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65592Y -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 Google Patents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65592Y
CN201165592Y CNU2008200325395U CN200820032539U CN201165592Y CN 201165592 Y CN201165592 Y CN 201165592Y CN U2008200325395 U CNU2008200325395 U CN U2008200325395U CN 200820032539 U CN200820032539 U CN 200820032539U CN 201165592 Y CN201165592 Y CN 201165592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site
roller
pair
frame
axle b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3253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卫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EICHENG NON-WEAVING SYSTEM Co Ltd CHANGSHU
Original Assignee
WEICHENG NON-WEAVING SYSTEM Co Ltd CHANGSH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EICHENG NON-WEAVING SYSTEM Co Ltd CHANGSHU filed Critical WEICHENG NON-WEAVING SYSTEM Co Ltd CHANGSHU
Priority to CNU20082003253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65592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65592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65592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Nonwoven Fabrics (AREA)

Abstract

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它包括机架、一对上、下复合辊、一成卷辊、一复合辊驱动装置以及一成卷辊驱动装置,特点是:还包括有一轴座支架和一对上、下引气管,轴座支架设置在轴座支架调整装置上,轴座支架调整装置设在机架的上部偏前端;一对上、下引气管设置在轴座支架上,在上、下引气管上各开设有至少一道通气口,上引气管设置在轴座支架上;上、下复合辊枢置在上、下引气管上,在上、下复合辊的辊体上开设有与通气口相通的吸气孔。优点:能使无纺纤维布与熔喷纤维层有效络合;能对上、下复合辊之间的间隙实施调节;能使设在轴座支架上的一对上、下复合辊之间的水平中心位置与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头的喷丝嘴中心位置保持一致。

Description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用于将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熔融挤压机构与短纤维输送机构相互配合而得到的熔喷纤维层包络形成熔喷无纺布成品。
背景技术
熔喷无纺布是由国外率先开发的无纺织产品,由上、下两层微薄的富有气孔的无纺织纤维布层和居于无纺织纤维布之间的与无纺织纤维布层粘连在一起的含有热熔融粘合纤维层(习惯称熔喷纤维层)构成,从结构而言表现为三明治(sandwich)形式。这种熔喷无纺布产品在厚度方向上压缩时的压缩变形性和释放时的可恢复性极为优异,作为片材整体具有无可挑剔的极致的蓬松性、弹性、透气性、保暖性,因而受到服装行业的青睐。例如:当将熔喷无纺布作为诸如羽绒服装、羽绒被褥之类的产品的垫材(也称衬里或内衬)使用时,其透气性、保暖性等比天然羽绒更为理想。但是,迄今为止我国尚无用于加工熔喷无纺布的专用设备,又由于国外公司为了保障熔喷无纺布产品在我国的市场优势而力免出口成套设备,甚至在文献中如美国专利US5508102、US4931355、US4755178、US4623576、US4604313等对成套熔喷无纺布设备的披露程度十分有限,因此,目前我国的服装、床上用品生产企业所使用的熔喷无纺布只能无奈地依赖进口,价格受控及不稳定因素较大,有失服装、被褥的最终产品竞争优势。鉴此,有必要从产业自主的角度予以突破。