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21287Y - 一种三层式卧舱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层式卧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21287Y
CN201021287Y CNU2007200667824U CN200720066782U CN201021287Y CN 201021287 Y CN201021287 Y CN 201021287Y CN U2007200667824 U CNU2007200667824 U CN U2007200667824U CN 200720066782 U CN200720066782 U CN 200720066782U CN 201021287 Y CN201021287 Y CN 201021287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in
floor
gangway
corridor
bed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6678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于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U JUN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6678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21287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21287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21287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可应用在铁路、客轮或旅馆中的三层式卧舱,各层卧舱顺向错位排列在高位布置的走廊边,低于走廊地板10的底层卧舱经踏阶与走廊连通;顶层卧舱经平台9和梯蹬11与走廊地板10连通。各舱的铺位边都有直身站立空间,且进出比现有三层硬卧车厢方便。各卧舱可由移门15封闭;卧舱内床铺的铰接在固定床板上的可翻折床板3-2和下方的座台4可转换成带扶手的可调角靠背椅,且有桌台23和伸脚洞14。可在单节车厢内布置66个封闭独立的单人卧舱,且均有躺卧坐立条件和专用行李舱,适合装备视听和上网条件。

Description

一种三层式卧舱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三层构造的卧舱,尤其涉及铁路客车、客轮等载客交通工具和固定建筑物内的具有相互结合的上中下层铺位的卧舱。
背景技术
三层铺位的卧舱在长途铁路卧铺车厢中很普遍。此外,在客轮以及特殊的旅馆房间、宿舍中也能见到。采用三层铺位方式的主要目的是在保证为旅客提供最基本的卧铺环境的前提下,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空间利用率。在目前中国标准的25型铁路硬卧车厢中,卧铺的安排方式是靠车厢的一个侧墙安排11个敞开式或半封闭式的卧铺间,每个卧铺间内有两列靠两侧间壁分置的三层卧铺。中、上层卧铺的旅客可以借助梯蹬上下。
这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铺位安排方式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上层和中层铺位距离车厢地板的高度过高,旅客上下铺的难度大,动作复杂,不方便,也不够安全。尤其是攀上离地板高度超过2.2米的上铺更加困难。
2、各层铺位空间是开放式的,不能为每个旅客单独提供独立和封闭的卧室空间,缺乏隐私和安全保障。即使是在带门的可以封闭的软卧包间内,由于是多人合住,若同行者相互并不相识,或者男女混合,也仍然存在隐私性、安全性不足的问题。即便是双人高级包间内,由于两位旅客也不一定是相识的,性别也不一定相同,因此问题仍然存在。
3、上、中层铺位没有为旅客提供类似底层铺位边的可供站立或者搁脚的地板空间,因而,上、中层铺位的旅客要想站起来,只能先顺梯蹬爬下来,才能站到车厢地板上,很不方便。
4、上、中层铺位的构造不能为旅客提供舒适的坐姿环境。若希望像坐在座椅上那样坐一会儿,只能先顺梯蹬爬下来后,在下层铺位上暂时借座,或者到走廊通道边的简易折叠凳上暂时坐一坐。不仅自己麻烦,也影响其他人休息或者走路。
5、各层铺位(尤其是中、上层铺位)的布置方式使旅客在躺卧姿势下很难观察窗外景观。
6、这种布局的铺位难以实现为每个铺位提供单人使用的独立的桌台。
7、这种铺位的空间布局无法使每个旅客获得独立的视听设施或者联网电脑所需要的合适的空间环境,这将成为迅速发展和普及中的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在列车、客轮中的应用的难以克服的阻碍。
为了改善现有铁路硬卧车厢的舒适性,为各铺位的旅客提供座位条件,在01267564.1中国专利文件中,提出了一种多层卧铺方案。该方案采取相互错位且顺向排列的多层铺位,并将床铺分成三段,两边床段固定,中间一段是可以下翻的活动床段;该活动床段下翻后,会露出两段固定床段之间的空腔,在该空腔的底部有踏板,该空腔和踏板嵌入下一层铺位的床尾上方空间。
与现有的铁路硬卧车厢相比,该方案基本上可以为各层床铺的旅客提供单独使用的座位条件。然而,该方案还存在如下主要缺陷:
1、所提供的座位由于缺少可斜靠的靠背和足够的伸展腿脚的空间,因而,从人体工学角度上看,该座位条件的舒适性不足;
2、顶层、中层床铺的旅客的铺位旁没有站立空间;
3、由于顶层铺位距离车厢地板过高,而顶层铺位的旁边又没有站立空间,因而,顶层床铺的旅客操作活动床段的难度过高,不够方便;
