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115243Y -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 Google Patents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115243Y
CN201115243Y CNU2007201744230U CN200720174423U CN201115243Y CN 201115243 Y CN201115243 Y CN 201115243Y CN U2007201744230 U CNU2007201744230 U CN U2007201744230U CN 200720174423 U CN200720174423 U CN 200720174423U CN 201115243 Y CN201115243 Y CN 201115243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mount
composite type
heat radiation
modular structure
structure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74423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宗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oler Mas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oler Mas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oler Master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174423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115243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115243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115243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其中散热模组结构包括二第一、第二固定架、一个第一散热装置与二个第二散热装置。两个第一固定架彼此相互卡接以具有第一容置空间,其供置入第一散热装置,两个第二固定架相对地各卡接在两个第一固定架一侧,且与第一固定架各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以分别供置入第二散热装置。由前述,进而可利用第一、第二固定架以固定第一散热装置与第二散热装置,且第一、第二固定架之间都凭借卡接的方式,使得组装与拆卸简易、方便,同时第一、第二散热装置可达至易于拆卸或替换的效用。

Description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模组,特别是指一种可易于拆卸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背景技术
电子产品中都设有不同的电子元件,如以电脑而言,其内部是设有主机板,与设置在主机板上之中央处理单元(CPU)等的电子元件,伴随着电子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CPU运算速度效率快速地提升,却使得其发热量也相对地愈来愈高,甚至因机壳等的封闭因素,也使得热量更加提升,而热量是必须有效地排出,才可使电子产品正常运作。因此,为了将热量能有效散热,以维持CPU在许可温度之下正常运作,通常会安装一散热装置来附设在CPU上,以协助散热,而有效避免CPU过热损坏。
上述的散热装置是具有许多种类的使用型式,如使用单一的散热风扇、散热片和散热风扇的组合,或液冷式散热模组和散热风扇的组合等的型式,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其中,以液冷式散热模组和散热风扇为例,如公告在2006年7月21日的中国台湾证书号:I259052(申请号:94108392)即揭示出一种“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包含有一第一散热模组、一第二散热模组,与一夹设在第一、第二散热模组之间的散热风扇,第一散热模组揭示出数个第一散热片,与一插置在所述的第一散热片内的第一连续弯管,第二散热模组也揭示出数个第二散热片,与一插置在所述的第二散热片内的第二连续弯管,而第一连续弯管所具有的第一出口与第二连续弯管所具有的第二入口是同时与一连接管连接,以供一流体能在此结构中流入与流出。
上述的液冷式散热装置改良结构,虽可达到散热的目的,但实际组装在电子产品中时,却有如下列的不便处:
1、第一、第二散热模组是相互连通以共同运用一流体,当电子产品中不需要如此多的散热模组时,通常此第一、第二散热模组是凭借螺锁的方式,以锁固在电子产品中,却使得第一、第二散热模组不可拆卸或拆卸不便,从而无法提供使用者可选择性地同时或单独使用第一、第二散热模组。
2、第一、第二散热模组是相互连通,当任一不慎损坏时,替换拆卸不甚方便,甚至可能影响正常的散热模组无法运作。
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感上述缺失的可改善,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失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以供使用者方便组装、拆卸,且可达到免用工具组装等的目的,与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可增加或减少散热装置的数量,且具有易于拆卸的效用。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包括:一第一固定架,其是一中空的框架体,且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一第二固定架,其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二固定架是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固定架与与所述的第二固定架共同界定一第二容置空间;一个第一散热装置,是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中;以及一第二散热装置,是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另提出一种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是可拆卸地彼此卡接在一起,且内部各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两个第二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相对地分别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架,且每一第一固定架与每一第二固定架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一个第一散热装置,是呈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中;以及二个第二散热装置,是分别呈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本实用新型再提出一种组合式固定架,包括:两个第一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是可拆卸地彼此卡接在一起,且内部各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以及两个第二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相对地分别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架,且每一第一固定架与每一第二固定架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