申请人进行了探索,已经开发出了结构简练且配置合理、使用和维护要求不苛刻、价格低廉、能满足工业化批量生产熔喷无纺布要求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另有专利申请)。作为整机,主要有三个部分构成,即:熔融挤压机构和短纤维输送机构以及复合成型机构。熔融挤压机构的职责是将塑料粒子加工成热熔融纤维;短纤维输送机构的功用是将短纤维引渡到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头前方并且迫使短纤维与热熔融纤维汇合形成熔喷纤维层;复合成型机构的任务是将无纺纤维布与熔喷纤维层包络形成熔喷无纺布成品。在上述三个机构中,复合成型机构的设计要求相对严格,例如:必须保证无纺纤维布与熔喷纤维层包络可靠而彼此不脱壳;一对上、下复合辊能适应对不同克重的或称不同厚度的熔喷纤维层进行有效复合;一对上、下复合辊的进布口一侧的中心必须确保对准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头的喷丝咀中心。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能可靠地使无纺纤维布与熔喷纤维层络合、可适应对不同厚度的熔喷纤维层进行复合、能保障一对上、下复合辊的进布口一侧的中心高度与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头的喷丝咀中心位置相一致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它包括机架、一对设在机架上部偏前端的保持上下平行关系的并且还彼此传动联结的上、下复合辊、一枢设在机架上部偏后端的用于将上、下复合辊复合成型后的熔喷无纺布成品收集的成卷辊、一设在机架上的与上、下复合辊中的任意一个复合辊传动联结的复合辊驱动装置以及一设在机架上的与所述的成卷辊传动联结的成卷辊驱动装置,特点是:还包括有一轴座支架和一对用于与抽真空装置实现管路联结的上、下引气管,该轴座支架设置在轴座支架调整装置上,轴座支架调整装置设在所述的机架的上部偏前端;一对上、下引气管以上下平行关系地设置在轴座支架上,在上、下引气管的长度方向上各开设有至少一道位置彼此对称的通气口,并且,上引气管可上、下调整地设置在轴座支架上;所述的上、下复合辊分别以空套形态地枢置在上、下引气管上,并且在上、下复合辊的辊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的通气口相通的用于将空气吸入到通气口中去的吸气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轴座支架的宽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向上延设有一龙门架,所述的上引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调整座固定,而一对调整座与龙门架的彼此相对应的左右内壁滑配,并且,一对调整座的顶端各与设置在龙门架顶部的调整件固联,所述的下引气管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管座固定,而一对管座在对应于所述的调整座的下方与龙门架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轴座支架调整装置包括一手轮轴、一对传动伞齿轮、一手轮、两对蜗轮箱、一对蜗杆轴以及一对蜗杆轴伞齿轮,手轮轴的两端枢置在机架的对应两侧,一对传动伞齿轮固设在手轮轴上,手轮固定在手轮轴的任意一端,两对蜗轮箱分别在对应于所述的轴座支架两端的四个角部的下方与机架固定,每一对蜗轮箱由一蜗杆轴传动联结,每根蜗杆轴上固设一蜗杆轴伞齿轮,各蜗杆轴伞齿轮与对应的传动伞齿轮啮配,所述的轴座支架的四个角部分别与两对蜗轮箱的调整螺杆的顶部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引气管的管腔内并且延管腔的长度方向分别通过上、下引气管隔板隔设出有引气腔,引气腔与所述的通气口相通。
在本实用新型的还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通气口为贯通的槽或间布的孔中的任意一种。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引气管隔板彼此构成八字形。
在本实用新型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轴座支架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枢设有一用于导入无纺纤维布的第一下过渡辊,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枢设有一用于将熔喷无纺布成品导出的导布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上、下复合辊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设有上、下复合辊齿轮,上、下复合辊齿轮彼此啮合而构成传动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