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65504Y -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 Google Patents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65504Y
CN201065504Y CNU2007200698979U CN200720069897U CN201065504Y CN 201065504 Y CN201065504 Y CN 201065504Y CN U2007200698979 U CNU2007200698979 U CN U2007200698979U CN 200720069897 U CN200720069897 U CN 200720069897U CN 201065504 Y CN201065504 Y CN 201065504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underground passage
trolleybus
ground level
level ro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6989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兴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6989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65504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65504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65504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oad Paving Structur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地面道路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设置地下通道,地下通道断面呈单孔矩形或多孔矩形,作为无轨电车的通道,地下通道的顶板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效果是1)充分利用地面道路地下空间,扩大城市道路资源;2)具有公交专用道的效果,通行速度和通过能力大大提高;3)无废气排放、低噪声、低污染;4)腾出地面交通空间,缓解地面交通压力;5)具有较好的扩展性。本实用新型专利适合城市发展地下无轨电车交通,作为中小城市主要公共交通形式和大城市辅助公共交通形式。

Description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一种无轨电车通道,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背景技术:
无轨电车直接利用电力作为动力,没有内燃发动机,不排放废气,噪声小,污染小,自诞生以来,因其诸多优点在各国城市地面交通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占据了重要地位,但也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无轨电车通过固定架空电缆网和车辆的辫子连接供电,
1)必须设置固定架空电缆网,如同蜘蛛网一般,设置难度较大,景观效果不佳,维护量也较大。
2)必须固定车辆行驶路线和车道,运行线路调整和组合的灵活性较差。
2、由于无轨电车与其他车辆混行,无轨电车车速较低,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地面交通要求,同时也加剧了城市地面交通的拥堵。
3、由于红绿灯控制,车辆通行速度更无法与轨道交通相提并论。
由于上述不足,随着城市的大型化、道路车道数的增加、出行速度的提高,近年来在城市地面交通中无轨电车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限制,而柴油大客车反而大行其道,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带来快速、机动、灵活优点的同时,其高噪声、高排放、高污染也给城市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废气、噪声污染,成为困扰各国城市的一大问题,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加剧了石油供应的紧张。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专利权人提出,若利用地面道路的地下空间,设置成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的专用通道,则固定架空电缆的设置、辫子供电、车道等问题将不成问题,通行速度可大大提高,加上无轨电车本身所具有的无废气排放、低噪声、低污染的优势,则无轨电车仍然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仍然可以在城市交通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以腾出地面交通空间,缓解以小车为主的车辆急剧增长带来的地面交通压力。
另外,与轨道交通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通行速度和通过能力:具有公交专用道的效果,无轨电车通行速度略低于甚至不低于轨道交通,单个车道通过能力略低,可以采用类似于机场摆渡车的超宽车辆或双层车,提高单车运载能力,城市主干道可设置二来二去四个车道,整体通过能力较高(相当于轨道交通的50%)。
2、通道建设造价和建设周期:地下通道可采用基坑或放坡明挖工艺,造价低,速度快。而地下轨道交通一般采用盾构技术,速度慢,成本高。
3、车辆制造成本和周期:车辆造价远远低于轨道交通车辆,国内无轨电车车辆制造技术十分成熟,制造周期短,可快速满足要求。
4、营运成本:营运期间通道维护量小、费用低,大修也十分简便(必要时可掀开面板),无轨电车营运费用也较低。
5、可扩建性:随着地面道路的拓宽,地下无轨电车通道也可相应拓宽,车道增加。而地下轨道交通则难以拓宽。
6、地下空间的利用:无轨电车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大,其通道完全可以利用地面道路的地下空间设置,一般不需要因转弯半径问题穿越其他周边建筑物的地下空间,且通道和车站设置深度浅,占用地下空间深度浅,人员上下较为方便。而地下轨道交通转弯半径大,转弯时往往需要因转弯半径问题穿越其他周边建筑物的地下空间,且由于隧洞结构需要、爬坡需要,隧洞和车站设置深度深,占用地下空间深度大,人员上下也不太方便。
7、综合效果:可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可结合改造地面道路和城市管网系统,地面道路的性能和耐久性可达到高架道路的水平。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专利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解决无轨电车在现代城市交通中的应用问题。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方案是利用地面道路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设置地下通道,地下通道断面呈单孔矩形或多孔矩形,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的通道,地下通道的顶板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地下通道顶板底部设置架空电缆,通过与电车辫子的接触向无轨电车供电,地下通道净高不小于4m,地下通道的净宽不小于9m。
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设置行车道和紧急停车带,行车道不少于2个,紧急停车带不少于1个,行车道≥4个时,紧急停车带不少于2个。
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采用箱涵结构,或采用整体坞式底板墙体、支撑和预应力面板组合结构,或采用板式支护、底板、支撑和预应力面板的组合结构,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
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利用自重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或利用自重和桩基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或利用自重、桩基和与地下通道墙体相结合的板式支护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桩基的类型包括树根桩、钢筋混凝土桩、PHC管桩、PC管桩、灌注桩、钢管桩。
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之间的交叉可采用平面交叉方式,并设置红绿灯控制,也可采用不互通的上下立体交叉方式。
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采用放坡开挖方式,或采用板式支护,板式支护可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如板式支护采用地下连续墙、灌注桩排桩作为地下通道的墙体和抗浮桩基),也可不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如板式支护采用型钢水泥搅拌桩墙仅仅作为支护结构)。
所述的用于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运行的无轨电车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地下通道的车道宽度、弯曲半径、平竖曲线等技术标准按照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所述的用于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运行的无轨电车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地下通道的车道宽度、弯曲半径、平竖曲线等技术标准根据车辆技术条件专项确定。
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和无轨电车,在制动时,将无轨电车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车辫子与架空电缆的接触,回输给电网,以节约能源。
