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91041Y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91041Y
CN201091041Y CNU2007200489329U CN200720048932U CN201091041Y CN 201091041 Y CN201091041 Y CN 201091041Y CN U2007200489329 U CNU2007200489329 U CN U2007200489329U CN 200720048932 U CN200720048932 U CN 200720048932U CN 201091041 Y CN201091041 Y CN 201091041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ng terminal
terminal
spring
electric connector
containing slo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489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明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otes Gu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otes Gu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Lotes Gu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489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91041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91041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91041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收容于导电端子内的弹簧,绝缘本体上设有收容导电端子及弹簧的端子收容槽,所述每一端子收容槽中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及一弹簧挡抵件,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延伸且始终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至少一弹性臂,弹簧挡抵件设置于与第一导电端子相对的另一端,且与第二导电端子围设形成收容弹簧的收容空间。该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且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始终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而弹簧收容于弹簧挡抵件与第二导电端子围发形成的收容空间内,弹簧不会发生弹性疲乏。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是一种压缩接触型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用于移动通讯中的电连接器主要包括绝缘本体及容设于该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借助该导电端子可使移动通讯中的电路基板与转换器长期保持稳定的电性接触,一般这种电连接器称为POGO PIN连接器,也称弹簧连接器或探针连接器。之所以这种电连接器称为弹簧连接器或探针连接器,是因为这种电连接器主要是由绝缘本体,弹簧体及两针状端子组成,且弹簧体压设在该两针状端子之间,及每个针状端子都相对凸设有一可插接在弹簧体的弹簧圈内的导接部,且紧邻该导接部每一针状端子还设有一直径比弹簧体的弹簧圈的直径大的连接部,这样就可以把弹簧体固持在两针状端子之间。
具体参见中国第01274944.3号专利,揭示了一种具有固接式整体端子的连接器,其中压缩弹簧8的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端子5和第二端子6上,以此将压缩弹簧8第一端子5与第二端子6电性连接,并组成固接式整体端子4,整体端子4以便与对接的端子及电路板接点接触。但是这种方式将弹簧体固持在两端子之间很容易使弹簧体产生弹性疲乏,因为弹簧体两端的弹簧圈与比该弹簧圈的直径大的端子长期压缩接触,可使弹簧体的两端的弹簧圈渐渐向外扩张,进而使弹簧体产生弹性疲乏,从而影响移动通讯中的电路基板与转换器稳定的电性接触。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使弹簧保持很好弹性的电连接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收容于导电端子内的弹簧,绝缘本体上设有收容导电端子及弹簧的端子收容槽,所述每一端子收容槽中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及一弹簧挡抵件,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延伸且始终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至少一弹性臂,弹簧挡抵件设置于与第一导电端子相对的另一端,且与第二导电端子围设形成收容弹簧的收容空间。
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且第二导电端子的弹性臂始终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而弹簧收容于弹簧挡抵件与第二导电端子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内,且弹簧不仅能保持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接触,弹簧不会发生弹性疲乏,这样有利于第一、第二导电端子之间很好的压缩接触,进而有利于将第一电子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二电子元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俯视图;
图3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在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为图2所示电连接器在B-B方向的剖视图;
图5为图1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及弹簧挡抵件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图5所示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及弹簧挡抵件的立体组合图;
