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40367Y -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 Google Patents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40367Y
CN201040367Y CNU2007200036884U CN200720003688U CN201040367Y CN 201040367 Y CN201040367 Y CN 201040367Y CN U2007200036884 U CNU2007200036884 U CN U2007200036884U CN 200720003688 U CN200720003688 U CN 200720003688U CN 201040367 Y CN201040367 Y CN 20104036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base
knife
screw
cutter c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03688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方懂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03688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4036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4036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4036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Kniv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包括:外壳,底座,锥形齿轮,刀卡,刀杆,手柄,力矩棒,其中刀卡和刀柄通过底座上的孔分别安装在底座上,两个锥形齿轮分别安装在底座上,通过定位键分别于固定在刀卡和手柄上,这样通过两个锥形齿轮的捏合就实现了改变力的方向,外壳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上,刀卡是磁化的,上可以接各类刀柄和扳手头,从而实现了螺丝刀和扳手的一体化,这样转动手柄,通过一对锥形齿轮的捏合,使刀卡转动起来,带动刀柄转动,这样就改变了力的方向,即使在一些狭小的空间里,也能方便的使用,而且力矩棒插在手柄的孔里,这样在螺丝很紧的时候,直接用力矩棒发力,就不会出现拧不动的现象,能给使用者带来很多方便。

