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59725Y -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 Google Patents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59725Y
CN201159725Y CNU2008200010380U CN200820001038U CN201159725Y CN 201159725 Y CN201159725 Y CN 201159725Y CN U2008200010380 U CNU2008200010380 U CN U2008200010380U CN 200820001038 U CN200820001038 U CN 200820001038U CN 201159725 Y CN201159725 Y CN 20115972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pipe
temperature
detection piece
elevating bracket
test platfor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1038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文
陈次郎
游本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roma ATE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IHUI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HUI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ZHIHUI TECH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001038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5972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5972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5972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Using Thermal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所述的测试平台的固定座设有具定位槽的测试台,所述的测试台底部贴附有一发热元件与一吸热元件,又所述的固定座两侧分别设有以扣件扣合在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的第一升降座与第二升降座,以方便快速更换其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且同时解决需维修完毕始能继续检测的问题,又所述的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上同时设有温度感测器与末端相互分离以增加侦测待测热管温度准确性的温度感测线,且所述的第一检测件以及第二检测件与温度感测器间具有可达到缓冲的弹性元件,以降低温度感测器与温度感测线因多次触碰待测热管的磨损问题。

Description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管测试平台,尤指一种可降低温度感测器、温度感测线磨损问题且温度感测线的末端可相互分离以提高测试效率,以及检测件更换方便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电脑的使用是相当的普遍,且电脑的速度越来越快,CPU耗电量也越来越大,故散热的问题也相对的重要,传统的散热方式大多是使用散热鳍片进行散热,但其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有限,故许多业者已逐渐使用热管进行散热。
热管内部是接近真空状态,而其管材内壁衬以易吸收作动流体的多孔质毛细结构层,且在热管内具有流体,其中有90%的水分,其中则是增加热传导的添加物,而其工作原理是当蒸发段吸收热量使蕴含在毛细结构层中的液相作动流体蒸发,并使蒸汽压升高,而迅速将产生的高热焓蒸气流沿中央的通道移往压力低的冷凝段散出热量,凝结液则凭借毛细结构层的毛细力再度返回蒸发吸收热量,如此凭借作动流体相变化过程中吸收与散出大量濳热的循环,进行连续性的热传输,以致热管可在温度几乎保持不变的状况下扮演快速传输大量热能的超导体。
又,一般热管在制造完成后,为确保多量制成热管品质的好坏,都需先对热管进行热传量的检测工作,以有效确保热管的散热品质。
请参阅图1与图2所示,是现有热管检测装置的立体外观图与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所述的检测装置1具有一测试台11,所述的测试台11下贴附有发热元件12与散热元件121,且在所述的测试台11上凹陷有测试沟槽111,而其测试方法是将连接于温度显示仪表13上所连接的温度感测线131摆设在测试沟槽111上,而后将待测热管14紧压贴附在温度感测线131上,且同时摆设在测试沟槽111内进行测试所述的待测热管14的加热端141与散热端142的温度差异,或将其待测热管14放置在测试沟槽111后,再放置温度感测线131在所述的待测热管14上,上述现有技术所测试出的热传量不准确,且所述的温度感测线131容易因过度紧压而断裂。
请参阅图3所示,是另一现有热管检测装置的立体外观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所述的检测装置2具有一测试台21,所述的测试台21下贴附有发热元件22,且在所述的测试台21上凹陷有测试沟槽211,并在所述的测试台21上端设有可升降的检测件212,以经由所述的检测件212重复升降进行检测在测试沟槽211内的待测热管23,上述现有技术的检测件212如损坏时,需将所述的检测件212拔除进行维修,故所述的检测装置2需长时间停止检测,直至所述的检测件212维修完毕。