复合辊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电机,配置在第一减速箱上,第一减速箱固定在机架上,在第一减速箱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固设有第一链轮,第一链轮上套设第一链条的一端,第一链条的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链轮上,第二链轮与小齿轮固定,小齿轮枢置在固设于机架上的小齿轮座上,并且与所述的上、下复合辊的任意一根复合辊相联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成卷辊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二电机,该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箱组配而安装在机架上,在第二减速箱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固设第三链轮,第三链轮上套置第二链条的一端,第二链条的另一端套接在第四链轮上,第四链轮固定在成卷辊的辊轴轴端。
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技术方案的优点之一,由于将一对上、下复合辊枢置于一对均开设有通气口的上、下引气管上,并且在上、下复合辊的辊体上布置有与通气口相通的吸气孔,因此在上、下引气管中的负压作用下,能使上、下复合辊上的无纺纤维布与由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熔融挤压机构同短纤维输送机构相配合而得到的熔喷纤维层有效络合;之二,由于将枢设有上复合辊的上引气管可上下调整地设置在轴座支架上,因此能对上、下复合辊之间的间隙实施调节,以适应对不同厚度的熔喷纤维层的复合;之三,由于将整个轴座支架设置在轴座支架调整装置上,因此能使设在轴座支架上的一对上、下复合辊之间的水平中心位置与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头的喷丝咀中心位置保持一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结构图。
图2为图1机构与熔融挤压机构、短纤维输送机构相组配而构成完整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短纤维输送机构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将熔喷纤维层复合成熔喷无纺布成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申请人对照相应的附图以实施例的形式详细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和期取达到技术效果,然而对实施例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方案的具体限制,任何依托申请人所公开的内容尤其是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作等同变化或形式上的文字修饰,则均应视其为属于本申请涵盖的范畴。
请见图1,机架1为矩形的框架结构,在其底部两侧的四个角部枢设有第一滚轮40,第一滚轮40与敷设在地坪上的第一导轨33滑配,以便由第一滚轮40携机架1沿第一导轨33移动。因为,以目前图示的位置状态为例,机架1的前端即左端是对准于下面还会详细提及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熔融挤压机构的,并且需要与熔融挤压机构保持一定的合离间距,因此在机架1的底部设置第一滚轮40能使机架1轻松调整,避免设在其上的一对上、下复合辊49、48离熔融挤压机构过近或过远。在机架1的上部偏前端即图示的左端配置有一轴座支架19,并且轴座支架19被安顿在轴座支架调整装置上,通过操纵轴座支架调整装置便可使轴座支架19上升或下降,从而由轴座支架19携上、下复合辊49、48升降,以保障上、下复合辊49、48之间的中心水平位置与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头98的喷丝咀96对应(图4示)。在轴座支架19的长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向上延设有一龙门架36,在一对龙门架36上设置上、下引气管47、45。具体是:将上引气管47的两端与相应的调整座20固定,而调整座20的两侧与龙门架36上部的对应两内壁滑配,并且将调整座20的顶部与配置于龙门架36的横梁中部的调整件18固联,优选的调整件18采用调整螺杆,顺或逆时针操动调整件18,便可带动调整座20携上引气管47上行或下移;下引气管45的两端与相应的管座23固定,管座23在对应于调整座20的下方与龙门架36固定。在使用状态下,上、下引气管47、45的两端管口部位应是通过管路与抽真空装置例如真空泵、负压风机(优选采用负压风机)或其它类似的装置联结的,以使上、下引气管47、45的管腔处于负压状态。