4、在该专利的说明书中,没有给出使顶层铺位的旅客方便地上下铺的必要技术特征;
5、下翻的活动床段的作为床垫的一面暴露在旅客的脚后,容易被弄脏;
6、被分成三段的床铺上如何铺设褥子存在问题:如果分成多段,则影响舒适性,如果采用完整褥子,则增加使用难度;
7、从该专利的说明书中看,进出顶层铺位的合理通路与底层铺位的进出通路在纵向上相互重叠,顶层铺位的人下来时有踩踏刚好从底层铺位的座位上站起来的人的可能。
8、仍然没有为每个旅客提供封闭的卧舱空间;
9、仍然没有为每个旅客提供独立使用的桌台,因而也不容易提供电脑操作环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基本目的首先是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具有躺卧和仰靠条件,具有可调角靠背座椅功能,在躺卧和坐姿状态下都很容易观察窗外景色,并且在床铺跟前有站立的条件和空间,进出便捷、互不干扰的三层式卧舱。
本发明的上述基本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三层式卧舱,其构成包括靠共用外壁1布置的顶层、中层和底层卧舱,同层的卧舱之间沿床铺的长度方向首尾相接并由间壁2隔开;每间卧舱内均有一个床铺;各卧舱出入口通向同一侧的共用走廊;其独特之处在于:
a)构成卧舱内的床铺的床板3的构造包括从床铺的中部至床尾处的固定床板3-1以及从床铺的中部至床头处的与固定床板3-1边缘铰接并可向床尾方向翻折的可翻折床板3-2,放平状态的可翻折床板3-2下方有座台4,座台4至床头处的间壁2之间有地板5,地板5至座台4前沿之间由挡板6封闭;该座台4与翻开后的可翻折床板3-2构成一个座椅,装有调角机构7的可翻折床板3-2构成该座椅的可调角靠背;
b)每个卧舱的卧舱出入口位于地板5旁;卧舱出入口至床尾之间被该卧舱的前壁8封闭;
c)顶层或中层卧舱内的地板5-01、5-02底部嵌入下一层的另一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的上方空间;
d)各层卧舱出入口之间左右相邻;
e)顶层卧舱出入口外有平台9;该平台9前沿至下方走廊地板10之间由梯蹬11相连;该梯蹬11背后是底层卧舱的前壁8-03;该平台9两侧有安全扶栏物12;
f)底层卧舱内的地板5-03低于走廊地板10,并借助舱内的踏阶13-03经由卧舱出入口与走廊地板10连通;
g)中层卧舱内的地板5-02经由卧舱出入口直接或者通过踏阶13-02与走廊地板10连通。
本文中附在特征名称后的数字是该特征的附图标记。
本文所称的床板,是指用来承载床垫并支撑人体躺卧的板状物,而“固定床板”是指固定在基体(如墙体、支架)上的床板。
本文所称的“间壁”,是指用来分隔空间的板状墙壁。
本文所称的“前壁”是指铺位旁靠走廊一侧的墙壁,与前壁相对的床铺另一侧的墙壁是“外壁”。
本文所称的“调角机构”是指利用了现有技术中的应用于座椅或者折叠床上的用来调整和定位可翻折部件的翻折角度的机构或者装置的技术原理的机构,也可以是最简单的调角方式:在座椅边墙上的适当位置设置限位挡块,以直接顶住可翻转部件(如上述的可翻折床板)。
本文所称的“床铺”,是指构成可以躺卧的床具的包括床板、床垫在内的所有必要部件的总称。
本文所称的“床头”是指床铺的最适合躺卧的人体的头部所在的一侧,其相对的另一侧称为“床尾”。对于本文中所述的床铺来说,床头就是靠近卧舱出入口一侧的床铺端部。
本文所称的“座台”是指适合人坐的台、板状物体。
本文所称的“安全扶栏物”是指栏杆、栏板或隔板形状的可用来扶持、倚靠的部件。
在现有的标准铁路客车硬卧车厢(比如中国的25型铁路硬卧车厢)中应用本发明提出的上述技术特征后,可以在基本不减少定员、基本不改变车厢容积和车厢厢体尺寸的前提下,使所有铺位都改进成相互独立的有独用出入口的单人卧舱。而且,每个卧舱内都有躺卧和仰靠条件,具有可调角靠背座椅功能。躺卧或者仰靠在这种卧舱内的可调角床铺上或者坐在这种可调角靠背椅上的旅客可以很方便地观察窗外景色。由于走廊地板高于底层卧舱地板,而且,顶层卧舱的出入口外还有可供站立的平台和独立使用的梯蹬以及安全扶栏物,因此,与现有硬卧车厢相比,上述特征不仅使每层卧舱内的人都可以更方便地从走廊地板与铺位之间进出,而且还为每个铺位跟前都提供了可供人站立的踏板平台或者地板区域和身高空间。另外,由于各层卧舱的独立的出入口相互之间左右相邻而在纵向上互不重叠,因此,旅客进出各层卧舱时不会出现相互干扰的情况。
当然,由于采用了高位的走廊地板,为了与普通车厢的两端通过台衔接,在这种车厢的走廊地板的两端接近内端门或外端门处可能需要设置几级台阶。
对于中国目前采用的标准25型铁路硬卧车厢来说,采用本发明提出的实施方案后,可以在一节车厢中安排66个左右单人卧舱。由于每个卧舱都有上述的众多优点,因而,与现有的具有66个一般铺位的25型普通铁路硬卧车厢相比,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了本发明的上述基本特征后,卧铺的环境和舒适性得到了显著改善,实现了本发明的基本目的。
当然,本发明虽然非常适合应用在铁路卧铺车厢中,但显而易见的是,本发明的应用范围完全不局限于铁路车厢。在轮船、长厢型的公路客车、某些大型航空器等其他交通工具中,都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要求,以不同的尺寸变化来应用本发明的基本特征。而且,除了在交通工具中之外,当然也可以在某些固定建筑物中应用本发明,以获得高空间利用率的舒适的卧舱环境,尤其适合应用在经济型旅馆和宿舍中。
从人体工程学角度上说,当人坐在仰角较大的可调角靠背椅上时,两只腿脚应该能向前伸展一些。而按着本发明的上述基本特征并不能提供足够的伸展脚部的空间。因此,本发明的进一步的目的是在前述发明特征的基础上,为坐在所述靠背椅上的人提供更充裕的向前伸展脚部的空间。
本发明这个目的是通过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实现的:
