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80858Y - 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 Google Patents
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80858Y CN201080858Y CNU2007201205803U CN200720120580U CN201080858Y CN 201080858 Y CN201080858 Y CN 201080858Y CN U2007201205803 U CNU2007201205803 U CN U2007201205803U CN 200720120580 U CN200720120580 U CN 200720120580U CN 201080858 Y CN201080858 Y CN 201080858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 temperature
- throttle body
- engine
- water pip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Throttle Valves Provided In The Intake System Or In The Exhaust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包括从发动机引出循环加热水的输出水管和将循环加热水送回发动机的回流水管。所述发动机输出水管上设置有一用来感测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温度,并控制发动机节气门体处于被恒温加热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水温感应装置以及由水温感应装置驱动的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在水温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驱动流量控制装置减少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或者增加所述循环加热水的流量。本实用新型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无论在高温或者低温的情况下,节气门体的加热温度都属于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发动机进气效率、增加了发动机动力性和减小了油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具体涉及一种可使节气门体的加热温度一直处于预先设计的最佳工作温度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节气门体是控制汽油发动机负荷的装置,节气门体安装在发动机上,用来控制进入气缸的空气及燃油混合气气量,开度越大,进入气缸的燃油混合气越多,发动机转速越高,改变油门的开度,可控制发动机转速的高低。传统的汽油发动机节气门体上没有设置循环热水加热装置对节气门体进行加热。采用上述机构的发动机在寒冷地区运行时,如果车辆在高速小负荷状况下长时间行驶,因节气门开度长时间保持不变,节气门附近容易结霜或结冰,使进气截面减少,影响进气效率,使车辆动力性降低以及油耗增加。严重时造成节气门卡滞,影响整车操控,甚至发生交通事故。
为了解决此问题,目前的大部分车辆,在发动机的循环加热水冷却系统中增加旁通水道,引入发动机循环加热水进入节气门体对节气门部位进行加热,以解决在低温行驶时可能出现的结霜或者结冰的问题。但这又引起另一个问题,在高温地区行驶车辆时,当车辆在大负荷低速长时间行驶的情况下,因发动机循环加热水温度高,节气门体附近同样也温度升高,使流经节气门体的空气温度升高,发动机进气效率降低,使动力性降低,油耗增加。
所以,亟待一种新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可都解决上述传统节气门体加热中出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加热温度可调整可控制的,使节气门体的加热温度一直处于预先设计的最佳工作温度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包括从发动机引出循环加热水的输出水管和将循环加热水送回发动机的回流水管。所述发动机输出水管上设置有一用来感测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温度,并控制发动机节气门体处于被恒温加热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水温感应装置以及由水温感应装置驱动的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在水温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驱动流量控制装置减少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或者增加所述循环加热水的流量。
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截流水管,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截流水管腔体内,所述发动机循环加热水从截流水管的入水口进入,流经水温感应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从截流水管的出水口流出。
进一步地,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包括感温壳体、设置在感温壳体内的橡胶体以及连接橡胶体的推动杆,所述感温壳体内填满石蜡,所述石蜡包围所述橡胶体,石蜡随温度变化膨胀或者收缩,石蜡膨胀后挤压橡胶体将推动杆推出。
进一步地,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导套、设置在截流水管内的调节阀以及弹性连接导套和调节阀的预压弹簧,所述导套上部开设导流腔室,下部开设作动腔室,所述导流腔室上开设进水口,所述预压弹簧设置在导流腔室内,所述水温感应装置的推动杆设置在作动腔室内,在所述预压弹簧和所述推动杆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导套上下运动,并通过所述调节阀改变进水口的大小。
