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32575Y - 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 - Google Patents
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132575Y CN201132575Y CNU2007201726482U CN200720172648U CN201132575Y CN 201132575 Y CN201132575 Y CN 201132575Y CN U2007201726482 U CNU2007201726482 U CN U2007201726482U CN 200720172648 U CN200720172648 U CN 200720172648U CN 201132575 Y CN201132575 Y CN 20113257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plate
- folder ear
- holding end
- ear
- bo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eering Devices For Bicycles And Motor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两个握持端杆。其中,第一盖板两端各设有一供螺栓穿置的第一夹耳;所述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相盖合,并于两端各设有与第一盖板夹耳相对应且供螺栓穿置的第二夹耳;所述两握持端杆分别设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两端,两个握持端杆分别在其与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接合的相对应端设有伸入第一夹耳、第二夹耳之间并且供螺栓穿入的凸耳。本实用新型利用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分段成型、分别组接,制造成本低;而借助螺栓穿锁于第一夹耳、凸耳及第二夹耳,使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两端的握持端杆锁固联结,而可方便地将两端的握持端杆调整至最符合骑乘者双手握持角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把手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后轮的轮线与车体持在同一个直线,自行车的前轮则可受把手的带动而摆动,进而,通过改变前轮的轮线与车体的角度来达到使自行车转向以及维持车体平衡的目的;而且,自行车的把手除了具有控制转向以及保持车体平衡作用以外,另外还具有协助维持骑乘者身体重心的功能。
如图1所示,自行车把手10两端是供骑乘者抓持的握把,主要是在相对应于两端握把的中点位置与前叉立管20相联结,使能够通过双手或单手维持前叉摆动方向及角度,进而达到控制自行车转向的目的;另外,目前业界普遍常见的自行车把手主要由单一管材一体成型而成,成本较高。
此外,自行车把手两端的握把之间的夹角为固定不可变动的结构型态,必须由骑乘者自己去适应的把手原有供双手握持角度的设计,就短时间的骑乘使用而言,或许尚可接受双手握持角度的不适应,但若需要长时间骑乘使用时,不适宜的双手握持角度将有可能造成骑乘者的不适,甚至于因此导致过度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可让制造成本降低,并方便调整双手握持角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两个握持端杆。其中,第一盖板两端各设有一供螺栓穿置的第一夹耳;所述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相盖合,并于两端各设有与第一盖板夹耳相对应且供螺栓穿置的第二夹耳;所述两握持端杆分别设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两端,两个握持端杆分别在其与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接合的相对应端设有伸入第一夹耳、第二夹耳之间并且供螺栓穿入的凸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利用简单松放/旋紧螺栓的动作,将把手两端的握持端杆调整至最符合骑乘者双手握持的角度,故可大幅提升骑乘者的舒适性,以及提升骑乘者对自行车的操控性。
2)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与两端的握持端杆可拆解,因此可供自行更换不同尺寸的握持端杆或第一盖板、第二盖板使用。
3)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分段成型,并且分别组接,可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自行车把手的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把手外观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把手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把手两端握持端杆夹角调整状态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把手垂直方向结构剖面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把手结构分解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把手结构分解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自行车把手外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及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包括一第一盖板31、一第二盖板32以及两个握持端杆33。其中:
所述第一盖板31的两端各设有一供螺栓34穿置的第一夹耳311。
所述第二盖板32与第一盖板31相盖合,并于两端各设有与第一盖板31的第一夹耳311相对应且供螺栓34穿置的第二夹耳321。
所述两握持端杆33分别设于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的两端,为供骑乘者握持的结构体,所述两个握持端杆33分别在其与第一盖板31以及第二盖板32接合的相对应端设有伸入两第一夹耳311、第二夹耳321之间并供螺栓34穿入的凸耳331。
原则上,整体自行车把手即在穿置于第一夹耳311、第二夹耳321与凸耳331之间的螺栓34锁紧状态下,令第一夹耳311、第二夹耳321与凸耳331之间达到紧迫作用,进而构成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与两端握持端杆33的锁固联结,并且将两端握持端杆33之间的夹角固定,使用者即可利用简单松放/旋紧螺栓的动作,将把手两端的握持端杆33调整至最符合骑乘者双手握持的角度(如图4所示),大幅提升骑乘者的舒适性,以及提升骑乘者对自行车的操控性,并因其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是各自成型,并且为分别组接的方式,让制造成本降低,另外,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与两端的握持端杆33可拆解,因此可供自行更换不同尺寸的握持端杆33或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