a)所述的顶层卧舱内的地板5-01边的间壁2-01有伸脚洞14-01;该伸脚洞14-01和地板5-01嵌入其下方的一个中层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02的上方空间;
b)所述的中层卧舱内的地板5-02边的间壁2-02有伸脚洞14-02;该伸脚洞14-02和地板5-02嵌入其下方的一个底层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03的上方空间;
c)所述的底层卧舱内的地板5-03边的间壁2-03有伸脚洞14-03;该伸脚洞14-03嵌入相邻的另一个底层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03的下方空间。
本文所称的“伸脚洞”,是可以容纳人在坐姿下向前伸展的双脚的洞腔。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旅客来说,虽然通过上述发明特征获得了更舒适的铺位环境,但更希望能够进一步得到更封闭、更能保护隐私、更安全的独立卧舱空间。
为实现这个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a)顶层卧舱出入口有沿顶层卧舱的前壁8-01安装的移门门板15-01;
b)中层卧舱出入口有沿中层卧舱的前壁8-02安装的移门门板15-02;
c)底层卧舱出入口与中层卧舱出入口之间有隔板21隔开;
d)底层卧舱出入口有沿着顶层卧舱出入口外的平台9下的梯蹬11背部安装的移门门板15-03。
由于顶层卧舱和中层卧舱的各自的前壁的高度远小于其卧舱出入口的总高度,因而,至少对于顶层和中层卧舱来说,这种移门门板在闭合时,并不能将卧舱出入口完全封闭,也就是说,“关门”之后,顶层和中层卧舱内的座台以下部分仍然向走廊方向暴露。因此,当卧舱内的旅客坐在靠背椅上时,其腿部仍然没能对走廊方向隐蔽起来。但至少上身和目光可以被门板遮挡起来。而且,当其放平了可翻折床板并且躺卧在床上之后再关门时,就可以将床板上方空间完全封闭起来了。对于旅客来说,夜晚入睡后的隐私和安全性更重要更敏感,因此,躺在床上后就能获得完全封闭的舱室空间的特点还是相当令人满意的。
由于底层卧舱出入口的移门门板沿着顶层卧舱出入口外的平台下的梯蹬背部安装,在具体应用中,如果将顶层卧舱出入口外的平台下的梯蹬背部与中层卧舱的前壁之间的间距设置得较大,那么,底层卧舱出入口的移门门板就不适合采用通常的平板形状,因为,平板形状的门板不能完全封闭底层卧舱的向走廊方向突出的出入口,也不容易安排移门轨道。对此,本发明提出了一个附加的技术特征:
底层卧舱出入口的移门门板15-03顶端有一段向门内方向弯伸至中层卧舱前壁8-02底边的弯板15-1。
这样,带弯曲的上端部的底层卧舱出入口的移门门板就可以完全将底层卧舱出入口封闭起来了,而且,移门的上方轨道就可以很合理地安装在中层卧舱前壁的底边处。
在铁路客车车厢中,对于所有铺位来说,放置行李的空间非常重要。而且,最好为每个铺位都能够定量地提供相对充裕且单独使用的存放行李的空间,以满足每个旅客放置随身携带的符合客运规章在数量和体积上的要求的行李物品。
在以上所述特征中可以看出,底层卧舱内已经有相对宽裕的行李放置位置,而中层和顶层卧舱的内部则不容易安排足够大的行李舱、架。
所以,为了给顶层、中层卧舱内的旅客提供较宽裕的独立使用的放置行李的空间位置,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了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a)走廊顶棚17低于顶层卧舱顶棚18至少0.4米;
b)走廊顶棚17的位于顶层卧舱出入口和中层卧舱出入口处有上凹的空腔19,该空腔19的两侧的走廊顶棚上方有行李舱20。
这个开在走廊顶棚上的空腔不仅为顶层卧舱的旅客提供了更宽裕的直身站立在平台上的空间,而且还分别在这个空腔的两侧分别为顶层和中层卧舱提供了足够的行李舱空间。顶层卧舱内的旅客可以站立在平台上取放行李。
因铁路客车车厢的截面尺寸有严格的外廓限界限制,所以,本发明应用于铁路客车车厢时,为了在有限的车厢截面空间中使各层卧舱都能尽量获得较理想的均衡的空间布局效果,还提出了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a)在顶层卧舱地板5-01与所述的平台9之间有踏阶13-01;
b)中层卧舱地板5-02高于走廊地板10,且与走廊地板10之间有踏阶13-02。
采用了这两个附加特征后,顶层卧舱的平台上站立的乘客既能够获得站直身子的空间高度条件,又能够比较轻松地借助踏阶从平台登上床铺或者座椅。
显然,作为更完整更舒适的靠背座椅,还应该有座椅扶手。所以,本发明的一个附加的技术特征是:
可翻折床板3-2的充当座椅靠背的一面的两边装有可翻折收放的座椅扶手22。
与可调角靠背结合的可翻折收放的座椅扶手属于通用的现有技术,实现手段已经非常成熟,可以直接应用于本发明中。
带扶手的座椅前当然最好有一个桌子。因此,本发明的一附加特征是:
各卧舱的座台4前的间壁2或者外壁1上装有可翻折收放的桌板23。
有了可翻折收放的桌板之后,就为实现上互联网功能提供了很理想的环境条件。只要在桌板上方的间壁上安装电脑显示器,并通过线缆将显示器与主机房内的集成式主机相连,然后再租给旅客键盘鼠标,就实现了非常理想的网吧包间功能。
在一些具体的应用场合,由于环境尺寸的限制(比如车厢截面外轮廓的限界限制),或者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空间利用率,可能会出现可翻折床板与固定床板的长度之和不足以构成标准长度的床铺,或者还可能出现床垫的床头处的靠窗一侧有缺失的情况。为此,本发明提出的一个附加的技术特征是:
所述的桌板23下有固定安装在间壁2上的附加的补充床头24。
既然是“补充床头”,其安装高度和相关形状尺寸显然应该与前面所述的固定床板、可翻折床板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
综上所述,相对于本文的背景技术一段中所述的现有技术的主要缺陷,本发明提出的上述全部技术特征在总体上的优点可以概括为:
1、中层和底层卧舱的旅客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踏阶进出卧舱,而且,这个动作对于一般人来说甚至不需要借助扶手,只要像上普通楼梯那样抬一抬脚即可。而顶层卧舱的旅客虽然仍然需要借助扶栏登上一段梯蹬后才能进入顶层卧舱,然而,与现有技术中的顶层铺位的上下高度和难度相比,登上本发明提出的顶层卧舱出入口外的平台的高度和难度都低得多,轻松得多。
2、每个卧舱内的空间是基本封闭的舱室空间,这就为里面的人提供了独立的隐私空间。对于单人出行的人,尤其是女性旅客来说,这个隐秘、独立的个人空间的优点是很明显的。采用了本发明的具有66个单人卧舱的卧铺客车车厢与传统的具有11个开放式的6人厢(即66个铺位)的硬卧客车车厢相比,优势非常明显。
3、本发明提出的顶层和中层卧舱仍然处于底层卧舱的上方,但与传统的三层硬卧车厢不同的是,在顶层、中层和底层卧舱的床铺旁边都有直身站立的空间条件。这个站立空间面积虽然并不宽裕,却非常有利于旅客的基本起居活动。
4、本发明使卧舱内的床铺本身能够随时转换成具有可调角靠背和扶手的座椅,这个功能对于旅客来说显然是非常需要的。根据常识,人在生理上不适合长时间躺卧,也不适合长时间保持坐姿。与本文提到的现有专利技术相比,本发明提出的这种转换方式形成的座椅的构造更舒适更完善,操作方式更加轻松简便。而且,向上翻折的可翻折床板避免了下翻式床段的容易被弄脏的问题。另外,本发明在座椅前下方设置的伸脚洞构造明显提高了这种可调角靠背座椅的舒适性。
5、由于可翻折床板可以借助调角机构充当躺卧在床上的人的仰靠的靠垫,如果在床尾上方适当位置安装电视机,那么,以这个仰靠在有斜背的床垫上的姿势看电视显然非常舒适。而且不论是坐在座椅上还是仰靠在床上,都可以非常轻松地直接观察窗外景色。
6、卧舱内的有可调角靠背的座椅的前面有非常合适的位置来装设可收放的桌板。这个桌板对于旅客来说显然很有用处。
7、有了舒适的座椅以及座椅前的桌台,那么,在桌台上放置键盘鼠标,在桌台上方的侧壁上固定安装平板显示器,再通过线缆联通服务器,就形成了很理想的网吧包间环境。带上网条件的封闭、独立且有靠背椅的单人卧舱对于许多长途旅行的旅客来说,显然比现有硬卧卧铺具有强得多的诱惑力。
8、与前述的专利方案相比,本发明由于可向上翻折的可翻折床板与固定床板相互铰接,所以,床铺的床垫可以连续地安装在可翻折床板和固定床板的床面上,因此,不仅能避免分段式床铺的各段床垫在对接处存在的舒适性差的问题,而且,还更便于使用和维护。
以下,将通过几个实施方案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更具体的技术特征和积极效果做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特征具体设计的一种座椅朝向相同的三层式卧舱的舱位布局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的基本技术特征具体设计的一种顶层卧舱的座椅朝向与中层、底层卧舱的座椅朝向相反的三层式卧舱的舱位布局示意图;
图3至图6是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床铺的可翻转床板从放平状态逐渐翻开,并放下座椅扶手的过程的立体视图;
图7是按照图2所示布局方式设计的一种应用于铁路客车车厢内的三层式卧舱实施方案的一段剖去部分卧舱的前壁之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8是图7所示的一段车厢沿走廊方向部分剖开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9是图7所示的一段车厢剖开部分车厢外壁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10、图11是从图7所示车厢中单独分离出来的一个底层卧舱构造的剖开外壁后的从车窗外的两个视角观察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12、图13是从图7所示车厢中单独分离出来的上下结合的一个底层和一个中层卧舱构造的剖开外壁后的从车窗外和走廊上方两个视角观察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14是从图7所示车厢中单独分离出来的上下结合的一个底层、一个中层和一个顶层卧舱构造的剖开中层和顶层卧舱的外壁之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15是图14所示的一组三层式卧舱的调整了可翻折床板角度后的剖开了卧舱前壁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16是图7所示的一段车厢的沿着走廊中轴方向观察的立体视图;
图17是图7所示的一段车厢的厢体横截面外廓线与中国现行国家标准中规定的铁路客车限界轮廓线的对比图示意;
图18是按着图1所示布局方式设计的一种应用于铁路客车车厢内的三层式卧舱实施方案的一段剖去部分卧舱的前壁之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19是图18所示的一段车厢剖开部分车厢外壁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20是图18所示的一段车厢沿走廊方向剖开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21是将图7所示的一段车厢的部分卧舱门关闭或半关闭后沿走廊方向剖开后的剖视立体视图;
图22是按着图1所示布局方式应用于一节中国标准的25型铁路客车车厢中的一个完整的卧舱布局方案示意图;
图23是按着图2所示布局方式应用于一节中国标准的25型铁路客车车厢中的一个完整的卧舱布局方案示意图。
下表是各实施方案中零部件或特征名称与附图标记对照表。
01.顶层卧舱                                15.卧舱出入口的移门门板
02.中层卧舱                                15-1.底层卧舱出入口的移门门板弯板
