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84825Y -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 Google Patents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84825Y
CN201184825Y CNU2008200074359U CN200820007435U CN201184825Y CN 201184825 Y CN201184825 Y CN 201184825Y CN U2008200074359 U CNU2008200074359 U CN U2008200074359U CN 200820007435 U CN200820007435 U CN 200820007435U CN 201184825 Y CN201184825 Y CN 20118482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
conductor
heat pipe
measured
thermopai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82000743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庆文
陈次郎
游本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roma ATE Inc
Original Assignee
ZHIHUI TE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IHUI TECH CORP filed Critical ZHIHUI TECH CORP
Priority to CNU20082000743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8482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8482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8482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Temperature Or Quantity Of Hea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属于机电类。热电偶主要可量测待测热导管的表面温度,该热电偶包括有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导体,第一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一接触体;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导体,第二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二接触体。优点在于:降低温度误差,增加耐磨程度;相同的导电材质可以无温度误差,有效延伸温度感测点,实用性强。

Description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电类,特别涉及一种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电脑的使用是相当的普遍,且电脑的速度越来越快,CPU耗电量也越来越大,故散热的问题也相对的重要,传统的散热方式大多是使用散热鳍片进行散热,但其散热鳍片的散热效果有限,故许多业者已逐渐使用热导管进行散热。
热导管内部接近真空状态,其管材内壁衬以易吸收作动流体的多孔质毛细结构层,且在热导管内具有流体,其中有90%的水份,其余则是为增加热传导的添加物,而其工作原理为当蒸发段吸收热量使蕴含于毛细结构层中的液相作动流体蒸发,并使蒸汽压升高,而迅速将产生的高热焓蒸汽流沿中央的通道移往压力低的冷凝段散出热,凝结液则藉毛细结构层的毛细力再度返回蒸发吸收热量,如此藉由作动流体相变化过程中吸收与散出大量潜热的循环,进行连续性的热传输,以致热导管可在温度几乎保持不变的状况下扮演快速传输大量热能的超导体。
又,一般热导管在制造完成后,为确保多量制成热导管品质的好坏,皆需先以热电偶对热导管进行热传量的检测工作,以有效确保热导管的散热品质。
如附图1所示,常用的热电偶1主要包括有第一导线11与第二导线12,第一导线11与第二导线12两末端相互焊接,形成一导通点13,经由该导通点13进行接触于待测热导管14,且导通点13与待测热导管14间具有一接触压力,以有效侦测出待测热导管14所产生的温度,导通点13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形成磨损断路问题,产生接触不良与温度误差的困扰;且如待测热导管14有氧化现象或表面凹凸不平时,待测热导管14经由导通点13所进行的侦测温度不准确。
如附图2所示,另一常用热电偶2主要包括有第一导线21与第二导线22,第一导线21与第二导线22的末端相互分离,形成有两导通处211、221,经由两导通处211、221进行接触待测热导管23,且两导通处211、221与待测热导管23间具有一接触压力,第一导线21或第二导线22的材质相同于待测热导管,以有效侦测出待测热导管23所产生的温度,而该两导通处211、221在长期使用后,容易形成磨损问题,以产生接触不良与温度误差的困扰,且如待测热导管23有氧化现象或表面凹凸不平时,待测热导管23经由导通处211、221所进行侦测的温度不准确,甚至无法侦测到待测热管23的温度,需要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解决了常用热电偶在长期使用后易形成磨损断路与待测热导管有氧化现象或表面凹凸不平时产生接触不良与温度误差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热电偶主要可量测待测热导管的表面温度,该热电偶包括有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导体,第一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一接触体;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导体,第二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二接触体;其中,第一导体与第一接触体为相同的导电材质;第二导体与第二接触体为相同的导电材质;第一接触体可依待测热导管的形体变化为片状或块状其中之一,具最大接触面积及最佳贴附;第二接触体可依待测热导管的形体变化为片状或块状其中之一,具最大接触面积及最佳贴附;第一接触体或第二接触体与待测热导管为相同的导电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第一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一接触体,第二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二接触体,令热电偶进行侦测待测热导管温度时,可增加接触面积以降低温度误差,可增加耐磨程度;第一导体与第一接触体为相同的导电材质,第二导体与第二接触体为相同的导电材质,第一接触体或第二接触体与待测热导管为相同的材质,达到可以无温度误差,有效延伸温度感测点,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常用热电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另一常用热电偶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示意图之三。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热电偶3包括有第一接触部4与第二接触部5,其中,该第一接触部4具有第一导体41,第一导体41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一接触体411,第一导体41与第一接触体411为相同的导电材质;第二接触部5同时具有第二导体51,该第二导体51的一端缘同时延伸有第二接触体511,且第二导体51与第二接触体511为相同的导电材质;第一接触体411或第二接触体511的材质与待测热导管的材质相同。
如附图4所示,上述构件动作时,在使用具有第一导体41与第二导体51的热电偶3进行测试待测热导管6时,第一导体41一端缘所延伸的第一接触体411,与第二导体51一端缘所延伸的第二接触体511可同时接触且贴附于待测热导管6的表面,增加接触于待测热导管6的接触面积以降低因接触不良的侦测温度误差,且同时可增加耐磨程度,第一导体41的另一端缘可导接一插件7,且同时第二导体51另一端缘同时导接至该插件7,该插件7是插接于温度显示器71,进而经由第一接触体411与第二接触体511量测其所贴附的待测热导管6所具有的温度。
第一接触体411与待测热导管6属相同导电材质时,产生有温度感测点,且该温度感测点是延伸至第二接触体511与待测热导管6的接触点,以达到可确切无误量测待测热导管6表面温度的功效,或该第二接触点511与待测热导管6属相同导电材质时,产生有温度感测点,该温度感测点延伸至第一接触体411与待测热导管6的接触点,达到可确切无误量测待测热导管6表面温度的功效。
如附图5及附图6所示,待测热导管6的形体可为圆管、扁管或弯管,故第一导体41的一端缘延伸的第一接触体411可为片状或块状,以经由该片状或块状的第一接触体411贴附于待测热导管6的表面上,以增加接触于待测热导管6的接触面积,以降低侦测温度误差,且同时可增加耐磨程度;又第二导体51的一端缘延伸的第二接触体511同时可为片状或块状,以经由片状或块状的第二接触体511贴附于待测热导管6的表面上,以增加接触于待测热导管6的接触面积,以降低侦测温度误差,且同时可增加耐磨程度。