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技术效果是1)完全结合城市地面道路,充分利用空间,扩大城市道路资源;2)解决城市道路电车设置架空电缆和车道等问题;3)具有公交专用道的效果,通行速度可大大提高,整体通过能力较高;4)无废气排放、低噪声、低污染;5)可以腾出地面交通空间,缓解以小车为主的车辆急剧增长带来的地面交通压力;6)具有较好的扩展性。本实用新型专利适合城市发展地下无轨电车交通,作为中小城市主要公共交通形式和大城市辅助公共交通形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一的断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二的断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三的断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四的断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五的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六的断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七的断面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专利实施例八的断面图
图中:1、地下通道,2a、地下通道顶板(箱涵结构顶板),2b、地下通道顶板(预应力面板),3a、地下通道墙体(不与板式支护结合),3b、地下通道墙体(与板式支护结合),3c、隔墙或立柱,4、地下通道底板,5、支撑,6、桩基,7、地面道路,8、架空电缆,9、无轨电车,10、电车辫子,11、行车道,12、紧急停车带,13、地面车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地下通道1采用单孔箱涵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箱涵结构顶板)2a、地下通道墙体(不与板式支护结合)3a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a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a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单孔矩形,净高≥4m,净宽≥9m,设2个行车道11和1个紧急停车带12。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和桩基6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桩基可采用树根桩、钢筋混凝土桩、PHC管桩、PC管桩、灌注桩、钢管桩。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在陆域条件许可时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否则采用重力式支护或板式支护,支护不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例二
参见图2,地下通道1采用整体坞式底板墙体和预应力面板组合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预应力面板)2b、地下通道墙体(不与板式支护结合)3a、支撑5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b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b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单孔矩形,净高≥4m,净宽≥9m,设2个行车道11和1个紧急停车带12。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和桩基6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桩基可采用树根桩、钢筋混凝土桩、PHC管桩、PC管桩、灌注桩、钢管桩。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在陆域条件许可时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否则采用重力式支护或板式支护,支护不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例三
参见图3,地下通道1采用板式支护、底板、支撑和预应力面板的组合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预应力面板)2b、地下通道墙体(与板式支护结合)3b、支撑5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b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b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单孔矩形,净高≥4m,净宽≥9m,设2个行车道11和1个紧急停车带12。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和地下通道墙体(与板式支护结合)3b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加支撑、灌注桩排桩加支撑等板式支护,板式支护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例四
参见图4,地下通道1采用整体坞式底板墙体和预应力面板组合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预应力面板)2b、地下通道墙体(不与板式支护结合)3a、支撑5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b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b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单孔矩形,净高≥4m,净宽≥23m,设4个行车道11和3个紧急停车带12。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和桩基6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桩基可采用树根桩、钢筋混凝土桩、PHC管桩、PC管桩、灌注桩、钢管桩。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在陆域条件许可时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否则采用重力式支护或板式支护,支护不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例五
参见图5,地下通道1采用板式支护、底板、支撑和预应力面板的组合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预应力面板)2b、地下通道墙体(与板式支护结合)3b、支撑5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b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b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单孔矩形,净高≥4m,净宽≥23m,设4个行车道11和3个紧急停车带12。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地下通道墙体(与板式支护结合)3b和桩基6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加支撑、灌注桩排桩加支撑等板式支护,板式支护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例六
参见图6,地下通道1采用双孔箱涵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箱涵结构顶板)2a、地下通道墙体(不与板式支护结合)3a、隔墙或立柱3c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a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a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双孔矩形,净高≥4m,净宽≥23m,设4个行车道11和3个紧急停车带12。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和桩基6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桩基可采用树根桩、钢筋混凝土桩、PHC管桩、PC管桩、灌注桩、钢管桩。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在陆域条件许可时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否则采用重力式支护或板式支护,支护不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例七
参见图7,地下通道1采用整体坞式底板墙体和预应力面板组合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预应力面板)2b、地下通道墙体(不与板式支护结合)3a、支撑5、隔墙或立柱3c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b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b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双孔矩形,净高≥4m,净宽≥23m,设4个行车道11和3个紧急停车带12。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和桩基6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桩基可采用树根桩、钢筋混凝土桩、PHC管桩、PC管桩、灌注桩、钢管桩。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在陆域条件许可时采用放坡开挖方式,否则采用重力式支护或板式支护,支护不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实施例八
参见图8,地下通道1采用板式支护、底板、支撑和预应力面板的组合结构,由地下通道顶板(预应力面板)2b、地下通道墙体(与板式支护结合)3b、支撑5、隔墙或立柱3c和地下通道底板4组成。利用地面道路7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7设置地下通道1,地下通道1作为无轨电车9的通道,地下通道顶板2b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7,地下通道顶板2b底部设置架空电缆8,通过与电车辫子10的接触向无轨电车9供电。地下通道1为双孔矩形,净高≥4m,净宽≥23m,设4个行车道11和3个紧急停车带12。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地下通道1利用自重、地下通道墙体(与板式支护结合)3b和桩基6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地下通道的基坑施工采用地下连续墙加支撑、灌注桩排桩加支撑等板式支护,板式支护结合地下通道结构。在地下通道1运行的无轨电车9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也可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以提高通行能力。