03.底层卧舱                                16.移门门板的轨道
[在以下的实施方案描述以及说明书附图中,    17.走廊顶棚
特征的数字标记的后面附加-01,即指属于顶    18.顶层卧舱顶棚
层卧舱的特征;-02即指属于中层卧舱的特征;  19.卧舱顶棚上的上凹的空腔
-03即指属于底层卧舱的特征]                 20.走廊顶棚上方的行李舱
1.外壁                                     21.底层、中层卧舱出入口之间的隔板
2.卧舱间壁                                 22.座椅扶手
3.卧舱内的床板                             23.可翻折收放的桌板
3-1.固定床板                               24.附加的补充床头
3-2.可翻折床板                             25.卧舱内的窗户
4.卧舱内的座台                             26.固定床板床垫
5.卧舱地板                                 27.可翻折床板床垫
6.座台下方挡板                             28.座台坐垫
7.可翻折床板的调角机构                     29.座椅靠背垫
8.卧舱前壁                                 30.安全扶栏物(如栏杆)
9.顶层卧舱出入口外的平台                   31.走廊端部台阶
10.走廊地板                                32.卧舱内的电视机
11.平台下的梯蹬                            33.卧舱内的电脑显示器
12.安全扶栏物                              34.走廊灯
13.卧舱踏阶                                35.中国标准轨机车车辆限界轮廓
14.伸脚洞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基本特征,一种三层式卧舱的铺位布局方案如图1所示,这种方案的所有床铺的头尾朝向相同,且上下层之间相互错位,错位幅度约为一个卧舱长度的四分之一,也就是0.5米左右。同层相邻的卧舱之间共用间壁2。顶层卧舱01内的伸脚洞14-01和地板5-01刚好嵌入其下方的中层卧舱02的固定床板3-1-02与床尾处的间壁2-02之间的上方空间,这个地方的空间被部分占用,对于住在中层卧舱内的人的躺卧活动影响最小。中层卧舱02内的伸脚洞14-02也刚好嵌入其下方的底层卧舱03的固定床板3-1-03与床尾处的间壁2-03之间的上方空间。
与图1不同的是,图2所示的卧舱铺位布局方案的顶层卧舱01的朝向与中层、底层卧舱02、03的朝向相反,且顶层卧舱01与中层卧舱02是上下对齐布置的,基本没有错位,只有中层卧舱02与底层卧舱03仍然与图1所示的那样采用错位布置。
图1、图2所示的布局方式都符合前述的本发明的最基本特征要求,都可以达到同样的发明效果。至于在实际应用中具体采用那一种布局,应该根据空间环境的具体情况和结构限制来选择。一般来说,如果应用场所的长度方向有限,应优先考虑采用图2所示布局方式。在铁路客车中,这两种方案都可以采用,效果差别不大。
在每间卧舱内,都有一个可转换为靠背座椅的床铺。其构造和转换方式如图4至图6所示。这种床铺的构造包括一个固定床板3-1、一个与固定床板3-1铰接的可翻折床板3-2以及一个座台4。翻开后的可翻折床板3-1与座台4构成一个靠背座椅。在可翻折床板3-2的两面分别贴装床垫27和靠背垫29。在靠背垫29两侧的可翻折床板3-2板面上的凹槽内铰接两个座椅扶手22。座台4上面有坐垫28。在可翻折床板3-2与固定床板3-1的铰接轴处装有调角机构7。该调角机构容许可翻折床板3-2在0~110°之间翻转和锁定。
在图7至图17中展示了一种按着图2所示的卧舱布局方式设计的应用在铁路客车车厢中的具体实施方案。这种车厢具有两排沿车厢两侧首尾相接的卧舱,中间是共用走廊。每排卧舱分为顶层卧舱01、中层卧舱02和底层卧舱03。各卧舱内采用了图3至图6所示的床铺原理。
在图7中显示的一段车厢内包含三对卧舱单元,每对单元包括沿走廊两侧相对布置的两列三层卧舱。为了便于理解,该图显示的是剖开了两对单元,切除部分走廊地板10构造,并将六个卧舱的前壁8剖开后的情况。
图8是图7所示的一段车厢沿走廊方向部分剖开后的情况。图9是剖开了部分卧舱的外壁1后的情况。
各卧舱内的更详细的情况展示在图10至图15中。其中,图10和图11展示的是底层卧舱内部构造;图12和图13主要展示的是中层卧舱内部构造;图14和图15主要展示了顶层卧舱内部构造。
顶层卧舱01的地板5-01通过一级凹槽形踏阶13-01与卧舱出入口外的一个面积较大的平台9连通。平台9与下方的走廊地板10之间又通过三级梯蹬11连通。从平台9到其正上方顶棚的空间净高度约1.9米,足够让标准成人直身站立。
中层卧舱02内的地板5-02通过两级踏阶13-02与走廊地板10连通。底层卧舱03内的地板5-03通过卧舱内的踏阶13-03与走廊地板10连通。各层卧舱的出入口左右相邻但互不重合。因此,各卧舱内的旅客即使同时进出也不会相互形成障碍。从进出卧舱的难度上来说,显然中层卧舱02最容易,底层卧舱03次之。进出方式相对较难的是顶层卧舱01。不过,这种难度相对于现有的铁路硬卧车厢中的上铺、中铺来说还是容易得多。进出底层卧舱03时需要通过踏阶13-03先下到底层卧舱地板5-03,然后侧身低头坐到座椅或者床铺上,或者进行可翻折床板的操作。
在顶层卧舱01和中层卧舱02的出入口上方的走廊顶棚17上有上凹的空腔,在空腔两侧的走廊顶棚17棚板上方有两个行李舱20。这两个空间容积相同的行李舱20可以分别由顶层卧舱01和中层卧舱02内的旅客专用。顶层卧舱01内的旅客可以站在平台9上或者直接在舱内床铺上、座椅上取放行李舱20内的物品。中层卧舱02的旅客可以站在中层卧舱02的踏阶13-02上从行李舱20取放物品。底层卧舱03内的床铺侧沿下方的地板上、床下空间都可以成为行李放置位置。