图7为图6所示的第一导电端子、弹簧挡抵件与弹簧组合的立体组合图;
图8为图4所示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的单独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绝缘本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其中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各个视角的示意图,图5与图6分别为导电端子的立体分解图与立体组合图,而图7为弹簧分别与第一导电端子與弹簧挡抵件接触的立体组合图,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用于电性连接对接第一、第二电子元件(图未示),包括绝缘本体10、若干导电端子20及收容于导电端子20内的弹簧30,其中绝缘本体10设有收容导电端子20与弹簧30的端子收容槽11(如图7),导电端子20与弹簧30收容于其中。
如图2至图7,所述每一导电端子20包括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1、22,其中第一导电端子21设置于第二导电端子22的一端,并夹设于第二导电端子22内,所述弹簧30的一端31与第一导电端子21接触,另一端32与弹簧挡抵件23接触(如图7),且该弹簧30收容于第二导电端子22与弹簧挡抵件23围设形成的收容空间224(如图6和图7)内,且弹簧挡抵件23设置于与第一导电端子21相对的另一端,可防止弹簧30从第二导电端子22内掉出。
如图5,第一导电端子21可与第一电子元件压缩接触(未图示),该第一导电端子21呈片状,包括本体部211及由该本体部211一侧延伸设有的抵持部212,所述本体部211两端分别延伸设有与第一电子元件及弹簧30接触的第一、第二接触部213、214(如图3和图4)。
如图5,第二导电端子22可焊接固定在第二电子元件(未图示)上,包括主体部221及由该主体部221延伸的两弹性臂222及焊接部223。所述主体部221由位于两侧的第一、第二夹持臂225、226及位于中间的第三夹持臂227组成,该三片夹持臂225、226、227围设大致呈“ㄇ”状的主体部221。
两弹性臂222分别由位于两侧的第一、第二夹持臂225、226延伸形成,夹设在第一导电端子21的本体部211的两侧,该两弹性臂222分别突设有接触点228,该两接触点228始终与第一导电端子21的本体部211接触(如图3),以夹持第一导电端子21,以实现第二导电端子22与第一导电端子21之间的电性接触。
焊接部223由第三夹持臂227向外冲压形成,且焊接部223与所述弹性臂222相邻设置,焊接部223焊接在第二电子元件上,以将第二导电端子22固定第二电子元件上,并实现与第二电子元件之间的接触。
所述主体部221、两弹性臂222、焊接部223及弹簧挡抵件23围设有收容收容空间224,所述弹簧30收容于其中(如图6和图7)。
如图5,弹簧挡抵件23用于将所述弹簧30固持在第二导电端子22的收容空间224内,包括与所述弹簧30接触的基部231及由该基部231延伸且固持在绝缘本体10内的固持部232,且基部231与固持部232大致垂直。所述基部231的中心位置还设有突出部233,所述弹簧30套设在该突出部233上(如图3和图4)。所述固持部232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三夹持臂227相对(如图4)。
如图8和图9,且图8和图9都是为绝缘本体的单独示意图,绝缘本体10设有相对的上、下表面12、13及左、右表面14、15,端子收容槽11与绝缘本体10的上、下表面12、13相贯通。绝缘本体10的每一端子收容槽11内收容有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1、22、弹簧挡抵件23及弹簧30,其结构较复杂,以下将详细论述端子收容槽11的结构及如何将第一、第二导电端子21、22、弹簧挡抵件23及弹簧30收容其中。
端子收容槽1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收容第一导电端子21的本体部211及抵持部212的第一通槽111及第一阶梯槽112(如图4和图8),其中第一通槽111与上表面12相贯通,而第一阶梯槽112没有与上表面12相贯通,但与第一通槽111形成连通,并与上表面12距离一定距离。所述第一通槽111及第一阶梯槽112的横向宽度基本相同,但比本体部211的厚度略大一点,以便收容第一导电端子21。
安装第一导电端子21时,从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13向端子收容槽11内伸入第一导电端子21,并使第一导电端子21的本体部211及抵持部212分别收容于在第一通槽111及第一阶梯槽112,以此将第一导电端子21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1内。
端子收容槽11的两侧还分别开设有收容第二导电端子22的第一、第二夹持臂225、226的第二通槽113(如图3和图8),该第二通槽113由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13贯穿到上表面12,且第二导电端子22的两弹性臂222的部分也收容于该第二通槽113内,弹性臂222的其余部分位于端子收容槽11内。所述两第二通槽113之间还设有与绝缘本体10的左表面相贯通的第二贯穿槽114,第二导电端子21的第三夹持臂227收容于该第二贯穿槽114内(如图4和图8)。端子收容槽11还设有收容第二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23的第二开槽115(如图4、图8、图9),该第二开槽115位于绝缘本体10的左表面14上,并与所述第二贯穿槽114相连通。
安装第二导电端子22时,从绝缘本体10的下表面13向端子收容槽11伸入第二导电端子22,并使第二导电端子22的弹性臂222通过第二通槽113,再接着向内挤压第二导电端子22,使第一、第二夹持臂225、226收容于第二通槽113内,并使焊接部223收容于第二开槽115内,以此将第二导电端子22固定在绝缘本体10内。
端子收容槽11的底端还设有收容弹簧挡抵件23的固持部232的第三开槽116(如图4、图8、图9),该第三开槽116的端部还设有一抵持面117,以防止弹簧挡抵件23在上下方向过度移动。
