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08265Y -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1008265Y
CN201008265Y CNU2007200933396U CN200720093339U CN201008265Y CN 201008265 Y CN201008265 Y CN 201008265Y CN U2007200933396 U CNU2007200933396 U CN U2007200933396U CN 200720093339 U CN200720093339 U CN 200720093339U CN 201008265 Y CN201008265 Y CN 201008265Y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edling
rice
frame
wheel
paw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U20072009333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U20072009333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1008265Y/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1008265Y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1008265Y/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plant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属于移栽机械技术领域。它由四部分组成:机架及滑橇部分有机架和扶把,机架后部两侧安装有滑橇;前动力及传动部分有一对前驱动地轮和被其驱动、位于机架中部两侧的飞轮,在飞轮上有与之铰接的插秧传动连杆;供秧及插秧部分中有所设定数量的秧苗爪被并列安装在秧苗爪横连杆上,其两端连到两侧的两个插秧传动连杆,与每个秧苗爪对应均有一个向前倾斜的秧苗箱,各秧苗箱被并列固定安装在秧苗箱横连杆上;后动力及传动部分有后驱动地轮及被其驱动的减速机,减速机通过曲柄驱动轮、送秧传动连杆连接到秧苗箱横连杆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易于推广,适用于抛秧苗,行距、株距可调,工效提高,播苗均匀,有利于稳产高产。

Description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栽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其国际专利分类号为A01C 11/02。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中国东北地区的农村栽种水稻多采用专用的塑料秧苗盘育秧,每张盘中有400余个匀布的小穴坑,用于培育成簇的秧苗,以此方式育成的带土秧苗被称为抛秧苗(在东北农村也俗称为球苗,或疙瘩苗)。抛秧苗可用于人工插秧,也可用抛秧机抛秧作业。但抛秧作业存在以下不足:所播的秧苗分布不均匀,还需要经过人工插秧来调整秧苗的疏密,栽种深浅不一,成活率低,无法实现合理密植;单纯的人工插秧则需弯腰曲背,劳动强度大,劳动条件差,插秧者易疲惫,造成插秧效率低下,不利于抢季节。总之,抛秧机抛秧和人工插秧在实现精耕细作,提高工效,稳产高产方面受到了限制。
而现有的机械水稻插秧机却不适用于上述的带土的抛秧苗,而抛秧苗的栽种和分苗都很方便,在东北农村已被广泛应用,但现在应用上却仅限于抛秧机抛秧和人工插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以克服现有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由机架及滑橇部分、前动力及传动部分、供秧及插秧部分、后动力及传动部分共四部分组成,其中:
机架及滑橇部分有机架,扶把安装在机架的前端,机架的后部下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滑橇;
前动力及传动部分有装在机架前部的前驱动轴上的一对前驱动地轮,以及装在机架中部两侧的支柱及轴座上的飞轮驱动轴上的飞轮,在飞轮上装有与之铰接的插秧传动连杆和配重锤,前驱动轴与飞轮驱动轴之间通过链条传动;
供秧及插秧部分中有所设定数量的秧苗爪彼此相平行,通过秧苗爪调整库安装在秧苗爪横连杆上,秧苗爪上有爪齿,秧苗爪调整库上有秧苗爪调整螺栓,相邻的两个秧苗爪的间距与插秧的行距相同,秧苗爪横连杆通过装在其上面两侧的两个滑行轮分别靠在机架两侧的支柱及轴座的支柱侧面上,秧苗爪横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机架两侧的两个插秧传动连杆相连接,与每个秧苗爪相对应均有一个为其提供秧苗的秧苗箱,秧苗箱的底部前端和上部前端的横梁上分别各有一排自后向前的托苗齿和自上朝斜前下的挡苗齿,托苗齿和挡苗齿两者的前端彼此呈锐角并且一一相对,相邻的两托苗齿之间形成落苗间隙,相邻的两挡苗齿之间形成抓苗间隙,各落苗间隙和各抓苗间隙对应相同,各落苗间隙和各抓苗间隙的彼此之间也相同,即托苗齿和挡苗齿为均匀排布,所设定数量的秧苗箱被并列固定安装在相互平行的前摆动杆和后摆动杆上,各秧苗箱的后部被固定到秧苗箱横连杆上,前摆动杆和后摆动杆的两端分别装在机架上和位于机架上滑座垫台上的两个摆动杆滑座中,秧苗箱均向前倾斜,上下往复运动的秧苗爪在向下运行中,其上面的爪齿均插入秧苗箱上的抓苗间隙与挡苗齿相啮合;
后动力及传动部分有位于机架后面中下部的后驱动轴支架上的后驱动轴上的后驱动地轮,以及位于机架后面上部的减速机座之上的减速机,后驱动轴上有后驱动链轮,减速机上的减速机输入轴上有减速机驱动链轮,后驱动链轮和减速机驱动链轮之间通过后驱动链条相连,减速机上的减速机输出轴连接有曲柄驱动轮,曲柄驱动轮连接送秧传动连杆,送秧传动连杆连接到秧苗箱横连杆上。
滑橇的前后端各有一直立的滑橇立柱,滑橇立柱与滑橇背上的与之固定为一体的加强纵杆相连接,滑橇通过前后端的滑橇立柱自下而上插入到装在机架上每侧的两个立柱套筒中,立柱套筒上有高度调节螺栓。
机架上有用于抬起的提手。
前驱动轴与飞轮驱动轴之间还有一中介链轮轴,以上三个轴的两端均安装在机架上的轴承及轴承座上,中介链轮轴、前驱动轴和飞轮驱动轴上分别装有中介链轮、前驱动链轮和飞轮驱动链轮,中介链轮与前驱动链轮、中介链轮与飞轮驱动链轮之间分别通过前级链条、后级链条相连接。
配重锤和插秧传动连杆的铰接点分别位于飞轮圆心的两侧,在同一径线上,在该铰接点处装有铰接轴承。
滑行轮所靠在的支柱及轴座的支柱侧面上覆盖有增加摩擦及降低噪音作用的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在于:
结构简单,造价低,易于制造,使用灵活,操作简便,解决了现有的机械水稻插秧机不适用于带土的抛秧苗作业的限制;所播的秧苗分布均匀,行距、株距均可调节,能实现合理密植,精耕细作,保证了稳产高产;摆脱了传统人工插秧的高劳动强度,工效大大提高,有利于抢季节耕作,易于在农村大范围普及推广。
以往,在8小时工作的时间里,人工插秧者为熟练的壮劳力的情况下,一人也仅能插7~8分(1亩=10分)地,而使用本实用新型却能插5亩地(0.5垧,1垧=10亩=1000平方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秧苗箱的立体图。
图1~4中,1、扶把;2、提手;3、机架;4、滑橇;5、滑橇立柱;6、立柱套筒;7、高度调节螺栓;8、前驱动地轮;9、前驱动轴;10、轴承及轴承座;11、前驱动链轮;12、前级链条;13、后级链条;14、中介链轮;15、中介链轮轴;16、飞轮驱动链轮;17、飞轮驱动轴;18、支柱及轴座;19、铰接轴承;20、飞轮;21、配重锤;22、插秧传动连杆;23、秧苗爪;24、秧苗爪调整库;25、秧苗爪调整螺栓;26、秧苗爪横连杆;27、滑行轮;28、胶垫;29、秧苗箱;30、挡苗齿;31、托苗齿;32、抓苗间隙;33、落苗间隙;34、前摆动杆;35、摆动杆滑座;36、秧苗箱横连杆;37、后驱动地轮;38、后驱动轴;39、后驱动轴支架;40、后驱动链轮;41、减速机;42、减速机输入轴;43、减速机驱动链轮;44、后驱动链条;45、减速机输出轴;46、送秧传动连杆;47、曲柄驱动轮;48、后摆动杆;49、滑座垫台;50减速机座;51、加强纵杆;52、爪齿;53、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见图1~4。
