流阀体12,22
可变进气管13,23            可变进气管入口131,231
可变进气管出口132,232      管体133,233
空气滤清器14,24        分隔壁15,25
低速流道16,26          低速流道入口161,261
低速流道出口162,262    高速流道17,27
高速流道入口171,271    高速流道出口172,272
会合流道18              可变进气节流阀19,29
主节流阀片20,30        阀片周缘位置P
阀体入口22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图3与图4,其绘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可变进气系统分解图、及其细部构造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空气流。本较佳实施例将本实用新型应用于一机车载具。机车载具中包括有一引擎汽缸体21、一节流阀体22、一可变进气管23、以及一空气滤清器24。节流阀体22连通于引擎汽缸体21,包括有一阀体入口221。节流阀体22并容设有一主节流阀片30,其控制进入引擎汽缸体21的空气量。
可变进气管23包括一管体233、一分隔壁25、一低速流道26与一高速流道27。管体233具有一可变进气管入口231、以及一可变进气管出口232。可变进气管入口231连通于空气滤清器24。可变进气管出口232连接节流阀体22的阀体入口221。高速流道27并容设有一可变进气节流阀29。
低速流道26具有一低速流道入口261、以及一低速流道出口262。高速流道27具有一高速流道入口271、以及一高速流道出口272。可变进气管入口231被分隔壁25分隔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低速流道入口261及高速流道入口271。当然,分隔壁25的起始位置并非限定于可变进气管入口231处,例如也可将其设计位于管体233内距离可变进气管入口231一预定距离处。
可变进气管出口232同样因分隔壁25而形成相互独立的低速流道出口262及高速流道出口272。低速流道26的管径较高速流道27的管径为小。
分隔壁25的延伸范围自可变进气管入口231起,延伸超出可变进气管出口232以及阀体入口221,并邻近一阀片周缘位置P。阀片周缘位置P是当主节流阀片30于节流阀体22中完全开启时,主节流阀片30在阀体的长度方向上最外缘的位置点。低速流道出口262及高速流道出口272距主节流阀片30越近,越有助于避免二空气流的相互推挤干扰。
上述分隔壁25的延伸范围须以整体系统运作时不碰触、干涉主节流阀片30为原则。本实施例中分隔壁25与管体233一体成形。
藉由上述可变进气管结构,引擎在低转速时,高速流道27中的可变进气节流阀29关闭,来自空气滤清器24的过滤空气仅于低速流道26内流通,而无空气自高速流道出口272流出。当空气流出低速流道出口262后,接着便直接通过节流阀片30所开放的空间而进入引擎汽缸体21。
如图4所示,当引擎在高转速时,可变进气节流阀29开启,空气同时流通于低速流道26与高速流道27。同样地,当低速流道26的空气流出低速流道出口262后,直接通过主节流阀片30所开放的空间而进入引擎汽缸体21。而高速流道27的空气也同样在流经高速流道出口272后,直接通过主节流阀片30。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可变进气系统设计避免了习知系统中,由低速流道与高速流道所流出的空气在会合流道相互碰撞干扰,导致严重扰流现象,因而使进气不顺畅。亦即提升了引擎高速运转时的进气平顺度。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优点为,就低速管而言,分隔壁25的延伸实质上延长了低速流道26的长度,亦即空气流道的长度变长,对于提升引擎低速扭矩有相当的助益。

Claims (5)

1.一种可变进气系统,包括一节流阀体、以及一可变进气管,该节流阀体包括有一阀体入口,并容设有一主节流阀片,该可变进气管包括一管体、一分隔壁、一低速流道与一高速流道,该管体具有一可变进气管入口、以及一可变进气管出口,该可变进气管出口连通该节流阀体的该阀体入口,该分隔壁将该管体分离定义出互相独立的该低速流道与该高速流道,且该低速流道较该高速流道管径为小,该高速流道容设有一可变进气节流阀;
其特征在于:
该分隔壁自该可变进气管入口延伸超过该可变进气管出口、及该阀体入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分隔壁延伸至邻近一阀片周缘位置,该阀片周缘位置是当该主节流阀片为全开时,该主节流阀片最外缘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分隔壁与该管体为一体成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分隔壁藉由锁附而固设于该管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进气系统,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空气滤清器,连通于该可变进气管入口。
CNU2008201071343U 2008-04-02 2008-04-02 可变进气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315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71343U CN201173157Y (zh) 2008-04-02 2008-04-02 可变进气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1071343U CN201173157Y (zh) 2008-04-02 2008-04-02 可变进气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73157Y true CN201173157Y (zh) 2008-12-31

Family

ID=402002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107134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73157Y (zh) 2008-04-02 2008-04-02 可变进气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73157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3193A (zh) * 2011-12-01 2013-06-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以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装置和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33193A (zh) * 2011-12-01 2013-06-05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车辆的可变进气系统以及用于控制该系统的装置和方法
US9422871B2 (en) 2011-12-01 2016-08-23 Hyundai Motor Company Variable intake system for vehicle, and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476489U (zh) 发动机冷却系统和发动机系统
CN101415916B (zh) 车辆的废气排放装置
JP2008518157A (ja) 車両用排気装置
JP2009293620A5 (zh)
CN102192000B (zh) 可变流量的涡轮装置
CN102094704A (zh) 多喷管式可变流量增压装置
CN102337992B (zh) 可变进气类型的空气滤清器
CN103775253B (zh) 一种用于柴油机的废气预处理系统
CN201173157Y (zh) 可变进气系统
CN103670637A (zh) 车用自动排水消音器
CN202203001U (zh) 机动车外部气体导入系统
CN202040085U (zh) 旋转压缩机
CN102536354A (zh) 可变流道的蜗壳装置
CN203201694U (zh) 一种带谐振腔的汽车空滤器前端进气管路
CN101280781B (zh) 压缩机入口管道
JP4618142B2 (ja) ターボチャージャ
CN202391495U (zh) 一种可变流道的蜗壳装置
CN208541956U (zh) 一种除雾装置
TWI320820B (zh)
CN201916047U (zh) 一种多喷管式可变流量增压装置
CN201934229U (zh) 一种四门气缸柴油机双切向进气道
CN203570447U (zh) 摩托车气缸盖进排气道结构
CN102536411A (zh) 直列四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排气歧管
CN201705436U (zh) 车用带导流阀消声器
CN201507339U (zh) 一种汽车消声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31

Termination date: 2013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