在顶层卧舱的前壁8-01外侧装有移门15-01。该移门15-01的上方轨道没置在车厢顶棚上,一段不完全的下方轨道设置在座台4-01旁的前壁8-01底边和一段挡板上沿。类似地,中层卧舱02出入口的移门15-02也装在中层卧舱前壁8-02外表面。底层卧舱03出入口的移门15-03贴装在顶层卧舱出入口外平台9下方的梯蹬11背板(也就是底层卧舱03的前壁8-03)后面。为了安排移门15-03的上方导轨,并且为了完全封闭底层卧舱出入口,底层卧舱移门15-03的上端有向内弯曲的弯板15-1。当该移门15-03关闭后,门板前侧边靠在底层卧舱03出入口与中层卧舱02出入口之间的隔板21上,从而完全将底层卧舱03出入口封闭。
在每个卧舱内的靠背座椅前方的桌板23上方的间壁2上装有嵌入式的平板电脑显示器33;在固定床板3-1上方装有电视机32。在实际应用中,平板电脑显示器33显然可以同时充当电视机屏幕。电脑的主机应该集中在乘务员室内的特殊机柜内,并通过线缆与各舱内的显示器和输入装置接口连通。作为一种增值服务,可以有旅客自己选择是否租用鼠标键盘并开通网络。如果不开通网络,则电脑显示器将只充当另一个电视机屏幕,以供旅客在座椅上观看。当旅客躺在床上时,可以转而观看床上的电视。当然,处于节能,可以通过控制装置使这两个电视不能同时显示。在床头处,还应该设置综合控制面板和音频插头,以供旅客控制舱内设备和呼叫乘务员。
在本方案中,由于车厢高度的制约,各层卧舱的床板之间的净空间高度受到较严格的限制而不能设置得过高。而为了在一节车厢中尽可能安排较多的卧舱,本方案将单个卧舱的长度限制为1.96米。在此情况下,如果在1.96米的卧舱节距长度内,将可翻折床板3-2与固定床板3-1的长度之和直接设计成1.95米的标准卧铺长度,就会使座椅的侧面形状的舒适性变差。因此,本方案在平衡了各方面因素的情况下,采用了补充床头措施。也就是说,在采用较短的固定床板3-1长度和可翻折床板3-2长度的情况下,在桌板23下方的间壁2上装有补充床头24。当可翻折床板3-2放平后,可翻折床板3-2、固定床板3-1和补充床头24共同形成一个总长度为1.95米、宽度0.7米的标准床铺。需要说明的是,补充床头24并非必需的特征。当本实施方案在轮船、固定建筑物中应用时,就可能不会受到类似铁路车厢那样的硬性的高度和宽度空间限制了,因而也就可能不必采纳补充床头措施。
在本实施方案中的主要构造的推荐的优化尺寸数值如下:
走廊地板10高于车厢地板(也就是底层卧舱地板5-03)0.48米;
顶层卧舱外出入口外的平台9相对于走廊地板10的高度为0.88米;
走廊地板10的最小宽度0.7米;
走廊地板10至走廊顶棚17的空间高度为2.1米;
底层卧舱03出入口宽度为0.64米;中层卧舱02出入口的宽度为0.6米;顶层卧舱01出入口外的平台9的长度为0.6米,进深0.4米。
顶层卧舱01固定床板3-1-01顶面与中层卧舱02固定床板3-1-02顶面,以及中层卧舱02固定床板3-1-02顶面与底层卧舱03固定床板3-1-03顶面之间的间距均为0.93米;
底层卧舱03固定床板3-1-03顶面距离底层卧舱03地板5-03(也就是车厢原始地板)之间的相对高度为0.4米;
顶层卧舱地板5-01距离走廊地板10的相对高度为1.45米;
中层卧舱地板5-02距离走廊地板10的相对高度为0.45米。
从上述尺寸可以看出,本方案中的0.7米宽的床铺比现有的25型铁路硬卧车厢中的0.6米宽的卧铺更舒适。而且,当可翻折床板3-2翻起30°左右锁定时形成的倾斜床铺更适合旅客仰靠在床铺上观察窗外景色或者观看电视(参见图15)。这个特征还特别有利于一些因有晕车毛病而且在观察窗外时对列车行进方向敏感的人:他可以根据行车方向自由选择在座椅上或者仰靠在床上的姿势来观察窗外景色。
在各卧舱出入口两侧靠走廊处都有充当扶手和栏杆的钢管12。这些钢管12与中层卧舱前壁8-02之间留空。这些纵向贯穿车厢的留空使人沿着走廊方向看去的走廊内的视觉空间宽度扩大了许多(如图16所示)。沿走廊顶棚17中部设置了一排隐蔽式日光灯具34。在走廊地板10下方和走廊顶棚17上方各有一条基本贯穿车厢的洞腔,这两条洞腔的截面面积相当大,足以用来安排列车所需各种设备的管道。比如空调管道、供电缆、数据传输管线、供水管线等等。走廊地板10下方的充裕空间甚至可以用来充当车厢的水箱安装位置。这个水箱位置由于处于车厢地板上方,具有天然的保温环境。而且重心低,优于车厢两端顶棚处的水箱安装位置和车厢底盘下方的户外安装位置。
在本实施方案中,车厢的截面外廓形状和尺寸基本上沿用了现有的中国25型铁路客车车厢的相关形状和尺寸。如图17所示,该车厢的截面外廓符合现有的中国《标准轨距铁路机车车辆限界》中的机车车辆上部限界轮廓35的要求。而且,该车厢的车厢厢体外顶面距离轨面的相对高度也是4433mm,与现有的25型铁路客车车厢相同。与25型铁路客车车厢截面尺寸不同的地方是在顶层卧舱的车窗形状以及该处的侧壁和弧形顶棚的截面形状。这些不同之处对于改善顶层卧舱的空间环境有利,且仍然能够符合相关的限界要求。
在图18至图20中展示的是按着图1所示的卧舱布局方式设计的一种铁路客车车厢。这个车厢的所有卧舱内的设施和走廊构造与前一种实施方案基本相同。不同的就是顶层卧舱01的朝向改变了。当然,这种改变也会显示在车厢外的车窗布局上。
图21中展示的是图7至图17所示车厢的部分卧舱的移门门板15处于关闭或者半关闭状态时的情况。可以看出,除了底层卧舱03可以被移门15-03完全封闭之外,中层卧舱02和顶层卧舱01的移门15-02、15-01只能遮住卧舱出入口的上部分。如果中层、顶层卧舱内的旅客坐在靠背座椅上时,其腿脚部分仍然没有隐藏起来,只有上身和目光被遮蔽起来。这种情况虽然不理想,但与没有移门的情况相比,仍然很有用处。而且,当可翻折床板3-2-01、3-2-02放平后,躺在床上的旅客就完全被移门15-01、15-02封闭在舱内了。此时,旅客只需在舱内将移门门板15锁住,就会形成几乎完全封闭、安全的隐私空间。当旅客入睡后,这种封闭空间带来的安全性、隐秘性显然很有实用价值。比如,旅客可以在入睡前将少量贵重财物放在封闭的卧舱里侧以确保安全。这一点在现有的硬卧车厢的开放式的卧铺环境下是无法做到的。