Description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变力的方向的多功能螺丝刀,主要是利用一对锥形齿轮的捏合来改变受力的方向,属于机械工具领域。
技术背景 目前市场上的螺丝刀可谓是种类繁多,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单功能螺丝刀,如一字形螺丝刀、梅花形螺丝刀,这种螺丝刀由手柄和刀杆两部分组成,功能单调;另外一种为多功能螺丝刀如图7,主要有手柄(18)、刀卡(21)、磁铁(19)和若干型号的刀杆(20)组成,这种螺丝刀的刀杆(20)利用磁铁(19)的磁性安装在刀卡(21)上,可根据实际需要更换不同型号的刀杆(20),其功能多样。但这些螺丝刀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即在一些狭小的空间里,螺丝刀不能垂直作用在螺丝钉上时,这些螺丝刀就用起来比较麻烦,给使用者带来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的缺陷,提供一种可以旋开和拧进安装在狭缝侧壁上螺丝钉的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1)、底座(2)、锥形齿轮(3)、刀卡(4)、刀杆(5)、手柄(6)、力矩棒(7),其中刀卡(4)和刀柄(6)通过底座上的孔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两个锥形齿轮(3)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通过定位键分别固定在刀卡(4)和手柄(6)上,这样通过两个锥形齿轮(3)的捏合就实现了改变力的方向,外壳(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2)上,保护其内部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用起来更安全可靠,刀卡(4)是磁化的,其上可以接各种不同类型的刀柄和扳手头,从而实现了螺丝刀和扳手的一体化。这样,转动手柄(6),两个锥形齿轮(3)组成的齿轮对跟着这转动,通过一对锥形齿轮(3)的捏合带动,刀卡(4)转动起来,最后带动刀柄(5)转动,这样就可以实现螺丝刀头横向旋转,改变以往螺丝刀头只能纵向旋转,利用螺丝刀头横向旋转,我们可以对狭缝侧壁上的螺丝钉进行旋钮,弥补了现有普通螺丝刀只能在螺丝与螺丝刀在一条直线上使用的不足,而且力矩棒(7)可以插在手柄的孔里,这样在螺丝很紧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手柄(6)发力,直接用力矩棒(7)发力,就不会出现拧不动的现象了,也能给使用者带来很多方便。
如图2所示,底座(2)是通过车床加工出来的,其上设有螺孔(8)和定位孔(9),定位孔(9)位于底座(2)的中央主要用于固定手柄(6)和刀卡(4),螺孔(8)位于底座的边缘主要用于固定外壳(1)。
如图3所示,外壳(1)是通过车床加工出来的,其上设有螺孔(10),位于外壳(1)得边缘,主要用于和底座(2)连在一起,和底座(2)连为一体,保护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
如图4所示,两个锥形齿轮(3)是通过车床加工出来的,其上设有定位孔(11),位于锥形齿轮的中央,定位孔(11)内有键槽(12),用于通过键分别与手柄(6)、刀卡(4)组装在一起,这样才不会脱落。
如图5所示,刀卡(4)是通过车床加工出来的,其上内孔(13)位于刀卡(4)的下端,用于装各类刀柄和扳手头,键槽(14)是用来通过键与锥形齿轮(3)组装在一起。
如图6所示,手柄(6)是通过车床加工出来的,其上的键槽(15)位于手柄(6)的前端,用来通过键与锥形齿轮(3)组装在一起,孔(16)是用来插力矩棒(7),在螺丝很紧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手柄(6)发力,直接用力矩棒(7)发力,就不会出现拧不动的现象了,内孔(17)内也有磁铁,是用来与电动机连在一起时用的,从而实现其自动化。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的出现,弥补了现有螺丝刀只能纵向使用,即只能在螺丝与螺丝刀在一条直线上使用,而不能旋出和拧紧安装在狭缝侧壁上的螺丝钉的缺陷,而在生活、生产当中,有很多侧壁狭缝里需要安装螺丝钉,因此在安装和拆除螺丝钉时,变力多功能螺丝刀会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使用者,适合推广使用,因此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实施例的立体图
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底座的立体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外壳的立体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变力多功能螺丝刀锥形齿轮的立体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刀卡的立体图
附图6是本实用新型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刀柄的立体图
附图7是现有技术多功能螺丝刀的结构示意图
图1:1、外壳  2、底座  3、锥形齿轮  4、刀卡  5、刀杆  6、手柄  7力矩棒
图2:8、螺孔  9、定位孔
图3:10、螺孔
图4:11、定位孔  12、键槽
图5:13、内孔  14、键槽
图6:15键槽  16、孔  17、内孔
图7:18、手柄  19、磁铁  20、刀杆  21、刀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一、变力多功能螺丝刀的组成
如图1、2、3、4、5、6所示,其主要有外壳(1)、底座(2)、锥形齿轮(3)、刀卡(4)、刀杆(5)、手柄(6)、力矩棒(7),其中底座(2)上设计有螺孔(8)、定位孔(9),外壳(1)上设计有螺孔(10),锥形齿轮(3)上设计有定位孔(11),键槽(12),刀卡(4)上设计有内孔(13),键槽(14),手柄(6)上设计有键槽(15)、孔(16)和内孔(17)。
二、变力多功能螺丝刀的结构及作用。
1、外壳(1)的结构及作用
如图3所示,外壳(1)是冲压机一次性冲压而成的,其上有螺孔(10),位于外壳(1)的边缘,主要作用是把外壳(1)固定在底座上,保护其内部结构。
2、底座(2)的结构及作用
如图2所示,底座(2)是由铁板经过车床加工而成的,其上有螺孔(8)和定位孔(9),定位孔(9)位于底座(2)的中央,主要用于定位手柄(6)、刀卡(4)、锥形齿轮(3)的位子,使这对锥形齿轮(3)刚好能捏合。
3、锥形齿轮(3)的结构及作用
如图4所示,锥形齿轮(3)是通过车床一次性加工而成的,它主要是通过这对齿轮组的捏合改变其力的方向,从而达到该多功能螺丝刀的效果,其上有定位孔(11)和键槽(12),有定位孔(11)位于锥形齿轮(3)地中央,键槽(12)位于定位孔(11)内,用来与手柄(6)和刀卡(4)的固定。
4、刀卡(4)的结构及作用
如图5所示,刀卡(4)是通过车床一次性加工而成的,其上主要有内孔(13)、键槽(14),内孔(13)位于刀卡(4)得底部,主要是用来装各类刀杆和扳手头的,键槽(14)位于刀卡(4)得上部,主要是用来和锥形齿轮的固定。
5、手柄(6)的结构及作用
如图6所示,手柄(6)是通过车床一次性加工而成的,其上有销孔(15)、孔(16)和内孔(17),销孔(15)位于手柄(6)地前端,是用来和锥形齿轮(3)的固定,孔(16)位于手柄(6)的偏后方,是用来插力矩棒(7),在螺丝很紧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手柄(6)发力,直接用力矩棒(7)发力,就不会出现拧不动的现象了,内孔(17)位于手柄(6)的后方,内也有磁铁,是用来与电动机连在一起时用的,从而实现其自动化。
三、变力多功能螺丝刀的连接关系
当本实用新型的零件全部加工好后,先把刀卡(4)和刀柄(6)通过底座上的孔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两个锥形齿轮(3)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通过定位销分别于固定在刀卡(4)和手柄(6)上,这样通过两个锥形齿轮(3)的捏合就实现了改变力的方向,外壳(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2)上,保护其内部结构,力矩棒(7)是插在手柄后面的孔(16)里的,这样在螺丝很紧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手柄(6)发力,直接用力矩棒(7)发力,就不会出现拧不动的现象了,也能给使用者带来很多方便。刀卡(4)是磁化的,其上可以接各类刀柄(5)和扳手头,从而实现了螺丝刀和扳手的一体化,这样转动手柄(6)或力矩棒(7),通过一对锥形齿轮(3)的捏合,使刀卡(4)转动起来,带动刀柄(5)转动,从而实现了力方向的改变。
四、变力多功能螺丝刀的工作原理
当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变力多功能螺丝刀,是由刀卡(4)和刀柄(6)通过底座上的孔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两个锥形齿轮(3)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通过定位销分别固定在刀卡(4)和手柄(6)上,这样通过两个锥形齿轮(3)的捏合就实现了改变力的方向,外壳(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2)上,保护其内部结构,使本实用新型用起来更安全可靠,刀卡(4)是磁化的,其上可以接各类刀柄(5)和扳手头,从而实现了螺丝刀和扳手的一体化,这样转动手柄(6),通过一对锥形齿轮(3)的捏合,使刀卡(4)转动起来,带动刀柄(5)转动,这样就改变了了力的方向,即使在一些狭小的空间里,也能方便的使用,弥补了普通螺丝刀只能在螺丝与螺丝刀在一条直线上使用的不足,而且力矩棒(7)可以插在手柄的孔里,这样在螺丝很紧的时候,就可以不通过手柄(6)发力,直接用力矩棒(7)发力,就不会出现拧不动的现象了,也能给使用者带来很多方便。