优选的,所述调节阀设置在一温度调节螺母底部,所述用来人工调节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的温度调节螺母旋合在截流水管的出水口处。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技术方案,其有益的技术效果在于:1)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节气门体加热系统,通过设置水温感应装置和由水温感应装置驱动的流量控制装置,用水温感应装置来感测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温度,并通过流量控制装置来保证发动机节气门体处于被恒温加热状态,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在水温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可驱动流量控制装置减少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或者增加所述循环加热水的流量,使得不论在高温或者低温的情况下,节气门体的加热温度都属于最佳状态;2)本实用新型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通过设置感测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温度,并控制发动机节气门体处于被恒温加热状态的控制装置,使得在设定的温度下,所述控制装置可截断进入节气门体加热腔的循环加热水,从而解决节气门体附近温度过高、流经节气门体的空气温度升高、发动机进气效率降低、动力性降低和油耗增加问题,同时又消除了传统的节气门体没有加热系统而在低温行驶时对整车驾驶的影响;3)本实用新型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所述调节阀设置在一温度调节螺母底部,所述温度调节螺母旋合在截流水管的出水口处,用来人工调节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使得所述控制装置或者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可通过手动调节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节气门体加热系统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节气门体加热系统的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至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节气门体加热系统,用来感测发动机10循环加热水的温度,并控制发动机节气门体2处于被恒温加热状态。所述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包括发动机输出水管接头8、发动机输出水管5、安装在发动机输出水管5的送水通道上的控制装置7、流经节气门体2的加热部分(图未示)、节气门体回流接头4、回流水管6以及发动机回流水管接头9。所述节气门体加热系整体形成一个循环回路,所述循环回路内输送被发动机10加热的循环加热水。从发动机10输出的循环加热水在节气门体内完成一个循环以后降温并通过回流水管6再次送入发动机10内循环加热。
加热时,从发动机10上的发动机输出水管接头8引出的循环加热水,通过输出水管5,流经控制装置7后进入节气门体2进行加热。加热后,循环加热水从节气门体2的回流水管接头4出来,通过回流水管6流回发动机缸体10,从而形成对节气门体2的循环加热,在控制装置7的作用下,使节气门体2的温度处于预先设定的温度,所述设定温度可以通过控制装置7上的出水口B处的温度调节螺帽71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的发动机10要求。
请参考图2,所述用于节气门体加热系统的控制装置7,用来感测发动机10循环加热水的温度,并控制发动机10的节气门体2处于被恒温加热状态。所述控制装置7包括安装在发动机10输出水管6的管路上的截流水管72、水温感应装置以及由水温感应装置驱动的流量控制装置。
所述截流水管72大致呈L形,水平管道的端部设置入水口A,垂直管道的顶部设置出水口B。所述发动机10的循环加热水从入水口A流入并从出水口B处流出进入下一个需要加热的汽车部件。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固定在截流水管72的水平部分。所述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所述水温感应装置的上方。
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包括感温壳体78、设置在感温壳体内的橡胶体77以及在橡胶体77上方的推动杆751。所述感温壳体78内填满石蜡76,所述石蜡76包围所述橡胶体77。所述推动干751在固定在感温壳体78上的套筒752内作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石蜡76随着温度升高逐渐变成液体,或者随着温度降低呈固态而体积收缩。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橡胶体77在石蜡76因高温液化膨胀后挤压橡胶体77而进一步将推动杆751推出的。
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导套74、设置在截流水管72内的调节阀716以及预压弹簧73。所述导套74大致呈中空的柱体,所述导套74被分隔片748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导套74的上部是导流腔室,下部是作动腔室。所述导流腔室上开设进水口744,所述预压弹簧73压紧设置在导流腔室内,并位于分隔片748和出水口B之间。所述水温感应装置的推动杆751设置在导套74下部的作动腔室内。在所述预压弹簧73和所述推动杆751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导套74能够上下运动,并通过所述调节阀716改变进水口744的大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716的第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为固定在截流水管管壁的环状调节阀。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调节阀716的第二种实施方式,所述调节阀716设置在一温度调节螺母71的底部,所述温度调节螺母71旋合在截流水管72的出水口B处。所述调节阀716可以随着温度调节螺母71在截流水管内上下移动。所述温度调节螺母71用来人工调节发动机10循环加热水的流量的温度。
所述发动机10循环加热水从截流水管72的入水口A进入,流经水温感应装置,再从导套74的进水口744流入导流腔室后,从截流水管的出水口B流出。
具体工作过程如下:当发动机10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时,循环加热水放出的热量与流经节气门体2的气体吸收热量相平衡,控制装置中的滑套74处于与温度相适应的中间位置。当节气门体2的温度过低,感温壳体78内的石蜡76呈固态,滑套74在预压弹簧73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使滑套74的进水口744下降,并伸出调节阀716之外,使进水口744的通流截面积加大,热循环水流量增加,使节气门体以及发动机冷却系统中的减压调节器升温。当节气门体2或者减压调节器的温度过高,感温壳体78中的石蜡76逐渐变成液态,石蜡76体积膨胀,迫使橡胶体77受石蜡76挤压而收缩,受挤压的橡胶体77向感温壳体78外部凸出并对推动杆75产生上举的推力,在克服弹簧73的回复张力后,推动滑套74向上移动,使滑套74的进水口744向调节阀716的内部推进,造成进水口744的通流截面减小,循环加热水的流量相应减小,以抑制节气门体2和减压调节器的温度继续升高,从而达到节气门体2和减压调节器维持在正常工作温度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中,也可以通过调节出水口B处的手动操作的温度调节螺帽71来控制节气门体2和减压调节器达到需要的加热温度。
