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42501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42501Y
CN201142501Y CNU2007200572330U CN200720057233U CN201142501Y CN 201142501 Y CN201142501 Y CN 201142501Y CN U2007200572330 U CNU2007200572330 U CN U2007200572330U CN 200720057233 U CN200720057233 U CN 200720057233U CN 201142501 Y CN201142501 Y CN 20114250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rminal
projection
electric connector
tin ball
contain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5723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40070210&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201142501(Y)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5723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4250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4250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4250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芯片模组电性连接至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设有贯穿该两表面的多个端子收容槽,且对应每一端子收容槽,在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凸块,并位于端子收容槽附近;多个端子,分别收容于相应的端子收容槽中;以及多个锡球,分别对应相应的端子收容槽并嵌设固定于各凸块之间,且与相应的端子相抵接。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将锡球固定凸块上,相对于现有的将锡球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可以增加焊接时的热传导,使得锡球熔化效果好,从而能显著提高焊接良率,保证电连接器的正常运作。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指电性连接芯片模组与电路板的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电路的日益进步,芯片模组的位愈来愈高,速度也愈来愈快,所以与芯片模组对接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数量也相应愈来愈多,而这种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容设于绝缘本体内的多个端子及与端子相对应的锡球,绝缘本体设有端子收容槽,端子收容于相应的端子收容槽内,且锡球也固设在端子收容槽的底端,并与端子相对接。
电连接器一般都是通过表面焊接方式(SMT:Surface Mounted Technology)将端子焊接固定在电路板上,从而将电连接器电性连接至电路板。焊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为了让锡球很好的熔化,对加热温度、各加热阶段的时间等方面要求均特别严格,稍不注意即会导致不良品的形成,如未测试出,将严重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作。目前一般的做法是,先将电连接器放在电路板上,然后将它们一起通过回焊炉,使锡球受热熔化,以将端子与电路板上的焊垫相焊接。但由于目前的电连接器中由于锡球是固设于端子收容槽中,热量不容易到达锡球,且锡球上下方的受热也不均衡,从而导致锡球不能很好的熔化。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锡球熔化效果好的电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用于将芯片模组电性连接至电路板,包括:一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设有贯穿该两表面的多个端子收容槽,且对应每一端子收容槽,在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凸块,并位于端子收容槽附近;多个端子,分别收容于相应的端子收容槽中;以及多个锡球,分别对应相应的端子收容槽,并嵌设固定于各凸块之间,且与相应的端子相抵接。
本实用新型由于是将锡球固定凸块上,相对于现有的将锡球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中,可以增加焊接时的热传导,使得锡球熔化效果好,从而能显着提高焊接良率,保证电连接器的正常运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的模具的立体图;
图3为图2所示模具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4为图2所示模具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的立体图;
图6为图5所示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的仰视图;
图8为图7所示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绝缘本体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10为图9所示绝缘本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11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端子与端子料带的立体组合图;
图12为图11所示端子的立体图;
图13为图11所示端子的前视图;
图14为图11所示端子与端子料带的俯视图;
图1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结合端子料带的立体组合图;
图16为图15所不电连接器结合端子料带的俯视图;
图17为图16所示电连接器断开端子料带的立体图;
图18为图17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19为图18所示电连接器在A-A方向剖视图;
图20为图17所示电连接器在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图21为图20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22为图21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23为图22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5为图24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26为图24所示电连接器的仰视图;
图27为图26所示电连接器的局部放大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于将芯片模组(图未示)电性连接至电路板(图未示),包括:一绝缘本体10、多排端子20及与端子20相对的锡球30,其中绝缘本体10设有多排端子收容槽11,端子20对应收容其中;锡球30夹设在端子收容槽11,并与相应的端子20相抵接。
所述绝缘本体10具有大致成矩形区域的四侧边,并具有一第一表面12及与该第一表面12相对的第二表面13(如图1),实际上,第一表面12为绝缘本体10的上表面,第二表面13为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所述端子收容槽11贯穿该两表面12、13,并对应每一端子收容槽11。
从绝缘本体10的俯视图上看,所述每一端子收容槽11包括连接在一起的三组边,分别为第一组边、第二组边与第三组边。
所述第一组边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对的第一条边1111与第四条边1112,且第一条边1111与第四条边1112为相邻端子收容槽11在沿排的横向上的最外边的形成的两条直线,且该两条直线与所在排形成的直线LL平行。
如图6所示,第二组边也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对的第二条边1121与第五条边1122;第三组边113也包括相互平行且相对的第三条边1131与第六条边1132,实际上第一条边1111、第二条边1121、第三条边1131、第四条边1112、第五条边1122及第六条边1132是按逆时针排列在端子收容槽11上,且第一组边111的其中一条边与邻接的第二组边112的其中一条边之间具有角度,该夹角为钝角,最佳为120度,即:第一条边1111与第二条边1121之间的角度为120度,第四条边1112与第五条边1122之间的角度为120度。