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现有的问题与缺失,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设计人与从事此行业的相关厂商所亟欲研究改善的方向所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可降低温度感测器磨损问题且温度感测线的末端可相互分离以提高测试效率,而且检测件更换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平台包括有:
一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设有测试台,所述的测试台上设有定位槽;
一第一升降座,所述的第一升降座是设在固定座一侧上缘,且所述的第一升降座设有一以扣件扣合的第一检测件,所述的第一检测件内设有至少一温度感测器;
一第二升降座,所述的第二升降座是设在固定座另一侧上缘,且所述的第二升降座设有一以扣件扣合的第二检测件,所述的第二检测件内设有至少一温度感测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可针对现有检测装置所存在的温度感测线容易因过度紧压而断裂与检测件如损坏时,需将所述的检测件拔除进行维修,故所述的检测装置需长时间停止检测,直至所述的检测件维修完毕的问题点加以突破,达到可解决温度感测线因过度紧压而断裂与可经由扣件快速更换其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以解决在毁损时需长时间停止检测动作的实用进步性。
2.本实用新型使所述的温度感测器触碰在待测热管上时,可经由弹性元件产生一缓冲的力量,以降低温度感测器与温度感测线因多次触碰待测热管的磨损问题,而同时保有定值的接触压力,减少因接触压力变化产生的温度测量误差。
3.本实用新型可经由一插件导通于温度显示仪器,而所述的两温度感测线相互分离时可令所述的第一检测件与第二检测件在未触碰待测热管时,其两温度感测线在所述的温度显示仪器上不显示其本身的温度,可有效增加在侦测待测热管温度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热管检测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现有热管检测装置的实施示意图;
图3是另一现有热管检测装置的立体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A、图5B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实施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检测装置1;测试台11;测试沟槽111;发热元件12;散热元件121;温度显示仪表13;温度感测线131;待测热管14;加热端141;散热端142;检测装置2;测试台21;测试沟槽211;检测件212;发热元件22;待测热管23;测试平台3;固定座4;测试台41;定位槽411;发热元件42;吸热元件421;第一升降座5;第一驱动装置51;扣件52;第一检测件53;对扣件531;沟槽532;温度感测器533;弹性元件534;第二升降座6;第二驱动装置61;扣件62;第二检测件63;对扣件631;沟槽632;温度感测器633;弹性元件634;温度感测线635;插件636。
具体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以及功效,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以及构造,兹绘图就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俾利完全了解。
请同时参阅图4以及图5A、图5B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以及局部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测试平台3是包括有固定座4、第一升降座5、第二升降座6所构成,其中:
所述的固定座4的适当位置处设有测试台41,所述的测试台41上凹陷有以铜、铝等导热性良好的金属制成的定位槽411,且所述的测试台41底部贴附有一发热元件42与吸热元件421,又所述的固定座4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升降座5与第二升降座6,所述的第一升降座5与第二升降座6上侧分别延伸有第一驱动装置51与第二驱动装置61。
其中所述的第一升降座5上具有一扣件52,所述的扣件52是扣合在第一检测件53的对扣件531上,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侧边凹陷有对应于定位槽411的沟槽532,所述的沟槽532上具有两侧相互对应的温度感测器533,所述的各温度感测器533与第一检测件53间具有一弹性元件534,且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与各温度感测器533内分别穿设有两温度感测线535,且其两温度感测线535所述的末端是相互分离,而另一末端是同时连接有一插件536。
其中所述的第二升降座6上具有一扣件62,所述的扣件62是扣合在第二检测件63的对扣件631上,所述的第二检测件63侧边凹陷有对应于定位槽411的沟槽632,所述的沟槽632上具有两侧相互对应的温度感测器633,所述的各温度感测器633与第二检测件63间同时具有一弹性元件634,且所述的第二检测件63与各温度感测器633内分别穿设有两温度感测线635,且其两温度感测线635所述的末端是相互分离,而另一末端是同时连接有一插件636。
凭借上述的结构、组成设计,兹就本实用新型的使用作动情形说明如下,请同时参阅图6以及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以及局部实施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上述构件动作时,是先将其温度感测器533、633经由温度感测线535、635所延伸的插件536、636导通至温度显示仪器7上,此时,所述的温度感测线535、635的末端是呈相互分离的状态,故所述的温度显示仪器7未有温度显示,可有效增加在侦测待测热管8温度的准确性,而后即可将待测热管8放置在测试台41的定位槽411(请参阅图4所示)上,以令测试台41底部贴附的发热元件42与散热元件421可分别传导热能至待测热管8与吸收待测热管8的热能,且使所述的待测热管8两端形成为加热端81与散热端82,并启动其第一驱动装置51与第二驱动装置61以分别带动第一升降座5与第二升降座6,使其第一升降座5与第二升降座6分别对应固定座4进行升降移动,且同时所述的第一升降座5与第二升降座6所扣合的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随之升降移动,以令其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可方便升降且贴附在待测热管8上。