为此,在上、下引气管47、45的彼此相对称或者称对应的位置上沿上、下引气管47、45的长度方向各开设通气口4,通气口4既可以为贯通的即不间断的长槽状,也可以是间布的孔,长槽的数量既可以是一条,也可以是毗邻的两条,孔既可以是一排,也可以是两排,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一条长槽,槽的宽度优选为2-5cm,较好地为3.5-4.5cm,最好为4cm,由槽作为通气口4将空气引入管腔,供抽真空装置抽取。为了使上、下引气管47、45的管腔能表现出理想的集气效果,因此在上、下引气管47、45的管腔内分别设置有上、下引气管隔板46、43,由上、下引气管隔板46、43将整个管腔一分为二。由图见,上、下引气管47、45的管腔截面相对小的那个腔即图示的引气腔2与通气口4相通。如此结构可以减小抽真空装置例如前述的负压风机的功率,有利于节约能源。此外,一对上、下引气管隔板46、43彼此呈八字形,以利集气,使分别引及到上、下复合辊49、48上的第一、第二无纺纤维布52、54产生良好的贴辊效果。
前述的自通气口4进入到上、下引气管47、45的管腔中的空气是由上、下复合辊49、48上密布的吸气孔5吸入的。上、下复合辊49、48的两端各通过相应的轴承8以空套形态地枢置在上、下引气管47、45上并且与上、下引气管47、45之间保持有空间,这里所讲的空间是指上、下复合辊49、48的内壁与上、下引气管47、45的外壁之间所保留距离。在上、下复合辊49、48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设有上、下复合辊齿轮7、6,上、下复合辊齿轮7、6彼此啮合而实现上、下复合辊49、48的传动联结。在本实施例中,申请人选择下复合辊齿轮6与复合辊驱动装置传动联结,该复合辊驱动装置的第一电机17与第一减速箱15组配,并且将第一减速箱15固定在机1架上,第一减速箱15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固设作为主动轮的第一链轮13,第一链轮13上套设第一链条12的一端,第一链条12的另一端跨套在作为从动轮的第二链轮10上,第二链轮10与小齿轮11固定并且同轴枢置在小齿轮座9上,小齿轮座9延设于机架1上,小齿轮11与下复合辊齿轮6相啮合,当下复合辊齿轮6旋转时便带动上复合辊齿轮7运动,从而实现上、下复合辊49、48相向旋转。如果将上复合辊齿轮7与复合辊驱动装置传动联结,由上复合辊齿轮7带动下复合辊齿轮6运动,并且使第一电机7的旋向相反,那么应当视这种情形与前述的传动情形等效。
由于前述的上引气管47是可通过调整件18得以作上、下高度的位置调整的,因此,由上引气管47携上复合辊49相对于下复合辊48之间的距离改变,以适应对不同厚度的熔喷纤维层103(图4示)进行复合。
前述的轴座支架19的上下调整由轴座支架调整装置担当,在图1中给出了优选但非绝对限于的轴座支架调整装置的一种具体结构,包括手轮轴28、一对传动伞齿轮29、一个手轮34、两对即四个蜗轮箱42、一对蜗杆轴39以及一对蜗杆轴伞齿轮38,手轮轴28的两端枢置在延设于机架1的对应两侧的一对支座35上,一对传动伞齿轮29固定在手轮轴28的两端,手轮34固定在手轮轴38的任意一端端部,四只蜗轮箱42在对应于轴座支架19两端的四个角部下方与机架1固定,每两只即一对蜗轮箱42由一蜗杆轴39传动联结,每一根蜗杆轴39上固定一个蜗杆轴伞齿轮38,各蜗杆轴伞齿轮38与相对应的传动伞齿轮29啮合,各蜗轮箱42的调整螺杆44与轴座支架19固定。当顺时针或逆时针操动手轮34时,便可使各蜗轮箱42的调整螺杆44上举或下行,带动轴座支架19上下移动,以使载装在轴座支架19上的上、下复合辊49、48之间的水平中心位置与前述的喷丝头98相对应。
请继续见图1,作为主动轮的成卷辊22被安排在机架1的上部偏后端即图示位置状态的右端,具体是:将成卷辊22的一对辊轴轴端各枢置在垂直延设于机架1上的成卷辊支座26上,并且在控出于成卷辊支座26的任意一个辊轴轴端固设作为成卷辊驱动装置的第四链轮24,第四链轮24上跨套第二链条27的一端,第二链条27的另一端跨接在第三链轮30上,第三链轮30固定在第二减速箱31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第二减速箱31固定在机架1上并且与第二电机32传动配合。当成卷辊驱动装置驱使成卷辊22旋转时,便由成卷辊22将由上、下复合辊49、48复合成型后的熔喷无纺布成品53收集。为了使所述的熔喷无纺布成品53顺抵成卷辊22,因此在轴座支架19所朝向成卷辊22的一侧即图示的右侧通过导布辊支座25而枢设有一导布辊21,由导布辊21将熔喷无纺布成品53导引至成卷辊22。在轴座支架19的另一侧即图示的左侧通过第一下过渡辊支架3枢设有一用于将第二无纺纤维布54导引至下复合辊48上去的第一下过渡辊51。为了体现对第二无纺纤维布54引导效果,还可在机架1上通过一对第二下过渡辊支架41枢设一第二下过渡辊50,可见,第二下过渡辊50的作用在于增大对第二无纺纤维布54的导引包角,第二无纺纤维布54由下布帘辊37输送。对于下布帘辊37,既可以设在另外配置的支架上,也可以象本实施例那样的优选方式即通过一对下布帘辊支座37a而枢置在机架1上,并且处于机架1的近底部。第一无纺纤维布52由示意在图中的上布帘辊16经上过渡辊14过渡而输及于上复合辊49,对于上述的上布帘辊16以及上过渡辊14既可以设置在另行配置的支架上,也可以设置在机架1上,最为优选的方案是设置在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机座99的第二平台82上(图2示)。