一、第一固定架与第二固定架之间都凭借卡接的方式,使得组装与拆卸简易、方便,以避免使用如螺锁等的方式结合,进而免用工具组装,以供使用者方便组装。
二、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电子产品中,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可任意增加或拆卸第二散热装置、和第一、第二固定架,进而可因应多方电子元件解热的需求。
三、使用者可将第二散热装置由第一、第二固定架间轻易抽出,或拆卸第一散热装置,都可达快速拆卸或替换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侧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固定架;11-第一容置空间;12-挡片;13-定位柱;14-第一卡扣部;15-第二卡扣部;16-第一卡合部;2、2’-第二固定架;21、21’-容置空间;22、22’-第二卡合部;23’-环壁部;24’-容置槽;241’-壁面;25、25’-第一卡接部;3-第一散热装置;31-定位孔;4-第二散热装置;41-热交换器;411-散热片;42-管体;421-进水口;422-出水口;43-接管;431-管壁;5-盖体;51-第二卡接部;52-定位片;53-容置槽;531-壁面;A-第二容置空间;B-通口。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是提出一种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其中所述的散热模组结构包括有两个第一固定架1、两个第二固定架2、2’、一个第一散热装置3与两个第二散热单元4。
所述的两个第一固定架1都是呈一中空状的框架体,且是相对称的结构。两个第一固定架1内部是形成有一第一容置空间11,且两个第一固定架1的内侧缘各突设有四个挡片12,每一挡片12表面还突设有一个定位柱13。另外,两个第一固定架1相对的两外侧缘分别设有数个第一卡扣部14和第二卡扣部15,而三个外侧缘可各形成有一第一卡合部16。第一卡扣部14可是卡勾,而第二卡扣部15可是呈突伸状的卡槽件,第一卡合部16可是突块。
所述的两个第二固定架2、2’都是呈一中空状的框架体,两个第二固定架2、2’内部各形成有一容置空间21、21’,三个外侧缘分别设有一第二卡合部22、22’,其是呈突伸状的卡槽件。其中一第二固定架2’一侧缘是可朝外突伸形成一环壁部23’,与数个开设在环壁部23’中的容置槽24’。另,两个第二固定架2、2’的一端面各设有一第一卡接部25、25’,其可是一突块,其中一具环壁部23’的第二固定架2’,其具有的第一卡接部25’是突设在环壁部23’的端面上(请参阅图3与图4所示)。
所述的第一散热装置3是一散热风扇,可为一轴流式的散热风扇,其整体的结构乃是所属技术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所都知,故本实用新型不再加以赘述。其中,第一散热装置3的四边端处是各具有一定位孔31。
所述的两个第二散热装置4都是各自独立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可包括一具有数个散热片411的热交换器41,与一结合在热交换器41中的管体42,其是具有一进水口421与一出水口422,是突设在热交换器41一端面,进水口421和出水口422可各连接一中空的接管43(如图2),进而可凭借接管43而连接一外部流路单元(图略),如泵、水箱或水冷头等元件。
另,在本实用新型中更可进一步包括一盖体5,盖体5相对的两外侧缘各设有一第二卡接部51,其可是呈突伸状的卡槽件。另,盖体5一(内)端面突设有数个定位片52,与一侧缘也可开设有数个容置槽53。
第一散热装置3乃是可拆卸地先置入在其中一第一固定架1的第一容置空间11中,再经由每一定位柱13分别伸入至第一散热装置3的定位孔31中,以先定位第一散热装置3。的后,将另一第一固定架1与前述的第一固定架1彼此卡接在一起,是经由彼此的第一卡扣部14与对方的第二卡扣部15相互卡接,即卡勾卡入卡槽件中,进而达到可拆卸地组合在一起,同时,当组合后的另一第一固定架1也可提供其界定出的第一容置空间11以供置入第一散热装置3;进一步的细说,当两个第一固定架1相互卡接后,所述的两第一容置空间11即可相互对合且连通,以共同地容置第一散热装置3,而另一第一固定架1的定位柱13也可伸入至定位孔31中,且两个第一固定架1的挡片12用以夹置定位第一散热装置3。
接着,将其中一第二固定架2’卡接在其中一第一固定架1的一(外)侧,再将另一第二固定架2卡接在另一第一固定架1的一(外)侧,是分别经由第一固定架1的第一卡合部16卡接在第二固定架2、2’的第二卡合部22、21’,即突块卡入卡槽件中,令两个第二固定架2、2’是相对地分别卡接在第一固定架1的外侧,进而达到可拆卸地与第一固定架1组合在一起。同时,组合后的第二固定架2、2’的两容置空间21、21’将分别与两个第一固定架1的两第一容置空间11相互对合而连通,使每一第一固定架1与每一第二固定架2、2’可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A,进而提供容置两个第二散热装置4,并且两个第二固定架2、2’与两个第一固定架1之间进一步各形成有一通口B,其是分别与两第二容置空间A连通(如图2与图3)。
由上述,是将两个第二散热装置4分别沿上述的通口B滑入至第二容置空间A中,进而令两个第二散热装置4分别可拆卸地置入在两第二容置空间A中。其中,当两个第二散热装置4各置入在第二容置空间A时,热交换器41的进、出水口421、422是同时朝向所述的第二固定架2’的环壁部23’的位置处,进而令每一接管43可分别穿过相对应的容置槽24’。
最后,将盖体5卡接在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架1、2、2’的一侧,是经由盖体5的第二卡接部51分别与第二固定架2、2’的第一卡接部25、25’相互卡接,即突块可卡入卡槽件中,进而使盖体5可拆卸地与第一、第二固定架1、2、2’组合,从而可防止两个第二散热装置4滑出。同时,当盖体5组合后,所述的定位片52是分别朝向第二散热装置4的方向,进而可分别夹置两热交换器41的两端,加强热交换器41的定位效果;并且,盖体5的容置槽53可分别与环壁部23’上相对应的容置槽24’对合,并经由形成容置槽24’、53的壁面241’、531可用以限制住每一接管43的管壁431(如图4),进而可定位住每一接管43,且盖体5与第一、第二固定架1、2、2’组合后,内部的空间是可供收纳第二散热装置4的管体42。
须值得一提的是,上述呈突块与卡槽件的第一、第二卡合部16、22、22’是可互换的形成在第一、第二固定架1、2、2’上,即第一固定架1形成突槽件,而第二固定架2、2’形成突块,也是可达到相同所述的效果,因此,上述的第一、第二卡接部25、25’、51也是可依照此方式,进而可达到相同的效果。
经由上述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运用时,可具有下列所述的选择性组合:
(1)可包括一个第一固定架1与一个第二固定架2相互卡接,并搭配一个第一散热装置3、第二散热装置4,如此即可供设置第一散热装置3,与提供设置第二散热装置4。
(2)可选用两个第一固定架1相互卡接,并与一个第二固定架2卡接,进而搭配一个第一散热装置3、第二散热装置4。
(3)可选用两个第一固定架1相互卡接,再选用二个第二固定架2、2’各卡接在两个第一固定架1的外侧,进而搭配一个第一散热装置3,与一个第二散热装置4放置在其中一第二容置空间A中。
(4)可选用两个第一固定架1相互卡接,再选用二个第二固定架2、2’各卡接在两个第一固定架1的外侧,进而搭配一个第一散热装置3,与二个第二散热装置4各放置在两第二容置空间A中。
(5)更甚者可依照上述的基本组合原理,进而选用三个以上的第一、第二固定架1、2、2’等的组合态样,而依序的卡接在一起,再搭配两个以上的第一散热装置3,与三个以上的第二散热装置4。
另外,盖体5的尺寸设计态样,其将依照上述的组合,而进一步地作适当变化,使其卡接在第一、第二固定架1、2、2’的外侧,在此本实用新型不加以赘述。
综合上述的说明,通过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是具有如下列的特点:
一、第一固定架1、第二固定架2与盖体5之间都凭借卡接的方式,使得组装与拆卸简易、方便,以避免使用如螺锁等的方式结合,进而免用工具组装,以供使用者方便组装,且可直接稳固地置放在电子产品中。
