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62045Y - 一种双向折叠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向折叠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62045Y
CN201062045Y CNU2007200391316U CN200720039131U CN201062045Y CN 201062045 Y CN201062045 Y CN 201062045Y CN U2007200391316 U CNU2007200391316 U CN U2007200391316U CN 200720039131 U CN200720039131 U CN 200720039131U CN 201062045 Y CN201062045 Y CN 20106204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support
strut
rear wheel
rotary joint
rotat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3913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oodbaby Child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U20072003913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6204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6204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6204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第一前轮支架、第二前轮支架、与第一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一后轮支架、与第二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二后轮支架、与第一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一推把杆、与第二前轮支架相连接的第二推把杆、设置于第一推把杆与第一后轮支架之间的第一撑杆、设置于第二推把杆与第二后轮支架之间的第二撑杆、由第一杆件与第二杆件构成的设置于两前轮支架与两后轮支架之间的底撑架、设置于第一撑杆与第二撑杆之间的后撑架,第一前轮组件设置于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第二前轮组件设置于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第一后轮支架的下部,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第二后轮支架的下部。折叠后体积较小,并且当双向折叠车处于展开状态下,造形较美观。

Description

一种双向折叠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向折叠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侧底前部的第一前轮组件及第二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侧底后部的第一后轮组件及第二后轮组件,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一侧部;
第二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另一侧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下撑杆,所述的第一下撑杆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二下撑杆,所述的第二下撑杆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一上撑杆,所述的第一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二上撑杆,所述的第二上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一推把杆,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上撑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下撑杆相转动设置;
第二推把杆,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上撑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下撑杆相转动设置;
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通过第一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通过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通过第二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通过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
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之间;
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下部。
当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之间的距离都较大,因而折叠后体积较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折叠车,其折叠后体积较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侧底前部的第一前轮组件及第二前轮组件、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左右两侧底后部的第一后轮组件及第二后轮组件,所述的推车车架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一侧部;
第二前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的另一侧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二后轮支架,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相转动连接;
第一推把杆,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二推把杆,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一撑杆,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设置;
第二撑杆,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相转动设置;
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第二杆件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通过第一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通过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通过第二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通过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
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所述的后撑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撑杆与所述的第二撑杆之间;
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下部。
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相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相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所述的第一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所述的后撑架包括驱动杆、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及第二连杆、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五连杆及第六连杆、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五连杆相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杆、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六连杆相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沿着所述的驱动杆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杆上的滑套,所述的第三连杆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滑套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杆的上端部也与所述的滑套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六连杆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前杆一端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前杆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一前杆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中间前杆的一端部,所述的中间前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杆的另一端部相转动地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当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处于折叠状态下,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之间的距离、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与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之间的距离都较小,因而折叠后体积较小,并且当所述的双向折叠车处于展开状态下,造形较美观。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立体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展开状态下的侧视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半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折叠状态下的侧视图。
其中:1、推车车架;2、第一前轮组件;3、第二前轮组件;4、第一后轮组件;5、第二后轮组件;6、第一前轮支架;7、第二前轮支架;8、第一后轮支架;9、第二后轮支架;10、第一推把杆;11、第二推把杆;12、第一撑杆;13、第二撑杆;14、第一杆件;15、第二杆件;16、后撑架;17、驱动杆;18、第一连杆;19、第二连杆;20、第三连杆;21、第四连杆;22、第五连杆;23、第六连杆;24、第一转动关节;25、第二转动关节;26、第三转动关节;27、第四转动关节;28、滑套;29、第一前杆;30、第二前杆;31、中间前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各附图所示,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侧底前部的第一前轮组件2及第二前轮组件3、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侧底后部的第一后轮组件4及第二后轮组件5,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6,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一侧部;
第二前轮支架7,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另一侧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后轮支架8,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相转动连接;
第二后轮支架9,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相转动连接;
第一推把杆10,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二推把杆11,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一撑杆12,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设置;
第二撑杆13,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设置;
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14、第二杆件15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通过第一转动关节24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24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通过第四转动关节27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通过第二转动关节25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25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通过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
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16,所述的后撑架16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之间;
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4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5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下部。
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相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的后撑架16包括驱动杆17、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8及第二连杆19、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五连杆22及第六连杆23、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五连杆22相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杆20、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六连杆23相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21、沿着所述的驱动杆17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杆17上的滑套28,所述的第三连杆20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杆21的上端部也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18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9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杆22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六连杆23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相转动连接。
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前杆29一端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前杆30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一前杆29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中间前杆31的一端部,所述的中间前杆3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杆30的另一端部相转动地连接。
实施例二: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实施例三:实施例三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Claims (6)

