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2415Y -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 Google Patents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22415Y
CN201022415Y CNU2007201422190U CN200720142219U CN201022415Y CN 201022415 Y CN201022415 Y CN 201022415Y CN U2007201422190 U CNU2007201422190 U CN U2007201422190U CN 200720142219 U CN200720142219 U CN 200720142219U CN 201022415 Y CN201022415 Y CN 20102241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ess section
shell block
perisporium
actuator
umbrella hea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14221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胜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14221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2241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2241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2241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一种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是安装在一支伞具的一支中棒底部,并包含一个本体、一个安装在该本体上的第一按钮单元、一个安装在该本体上的第二按钮单元、一个套设在该本体外部的壳座、一个设置在该壳座与本体间的弹簧及一个安装在该本体内部且使该本体与该壳座产生连结定位的定位单元。借此,该壳座相对于该本体沿轴向产生伸出时,可延长该伞头的使用长度,该壳座相对于该本体沿轴向产生缩入时可遮蔽该第二按钮单元,且可缩短伞头长度。

Description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伞具,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背景技术
一般的伞具都在一支中棒底部设有一个伞头以供握持,若为了达到方便握持,是可延长伞头的长度,但是却会造成整体体积大、不容易携带收藏等缺陷,相反地,若为了使产品轻巧化而将伞头的长度予以缩短,则又会有握持不方便的缺陷。
再者,现有具有自动开伞及自动收伞功能的伞具,为了方便操作,用来操作开伞及收伞的控制元件大多是直接安装在伞头上或是邻近于伞头的中棒上,则使用者在操作上会有开、收伞误动作的情形发生,也就是说,欲开伞时却误操作收伞的控制元件,或欲收伞时却误操作开伞的控制元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依开伞、收合状态而使伞头长度配合调整的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是安装在一支伞具上,且该伞具包含一支沿一条轴线延伸的中棒、一个套设在该中棒上的下巢、一个安装在该中棒上且提供该下巢于一个开伞状态时产生定位的定位件及一个安装在该中棒内部且可连动该定位件的连动单元,该下巢具有一个卡孔,并可由一个收合位置沿该中棒位移至开伞位置,且该伞头包含一个本体、一个安装在该本体上的第一按钮单元、一个安装在该本体上的第二按钮单元、一个套设在该本体外部的壳座、一个设置在该壳座与本体间的弹簧及一个安装在该本体内部且使该本体与该壳座产生连结定位的定位单元。该本体是固设在该中棒底部,并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并可界定出一个内孔的周壁,该周壁具有一个对应该下巢的第一端部、一个与该第一端部呈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及开设在该第一、二端部间且由该内孔贯穿至外部的一个第一、二开孔。