二、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在电子产品中,可依使用者的需求而任意增加或拆卸第二散热装置4、和第一、第二固定架1、2、2’,进而可因应多方电子元件解热的需求,与实际使用时的需求,如设有两个第二散热装置4、和第一、第二固定架1、2、2’时,使得第二散热装置4可各别对应接触一CPU与一显示卡等的电子元件,以达解热的效果,再经由共用第一散热装置3以增进快速排热的目的。
三、当使用者不需要多个第二散热装置4,或第一散热装置3时,其都是各自独立的态样,使用者可将其中一个第一散热装置4由第一、第二固定架1、2、2’之间轻易地抽出,或拆卸第一散热装置3,都可达快速拆卸或替换的目的。
另,当将两个第一固定架1相互卡接后,与两个第二固定架2、2’各卡接在两个第一固定架1后,即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式固定架,其是具有上述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空间11,与共同界定出的第二容置空间A,以及具有上述第一、第二固定架1、2、2’所述的结构等,且更包含有上述盖体5的构件和结构,在此不再加以赘述;凭借此组合式固定架是提供具易于拆卸与组装的目的与效果。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可限定的范围之内。

Claims (36)

1. 一种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固定架,其是一中空的框架体,且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
一第二固定架,其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二固定架是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一侧,所述的第一固定架与所述的第二固定架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
一个第一散热装置,是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中;以及
一第二散热装置,是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侧缘突设有数个挡片,所述的挡片表面各突设有数个定位柱。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装置具有数个定位孔,所述的定位柱分别伸入所述的定位孔中。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架的侧缘是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固定架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之间进一步形成一通口,所述的通口是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是沿所述的通口滑入至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装置是一散热风扇。
7.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是一水冷式散热装置。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具数个散热片的热交换器,与一结合在所述的热交换器中的管体,所述的管体具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所述的出水口是突设在所述的热交换器一端面。
9.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盖体,所述的盖体是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架的一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一端朝向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突设有数个定位片,所述的定位片分别夹置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与所述的第二固定架形成有数个相互对应的容置槽。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一端面是突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所述的出水口各连接一中空的接管,所述的接管分别通过所述的容置槽。
13. 一种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第一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是可拆卸地彼此卡接在一起,且内部各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
两个第二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相对地分别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架,且每一第一固定架与每一第二固定架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
一个第一散热装置,是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中;以及
二个第二散热装置,是分别可拆卸地放置在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侧缘各突设有数个挡片,所述的挡片表面分别突设有数个定位柱。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装置是有数个定位孔,所述的挡片夹置所述的第一散热装置,所述的定位柱分别伸入至所述的定位孔中。
16.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侧缘是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
17.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架的侧缘是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
18.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固定架与每一第一固定架之间进一步各形成有一通口,所述的通口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是分别沿所述的通口滑入至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19.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散热装置是一散热风扇。
20.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各是一水冷式散热装置。
21. 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冷式散热装置包括一具数个散热片的热交换器,与一结合在所述的热交换器中的管体,所述的管体具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所述的出水口是突设在所述的热交换器一端面。
22.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是各自独立的放置在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中。
23.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盖体,所述的盖体是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架的一侧。