在一节长度为25500mm的中国现有的标准25型铁路客车车厢内,可以按着图22和图23所示的布局方式安排66个单人卧舱。其中,图23所示布局方案中采用的是将两个厕所设置在车厢中部,而将洗漱间以开放的形式设置在一侧端门旁,与脚蹬门之间的通过台共用空间。当然,如果附属空间尺寸不足,也可以采用60~62个卧舱布局方式。虽然在铺位总数上少了几个,但其带来的优点和吸引力却是现有的定员66铺的硬卧车厢所无法比拟的。

Claims (9)

1.一种三层式卧舱,其构成包括靠共用外壁(1)布置的顶层、中层和底层卧舱,同层的卧舱之间沿床铺的长度方向首尾相接并由间壁(2)隔开;每间卧舱内均有一个床铺;各卧舱出入口通向同一侧的共用走廊;其独特之处在于:
a)构成卧舱内的床铺的床板(3)的构造包括从床铺的中部至床尾处的固定床板(3-1)以及从床铺的中部至床头处的与固定床板(3-1)边缘铰接并可向床尾方向翻折的可翻折床板(3-2),放平状态的可翻折床板(3-2)下方有座台(4),座台(4)至床头处的间壁(2)之间有地板(5),地板(5)至座台(4)前沿之间由挡板(6)封闭;该座台(4)与翻开后的可翻折床板(3-2)构成一个座椅,装有调角机构(7)的可翻折床板(3-2)构成该座椅的可调角靠背;
b)每个卧舱的卧舱出入口位于地板(5)旁;卧舱出入口至床尾之间被该卧舱的前壁(8)封闭;
c)顶层或中层卧舱内的地板(5-01)(5-02)底部嵌入下一层的另一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的上方空间;
d)各层卧舱出入口之间左右相邻;
e)顶层卧舱出入口外有平台(9);该平台(9)前沿至下方走廊地板(10)之间由梯蹬(11)相连;该梯蹬(11)背后是底层卧舱的前壁(8-03);该平台(9)两侧有安全扶栏物(12);
f)底层卧舱内的地板(5-03)低于走廊地板(10),并借助舱内的踏阶(13-03)经由卧舱出入口与走廊地板(10)连通;
g)中层卧舱内的地板(5-02)经由卧舱出入口直接或者通过踏阶(13-02)与走廊地板(1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
a)所述的顶层卧舱内的地板(5-01)边的间壁(2-01)有伸脚洞(14-01);该伸脚洞(14-01)和地板(5-01)嵌入其下方的一个中层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02)的上方空间;
b)所述的中层卧舱内的地板(5-02)边的间壁(2-02)有伸脚洞(14-02);该伸脚洞(14-02)和地板(5-02)嵌入其下方的一个底层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03)的上方空间;
c)所述的底层卧舱内的地板(5-03)边的间壁(2-03)有伸脚洞(14-03);该伸脚洞(14-03)嵌入相邻的另一个底层卧舱内的固定床板(3-1-03)的下方空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
a)顶层卧舱出入口有沿顶层卧舱的前壁(8-01)安装的移门门板(15-01);
b)中层卧舱出入口有沿中层卧舱的前壁(8-02)安装的移门门板(15-02);
c)底层卧舱出入口与中层卧舱出入口之间有隔板(21)隔开;
d)底层卧舱出入口有沿着顶层卧舱出入口外的平台(9)下的梯蹬(11)背部安装的移门门板(15-0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所述的底层卧舱出入口的移门门板(15-03)顶端有一段向门内方向弯伸至中层卧舱前壁(8-02)底边的弯板(15-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
a)走廊顶棚(17)低于顶层卧舱顶棚(18)至少0.4米;
b)走廊顶棚(17)的位于顶层卧舱出入口和中层卧舱出入口处有上凹的空腔(19),该空腔
(19)的两侧的走廊顶棚上方有行李舱(2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
a)在顶层卧舱地板(5-01)与所述的平台(9)之间有踏阶(13-01);
b)中层卧舱地板(5-02)高于走廊地板(10),且与走廊地板(10)之间有踏阶(13-0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所述的桌板(23)下有固定安装在间壁(2)上的附加的补充床头(24)。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可翻折床板(3-2)的充当座椅靠背的一面的两边装有可翻折收放的座椅扶手(22)。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三层式卧舱,其特征是:各卧舱的座台(4)前的间壁(2)或者外壁(1)上装有可翻折收放的桌板(23)。
CNU2007200667824U 2007-01-29 2007-01-29 一种三层式卧舱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1287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67824U CN201021287Y (zh) 2007-01-29 2007-01-29 一种三层式卧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667824U CN201021287Y (zh) 2007-01-29 2007-01-29 一种三层式卧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21287Y true CN201021287Y (zh) 2008-02-13

Family