Claims (4)

1.一种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包括:外壳(1),底座(2),锥形齿轮(3),刀卡(4),刀杆(5),手柄(6),力矩棒(7),其中外壳(1)通过螺钉固定在底座(2)上,刀卡(4)上的内孔(13)其上安装各类刀柄(5)和扳手头,力矩棒(7)插在手柄的孔(16)里,其特征是:两个锥形齿轮(3)分别安装在底座(2)上,刀卡(4)和刀柄(6)通过底座(2)上的孔(9)分别定位安装在底座(2)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其特征在于:两个锥形齿轮(3)上设有定位孔(11),位于锥形齿轮(3)的中央,定位孔(11)内有键槽(12),用于通过键分别与手柄(6)、刀卡(4)组装在一起,安装在底座(2)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刀卡(4)上有键槽(14)和刀卡(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力多功能螺丝刀,其特征在于:刀柄(6)上设有键槽(15)、孔(16)和内孔(17)。
CNU2007200036884U 2007-01-30 2007-01-30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036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36884U CN201040367Y (zh) 2007-01-30 2007-01-30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036884U CN201040367Y (zh) 2007-01-30 2007-01-30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40367Y true CN201040367Y (zh) 2008-03-26

Family

ID=39252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03688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40367Y (zh) 2007-01-30 2007-01-30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40367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869A (zh) * 2013-07-02 2013-11-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手摇式柱状采泥器
CN108981127A (zh) * 2018-08-20 2018-1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传动装置和空调器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398869A (zh) * 2013-07-02 2013-11-20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手摇式柱状采泥器
CN108981127A (zh) * 2018-08-20 2018-12-11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传动装置和空调器
CN108981127B (zh) * 2018-08-20 2020-10-20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传动装置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704023B1 (en) Rotating shaft locking mechanism
JP2003535710A (ja) 手持ち工作機械
CN201040367Y (zh) 变力多功能螺丝刀
CN103753465B (zh) 一种螺丝刀变速棘轮装置及其螺丝刀
CN200970759Y (zh) 双卡头手电钻
CN102039568A (zh) 一种棘轮扳手
CN201645375U (zh) 棘轮扳手
KR200418536Y1 (ko) 완력식 드라이버
CN2838821Y (zh) 风动直角钻
CN201198051Y (zh) 旋孔锯
CN201609878U (zh) 一种棘轮扳手
CN2195413Y (zh) 棘轮扳手
CN2843782Y (zh) 手提式多功能整型电钻
CN2342918Y (zh) 电动工具主轴锁定装置
CN2505238Y (zh) 半自动拧螺丝器
CN1327128C (zh) 手动双向旋转驱动装置
CA2510234C (en) Nut driver for driving nuts on a bolt or an elongate threaded shaft
CN116587200A (zh) 一种加速加力旋具
CN219704912U (zh) 棘轮结构及棘轮螺丝刀
CN214923940U (zh) 一种快拧螺丝批
CN203062672U (zh) 一种多用螺丝刀
AU2022291460B2 (en) Electric hand tool
CN206373828U (zh) 一种多倍进给的螺丝刀
CN2517533Y (zh) 输出轴锁定的缓冲装置
CN212716180U (zh) 一种执手可换向的门锁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