该第一按钮单元是安装在该本体的第一开孔中,并具有一个对应该周壁的第一按压部、一个由该第一按压部朝内孔中凸伸的第一卡掣环件及一个对应该第一按压部且抵止在该周壁与该第一卡掣环件间的第一弹性元件,该第一按压部及该第一卡掣环件可沿径向相对于该本体产生移动,该下巢位于该收合位置时,第一卡掣环件相反于该第一按压部的一侧受到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会嵌卡在该卡孔中。该第二按钮单元是沿该轴线并设在该第一按钮单元一侧且安装在该本体的第二开孔中,并具有一个对应该周壁的第二按压部、一个由该第二按压部朝内孔中凸伸且位于该第一卡掣环件一侧的第二卡掣环件及一个对应该第二按压部且抵止在该周壁与该第二卡掣环件间的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按压部及该第二卡掣环件可沿径向相对于该本体产生移动,该第二卡掣环件可掣动该连动单元,且使该下巢由开伞位置朝收合位置移动。该壳座是可沿轴向相对于该本体产生位移地套设在该第二端部外部,并具有一个底壁及一个由该底壁周缘沿该轴线延伸的筒部,该筒部具有一个内环面、至少一个由该内环面凹设且沿轴向延伸的卡槽及一个位于该卡槽与该内环面衔接处的抵止面。该弹簧是套设在该壳座与该本体间,其弹力具有恒使该本体沿轴向朝该壳座外部移动的趋势。该定位单元具有一个套设在该本体内部且可沿轴向移动的驱动件、至少一个安装在该本体内部的卡掣件、至少一个提供该卡掣件恒朝该驱动件靠移的第一回复弹簧及一个安装在该驱动件与该本体间的第二回复弹簧,该驱动件具有一个掣动斜面,该卡掣件具有一个可受该掣动斜面掣动的受掣端部及一个与该受掣端部相反设置且可嵌卡在该壳座的卡槽中的嵌卡端部,该驱动件沿轴向位移可连动该卡掣件沿径向移动,且使该嵌卡端部在一个远离卡槽的解除位置及一个嵌卡在该卡槽中的锁扣位置间产生变化,该嵌卡端部位于解除位置时,该壳座受该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该筒部在该第二按钮单元的第二按压部一侧,且该本体与该壳座构成一个第一长度,该嵌卡端部位在锁扣位置时,该壳座的筒部遮蔽在该第二按钮单元的第二按压部外部,该本体与该壳座构成一个小于该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第一、二按钮单元分别可操控开伞及收合,且利用该壳座配合开伞、收合状态,可适时地相对于该本体向外伸出及向内缩入,以达到方便握持使用及缩小体积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说明一个下巢相对于伞头位在一个收合位置;
图3是沿图2中的直线3-3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收合状态的立体外观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说明该下巢相对于伞头位于一个开伞位置;
图6是沿图5中的直线6-6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开伞状态的立体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100的较佳实施例,是安装在一支伞具200上,且该伞具200包含一支沿一条轴线L延伸的中棒210、一个套设在该中棒210上的下巢220、一个安装在该中棒210上且提供该下巢220于一个开伞状态时产生定位的定位件230及一个安装在该中棒210内部且可连动该定位件230的连动单元240,该下巢220具有一支中空管状的凸管221及一个设置在该凸管221上的卡孔222,并可由一个趋近于该伞头100的收合位置(如图2)沿该中棒210位移至一个远离于该伞头100的开伞位置(如图5),该定位件230是呈弹弓状,并具有一个嵌卡定位在该中棒210上的定位端部231及一个与该定位端部231呈相反设置且可伸设至该中棒210外部的卡扣端部232,该连动单元240具有一支连结在该卡扣端部232上的金属细杆250、一个与该金属细杆250枢接的连动块260及一个沿径向穿过中棒210且可推掣该连动块260沿轴线L产生位移的控制件270,该卡扣端部232朝中棒210外部凸伸时,可提供该下巢220保持于开伞位置(见图5)。该定位件230及连动单元240并非本实用新型论究的范围,所以详细结构及操作动作不再详细说明。
该伞头100包含一个本体10、一个安装在该本体10上的第一按钮单元20、一个安装在该本体10上的第二按钮单元30、一个套设在该本体10外部的壳座40、一个设置在该壳座40与本体10间的弹簧50及一个安装在该本体10内部且使该本体10与该壳座40产生连结定位的定位单元60。