ID=390887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6678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21287Y (zh) 2007-01-29 2007-01-29 一种三层式卧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21287Y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82A1 (fr) * 2007-01-29 2008-08-07 Jun Yu Couchettes sur trois niveaux
CN102190083A (zh) * 2010-03-13 2011-09-21 王海静 双层座椅和双层或多层“坐椅”的客机、旅客列车和长途公共汽车
EP2825422A4 (en) * 2012-01-31 2016-10-19 Rajasingham Arjuna Indraeswaran SUPPORT FOR OCCUPANTS OF A VEHICLE
US20220371737A1 (en) * 2018-04-04 2022-11-24 Zephyr Aerospace, LLC Vehicle suite seating arrangement
WO2023110756A1 (de) * 2021-12-14 2023-06-22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Passagier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m notausstieg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8092382A1 (fr) * 2007-01-29 2008-08-07 Jun Yu Couchettes sur trois niveaux
CN102190083A (zh) * 2010-03-13 2011-09-21 王海静 双层座椅和双层或多层“坐椅”的客机、旅客列车和长途公共汽车
EP2825422A4 (en) * 2012-01-31 2016-10-19 Rajasingham Arjuna Indraeswaran SUPPORT FOR OCCUPANTS OF A VEHICLE
US20220371737A1 (en) * 2018-04-04 2022-11-24 Zephyr Aerospace, LLC Vehicle suite seating arrangement
WO2023110756A1 (de) * 2021-12-14 2023-06-22 Siemens Mobility Austria Gmbh Passagierschienenfahrzeug mit einem notausstie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34641A (zh) 一种三层式卧舱
US10513205B2 (en) Passenger compartment for commercial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vehicles
CN201484417U (zh) 一种铁路客车的卧铺车厢
JP3068137B2 (ja) 空間が限定された区画室内で昇降自在の寝棚を使用する装置
CN201021287Y (zh) 一种三层式卧舱
CN106103277A (zh) 用于交通工具客舱的座椅单元
CN101235676A (zh) 一种双层卧室
JP2004509017A (ja) 寝台に変換する座席
CN206049671U (zh) 一种轨道车辆
CN104875755A (zh) 一种可实现坐卧转换的卧铺结构及卧铺车厢
CN201249682Y (zh) 一种由首尾相接的双层床铺组成的床组
CN201016221Y (zh) 一种双层卧室
CN101235675A (zh) 一种双层卧房
JP6880175B2 (ja) 二層の鉄道車両
CN104554315B (zh) 客运交通工具双层卧铺结构
CN110271458A (zh) 乘客用前后连体式双层卧椅
CN206049674U (zh) 一种双层轨道车辆
CN201016220Y (zh) 一种双层卧房
CN206187030U (zh) 一种轨道车辆车厢及轨道车辆
CN111645712B (zh) 一种新型铺椅转换火车乘具及使用方法
CN206049672U (zh) 一种安装在轨道车辆车厢内的商务包间
CN202345432U (zh) 一种坐卧两用客车
CN204415410U (zh) 客运交通工具双层卧铺结构
CN2647692Y (zh) 客车可调节坐卧两用车厢
CN107792098A (zh) 一种双层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YU JUN

Free format text: NEW ADDRESS: ROOM 1303, NO.3, LANE 902, ZHOUDONG ROAD, PUDONGXIN DISTRICT, SHANGHAI CITY, ZIP CODE:201318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Room 3, No. 902, Lane 1303, East Zhou Lu, Shanghai, Pudong New Area: 201318

Patentee after: Yu Jun

Address before: Shanghai city Nanhui District Chuan Zhou road 4058 Lane 16, room 702, San Xinyuan, zip code: 201318

Patentee before: Yu Jun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