Claims (6)

1、一种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热电偶主要可量测待测热导管的表面温度,其特征在于:该热电偶包括有第一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具有第一导体,第一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一接触体;第二接触部,该第二接触部具有第二导体,第二导体的一端缘延伸有第二接触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导体与第一接触体为相同的导电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导体与第二接触体为相同的导电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触体为片状或块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接触体为片状或块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接触体或第二接触体与待测热导管为相同的导电材质。
CNU2008200074359U 2008-02-26 2008-02-26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482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74359U CN201184825Y (zh) 2008-02-26 2008-02-26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8200074359U CN201184825Y (zh) 2008-02-26 2008-02-26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84825Y true CN201184825Y (zh) 2009-01-21

Family

ID=402725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820007435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84825Y (zh) 2008-02-26 2008-02-26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8482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1148A (zh) * 2015-06-10 2015-09-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动态法测量火焰温度的热电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58818A (zh) * 2015-10-23 2016-01-20 安徽蓝德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热电阻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931148A (zh) * 2015-06-10 2015-09-23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适用于动态法测量火焰温度的热电偶及其制造方法
CN105258818A (zh) * 2015-10-23 2016-01-20 安徽蓝德仪表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热电阻
CN105258818B (zh) * 2015-10-23 2018-11-27 安徽蓝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端面热电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705381U (zh) 一种测量土壤容重的探头
CN201281694Y (zh) 材料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CN105572163B (zh) 混凝土干燥状态下导热系数测定装置
CN204241124U (zh) 一种宽量程ntc测温装置
CN201184825Y (zh) 热电偶接触的结构改良
CN105044153A (zh) 一种原油含水率检测装置及方法
CN203587590U (zh) 一种纺织品无损检测甲醛含量测试装置
CN201788161U (zh) 基于点热源法的土壤热阻系数测量探头
CN205080081U (zh) 太阳能重力热管最大传热功率的测量装置
CN112903748B (zh) 一种饱和软土界面接触热阻及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方法
CN202903711U (zh) 高温真空太阳能集热管热损检测装置
CN202453313U (zh) 墙体试块热性能检测环境仓
CN101936932A (zh) 基于点热源法的土壤热阻系数测量探头
CN201477058U (zh) 建筑墙体保温性能动态测试装置
CN201653945U (zh) 液体导热系数的瞬态测量装置
CN102071671B (zh) 可测土体热传导系数的能源环境静力触探探头
CN108287579A (zh) 一种控制精度高的温度控制装置
CN202994698U (zh) 一种热导率测量探针
CN208672176U (zh) 一种伸缩式温度传感器
CN103630569A (zh) 一种基于容积热质测定材料中异质含量的方法
CN201159725Y (zh) 热管测试平台的改进结构
CN201181284Y (zh) 一种蒸汽干度测量仪
CN205426383U (zh) 温度测量探头和系统
CN209342644U (zh) 一种石墨烯材料热导率的测量装置
CN209415786U (zh) 一种利用热管测温的突跳式温控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Owner name: ZHIMAO ELECTRONIC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ZHIHUI TECH CORP.

Effective date: 20110927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0927

Address after: Chinese Taiwan Taoyuan County Inotera Park Huaya Road No. 66

Patentee after: Zhimao Electronic Co., Ltd.

Address before: Hsinchu City, Taiwan, China

Patentee before: Zhihui Tech Corp.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90121

Termination date: 201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