24.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与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的侧缘是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
25.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一端面朝向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突设有数个定位片,所述的定位片分别夹置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
26. 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与其中一第二固定架形成有数个相互对应的容置槽。
27. 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散热装置一端面是各设有一进水口与一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与所述的出水口各连接一中空的接管,所述的接管分别通过所述的容置槽。
28. 一种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两个第一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一固定架是可拆卸地彼此卡接在一起,且内部各具有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的第一容置空间相连通;以及
两个第二固定架,其各是一中空的框架体,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相对地分别卡接在所述的第一固定架,且每一第一固定架与每一第二固定架共同界定出一第二容置空间。
29.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内侧缘各突设有数个挡片,所述的挡片表面分别突设有数个定位柱。
30.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固定架的侧缘是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
31.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第二固定架的侧缘是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卡合部与第二卡合部。
32.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每一第二固定架与每一第一固定架之间进一步各形成有一通口,所述的通口分别与所述的第二容置空间连通。
33. 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更包括有一盖体,所述的盖体是可拆卸地卡接在所述的第一、第二固定架的一侧。
34.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与所述的第二固定架的侧缘是设有相对应卡接的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
35.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一端面突设有数个定位片。
36. 根据权利要求33所述的组合式固定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盖体与其中一第二固定架形成有数个相互对应的容置槽。
CNU2007201744230U 2007-08-24 2007-08-24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5243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44230U CN201115243Y (zh) 2007-08-24 2007-08-24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744230U CN201115243Y (zh) 2007-08-24 2007-08-24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115243Y true CN201115243Y (zh) 2008-09-10

Family

ID=399669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74423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115243Y (zh) 2007-08-24 2007-08-24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115243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757A (zh) * 2012-08-31 2015-07-29 利塔尔两合公司 用于开关柜冷却的热交换器和相应的冷却装置
CN108540628A (zh) * 2018-04-10 2018-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架、输入输出组件和移动终端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813757A (zh) * 2012-08-31 2015-07-29 利塔尔两合公司 用于开关柜冷却的热交换器和相应的冷却装置
CN108540628A (zh) * 2018-04-10 2018-09-14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支架、输入输出组件和移动终端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036348B2 (en) Heat dissipating module
CN101963831B (zh) 具有储存阵列模块的服务器装置
EP3973751A1 (en) Cold plate
US20050231913A1 (en) External liquid loop heat exchanger for an electronic system
EP2494298A1 (en) Thermal bus bar for a blade enclosure
JP2005310152A (ja) 効率的に空間を利用するための、複数の熱交換器を有する液体ループ
US8441788B2 (en) Server
TW201703625A (zh) 冷卻劑分佈單元
EP2771764A1 (en) Device for cooling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in a data center
CN201115243Y (zh) 组合式散热模组结构及其固定架
US20120134798A1 (en) Fan module with multiple cooling fans
US20120170233A1 (en) Mainframe structure
US10356957B2 (en) Adaptive cooling assembly
CN219574768U (zh) 一种内存条模组水冷散热装置及服务器水冷散热系统
CN201628920U (zh) 电子装置壳体
CN211375548U (zh) 基于vpx架构的水冷散热服务器
CN2783401Y (zh) 刀锋型服务器的散热系统
CN209765429U (zh) 散热系统及其冷却液分配模组
CN210166747U (zh) 一种gpu服务器及其机箱水冷辅助降温循环系统
CN200990049Y (zh) 风扇模组
CN209879421U (zh) 基于hgx平台的服务器设备与服务器装置
CN210124059U (zh) 集成服务器的三维扩展冷却装置
CN210119749U (zh) 散热装置及笔记本电脑
CN201218927Y (zh) 具外挂风扇的散热结构
CN2852240Y (zh) 界面卡插槽式液冷散热模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