在具体实施时,如图3及图5所示,第一盖板31两端的第一夹耳311及握持端杆33的凸耳331上设有供螺栓34穿置的穿孔312、332,另外在第二盖板32两端的第二夹耳321上设有供螺栓34锁入的螺孔322,以及至少在第一盖板31或第二盖板32的第一夹耳311与握持端杆33的凸耳331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啮合的凹凸齿35,以便在螺栓34穿置于穿孔312、332并旋紧于第二夹耳321上的螺孔322时,可通过凹凸齿35的啮合作用加强对握持端杆33角度的固定效果。
当然,凹凸齿35的配置方式可如图3所示,仅设置于第一盖板31的第一夹耳311与握持端杆33凸耳331的贴合面上;或如图6所示的第二实施方式那样,设置于第一盖板31的第一夹耳311与握持端杆33凸耳331的贴合面上,以及设置于第二盖板32的第二夹耳321与握持端杆33凸耳331的贴合面上,可得更佳的角度固定效果;更可如图7所示的第三实施方式,在第一盖板31的第一夹耳311与握持端杆33凸耳331之间夹设有两个相贴合的衬套36,并且在两个衬套36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啮合的凹凸齿35,同样可借助于这些凹凸齿35的啮合作用固定握持端杆33的角度。
另外,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的盖合面可进一步分别设有供相互卡合的凹部313及凸部323,通过凹部313及凸部323的卡合而快速定位,使第一盖板31与第二盖板32上的第一夹耳311、第二夹耳321得以快速准确地对合。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自行车把手在实际使用时可直接通过第二盖板32与自行车的前叉立管20接合,或是如图8所示第四实施方式那样,另外通过一转向立管40联结于前叉立管20与第一盖板31、第二盖板32之间,更突显其实用性及使用便利性。
Claims (7)
1、一种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第一盖板、第二盖板及两个握持端杆,其中,所述第一盖板两端各设有一供螺栓穿置的第一夹耳;所述第二盖板与第一盖板相盖合,并于两端各设有与第一盖板夹耳相对应且供螺栓穿置的第二夹耳;所述两握持端杆分别设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两端,两个握持端杆分别在其与第一盖板及第二盖板接合的相对应端设有伸入第一夹耳、第二夹耳之间并且供螺栓穿入的凸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盖板两端的第一夹耳及握持端杆的凸耳上设有供螺栓穿置的穿孔,第二盖板两端的第二夹耳上设有供螺栓锁入的螺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凸耳与第一夹耳的贴合面设有相啮合的凹凸齿。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在于:凸耳与第二夹耳的贴合面设有相啮合的凹凸齿。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夹耳与凸耳之间以及第二夹耳与凸耳之间各夹设一个相贴合的衬套,并且在两个衬套的贴合面分别设有相啮合的凹凸齿。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盖合面分别设有供相互卡合的凹部及凸部。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其特征在于: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通过一转向立管与自行车前叉立管联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726482U CN201132575Y (zh) | 2007-10-23 | 2007-10-23 | 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726482U CN201132575Y (zh) | 2007-10-23 | 2007-10-23 | 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132575Y true CN201132575Y (zh) | 2008-10-15 |
Family
ID=400608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726482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132575Y (zh) | 2007-10-23 | 2007-10-23 | 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132575Y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1513A (zh) * | 2016-12-31 | 2017-05-31 |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收缩摩托车把手 |
-
2007
- 2007-10-23 CN CNU2007201726482U patent/CN20113257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741513A (zh) * | 2016-12-31 | 2017-05-31 | 重庆樽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收缩摩托车把手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698546U (zh) | 多功能折叠车 | |
CN201132575Y (zh) | 具调角结构的自行车把手 | |
TWM359489U (en) | Replaceable brake handle | |
CN204264398U (zh) | 一种多功能脚蹬 | |
CN201132576Y (zh) | 可调整角度的自行车把手 | |
CN201132577Y (zh) | 自行车调角把手 | |
CN202029970U (zh) | 缩折式避震电动自行车 | |
CN204507125U (zh) | 折叠型滑板车 | |
CN201132574Y (zh) | 自行车把手角度调整结构 | |
RO129158A0 (ro) | Patrucicletă | |
CN202609008U (zh) | 儿童自行车刹车把手 | |
CN201086795Y (zh) | 自行车转向立管与前叉竖管的安装结构 | |
CN202006857U (zh) | 扭扭、扭臀、划船、滑板四用车 | |
CN101224777A (zh) | 自行车调角把手 | |
CN201882217U (zh) | 一种蛙式滑板车 | |
CN201506425U (zh) | 一种组合自行车 | |
CN203186522U (zh) | 一种电动三轮车 | |
CN202657155U (zh) | 儿童自行车车座 | |
CN106515966A (zh) | 自行车折叠状态的手提装置 | |
WO2005084316A3 (en) | Unitary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 aerodynamic bicycle handlebar | |
CN204821909U (zh) | 环保便携快拆装省空间多人脚踏驱动纵横组合车 | |
TWI332919B (zh) | ||
CN202896796U (zh) | 折叠车把 | |
CN201183578Y (zh) | 自行车立管调角结构 | |
CN202063223U (zh) | 座管转轴式单叉折叠自行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02 |
|
AV01 |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1015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1705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