每一端子收容槽11实际位于第一组边、第二组边及该两组边的延长线围成的区域内,而第三组边也位于该两组边的延长线分别组成的两区域(未图示),且第三组边的两条边1131、1132分别与邻接的第一组边的两条边1111、1112相互垂直,即:第一条边1111与第六条边1132之间的夹角为90度,第三条边1131与第四条边1112之间的夹角为90度。
图2至图4为绝缘本体10的端子收容槽11的模具50的示意图,在制造端子收容槽11的模具50成型过程中,首先通过磨床在模具50上磨出与端子收容槽11的第二组边112对应的相对的两边51、52,接着再通过磨床在模具50上磨出与端子收容槽11的第一组边111对应的相对的两边53、54,这样可加工出端子收容槽11的大概轮廓,最后通过电火花加工方式在模具50上加工出与端子收容槽11的第三组边113对应的相对的两边55、56,以此就可以完成端子收容槽11的模具50制造,接着通过模具50直接加工端子收容槽111,从而较快制造端子收容槽11,而且只是通过磨床和电火花的制造工序,加工工序简单。当然端子收容槽11也可只设有第一组边与第二组边,或者设三组以上的边,只要端子收容槽位于该两组边及该两组边的延长线所围成的区域内,使端子收容槽的模具制造工序简单,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第一条边1111和端子收容槽11的第四条边1112与所述排形成的直线平行;且相邻两端子收容槽11的第二条边1121和第五条边1122与端子所在排形成的直线成锐角,使端子收容槽11倾斜一定角度,有利于容设其中的端子20能倾斜一定角度,加大相邻端子20之间的距离,有利于端子20密集化排列在端子收容槽11内;相邻两端子收容槽11的第三条边1131和第六条边1132与端子所在排形成的直线成直角。
如图8至图9,所述端子收容槽11为一不规则的形状,且端子20与端子收容槽11之间各个方向均具有间隙(如图15),每一端子收容槽11内设有相对的第一挡块114与第二挡块115,且该第一挡块114与第二挡块115的模具是通过电火花的加工方式成型的,其中第一挡块114略低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表面12,并位于第一条边1111与第二条边1121的交界处,且该第一挡块114与第五条边1122围设一开槽116,该开槽116未与绝缘本体10的第二表面12相贯通,并在开槽116的底部设有一凸块117,该凸块117由绝缘本体的第二表面13向外凸出形成,并位于端子收容槽11底端的附近,在端子收容槽11内,凸块117位于第一挡块114的另一侧,从绝缘本体10的俯视图上看,可以看到第一挡块114的两侧都设有凸块117,且所述锡球30嵌设固定于各凸块117之间(如图18)。
第二挡块115也略低于绝缘本体10的第一表面12,并位于第三条边1131与第四条边1112的交界处,且该第一挡块115也与第五条边1122围设一通槽118,该通槽118与绝缘本体10的第二表面12相贯通,且通槽118与开槽116在沿着端子收容槽11的第五条边1122所在直线方向是连通在一起。
图6至图10为绝缘本体10的仰视图,在所述每一端子收容槽11的侧边还设有突起14,该突起14大致呈楔形。
图11至图14为端子20的示意图,并同时参阅图17至图21,所述端子20与端子料带40一体冲压成型,并容设于对应的端子收容槽11内,且端子20与端子收容槽11之间各个方向均具有间隙(如图15),每一端子20包括:一基部21及由该基部21一端延伸的一弹性臂22与一固持部23,所述端子20还包括由基部21在所述弹性臂22相对另一端设有的一焊接部24。
所述基部21为一板体,包括与弹性臂22连接的一主体部211及由该主体部211的一侧延伸的一中间部212,该中间部212与所述固持部23连接在一起。
所述固持部23也为一板体,并与基部21位于同一平面内,该平面在图18中定义为平面P,且该固持部23与基部21收容于端子收容槽11的开槽116和通槽118组合的区域内(如图6)。所述固持部23包括与端子料带40连接的一料带连接部231及由该料带连接部231向下延伸的一卡持部232。
料带连接部231位于基部21的一侧,且其端部为端子20与端子料带40之间的预断处2311,且端子收容槽11收容端子料带连接部231的区域由外至内呈渐缩的结构(如图5和图15),从而可方便在预断处2311将端子20与端子料带41断开,并在端子料带40上设有与料带连接部231连接的一纵长的连接条41,该连接条41一端与料带连接部231连接,另一端设有一折弯部42,该折弯部42使端子20与端子料带40之间存在一偏转角度。
由于固持部23也为一板体,其料带连接部231也与基部21在同一平面内,即平面P,从而在端子20从端子料带40上切断时,防止料带连接部231有较大的偏转而导致端子20发生偏转,从而可使端子结构较稳定。
所述平面P与端子20所在排形成的直线GG成锐角γ,而实际上端子20所在排形成的直线GG就是端子料带40的方向(如图14和图16),且平面P邻近端子收容槽11的第五条边1122平行或重迭(即第二组边112中的一条边,如图16),以抵靠端子20,防止预断处有较大的偏转而导致端子20发生偏转,使端子结构较稳定。且平面P与端子20所在排形成的直线GG成锐角γ,使相邻端子20之间具有呈角度γ排列,而当端子20容设于相应的端子收容槽11时,端子20所在排形成的直线GG与绝缘本体10的一侧边平行,故该平面P与绝缘本体10的一侧边也成锐角γ(如图14和16)。
如图12和图13,所述基部21与所述弹性臂22在基部21所在平面的投影大致位于同一直线上(或者大致平行),实际上,弹性臂22在基部21所在平面的投影在直线QQ上,而基部21也在直线PP,故弹性臂22在基部21所在平面大致为于同一直线QQ上,且弹性臂22由基部21向上延伸形成,且弹性臂22相对基部21没有弯折,从而弹性臂22具有较好的正位度,端子20结构较稳定,这样有利于准确地与芯片模组的压缩接触。
如图13、图14及图15,从俯视图上看,弹性臂22的延伸方向所在直线QQ实际也就是弹性臂22在基部21所在平面的投影直线PP,该直线PP与端子20所在排形成的直线GG或绝缘本体10的一侧边成锐角δ,该锐角δ与锐角γ之和大概为90度,从而相邻端子20之间距离增大,有利于端子密集化。
所述弹性臂22包括由基部21一端延伸形成的一连接部221及由该连接部221末端进一步延伸形成的一接触部222,其中接触部222的端部设有与芯片模组接触的接触面223;所述连接部221延伸方向与所述接触部222延伸方向相反,并在所述连接部221与所述接触部222相接处形成一折弯部位224,所述折弯部位224平行抵接或邻近端子收容槽11的侧壁,即:折弯部位224平行抵接或邻近端子收容槽11的第二条边1121(第二组边的一条边,如图15和图17),从而防止在折断端子料带40时,避免端子20产生较大的变形,使端子20的弹性臂22位置较稳定。所述折弯部位224的弯折线为一水平弯折线2241,便于加工且能保证端子20的接触部222的准确。
如图12和图13,所述焊接部24由基部21在弹性臂22相对另一端延伸形成,该焊接部24包括位于焊接部24的一弯曲部241及由该弯曲部241向下延伸的焊接端242,通过弯曲部241使焊接部24与基部21偏移一段距离,而焊接端242所在平面与基部21所在平面并间隔一定距离。
所述焊接端242的一侧设有一卡扣部243,该卡扣部243卡扣在端子收容槽11的突起14上,并与突起14间隔一定的距离(如图19)。当锡球30熔化并与端子20的焊接端242固定在一起,当电连接器100受到振动或冲击时,绝缘本体10与端子20之间会产生相对运动,但因卡扣部243与突起14之间间隔一定距离,使相对运动不会拉扯到端子,从而熔化后的锡球30不会受到拉力或拉力很小,不会造成锡裂现象的产生。
如图20至图23,锡球30固定于绝缘本体10中,且与对应的端子20的焊接部24相抵接,且每个锡球30对应有两个凸块117,并嵌设固定于其中两相邻凸块117之间,其中第一凸块117设有两凸出部1171,第二凸块117设有一凸出部1171,所述三凸出部1171与锡球30固定,端子20与锡球30抵接的部位邻近第二凸块117未设凸出部1171的位置(如图21),从而可避开锡球30,让锡球30形成三点定位。
所述端子20邻近于第二凸块117未设凸出部1171的位置,且与第二凸块117此位置处的壁部之间具有容纳锡球30熔化后形成的锡液的空间118,使锡球30熔化后能自由形成较佳形状,位于该空间118内。
从绝缘本体10的仰视图上看,每排中相邻两凸块117与一锡球30之间有多点夹持点1172,这些夹持点依次围成一多边形Q,且锡球30的球心O位于该多边形Q所围成的区域内,使夹持点1172固定锡球30是通过压力而非摩擦力来固定,所以固定效果较好。本实施例该多边形Q近似等边三角形(如图23),使锡球30被三点定位在两相邻凸块117之间,且该各个夹持点1172对锡球30的作用力大致相等。
组装时,如图1,图17至图19,首先连同端子料带40将端子20(如图11)分别容设于相应的端子收容槽11内(如图15),然后折断端子料带40(如图17),最后将锡球30容设端子收容槽11的底部,并使锡球30与相应端子20的焊接部24相导接,以此组装好电连接器100。
图24至图2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的区别主要是:每一锡球30对应设有四凸块117,其中三凸块117与锡球30固定,且每个凸块117的对角处设有两缺口119,端子20与锡球30抵接的部位邻近第四凸块117(即图27中右上方的凸块),且第四凸块117在朝向锡球30的方向并与锡球30之间具有所述缺口119,从而可由其它三凸块117三点定位锡球30,所述端子20邻近第四凸块117,且与第四凸块117的缺口119处的两壁部之间具有容纳锡球20熔化后形成的锡液的空间,使锡球30熔化后能自由形成较佳形状,位于该空间内。
图28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二实施的主要区别是:每一凸块117只设有一个缺口120。