组装时,首先组装好电连接器100:先将第一导电端子21收容并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1内,再第二导电端子22收容并固定在端子收容槽11内,且使第二导电端子22的弹性臂222始终与第一导电端子21接触,接着将弹簧30放入端子收容槽11内,并使弹簧30收容于第二导电端子22的收容空间224内,且使弹簧30的一端31与第一导电端子21的第二接触部214接触,最后将第三导电端子23收容并卡持在端子收容槽11内,并使弹簧30的另一端32套设于弹簧挡抵件23的突出部233上,以此组装好电连接器100,接着将组装好的电连接器100通过第二导电端子22的焊接部23焊接固定在第二电子元件上,最后使第一电子元件与第一导电端子21压缩接触,以实现第一电子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二电子元件。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收容于导电端子内的弹簧,绝缘本体上设有收容导电端子及弹簧的端子收容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一端子收容槽中设有相互配合的第一、第二导电端子,及一弹簧挡抵件,第一导电端子设置于第二导电端子的一端,第二导电端子包括主体部及由主体部延伸且始终与第一导电端子接触的至少一弹性臂,弹簧挡抵件设置于与第一导电端子相对的另一端,且与第二导电端子围设形成收容弹簧的收容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呈片状。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本体部及由该本体部一侧延伸设有的抵持部,所述端子收容槽的两侧设有固持所述本体部及抵持部的第一通槽及第一阶梯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两侧分别延伸设有夹持于第一导电端子的弹性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第二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与弹性臂相邻的另一侧由主体部延伸设有焊接部。
6.如权利要求书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端子收容槽的一侧向外延伸设有收容所述焊接部的第二开槽。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由所述第二导电端子的主体部、两弹性臂、焊接部及弹簧挡抵件围设形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由位于两侧的第一、第二夹持臂及位于中间的第三夹持臂组成,所述端子收容槽的两侧还分别设有收容所述第一、第二夹持臂的第二通槽,所述端子收容槽还设有收容所述第三夹持臂的第二贯穿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挡抵件包括与所述弹簧接触的基部及由该基部延伸且固持在绝缘本体内的固持部,所述端子收容槽的一侧还设有收容所述固持部的第三开槽。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还设有设有突出部,所述弹簧套的一端设在该突出部上。
CNU2007200489329U 2007-02-26 2007-02-26 电连接器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91041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489329U CN201091041Y (zh) 2007-02-26 2007-02-26 电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489329U CN201091041Y (zh) 2007-02-26 2007-02-26 电连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91041Y true CN201091041Y (zh) 2008-07-23

Family

ID=398627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489329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91041Y (zh) 2007-02-26 2007-02-26 电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91041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9200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泰可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式电连接组件
CN113054450A (zh) * 2017-05-26 2021-06-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模块、连接器以及嵌合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959200A (zh) * 2016-10-18 2018-04-24 泰可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式电连接组件
CN107959200B (zh) * 2016-10-18 2019-08-20 泰可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探针式电连接组件
CN113054450A (zh) * 2017-05-26 2021-06-29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模块、连接器以及嵌合结构
CN113054450B (zh) * 2017-05-26 2023-03-07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端子模块、连接器以及嵌合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0972920Y (zh) 高密度电连接器
CN201075472Y (zh) 电连接器
CN102347575B (zh) 检查用同轴连接器和插座
CN101267071A (zh) 卡缘连接器
CN2562408Y (zh) 电池连接器
TWM508815U (zh) 電池連接器及其電池連接器端子
CN201091041Y (zh) 电连接器
CN201584527U (zh) 探针式连接器
CN201029173Y (zh) 电连接器
CN202503136U (zh) 电连接器
CN202308423U (zh) 射频连接器
CN201311990Y (zh) 一种电连接器
CN2682642Y (zh) 电连接器
CN100355152C (zh) 电连接器
CN201004522Y (zh) 电连接器
CN201594606U (zh) 探针式连接器
CN201478526U (zh) 电连接器
CN200990436Y (zh) 电连接器
CN107369973B (zh) 电连接器及其组装方法
CN201004494Y (zh) 电连接器
CN201498653U (zh) 电连接器
CN2927366Y (zh) 电连接器
CN217768854U (zh) 同轴连接器
CN2927371Y (zh) 电连接器
CN201266709Y (zh) 电连接器端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