请见图2,该图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型机构与熔融挤压机构、短纤维输送机构相配合而构成成套完整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整体结构,熔融挤压机构以卧置状态地设在机座99的第一平台97上,而短纤维输送机构设在机座99的第二平台82上,本实用新型推荐的复合成型机构配置在对应于短纤维输送机构的下方。
在机座99的第一平台97上固设有第二导轨100,所这的熔融挤压机构通过其螺杆箱支架87底部的第二滚轮84可移动地配置在第二导轨100上。熔融挤压机构的作用是将塑料粒子熔融挤制成热熔融纤维101(图4示),这里所称的塑料粒子为PP即聚丙烯粒子。将聚丙烯粒子置入进料斗90,由设在螺杆箱支架87上的螺杆箱91进行热熔融,经螺杆箱91的料液出口通道上的加热头92(采用电加热)加热,再经过滤网93过滤而进入喷丝头98上的喷丝咀96(也称喷丝帽)挤出,形成热熔融纤维101,即形成聚丙烯纤维。螺杆箱91中的螺杆的工作由电动机85驱动,具体是由电动机85的动力输出轴上的电动机皮带轮86经皮带88带动固定在螺杆轴上的螺杆轴皮带轮89。由图所示,在喷丝头98上还开设有多个气体出口通道94,气体出口通道94的优选的数量为3个,它们环绕中央通道而相间配置,各气体出口通道94相对于喷丝咀96轴向倾斜,并且环绕喷丝咀96环状等间距即彼此相隔120°配置。不言而喻,气体出口通道94的作用是使从各通道出来的各股气流对自中央通道中挤出的挤出物产生等同的效果。气体出口通道94与喷丝咀96纵向轴呈12-45°,较好地为15-40°,更好地为25-38°,最好为28-32°。气体出口通道94中的热空气由与热空气源相联结的管路引入。
请见图3并且继续结合图2,给出了安装在机座99的第二平台82上的短纤维输送机构,由该机构将短纤维102(图4示)引送到前述的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头98的前方并且迫使短纤维102与喷丝头98的喷丝咀96所喷出的热熔融纤维101相汇合而形成熔喷纤维层103(图4示),这里所定义的短纤维102优选为涤纶纤维。作为短纤维输送机构的箱体81被安装在第二平台82上,箱体81的箱腔中借助于箱体81的长度方向的对应箱壁即图3所示的左、右箱壁通过相应的轴承座78枢设一个梳毛辊筒66,轴承座78安装在轴座支架78a上,轴座支架78a与箱体81的左、右箱壁的外侧固定。梳毛辊筒66的一端即图3所示的右端与由第一主、从动轮69、67、第一传动带68以及第二电机70构成的梳毛辊筒驱动装置传动联结。具体是:在梳毛辊筒66的辊筒轴上固设第一从动轮67,在第一从动轮67上套设第一传动带68的一端,第一传动带68的另一端套置于第一主动轮69上,第一主动轮69固定在第二电机70的动力输出轴的轴端,第二电机70固装在第二平台82上。当第二电机70工作,便由第一主动轮69通过第一传动带68带动第一从动轮67旋转,从而使梳毛辊筒66朝着图3中标示在梳毛辊筒66上的箭头方向运动。上面提及的第一主、从动轮69、67优选但不限于的是采用皮带轮,相应地第一传动带68采用三角皮带。在梳毛辊筒66的表面通体地布置有梳齿72,并且所有梳齿72的齿尖形成倾斜,倾斜方向朝向下面即将提到的靠板65,优选的倾斜角度为10-35°,较好的为10-25°,更好地为10-20°,最好为15°。作为实施例,所给出的梳齿72是以规则形式构成于梳毛辊筒66上的,所谓的规则形式是指每排梳齿72之间形成有相同的间隔距。因此,如果将梳齿72以无规律可循的方式布置于梳毛辊筒66的表面,那么这种方式即为不规则形式,从实际的使用效果出发,优选前者。梳齿72的作用是对示意在图3中的短纤维棉毯83梳取短纤维102(图4示)。
箱体81所对应于梳毛辊筒66的后侧或称箱体81的背部隔设出有以扁平形状出现的气流槽61,该气流槽61的上部探出于箱体81并且窄缩成一个用将具有压力的气流引入到气流槽61中的气流罩63,气流罩63的顶部的中央进而收拢构成有一用于接应压力空气即压缩空气的进气口64,由与压缩空气气流装置如空压机实行联结的管路将空气引入进气口64;气流槽61的中部并且在对应于梳毛辊筒66处与箱体81的箱腔相通,由图2晰示,梳毛辊筒66的长度方向的一部分探入到气流槽61中,以便使由梳齿728梳取的短纤维102进入气流槽61,进而由来自于进气口64的空气将短纤维102驱出;气流槽61的下部穿过第二平台82即伸展到第二平台82的下方,形成进一步扁平状窄缩的喷棉管80。由此可知,在进气口64所引入到气流槽61中的气流的作用下,通过气流作用而迫使由梳毛辊筒66上的梳齿72梳取的短纤维102从喷棉管80的喷口79喷出。由于喷棉管80自第二平台82的下方一直延设到对应于前述的喷丝咀96的前方,因此从喷棉管80的喷口79喷出的短纤维102便可有效地与喷丝咀96喷出的热熔融纤维101(图4示)汇合形成熔喷纤维层103。