Claims (9)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绝缘本体,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该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其设有贯穿该两表面的多个端子收容槽,且对应每一端子收容槽,在第二表面设有多个向外凸出的凸块,并位于端子收容槽附近;
多个端子,分别收容于相应的端子收容槽中;以及
多个锡球,分别对应相应的端子收容槽,并嵌设固定于各凸块之间,且与相应的端子相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仰视图上看,各凸块与锡球相接触的点形成一多边形,该锡球的球心位于该多边形所围成的区域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从仰视图上看,各凸块与锡球相接触的点形成的多边形近似等边三角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锡球对应设有四凸块,其中三凸块与锡球固定。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与锡球抵接的部位邻近第四凸块,且第四凸块在朝向锡球的方向设有一缺口形成两壁部。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邻近第四凸块,且与第四凸块缺口处的两壁部之间具有容纳锡球熔化后形成的锡液的空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每一锡球对应设有两凸块,其中第一凸块设有两凸出部,第二凸块设有一凸出部,所述三凸出部与锡球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端子与锡球抵接的部位邻近第二凸块未设凸出部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邻近第二凸块未设凸出部的位置,且与第二凸块此位置处的壁部之间具有容纳锡球熔化后形成的锡液的空间。
CNU2007200572330U 2007-09-20 2007-09-20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250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72330U CN201142501Y (zh) 2007-09-20 2007-09-20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572330U CN201142501Y (zh) 2007-09-20 2007-09-20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42501Y true CN201142501Y (zh) 2008-10-29