1.一种双向折叠车,包括具有展开状态与折叠状态的推车车架(1)、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侧底前部的第一前轮组件(2)及第二前轮组件(3)、设置在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左右两侧底后部的第一后轮组件(4)及第二后轮组件(5),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包括
第一前轮支架(6),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一侧部;
第二前轮支架(7),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位于所述的推车车架(1)的另一侧部,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相转动地设置;
第一后轮支架(8),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相转动连接;
第二后轮支架(9),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前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相转动连接;
第一推把杆(10),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二推把杆(11),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上部相转动连接;
第一撑杆(12),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一推把杆(10)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设置;
第二撑杆(13),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上部与所述的第二推把杆(11)的上部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设置;
底撑架,所述的底撑架是由第一杆件(14)、第二杆件(15)相交叉并在交叉处相枢轴连接构成的,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通过第一转动关节(24)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一转动关节(24)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通过第四转动关节(27)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使得所述的第一杆件(14)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通过第二转动关节(25)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二转动关节(25)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通过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地设置,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使得所述的第二杆件(15)的后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之间至少可以在两个相交的平面方向上转动;
至少一个可折叠的后撑架(16),所述的后撑架(16)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之间;
所述的第一前轮组件(2)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前轮组件(3)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所述的第一后轮组件(4)设置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下部,所述的第二后轮组件(5)设置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下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相同轴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同轴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一撑杆(12)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三转动关节(26)与所述的第一后轮支架(8)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撑杆(13)的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撑杆(13)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的转动连接处位于所述的第四转动关节(27)与所述的第二后轮支架(9)的转动连接处的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撑架(16)包括驱动杆(17)、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上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一连杆(18)及第二连杆(19)、内端部分别与所述的驱动杆(17)的下部相转动连接的第五连杆(22)及第六连杆(23)、下端部与所述的第五连杆(22)相转动连接的第三连杆(20)、下端部与所述的第六连杆(23)相转动连接的第四连杆(21)、沿着所述的驱动杆(17)的长度方向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驱动杆(17)上的滑套(28),所述的第三连杆(20)的上端部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四连杆(21)的上端部也与所述的滑套(28)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连杆(18)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连杆(19)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五连杆(22)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一撑杆(12)相转动连接,所述的第六连杆(23)的外端部与所述的第二撑杆(13)相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折叠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前轮支架(6)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一前杆(29)一端部,所述的第二前轮支架(7)的下部可转动地连接有第二前杆(30)的一端部,所述的第一前杆(29)的另一端部可转动地连接有中间前杆(31)的一端部,所述的中间前杆(31)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第二前杆(30)的另一端部相转动地连接。
CNU2007200391316U 2007-05-24 2007-05-24 一种双向折叠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204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391316U CN201062045Y (zh) 2007-05-24 2007-05-24 一种双向折叠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391316U CN201062045Y (zh) 2007-05-24 2007-05-24 一种双向折叠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62045Y true CN201062045Y (zh) 2008-05-21

Family

ID=394504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3913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62045Y (zh) 2007-05-24 2007-05-24 一种双向折叠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6204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4064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李兰 应用连杆锁紧机构的折叠手推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9034064A1 (zh) * 2017-08-16 2019-02-21 李兰 应用连杆锁紧机构的折叠手推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343925B (zh) 可收合婴儿车车架
CN1709754A (zh) 儿童推车
CN205854245U (zh) 儿童推车
CN203094124U (zh) 一种沙滩推车
CN101665115B (zh) 婴儿推车
CN108583670A (zh) 儿童推车
CN201062045Y (zh) 一种双向折叠车
CN201240406Y (zh) 可折叠的儿童推车
CN100471744C (zh) 可横向折叠的童车
CN102765449B (zh) 折叠车架
CN101362474A (zh) 一种双向折叠车
CN208498572U (zh) 儿童推车
CN202541612U (zh) 可换向的婴儿推车
CN201347115Y (zh) 可折叠童车
CN107264601A (zh) 儿童推车
CN201685853U (zh) 儿童推车
CN100513237C (zh) 儿童推车
CN202038339U (zh) 儿童双人手推车
CN206968742U (zh) 儿童推车
CN201228011Y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01062046Y (zh) 双向折叠车
CN201240405Y (zh) 儿童推车
CN108839705A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835028Y (zh) 婴儿推车
CN203332307U (zh) 折叠三轮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521

Termination date: 20160524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