尽管上面详细的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明白,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这里讲述的基本发明构思的许多变形和修饰都落在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包括从发动机引出循环加热水的输出水管和将循环加热水送回发动机的回流水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输出水管上设置有一用来感测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温度,并控制发动机节气门体处于被恒温加热状态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水温感应装置以及由水温感应装置驱动的流量控制装置,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在水温过高或者过低的情况下,驱动流量控制装置减少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或者增加所述循环加热水的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进一步包括截流水管,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设置在截流水管腔体内,所述发动机循环加热水从截流水管的入水口进入,流经水温感应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从截流水管的出水口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温感应装置包括感温壳体、设置在感温壳体内的橡胶体以及连接橡胶体的推动杆,所述感温壳体内填满石蜡,所述石蜡包围所述橡胶体,石蜡随温度变化膨胀或者收缩,石蜡膨胀后挤压橡胶体将推动杆推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装置包括导套、设置在截流水管内的调节阀以及弹性连接导套和调节阀的预压弹簧,所述导套上部开设导流腔室,下部开设作动腔室,所述导流腔室上开设进水口,所述预压弹簧设置在导流腔室内,所述水温感应装置的推动杆设置在作动腔室内,在所述预压弹簧和所述推动杆的共同作用下,所述导套上下运动,并通过所述调节阀改变进水口的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节气门体加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阀设置在一温度调节螺母底部,所述用来人工调节发动机循环加热水的流量的温度调节螺母旋合在截流水管的出水口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05803U CN201080858Y (zh) | 2007-06-07 | 2007-06-07 | 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1205803U CN201080858Y (zh) | 2007-06-07 | 2007-06-07 | 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80858Y true CN201080858Y (zh) | 2008-07-02 |
Family
ID=396145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1205803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80858Y (zh) | 2007-06-07 | 2007-06-07 | 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80858Y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8398A (zh) * | 2012-05-24 | 2012-09-1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节气门循环支路 |
CN107110029A (zh) * | 2014-10-30 | 2017-08-29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阀装置 |
-
2007
- 2007-06-07 CN CNU2007201205803U patent/CN201080858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78398A (zh) * | 2012-05-24 | 2012-09-19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节气门循环支路 |
CN107110029A (zh) * | 2014-10-30 | 2017-08-29 | 大陆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用于机动车的阀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0989235Y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01367941Y (zh) | 新型发动机冷却液温度控制装置 | |
CN101196135B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09915249A (zh) | 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4212847U (zh) | 发动机增压中冷恒温装置 | |
CN102486114B (zh) | 一种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105257385B (zh) | 一种包括有双膨胀水壶的冷却系统改进结构 | |
CN106499494B (zh) | 汽车发动机零流量冷却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106837934A (zh) | 恒温控制的液压软管脉冲试验台 | |
CN109854355A (zh) | 一种增压器辅助冷却方法和系统、增压器冷却系统和控制方法及汽车 | |
CN201080858Y (zh) | 节气门体加热系统 | |
CN104832267A (zh) | 用于发动机的暖机装置及具有其的汽车 | |
CN202073626U (zh) | 内燃机废气动力辅助散热装置 | |
CN211258798U (zh) | 一种柴油发动机专用水冷中冷器恒温装置 | |
CN110509765B (zh) | 双节履带车动力总成集成式冷却系统 | |
CN204788957U (zh) | 发动机水压力实验台架循环水快速升温的水系统 | |
CN209843846U (zh) | 燃料电池分段冷启动系统 | |
WO2018145232A1 (zh) | 主动持续从各种环境中获取温差转化成动力的温差发动机 | |
CN201747803U (zh) | 轴瓦冷却器 | |
CN109921067B (zh) | 燃料电池分段冷启动系统 | |
CN209100132U (zh) | 一种多台发电机组共用一台散热器的连接系统 | |
CN100443703C (zh) | 改进的发动机热交换器 | |
CN2926530Y (zh) | 改进的发动机热交换器 | |
CN206845589U (zh) | 恒温控制的液压软管脉冲试验台 | |
CN203614209U (zh) | 发动机进气温度控制装置和具有其的发动机实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02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