(一)机架及滑橇部分
机架3由2cm×3cm方钢经焊接成前后两个矩形的框架而成,长120cm,前宽70cm.,后宽100cm,扶把1和提手2由φ15mm(4分或1/2”)钢管制成,扶把1焊接在机架3的前端,用于抬起的提手2焊接在扶把1的上部前端,机架3的后部下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滑橇4,滑橇4的前后端各有一直立的滑橇立柱5,滑橇立柱5垂直焊接在滑橇4背上的与之焊为一体的加强纵杆51上,滑橇4通过前后端的滑橇立柱5自下而上插入到焊装在机架3上每侧的两个立柱套筒6中,四个立柱套筒6上各有一个高度调节螺栓7。
上述其余零件的用材为:滑橇4为镀锌板,滑橇立柱5为φ12mm钢筋,立柱套筒6为φ15mm(4分或1/2”)钢管,加强纵杆51为2cm×3cm方钢。
(二)前动力及传动部分
装在机架3前部的前驱动轴9上装有一对前驱动地轮8,装在机架3中部两侧的支柱及轴座18上的飞轮驱动轴17上各装有一个飞轮20,在飞轮20上装有与之铰接的插秧传动连杆22和配重锤21,配重锤21和插秧传动连杆22的铰接点分别位于飞轮20圆心的两侧,在同一径线上,在该铰接点处装有铰接轴承19。前驱动轴9与飞轮驱动轴17之间为二级传动,即其之间还有一个中介链轮轴15,以上三个轴的两端均安装在机架3上的轴承及轴承座10上,中介链轮轴15、前驱动轴9和飞轮驱动轴17上分别装有中介链轮14、前驱动链轮11和飞轮驱动链轮16,中介链轮14与前驱动链轮11、中介链轮14与飞轮驱动链轮16之间分别通过前级链条12、后级链条13相连接。
上述零件的用材为:
两个前驱动地轮8为φ40cm,以φ10mm钢筋作外轮圈,φ8mm钢筋作轮辐条,将3cm×3cm角钢切割成4cm长,均匀焊在外轮圈的外周上;前驱动轴9、中介链轮轴15和飞轮驱动轴17,均为φ15mm(4分或1/2”)钢管;6个轴承及轴承座10,为204轴承及相应的轴承座;前驱动链轮11,为变速自行车中轴链轮,最大牙盘直径φ20mm;中介链轮14、飞轮驱动链轮16,为变速自行车后轴变速链轮组(塔形轮);前级链条12、后级链条13,为变速自行车链条;2个支柱及轴座18,为3cm×3cm角钢;2个飞轮20,用2.5mm钢板制成;2个铰接轴承19,为203轴承;配重锤21,为可嵌入飞轮20的圆铅块;2个插秧传动连杆22,用φ15mm(4分或1/2”)铝管,减轻重量以利于减小运动带来的惯性。
(三)供秧及插秧部分
将3个秧苗爪23彼此相平行,通过秧苗爪调整库24安装在秧苗爪横连杆26上,且在其上的横向位置可调节,秧苗爪23上的工作端有爪齿52,秧苗爪调整库24上装有有秧苗爪调整螺栓25,相邻的两个秧苗爪23的间距与插秧的行距相同,  秧苗爪横连杆26通过装在在其上面两侧的两个滑行轮27分别靠在机架3两侧的支柱及轴座18的支柱侧面上,滑行轮27所靠在的支柱及轴座18的支柱侧面上覆盖有增加摩擦及降低噪音作用的胶垫28,秧苗爪横连杆26的两端分别与机架3两侧的两个插秧传动连杆22相固定连接。
与3个秧苗爪23相对应有3个为其提供秧苗的秧苗箱29,秧苗箱29的底部前端和上部前端的横梁53上分别各有一排自后向前的托苗齿31和自上朝斜前下的挡苗齿30,托苗齿31和挡苗齿30两者的前端彼此呈为为40度的锐角并且一一相对,落苗间隙33和抓苗间隙32相同,均为1cm,3个秧苗箱29被并列固定安装在相互平行的前摆动杆34和后摆动杆48上,各秧苗箱29的后部被固定到秧苗箱横连杆36上,前摆动杆34和后摆动杆48的两端分别装在机架3上和位于机架3上滑座垫台49上的两个摆动杆滑座35中,秧苗箱29均向前倾斜40度角。
上述零件的用材为:
秧苗爪23,用3mm不锈钢板,将爪齿52磨成3个齿形爪;3个秧苗爪调整库24,其下部分由1cm×1cm的方钢制作,上面分别各有1个秧苗爪调整螺栓25,其上部分焊接有1mm的镀锌板并加工有2个孔,可环绕到秧苗爪横连杆26上,用螺栓螺帽固定;秧苗爪横连杆26,为φ15mm(4分或1/2”)钢管;2个滑行轮27,用小轴承制作;2个胶垫28,由橡胶皮制作;3个秧苗箱29,由塑料板材焊接制作,耐腐蚀,上有横梁53,整体尺寸为长30cm×宽20cm×高10cm,宽度足以保证秧苗爪23在每次抓秧,爪齿52均能落入到秧苗箱29中;挡苗齿30和托苗齿31,各20个,均匀排布,由塑料焊条制作,有挠性,长8cm,焊在秧苗箱29上,挡苗齿30和托苗齿31向外的端头彼此之间的间距为1cm;抓苗间隙32和落苗间隙33,均为1cm;前摆动杆34和后摆动杆48,由φ15mm(4分或1/2”)钢管制成;4个摆动杆滑座35,用可套入φ15mm(4分或1/2”)钢管的钢管切成短管制成,焊接固定在机架3上;滑座垫台49,用3cm×3cm角钢切割后焊接;秧苗箱横连杆36,用3cm×3cm角钢。