短纤维输送机构的驱棉罗拉62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罗拉调整装置枢接,驱棉罗拉62的中部对应于梳毛辊筒66的后上方,并且驱棉罗拉62的其中一端即图3所示的左端与罗拉驱动装置传动联结。一对罗拉调整装置各包括一压臂60,压臂60的一端通过小轴59与箱体81的外壁枢接,压臂60的另一端通过螺杆孔75穿套在调整螺杆76上,而调整螺杆76垂固在与箱体81固定的螺杆座77上,在调整螺杆76的上端套置有弹簧74,并且在调整螺杆76的顶端部配置有调整螺母73。当顺时针或逆时针调节调整螺母73时,便可通过弹簧74对压臂60作用,使压臂60上翘或下坠,由于驱棉罗拉62是枢置在压臂60的近中部的,因此当压臂60的尾部抬高时,驱棉罗拉62也抬高,反之亦然。当驱棉罗拉62被抬高时,那么其与靠板65之间的引棉通道变大,反之则变小,以适应短纤维棉毯83的厚度,以及能满足驱棉罗拉62使示意在图3中的短纤维棉毯83顺着引棉通道向下驱赶的要求。靠板65与箱体81的长度方向的对应箱壁的内侧固定,位置大体上对应于梳毛辊筒66的侧上方,并且还对应于气流槽61的气槽板61a(具体见图2)。上面提到的并且晰示于图3中的短纤维棉毯83由枢置于一对由图2晰示的轴座支撑95a上的短纤维棉卷输送辊95输送,一对轴座支撑95a既可以直接设置在第二平台82上,也可能另行配设在第二平台82的附近,本实施例择前者。此外,在箱体81上方铰设有一扇用于将梳毛辊筒66处于盖闭状态的护盖71。当安装在第二平台82上的罗拉驱动装置的第三电机55工作时,由第三电机55的输出轴上的第五链轮56通过第二链条57带动第六链轮58,由于第六链轮58是与驱棉罗拉62相固定的,因此由第六链轮58带动驱棉罗拉62旋转,又由于驱棉罗拉62是与由短纤维棉卷输送辊95输出的并且引入于所述的引棉通道中的短纤维棉毯83(图3晰示)接触的,因此它能使短纤维棉毯83向下驱运,供梳毛辊筒66上的梳齿72梳取短纤维102。
请见图4并且结合图1至图3,申请人叙述本实用新型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与熔融挤压机构、短纤维输送机构协同工作的工作原理,熔融挤压机构的电动机85工作,螺杆箱91运行,由螺杆箱91中的螺杆将进料斗90喂入的聚丙烯粒子熔融挤出,经通道上的加热头92、过滤网93进入喷丝头98,从喷丝咀96喷出,喷出的物料为热熔融纤维101。在前述的熔融挤压机构工作的同时短纤维输送机构以及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型机构俱处于工作状态。自短纤维棉卷输送辊95上退绕(解)出的短纤维棉毯83进入靠板65与驱棉罗拉62之间的引棉通道,驱棉罗拉62在罗拉驱动装置的作用下旋转,将短纤维棉毯83向下拽引,抵达梳毛辊筒66,由梳毛辊筒66上的起拉毛作用的梳齿72梳取,梳取的短纤维102表现为蓬松状,进入到气流槽61中,由于气流槽61的进气口64是由管路与具有压力空气的气源联结的,因此由进气口64引入的气流迫使短纤维102自气流槽61下部的喷棉管80的喷口79喷出,而由于喷棉管80的管口恰好位于喷丝头98的前方,更具体地讲正好对应于喷丝咀96的前方,于是,短纤维102便与喷丝咀96喷出的材质为聚丙烯的热熔融纤维101相互汇合粘连在一起,形成由图4示意的犹如连续的鱼鳞般模样的蓬松的熔喷纤维层103。与此同时,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复合成型机构的上、下布帘辊16、17上引出的两幅第一、第二无纺纤维布52、54分别经上过渡辊14和一对第一、第二下过渡辊51、50的过渡后引及到上、下复合辊49、48上,由于上、下复合辊49、48上分别布满有吸气孔5,且吸气孔5与开设在上、下引气管47、45上的通气口4相通,又由于上、下引气管47、45的两端各通过对接的管路与负压发生器或称抽真空装置如负压风机联结,因此在负压作用下,能使第一、第二无纺纤维布52、54可靠地贴置在上、下复合辊49、48的辊壁上。因前述的由熔融挤压机构与短纤维输送机构协同作用而得到的热熔融纤维层101被喷至于一对上、下复合辊49、48彼此形成的辊唇唇口,即喷入到第一、第二无纺纤维布52、54之间,因此能使行经到上、下复合辊49、48之间的第一、第二无纺纤维布52、54在负压作用下将热熔融纤维层101包络,在上、下复合辊49、48的后侧即出布口一侧形成蓬松、柔软、富有弹性的熔喷无纺布成品53(图4示)。熔喷无纺布成品53经导布辊21导出并由作为主动辊的成卷辊22收卷,由于成卷辊22为主动辊,因此,上、下布帘辊16、37属于被动辊,无须配备单独的退布动力。经申请人将相同克重的熔喷无纺布成品53与天然羽绒交付测试部门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透气性、保暖性、弹性等指标均优于天然羽绒。所以,利用本实用新型加工机可为我国羽绒服装、床上用品用垫材提供技术保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推荐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不仅能将热熔融纤维层101可靠络合,而且当热熔融纤维层101的厚薄度发生变化时可通过对调整件18的调节,使上、下复合辊49、48的辊隙改变到适应程度,以及,能通过轴座支架调整装置对轴座支架19的高度进行调节,确保一对上、下复合辊49、48之间的水平中心与熔融挤压机构的喷丝咀96、喷棉管80的喷口79相对应,从而能保障复合成型的工艺要求。