该本体10是固设在该中棒210底部,并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L并可界定出一个内孔11的周壁12、一个设置在该内孔11中的内环壁13、一个连结在该周壁12与该内环壁13间的连结壁14及一个固接在该内环壁13上的后挡件15。该周壁12具有一个对应该下巢220的第一端部121、一个与该第一端部121呈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122、开设在该第一、二端部121、122间且由该内孔11贯穿至外部的一个第一、二开孔123、124、一个对应该第二端部122且沿轴向延伸的导槽125及二个沿径向相对凹设在第二端部122内部的滑槽126,本实施例的第一、二开孔123、124是沿轴向并连设置且互相连通。该内环壁13也是围绕该轴线L所产生,且与该中棒210底部固接。该连结壁14具有二个沿轴向设置的穿孔141。
该第一按钮单元20是安装在该本体10的第一开孔123中,并具有一个对应该周壁12的第一按压部21、一个由该第一按压部21朝内孔11中凸伸且呈环圈状的第一卡掣环件22及一个对应该第一按压部21且抵止在该周壁12与该第一卡掣环件22间的第一弹性元件23。该第一按压部21及该第一卡掣环件22可沿径向相对于该本体10产生移动,该下巢220位于该收合位置时,设有该卡孔222的一端部是穿设在该第一卡掣环件22中,且该第一卡掣环件22相反于该第一按压部21的一侧受该第一弹性元件23的弹力作用会嵌卡在该卡孔222中。
该第二按钮单元30是沿该轴线L并设在该第一按钮单元20内侧且安装在该本体10的第二开孔124中,并具有一个与该第一按压部21连结成一体的第二按压部31、一个由该第二按压部31朝内孔11中凸伸且位于该第一卡掣环件22一侧的第二卡掣环件32及一个对应该第二按压部31且抵止在该周壁12与该第二卡掣环件32间的第二弹性元件33,该第二按压部31及该第二卡掣环件32可沿径向相对于该本体10产生移动,且按压该第二按压部31可掣动该连动单元240的控制件270,且使该定位件230的卡扣端部232向内缩移,并脱离对该下巢220的嵌卡,促使该下巢220可由开伞位置朝收合位置移动。且第一、二按压部21、31是以软质塑胶材质制成并连结成一体。
该壳座40是可沿轴向相对于该本体10产生位移地套设在该第二端部122外部,并具有一个底壁41、一个由该底壁41周缘沿该轴线L延伸的筒部42及一由该筒部42凸出的限位杆43,该筒部42具有二个由内环面凹设且沿轴向延伸的卡槽422,该限位杆43嵌设在该本体10的导槽125中。
该弹簧50是套设在该壳座40的底壁41与该本体10的第二端部122间,其弹力具有恒使该本体10沿轴向朝该壳座40外部移动的趋势。
该定位单元60具有一个套设在该本体10内部且可沿轴向移动的驱动件61、二个安装在该本体10的滑槽126内部的卡掣件62、二个提供所述卡掣件62恒朝该驱动件61靠移的第一回复弹簧63及一个安装在该驱动件61与该本体10间的第二回复弹簧64。该驱动件61具有二支穿过该连结壁14的穿孔141且沿轴向延伸的滑杆611、一个与所述滑杆611固接且对应于该中棒210的定位片612,滑杆611外侧边各设有一个掣动斜面613,所述卡掣件62各具有一个可受所述掣动斜面613掣动的受掣端部621及一与该受掣端部621相反设置且可嵌卡在该壳座40的卡槽422中的嵌卡端部622,所述第一回复弹簧63是安装在该滑槽126中。该第二回复弹簧64是设置在该驱动件61的定位片612与该本体10的后挡件15间。
再如图2、图3及图4所示,是显示该下巢220位于该收合位置,该第一按钮单元20的第一卡掣环件22受该第一弹性元件23的弹力作用会嵌卡在该卡孔222中,且使得该下巢220稳固地定位在该本体10上。且该定位单元60的驱动件61因为受到该下巢220的推动,会使得该驱动件61整体朝该壳座40的底壁41方向位移,且使得掣动斜面613对卡掣件62产生推掣,该壳座40必须相对于该本体10产生缩入(此时,该弹簧50及第二回复弹簧64都是呈被压缩状态,也都蕴藏回释弹力),以使嵌卡端部622可以嵌卡在该壳座40的卡槽422中并位于一个锁扣位置,促使该壳座40相对于该本体10产生轴向定位。此时,该筒部42遮蔽在该第二按钮单元30的第二按压部31外部,且该本体10与该壳座40构成一个较小的长度,且利用该本体10与该壳座40构成的较小长度,使用者在伞具200呈收合状态,可方便于携带、收藏。且因为该筒部42遮蔽在该第二按钮单元30的第二按压部31外部,所以使用者若欲开伞,就只能按压该第一按压部21,可避免误按第二按压部31。