(四)后动力及传动部分
位于机架3后面中下部的后驱动轴支架39上的后驱动轴38上装有后驱动地轮37,位于机架3后面上部的减速机座50之上装有减速机41,后驱动轴38上装有后驱动链轮40,减速机41上的减速机输入轴42上装有减速机驱动链轮43,后驱动链轮40和减速机驱动链轮43之间通过后驱动链条44相连,减速机41上的减速机输出轴45连接有曲柄驱动轮47,曲柄驱动轮47连接送秧传动连杆46,送秧传动连杆46连接到秧苗箱横连杆36上。
上述零件的用材为:
一个后驱动地轮37为φ30cm,以φ10mm钢筋作外轮圈,φ8mm钢筋作轮辐条,将3cm×3cm角钢切割成4cm长,均匀焊在外轮圈的外周上;后驱动轴38,为φ15mm(4分或1/2”)钢管;后驱动轴支架39,由3cm×3cm角钢切割、钻孔、焊接而成;后驱动链轮40和减速机驱动链轮43,为变速自行车后轴变速链轮组(塔形轮);后驱动链条44,为变速自行车链条;减速机41,为UD蜗轮减速机,传动比20,上有减速机输入轴42和减速机输出轴45;送秧传动连杆46,由5mm钢板制作;曲柄驱动轮47,由10mm钢板制作成直径φ6cm的轮;减速机座50,由5mm钢板焊接而成,向前倾斜,上钻4个孔,用螺栓及螺母固定所承载的减速机41。
本实用新型的的使用方法和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前,通过调节3个秧苗爪调整库24装在秧苗爪横连杆26上的间距(调节范围较小,通常为3~5cm,秧苗爪23不会落到秧苗箱29之外),即秧苗爪23上爪齿52上的间距,来调整插秧的行距(通常为26.7~36.7cm即8~11寸,常用为30cm即9寸);通过调节中介链轮14及飞轮驱动链轮16的两个变速链轮组(塔形轮)间的传动比来调整株距(通常为16.7~26.7cm即5~8寸,常用为23.3cm即7寸),当传动比小时,飞轮20转速高,最终带动秧苗爪23的动作也加快,在单位时间的恒速行走中插的秧苗多,株距则变小,此时还需相应调节后驱动链轮40及减速机驱动链轮43的两个变速链轮组(塔形轮)间的传动比,使传动比变小,让秧苗箱29的摆动加快,提高供秧的节奏,反之亦然;通过调节秧苗爪调整库24中秧苗爪23的高低位置来调节插秧深度(通常为2cm),有时还需用高度调节螺栓7来调整滑橇立柱5的高度,控制滑橇4距机架3的距离来作辅助调整。
插秧时,先让秧苗爪23对准秧苗箱29的中间,操作者用手握着扶把1在水田中倒退行走,入泥的两个前驱动地轮8和一个后驱动地轮37均转动,为前后分别提供动力,经其中间的各传动机构工作,最终分别将动力转变为3个秧苗爪23的上下往复运动——插秧,及3个秧苗箱29的左右来回摆动——供秧。
秧苗箱29因向前倾斜40度角,故放置到其中的一簇簇的秧苗(抛秧苗)会在重力的作用下向挡苗齿30和托苗齿31会聚处集中,因苗侧部和根部的尺寸大于抓苗间隙32和落苗间隙33,故不会脱离出来。
上下往复运动的秧苗爪23在每次向下运行中,其上面的爪齿52均插入秧苗箱29上的抓苗间隙32与挡苗齿30相啮合,运行中会将一簇秧苗向下勾住,并施力于有挠性的托苗齿31上,这样会将其从落苗间隙33中带出来,插入到泥土中,当爪齿52向下运行到下行程的终点时,会竖直向上返回,爪齿52会脱离已入泥的秧苗,回到上行程的终点,接着向下再重复作第二次插秧,此时秧苗箱29通过左右来回摆动配合爪齿52作准确地供秧,提供的恰好是第一次被取走秧苗相邻的秧苗,当前排的秧苗被陆续取走后,后排的秧苗会在重力的作用下不断地滑到前排作补充。
当本实用新型行至水田一端需掉头时(此时需停止插秧),可用手抬提手2将两个前驱动地轮8抬离地面,因失去动力,秧苗爪23不再动作,插秧停止,直到掉头后再继续,插秧前仅需做的调节是:让秧苗爪23对准秧苗箱29的中间(即便偏离中间,也能保证正常插秧)。当本实用新型离开水田在陆地上行走时,可将后驱动地轮37拆下换上带有橡胶轮胎的车轮,或将后驱动地轮37的外圆周包裹上橡胶外胎,用手抬提手2,两个前驱动地轮8抬离地面,改为向后方向推行,如同推单轮车一样快速行进。

Claims (6)