Claims (10)

1、一种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它包括机架(1)、一对设在机架(1)上部偏前端的保持上下平行关系的并且还彼此传动联结的上、下复合辊(49、48)、一枢设在机架(1)上部偏后端的用于将上、下复合辊(49、48)复合成型后的熔喷无纺布成品收集的成卷辊(22)、一设在机架(1)上的与上、下复合辊(49、48)中的任意一个复合辊传动联结的复合辊驱动装置以及一设在机架(1)上的与所述的成卷辊(22)传动联结的成卷辊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一轴座支架(19)和一对用于与抽真空装置实现管路联结的上、下引气管(47、45),该轴座支架(19)设置在轴座支架调整装置上,轴座支架调整装置设在所述的机架(1)的上部偏前端;一对上、下引气管(47、45)以上下平行关系地设置在轴座支架(19)上,在上、下引气管(47、45)的长度方向上各开设有至少一道位置彼此对称的通气口(4),并且,上引气管(47)可上、下调整地设置在轴座支架(19)上;所述的上、下复合辊(49、48)分别以空套形态地枢置在上、下引气管(47、45)上,并且在上、下复合辊(49、48)的辊体上开设有与所述的通气口(4)相通的用于将空气吸入到通气口(4)中去的吸气孔(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座支架(19)的宽度方向的对应两侧各向上延设有一龙门架(36),所述的上引气管(47)的两端分别与一对调整座(20)固定,而一对调整座(20)与龙门架(36)的彼此相对应的左右内壁滑配,并且,一对调整座(20)的顶端各与设置在龙门架(36)顶部的调整件(18)固联,所述的下引气管(45)的两端分别与一对管座(23)固定,而一对管座(23)在对应于所述的调整座(20)的下方与龙门架(36)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座支架调整装置包括一手轮轴(28)、一对传动伞齿轮(29)、一手轮(34)、两对蜗轮箱(42)、一对蜗杆轴(39)以及一对蜗杆轴伞齿轮(38),手轮轴(28)的两端枢置在机架(1)的对应两侧,一对传动伞齿轮(29)固设在手轮轴(28)上,手轮(34)固定在手轮轴(28)的任意一端,两对蜗轮箱(42)分别在对应于所述的轴座支架(19)两端的四个角部的下方与机架(1)固定,每一对蜗轮箱(42)由一蜗杆轴(39)传动联结,每根蜗杆轴(39)上固设一蜗杆轴伞齿轮(38),各蜗杆轴伞齿轮(38)与对应的传动伞齿轮(29)啮配,所述的轴座支架(19)的四个角部分别与两对蜗轮箱(42)的调整螺杆(44)的顶部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引气管(47、45)的管腔内并且延管腔的长度方向分别通过上、下引气管隔板(46、43)隔设出有引气腔(2),引气腔(2)与所述的通气口(4)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通气口(4)为贯通的槽或间布的孔中的任意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引气管隔板(46、43)彼此构成八字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轴座支架(19)的长度方向的一侧枢设有一用于导入无纺纤维布的第一下过渡辊(51),长度方向的另一侧枢设有一用于将熔喷无纺布成品导出的导布辊(2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下复合辊(49、48)的同一端端部分别固设有上、下复合辊齿轮(7、6),上、下复合辊齿轮(7、6)彼此啮合而构成传动联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合辊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一电机(17),配置在第一减速箱(15)上,第一减速箱(15)固定在机架(1)上,在第一减速箱(15)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固设有第一链轮(13),第一链轮(13)上套设第一链条(12)的一端,第一链条(12)的另一端套置在第二链轮(10)上,第二链轮(10)与小齿轮(11)固定,小齿轮(11)枢置在固设于机架(1)上的小齿轮座(9)上,并且与所述的上、下复合辊(49、48)的任意一根复合辊相联结。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成卷辊驱动装置包括一第二电机(32),该第二电机(32)与第二减速箱(31)组配而安装在机架(1)上,在第二减速箱(31)的末级动力输出轴上固设第三链轮(30),第三链轮(30)上套置第二链条(27)的一端,第二链条(27)的另一端套接在第四链轮(24)上,第四链轮(24)固定在成卷辊(22)的辊轴轴端。