Family

ID=400702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57233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42501Y (zh) 2007-09-20 2007-09-20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42501Y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89A (zh) * 2014-11-03 2015-02-2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680374B2 (en) 2018-04-27 2020-06-09 Fu Ding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 Zhen)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US10804636B1 (en) 2018-04-27 2020-10-13 Fu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422233A (zh) * 2021-06-25 2021-09-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工装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377489A (zh) * 2014-11-03 2015-02-25 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电子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US10680374B2 (en) 2018-04-27 2020-06-09 Fu Ding Precision Component (Shen Zhen) Co., Ltd. Electrical contact
US10804636B1 (en) 2018-04-27 2020-10-13 Fuding Precision Components (Shenzhen)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13422233A (zh) * 2021-06-25 2021-09-21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工装
CN113422233B (zh) * 2021-06-25 2022-07-29 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以及工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197023Y (zh) 电子卡连接器
CN107437673A (zh) 电连接器
CN201142501Y (zh) 电连接器
CN201937059U (zh) 电连接器
CN1701471A (zh) 用于焊接的电气连接的插入组件
CN107658584A (zh) 连接器
TWI633719B (zh) 壓接連接器及其製造方法
TWM439923U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201199556Y (zh) 电连接器
CN101924284A (zh) 电连接器及其端子及该电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CN201104329Y (zh) 导电端子
TW200428702A (en) Surface mounted socket assembly
CN201104341Y (zh) 电连接器
US7439625B2 (en) Circuit board
WO2019239919A1 (ja) 蓄電素子モジュール
CN201113142Y (zh) 电连接器
TWM307885U (en) Electrical contact
CN103187643B (zh) 电连接装置
CN201430246Y (zh) 电连接器
CN201113143Y (zh) 电子组件及其电连接器
CN107394568A (zh) 电连接器组装方法
CN100440627C (zh) 电连接器端子
CN201210540Y (zh) 电连接器
CN100499293C (zh) 一种电连接器制造方法
CN101295828A (zh) 电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35 Partial or whole invalidation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IP01 Partial invalidation of patent right

Commission number: 5W103795

Conclusion of examination: Declaring that part 200720057233 of the patent for utility model is invalid, the patent right shall be maintained on the basis of the claim 1-5 submitted by the patent holder in October 19, 2012.

Decision date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130220

Decision number of declaring invalidation: 20057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Fastening of electric connector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

Patentee: Fanyn Deyi Precision Electronic Industry Co., Ltd.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