1.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由机架及滑橇部分、前动力及传动部分、供秧及插秧部分、后动力及传动部分共四部分组成,其中:
机架及滑橇部分有机架(3),扶把(1)安装在机架(3)的前端,机架(3)的后部下方的两侧分别安装有滑橇(4);
前动力及传动部分有装在机架(3)前部的前驱动轴(9)上的一对前驱动地轮(8),以及装在机架(3)中部两侧的支柱及轴座(18)上的飞轮驱动轴(17)上的飞轮(20),在飞轮(20)上装有与之铰接的插秧传动连杆(22)和配重锤(21),前驱动轴(9)与飞轮驱动轴(17)之间通过链条传动;
供秧及插秧部分中有所设定数量的秧苗爪(23)彼此相平行,通过秧苗爪调整库(24)安装在秧苗爪横连杆(26)上,秧苗爪(23)上有爪齿(52),秧苗爪调整库(24)上有秧苗爪调整螺栓(25),相邻的两个秧苗爪(23)的间距与插秧的行距相同,秧苗爪横连杆(26)通过装在其上面两侧的两个滑行轮(27)分别靠在机架(3)两侧的支柱及轴座(18)的支柱侧面上,秧苗爪横连杆(26)的两端分别与机架(3)两侧的两个插秧传动连杆(22)相连接,与每个秧苗爪(23)相对应均有一个为其提供秧苗的秧苗箱(29),秧苗箱(29)的底部前端和上部前端的横梁(53)上分别各有一排自后向前的托苗齿(31)和自上朝斜前下的挡苗齿(30),托苗齿(31)和挡苗齿(30)两者的前端彼此呈锐角并且一一相对,相邻的两托苗齿(31)之间形成落苗间隙(33),相邻的两挡苗齿(30)之间形成抓苗间隙(32),各落苗间隙(33)和各抓苗间隙(32)对应相同,各落苗间隙(33)和各抓苗间隙(32)的彼此之间也相同,即托苗齿(31)和挡苗齿(30)为均匀排布,所设定数量的秧苗箱(29)被并列固定安装在相互平行的前摆动杆(34)和后摆动杆(48)上,各秧苗箱(29)的后部被固定到秧苗箱横连杆(36)上,前摆动杆(34)和后摆动杆(48)的两端分别装在机架(3)上和位于机架(3)上滑座垫台(49)上的两个摆动杆滑座(35)中,秧苗箱(29)向前倾斜,上下往复运动的秧苗爪(23)在向下运行中,其上面的爪齿(52)均插入秧苗箱(29)上的抓苗间隙(32)与挡苗齿(30)相啮合;
后动力及传动部分有位于机架(3)后面中下部的后驱动轴支架(39)上的后驱动轴(38)上的后驱动地轮(37),以及位于机架(3)后面上部的减速机座(50)之上的减速机(41),后驱动轴(38)上有后驱动链轮(40),减速机(41)上的减速机输入轴(42)上有减速机驱动链轮(43),后驱动链轮(40)和减速机驱动链轮(43)之间通过后驱动链条(44)相连,减速机(41)上的减速机输出轴(45)连接有曲柄驱动轮(47),曲柄驱动轮(47)连接送秧传动连杆(46),送秧传动连杆(46)连接到秧苗箱横连杆(36)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滑橇(4)的前后端各有一直立的滑橇立柱(5),滑橇立柱(5)与滑橇(4)背上的与之固定为一体的加强纵杆(51)相连接,滑橇(4)通过前后端的滑橇立柱(5)自下而上插入到装在机架(3)上每侧的两个立柱套筒(6)中,立柱套筒(6)上有高度调节螺栓(7)。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机架(3)上有用于抬起的提手(2)。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前驱动轴(9)与飞轮驱动轴(17)之间还有一中介链轮轴(15),以上三个轴的两端均安装在机架(3)上的轴承及轴承座(10)上,中介链轮轴(15)、前驱动轴(9)和飞轮驱动轴(17)上分别装有中介链轮(14)、前驱动链轮(11)和飞轮驱动链轮(16),中介链轮(14)与前驱动链轮(11)、中介链轮(14)与飞轮驱动链轮(16)之间分别通过前级链条(12)、后级链条(13)相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配重锤(21)和插秧传动连杆(22)的铰接点分别位于飞轮(20)圆心的两侧,在同一径线上,在该铰接点处装有铰接轴承(19)。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其特征在于:滑行轮(27)所靠在的支柱及轴座(18)的支柱侧面上覆盖有增加摩擦及降低噪音作用的胶垫(28)。