其中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贴附在待测热管8上时,其第一检测件53的沟槽532(请参阅图5A所示)是可对应于定位槽411(请参阅图4所示)上,且所述的沟槽532(请参阅图5A所示)内的温度感测器533同时贴附在待测热管8上,而所述的温度感测器533与第一检测件53间的弹性元件534是可供给一缓冲的力量,以降低所述的温度感测器533与温度感测线535磨损在待测热管8的问题,且所述的末端是呈相互分离的温度感测线535贴附在待测热管8后,是可经由所述的待测热管8成为两温度感测线535相互导通的媒介,且同时可经由温度感测线535与温度感测器533进行侦测所述的待测热管8的温度,以正确将其待测热管8的加热端81的温度显示在温度显示仪器7上,又其中所述的两温度感测线535末端同时仍可呈相互焊接。
其中所述的第二检测件63贴附在待测热管8上时,其第二检测件63的沟槽632(请参阅图5B所示)是可对应于定位槽411(请参阅图4所示)上,且所述的沟槽632(请参阅图5B所示)内的温度感测器633同时贴附在待测热管8上,而所述的温度感测器633与第二检测件63间的弹性元件634是可供给一缓冲的力量,以降低所述的温度感测器633与温度感测线635磨损在待测热管8的问题,且所述的末端是呈相互分离的温度感测线635贴附在待测热管8后,是可经由所述的待测热管8成为两温度感测线635相互导通的媒介,且同时可经由温度感测线635与温度感测器633进行侦测所述的待测热管8的温度,以正确将其待测热管8的散热端82的温度显示在温度显示仪器7上,又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可分别侦测至待测热管8的加热端81与散热端82,而所述的加热端81与散热端82分别经由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将温度显示在温度显示仪器7,且同时可测量出加热端81与散热端82间的温度差异,以令其待测热管8可经由所述的测试平台3有效且快速测试其品质优劣,且同时可降低磨损问题与增加侦测待测热管8温度的准确性,又其中所述的两温度感测线635末端同时仍可呈相互焊接。
请配合参阅图5A、图5B以及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以及实施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当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内的温度感测器533、633或温度感测线535、635磨损完毕或损毁时,是可分别将所述的第一升降座5与第二升降座6的扣件52、62分离在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的对扣件531、631,进而快速更换其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以解决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在毁损时需长时间停止检测动作,而在维修完毕始能继续检测的问题。
因此,请参阅全部附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现有技术相较,着实存在下列优点:
一、所述的第一升降座5设有一以扣件52扣合的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升降座6设有一以扣件62扣合的第二检测件63,以令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内的温度感测器533、633或温度感测线535、635磨损完毕或损毁时,可经由扣件52、62与对扣件531、631快速更换其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以解决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在毁损时需长时间停止检测动作,而在维修完毕始能继续检测的问题。
二、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以及第二检测件63与各温度感测器533、633间分别可增设有弹性元件534、634,俾使所述的温度感测器533、633触碰在待测热管8上时,可经由弹性元件534、634产生一缓冲的力量,以降低温度感测器533、633与温度感测线535、635因多次触碰待测热管8的磨损问题,而同时保有定值的接触压力,减少因接触压力变化产生的温度测量误差。
三、其两温度感测线535、635穿设在温度感测器533、633的末端分别可为相互分离或相互焊接,而另一端同时连接有一插件536、636,以经由所述的插件536、636导通于温度显示仪器7,而所述的两温度感测线535、635相互分离时可令所述的第一检测件53与第二检测件63在未触碰待测热管8时,其两温度感测线535、635在所述的温度显示仪器7上不显示其本身的温度,可有效增加在侦测待测热管8温度的准确性。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平台包括有:
一固定座,所述的固定座设有测试台,所述的测试台上设有定位槽;
一第一升降座,所述的第一升降座是设在固定座一侧上缘,且所述的第一升降座设有一以扣件扣合的第一检测件,所述的第一检测件内设有至少一温度感测器;
一第二升降座,所述的第二升降座是设在固定座另一侧上缘,且所述的第二升降座设有一以扣件扣合的第二检测件,所述的第二检测件内设有至少一温度感测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试台底部贴附有一发热元件与一散热元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升降座上延伸有一第一驱动装置,以驱动第一升降座对应固定座进行升降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升降座上延伸有一第二驱动装置,以驱动第二升降座对应固定座进行升降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感测器内穿设有两温度感测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度感测器分别与第一检测件以及第二检测件间增设有弹性元件。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温度感测线穿于温度感测器的末端相互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温度感测线穿于温度感测器的末端相互焊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装置是气缸、油压缸或者步进马达。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温度感测线相对于温度感测器另一端同时连接有一插件。