CNU2008200325395U 2008-02-18 2008-02-18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5592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25395U CN201165592Y (zh) 2008-02-18 2008-02-18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325395U CN201165592Y (zh) 2008-02-18 2008-02-18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65592Y true CN201165592Y (zh) 2008-12-17

Family

ID=40190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325395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65592Y (zh) 2008-02-18 2008-02-18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65592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2877A (zh) * 2010-08-31 2011-02-02 东莞市爱克斯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熔喷无纺布生产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962877A (zh) * 2010-08-31 2011-02-02 东莞市爱克斯曼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小型熔喷无纺布生产线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572506A (zh) 用于纤维或纤维束的进给装置
CA2592610C (en) A plant for producing a fibre web of plastic and cellulose fibres
CN100587145C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短纤维输送机构
CN201165591Y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
US3002849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forming nonwoven fabric
CN101173419A (zh) 纺粘涤纶厚型针刺非织造布的生产方法
CN100575585C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CN101857989B (zh) 气压喂棉箱
JPS633067B2 (zh)
CN100587146C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
CN114075718A (zh) 一种吸水复合非织造布及其制造方法
CN201165592Y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复合成型机构
CN107881602B (zh) 一种以废旧衣物生产纤维毡的设备
CN201165590Y (zh) 熔喷无纺布加工机的短纤维输送机构
CN203034226U (zh) 熔喷双滚筒接收机
CN204185604U (zh) 一种和毛装置
CN105904802A (zh) 数码提花功能沙发面料的制作方法
CN111347741B (zh) 一种降解期可选择的可降解生态无纺布及其生产设备
CN113215726B (zh) 一种智能无纺布熔喷机及无纺布生产工艺
CN104372449B (zh) 一种和毛装置
CN103648350B (zh) 清扫工具中清扫部的起毛装置及清扫工具中清扫部的起毛方法
CN201793828U (zh) 气压喂棉箱
CN208685177U (zh) 一种纺粘无纺布成网机
CN212288780U (zh) 一种吸音棉热复合设备
CN210134197U (zh) 一种羊毛均匀投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080218

C25 Abandonment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o avoid double pate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