又如图5、图6及图7所示,当使用者按压该第一按钮单元20的第一按压部21时,第一卡掣环件22会沿径向朝本体10内部产生移位(该第一弹性元件23呈被压缩状态且蕴藏回释弹力),且使得该第一卡掣环件22的一侧会自该下巢220的卡孔222中移出,此时,该下巢220的卡制力已消除,则利用该定位单元60的第二回复弹簧64的回释弹力作用,会顶推该驱动件61由第二端部122朝第一端部121产生位移,且会将该下巢220朝该本体10外部推出,而可达到开伞目的。在该驱动件61沿轴向产生位移时,掣动斜面613也会脱离对卡掣件62的顶掣作用,且利用第一回复弹簧63的弹力作用,可连动卡掣件62沿径向移动,使得嵌卡端部622可朝本体10内部产生缩移而位于一个解除位置,且脱离对该壳座40的卡槽422的嵌卡作用,则利用该弹簧50的回释弹力,就可使得该壳座40沿轴向相对于该本体10产生向外移出,直到该限位杆43抵止在该本体10的导槽125侧端为止,该筒部42的端缘会位于该第二按钮单元30的第二按压部31一侧,且该本体10与该壳座40构成较大的长度。且利用该本体10与该壳座40构成的较大长度,使用者在开伞状态时可方便于握持。
且在上述按压该第一按压部31时,虽然该第一、二按压部21、31是连结成一体,但是因为第一、二按压部21、31是以软质塑胶材质制成,所以该第一按压部21下沉时,该第二按压部31并不会随着下沉。
当欲再将伞具200收合时,使用者只须按压该第二按压部31,就可利用该连动单元240连动该定位件230,且使得原来位于开伞位置的下巢220失去卡制,使用者可将下巢220朝该本体10拉移至收合位置,且当卡孔222再度受该第一卡掣环件22嵌卡时,就可使下巢220保持在收合位置(如2及图3)。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伞头100是可在该下巢220于收合状态时,使得该本体10相对于该壳座40产生缩入以产生较小长度,可方便携带、收藏,且利用该筒部42遮蔽在该第二按压部31外部,使用者不会误按第二按压部31。当下巢200在开伞状态时,该本体10相对于壳座40产生向外伸移以产生较大长度,可供使用者在开伞状态时方便握持。

Claims (4)

1.一种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是安装在一支伞具上,且该伞具包含一支沿一条轴线延伸的中棒、一个套设在该中棒上的下巢、一个安装在该中棒上且提供该下巢于一个开伞状态时产生定位的定位件及一个安装在该中棒内部且连动该定位件的连动单元,该下巢具有一个卡孔,并由一个收合位置沿该中棒位移至开伞位置;其特征在于该伞头包含:
一个本体,是固设在该中棒底部,并具有一个围绕该轴线并界定出一个内孔的周壁,该周壁具有一个对应该下巢的第一端部、一个与该第一端部呈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及开设在该第一、二端部间且由该内孔贯穿至外部的一个第一、二开孔;
一个第一按钮单元,是安装在该本体的第一开孔中,并具有一个对应该周壁的第一按压部、一个由该第一按压部朝内孔中凸伸的第一卡掣环件及一个对应该第一按压部且抵止在该周壁与该第一卡掣环件间的第一弹性元件,该下巢位于该收合位置,第一卡掣环件受到该第一弹性元件的弹力作用会嵌卡在该卡孔中;
一个第二按钮单元,是沿该轴线并设在该第一按钮单元侧边且安装在该本体的第二开孔中,并具有一个对应该周壁的第二按压部、一个由该第二按压部朝内孔中凸伸且位于该第一卡掣环件侧边的第二卡掣环件及一个对应该第二按压部且抵止在该周壁与该第二卡掣环件间的第二弹性元件,该第二卡掣环件掣动该连动单元,且使该下巢由开伞位置朝收合位置移动;
一个壳座,是套设在该第二端部外部,并具有一个底壁及一个由该底壁周缘沿该轴线延伸的筒部,该筒部具有至少一个由内环面凹设且沿轴向延伸的卡槽及一个位在该卡槽与该内环面衔接处的抵止面;
一个弹簧,是套设在该壳座与该本体间,其弹力恒使该本体沿轴向朝该壳座外部移动的趋势;及
一个定位单元,具有一个套设在该本体内部的驱动件、至少一个安装在该本体内部的卡掣件、至少一个提供该卡掣件恒朝该驱动件靠移的第一回复弹簧及一个安装在该驱动件与该本体间的第二回复弹簧,该驱动件具有一个掣动斜面,该卡掣件具有一受该掣动斜面掣动的受掣端部及一个与该受掣端部相反设置且对应该壳座的卡槽的嵌卡端部,该驱动件沿轴向位移连动该卡掣件沿径向移动,且该嵌卡端部在一个远离卡槽的解除位置及一个嵌卡在该卡槽中的锁扣位置间产生变化,该嵌卡端部位于解除位置,该壳座受该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该筒部在该第二按钮单元的第二按压部一侧,且该本体与该壳座构成一个第一长度,该嵌卡端部位于锁扣位置,该壳座的筒部遮蔽在该第二按钮单元的第二按压部外部,该本体与该壳座构成一个小于该第一长度的第二长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第一、二开孔是互相连通,且第一、二按钮单元的第