CNU2008200010380U 2008-01-14 2008-01-14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972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10380U CN201159725Y (zh) 2008-01-14 2008-01-14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10380U CN201159725Y (zh) 2008-01-14 2008-01-14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59725Y true CN201159725Y (zh) 2008-12-03

Family

ID=401103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1038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59725Y (zh) 2008-01-14 2008-01-14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5972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0277A (zh) * 2014-11-14 2015-02-04 昆山海益博散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致冷芯片式热管性能测试设备
CN109781301A (zh) * 2017-11-10 2019-05-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30277A (zh) * 2014-11-14 2015-02-04 昆山海益博散热器有限公司 一种致冷芯片式热管性能测试设备
CN109781301A (zh) * 2017-11-10 2019-05-21 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768224B (zh) 正反双向热流法测固-固接触热阻的测试方法
CN201281694Y (zh) 材料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CN201159725Y (zh)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CN109884115A (zh) 原位土体水平导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CN109442757A (zh) 一种利用热管测温的突跳式温控装置
CN105277583B (zh) 一种模拟igbt元件发热的装置
CN206656979U (zh) 一种用于测量橡胶和金属间接触热阻的实验装置
CN106596629A (zh) 一种平板微热管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CN102589138A (zh) 显示可用热水量的热水器及其控制方法
CN104122292B (zh) 一种低接触应力条件下接触热阻检测装置
CN206248073U (zh) 一种能检测散热器的导热柱高度的自动检测治具
CN206348090U (zh) 一种裸露式热电偶动态响应时间测量装置
CN103344357B (zh) 一种检测冷媒系统控制参数的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4236158A (zh) 一种测量过冷点或冰点的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02631464U (zh) 地埋管现场换热性能检测试验装置
CN103728336A (zh) 一种检测液体热膨胀系数的装置
CN207300942U (zh) 一种平板微热管的传热性能测试装置
CN105301046A (zh) 换热器热性能检测装置
CN205192994U (zh) 一种换热器热性能检测装置
CN209415786U (zh) 一种利用热管测温的突跳式温控装置
CN201184825Y (zh)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CN204202236U (zh) 一种测量过冷点或冰点的半导体制冷装置
CN202770795U (zh) 一种平板法导热仪
CN207571063U (zh) 一种高温传热性能测定仪
CN205176212U (zh) 一种电路板测试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IMAO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IHUI TECH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09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7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Taoyuan County Inotera Park Huaya Road No. 66

Patentee after: Zhimao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ihui Tech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203

Termination date: 2014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