Claims (9)

1.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利用地面道路的浅层地下空间,结合地面道路设置地下通道,地下通道断面呈单孔矩形或多孔矩形,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的通道,地下通道的顶板顶部铺设面层,作为地面道路,地下通道顶板底部设置架空电缆,通过与电车辫子的接触向无轨电车供电,地下通道净高不小于4m,净宽不小于9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设置行车道和紧急停车带,行车道不少于2个,紧急停车带不少于1个,行车道≥4个时,紧急停车带不少于2个。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采用箱涵结构,或采用整体坞式底板墙体、支撑和预应力面板组合结构,或采用板式支护、底板、支撑和预应力面板的组合结构,预应力面板采用先张法或后张法。
4.根据权利要求1、2、3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利用自重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或利用自重和桩基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或利用自重、桩基和与地下通道墙体相结合的板式支护共同满足抗浮稳定性要求。
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之间的交叉可采用平面交叉方式,并设置红绿灯控制,也可采用不互通的上下立体交叉方式。
6.根据权利要求1、3、4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地下通道基坑施工采用放坡开挖方式,或采用板式支护,板式支护可结合地下通道结构,也可不结合地下通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运行的无轨电车采用符合现行无轨电车技术标准的车辆,地下通道的车道宽度、弯曲半径、平竖曲线等技术标准按照城市道路技术标准。
8.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其特征在于:用于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运行的无轨电车采用宽度≥2.5m、≤4m的单层或双层无轨电车,地下通道的车道宽度、弯曲半径、平竖曲线等技术标准根据车辆技术条件专项确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和权利要求7、8所述的无轨电车,其特征在于:在制动时,将无轨电车动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车辫子与架空电缆的接触,回输给电网。
CNU2007200698979U 2007-05-16 2007-05-16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5504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98979U CN201065504Y (zh) 2007-05-16 2007-05-16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98979U CN201065504Y (zh) 2007-05-16 2007-05-16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65504Y true CN201065504Y (zh) 2008-05-28

Family

ID=39482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69897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5504Y (zh) 2007-05-16 2007-05-16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65504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5853A (zh) * 2018-12-25 2019-05-24 胡伟 一种多路复合轨道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95853A (zh) * 2018-12-25 2019-05-24 胡伟 一种多路复合轨道
CN109795853B (zh) * 2018-12-25 2020-10-02 胡伟 一种多路复合轨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34126A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管线和无轨电车综合通道
CN106758579B (zh) 立体城市的建筑与交通一体化系统
CN101311413A (zh) 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
CN202090639U (zh) 双螺旋单行车道地下车库
WO2008077319A1 (fr) Tunnel souterrain combiné avec route au niveau du sol
CN106013221A (zh) 四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06013223B (zh) 椭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06013215A (zh) 三层类矩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105971009A (zh) 五层圆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201778275U (zh) 双车道索道桥
CN202227749U (zh) 轨道交通地下自动化停车场
CN101307659A (zh) 楼式通道
CN106013222B (zh) 三圆形断面城市地下综合体
CN201193027Y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CN101372825A (zh) 采用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通道作为无轨电车通道的方法
CN201065504Y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CN201065503Y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管线和无轨电车综合通道
CN101581159A (zh) 楼式通道
CN101413237A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管线和无轨电车综合通道
CN106013938A (zh) 地上地下城市交通与管网综合体
CN201033859Y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CN201193026Y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管线和无轨电车综合通道
CN206128816U (zh) 一种地上地下城市交通与管网综合体
CN106677207A (zh) 交错式地下交通管廊车辆出入口结构
CN101634127A (zh) 与地面道路相结合的地下无轨电车通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701 room 21, Lane 801, Lane 201204, Sakura Road, Shanghai

Patentee after: Ma Xinghua

Address before: 201204, room 81, No. 478, Lane 402, Fanghua Road,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Patentee before: Ma Xinghua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8

Termination date: 201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