一、二按压部是连结成一体,该第一、二按压部是以软质塑胶材质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还具有一个设置在该内孔中的内环壁、一个连结在该周壁与该内环壁间的连结壁及一个固接在该内环壁的后挡件,该内环壁与该中棒底部固接,该连结壁具有一个穿孔,该定位单元的驱动件还具有至少一个穿过该连结壁的穿孔且沿轴向延伸的滑杆及一个与该滑杆固接的定位片,该掣动斜面设置在该滑杆上,且该第二回复弹簧设置在该驱动件的定位片与该后挡件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周壁还具有一个沿轴向延伸的导槽,该壳座具有一由该筒部的内环面凸出且嵌设在该导槽中的限位杆。
CNU2007201422190U 2007-04-05 2007-04-05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241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22190U CN201022415Y (zh) 2007-04-05 2007-04-05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1422190U CN201022415Y (zh) 2007-04-05 2007-04-05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22415Y true CN201022415Y (zh) 2008-02-20

Family

ID=390962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1422190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2415Y (zh) 2007-04-05 2007-04-05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22415Y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2096A (zh) * 2010-11-16 2012-05-23 黄锡彬 方便快捷雨伞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462096A (zh) * 2010-11-16 2012-05-23 黄锡彬 方便快捷雨伞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200400373Y1 (ko) 다단 절첩식 호신용 봉
EP2107877B1 (en) A portable and compact umbrella
CN201022415Y (zh) 自动开收伸缩式伞头
CN209750048U (zh) 一种自动伞
EP1435208A2 (en) Automatic openable and closable umbrella
KR101251105B1 (ko) 자동적으로 후퇴 가능한 중심 샤프트를 갖는 반자동 우산
KR200437933Y1 (ko) 자동 우산
CN210043338U (zh) 两折反向伞的两段式收合结构
CN210539376U (zh) 滑套式自动开收伞结构及伞柄
CN2363542Y (zh) 一种自动伞
TWI314045B (zh)
CN203058619U (zh) 多折自动开收伞伞中棒弹簧机构
JP2004524991A (ja) 筆記具
CN102442389A (zh)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鞍座的折收方法
CN112590424A (zh) 一种机械齿轮笔
CN109198829A (zh) 两折反向伞的两段式收合结构
CN212280236U (zh) 方便开收的顺杆式折叠伞
CN208463127U (zh) 多折伞具开收伞扣合结构
KR20010025677A (ko) 빗물 수거함이 일체로 구비된 다단 절첩식우산
CN212185478U (zh) 一种手动开收两折伞具
JP3116483U6 (ja) 簡単に畳むことができる直骨傘
JP3116483U (ja) 簡単に畳むことができる直骨傘
CN211672753U (zh) 一种弹性开收伞具
CN210076774U (zh) 具有填充结构的自动伞具
CN208468329U (zh) 一种可伸缩工具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