CNU2007200933396U 2007-02-25 2007-02-25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8265Y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933396U CN201008265Y (zh) 2007-02-25 2007-02-25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U2007200933396U CN201008265Y (zh) 2007-02-25 2007-02-25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1008265Y true CN201008265Y (zh) 2008-01-23

Family

ID=39043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U20072009333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008265Y (zh) 2007-02-25 2007-02-25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1008265Y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526A (zh) * 2016-03-30 2016-06-08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田间转运车辆
CN112154751A (zh) * 2020-09-04 2021-01-01 南县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无序抛秧机的自动喂秧秧苗栽植总成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44526A (zh) * 2016-03-30 2016-06-08 成都市农林科学院 一种田间转运车辆
CN112154751A (zh) * 2020-09-04 2021-01-01 南县伟业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风能无序抛秧机的自动喂秧秧苗栽植总成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577731B (zh) 红薯薯藤收获机
JP3386685B2 (ja) トラクタ牽引式移植機
CN202172586U (zh) 马铃薯收获机
CN112314389A (zh) 一种园林苗木起苗机
CN202425322U (zh) 一种红薯薯藤收获机
CN201008265Y (zh) 一种栽抛秧苗的水稻插秧机
CN101268732A (zh) 水稻钵苗精细插秧机
CN202190533U (zh) 塑料盘育秧埯苗全自动插秧机
CN201025774Y (zh) 水稻钵苗精细插秧机
CN212211879U (zh) 链勺式大姜联合播种机
CN202435823U (zh) 一种甘草移栽机
CN209151615U (zh) 一种模拟人工采摘的菠萝采摘车
CN112293001A (zh) 一种农业稻谷种植用并排式插秧机
CN111492761A (zh) 自走式精准大姜播种机及播种方法
CN216567072U (zh) 一种水稻钵苗抛摆机
CN2718997Y (zh) 水稻钵苗体磁力插秧机
CN201479580U (zh) 多功能马铃薯种植机
CN203505022U (zh) 一种手扶式秧苗栽苗、浇水、覆土压实一体机
CN203505042U (zh) 一种可收获两行大蒜的大蒜收获装置
CN201450773U (zh) 新型玉米播种机
CN212589356U (zh) 一种园林苗木起苗机
CN210298576U (zh) 锯切式玉米秸秆收割机
CN201234454Y (zh) 一种钵苗施肥、移栽装置
CN204810934U (zh) 一种半自动玉米肥团移栽机
CN204518416U (zh) 一种土豆播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123